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2 16:23:08
总结精选(1):
关胜性个格特点:
关胜谦虚谨慎,义气凛然,容易轻信自己的朋友。
总体而言,关胜是一个有胆识,明事理,重义气的人。关胜作为《水浒传》中一个笔墨浓重,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的主角,关胜的人物性格特征也是愈渐分明的。关胜作为一个北宋年间的蒲州巡检,自然是深受中国古代的根深蒂固儒家思想的熏陶与影响的,他的心中总也是持续着一股子的忠诚赤胆之心的,无论是对还是错,都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为朝廷、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着自己的一生。
关胜年少的时候便是饱读诗书,自然是能够早早地明白事理的,对于一些事端也是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看法和态度的。关胜也是一个敢于舍身取义的人,他对于朋友和战士们的一腔肺腑热血总是那么的炽热着的,关胜义气凛然义薄云天,同时也是一个十分谨慎谦虚的人,纵然关胜在大小的征战之中屡屡获胜,但却不曾穷兵黩武,一如既往地持续着自己的本真和态度。
关胜文武双全,有着一颗赤胆忠心,是北宋中难得一见的将领之才,也是梁上上不可多得的精英猛将。关胜总是能够相信自己的朋友,从来都不会轻易地怀疑自己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们,愿意相信自己的以为的那一切。
但是,关胜的性格上面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便是中国古代每个将士和官宦都会保留的思想,便是愚忠,关胜自己也是如此,在关胜的身上自始至终都有着从古至今贤臣对于君王的一份赤诚之心,所以之后在梁山的招安之中,关胜还是选取了理解与服从,而不是一如既往的反叛了。
关胜的主要事迹
关胜本是蒲州的巡检,只因为梁山攻打北京,宣赞迫于形势便将关胜推荐给了童贯,太师蔡京对于关胜一人也是十分地倚重赏识,便让关胜前去梁山泊攻打梁山反贼,关胜领兵前去攻打梁山以解救北京的燃眉之急。
等到关胜到了梁山之后,便是一人大战林冲和秦明两个人,几经较量都不曾和林冲和秦明分出胜负,倒是迂回多个回合之后,自己渐感不敌,宋江爱惜关胜是个人才,且又不愿林冲和秦明伤了关胜,只得是找个由头下令收兵。关胜见自己无法取胜,只能是想方设法动用了谋略擒住了水军头领张横和阮小七。呼延灼此刻也只能是将计就计,便开始了假意投降与关胜,实则是引关胜再次进入宋江的大寨之中,此番关胜便被人算计了,只能是被人拖下马鞍遭人活捉了去。关胜顿时心中茫然,只感到宋江是个深情重义之人,便归顺了梁山。
自关胜归顺梁山之后,蔡京便又开始又调动兵马决意进攻梁山,此刻便是关胜和单延珪两人的大战了,关胜也是深明利害,便是引诱单延珪,单延珪也是相继地上网入沟了,最后被关胜制服,关胜此时只得是好言相劝单延珪归顺梁山。
而后便是梁山英雄好汉们理解了朝廷的招安了,关胜跟随着宋江一路斩将杀敌万番英武,在羌场之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接连不断地屡立战功,最后班师回朝,凯旋之际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也是深以为意,功成名遂了。
待关胜回去之后,操练军马回来的时候,只多喝了一点小酒,竟然从军立刻面失足着落了,从此便是心灰意懒,最后病笃而亡。
总结精选(2):
关胜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大刀,在梁山好汉中排行第五,位居马军五虎将第一位,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精通兵法,使一把青龙偃月刀。他原是蒲东巡检,因梁山攻打北京,被宣赞推荐给蔡京,领兵攻打梁山以解北京之围。关胜一人大战林冲、秦明两人,在即将落败之时,宋江怕关胜战亡叫停。呼延灼用假投降的办法引关胜兵马进入宋江的大寨,被挠挂钩拖下马鞍活捉。关胜感到宋江有胆识重义气,便归顺了梁山。蔡京调兵进攻梁山,关胜杀败单廷珪,单廷珪便投降了梁山。受招安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后,关胜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一天,操练军队之后回家,喝醉了而堕马,因而得了重病,不久不愈而病死。
关胜简介:
姓名:关胜
绰号:大刀
武器:青龙偃月刀
星号:天勇星
排行:坐第五把交椅
关胜在梁山泊英雄中排马军五虎将第一位,他是三国名将“武财神”关羽的低传子孙,长相与祖上关云长颇为相似,使用的兵器为青龙偃月刀,精通兵法。原先是蒲东的巡检。野史记载的关胜是山东人,宋江起义军的三十六个头领之一。
关胜性格:关胜义气凛然,而且十分谦虚谨慎,只是有时容易轻信自己的朋友。
关胜上梁山的理由:关胜受太师蔡京之命攻打梁山起义军,呼延灼用假投降的办法引关胜兵马进入宋江的大寨,被挠挂钩拖下马鞍活捉。关胜感到宋江有胆识重义气,便归顺了梁山。
关胜是怎样死的:梁山众将受招安后,关胜随宋江出征,冲锋陷阵。在扫田虎、平王庆过程中屡立战功;数战南军大元帅石宝,最终功成回京。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酒醉失脚落马,得病而亡。
总结精选(3):
关胜的人物经历
人物出身
关胜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嫡系子孙,长相与祖上关羽颇为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人称大刀。他虽熟读兵书,深通武艺,却仅担任蒲东巡检,始终屈居下僚。
征剿水泊
梁山军攻打大名府时,太师蔡京召集枢密院官员,商议出兵救援。步司衙门防御使保义宣赞与关胜有旧交,趁机向蔡京推荐关胜,称其有“安邦定国之策,降兵斩将之才”,
若拜为上将,必可“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开疆展土”。蔡京便命宣赞前往蒲东,礼请关胜。关胜遂收拾刀马盔甲,带同结义兄弟郝思文,随宣赞赴京。
蔡京见关胜一表人才,对他十分赏识,并询问对敌之策。关胜认为“若救北京,虚劳神力”,推荐直取梁山,行围魏救赵之计。蔡京遂调拨一万五千精锐兵马,任命关胜为领兵指挥使,并以郝思文为先锋、宣赞为合后,让三人征讨梁山泊。关胜分兵三路,攻打梁山寨栅。戴宗奉命赶赴大名府,请宋江、吴用回军梁山,以解山寨之难。
水军头领张横立功心切,不顾张顺劝阻,率二三百人去劫关胜营寨,结果被关胜部下探知。关胜设下伏兵,将张横等人全部俘获。张顺与阮氏三雄前来搭救,又中了关胜的埋伏,溃败而走。阮小二、阮小五、张顺被李俊救回,阮小七则被官军活捉。关胜将张横、阮小七打入陷车,准备捉了宋江后一并解上京师。
大聚义
攻打东昌府时,关胜迎战张清,救回朱仝、雷横,却被张清的飞石打中刀口。他无心恋战,勒马退回。
梁山排座次时,关胜排第五位,星号天勇星,位居马军五虎将之首,并与徐宁、宣赞、郝思文同守正东旱寨。
元夜闹花灯时,关胜与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一同带兵杀至东京城外,与官军对峙,接应宋江等人回山。
两赢童贯时,关胜担任左军大将,在九宫八卦阵中镇守东方。后参与十面埋伏阵,与秦明一同伏击童贯。
归顺梁山
宋江回抵梁山后,在山下与关胜对阵,并对众将盛赞关胜“将军英雄,名不虚传”。关胜独战林冲、秦明,渐渐有所不敌。宋江爱惜人才想收关胜为山寨头领,担心关胜阵亡下令鸣金收兵。之后,呼延灼诈降关胜,诱关胜劫寨,将他引入埋伏。
关胜被梁山军用挠钩活捉,宣赞、郝思文也相继被擒。宋江亲解其缚,拜倒请罪。呼延灼也赔礼不已。关胜见宋江等人义气深重,遂与宣赞、郝思文一同投降梁山。
二打大名府时,关胜担任前部先锋,在飞虎峪与索超交战,不到十合便将索超杀得“斧怯”。李成出阵夹攻,宣赞、郝思文也都上前助战,五人陷入混战。宋江趁机驱军掩杀,大败官军。三打大名府时,吴用调拨八路军马。关胜与宣赞、郝思文隶属第三路。
大名府之战后,蔡京又调凌州团练使单廷珪、魏定国征讨梁山泊。关胜与单魏二人有旧,便请缨前去抵挡。他与单廷珪交战二十余合,诈败逃走,诱单廷珪追赶,用拖刀计将其打落马下,单廷珪遂降。次日再战,关胜被魏定国的神火兵杀败,退军四十里。魏定国正欲回城,却得知凌州已被李逵、鲍旭攻陷,只得逃往中陵县。关胜又与单廷珪同入中陵县,劝降魏定国。
南征北战
梁山受招安后,关胜随宋江南征北战,在抗击辽国侵略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征讨辽国时,关胜杀败副统军贺重宝。后攻破太乙混天象阵中的土星阵,与花荣、张清合力杀死都统军兀颜光。
征讨田虎时,关胜与公孙胜、呼延灼一同镇守卫州。他单骑前往抱犊山,收降唐斌、文仲容、崔埜。后又率军驰援榆社县,与索超等人内外夹攻,杀死北将房学度。
征讨王庆时,关胜率秦明、杨志等九位将领屯驻宛州之东,大败安昌、义阳等处援军,擒斩贼将柏仁、张怡。而在简本水浒中,关胜还曾斩杀梁州守将吴炎、红桃山守将景臣豹。
征讨方腊时,关胜率军收复丹徒县,交战十四五合便斩杀元帅邢政。
又在常州杀死守将钱振鹏。
他三次与南离大将军石宝交战,杭州两次,第一次交手二十余合后石宝诈败逃走,关胜认为石宝刀法不在自己之下,回马肯定有计,没去追。第二次最多十个回合关胜诱敌就退下了。在富阳县正要出马时,吕方抢先出战。在乌龙岭,宋江要取回阵亡的解珍、解宝的尸体,却中了石宝的埋伏,关胜第三次和石宝交手。宋军最后一次进攻乌龙岭,石宝见率军来攻的宋将是关胜,无心恋战,退上岭去,乌龙岭失陷时石宝自杀。
睦州之战时,和郑彪交手,因实力悬殊没几个回合郑彪就只能架隔遮拦、左右躲闪,郑彪的老师包道乙用法术变出一个金甲神人支援徒弟,樊瑞用法术变出乌龙天将击退金甲神人,关胜也一刀砍死了郑彪。
在清溪帮源洞,宋军收捕方腊的最后一战中,关胜和南军最后一员大将皇侄方杰交手,最多十几个回合后,花荣、李应、朱仝也上阵夹攻,方杰拨马回阵途中受到卧底柴进和燕青的攻击,下马逃命时被柴进一枪刺中继而燕青赶上一刀杀死。
人物结局
江南平定后,关胜回京受封,被授为武节将军、大名府正兵马总管。他在北京操练军马,深得军心,后因酒醉,失足落马,得病身亡。
而在钟伯敬评本中,关胜的结局则是“之后刘豫欲降兀术,关胜执义不从,竟为所害”。
总结精选(4):
关胜,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英雄中排马军五虎将第一位,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使一把青龙偃月刀,精通兵法,称大刀关胜。关胜原先是蒲东的巡检,因梁山攻打北京,宣赞将其推荐给童贯,领兵攻打梁山以解北京之围。关胜一人大战林冲、秦明两人。宋江不能取胜。呼延灼用假投降的办法引关胜兵马进入宋江的大寨,被挠挂钩拖下马鞍活捉。关胜感到宋江有胆识重义气,便归顺了梁山。蔡京调兵进攻梁山,关胜杀败单廷珪,单廷珪便投降了梁山。受招安后,关胜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招安后,一天,操练军队之后回家,喝醉了酒而堕马,因而得病,不久病逝。
南宋初,刘豫任济南知府,金军攻济南。刘豫受金人利诱,杀守将关胜,降金。这段故事被清陈忱加以演义,写入了《水浒后传》。此关胜可能就是小说《水浒传》中“大刀”关胜的原型。
野史记载的关胜是山东人,宋江起义军的三十六个头领之一。
史料记载
《大宋宣和遗事》说,金人南下攻打济南府,知府刘豫叛宋,杀守将关胜,降金。此事在《金史》上也有记载,《金史》曰:挞懒攻济南,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屡出城拒战,豫遂杀关胜出降。根据这段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关胜并非梁山好汉。
关胜乃三国时名将关羽嫡传子孙,长相与祖上关云长颇为相似,也使一把青龙偃月刀,精通兵法,绰号“大刀”。他熟读兵书,深通武艺,担任蒲东巡检,后得太师蔡京赏识,被调往梁山泊攻打宋江起义军。
关胜一人大战林冲、秦明,渐渐不敌,因宋江爱惜关胜人才,不忍伤关胜,下令鸣金收兵。关胜用计擒住水军头领张横、阮小七。呼延灼用诈降之计引关胜兵马进入宋江大寨,关胜被挠挂钩拖下马鞍活捉。关胜感宋江重义气,归顺了梁山。蔡京于是又调兵马进攻梁山,关胜和“圣水将”单廷珪大战,到达诱敌的效果后,最后用绝招将单廷珪拍下马,劝服他归顺梁山。[2]
关胜因为是武圣关羽之后,又十分勇武,深得宋江喜爱。排梁山马军五虎将第一位,坐梁山第五把交椅。在攻打辽国、方腊的战斗中表现卓越。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深得军心。
梁山众将受招安后,关胜随宋江出征,冲锋陷阵,与花荣,张青合力杀死辽国都统军兀颜光;在扫田虎、平王庆过程中屡立战功;征方腊战常州刀斩方腊手下名将钱振鹏,数战逼死击败梁山战将多人的南军大元帅石宝,最终功成回京,金殿受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甚得军心,众皆钦服。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酒醉失脚落马,得病而亡。
总结精选(5):
关于关胜的人物评价
关胜身为北宋帝国的将领,在率兵“剿匪”时被俘。作为军人的他,在没有任何威逼利诱的状况下,居然趋身事宋江,排在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四位领导人之后,位列对梁山贡献最大的林冲之前,成了排天罡第五名的五虎将之首,其中的道理不得不说。
宋江带领梁山人马兵围大名府后,留守使梁中书连忙派员到东京向岳父蔡京求援。先有十万贯生辰纲泡了汤,此刻女儿女婿又危在旦夕,旧恨加新仇,惧怒之下,蔡太师立即召开军事紧急会议,讨论出兵之策。此前,梁山已先后破江州、祝家庄,闹高唐州、西岳华山,击败高俅所派的三路精兵,震动朝野,所以会议开得比较沉闷。在无人发言的状况下,丑郡马宣瓒打破僵局,向蔡京推荐关胜:“此人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现做蒲东巡检,屈在下僚。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宣瓒还补充说:“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能够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北宋末年,关羽被朝廷追封其为“忠惠公”,继而又加封“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到明代万历年间则成为帝君,清代顺治年间则追为大帝,当然这是后话。宣驸马之所以强调关胜高贵的DNA,是因为关羽在意识形态里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唯一能与孔子并称的圣人,在江湖的影响尤有过之。尽管关胜当时“屈在下僚”,仅为蒲东巡检司,但“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的模仿秀形象,让蔡京高度重视起来,立即对关胜进行面试。三十二岁的关胜眼如丹凤,面若重枣,跨下浑红马,果然和祖上一样,更重要的是他精于用兵之道,是征讨梁山的适宜人选。当蔡京提出“梁山泊草寇围困北京城郭,请问良将,愿施妙策,以解其围”这样的问题时,关胜胸有成竹:“久闻草寇占住水洼,惊群动众。今擅离巢穴,自取其祸。若救北京,虚劳人力。乞假精兵数万,先取梁山,后拿贼寇,教他首尾不能相顾。”此计深得围魏救赵之精要,蔡京看出他是个可用的帅才,立即破格提拔为领兵指挥使,拨一万五千名精兵,命其即日征讨梁山。
关胜果然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一出手就击中了梁山的七寸。宋江立即回师救援大本营,梁中书的危机立即解除。对于梁山的厉害,关胜虽然早有耳闻,然而并没有把这伙乌合之众放在眼里。但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征剿梁山是不能失败的任务,他明白辜负当朝太师提拔的后果。宣瓒的评语果然不是谬赞,关胜对阵当晚,就智擒了张横和阮小七。第二天两军对垒时,关胜力战秦明、林冲毫不畏惧。三人正在挥戈厮杀时,梁山却鸣金收兵。宋江此举不但令林冲等人不高兴,就连关胜也感到纳闷。他把阮小七押来问道:“宋江是个郓城小吏,你这厮们如何服他?”阮小七撇撇嘴:“俺哥哥山东、河北驰名,都称作及时雨呼保义宋公明,你这厮不知礼义之人,如何省得?”几句话骂得关胜默默不语。
宋江收兵的目的是期望收服关胜:“吾看关胜英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为神,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宋江的话,反映出江湖好汉对关羽的崇拜,爱屋及乌,对大刀关胜也产生了连带感情。宋江说他情愿让位,自然是夸大其词,因为等关胜被擒上山后,宋江压根儿就没提这个话茬。但关羽以忠勇为庙堂、江湖所崇拜,如能裹挟到他的后人上梁山,无疑能够提高梁山的威望。在宋江的精心安排下,降将呼延灼诈降关胜,声称宋江十分渴望脱离黑道,特来派他暗中联络关胜,与宋江里应外合破了梁山,拿住林冲等人,作为投降朝廷的礼物。这条计策其实呼延灼已经用过,之前他曾利用与慕容知府的交情,打破了青州城。可惜关胜既不了解以前的战情,又犯了急功冒进之错,对呼延灼的诈降浑然不觉,结果中伏被擒,副将郝思文、宣瓒也为扈三娘、秦明活捉,一万五千精兵全部覆灭。
在关胜面前,宋江并没有耍胜利者的姿态。他亲自给关胜松了绑绳,把关大刀扶到正中交椅上,纳头便拜,叩首伏罪,说道:“亡命狂徒,冒犯虎威,望乞恕罪。”在两军对阵时,关胜的叫骂义正词严:“水泊草寇,汝等怎敢背负朝廷!”被俘虏后,应对宋江恩威并施的架势,“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在关胜的意识里,此次被俘肯定难逃一死,不料宋江却拜伏到脚下,请求他入伙。惊讶之余,作为主将的关胜居然问郝思文、宣瓒:“我们被擒在此,所事若何?”郝思文、宣瓒又把球踢给了关胜:“并听将令。”关胜只得说:“无面还京,俺三人愿早赐一死!”关胜求死求得很勉强,已全然无讨伐时“天兵到此,尚然抗拒,巧言令色,怎敢瞒吾!若不下马受降,着你粉骨碎身”的英雄气概。
宋江十分清楚关胜的想法,就给了他一个台阶:“何故发此言?将军倘蒙不弃微贱,一同替天行道。若是不肯,不敢苦留,只今便送回京。”此时关胜还能回去吗?蔡京亲自把他一个小小的蒲东巡检司,提拔成为统领万余铁骑的领兵指挥使,而他又在蔡京面前信誓旦旦地要踏平梁山,如今全军覆灭不说,还成了人家的阶下囚。败军之将既不敢承担败责,又不敢应对就义之戮,关胜只能顺水推舟地投降:“人称忠义宋公明,话不虚传。今日我等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愿在帐下,为一小卒。”
关胜夸赞宋江忠义,无非是说自己受了宋江的感染,为投降找一个美丽的借口,而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才真正说出了自己所面临的窘境。岳飞感于世风日下,曾喟叹说假如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才会太平。在水浒世界里,北宋帝国的武将没有不怕死的。对于关胜的投降,除了怕死以外,我们找不到任何理由。第一,国家对他不薄。关胜身为蒲东巡检司,尽管职位不高,但未被打压排挤;第二,蔡京对他有知遇之恩。无论蔡太师是多么大的奸臣,却没有陷害过关胜。值朝廷用人之际,把他破格提拔为领兵指挥使,又给了他征战立功的机会,着实是很大的恩惠。所以从朝廷的角度来讲,关胜的投降无疑是变节无忠;从蔡京的角度来看,关胜的投降是忘恩负义。继任征讨者单廷圭、魏定国对关胜的指责,代表了主流社会的观点:“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礼说?”理亏的关胜劝二人道:“你二将差矣。目今主上昏昧,奸臣弄权,非亲不用,非仇不弹。兄长宋公明仁德施恩,替天行道,特令关某等到来,招请二位将军。倘蒙不弃,便请过来,同归山寨。”这套说辞简直就是宋江劝降他时的翻版,但是这话由关胜说出来,就有点理不直、气不壮了。因为他既无林冲之冤屈,又无武松之无奈,他的投降完全是趋利避害。
关胜上梁山时,正面临攻打大名府这个难题。他立即主动请缨,期望借此机会表现表现,在梁山站住脚跟:“小将无可报答不杀之恩,愿为前部。”投靠新东家的关胜,显示出了真正的才干。他领军直抵北京,杀得李成、索超丢盔卸甲。关胜落草之后,忠实地贯彻宋江黑道漂白政策,动员更多的降将加入梁山。所以当单廷圭、魏定国率军来讨时,他以熟人的身份,试图劝降两人。梁山所有的高级降将,包括呼延灼、单廷圭、魏定国等人,其落草方式如出一辙。先是雄赳赳、气昂昂地领兵征剿,应对“草寇”或降将,总是代表正义痛骂一番,被擒获后却毫不犹豫地归顺,然后出力献策对付旧主,丝毫没有半点气节可言。单廷圭骂关胜骂得很痛快:“辱国败将,何不就死!”被关胜生擒后,立刻改口:“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前后判若两人。
关胜降服了水火二将后,基本上就在梁山上站稳了脚跟。同关胜一样,临战前豪言壮语,被俘后投降保命的帝国战将,在三十六天罡前二十名里,占有六个席位。这些人在满口忠君爱国的说辞里,迅速地完成了从官僚到草寇大哥的切换。我以前看过一篇关于远华走私案的材料,厦门市原副市长蓝甫被赖昌星抓住其喜欢美色的心理,弄到床上并拍了录像,于是成了赖氏的一条走狗。蓝甫是怕自己失去既得的利益,才甘心伏于赖氏的膝下。同样,关胜等人也是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而甘愿背叛朝廷。蓝甫的利益是官职,而关胜的利益是性命。以关胜为首的降将集团,是宋江招安路线忠实的支持者和执行者。他们的上山,标志着梁山组织白道化和官僚化的开始。这伙食禄之臣的变节,固然与宋江推行漂白梁山的战略有关,同时也与朝廷重文轻武的思想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这些官员具有趋利避害和有奶为娘的特性,一旦国家有事,往往没有任何道德包袱,立即反水倒戈,承欢新主,并将职责全部推到制度身上。
试题: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
选项A、强国之路
选项B、立国之本
选项C、富民之道
答案:
B、立国之本
解析:
党章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表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相关题目】
党章《总纲》指出,坚持()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选项A、社会主义道路
选项B、改革开放
选项C、四项基本原则
选项D、马克思主义指导
答案:C
【相关阅读】
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好处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现阶段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好处:四项基本原则发挥了立国之本的作用。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后,先后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务必遵循的基本准则。党的十四大修改透过的党章明确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务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党一贯坚持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就是透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务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可动摇。邓小平指出:中国“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中国透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损害和背离社会主义;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不是动摇这个政权。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立国的根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邓小平指出,“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持续安定团结的局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必须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稳定有利,对大局有利,对人民有利,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需要这样的一个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邓小平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
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
邓小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几十年来的革命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不愧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领导人,他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观点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他的思想有的直接体此刻他的著作、报告和讲话中,有的体此刻他亲自领导下中国党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上。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体化。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报告,都是邓小平同志的光辉思想和党中央群众智慧的结晶。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本身就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多样性的理论。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身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它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这个社会主义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主义,而是活生生的带有中国特色的。也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社会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的。但在他们的时代,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毕竟还是没有变成现实。列宁领导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曾提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完全一样。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状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色。但是,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以后长时期内,却出现了认为社会主义只有一种模式,苏联模式是唯一标准模式的僵化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包括中国在内,基本上都是照搬苏联模式,照抄苏联经验;有的国家开始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自己的建设道路,则被视为异端,遭到不公正的批判和否定。但是,各国历史条件不同,只要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或迟或早地必然会出现社会主义的多样性,
也就是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本身就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多样性理论,而且必将鼓舞和推动各国人民在探索走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更多的各自特色。
(二)建设社会主义务必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的深化和发展。这个科学结论的重大好处在于,它把中国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从而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个结论无疑也具有普遍性的好处。因为,社会主义建设到这天这个时候,各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普遍地认识到,照搬照抄别国模式,别国经验,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本国实际,开辟自己独具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务必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这个结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各国从各自的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有普遍好处的新论断。
(三)在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务必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这更鲜明地反映中国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的伟大贡献。大家明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社会发展阶段曾明确提出过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学说,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但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尽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了一些探索,但他仍然未提出和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列宁逝世后,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实践,尽管不尽相同,但共同特点都把社会主义阶段看成是一个短暂的阶段,对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普遍是脱离实际,估计偏高,都犯了一种“左”的错误。因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展。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这是中国党对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认识由盲目转入自觉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针对再次出现的冒进倾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底子薄,人口多,80%是农民,这个现实状况就应是中国制定建设蓝图的出发点。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透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
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之后1982年9月,中国党再一次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此刻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论断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里。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透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重申这一科学论断,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结构和精神礼貌特点作了分析后指出:“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务必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就应当肯定由此而来的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群众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群众主义精神,发展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相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对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含义、历史前提、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基本路线,等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科学论述,它不仅仅证明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且也是中国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趋向成熟的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中国党针对中国国情而提出来的,但它对经济文化落后的
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仍有普遍好处。
(四)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一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多数礼貌国家取得胜利后,全国一切生产资料直接归全社会占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将不复存在了。列宁斯大林在十月革命胜利前,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解决了过渡时期是否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是否还要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是否还起作用?这个问题,列宁还没来得及解决就谢世了。在很长时间内,苏联理论界相当多的人一向持否定态度。直到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作了总结和概括,在理论上才前进一步。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着生产资料两种公有制,必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不是通常的商品生产,而是特种的商品生产,它和“货币经济”一齐为共同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事业服务;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里起调节作用,在生产领域内只起影响作用;消费品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等等。这些论述,对否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斯大林这一理论是很不彻底的。他不承认生产资料也是商品,不承认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也起调节作用,尤其是没有把商品经济看作是
社会主义经济所固有的东西,而仍然把商品经济看作是和社会主义经济不相容的东西,把社会主义看成带有商品经济外壳的产品经济,仍然没有摆脱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斯大林这些观点,不仅仅在苏联,而且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有深刻的影响。新中国建国以后,中国在对商品经济理论的认识上,尽管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在总的框架上基本上是沿袭斯大林的观点。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党认真总结中国建国30多年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和吸收中国经济学界有关科研成果,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作出了重大突破。1981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中国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
(五)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在马克思主义已有的文献中,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不断改革,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对外开放,这样的原则是有的。但是把改革、开放提到这样的高度,尤其是把它们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正如邓小平所说,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是没有的,完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
(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两个基本点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新的东西,是中国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原则,但是,把这四项原则概括为中国在思想政治上务必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却是第一次,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30日一次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来的。他说:中国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务必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第一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把它作为立国之本,这是中国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大贡献。第二,改革开放是中国党的路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发展。改革开放是党的新时期的总方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正是这个总方针,才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资料,使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显示出重要的阶段性:在此之前,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以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传统理解为前提的,是在缺乏活力的旧的经济政治体制下坚持的;在此之后,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则是以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贴合时代实际的创造性理解为前提的,是在逐步构成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过程中坚持的。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资料。坚持两个基本点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
力。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解放仍然受到束缚的生产力,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点务必同时坚持,缺一不可。两个基本点互相结合,互相贯通,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缺少了哪一个中国也建设不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务必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第四,坚持两个基本点是中国排除“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方面批判来自左的僵化的方应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曲解和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攻击;另一方面能够抵制和批判来自右的方面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歪曲改革开放的错误思潮。但从历史和现实以及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来看,主要危险是“左”。右能够丢弃社会主义,“左”同样也能够丢弃社会主义。
试题:
被称为“歌曲之王”的是()
A、舒伯特
B、门德尔松
C、肖邦
D、舒曼
答案:
A、舒伯特
解析:
歌曲之王——舒伯特
1827年3月底,当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去世时,维也纳有两万多人为他送葬,其中有个年轻人手持火把、泪流满面地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列,他就是奥地利伟大作曲家弗兰兹·舒伯特。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小镇上(现属维也纳市区的一部分),有兄弟姐妹8人,仅靠父亲的收入过活,家境十分贫寒。舒伯特的父亲是个小学教师,精通小提琴,并且教会了几个孩子。舒伯特在8个孩子中悟性最高,其演技很快就超过了父亲。在舒伯特11岁时,父亲听说维也纳宫庭歌手学校(当今世界著名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前身)招生,且食宿免费,就送他去碰碰运气。舒伯特优美的嗓音和丰富的乐感一下子就征服了考官,被优先录取。学习期间,舒伯特还参加了学生乐队,担任第二小提琴手,有时还担任指挥。在学校里,舒伯特有机会熟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许多音乐大师的作品,大大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13岁开始作曲,15岁就创作了一首三重奏、两首弦乐五重奏和100多首歌曲,还写出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
舒伯特16岁那年,由于变声,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学校回到父亲所在的学校担任教师。他一边承担繁重的教学,一边抓紧时间进行音乐创作这期间,他创作了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交响曲,还创作了《纺车旁的葛莱卿》、《魔王》、《野玫瑰》、《死神与少女》等许多脍灸人口的歌曲。1818年,21岁的舒伯特为了能专心进行音乐创作,毅然辞去了教师工作。但这一举动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他不仅仅拒绝向舒伯特带给任何资助,而且断绝了父子关系。没有生活来源的舒伯特只好当家庭音乐教师勉强糊口,因收入微薄,有时连房租都付不起。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正是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封建势力复辟的最黑暗的年代,但生活的穷困,政治的黑暗均没有动摇舒伯特的意志,他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创作,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音乐事业。无论何时何地,音符总在他的脑海中跳动。据说舒伯特的名曲《鳟鱼》就是他半夜醒来时突然构思而成的,当时他立即起身将构思好的曲子记下来,因天黑不留意将墨水碰洒在谱纸上,所以这首歌曲的原稿至今还有一大块墨水泼洒的痕迹。
舒伯特总是不停顿地忘我工作,短暂的一生中创作的作品有1500部,触及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是世界上少有的高产作曲家。但他的音乐才能在其生前一向未得到承认。他一生写了10部交响曲,在世时却没有一部公演;他创作了18部歌剧,在世时也没有一部排练演出;他一共写了600多首歌曲,其中许多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而每首歌曲的售价极低。勤奋的创作始终没能改变舒伯特穷愁潦倒的命运,最后连他钟爱的女友也抛弃了他,嫁给了有钱的商人。他一生怀才不遇,孤独凄楚。怀着这样的心绪,舒伯特在1827年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后重要作品之一——组歌《冬之旅》。该作品以冬天为背景,描述了一个饱经世态炎凉的孤独的流浪者形象。这部作品是舒伯特对当时奥地利黑暗现实的有力控诉,也是自己的苦闷及绝望心态的真实反映。
由于长期受到贫困和情绪忧郁的折磨,舒伯特的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他所崇拜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之死,更使他的健康状况雪上加霜。贝多芬比舒伯特长27岁,当舒伯特在学校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贝多芬已闻名欧洲。舒伯特对贝多芬十分景仰,但由于腼腆的性格始终没有勇气去造访。他以前鼓起勇气去过一次,又恰逢贝多芬不在家,舒伯特留下自己的作品就回去了。贝多芬回来后读了舒伯特的作品,十分激动地对他人说:“那里闪烁着神圣的光辉!”当舒伯特再次赶来看望贝多芬时,贝多芬已经处于弥留之际。贝多芬用力睁开眼睛,对舒伯特说:“我的灵魂是属于你的。”之后不久,贝多芬就离开了世。看到自己最崇拜的大师离去,舒伯特悲痛欲绝,悔恨交加,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贝多芬之死使舒伯特的身心受到重大打击,1828年11月19日,也就是在贝多芬去世的第二年,舒伯特也离开了人世,年仅31岁。他临死前对朋友说:“我只有一个要求,请把我葬在贝多芬的墓旁。”遵照舒伯特的遗言,朋友们把他安葬在贝多芬的墓旁,并在墓碑上写道:“死亡在那里埋葬了一分巨大的财产,还埋葬了更为巨大的期望。”
舒伯特是19世纪欧洲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短暂,过早地被贫困和疾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但他众多的音乐作品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个性是他创作的超多歌曲,不仅仅开创了德国艺术歌曲的先声,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此类题材的珍品,舒伯特也因其在这一领域的突出成就而被后人誉为“歌曲之王”。
【相关阅读】
舒伯特为什么被叫做“歌曲之王”大概就两点,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1-舒伯特一生就活到31岁,但是写了600多首歌曲,数量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2-质量上,由于舒伯特选取席勒、歌德等人的优美诗歌作歌词,配以自己优美的旋律,使艺术歌曲这种形式发展到极致。所以,被称为歌曲之王
弗兰兹·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奠基人。主要艺术成就在于开创了抒情歌曲、声乐套曲的新体裁,在交响乐中加入抒情性因素。他创作了超多流传至今的优秀艺术歌曲,被世人誉为“歌曲之王”。在西方音乐史上,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具有奠基性和经典性地位,研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对于推进音乐艺术教育,提升音乐素养是极为重要的。沃尔夫以及理夏德·施特劳斯和马勒,包括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发展的。
生平介绍
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超多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向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诞生在维也纳近郊赫田塔尔的一个平民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学校教师,母亲和贝多芬的母亲一样是厨师。十一岁时他以出色的童声入教会寄宿学校学习。但是,寄宿学校的物质生活条件却十分恶劣。寒冬时,室内没有炉火,穷苦的舒伯特又冻又饿。他曾给兄弟写信说:“我们常常想吃苹果,因为从粗劣的午餐到晚餐之间,足足间隔八个小时呢!”这时他已经尝试作曲。一向到1818年他辞去教师一职为止,这是他第一个创作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舒伯特首先在歌曲领域内构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歌曲半数是在这几年内写出来的。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一些交响曲,但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1818~1827年是舒伯特创作的中心时期。在这十年中,他除了继续写作歌曲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交响曲、室内曲、钢琴奏鸣曲等比较大型的作品。这一时期他的大型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并构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风格。其中包括《b小调第八交响曲》(亦称《未完成交响曲》,1822)、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1824),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等。舒伯特崇敬贝多芬,曾把创作的四首钢琴变奏曲题献给他。1827年3月19日,舒伯特举着火炬参加了贝
多芬的葬礼。
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乐派的登峰造极者,那么舒伯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愚蠢的奥地利皇帝以前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不需要天才,我们只要忠于职守的奴仆。”像舒伯特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在维也纳的市民中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了,但却因得不到官方的赏识而难于出版和演出。舒伯特在生前,甚至还没能听到过自己创作的交响曲的演出。1825年,他写出了不朽的名曲《魔王》,但是一向过了五年,出版商才勉强答应为他出版这首歌曲,其条件是不付给他稿费。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患伤寒,因没有钱医治,离开了人间。亲友们按照舒伯特临终时的嘱托,把他安葬在贝多芬墓的近旁。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字句:“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更加美丽的期望埋葬在那里了。”在那白色大理石墓碑上,缪斯女神正给舒伯特的头象戴上桂冠,小天使向他敬献花蓝。他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人们称誉他为“歌曲之王”。
特色
艺术歌曲是舒伯特全部创作的中心,舒伯特在大约15年的时间里写下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在选材方面,舒伯特对歌词的要求不拘一格,既有歌德、席勒、海涅以及莎士比亚的诗歌,也有他的友人索贝尔等的诗歌。除此之外还采用能激发他灵感的,即使当时尚未成名的诗人的词作,比如“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的词都是出自缪勒的诗。舒伯特所选取的诗词资料广泛,对不同的题材语词仔细琢磨,为每首歌寻找最佳的形式载体来揭示作曲家的情感。舒伯特的歌曲形式通常分为三类:分节歌、通体歌、变化分节歌。舒伯特将声乐套曲的形式向前推进一步,尽管贝多芬“致远方的爱人”(1816)要比舒伯特“冬之旅”(1827)早10年,但作为声乐套曲我们不得不承认舒伯特在内涵上更加丰富,技巧上更加运用自如。同莫扎特一样,舒伯特也属于自发性极强的一类作曲家。他的创作灵感如泉喷涌,总是写好一首就创作下一首。作为一个即兴的创作者,他无穷无尽的灵感似乎从来不明白什么是修饰和推敲,这一点尤其表此刻他的歌曲创作上。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比他更天生自然,他的原稿丝毫没有删改的气息。由于舒伯特没有莫扎特早年优裕的生活,没有经历从光明到阴暗过渡的生活历程,这位一向生活在城市阴霾中的艺术家的自发因素,造就了他的作
品风格没有浮华与修饰,所有的作品多少摆脱不了忧郁的色彩。
创作
舒伯特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其成为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此后的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以及理夏德·施特劳斯和马勒,包括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发展在18世纪和19世纪,一部成功的歌剧最能代表一位作曲家在音乐上的成就,很不幸的是舒伯特的几部歌剧皆以失败收场。舒伯特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浪漫派的先驱和后古典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在他短暂的31年生命中,总共谱写了一千多首作品其中艺术歌曲就有600多首。除了旋律动人之外,他为这些曲子所写的钢琴伴奏比他的钢琴独奏作品更令人惊叹,因为在这些歌曲中,钢琴伴奏已不仅仅仅是伴奏,它甚至具有诠释歌词的效果,声乐、歌词与钢琴三者融为一体。更重要是,他把从诗词中所得到的灵感,用音乐来描述,从而成为一种风格。这种创新的作曲手法。影响了日后浪漫派作曲家在钢琴曲方面的创作。在舒伯特其他的抒情歌曲里,流露的思想感情也很丰富多样。像“野玫瑰”、“鳟鱼”、“春思”、“听,云雀”、“谁是雪尔维亚”、“圣母颂”、“摇篮歌”、“小夜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魔王”、“流浪者”、“乡恋”、“我的孤寓”、“死与少女”、“致音乐”等,都具有代表性。从“纺车旁的玛格丽特”(1814年),“魔王”(1815年)的创作算起,舒伯特在15个年头的歌曲创作中所留下的声音强烈地反映了处于压抑人们思想感情的反动社会中,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他追求完美的东西,却又不能得到它。19世纪的欧洲,在歌曲创作方面,德文艺术歌曲的数量远比其他语言来得丰富,作曲家极力尝试要把诗词和音乐结合在一齐,经过格鲁克、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的努力之后,舒伯特将其发展至巅峰。因,而舒伯特这个伟大的作曲家,被人们冠以“歌曲之王”的美名。
创作灵感
舒伯特思路敏捷,有人形容他的歌曲是“流出来”的。曾有这么一件事:一天,舒伯特与朋友到维也纳郊外散步,走进一家小酒馆,见到桌上有一本莎士比亚的诗集,便拿起来朗读。忽然他问道:“很好的旋律出来了,没有五线纸怎样办?”朋友们立即将桌上的菜单翻过来划了五条线递给他。这时舒伯特仿佛听不到周围的喧闹,一口气写成了一首歌曲,便是著名的《听!听!云雀》
创作风格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情绪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两个小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天堂门前”的云雀。谈到舒柏特的歌曲,能够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境地,使我们忘却了以前曾有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