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2 16:02:35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有感情地看图复述故事。
4、懂得做事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二、借助文中图画,初步感知课文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自主识字、写字、学词学句
五、朗读感悟,相互交流
1、同桌合作互当小老师,互相帮忙,读通读顺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
3、重点朗读感悟课文4--7自然段。
(1)学生个人独立朗读课文4--7片段段,边读边想:在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中谁最聪明,为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2)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个人阅读思考的收获。
4、透过朗读表现自己学懂的资料。
六、引伸拓展,体现个性,发展语言
1、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你能帮帮他们吗?
2、你想对故事中的小动物说点什么?
七、回归整体,积累运用,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1、学生边看图边自由读课文,准备复述。
2、上讲台有感情地复述故事,可融入自己的想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读读、演演)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
《酸的和甜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第四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本课是一篇十分生动搞笑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是一篇精读课文。“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1―2年级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难点为:写好带反犬旁的字;在朗读中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童话故事有很浓的兴趣,好奇心极强,但是缺乏必须的鉴别潜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而且独立,他们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是语言的表达潜力、逻辑思维潜力欠佳,容易盲从盲听。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潜力目标:认识生“酸、狐狸、葡萄、迫、待、硬”,会写“狐狸、猴”,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潜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透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透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带反犬旁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写好带反犬旁的字;在朗读中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葡萄架)串串葡萄高高挂在架上,就在这葡萄架下,发生了一个搞笑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谁来读一读?(读准“酸”是平舌音),大家齐读题目。
2.(出示课文插图一)教师讲故事:课文第一自然段。之后会发生什么呢?这个故事就藏在语文书第74页,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用儿童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贴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边看图边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书下面的小树叶帮帮忙,还能够看着图猜着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全班交流。
(1)(出示词语):“酸的”、“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
请学生读,及时正音,读好轻声、后鼻音、平舌音。
(2)(突出生字)读生字说识记方法。(重点指导识记带有反犬旁的字)你是怎样记住“狐狸”这两个字的?你还能说出几个带有反犬旁的字吗?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掌握汉字的规律是识字的好方法。
(3)(出示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3.指导写带反犬旁的字。
(1)(出示带反犬旁的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这几个字?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价。
【《课标》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透过各种形式,识记生字,加强写字训练。】
4.会读生字词,又会写词语,下面我们把这些新朋友送到句子里读读怎样样?(出示句子)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
(1)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但是一颗也没摘到。
(2)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3)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由词至句,为学生带给语境,既丰富了语言实践活动,又进一步巩固了生字;读通长句子又为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句子读好了,相信课文必须读得更好。指名读课文(正音)
2.你认为哪一段你读得最棒就选取那一段读给同学们听。
【这一过程旨在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说说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你认为谁做得对?(猴子)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1)(出示课文插图4及句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谁来读一读?理解“迫不及待”。看:“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再读读这句话。(体会小猴子着急的情绪)
(2)就在这时,小兔子来啦,他怎样说的?(体会兔子着急的情绪)
(3)小猴子相信他的话了吗?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分主角朗读三只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4)听了这些,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比较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比一比,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读一读,有不同的感受吗?说一说。
【突出语言训练,感受语言魅力,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5)松鼠、兔子见它吃的这么开心,也尝了一颗,味道怎样样?(读好“啊!真甜。”)
(6)吃着甜甜的葡萄,松鼠兔子却皱起眉头来,为什么呢?(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告诉他们原因吧!(狐狸吃不到葡萄硬说酸)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用指名读、分主角读、男女生对读、群众读等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同时透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等形式帮忙学生理解词语,积累感悟语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理解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妙处。】
(四)揭示主题,巩固生字
1.你想对哪一只动物说什么?(学生练说)
2.老师也想说说(出示儿歌)你们读一读老师的话:
串串葡萄大又圆,狐狸吃不到葡萄硬说酸。松鼠兔子不分辨,小猴品尝知酸甜。凡事亲自去实践,不能光听别人言。
3.老师期望有更多的人明白这个故事,你们愿意讲给别人听吗?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真正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生字的识记在学生读儿歌中得到进一步巩固。】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潜力目标:巩固生字,会写“串、告、诉、颗、兔”5各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潜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分主角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会写“串、告、诉、颗、兔”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写好“诉、兔”;在朗读、表演中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的头饰。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
【透过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贴合儿童认知规律。】
(二)书写指导
1.这节课我们来写写剩下的几个字。
(“串、告、诉、颗、兔”)
2.观察这几个字,哪个字容易写错,你来提醒大家。
(注意提示:“诉、兔”不要少一点;“颗”与“棵”要区分。)
3.教师范写难写的字,提示关键笔,学生观察。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抓住字的关键笔是写好字的前提。】
(三)朗读感悟,复述故事
1.这几幅图中你喜欢哪一副图就练习有感情的朗读那一个自然段。
(看图有感情的朗读出狐狸、松鼠、兔子、小猴子不同的语气。)
(1)小狐狸:
启发想象:小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狐狸的话。
(2)松鼠、兔子:
读好松鼠、兔子的心里话,指导读出相信的语气。
(3)小猴子:
体会小猴子与松鼠、兔子不同的做法。
(小猴子听别人说了以后要问一问,还要亲自尝一尝。)
2.复述故事。(复述前3段)
(1)此刻能把前三副图的故事资料连起来自己读读吗?(自己读,请学生分段读)
(2)是呀,这连环画故事多有意思,我们能够一边看图,一边读读旁边的文字,就能明白故事的资料,要是没了画旁边的字,谁能看着画面来讲故事吗?
(指名复述故事)
【学生在复述中强化记忆,提高语言表达潜力。】
(四)实践活动
1.刚才的这几种小动物都认为葡萄是酸的,但是之后的小猴子却说这葡萄是甜的,此刻就请你们先练习读读4~7自然段,一会儿我们一齐演演这部分资料。
2.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吧!你们能够离开座位,和几个小伙伴组成一组,分好主角,大家能够按照书中的资料演,当然,有自己的创意就更好了。(学生表演)
【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表演的过程也是内化语言的过程,透过表演,扎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感悟潜力和表达潜力。】
(五)总结拓展
看来,同学们这天收获真不少。不仅仅有感情地读了课文,还表演了这个故事。如果有兴趣,你们还能够给这个故事续编个结尾,比如松鼠和小兔子又一次遇到了狐狸,这回他们会说些什么?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相信同学们编得必须很搞笑!
【创造性阅读,促进了学生认识的深化,使他们在愉快的用心的思维中,更加喜欢阅读。】
作者简介:
王莹,女,现年31岁,1996年7月毕业于青海师范学校,2002年10月透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取得了小教高级任职资格。1996年至2005年在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小学任教,2005年至2007年底在西宁市城西区虎台小学任教导处副主任兼任语文教学,2008年初至今在西宁市城西区教研室工作。
从教以来,认真工作,用心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曾多次参加并承担省、市、区、校级比赛课、研讨课,教学效果良好,构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两次被评为区“教学能手”。参加工作以来,撰写的论文发表于省、市、区级刊物上。参与了国家十五课题的研究,该课题获国家级二等奖。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资料大概资料。
2)潜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潜力,读出不同语句应表达出的语气,培养学生分析的潜力。
3)创新目标:透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看这四位动物伙伴的”。
4)德育目标:透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读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动物的说话语气,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生字图片、课文插图、一杯醋、一杯蜜
教材分析:课文是一个生动搞笑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共分为8个自然段。
学情分析: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能够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资料。透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到达体会深刻道理是本课的宗旨。
教学过程:
一、实物尝试,引入课题
1.老师那里有些好东西,谁愿意来尝尝?
2.这两个字就躲在了我们的课题里,出示课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酸、甜”二字?两名学生分别品尝“醋”与“蜜”。其他学生看表情猜猜是什么字。齐读课题。两名学生介绍识记方法,大家做表情大声读准这两个字。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有个搞笑的童话故事藏在书的第74页中,请你看看图,读一读它,顺便和生字交个朋友。
2、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葡萄架上挂着许多串紫红色的葡萄,相机学习“葡萄”二字。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相机学习“狐、狸、猴”三个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3、识字归类:同类偏旁的字,意思有关联。
4、那里还有几位生字朋友,请你也帮忙认一认。
5、课文里的八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就把那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听。
6、认为你的同桌读得不错的,请你推荐他上来展示一下。学生读文。学生答出:1、葡萄架下2、出现了四只小动物。找出规律,是植物,所以有草字头,是兽类,所以有反犬旁。学生读: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同桌交流朗读。学生上台随意挑选出挂图贴好,朗读展示,教师相机引导识字、正音。
三.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此刻,黑板上的八幅挂图是乱的,谁能根据课文资料把它们按顺序摆好?先读读课文,再和你的小组伙伴商量一下。
2、这八幅图就像火车的八个停靠站,此刻我们的故事列车就要出发了。先请你自己练练本领,先读课文,再看图把故事连起来试着讲讲!开往第一站的司机请……(学生未点到的,教师相机提示:抓住每幅图中小动物的动作、神态或心理。)然后再请一位学生重新讲一讲。有时还可请车上的各位乘客评价。
3、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4.挑出感兴趣的主角读,比比谁读得好。
5.同样是葡萄,为什么有的说它酸、有的夸它甜呢?
6.如果你是课文里那只聪明的小猴子,你会对小兔、小松鼠或者狐狸说什么?反复读课文,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摆图,并说明理由。借助连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能够照课文讲,也能够用自己的话讲。(本学习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同时为后一环节分析每种小动物性格做铺垫。)分小组读读说说,体会狐狸的狡猾、心胸狭窄,猴子的聪明、活泼,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善良、轻信。全班交流。分主角合作读,其余部分齐读。学生思考,交流。(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小猴子它们尝过了,所以明白葡萄是甜的。)想象、交流。(以后你们要自己试一试,不能随便听信别人的话……)
四.课后实践这是一个搞笑的寓言故事。把这个故事说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再去课外找找其他搞笑的寓言故事吧!(把课堂语文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主角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资料,认识“我会认”的生字,朗读感悟4—7自然段,写好反犬旁的生字。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分主角表演课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8幅连环画,生字词和有关句子,课后“读读比比”的两组句子及相关练习等。)
2、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激趣揭题
1、同学们,老师那里有几幅连环画,你能给它编个故事吗?(出示8幅连环画,请学生用1、2句话说说每幅图的资料。)
2、有位小朋友,根据连环画也编了个故事(出示课题),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他是怎样写的呢?请打开课本74页,听老师来读故事。
3、你觉得这个故事搞笑吗?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自己感知资料,有助于对课文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意思。
B、同时想一想: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让我们一齐来交流交流:
A、(出示生字词)谁来当当火车头?(及时正音):
酸的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
B、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三遍)
C、(出示句子)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请试一试。
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D、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请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读)
由词至句,为学生带给语境,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形式。
3、此刻,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你喜欢谁?(多问几个)
4、哦,看来大家都挺喜欢小猴子的,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猴子的?(4—7)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资料。
三、朗读感悟,相互交流
1、你喜欢小猴子的什么呢?请自己读读这部分资料,边读边想,并从故事中找到有关的依据。
学生朗读后,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板书:聪明)
2、你从哪里看出小猴子是聪明的?在课文里找一找,读给大家听。(小猴子不轻易相信兔子、松鼠的话)
1)小组里交流读,班里指名读。
2)(出示句子:小猴子又问小松鼠:“你尝过吗?”)那里的“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子为什么两次提出这样的疑问?书上是怎样写的?请找找小兔子的话。(同桌互读)
3)我们来读一读。你能给“连忙”找一个好朋友吗?小兔子为什么要连忙说?请找出文中的原句读读。(出示句子):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你能读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的语气吗?
3、刚才,小朋友说小兔子没吃过,可小松鼠说葡萄酸得很,小松鼠吃过吗?你怎样明白?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4、哦,原先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没吃过,就说葡萄是酸的,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不敢去尝试了。此刻,你们明白小猴子聪明在哪里了吗?(出示:平时,我们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要光听别人的话。)
5、出示句子:1)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2)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聪明的小猴子吃到了葡萄,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读一读。
出示练习:1)小柳树笑了。
2)小柳树()笑了。
1)丁丁关上窗户。
2)丁丁()关上窗户。
对教学资料进行延伸,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带给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
四、感情朗读,合作表演
此刻,让我们把4—7自然段的资料来读一读,演一演。(分主角读,表演读,为三位小朋友戴上头饰。)
五、课堂小结
这葡萄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甜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酸的呢?
明明是甜的,狐狸为什么硬说是酸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指导书写
1、篇课文共有8个我会写的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三个(出示:猴、狐、狸),谁来读?
2、你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指导范写“反犬旁”。
4、想想办法,你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5、教师范写,注意提示“猴”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候”。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书写指导
三、朗读感悟
1、读第一段,说说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
2、指名读读狐狸的话,指导学生读出狐狸酸酸的语气。
3、读第一自然段。
4、分主角朗读课文。
5、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故事,再上台讲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有感情。
四、实践活动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
(一)分析主角
狐狸:狡猾
小松鼠、小兔子:老实、轻信
小猴子:聪明、敢尝试
(二)分配主角
自主组织,竞选主角,确定导演、演员。
(三)编排表演
想想每个主角说的话。导演解说,演员表演,互相指点。
(四)表演童话,评委评分
主持人介绍节目,各组表演,评委评分。
(五)总结颁奖
师生评价总结。颁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演员奖、优秀合作奖。
附板书:
17、酸的和甜的
狐狸:狡猾
松鼠:轻信别人的话
兔子
猴子:聪明:敢于实践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五):
教材简说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
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是啊,没有尝过,怎样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本课是一个生动搞笑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能够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资料。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资料。
学习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主角表演课文。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运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教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那之后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
这就是我们这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图文结合,感知资料,认读生字
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
(透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的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
(透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取适当的语气来读,以到达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自读。
小组读。
指名读。
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透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也到达巩固识字的目的。)
讨论交流。透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述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指(1──2)名同学读,从中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读5、6自然段。
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敢尝试小兔子、小松鼠:不老实,总是轻信别人。
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反复出现扩词运用以到达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忙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能够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在写字中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实践活动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小狐狸-小松鼠-小猴子
小兔子
(狡猾)(老实、轻信)(聪明)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六):
教材简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编了5篇能给人以启迪的故事,《酸的和甜的》是最后一篇。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透过松鼠、兔子和猴子对待“葡萄是酸的”这个说法的不同态度及表现,告诉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主角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识字、学词,对故事资料有所感悟。
教学难点:
1.写好“犭”的三个字。
2.在朗读感悟故事中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预习状况;
2.同桌互相读课文,在互读互听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用读句子的方式检查字词掌握状况;
三、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在潜移默化中识字学词。
1.认识“狐狸”、“葡萄”等词语,书写生字。
2.观察图画,简单了解狐狸的做法。
(二)学习课文2—6段,在充分的练习后朗读对话。
1.图文结合,感悟松鼠和兔子的想法。
2.师生对读兔子、猴子和松鼠的对话。
3.分主角读课文的1——6段。
(三)学习课文第6、7、8段,在扎实的语言训练中积累词语。
1.朗读、体会写小猴子的句子,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
2.体会“大口大口”的用法。
3.图文结合,体会兔子和松鼠的心理以及狐狸的想法,在扩展说话中领悟文章内涵。
四、巩固识字。
五、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表演课文;
3.学写其余生字;
4.阅读课外故事。
[个人简历]
佐晓梅,女,1973年生,1993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中文系。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能手,现任教于内蒙古通辽市实验小学。
从教13年来,潜心于语文教学研究,所撰写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报》、《教育与发展》、《教育科研论坛》、《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教育》等刊物发表三十余篇。并多次在全国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征文比赛、人教社小语室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2006年5月执教《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获内蒙古自治区选拔赛第一名。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其中四个,重点指导反犬旁的书写。
2、在教师的指导下,入情入境地读好1—3自然段,体验故事中主角的心灵世界。
3、初步培养孩子听、读、讲童话故事的兴趣。
一、分散识字,导入新课
1、学习新词“葡萄”,重点指导字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啊?(香蕉、葡萄…)
师:(出示图)老师喜欢的水果就是它,你们看,上面的草字头多像一个葡萄架啊,下面的部分就像一串沉甸甸的葡萄。
2、区别“一串”和“一串串”,书写生字“串”。
出示一串葡萄图:这就是(一串葡萄)
出示一串串葡萄图:,此刻葡萄很多很多,一串一串葡萄叫(一串串葡萄)
师:小眼睛仔细看看这个“串”字像什么啊?(糖葫芦、羊肉串…)
下面看老师来写这个字好吗?
师范写“串”字:上面一个扁扁的口,下面也是一个扁扁的口,中间一条长长的竖,请小朋友们认认真真地在下面写一个“串”字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酸”。
吃了很酸很酸的葡萄,你们的表情会怎样样啊?老师看到你们的眉头都皱起来了,“酸”的右边多像一张紧皱眉头的脸啊!舌头尝到甘蔗的味道就是(甜甜的)
伸出手跟老师一齐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划一划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交流难读的句子,随机指导学生读准“转来转去”、“迫不及待”、“硬说”等新词。
3、课文中有哪几个小动物呢,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练习说话。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积累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干什么?
2、找一找课文中写小狐狸怎样摘葡萄的句子,并划下来。
3、透过看图、情境创设、主角体验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4、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但是”、“于是”等词练习说第一幅画。
5、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课中操
1、复现生字,读读儿歌。
葡萄,葡萄,圆又大,
狐狸,狐狸,口水挂,
一会儿转,一会儿跳,
一会儿跳,一会儿转,
唉!
摘来摘去摘不到,
就说葡萄是酸的,
是酸的!
2、带上动作,带上表情表演读儿歌。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读好心里想的话
葡萄是酸的,这个消息小松鼠指导了,小兔子也明白了,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课文二、三自然段,吧他们心里想的话划下来。
1、读读第二、三自然段,把小松鼠和小兔子心里想的话划下来。
2、透过范读、评价、品词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读好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利用插图,练习转述: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子,小松鼠连忙把狐狸说的话告诉了小兔子。他是怎样说的呢?请你来给画面配配音。
4、运用刚学的方法,读好小兔子心里想的话。
六、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再现生字:读读“我的日记”
2、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反犬旁的书写。
师范写“猴”三个注意要互相谦让。
学生书写交流展示。
小结:下课铃声响了,小动物们要回森林里,让我们真诚地跟他们说再见吧!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八):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主角表演读部分课文资料。
2、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图片(葡萄架、葡萄、4种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理清故事的总思路
1、复习新词,激发兴趣:
做摘“葡萄”游戏。(“葡萄”即做成葡萄形状的词语卡片。)
指名学生摘“葡萄”,发现藏着的词语,带读。
2、排列顺序,概括图意:
课件出示打乱的八幅图,谁能根据课文资料把它们按顺序摆好?边摆边用一句话概括图意。
二、朗读课文,直奔猴子
1、此刻谁能告诉老师,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师贴动物图片)
2、按照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出示“朗读法宝”──坐姿要端正,朗读要专心,读得有信心,还要有感情。
3、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多问几生)
4、哦,看来大家都挺喜欢小猴子的,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猴子的?(4~7)
三、朗读感悟4~7自然段
1、请4位小朋友来读读,其他同学思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学生朗读后,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板书:聪明。
2、此刻你们就是那只聪明的小猴子,老师读第4小节,你们来表演小猴子的动作。
3、你们为什么做这个动作?(“迫不用待爬”的动作)
出示句子: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你喜欢哪一句?小猴子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你能读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的语气吗?(多指几名)
4、当小猴子迫不及待想吃葡萄时,小兔子却说……,(学生答)。出示句子:小兔子连忙说:“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假如你就是那只着急的小兔子,你会怎样说这句话?(练读-指名读-齐读)
5、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没吃过葡萄,却都说葡萄是酸的,他们是怎样明白的?
师生分主角朗读5、6自然段。(师读小猴子的问话,男生读小兔子的话,女生读小松鼠的话。)
6、小猴子有没有听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话呢?它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你喜欢哪一句?相机指名学生表演猴子吃葡萄,问:你能从他的表演中猜出葡萄是酸还是甜的吗?为什么?
7、这么甜的葡萄,小松鼠和小兔子看了,再也熬不住了。
出示句子:小兔子和小松鼠也吃葡萄了。
小兔子和小松鼠也()吃葡萄了。
8、吃了这么甜的葡萄,假如你是小松鼠或小白兔,你心里会怎样想呢?(先让学生泛泛而说)
出示语气词:哦!哎!哼!
让学生之后语气词往下说。
四、感悟1~3自然段
1、“哼!狐狸原先是骗人的。”你明白狐狸为什么要说这葡萄是酸的吗?(齐读第1段)出示句子: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狐狸心里是怎样想的?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2、师生合作分主角表演读1~3自然段。
师扮演狐狸,女生扮演小松鼠,男生扮演小兔子。(重点让学生体会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心里想法)
3、葡萄真的像狐狸说的那么酸吗?看来,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是要吃亏的。
五、拓展延伸
1、小朋友和小动物们的谈话真有意思,看,来了一匹马,这马儿叫老师讲一个它小时候的故事给大家听。
2、师讲小马过河的故事,从开头讲到“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明白怎样办才好。”问:小朋友,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样办?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初步领悟一些描述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师生一齐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反馈自学状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忙,纠正出现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能够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述、动作描述、神态描述、心理描述、侧面描述,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述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情绪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述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好处,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但是,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不要读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貌。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情绪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5.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
三、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群众交流:能够透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情绪。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之后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样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应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引导学生透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思考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透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述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那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内含“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思考,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那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证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我们不由得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述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透过举例说明。
1.透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述: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述:“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述:“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透过心理描述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样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能够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三):
一、对传统课堂结构模式的分析
首先看一个课例: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了解透过一件事的具体记叙来表达中心的写法。掌握“履、勋、滥、尔、殉、锁、凑、眷、赴、瞬、裹、黯”等12个字。
潜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初步学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感情教育: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及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1.疏通生字生词。
2.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
3.讲解课文,一问一答(提出问题,然后你说我说。)
问题示例(没有明确的主题,字词,标点,句意,语法等。如:
(1)分别用一句简明的话归纳从朝鲜发来的三封电报的主要资料。(2)接到这三封电报后,毛泽东的情绪无比悲痛。画出他悲痛情绪的语句,说说这同课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3)在悲痛的同时,毛泽东还想到了什么?说说这同课文的中心又有什么关系。
4.再朗读课文。做作业本上的练习。(课外补充练习)
再看作业本上的作业:
1.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2.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3.对这篇课文记叙的中心事件归纳最恰当的一项是
4.阅读下面这封电报,然后按要求解答问题(对文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这封电报包含着两层意思,请用竖线在文中标明,并归纳这两层意思。)
5.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解答问题。(这篇短文着重记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归纳;短文赞颂了毛泽东怎样的高尚品德?下面回答正确的一项是;找出文中两处直接点明中心的人物语言。)
先我们看问题一关于三封电报的资料,“分别用一句话归纳”,第一封电报如果说能够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那么对于第二、三封电报课文原文本来就只有一句话:
“主席,”秘书进来,小声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要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秘书又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明显能够看出问题设计是不严密的,也是缺乏思维深度的。
再看:课后练习一:
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情绪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_____________。
(1)毛泽东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2)毛泽东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高尚情操。
(3)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的胸怀。
这不仅仅让学生丧失了概括文章基本意思的技能,也让学生丧失自己独特的体验,供选取的答案本身就存在着互为包容的矛盾。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字,词,句,拼音,标点,层次,段意,都独立于对整个篇章的整体把握之外,没有有价值的中心问题,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构不成对学生潜力的挑战,课堂结构的质性不稳定,这样的结构就不具备功能生成好处。具备功能生成好处的课堂问题务必要有质的内在性和质的规定性。造成课堂无序,混乱,涣散。整堂课按时间下来,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执行下来,教师的中心地位致使学生难以进行学习和思考。再作进一步思考,由于讲的问题太多,造成课堂环节过多,课堂环节过多,就意味着问题的简单无效,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和讨论以及发表自己的见解。再说,整堂课用于学生读,背,记,思考,写,说,论的总计时间有多少?而往往大部分时间是听和作些简单的思考,以及记下教师的答案,课后背,以应付考试。整堂课作线性的流动,表面热闹的课堂预示着一种可怕的倾向。归纳为四点:教学目标的分离与割裂造成课堂结构的无序和涣散;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化造成课堂结构的静止和线性;教学步骤的教师中心倾向影响课堂结构的功能性生成;低层次知识还原性的教学评价造成了尸体解剖
式的课堂结构方式。
二、课堂结构的提出
时间结构:是指课堂体系时间节奏的构成形式。
时间结构的多重性和全息性:由于课堂体系内部总是包含着低层次单位集合,这些低层次集合本身又依賴于高层体系。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从课堂来说,三分钟就是三分钟,而四十个学生对这三分钟来说就具有120分钟。教师朗读一篇课文化了五分钟,对全班同学来说就是200分钟。这是时间的多重性所决定的。而在学生听教师朗读的5分钟里,每个个体是没有秩序的,但是所有的没有秩序的时间所依存的是高一层次的时间,即朗读的总过程,或者是整堂课。课堂体系的时间结构,它既有本身的时间结构体系,又包含着低层次单位的时间因素,同时又依存于高一层次体系的背景时间。地球: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时间节奏。九大行星:各自的时间节奏。太阳:相对于太阳来说,九大行星的时间结构是没有秩序的,而相对于地球和其他行星则是有均匀性的,太阳就是行星的背景时间,具有普适的好处。时间结构的多重性:要求课堂的互动性加强,课堂的形式要变化。使多重性有利的发挥。时间结构的全息性:有机体的发育过程是其种系进化主要阶段迅速而简略的重演。内部时间并不忘记过去,过去“只是越来越紧地被压缩和积淀在体系中,它使内部时间具有重叠、映射等拓朴等性,而拓朴正与分维有关。我们能由此刻推测一个
人的过去,正因人以某种分形的结构方式,保留了以往经历的历时全息。”课堂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用了5分钟来解决,但这五分钟钟又包含了他所有的过去时间,在过去时间所学到用的知识经验。能由此刻推测过去。
三、课堂结构的一般范式
1.生活化导入:技能性;主题性;情境性
2.整体呈现问题:技能性问题;主题性问题;体验性问题
3.问题解决及修正: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与交流;典型答案与思路;修正补充
4.主题阅读(练习):主题材料阅读;技能性变式练习
5.实践性作业:主题阅读、主题活动、主题写作
四、课堂结构变革的一般思路
(一)策略性设计(文本的主题理解角度定位教学目标),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设计如下:
生活化导入:讲故事(寓言),概括题目,提炼寓意。
整体呈现问题: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短的话概括。
2.这件事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文中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3.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怀着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体会。
4.开头四段合在一齐行吗?表达效果如何?
问题解决:独立思考,书面完成1、2题。小组讨论,教师发现典型问题,全班交流,再由学生修正自己的答案,谈前后的比较状况。
主题阅读(练习):
1.阅读下列记叙性语段,概括主要资料,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列议论性语段,用“透过哪几个方面的的论述,阐明了什么道理”的句式回答。
实践性作业:课外搜集(采访)几种对毛泽东的看法。
(二)主题性设计(从文本材料类性选取),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
透过阅读亲人之间的生死离别的文章,感受生死情,引导生命意识的生成。能够从材料类性去思考,如朝鲜战争、南京大屠杀、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死亡:战争而死;地震而死;煤洞蹋陷;生病而死;救人而死;无辜被害;犯罪而死;自杀而死等。隐士;老舍,海明威,海子,三毛,张国荣,某些崇拜者跳楼等不同的人的死。从不同角度的文章阅读,让我们了解死亡,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不同的类中的一点能够成为选取材料的切入点。设计如下:
生活化导入:关于生活中的死亡的话题(影像播放,报纸摘要)
整体呈现问题:
1.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是怎样牺牲的?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
2.毛泽东得知后,情绪怎样?从文中找出描述他悲痛情绪的语句,默读体会。
3.对儿子的遗体是留在朝鲜,还是运回国,毛泽东作出怎样的选取,为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世界?
4.请对毛泽东的选取作出你的评价。
5.从本文能够看出作者对毛岸英的牺牲和毛泽东对待亲人死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问题解决:独立完成,书面完成2、3两题,且用一段完整的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讲解。学生修正答案与感受。
主题阅读:例:三毛的作品;《知音》杂志上的文章;高兰《哭亡女苏菲》;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日记》等。
实践性作业:摘录写人悲痛的语句,感受死亡之痛。有这样不幸生活经历的同学写篇怀念文章
(三)情境(背景)性设计:以《乡愁》和《紫藤萝瀑布》为例
(1)《乡愁》
情境性导入:播放叙事散文诗,创设情景。
整体呈现问题:听,感悟,默读;思考:为什么用这些事物来表达情感,而不用其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材料。材料包括:关于余光中和乡愁;关于诗歌鉴赏的思路介绍文章;同题诗阅读。
问题解决: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教师讲解。
主题阅读(练习):诵读诗歌,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写诗句,并进行交流。
实践性作业:课外读同题诗,创作完整的诗歌。
(2)《紫藤萝瀑布》
如其中对一段的理解: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向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謎、手足情的。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能够以作者在《哭小弟》中的一段作为情境性设计:“但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这一年多,从他生病到逝世,真像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但是他去了,过早地永远地去了。我长小弟三岁。我从有比较完整的记忆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个胖胖的,可爱的小弟弟,跟在我身后。我明白在这黄土高原上生活的艰辛,也明白住在这黄土高原上的人工作之劳累,还能够想象每一点工作的进展都要经过十分恼人的迂回曲折。但是我没有想到,小弟不但生活在那里,战斗在那里,而且把性命交付在那里了。设计如下:
生活化导入:物能够寄情(生活中的象征:玫瑰,白花,白旗,松柏。)
整体呈现问题:
1.紫藤萝(物)长得怎样的?作者描述的物具有生命的活力。用了哪些关键词,哪些语句,是怎样描绘出来的?它的命运呢?
2.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想到什么,思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对生命的赞美。“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情感的命运呢?生活与历史给予了痛苦,和花一样。
3.作者作为抒情的主体,写物之中就蕴含着情感的,再看作者的描述。思考:为什么要把“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问题解决:朗读,体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教师讲解;修正反思。
主题阅读和实践性作业:象征类题材的文章如《阳光地带》《母亲河》《礁石》;象征类的知识短文。实践性作业:找到一种植物,模仿写作。或者写对松”“竹”“梅”“兰”“莲”“柳”等之研究论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四):
教材分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这样一件事: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殉职,毛泽东极度悲痛,最终决定将岸英的遗体埋葬在朝鲜。课文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从细节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学习这篇课文应着重引导学生从重点语段的品读中感悟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襟。失去亲人的悲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缺乏体验,情感的体验与写法的感悟很难融为一体,这便成了教学的难点。
教学理念
关于略读,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以前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阅读中务必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在阅读过程中关注细节,深入字里行间体会主席的内心世界。根据学生对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难点,把大块的时间用于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练笔,边读边批注,提高阅读潜力,真正做到做到“略而不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勋鉴”“踌躇”等词语,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欣赏作者从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地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3.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从细节描述及心理描述中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襟。
课前准备:
1.了解毛岸英及抗美援朝战争。
2.标自然段序号(电文归为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读诗揭题巧设悬念
1.这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以诗句作为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
指名读诗句。
肯定读正确,再提推荐。如:注意诗句的节奏会更好;注意词语的重音,会读得更有气势。从诗的节奏、韵味、朗读时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2.齐读两行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诗句出自清朝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本义是青山连绵,到处都能够埋葬忠义之士,不需要马皮包裹尸体送回故乡,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国捐躯的豪情。毛泽东引用诗句的用意何在呢
二、梳理脉络读懂电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思考文章叙述了关于毛主席的一件什么事,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课文讲了关于毛主席的一件什么事要求简洁、完整地表达,要点:光荣殉职悲痛决定
3.哪里读不懂
预设:
拟定(起草制定)
勋鉴志司读电文
出示第一则电报。
(1)谁写给谁理解新词的意思:“勋鉴”指给德高望重的人看。表示尊敬。“志司”志愿军司令部的简称。
(2)自由读这份电报,你从中读懂这是一个怎样的岸英
预设:爱祖国爱人民勇敢负责为朝鲜人民不顾自己安危等出示毛岸英的照片
简介:这就是岸英,年仅28岁。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时候,主席毅然送长子去朝鲜战场。当时毛主席年近六十,这位痛失爱子的父亲,此刻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呢默读全文,划出反映主席情绪的句子,多读几遍。
4.学生默读,交流:请你把找到的反映主席情绪的语句正确地读给大家听。
随机评价,角度:(1)读正确,(2)从细微的动作、内心的想法、神态、语言等角度明确学习指向。
三、自学批注细读悟情
刚才同学们找到的这些语段中既有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刻画,又有直白的心理描述,我们读着,也被深深地感动着。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些语段,走进主席的内心世界。
(一)精读语段A(第四自然段)
先请大家自学第4自然段,最有感触的地方作上批注,写上简短的体会。能够针对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
学生自学,师巡视点拨。
交流(注意要让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1.抓住细节,体会沉默中的悲痛
学生找到细节描述,交流感受,教师引导。例如,“一天不说一句话”,“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只是一支又一支吸烟”等。教师随机引导。
2.展开想象,比较中突现悲痛。
交流体会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之后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来了吗”
主席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着一次次的团聚,应对残酷的现实,主席心如刀割!引读第4自然段。
3.小结:刚才我们深入字里行间,从主席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一支又一支吸烟的细节描述中,从往事的回忆中,体会到主席沉默中那无言的悲痛。请你再选感触最深的一个语段,像刚才那样细细品读,继续走进主席的内心灵深处。
(二)语段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预设:学生从语言、神态中感受到主席难以理解这个残酷的现实。
(三)语段C(第7自然段)“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体会矛盾中的抉择。
1.随机出示两种想法: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但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2.这两种想法交织着,从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主席怎样的父亲
3.作为父亲同时又是主席,毛泽东在矛盾中作出了抉择。再读诗句。
(1)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再解诗意:此刻你明白主席引用诗句的用意了吗
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充满着深深的眷恋!一位有着宽广胸襟的主席,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齐读诗句。
四、拓展阅读小结提升
1.自由读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向主席发问
2.想问这位辗转反侧的父亲什么问题学生问。
3.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能够从这两段话中找到答案。配乐默读拓展资料:
志愿军凯旋回国的那一天,毛泽东的目光掠过每位英雄的面孔,他似乎还在寻找自己最钟爱的大儿子毛岸英,尽管毛英已安息在朝鲜的土地上。
这种悲痛一向延续到毛主席逝世,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发现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一条毛巾,这些东西不是主席的,是他的爱子毛岸英的。毛泽东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可他却瞒着所有人,把毛岸英的这些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身边,悄悄地珍藏了20多年,这期间他曾多次搬家,但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些衣物。
机动:岸英牺牲后,主席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夜深人静的时候,主席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呢学生练笔,交流
4.岸英是主席一生中永远的痛!老年丧子,却作出批示将爱子的遗体埋葬在异国他乡,这是一种怎样的胸怀,怎样的爱啊!全体起立,记住这个普通而伟大的决定。读诗句。
5.推荐影片和书籍。
附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沉默中悲痛
光荣-矛盾中抉择-平凡的父亲
殉职-决定前踌躇-伟大的主席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五):
[设计理念]:
在超多的读书声中,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中,在教师适当的引导铺垫性语言中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声中感悟体会主席在应对爱子岸英牺牲时的极度悲痛的情绪和应对艰难抉择时的矛盾与挣扎并最终感悟出主席作为一代伟人的超乎常人的伟人胸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例如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凡人情怀,感受他作为一代领袖的超乎常人的伟人胸怀。
2、了解作者描述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描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情绪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60年前的朝鲜大地历经了一场战争的浩劫,这次战役,中国也参与其中。大家明白这场战争叫什么名字?关于抗美援朝你都了解多少结合课前的资料搜集来谈一谈。
这场战役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为了帮忙朝鲜人民保卫家园中华无数的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了朝鲜这片土地上。大家齐读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设计理念:激情导入,从而使学生在缅怀那段历史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革命者的崇敬之情。
二、整体感知
下面大家快速默读连接语看看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学习要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潜力。引导学生明确文本的两个学习目标即“了解文章大意、体悟重点语句。”
了解文章大意,感受重点语句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要求。下面大家快速的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起来说一说?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殉职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情绪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并最终做出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伟大决定。
是啊,学习这篇课文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图片展示)牺牲时只有28岁。
对于毛岸英请你结合课本105页彭德怀所拟定的那封电报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概括一下毛岸英留给你的印象。
师总结:是的,毛岸英是一个极其优秀的青年,而今却只能静静地躺在朝鲜那片土地上。再也回不来了。大家再来读题读出你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同学们,作为痛失爱子的父亲此时此刻毛泽东会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设计理念:透过连接语的引领帮忙学生明确学习要求,顺势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紧之后从中指出重点人物毛岸英再结合电报资料谈一谈自己对岸英的印象然后教师总结深化与升华学生对岸英的感觉后在读课题读出自己内心中的那份崇敬。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大意、感知了人物品质确认了主题,更重要的是为下面毛泽东痛失爱子的悲痛的品读课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细读品悟
下面大家仔细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找一找毛泽东都有哪些极度悲痛的表现?画出有关句子,在重点词句下加上重点符号,多读几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设计理念:透过布置学生自主的默读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体会主席的极度悲痛的情绪,在重点词句上加上重点符号训练学生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
你是从那些字眼读出了主席的悲痛?
请你深情地读出主席的这种悲痛,注意要体现出你刚才所讲的那些关键字眼。
设计意图: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抓关键词体悟句子的学习方法。
大家看这是毛岸英生前同父亲在一齐促膝长谈的画面,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你又能够读懂什么?所以主席自收到电报,不吃不喝不说话,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
设计意图:透过图片的运用引导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体会出主席当时的那种追忆儿子的撕心裂肺的痛苦的情境。
师:是的,岸英的音容笑貌像电影画面般不断的在主席的脑海中盘旋、回荡。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鲜活的呈此刻主席的面前。毛泽东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那种体悟透过这一问题的预设将它表达出来。
然而,昔日的完美而今再也回不来了,留下的只是一个思念儿子的父亲,一个孤单老人的悲苦身影。让我们一齐深情的朗读。教师引读
设计理念:透过读来诠释主席的那种悲痛。
⑴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在这一段中还有那些语句体现了主席的悲痛?你是从那些字眼看出来的?
⑵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样会……
是啊,主席是多么期望岸英这次能够像以往那些久别的重逢一样,再次回到自己的身边。
然而,这次怎样会……他想要说什么却悲伤的没有能够说出来
你能补充一下省略号的资料吗?
设计意图:透过文章的空白来给学生展示自己思维的空间。
师:极度的悲伤堵截了主席的语言。
还有那些语句?
⑶“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师: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主席这是一种怎样的悲痛?
学生详细的谈自己的独特体会让尽量多的学生起来发言。
从情不自禁中你体会了什么?
师:同学们,这位纵横疆场数十年,指挥千军万马的伟人此时也难以掩饰住那份丧子之痛啊!他多么期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他多想唤回自己的爱子,回到自己的身边唠唠家常,千言万语只汇成了对爱子的名字啊让我们和主席一齐深情的呼唤…深情的呼唤…
师:但是,这一次岸英是再也回不来了,千言万语都汇成了这最揪心、最疼痛的一声声轻轻的呼唤,来再一齐来读
同学们,应对这一噩耗主席为什么如此的悲痛?这一切的一切都能够从这段话中找到答案
关于这还有这样一段资料(资料穿插):
毛泽东的目光掠过每一位英雄的面孔,他似乎在寻找一个人,一个第一批加入志愿军的人,这个人就像每一位归国的英雄那样英俊,威武,勇敢。然而,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二十多年后,毛泽东逝世了。人们在整理毛泽东遗物时,才发现了叠放的整整齐齐的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这不是主席自己的,而是毛岸英的遗物。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所以主席之所以这样的悲痛就是源于他对儿子的那份浓浓的深沉的爱
设计理念:在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的状况下,资料的穿插加深学生的感悟与理解。
读到那里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主席此时的情绪
柔肠寸断,心如刀割、悲痛欲绝痛不欲生,欲哭无泪
大家看,文章的描述并没有用到这些词语但是同样表达出了主席这种极度悲痛的情绪,课文是运用了怎样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是呀,课文就是这样透过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现主席悲痛欲绝的情绪的。同样也把主席那种极度悲痛、大悲无声的境遇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日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种表现手法。
设计理念:使学生意识到这些描述的重要性。
过渡:正当主席痛不欲生的状况下,两封接踵而来的电报却使主席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透过阅读想想主席面临的抉择是什么?他最终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谁来说一下主席面临的抉择是什么?
岸英的遗体到底何去何从?
他最终又做了怎样的决定?
同学们,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这样轻易地放下了这段父子情吗?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下面大家仔细的默读课文的7-10自然段从中画出相关语句。(小组合作交流)
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到小组里面去交流、学习
设计理念:训练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顺势也将刚才的学习方法加以实践运用。
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眷恋为什么不用思念呢?无限的眷恋让我们深情地读出来,带着那种体验再读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透过这一句话,能够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插上想像的翅膀联想一下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利用文章的空白拓展学生的思维。
师:同学们当彭德怀提出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时主席心中想的是:小黑板呈现: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齐读
但是当想到金正日的来电又使得主席的意愿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的说道:读――单个学生读
一个是主席的声音,一个是父亲的声音从毛泽东的这两种不同的声音你能体会到什么?
其实,主席的内心是十分的矛盾的。
同学们当主席在应对彭德怀的电报所说的这番话的时候他心中想的心里装的只有谁?这说明主席身为领袖同样有着凡人的情怀
而当他应对金日成首相的电报他心中想的装的又是谁?这说明主席作为领袖有着不同寻常的伟人胸怀。
两种声音的交着使得主席做出了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决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联系主席的决定再来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设计理念: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诗句的认识在有了切身感受的基础上再来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呼应了文章的主题。
四、整合回归
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亲人已先后离他而去,他们分别是夫人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健、侄子毛楚雄,(学生读,音乐起)他在一次次的痛彻心扉中挺了过来,而今应对第六个亲人爱子岸英的离去,这怎能不让他肝肠寸断呢?他不吃不喝不说话,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那一天是主席最锥心彻骨的一天,那一夜是主席最肝肠寸断的一夜,让我们深情的读出主席那悲痛的一天一夜――――
设计理念:透过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读贯穿了文章的始终,升华了文本的主题。
同学们,主席之所以如此悲痛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儿子了,身为国家主席他完全有潜力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而他之所以作出了那样的抉择是因为他不仅仅爱自己的儿子他还爱着所有的中华儿女,他的这种爱是一种大爱从而也成就了他超乎常人的为人胸怀。
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就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样一位主席,这样一位父亲。
设计理念:回应了文章的主题
同学们,透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不但有着伟人的胸怀更有着凡人的情怀。下面大家快速阅读《毛主席在华山》进一步领略一代伟人的凡人情怀
设计理念:在学生有了切身感悟的基础上,在学生萌发了兴趣这一最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继续的阅读,在使学生进一步领略主席的凡人情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将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悟、品读,从而使学生在品悟中领略一代伟人的凡人情怀,透过一些细节化的处理,例如对“主席在极度悲痛时的所思所想的挖掘”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主席的那种悲痛。此外,透过资料的穿插也有效地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但是,一堂课下来我总感觉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处理好,那就是没有把学生的那种入情入境的朗读把握好。没有将文章的味道透过自身教案的预设发挥出来。纠其原因是因为:
1.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进而也就缺失了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的过程进而课堂之上就缺少了学生对文本体悟的充分展示。在日后的课堂上如何处理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好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织对话关系中的时间分配将是我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2.语言预设的单一性造成了学生的听觉疲劳。
例如“请你深情的将主席的这种极度悲痛的情绪读出来”在课堂上总是重复出现就难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对于这如果在适宜的时候换成“请你深情的将一位思念儿子的父亲的那种悲痛读出来”效果也许会好一些。
3.读书的过程中没有抓住有利的时机
当学生对主席的悲痛有所体悟的时候,此时缺乏一种整合的读,从而错失了学生情感挥发的有利时机。
4.读的形式的单一化
5.自己的语言的过多
教师的语言一多这样不但会压缩学生的展示时间,而且不可避免的容易使教师的语言出现过碎的现象。从而也使得课堂变成师生一问一答的琐碎形式。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六):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初步领悟一些描述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师生一齐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反馈自学状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忙,纠正出现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能够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述、动作描述、神态描述、心理描述、侧面描述,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紧扣“雄伟壮观”、“奄奄一息”,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透过进行昔日瀑布壮观景象与现今瀑布枯竭景象的反复朗读比较,唤起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职责心。
2、理解大瀑布杯具构成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自由质疑。
▲板书课题“葬礼”。
能谈谈你对“葬礼”一词的理解吗?
是的,葬礼就是为去世的人举行的殡葬仪式,它寄托亲人的哀思,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大瀑布的葬礼
(补充课题,学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我们心中藏了这么多的疑问,难怪这场葬礼又被称为“特殊的葬礼”。
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
快速抢答,检查自学状况,了解文章主要资料。
▲这条大瀑布叫什么名字,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出示字幕)
出示句子
(在拉丁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指名读。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地位、地理位置。
▲人们为大瀑布举行了几次葬礼?
第二次葬礼由谁主持?(菲格雷特)
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明白的?
这两个自然段首尾呼应,点出了文章的主要资料。
三、细读课文,感受瀑布的变化。
1、感受昔日“雄伟壮观”
▲同学们,如此隆重、特殊的葬礼,却为一条瀑布而举行,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的瀑布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的4、5自然段,让我们细细欣赏。
多美的瀑布呀!你脑海里涌现了哪些词儿或句子,能用来形容一下它吗?
课文中,作者用一词儿,把我们所说的都高度概括进去了,那就是:雄伟壮观(板书)
▲再次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读读,划划,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
●“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震耳欲聋,犹如百万雄狮在怒吼,又如千军万马在奔腾)
●水声震耳欲聋,清晰可闻
流量大,“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
补充资料,确切地说是13300立方米,相当于长、宽、高都是三间教室这么长的水量滴答一声直泻下来。
30公里,相当于湖州到南浔的路程
也就是说,南浔那儿发出的一声巨响,在我们这儿还能清晰可闻。
●(播放录相))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引读第5自然段(难怪长期以来,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让我们再次陶醉在大瀑布的迷人风光中(齐读第4自然段)
▲扣“以前”,明白“雄伟壮观”已经成为过去。
然而,你们发现了吗?在这完美的文字中,却有一词儿如此刺眼,让我们情绪沉重,你找到了吗?(板书:以前)
是的,一个“以前”,让你,让我们明白什么?
2.感受今日“奄奄一息”。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交流:
●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随机板书: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快要死了,那里指大瀑布逐渐枯竭,即将消失了。)
如果说如今的大瀑布是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那么以前的大瀑布就是一个()浑身上下散发着青春活力。
引读:能想象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是(世界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如今呢?这一切都不存在了,都消失了。留在我们眼前的是: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带着你的情绪,再来读读这句子,读出瀑布的悲哀,无奈,绝望。
●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见此情景,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
游人看到即将枯竭的瀑布,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
(失望难过质疑……)
引读:能想象吗?仅难几年前,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而如今,一切都变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
四、追溯瀑布枯竭的原因。
短短的几年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快速找到那段让你痛心的文字,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
1、拦河大坝截住了超多的沙水
2、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3、森林被乱砍滥伐
是的,正是这三大人为的破坏,导致了大瀑布的枯竭;正是这三大人为的破坏,扼杀了瀑布的雄奇。
读着这样的一段文字,我们的心,是(沉痛的,难过的,悲哀的)
让我们带着这份复杂的情绪读这个自然段。
五、拓展升华,感悟情感。
假如,瀑布会说话,它会对人们说什么?拿起笔静静地写,写出瀑布的心声。随机点评。
瀑布短短几年的巨变,引起了众多环境保护者的关注,在巴西总统的主持下,许多环保人士纷纷前来参加大瀑布的葬礼。
这是一场特殊的葬礼,这更是一场意蕴深刻的葬礼,让我们再次读读这个引人深思的课题。
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以前-此刻
雄伟壮观-奄奄一息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二):
教材简析:
《大瀑布的葬礼》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是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之后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本文还采用比较的手法把昔日和今日的大瀑布情形进行强烈比较,震撼着每个读者的心。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关于环保的课文,教育好处很大,要想直接教育孩子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学生很难做到。因此在本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导游,小记者,配乐朗读,演讲等,使学生兴趣盎然,在潜移默化中唤醒环保意识.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表演潜力,读写潜力。
教师准备:
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图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生字新词。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理解写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的演讲稿。
教学重点: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昔日的雄伟壮观以及此刻的样貌;瀑布是怎样消失的。
教学难点: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拓展读写点:模仿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的语气作演讲。
一、图片导入
师:很高兴能为大家上课,初次见面,我给大家带来了两组图片,请你们必须要认真观看。(学生欣赏)
师:老师的礼物大家喜欢吗?
生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听,多会说的小孩子啊,是啊,对于美的东西,我们人人爱之,可对于丑陋的东西,尤其是人为破坏的东西,我们谁都不喜欢。其实,像这样的破坏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两组鲜明比较的图片中,对人们的破坏行为产生痛恨情绪,进而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出示文字:1986年9月……
师:看到这段文字,你最想问什么?
生提问。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出示,一方面用敲击键盘的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着文字学会提问题。】
师:真是会提问的孩子,但是在解决你的问题之前,老师还想请你们帮我解释一下“葬礼”的意思。谁愿意?
生回答
师:哦,我明白了,谢谢你的回答。原先“葬礼”就是对人的一种哀悼行为。可这天它却用在了大瀑布的身上,大家必须很好奇吧?就让我们一齐走进它。
二、揭题大瀑布的葬礼
三、新授
1质疑题目:看到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这条大瀑布在哪里?
生:谁替大瀑布举行葬礼?……
2、师;哇!居然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你们有没有信心去解决它呀?
生回答:有!
师:那我们就赶紧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自由地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生自读效果:读完了课文,你找到了答案吗?赶紧和大家分享分享吧!第一个问题,填空题,谁愿意说说看?
生抢答。
【设计意图:以填空题的形式来概括课文的资料,即降低了学生的难度,明白抓关键词语来提炼课文资料,又解决了学生之前对课题提出的问题。】
师:你真厉害,三言两语就把课文的主要资料说全了,也把大家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把它齐读一遍。
师:虽然你们的问题是解决得差不多啦,可老师还想考考大家,那就是“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我看谁的反应最快?
生回答,师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巴西总统虽然是号召人们要维护生态,爱护地球,其实也是在教育自己,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你真聪明,这么难的问题都被你答对了,大家说是吧?不错这就是举行大瀑布的葬礼的原因,也这是我们学这篇课文的最终目的,虽然它是在号召人们,其实也是在号召我们,你们明白了吗?让我们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读它吧!
【设计意图:用读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生齐读
师:好一句“让大瀑布的杯具不再重演!”那我很想明白大瀑布的杯具到底悲在哪里?谁能帮帮我?
生回答。
师:回答得真棒,看来你是真的把课文读透了。既然你说到了瀑布以前的样貌,让我们就一齐一看看它,好吗?谁能告诉我在第几段?这也是抢答题。
生回答。
师:大家说她找对了没有?给点掌声。那请你们一齐读读它吧?
生读。
师:读着读着,你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注意用上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生进入想象并作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用各种感观来想象大瀑布样貌,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大瀑布的印象。】
师:听了大家的描述,相信同学们的心早已飞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布那里去了,不然不会说得这么栩栩如生。那么谁愿意给我们当一回导游,带我们这些游客去参观参观?
4、师出示图片,导游结合图片作介绍,其它同学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导游的介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参观,图片插入,更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大瀑布的气势。】
师:亲眼目睹了这条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瀑布,如果让你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的气势,你会用哪个词语?
生:雄伟壮观
师:很好,那哪些句子是围绕这个词语写的?你还明白吗?生边答边读。
师:读得真好,如果我们男同学一齐读,我们就更有气势啦。(男同学齐读。)
【设计意图:除了直观感受大瀑布的气势之外,用朗读的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的感悟,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来品读,读中生情。】
师:读得真有气势,你们想不想再次去重游一下它。但是你们的愿望可能实现不了。
5、师出示图片,并作解。
师:如果你是一名慕名而,却不知其变的游客,当你看到这样的大瀑布时,你必须有很多很多疑问?这不,我们的记者来到了你们的身边,请你们对他畅所欲言吧!
6、记者:你好,你想说什么?
生:这就是令人们所赞叹不已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太令人费解啦!
生……
【设计意图:记者的采访,说出学生心中的不解,从而激起他们对原因的探究。】
师:你们的疑问也是老师的疑问,可这是不变的事实,请大家到书中找出描述它此刻的句子,并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读到这段话,请问你们有什么情绪?
生:难过,惋惜
师:好,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此刻的情绪吧!(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配乐朗读,更易表达孩子们对大瀑布的惋惜,也激起他们对朗读的兴趣】
师:读得真有感情,老师都被你们感染了,让我们再把以前的大瀑布和此刻的大瀑布连起来读读,注意语气的不同。(生齐读)
师:大瀑布这一前一后的巨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们难道不想明白吗?又到了抢答题“大瀑布变化的原因?”谁作答?(生举手回答)
7、师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出示原因,好让学生好好地反省巴西人们的行为,也是在反省周围人们的行为,更是在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点出环保的重要性。】
8、师提问:原先大瀑布的枯竭并非自然规律,而是巴西人们亲手将之葬送,假如人们不建水电站,大瀑布就不会?假如大瀑布就不会?假如能回到从前,巴西人们就不会?可惜没有了假如,大瀑布由以前的雄伟壮观已到了此刻的奄奄一息,这难道不是杯具吗?所以巴西总统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以此来号召人们?(生回答)
【设计意图:再次强化思想教育。】
师:但是课文中并没有将巴西总统这么深情款款的演说写出来,假如我们此刻是在大瀑布的葬礼中,巴西总统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当着他的民众发表演说,你会怎样说?能够两句,也能够是三句,谁敢挑战?
(学生即兴演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即兴演讲,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潜力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师:如果你是其中一个民众,当自己的总统这样深情地对你演说,你有什么忏悔请理解老师的采访吧?
(生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在想象巴西人们的忏悔,也是在给自己及周围人们敲响警钟。】
师:听了巴西人们的忏悔,作为在座的我们,联系我们的生活,联系课前的图片,你又有什么要说的请理解我们记者的采访吧?(生回答)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一些破坏现象畅所欲言,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再次得到教育。】
四、总结
对于老师的刚才的号召我们应记住,对于巴西总统的号召,我们更应记住,让我们再次用诚挚的心来呼唤一次!是啊,我们就应爱护赖以生存的地球,你听,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当江河不再清澈,鱼儿也离开了家乡,当家园被破坏,地球也不再美丽,作为的地球捍卫者,让我们音乐声中真诚地问候一声:地球,你好吗?(生呼唤)再让我们深情地问一声!(师生共同呼唤)
【设计意图:音乐渲染,升华主题。】
五、板书
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雄伟壮观
此刻-奄奄一息
保护家园维护生态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大瀑布的葬礼》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以前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能找出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学习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好处。
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雄伟宏大的瀑布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指导朗读描述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部分(第4、5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大瀑布,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瀑布,找出课文中赞美瀑布的词,充分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后,让学生朗读,学生很自然地读出瀑布的磅礴气势。这时我话音一转,说:“同学们,我相信。大瀑布的美丽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上,可有谁会想到,所有的一切,我们这也看不到它了,它成了历史,成了我们记忆中的梦。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它此刻的样貌。”学生立刻情绪沉重,紧之后观看逐渐枯竭的瀑布,让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滋味,再配上凄凉的音乐,让学生朗读描述瀑布逐渐枯竭的部分(第8自然段),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情境,朗读效果个性好。
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课件运用很成功,带学生进入了情境,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我用设计总统演说以及课外拓展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我巧用课文的空白点,设计一个总统演说的练习:如果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应对巴西人民,你会说些什么?现场演说,难度较大,但是学生们的回答却是那么有力。“女士们,先生们:这天在那里为大瀑布举行一场葬礼,它以前是我们巴西人民的骄傲,那汹涌的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曾让全世界为之陶醉。如今,它静静地躺着,在群山之间无奈地低下了头。是谁这么狠心,是我们,是我们人类。让我们用心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大瀑布的杯具不再重演。”多么精彩的演说啊。
课后,我感觉没有突出重点。倘若能这么教学将更好。找出书中的原因后,让学生了解伊泰普水电站的有关资料,了解伊泰普水电站发出的电对本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再让学生思考:建水电站、工厂生产、伐树都是为了建设家园,你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使学生全面的辨证地看待问题,把问题引向深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饵而不见钩,导致大瀑布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职责心,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不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水资源。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三):
《大瀑布的葬礼》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
课文的思路是:作者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之后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训练阅读速度,理解课文资料,二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设计理念】
1、使学生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潜力以及朗读感悟潜力。
2、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潜力、探究潜力和表现潜力。
3、课前、课后查阅资料,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使一部分学生能感悟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对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具有必须的职责性。
【设计特色】
1、突显阅读课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生为本的特性;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传授与积累;
3、注重培养质疑潜力与解疑水平;
4、注重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注重课堂情绪氛围的营造,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感受大瀑布的今昔变化,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体会作者对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
3、使学生从无意到有意地掌握一种或几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潜力与阅读效率。
【课前准备】一个多媒体课件收集自认为值得欣赏值得批判的风景照
【教学流程】
课前对话:
国庆节才过了不久,孩子们都到哪些地方去玩过呀?让学生自由谈。
是呀,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丽呀!其实在我们杭州,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地方的美景同样令人陶醉!大自然从来都不会吝啬它的美丽。吴老师平时呀,个性喜欢用相机记录这些身边的美景,你们想不想看看吗?那好!来――诸位,上演啦!(多媒体)你有什么想说的?嗯!看来呀,还真应了那句话:“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期望孩子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刚才我们一齐欣赏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如家乡的五泄瀑布、百丈飞瀑;如著名的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等,这天老师要和孩子们一齐去认识、去欣赏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有兴趣吗?
那你准备好了吗?能够上课了吗?
板块一:写题解题质疑(教给读题――大胆质疑阅读法)
1、请孩子们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齐来写“葬礼”两字,注意字的结构。
2、认识吗?读“葬礼”(3次)。
3、问:你想到了什么?情绪如何?(沉重难过)
4、补充写上“大瀑布的”。
5、带着这样的情绪来读读课题(应读出什么样的情绪?推崇个性化朗读),读了课题,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呢?
6、学生质疑,教师提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结罗列出有价值的问题。
①怎样样的?②为什么举行?③好处何在?(写在副板书上)
评价语:这是你们的问题,不错。能够看出你们是动了脑筋的。这些问题真有价值!掌声送给同学。
【板块总结】孩子们提的问题都挺不错。俗话说“学问,学问,既要会学也要会问”。能够用心地思考,大胆地提问是一种十分好的学习方法。明白吗?刚才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运用了这样的读书方法,了不起!(出示“读题――大胆质疑阅读法”)此刻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走近大瀑布,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有信心吗?
板块二、速读感知,解决质疑之一((教给速读――感知大意阅读法))
1、此刻请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注意听老师的要求)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个怎样的葬礼?请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在文中随时用笔简要地记录下来哟!(此问题以注重读文章的资料,概括文章资料为目的,最后浓缩为文章的中心词:悲壮特殊奇怪……关键是第12节与第13节)
2、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状况,为反馈作准备。
3、(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大家想得怎样样了呢?)
学生交流: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葬礼(多媒体出示)。(悲壮、隆重、特殊、有好处……)
4、教师追问:为什么?同时进行评价。
(评价语:你真细心!你读懂了,真好!这是你读书的收获,说得不错~!你的角度很个性呀!)
【此板块总结】孩子们,我们刚才运用的阅读方法又是什么呢?你看:(出示“速读——感知大意阅读法”)孩子们表现真不错,继续加油!
【过渡】那么,为什么要举行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还得去细细品味课文,对吗?好,去看看大瀑布的一生到底发生了什么?
板块三、精读分析解决质疑之二(教给品读——比较思考阅读法重点在比较与朗读)
(一)、感受昔日瀑布的雄奇。
1、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的4—5自然段,请用你平时的读书符号,勾出你认为重要的关键的词语,认真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孩子们,你们读书的样貌真是让老师感受到了什么叫“求知若渴”,真好!)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评。(随机板书:雄伟壮观)
问:你个性注意到了哪些重要的关键的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能读出这样的气势吗?能读得更有气势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相机指点读:咆哮而下。你们明白什么会咆哮?他们一般在什么时候咆哮?(狮子、老虎、恐龙等等;生气、发怒时)你也带着这样的感觉把这个词读一读。(也可放在句子中读)
3、朗读指导
(多媒体出示:)
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飞流直下震耳欲聋
师: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第四小节用来描述大瀑布的,你能让别人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大瀑布的气势吗?——学生齐读。
4、把词语放到句子中,选取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谁来?(提示:巴西拥有这样的瀑布,巴西人民会感到怎样样?)
5.老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大瀑布的雄壮,你想不想身临其境地看看它?还没走近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放瀑布声音)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多媒体展示:大瀑布“昔日英姿”资料)
同时教师口述:大瀑布从几十米的高空飞流直下,平均流量到达13300立方米每秒。尤其在每年的汛期,它的气势更是令人惊叹!
6.流连忘返、惊诧不已的的小游客们,想赞美一下大瀑布了吧?(相机小结板书:堪称绝唱,美美美!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总结板书: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千言万语一个字)
7.此刻让我们一齐把课文的第四小节齐读一遍,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激情,读出你的惊叹,让所有老师都领略到大瀑布雄壮的气势,准备好了吗?(评价:多雄奇呀,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8、小结:正因为有了如此雄伟壮观的大瀑布,才使每年前来观光游览的客人络绎不绝,且个个流连忘返,无一吝啬心中的赞美之情:堪称绝唱,美美美!
9.但是,孩子们,你注意到“以前”(多媒体)这个词了吗?说明了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相机板书“忆昔日”字)。那么这句话还能够怎样读?
(二)感受瀑布如今的变化
1.是啊,以前神奇壮观的瀑布已经永远成为了一个美丽的过去式,只成为我们心中最美丽的一个回忆,只成为我们一个已经逝去的画面而已。谁又忍心看到它如今的样貌——(多媒体展示瀑布此刻的样貌)(板书:如今)
谁能相信这就是以前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似乎正向我们诉说着什么……
2.孩子们,此时此刻,你在想些什么呢?(多媒体轻轻放出哀怨的音乐)
3、那就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的第8小节,划出描述瀑布如今状况的语句,好好地读,静静地体会。
4、(多媒体出示第8小节)你对哪句话最有感受?生读。追问,你体会到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根据状况可同桌互相读,把心中的感受读出来)朗读训练、指导。师生评读。)
5.如果你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你想说什么,你想问什么呢?如果你是以前来过的游客,你又会发出怎样的悲叹与追问呢?还会怎样做吗?(板书:叹奄奄一息,难风不在)
(三)探寻瀑布枯竭的原因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似乎听到了瀑布那无奈的叹息声,听到了人们那的悔恨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如此雄伟壮观的大瀑布短短几年之间就变得奄奄一息了呢?
(板书:问号?)
1.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的7小节,边读边勾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说说原因。
3.过渡:原因就这么简单的。可悲又可叹,大瀑布就这么走了,而且再也不会回来了。这可真是:(生读板书)——忆昔日,雄伟壮观,堪称绝唱,美美美!叹如今,奄奄一息,雄风不在,悲悲悲?)
【板块总结】孩子们,透过尽情地朗读,品味课文,进行比较思考,来体会文中所描述事物发生的变化,这便是老师想教给大家的第三种阅读方法:(出示“品读——比较思考阅读法”)
板块四、回读反思解决质疑之三((教给回读——反思评价阅读法))
1、师:此刻,让我们把所有的思绪收起,到大瀑布葬礼的现场,和巴西总统一道来回顾一下大瀑布所经历的令人叹惜的变化吧!请男同学先齐读第4自然段,女同学再齐读第8自然段,把你最想表达的尽情表达出来,好吗?
2、随机采访几位:你觉得就应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诵读这段话?为什么?
3、师:“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
你----就是菲格雷特总统,读——
男同学——你们就是菲格雷特总统,读——
我们都是菲格雷特总统,读——
4、、写的训练
教师接读——菲格雷特总统还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杯具不再重演……
但是,亲爱的孩子们,像瀑布这样的杯具至今仍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重演。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早已没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中国的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也面临着断流的危险。老师那里收集到了这样一组不堪入目的数字,这样一段不忍多看一眼的画面,真令人触目惊心啊!(多媒体展示: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介绍当今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状况)
孩子们,大瀑布的葬礼就这样结束了,但我们的情绪却久久难以平静。你觉得这个特殊的葬礼值吗?它对我们这天的社会有好处呢?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就应好好思考的问题。
此时此刻,你必须有话要说,你想说些什么呢?你想对谁说呢?你想为谁说呢?请孩子们轻轻地拿起笔来,把这份沉重、这份哀怨、这份愤慨、这份呐喊写下来吧。
学生展示提升:我们就应做些什么怎样做
【板块总结】(孩子们,回味课文,联系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领会课文要表达的真正意思,这样的方法便是——回读——反思评价阅读法)
孩子们,此刻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上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真棒!这是孩子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把掌声送给你们自己!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还运用了这样四种阅读方法。你学会了几种呢?我真期望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运用、多总结这样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潜力和阅读速度,好吗?
五.总结全文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以前给巴西和其它国家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但明智的巴西总统所举行这场特殊的行动----大瀑布的葬礼,也唤起了全世界人们保护环境的职责心。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来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吧,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多媒体一个地球请拿起笔来写写倡议吧,请走出家门去发发倡议吧,小小的我不潜力挽狂澜,但小小我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因为这个世上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唯一可生存的家园!
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提出-忆昔日雄伟壮观,堪称绝唱,美美美!-学法
问题-叹如今奄奄一息,雄风不在,悲悲悲?-指导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四):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
2、读课文,想象大瀑布以前和此刻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杯具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潜力。
课前准备
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老师这天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花圈,准备把它送给一条大瀑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课题:大瀑布的葬礼。齐读课题。
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看到课题,你是不是有什么疑问?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读完课文后,是不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能够用什么办法来读书?
(提示读书方法: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思考)
回到课文中,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看能不能解决你的疑问。
2、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直奔重点,体会情感
1、提示学生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根据提示再读课文。
2、概括20世纪80年代大瀑布的状况和人们的态度。
(瀑布雄伟壮观,人们流连忘返)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
3、汇报几年后的大瀑布的状况。
比较前后两次描述大瀑布景象的不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说说应对大瀑布的杯具,人们的反映。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了解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1)交流。
(2)体会关联词“……而且……再加上……”,并用这个联系词概括大瀑布杯具的原因。
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让我们穿越隧道回到总统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如果你是菲格雷特,你会说些什么?
2、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五):
[设计理念:]
强化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实现教学资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潜力。
[教材分析:]
《大瀑布的葬礼》为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以前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消失的原因,受到环保教育。
3.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找出迫使大瀑布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受到环保教育。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3课《大瀑布的葬礼》。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在一条大瀑布脚下,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
师:听了老师的介绍,谁有什么疑问?
生:提出问题。(略)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透过“《大瀑布的葬礼》专题学习网站”自学文章,看一看同学们能不能在小组内自已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二、自主探索,小组协作
网站设计了七个导航按钮:课文速读、大瀑布的昨日、大瀑布的这天、消失的原因、举行葬礼、参考资料、拓展活动,学生按导航按钮的顺序依次自学。
1.课文速读。要求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快速阅读,读完后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2.大瀑布的昨日。昔日的大瀑布,带给人们的是惊喜、愉悦。为此,“大瀑布的昨日”精选了表现昔日大瀑布“雄伟壮观”的录像或图片。
师:请同学们先透过录像、图片看一看昔日的大瀑布是一种什么景象,而后小组同学相互谈一谈各自的感受。
生:欣赏、交流(略)。
师:参与学生活动,了解学情,随机指导。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师:参与小组活动,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及赞美之情。
3.大瀑布的这天。学习网站为学生带给了几幅大瀑布将枯竭的图片。
生:观图后读以下句子,“……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师:参与小组活动,相机指导学生用惋惜、失望、悲壮的语气读,到达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4.消失的原因。感受了大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今日的“形容枯槁”,学生往往会问:“大瀑布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因而如下设计: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原因概括出来。
生:(略)
5.举行葬礼。
师:巴西总统亲自主持塞特凯达斯瀑布这个个性的葬礼,作者的情感变得庄严、神圣。请同学们看一看当时举行葬礼的相关图片,听一听那低缓、悲痛的乐曲,体会心中的情感。
生:自看、自听、自悟;也可相互交流。
6.参考资料。仅凭一篇文章令学生受到深刻的环保教育显然不够,为此网站顺应学生发展需要,及时带给相应资料:
⑴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全世界每年生产的有害物质高达3.3亿吨,这些有害物质内含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物质,它们污染了空气、水域、土壤和地下水。
全球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铅为200万吨,砷78000吨,汞11000吨,镉5500吨,超过自然背景值20——300倍。
全世界每年倾倒大海的船舶废物640万吨,从船上扔进大海的塑料集装箱500万只,渔民每年倾倒进海洋的塑料包装材料22000吨。此外,每年从陆上和海上作业中排入大海的石油在200万至2000万吨之间,其中油船漏油40万吨。
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增大。
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来绝,每24小时有150到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消失。
地球上原有2/3的陆地约76亿公顷的面积均为森林所覆盖,而到本世纪80年代所有不足28亿公顷。目前,全世界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
怪不得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的一份材料中称地球是“不幸的地球”。人类已经到了对自己的行为务必加以重新认识的时候了,保护地球,别无选取。
⑵一个势在必行的行动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透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83年底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代表国务院宣布:“保护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
为了带给公众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于1993年1月8日作出了关于确立“世界水日”的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立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19日透过49/114号决议,将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7.拓展活动。此环节一般安排为“教学流程”的最后一环节。
三、交流体会,拓展延伸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教师及时参与学生小组学习、因材施教带给了可能,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本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教师为学生带给汇报学习成果,拓展延伸学习活动的机会。
1.交流体会。感情朗读、概括消失原因等可在小组自学时穿插进行。
2.拓展思维。为使学生真正领悟这一葬礼的特殊好处,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①“葬礼”埋葬的是什么?(人们的愚昧及破坏生态平衡的落后观念、行为)②“葬礼”要唤醒的是什么?(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唤起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生存家园的职责心。)
3.拓展活动。本篇课文有很强的现实好处,课内可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篇文章我打算怎样做?课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周围有没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写调查报告、推荐书、画宣传画等。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六):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2、发展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潜力以及朗读感悟潜力。
(2)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潜力、探究潜力和表现潜力。
课后查阅资料,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先、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透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职责感。
三、教学难点:
读出瀑布“原先”、“几年后”的不同感触。
四、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对,是一个花圈,这天,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以前是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你们想明白这是为什么吗?
2、板课题,读课题
3、看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
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设想读懂的地方:
⑴、5个生字,形近字:廷——延讯——汛——迅
⑵、理清课文思路
⑶、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的面貌(是怎样的呢?)
读——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看出其流量大、从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看出水流湍急——看学生的资料(图片)——看课件——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大瀑布,你想说些什么呢?(三四个即可)——指导读——这么美的地方,去的人会怎样呢?
⑷巴西总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的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大瀑布。(从那里,你看出了些什么?看出对大瀑布的重视)
⑸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
怎样特殊?(是为一条瀑布举行一次葬礼)
⑹塞特凯斯大瀑布以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
你用的是“以前”为什么呢?此刻的瀑布怎样呢?(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奄奄一息。)
指导读——那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法)写出了大瀑布即将枯竭。板书:即将枯竭——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样想呢?——所以游人都怎样做的。
⑺大瀑布是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
我明白有些同学带了世界地图回来,你找到这个地方吗?
4、让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同学帮忙解决
设想不懂的地方:
(1)、为什么总统要亲自主持呢?(他为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的遗憾。因为这个大瀑布一向是巴西人的骄傲)
(2)、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进行大瀑布前后的比较。
看到如此的情景,假如你是大瀑布你会说些什么呢?此刻请大家来说说我的故事,用上第一人称,把自己当作是大瀑布。(3、4个)
(3)为什么大瀑布会葬送?(小组讨论)
(4)汇报:
1、建水电站
2、水资源浪费。
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
过渡: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大瀑布逐渐枯竭,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所以大家就为他举行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葬礼。大瀑布即将逝世了,它会留给世人什么呢?(谈想法)
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三)、课外延伸
在我们现实当中,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现象,你调查到哪些呢?
(四)、总结:
就让我们一齐行动保护地球,让这些事情不再重演。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小公民,好吗?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资料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能够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
(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状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
1、课文的哪部分描述了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象?请你找出并读一读。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课文的哪部分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后的样貌?指名读一读。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由此你想到什么?
4、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好处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5、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以前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职责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布置作业
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文章透过对绝无仅有的葬礼的简介及大瀑布前后不同景象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要保护环境、持续生态平衡和爱护地球的主题。教学设计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理清作者的思路。
2、采用“读—画—议—说”的自读方式,先快速阅读课文,就课文资料和写法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小结。
3、课文资料理解之后,提出“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的问题,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小结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职责感。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八):
这天,我奉我家领导的命(我爱人去长沙学习),为她代一节语文课。
第四节课立刻要开始了,我下载了一个课件,手头没有教材,没有备一分钟的课,以前也没有接触过这篇课文,我依然信心十足走进了五(3)班教室。
我说:“老师手头没有教材,怎样上课呢?”
学生说:“我们有呢”
我说:“杨老师只交代上28课,我还不明白课题是什么呢?谁帮老师将课题板书在黑板上?”
一学生走上讲台,板书:大瀑布的----礼,“葬”字不明白写,边上同学提示,她补写好“葬”字。
我问学生怎样记住“葬”字。一学生说:“草地下躺着一个死人。”我问:“下面的部首呢?”有学生说:“是棺材呢。”我默许,暗暗高兴。
我又说:“你们见过大瀑布吗?”学生说:“小的见过,大的没见过。”
一生站起来说:“我见过黄果树大瀑布,在贵州。”
之后,我请学生背诵有关瀑布的诗歌,学生动情背诵了《望庐山瀑布》。
我请学生解释“葬礼”。有的说,人死了举行仪式。有的说,是给死人开追掉会。有的说,是埋葬死人时举行的仪式。我请学生找课文中的语句解释。
学生找到了一句:他们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长举行葬礼的仪式,一齐哀悼将要消失的大瀑布。
我说:“一般是为逝世的人举行葬礼,那里却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这个葬礼由谁主持?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老师急于明白这些资料,请大家推选一个朗读潜力强的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一位女同学极富情感地朗读了课文——《大瀑布的葬礼》。
我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资料,我故意说:“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十分好,老师听力差一点,把握不住文章的主要资料,谁给老师说说?”
一男生:文章写巴西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再写大瀑布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最后写举行葬礼的情形及总统号召人们保护环境。
学生为这男生的精彩发言鼓掌。
学生提出问题,最后归纳成以下几个问题:
1、总统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2、大瀑布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3、总统的话对人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与最要好的朋友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明确了两个问题:
1、总统主持葬礼的原因:
○昔日的大瀑布雄伟壮观。
○大瀑布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大瀑布是巴西的骄傲,为她的枯竭而惋惜、遗憾,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2、大瀑布发生变化的原因:
○上游建起了水电站。
○周围工厂用水无节制。
○乱砍乱伐森林。
全班齐读总统的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是大瀑布的杯具不在重演!
我说:“鲁迅曾说过——所谓杯具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大瀑布的枯竭确实是一个大杯具。请同学们找出能概括昔日大瀑布价值的词语,再找出概括大瀑布毁灭后的词语。找出概括总统的号召的词语。”
板书:
昔日——雄伟壮观
此刻——逐渐枯竭(垂危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保护环境,珍爱地球
最后,我要求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有的学生喜欢写大瀑布雄伟壮观的一段,理由:语句优美,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的学生喜欢写大瀑布形容枯槁的一段,理由:成语多,给人们的启示也多。
我说:“这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一没备课,二没教材,全在同学们学得主动。”
这堂课给我的启示很多,写下上面的文字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