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

  问题: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

  答案:周兴、来俊臣

  【相关阅读】

  成语典故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资料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样办呢苦苦思索半天,最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貌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此刻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由此而来,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详细介绍:

  天授二年(691年),也就是武则天改唐为周的第二年,著名的酷吏来俊臣被处死。那一天,许多人拥进刑场,争着咬来俊臣的肉以泄愤。不一会儿,肉被咬尽了,人们还不解恨,又挖出他的眼珠,剥下面皮,掏取心肝,把尸骸踏成了泥浆。老百姓互相道贺说:“从今以后,能够安心睡觉了!”人们对来俊臣为什么如此痛恨呢?

  自从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叛乱以后,武则天总是疑神疑鬼,对唐朝宗室和元老大臣不放心,怎样对付自己不放心的人?她的办法是严刑峻法、任用酷吏。

  垂拱二年(686年),有个叫鱼保家的人设计了一个收集天下告密信的铜匦(gui),进献给武则天。铜匦分成4格,分别理解各个方面的密信,密信只要投进去就拿不出来。武则天很满意,下令把铜匦分别放在城门前和朝堂上,对于投信告密的人,任何人不得干涉。边远地方有人告密,地方官须带给车马,帮忙他到京城来。告密属实者可获奖励;告密不实者也不问罪。有时候,武则天还亲自召见告密者,给他们封官晋爵。铜匦设立后,能够直接了解民情,听从民众的推荐,但告密之风也随之盛行起来。

  周兴和来俊臣本来都是小官,因为善于编造罪名,制造冤狱,陷害好人,很快便升为高官。两个人豢养了几百名流氓无赖,专搞告密活动。他们想陷害谁,就派几个人在各地同时告密,所告的情节资料完全一样,然后,下令把被告逮捕,严刑拷打。被告往往屈打成招,含冤而死。来俊臣写了一本《罗织经》,教他的党徒怎样去罗织罪名,使被告无法申辩。

  周兴、来俊臣使用的刑罚名目繁多,十分残酷。让犯人跪着,手捧木枷,枷上放瓦罐,叫“仙人献果”;让犯人站在高木上面,脖子上挂巨石,叫“玉女登梯”;用铁圈梏住犯人的头,再往圈里钉木楔,直到把犯人钉得脑裂髓出;此外还有用竹签刺人指甲,用热醋灌鼻等。往往不等上刑,犯人就已吓得魂飞天外,宁可承认罪名,求得快死。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想当太子,豫王李旦成了他的绊脚石。武承嗣先派人告密,杀了豫王的两个妃子,之后又诬告豫王谋反。武则天派来俊臣处理。来俊臣把豫王身边的人全都抓来审问。开始这些人都替豫王辩解。来俊臣下令上刑,没过半个时辰,一个个血肉模糊,奄奄一息,只好按着来俊臣的要求胡说一气。他们刚要在纸上画押,只见一个人闯了进来,大声喊道:“豫王根本没有反心,为什么硬逼他们乱说?我是乐工安全藏,我能够剖心作证。”说完拿出刀来,照胸前一划,血流如注,五脏都露了出来。这件事太突然,来俊臣也惊慌失措了。武则天听说以后,叫人把安全藏抬进宫去治疗,并下令停

  止审讯,把抓来的人全部释放,一场大冤案才算避免了。

  酷吏的横行,引起了人们极大不满。武则天看到群情激愤,想杀几个酷吏,缓和一下矛盾。天授二年,有人告发周兴曾参与杀害废太子李贤,武则天让来俊臣负责审问他。一天,来俊臣假装去拜访周兴,两人边吃饭边聊天,兴致很高。突然,来俊臣对周兴说:“此刻的犯人狡猾得狠,他们大都不肯轻易认罪,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周兴说:“这有什么难的,取一个大瓮架起来,四周用炭火烧,然后把犯人放进瓮中,还怕他不认罪吗”来俊臣听完,立刻吩咐手下人抬来一个大瓮,四周架上炭火,眼看把大瓮烧得烫热,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拱了拱手,说:“皇上让我来审讯老兄,请君入瓮吧。”周兴愣了愣神,如梦初醒,慌忙低头认罪。来俊臣按规定判了周兴死刑,武则天出面干预,改成了流刑,结果在流放的路上被人杀死了。

  周兴死后,来俊臣并没有收敛,他的野心越来越大。想用诬告的办法除掉武承嗣、武三思和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自己独掌大权。武承嗣等人明白来俊臣手段毒辣,便先

  发制人,把他抓了起来。武则天也想赦免他,无奈许多大臣上书,要求处死他,武则天只得下令把他处死了。唐太宗死后,高宗李治即位。高宗体弱多病,在其执政后期的20年中,武则天以皇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与高宗一齐处理国事。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去,武则天废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使之居于别殿,不得参与政事,自己临朝称制。垂拱四年(688年),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天授元年(690年),其亲信进呈《大云经》,说武则天乃弥勒降世,就应做人间之主。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900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賜皇帝武姓。武则天假装不许,但升傅游艺为给事中。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6万余人又上书请改唐为周,睿宗皇帝亦不得不上表请改武姓。九月九日,武则天像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帝王

  一样,举行隆重的新王朝成立仪式,宣布改唐为周,建年号为天授,定洛阳为神都,长安为副都,追尊武氏先祖为皇帝。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得了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乘机发动政变,逼迫她传位给太子李显,复国号为唐。武则天的周朝历时14年,至此结束。不久,武则天病死。

  武则天广开言路,注意纳谏,善于用人,重视发展农业,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贞观时期政治经济得以延续下来,使唐朝沿着富强的道路继续向前迈进。但她任用酷吏,滥杀无辜,放手任官,生活腐化,历来受到史家的批评。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

  阅读精选(1):

  多尔衮简介

  爱新觉罗·多尔衮,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之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尔衮简介多尔衮怎样死的历史上的多尔衮是什么时候死的

  多尔衮怎样死的

  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尔衮追尊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享太庙。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十二月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

  顺治帝闻之震悼。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迎多尔衮遗体。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祔享太庙。多尔衮无子,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禄是其他诸王的三倍。又以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

  但是,多尔衮死后不久,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首先议了阿济格的罪,然后恢复两黄旗贵族的地位,提升两红旗的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见势头不对,也纷纷倒戈。在这种形势下,先兴罗什等五人狱,然后便正式宣布多尔衮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之后,当权者又接连处罚了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等。多尔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多尔衮死后两个月,突然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完全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但是,多尔衮对于清皇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不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盖的。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分别上疏,称颂多尔衮的功勋,几乎句句在理,但被济尔哈朗骂了个狗血喷头,流放宁古塔充军。迟至一百年后,乾隆帝当政时,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了过来。到此时,有清一代对多尔衮的评价算有了定论。

  阅读精选(2):

  关于多尔衮怎样死的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9岁。灵柩运回北京,顺治帝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的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举行,埋葬在北京东直门外(今新中街三条3号附近)。

  多尔衮弥留之际,他的同胞兄长阿济格当时在他身边,两人有过密谈。多尔衮刚一断气,阿济格立即派自己统帅的三百骑兵飞驰北京,颇像发动军事政变的动作。大学士刚林身为多尔衮的心腹,洞悉此中底细,立即上马飞奔进京,布置关掉城门,通知诸王做好防变准备。顺治帝听从王爷们的推荐,将三百飞骑收容在押,诔杀殆尽。阿济格随多尔衮的灵柩进京时,立即成了囚犯,被送入监牢幽禁。他在监狱中企图举火,被赐令自尽。这个举动剪除了多尔衮的嫡派势力,清算多尔衮也从此开始。

  多尔衮与顺治小皇帝如何结怨的

  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的贴身侍卫苏克萨哈向顺治皇帝递上一封检举信,揭发多尔衮生前曾与党羽密谋,企图率两白旗移驻永平(今河北卢龙县),"阴谋篡夺";又说他偷偷地制成了皇帝登基的龙袍服装,家中收藏着当皇帝用的珠宝。

  这时只有13岁的顺治皇帝,第一次亲理朝政。他召集王爷大臣密议,公布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的奏折,抖数多尔衮的罪状,主要是"显有悖逆之心"。少年天子福临向诸位王爷宣告说:"多尔衮谋逆都是事实。"多尔衮被撤去帝号,他的母亲及妻子的封典全都被削夺了。

  当时在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说:"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1943年夏天,盗墓者曾将多尔衮陵墓的正坟挖开,只见地宫中摆放一只三尺多高的蓝花坛子,里面放着两节木炭。当时看管墓地的汪士全向盗墓者解释说:"九王爷身后被论罪,其中的金银圆宝都被掘去,据说坟地遭过九索(挖抄九次)。坛子是骨灰罐,是一个虚惊位(象征性的尸棺)。"彭孙贻笔记中有关焚骨扬灰的说法,当然是能够相信的。

  顺治帝仇恨多尔衮福临对多尔衮是仇恨的,其中有多种原因。

  多尔衮是想当皇帝的,暂时没当皇帝只是策略而已,这对小皇帝是个寝食不安的威协。顺治五年十一月,他凭借自己的权力,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用皇帝的口气批文降旨。当时人写的《汤若望传》说:"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装。"顺治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纵追封自己的生母、努尔哈赤的大妃纳喇氏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现。顺治十二年,福临对诸王大臣回忆当时的事说:"那时墨尔根王摄政,朕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报告。"多尔衮一旦机会得手,亲自登上皇帝宝座,没有任何理由排除这种可能。

  逮杀豪格后强占他的妻子,是多尔衮引起福临愤怒的一个焦点。顺治元年四月,以往支持豪格的正黄旗头子何洛会,向多尔衮告发豪格图谋不轨,说豪格后悔当初在继位大事上有失谋算。其中有一句侵犯多尔衮的话说:"我豪格恨不得扯撕他们的脖子。"多尔衮以"诸将请杀虎口王(豪格)"为理由,企图谋杀豪格,由于他的同胞弟弟顺治小皇帝哭泣不食,才得以免死。顺治五年,反对毫格的人推荐将毫格处死,多尔衮假装说:"如此处分,实在不忍!"便将豪格幽禁起来,等于判了无期徒刑。数月后,豪格就不明不白地死在狱中。顺治七年正月,多尔衮强迫豪格的福晋(妻子)博尔济锦氏做自己的妃子,又害怕此事贻笑后人,秘密布置大学士刚林在史档中不要留下任何痕迹。

  娶皇嫂孝庄皇后,是福临痛恨多尔衮的难言之衷。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生母,蒙古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

  多尔衮是个好色之徒,他一共娶了多少个王妃妻妾,没有史籍能够说得清楚。他的原配福晋博尔济锦氏刚刚去世,很快就强占侄儿豪格之妻为妾,之后屡在朝鲜境内选美,又在八旗区域搜娇,至于汉家小娘更是任他随意糟蹋。他不放过寡居深宫的皇嫂孝庄太后,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乾隆四十三年,弘历阅看实录,以为多尔衮"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明示平反昭雪,还其原爵,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从清廷爱新觉罗氏家族看,多尔衮是大清帝国的实际建立者,乾隆帝为他重新作出评价,是件十分正常的事。但乾隆多心,避免日后惹起宫廷是非,上谕中说:"为后世征信计,将从前关于此事之上谕,均不得载入国史。"于是有关多尔衮的档案概行销毁,以至《八旗通志》中的多尔衮传,记他死后的事也只寥寥数笔,后人很难弄清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之事的本来面目。

  多尔衮得祸的原因,史书归罪为他想当皇帝。乾隆帝以为,这是"诬为叛逆"。他明白,中国历史上那些当了皇帝的人,包括他的父亲雍正帝在内,在他们没有当皇帝之前,有谁没有想当皇帝的念头和动作想当皇帝的人,为什么当了皇帝就没有罪,没有当上皇帝就有罪呢问题就在于做皇帝的怎样对待反对派。彭孙贻以为,多尔衮"初称摄政,次称皇父,继而称圣旨",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没有称谓的皇帝。但多尔衮"无成谋,拥戴者駸駸,骑虎难下。"这是认为,多尔衮不是毁于政敌,而是拥戴者拍马招摇所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一件当年审问多尔衮心腹刚林的档案,其中说:"刚林昼夜不断往默尔根王处阿谀奉迎"。多尔衮死后,他在以往的一片"皇父之恩浩荡"的呼声中败下阵来。对于反对派,如果多尔衮能像李世民收用魏徵那样,那就称得上胸有成谋了。或者退一步说,他生前能在反对派的挑剔监视下,严于律己,谨慎从事,与朝廷大臣之间的距离不要拉得太远,反对他的人就不会那样蜂拥而上,以至于让他死无葬身之地,造成全局的败亡。

  阅读精选(3):

  摄政王多尔衮是怎样死的?多尔衮生平事迹简介

  多尔衮,生于公元1612年,去世于公元1650年,享年38岁,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多尔衮全名为爱新觉罗·多尔衮,万历四十年出生于赫图阿拉,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大妃阿巴亥第二子。天命十一年被封贝勒,天聪二年因征讨蒙古察哈尔部有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从此获得战功无数,从贝勒做到和硕睿亲王,再到皇太极死后的摄政王、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在皇太极死后,拥立皇九子福临继位,并一路与明军作战,最终带领清朝大军战胜明军,入主中原。

  这样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大将,在清军入关后,更是权势大涨,其位已可比顺治帝。那么这位将军为什么仅仅活到38岁就死去了呢他到底是怎样死的

  此刻许多编剧在编写剧本时,完全不参考史实,想当然的凭自己的想法乱写。以至于在许多电视剧上,多尔衮时这样死的。他领兵打仗和敌人战斗时,不幸战死。多尔衮死时38岁,那个时候清王朝在关内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能够说是无大仗可打。有的最多也就是一些明朝的残余势力,这些势力基本很弱小。随便派个将领去就能够了,哪儿用的着多尔衮这么一个大将,还是摄政王去上阵杀敌啊。再有人说,多尔衮时被顺治母子两暗杀死的,这个脑洞很大,但是不是真的,暂不评说。

  对于多尔衮的死,史书上是这么说的,多尔衮前往古北口外打猎,不幸掉落下马,严重跌伤。之后处理伤口的时候,也极为草率,只用了石灰涂抹伤口,救治不得要领,因此之后伤势突然加重,不治身亡。对于多尔衮时如何死的,史书上就只有这寥寥几句,此刻许多学者对多尔衮的死因,认为是病死的,分析出来有以下几点:

  多尔衮身体不好,体弱多病。豪格就以前诅咒他说,多尔衮是个”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素患风疾,随着时间流逝,病情俞重。有时候下地跪拜常常会头昏目眩,所以顺治帝个性恩准他免于跪拜。多尔衮自己也说他因为松山之战披坚执锐、劳心焦思留下了病根。

  多尔衮的家庭关系

  父母

  父亲: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母亲:阿巴亥,乌拉那拉氏

  兄弟

  兄:爱新觉罗·阿济格

  弟:爱新觉罗·多铎

  妻妾

  多尔衮的妻妾究竟有多少,很难说清楚,有名分可查的至少有10个妃子(六妻四妾),其中蒙古女子6人,朝鲜女子1人。以下有六人:

  正妃,成宗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吉桑阿尔寨之女。天命九年(1624年)她与多尔衮成婚时,多尔衮只有13岁。顺治六年(1649年)博尔济吉特氏逝世。他们相濡以沫,在一齐生活了25年,多尔衮对她的感情很深,追封她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多尔衮去世,博尔济吉特氏又被追封为敬孝忠恭义皇后。次年追封被夺。

  继妃,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出身,尚书蒙格图之女。

  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尔莽部落出身,根杜尔台吉之女。

  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拉布什西台吉之女。

  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索诺布台吉之女,孝庄文皇后族妹。原为豪格之妻,因豪格与多尔衮政治斗争失败,在豪格死后被多尔衮娶之。

  继妃,李氏。李氏朝鲜出身,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多尔衮十(十一)位妻妾中,只有李氏为他生下独生女爱新觉罗·东莪。

  侧妃,公齐特氏,察哈尔部落出身,民族及父亲记载不明。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出身,部落名称及父亲记载不明。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索诺布台吉的女儿。原是肃亲王豪格的福晋。豪格被幽禁而死,多尔衮把她迎进王府,成为自己的王妃。

  侧妃,李氏。李氏朝鲜出身,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即朝鲜义顺公主。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在迎娶豪格遗孀的同时,又派亲信去朝鲜选美,结果16岁的李氏被选中。多尔衮亲自前往迎娶,未举行任何仪式,就迫不及待地与李氏在连山成婚。不久,多尔衮就撒手尘寰。

  子女

  女儿,爱新觉罗·东莪,多尔衮亲生独生女,生母为继妃朝鲜李氏。据说其名东莪为多尔衮为纪念同父异母姐妹东果格格而取。

  养子,爱新觉罗·多尔博,弟多铎第五子,母为多铎继福晋博尔吉济特氏,顺治七年(1650年)袭爵,顺治八年(1651年)被革归宗,顺治十四年(1657年)封多罗贝勒,康熙十一年(1672年)去世,年30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复爵,子苏尔发,母为刘氏,康熙四十年(1701年)去世,年38岁。后“以睿王私制御用服饰等件,又欲率两旗驻永平,阴谋篡逆。睿王应籍没所属家产人口入官。其养子多尔博,女东莪俱给信王。”


囊萤映雪的典故

  囊萤映雪的典故(一):

  【成语】:囊萤映雪

  【解释】: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典故】: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带给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剩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齐,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样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之后最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状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十分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先,那是大雪映出来的,能够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之后,他也当了高官。

  囊萤映雪的典故(二):

  囊萤映雪的故事

  【成语故事】晋代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他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同朝的孙康因为家贫,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的雪光进行读书。

  【典故】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南朝·梁·任《为萧扬州荐士表》

  囊萤映雪的典故(三):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带给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剩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齐,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样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之后最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状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十分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先,那是大雪映出来的,能够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之后,他也当了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