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2 16:02:3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0人,男生14人,女生16人。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语文素质与学习习惯有明显差异,本学期重点依然采用好中差搭配,进行一对一帮扶;其余孩子主要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问题,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指导。在作文方面,大多数孩子不喜欢写,说的时候夸夸其谈,写的时候却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因此教会“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提高语文潜力的基础。
二、教学资料: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资料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连接”,以帮忙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潜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钢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资料,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资料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训练指导,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2、继续重视词句训练,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6、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
7、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潜力。
8、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在听和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潜力。
9、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练习从资料、词语、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教学措施(含培优辅差)。
1、准确把握课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忙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透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潜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资料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
5、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后进生,稳步推进优生工作。建立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早读、中午的时间合理安排资料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训练、辅导。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牢固状况全面登记,每一天清查,及时补救。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二):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全班共54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30人,班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平均分。占全县第名。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仍然有个别学生纪律差、学习差、书写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上进心,对语文科不感兴趣。
二、本学期主要教学资料:
教学三十二篇课文,八个语文学习园地,要求学生掌握200个生字和若干新词,进行八次作文训练,多次口语交际潜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本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握200个生字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诚守信的好品质。教学的难点是会20篇精读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基本结构,八次作文训练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设想。
1、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改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培养学习自觉性。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语文潜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3、加强学生“听”、“读”、“写”等潜力的训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构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到达成绩不断上升。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教学1——4课,完成课后作业。
第2周:教学5——8课,完成第1次作文训练。
第3周:教学9——12课,完成课后作业。
第4周:教学13——14课,小结学月的教学资料
第5周:教学15——19课,完成第二次作文训练。
第6周:教学20——23课,完成课后作业。
第7周:教学24——26课,完成第三次作文训练。
第8周:教学27——29课,进行第四次作文训练。
第9周:教学30——32课,进行第五次作文训练。
第10周:教学第八个语文园地,进行第六次作文。
第11周——期末,进入期末全面复习,进行7、8次作文训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三):
一、班级基本状况分析。
经过了三年的语文学习,我班学生自主识字潜力,自主阅读潜力,个人解决问题的潜力很强。多数学生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作文潜力参差不齐,优秀者写作时洋洋洒洒,把作文作为一种乐趣,而笔拙者半天挤不出多少字来,依靠性很强。本班多数学生学习自学性高,主动性强,自控潜力不错,能够自觉完成各科作业,但少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很差,在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等方面的潜力较差,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些学生仍然是本学期扶持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资料: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资料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忙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
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带给舞台。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识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会写1800字。
(2)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同时,加强了默读的训练。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
(3)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段,则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4)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为此,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14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潜力的训练。
(5)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资料写清楚。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潜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潜力的培养与提高。
4、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五、教学措施
为了比较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潜力与学习成绩,现初步制定以下策略:
1、组建一支精干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包括学习小组的建立),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2、教师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做到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认真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4、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5、开展相关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6、建立“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7、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状况,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构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8、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经验,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四):
新学期开始了,本人将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特根据学校所制定的各项计划,和本班的实际状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出色,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状况。在本班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必须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还有个别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用心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资料: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本册学习要到达的主要目标:
透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用心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到达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潜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资料,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资料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1、生字新词和句子的学习
学生透过三年级的学习,已经逐渐趋向于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学生字新词和句子。因此,教师在生字新词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孩子利用课前的预习,超多地进行生字新词的自学,引导学生学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教给他们摘录和批注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摘录兴趣,最终培养他们的摘录习惯。在课堂上的生字新词教学,就应尽量精简,只对较难或重点的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和群众指导。另外,对于一些名言警句、谚语、古诗,教学时就应把握好教的度,引导孩子自觉积累。
2、重视阅读教学
四年级语文教科书的主体课文较之三年级来说,不如三年级多,不少课文篇幅也不如它们长,但是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对阅读的要求提高了。第二,语文体的中的阅读篇目增多了。第三,日积月累中还有不少的阅读资料。第四,教材旨在引导孩子搜集信息,从多种渠道学习语文。所以总起来看,四年级的教材阅读量还是很大的。另外,四年级上册课文的文化含量加大了,课文的内涵,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挖掘。
四年级的阅读较之低年级,更加系统,难度加大。这学期学生的自学水平就应能到达以下水平:
(1)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2)透过讨论,能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
(3)学会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
(4)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尽可能地让学生快乐地写作,逐步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培养修改作文的潜力。
四年级在作文教学上,仍然要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不以字数、文体、要点来局限孩子,而是以是否很好的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为评价的依据,让老师的限制少一些,要求低一些,给学生一个更宽松地写作要求,实际上就给了他一个更为广阔地写作天地,要学生打好作文基础,避免到了高段还在句段的通顺上伤脑筋,期望学生写出的作品不拘一格,有自己的童真、自己的个性、甚至于自己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
四、后进生的转化
1、多与后进生交流,了解学困原因,从心里树立“和自己比”的信念。
2、利用课余时间多给后进生辅导,降低学习目标。
3、采取“一帮一”的方式,时时刻刻有人在帮。
4、发现后进生身上的优点,放大其优点,从一个点出发,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五):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用心性较高,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主要表此刻字迹潦草,作业不按时完成,平时没有预习习惯,课外书看得少,日记写得2、3句的流水帐等等,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有些缺乏,这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困难。如何辅导好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成绩是重中之重。
整体来看考试成绩十分不理想,简直能够说是惨不忍睹,主要是因为该班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不浓厚,基础差。另外,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透过学习,要能到达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个性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二、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资料: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三、教学目标
本册透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用心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到达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本册学习要到达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潜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资料,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资料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0、教学活动中试机渗透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六):
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用心性较高。很多孩子主观意识强烈,敢于表现自己。有个别学生,学习不够自觉,怕吃苦,这可能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有关吧,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意志品质。写字方面,孩子们能够工整地书写,但怎样写得漂亮还要老师花心思指导,严格要求。阅读方面,能够做到琉璃个别学生不会有感情朗读。
课前构成了预习的习惯,本学期将继续进行预习指导,预习时提前布置预习作业。本学期,继续加大课外阅读,明确课外阅读要求,扎扎实实每读一本书争取有收获。大部分孩子的口语组织表达潜力还需继续加强,抽出必须时间在文本中延伸写话或开展编故事,为写作打下基础。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学学到到达的主要学习目标
1.识字: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潜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2.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课文的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人交流图书资料。
3.口语交际: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资料,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习作: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资料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语。
5.综合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得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具体及重难点学习目标(分散及落实在各单元、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资料中)
1.着重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资料的理解。
2.学习抓住重点(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资料及思想感情。
3.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4.学习对课文的资料分加以分析和归纳,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
5.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交流阅读感受。
6.学习用圈点、批注、勾画进行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措施
(一)认真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期望学生用心学习首先就应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认真学习的意识。方法如下:
1.收集历史上勤奋学习的故事,开展主题为“为什么学习”的主题班会,会后写感想并写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2.树立榜样,将榜样的闪光点放大,号召同学学习,在班级中构成好学的班级氛围。
3.及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于差生用心表扬学习态度,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伴,良好的习惯是现代公民的应有素养。教师应与家长配合使学生构成好的学习习惯。校园学习方面:
1.要提高学生的时间意识,让学生养成什么时间干什么事的习惯,上课期间就专心上课,做好每节课的收心工作。
2.课上养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的习惯,关注爱走思学生的课堂表现,用心提醒认真听课。还要在备课时注意授课时间的合理安排,四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教学重点二十分钟内完成,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爱护书本文具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保护好书本是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尊重。
(三)“识字写字”部分。
本册教材仍然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巩固,提倡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进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识一些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允许个别学生掌握得慢一点,不要课课过关。本学期依然将书写规范美观作为作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指导书写美观的方法,严格要求构成认真规范书写的习惯。
1.优化训练程序。
在指导书写时,教师必须要坚持写范字!我们虽然不是书法家,但你的“范字”对学生而言比任何字帖都更有效!这就是所谓的“信其师,好其学”。
2.因材施教
对于个别书写不规范的同学,严格要求,能够相对减少作业量或延长作业时间但务必做到书写规范美观。慢慢纠正不良书写习惯。
(四)关于课文。
1.抓住内在联系,拓展认知的空间
我们从把握教材前后的联系入手,并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引导学生去发现课与课之间的内在的隐性联系,就能搭建起一个更加宽阔的认知平台,让他们乐此不疲地投入到与文本、教师、同学之间的对话中去,就会使那些充满灵性的思维火花不断地迸发,并不断地得到认同和放大。
2.重视朗读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朗读潜力是儿童必备的语文基本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中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教材把朗读课文作为每篇课文的首要作业,凸显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朗读也是评价的重点,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丰富自我领悟的经验。默读的要求不要太高,主要是能够做到不出声,在阅读时不至于影响别人。
3.落实阅读中的语言训练。
教材语言平实优美、简练规范,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很好范例。阅读中的语言训练应注重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蕴含,领悟词句的精妙,在此基础上积累运用语言。
(1)在读中感知资料。课文大都是浅显的白话,理解起来并没有多少障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相信他们完全能“读”懂。学生读一篇课文,明白有几段,每段有几句,每句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这些文字读进脑子里,变成自己的东西,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学会理解、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表达。
(2)在读中品词析句。阅读课文,不仅仅要明白“写了什么”,还要体会“怎样写的”、“写得怎样”。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对遣词造句的领悟并不要求作理性的研究,主要的途径还是出声的朗读。在读中品词析句,要善于选取训练的切人点。
(3)在读中积累运用。积累语言主要靠诵读,朗读是背诵的基础。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首先得读好。忽视这一环节,势必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因此,结构复杂,含义较深的,要指导读通读熟,再要求背诵;篇幅较长的,要帮忙理清叙述顺序,明白资料要点,以提高背诵效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七):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接任新班,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主线,从日常行为到学习习惯;从学习成绩到身体素质等方面,力求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必须的发展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计学生21名,其中男同学7人,女同学14人。本班存在必须的问题:比如成绩方面,班集学生成绩普遍较差;尖子生凤毛麟角;在纪律方面,个别学生个性爱讲空话,讲闲话,但真正让他(她)上台面来说点东西又鸦雀无声;学困生德困生占了班级的二分之一以上,呈现出“矮小的钝三角形”现象;作文写作较差;思维不灵活;不爱懂脑筋思考分析问题;多数学生胆子较小,不爱回答问题,说话声音普遍较小;作业拖拉等。
三、大纲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0个,其中2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潜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好处。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资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搞笑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资料。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个性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资料,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搞笑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潜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教材从“知识与潜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务必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潜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潜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资料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资料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资料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资料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思考有利于出国留学网教师的教,又思考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臵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年级上册的“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能够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就应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此刻:
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透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五、工作目标:
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群众,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措施方法:
1、加强建设班群众的凝聚力。俗话说得好:“众人齐心,其力断金。”班群众的凝聚力就是班级中学生之间、班干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同心同德、携手前进的表现力。凝聚力又来自全班同学对班群众的向心力。如果每个同学都心向班群众,关心、爱护班群众,时时、事事、处处为班群众着想,为班群众争光,这样良好的班风就构成。因此,增强班群众的凝聚力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2、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班干部是领导全班同学的核心力量,是师生关系的桥梁,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干部培养得好就能构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使整个班的同学拧成一股绳。虽然在上学期已经找出一些比较优秀的班干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班干部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还不够,有时有令不行,因此,这学期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增加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时帮忙班干部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要求班干部要以身作则,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
3、搞好各项班级竞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个性是优秀生,增加班级优秀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努力在这学期的各项竞赛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4、加强后进生的出国留学网转化工作。由于后进生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比较懒散,行动比较缓慢,理解力上相对而言弱一些等,同时后进生经常在无形中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后进生缺乏自信心。因此后进生转化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意识到期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的信心,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要想得到家长的支持,首先就应掌握学生的各方面的状况,在细节方面下功夫,发现学生有什么异常的状况及时跟家长取得联系,继而解决问题。取得家长的信任,那么有助于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七、工作安排
九月:报名注册;打扫校园环境卫生;暑假小结;加强期初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庆祝“教师节”;落实“三困生”转化名单;上好常规课;完成第一、二单元教学。
十月:庆祝“国庆节”;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教学月评(1);教学质量抽测、反馈;上好常规课;完成第三、四单元教学。
十一月:教学月评(2);期中教学质量测试、反馈;上好常规课;完成第五、六单元教学。
十二月:教学月评(3);语文知识积累竞赛;完成第七、八单元教学;上好常规复习课。
元月:教学质量抽测、反馈;教学月评(4);期末考试;各类评比、总结。
以上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只是目前我对班级学生和教材了解的基础上的安排设计,未尽之处将在学校具体工作安排和语文教学过程中加以完善和弥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八):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透过学习要能到达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个性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一、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资料: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资料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忙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
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带给舞台。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
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潜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资料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资料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资料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资料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思考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思考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就应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透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在识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会写1800字。
(2)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同时,加强了默读的训练。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
(3)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段,则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4)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为此,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14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潜力的训练。
(5)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资料写清楚。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
四、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潜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潜力的培养与提高。
4、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五、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透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透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透过想象文中的描述建立生活影像,透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好处的阅读。透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资料,到达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透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能够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透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透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透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到达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理解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此刻语文学科中,就应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透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就应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资料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资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透过阅读教科书,透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九):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2人。基本上的学生有良好的语文课堂习惯,认真听讲,用心发言,按时完成作业,喜爱阅读等习惯,学习目的性明确。20%左右的学生个性喜爱阅读,书写端正漂亮,兴趣爱好广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存在得过且过,屡屡作业拖拉的现象。因此,本学期的重点任务在于全面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资料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忙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带给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潜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资料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资料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资料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资料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思考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思考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年级上册的“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能够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就应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透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教学措施及推荐
上述四个方面的特点,是教材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由于每个部分的教学资料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透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必须的独立识字潜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潜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状况。
四年级上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要凭借这些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二)阅读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资料,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潜力,也是理解资料,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必须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透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透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透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礼貌确要求透过默读了解课文资料。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务必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潜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2.理解资料,体会感情。
四年级上册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资料的主要方法有:透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资料;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资料在头脑中构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资料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理解资料,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透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透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资料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透过阅读,既要理解资料,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教材中还个性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透过比较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必须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超多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就应透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构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资料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大意。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能够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适当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对资料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受,有兴趣的地方还能够再读读,个性感兴趣的也能够背背。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潜力。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流为主,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资料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再如感谢和安慰,这次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应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的口语交际,带给了几种选取,除了讲成长故事,演成长故事外,还有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和讨论王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对此,能够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教材中安排的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潜力和记实的表达潜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则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四年级的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必须合理,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能过高。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教材中的习作都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资料和形式的选取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个性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带给了多种选取,而且有的能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能够先写再说。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资料,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四年级上册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例如,“语文园地七”的展示台中:“这是我给王虹写的回信,我给大家读一读。”“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提示,让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在一齐交流。再如,“语文园地五”练习写导游词,“写好以后,能够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期望透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潜力。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潜力是写作潜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职责的态度。所以,我们编写的中年级习作教材,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就是:修改潜力和写作潜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对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作了引导。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主体性。教材注意体现这个特点,同时思考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潜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引导的具体步骤是:先在该组的导语中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交流展示。与三年级的教材相比,去掉了“综合性学习提示”这一步。这体现了逐步放手的思想。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透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明白要做些什么,该怎样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状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忙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习作、展示台,都是展示交流的形式。展示台中提到的只是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的用心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必须还会有更多的创造,例如,“成长的故事”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能还会有采访的录音,拍的照片等。教师要带给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
五、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资料
一9.3―9.71.观潮
二9.10―9.14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
三9.17―9.21语文园地一、5古诗两首
四9.24―9.28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
五9.29―9.30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
六10.1―10.7国庆放假
七10.8―10.12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
八10.15―10.19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
九10.22―10.2613白鹅、14*白公鹅、15猫、
十10.29―11.216*母鸡、语文园地四
十一11.5―11.917长城、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
十二11.12―11.16语文园地五、20古诗两首、21搭石、
十三11.19―11.23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
十四11.26―11.3024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
十五12.3―12.7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十六12.10―12.1427*乌塔、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
十七12.17―12.21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
十八12.24―12.28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语文园地八
十九12.31―1.4期末复习
二十1.7―期末复习迎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十):
一、学生状况分析
根据我与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广泛交流,了解到本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孩子们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前任老师给我讲:本班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群众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就应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资料: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透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用心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到达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到达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潜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资料,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资料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透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透过想象文中的描述建立生活影像,透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好处的阅读。透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资料,到达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透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其实,学生完全能够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透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透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透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到达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理解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透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就应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条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没有人在乎,但是小男孩却在乎每一条小鱼的感受,他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的事。作者透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当小动物受伤时,就应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来帮忙它们,透过思想品质的教育,从而美化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法导入课文,感受小鱼在海中的自在和在浅水洼里的绝望。
2.抓关键词句法读悟课文,达成情感目标。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校园生活,已经掌握了必须的学习方法,而且易于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将学生做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1.学生熟悉211的课堂教学模式,能用心阅读和写话。
2.对于珍惜生命的主题理解有必须难度。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活动体验调动情感”、“以关注个体,促进发展”为评价宗旨,力求体现文本材料和识字写字的有机结合,构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一味”在文中材料和识字、写字的有机结合中;“二味”在情境创设中;“三味”在合作探究中;“四味”在活动体验中。“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我在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情感因素,艺术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到达知行统一,在情理交融中挖掘文章的主题:“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注重透过语言文字的训练,重点感悟课文中小男孩的语言、动作和情感。透过找、画、读、演、说等多种活动形式,来理解小男孩的想法,感受他的执著,专注和对生命的珍爱,从而激发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然后把这种理解内化成语言,说出来、读出来、写出来。并且把这种思想从课内引导到课外,从而转化为指导自己的行动的内在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潜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透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创设多元情境,感悟课文故事的情感因素,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爱鱼之情。
难点:透过品重点句、重点词来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孩子自然流露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从而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资源与准备:
1.采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和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组编订的拓展阅读教材。
2.配合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简介:初步感知了课文大意,且教学了识字和写字,并初步训练了朗读,对生字进行了拓展的阅读和实际写作运用,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生字词的读写及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招呼鱼儿复习字词(1分)
看,老师这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群来自海洋的朋友,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举手打招呼,如果站起来的小朋友回答对了,我们也一齐和小鱼打招呼。
设计意图:招呼鱼儿中复习字词,无意间拉近了孩子和小鱼的距离,也为后面感情的激发作了初步的铺垫。
(二)情景再现导入课文(3分)
1.出示这样的画面:一群小鱼儿在美丽的海底快乐的生活,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观赏海底五颜六色的美景,周围有红色的珊瑚,橙色的海藻,海底景色美不胜收。忽然,海底波涛汹涌,小鱼们还来不及躲进家门,已被无情的海浪冲向岸边的沙滩。没过几分钟,海面上又是风平浪静,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海浪慢慢退却,留下的只是浅水洼中的成千上万条小鱼。(课件在此处定格。)(2分)
2.上节课我们明白了小鱼留在了浅水洼里,你明白什么是浅水洼吗?能够借助大屏幕中的图片来说说看。再联系一下生活实际,想一想浅水洼里的水怎样?(浅水洼里的水又浅又少。)
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小鱼儿,你们怎样了,你们在想什么,想说什么啊?
生交流(1分)
3.此刻我们就要去海边走走,一齐去看看这些浅水洼中的小鱼。
出示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
学生读课题,指导读出可怜的语气来。
设计意图:画面中有蓝色的天空,飞翔的海鸥,绿绿的椰子树,黄色的沙滩,在这样完美的景物里,原先的小鱼们是那么地无忧无虑,开心愉悦。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浪过后,无数小鱼被搁置在浅水洼中,喘气,蹦跳、挣扎,这些小鱼快要死了。前后比较,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初步体会到小鱼面临的困境,强烈的反差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他们激动起来:快去救小鱼呀!借助图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认识“浅水洼”,体现了低年级学生了解词语意思的特点。
(三)体会“鱼儿在乎”(7分)
1.师:课文是怎样介绍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小朋友在读书时,我就在观察大家,发现同学们读着读着,有的皱起了眉头,有的好像在想什么。请问大家,浅水洼里的小鱼怎样了?(板书;小鱼)
生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2.假如你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此刻的情绪怎样?(悲哀、难过、孤独、寂寞、着急……)
3.那你就带着这样的语气给大家朗读。(2分)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进一步体会,并有意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朗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潜力。
4.师:更糟糕的是——
师(指点大屏幕上的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我们刚才看到这浅水洼里不是有水的吗?小鱼怎样会干死呢?
生:水会被沙子吸干。被太阳蒸干。
5.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吧。谁认识?
大家再来看一看这个字的下面有——(课件:四点底变红)如果我把四点底变红,感觉就像——火在蒸。哎,沙滩上哪有火呀!是啊,太阳光像火一样火辣辣地照在水洼里,温度越来越高,小朋友们,此时的小鱼会越来越烫,再加上沙粒的吸收下,潜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小鱼们的命运会怎样样?
离死亡越来越近的小鱼不仅仅仅就是图上的这么几条,被困的小鱼,也许是(),甚至是()。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眼巴巴地等死的小鱼也许是(),甚至是()。
太阳光炙烤着,沙粒变热着,水温在升高着,水洼里的水正在逐渐减少着,如果此时此刻你,你,你,你们(手指同学们)就是这些小鱼中的一条,你们会怎样想?读出小鱼的情绪。
师:小鱼们的情绪和你们是一样的。但是,来来往往的人,又有谁会在乎他们呢?(5分)
设计意图:透过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感觉到小鱼们的危急,产生要救助小鱼的迫切情绪。阅读短文的添加进一步巩固字词的用法,同时也读出鱼儿们求助的情绪。
(四)感受“男孩在乎”(9分)
过渡:正在这些小鱼面临死亡的危急时刻,一个小男孩来到了沙滩上。他呀,和我们差不多大,那他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请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1.小男孩是怎样做的?用笔画出描述小男孩的一系列动作词:走、弯下腰、捡起、扔回。(出示句子)(6分)
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A、从哪能够看出小男孩十分认真用心地完成这件事?(走得慢、不停、用力)学生讨论,走得慢和不停表现了小男孩什么心理想法?从“用力“一词中又了解了小男孩做事的态度怎样?(同位讨论后再回答)
B、指名演,教师配声乐,并即兴采访。
C、不停地捡鱼扔鱼,小男孩会怎样样呢?(腰酸背疼,手臂累,满头大汗等)我看到小男孩这样做,我是怎样说的?学生朗读,体会就应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可小男孩又是怎样回答我好心的劝说的?
“我明白。”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头也不抬”是小男孩不懂礼貌吗?引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三个字。
D、明明白捡不完,那小男孩为什么还在捡呢?出示: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请学生试着读一读。注意两个问号,说明我的疑问更大了!请学生用惊奇的语气读。
老师这有个句子,能填吗?一齐来读。
小男孩明白(小鱼)是捡不完的。他还明白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救一条小鱼就是解救(一个生命。)
(板书:生命)(救一条小鱼就是救一个生命,他在尽力挽救生命。)
是啊,正因为明白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所以男孩是那么地在乎它们,(板书:在乎)那么执着地重复着捡鱼扔鱼的动作。所以我们要重读每一个“这”。
E、小男孩是多么的在乎小鱼呀!就让我们一齐跟着他来叨念叨念吧!(
齐读叨念句)体会“叨念”。
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进行填空练习:这条_________,这条也_________!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所有的小鱼都_________。
讨论“一边……一边”说明了什么?用“一边……一边”造句。(说明了小男孩珍惜时间,想多挽救更多的小鱼。)
2.正是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才使成百上千的小鱼回到了大海妈妈的怀抱。瞧!小鱼们在大海中游得多么快活,生活得多么幸福!(播放视频资料(出示句子)想想,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1分)
一条条被扔回海里的小鱼,在海里快活的游来游去,它们大声地对小男孩喊道:“()”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与文本对话的情境,先是让学生做捡鱼、扔鱼的动作,然后教师随机“采访”。学生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资料,又体会到了小男孩的思想感情。最后再让孩子们透过小鱼的口气来夸一夸小男孩的善举,相信每个在场的学生都深刻地领悟到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好处。
3.主角扮演,读中感悟。(1分)
4.听了小男孩的话,站在他旁边的“我”会怎样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浅水洼里的小鱼成百上千,是捡不完的。怎样才能捡完?(1分)
(五)拓展阅读感情升华(10分)
1、师:你们和课文中的那个小男孩一样有爱心啊,老师为你们感动为你们自豪!让我们把这首小诗送给所有善良可爱的孩子吧!齐:
《谁在乎我在乎》(1分)
水中鱼儿回不了家,
谁在乎?我在乎!
我把鱼儿送回家。
林中小鸟飞不上天,
谁在乎?我在乎!
我让小鸟飞上天。
丛林小鹿受了伤,
谁在乎?我在乎!
我帮小鹿把伤治。
你的自由,
你的快乐,
我最在乎!
设计意图:一首小诗,令学生拓展了思维空间,又产生了成就感,既是课文感情的延续,又是阅读的拓展。
2、师:是啊,生命只有一次,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啊!)小朋友,无论鸟虫鱼兽,还是花草树木,地球妈妈都赋予它们宝贵的生命。让我们珍爱每一个小生命,伸出温暖的双手去保护它们。下面,让我们走进资料城,来了解更多救助动植物的感人故事吧。(9分)
(1)、资源准备:课件中“资料城”模块,学生的《拓展阅读材料》。
(2)、请你仔细阅读102-104页的资料城中的《环保小卫士》、《金鱼怕空气污染》、《小麻雀》、《爱的世界》、《留住一片绿色》、《放麻雀》,如果时间充足请继续读105-106页的《地球的呼唤》和《小狮子爱尔莎》。
(3)、学生进行阅读。(8分钟)
(4)、个别汇报读后感。(1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激活想象,开阔视野。同时也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情绪感体验。为后面的写话练习做铺垫。
(六)有感而发生成写作(10分)
同学们,如果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忙的小动物,你准备怎样办呢?请把自己能想到的救助方法写在自己准备好的爱心卡上吧,并把爱心卡贴到黑板上来。
1.写作要求:(1分)
注意写字姿势,字写工整规范,标点正确,格式恰当
2.写话(自由选取):(8分)
☆一只小鸟受了伤,落在窗台上。我会…
☆一只野兔受了伤,躺在大树旁。我会…
☆一只…受了伤,…
☆一只小蝌蚪被一个小朋友捉进了瓶子里,你怎样办……
3.写作分享:(1分)
(1)、个别学生展示作品。
(2)、同位互评。
(3)、展示
(我在黑板上用蓝色粉笔勾勒出地球的模样,让他们把自己的爱心贴满地球)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是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的适当拓展,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看着大海黑板上挤满的爱心,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因为被救的都是小生命,任何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学生在这种切身的行动中得到了启发,身受感动,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言行,更有实际好处。
(六)顺势小结实践作业:(1分)
是呀,其实在大自然中不光小鱼有自己的生命,一只鸟,一朵花,一棵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保护动物、植物的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完美。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或邻居小朋友听。
2.平时生活中多做有心人,珍爱生命,帮忙有困难的小动物和小朋友们。
设计意图:实践作业的设置真正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内化为个性品质,并体验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快乐。
板书设计: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鱼被困:
吸干蒸干干死(小鱼在乎)
男孩救鱼:走
弯
捡
扔(男孩在乎)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都在乎)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二):
基础性目标:
掌握8个四会字,认识7个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发展性目标: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创设多元情境,感悟课文故事的情感因素,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进入课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展放课件(许多美丽的小鱼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创设情境:小鱼在大海里生活地多幸福呀,但是有一天、、、、、、
2.师生共写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
3.生齐读课题并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利用直观法理解“浅水洼”)
二、进入故事情境,感知课文资料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借用音节读通课文(配轻音乐)
2.读书活动: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识字活动
(1)四人小组利用生字卡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利用课件展示小火车,学生轮读要认的7个较难生字
4.教师重点指导“甚至”的读音,指导“至”的书写。学生写字。
三、进入图文情境,体验主角情绪
1.出示第一段。
(1)读读有“甚至”的这句话,找找看他藏到哪儿了?
(2)重点指导“甚至”这句的朗读。
(3)师引读第一段
2.说话:如果你看到这些小鱼,你会怎样做?
3.出示文中图:你看到了什么?
(1)一生读第二段。
(2)四人小组读、演第二段。
(3)生自由选取读、演第二段。
4.出示文中图:有一个大人也看到了小男孩的举动,他是怎样做的呢?
(1)课件展示对话,同桌分主角朗读对话。
(2)师生分主角朗读对话。
(3)渗透理解“叨念”、“在乎”
5.师生赏读全文,加强情感体验。
四、进入问题情境,升华学生认识
1.说话训练:
(1)猜猜小鱼的信:没过多久,那些被救的小鱼给小男孩来了好多的信(课件展示许多封信的封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信上会写些什么呢?你猜猜。
(2)由信引出,你怎样帮忙受伤的小鸟:小鱼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上了这课,也给我们来了一封信(师拿出这封信并展开念信中的资料)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三):
《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条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没有人在乎,但是小男孩却在乎每一条小鱼的感受,他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的事。作者透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当小动物受伤时,就应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来帮忙它们,透过思想品质的教育,从而美化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法导入课文,感受小鱼在海中的自在和在浅水洼里的绝望。
2.抓关键词句法读悟课文,达成情感目标。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校园生活,已经掌握了必须的学习方法,而且易于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将学生做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1.学生熟悉211的课堂教学模式,能用心阅读和写话。
2.对于珍惜生命的主题理解有必须难度。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活动体验调动情感”、“以关注个体,促进发展”为评价宗旨,力求体现文本材料和识字写字的有机结合,构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一味”在文中材料和识字、写字的有机结合中;“二味”在情境创设中;“三味”在合作探究中;“四味”在活动体验中。“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我在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情感因素,艺术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到达知行统一,在情理交融中挖掘文章的主题:“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注重透过语言文字的训练,重点感悟课文中小男孩的语言、动作和情感。透过找、画、读、演、说等多种活动形式,来理解小男孩的想法,感受他的执著,专注和对生命的珍爱,从而激发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然后把这种理解内化成语言,说出来、读出来、写出来。并且把这种思想从课内引导到课外,从而转化为指导自己的行动的内在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潜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透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创设多元情境,感悟课文故事的情感因素,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爱鱼之情。
难点:透过品重点句、重点词来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孩子自然流露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从而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资源与准备:
1.采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和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组编订的拓展阅读教材。
2.配合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简介:初步感知了课文大意,且教学了识字和写字,并初步训练了朗读,对生字进行了拓展的阅读和实际写作运用,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生字词的读写及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招呼鱼儿复习字词(1分)
看,老师这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群来自海洋的朋友,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举手打招呼,如果站起来的小朋友回答对了,我们也一齐和小鱼打招呼。
设计意图:招呼鱼儿中复习字词,无意间拉近了孩子和小鱼的距离,也为后面感情的激发作了初步的铺垫。
(二)情景再现导入课文(3分)
1.出示这样的画面:一群小鱼儿在美丽的海底快乐的生活,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观赏海底五颜六色的美景,周围有红色的珊瑚,橙色的海藻,海底景色美不胜收。忽然,海底波涛汹涌,小鱼们还来不及躲进家门,已被无情的海浪冲向岸边的沙滩。没过几分钟,海面上又是风平浪静,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海浪慢慢退却,留下的只是浅水洼中的成千上万条小鱼。(课件在此处定格。)(2分)
2.上节课我们明白了小鱼留在了浅水洼里,你明白什么是浅水洼吗能够借助大屏幕中的图片来说说看。再联系一下生活实际,想一想浅水洼里的水怎样(浅水洼里的水又浅又少。)
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小鱼儿,你们怎样了,你们在想什么,想说什么啊
生交流(1分)
3.此刻我们就要去海边走走,一齐去看看这些浅水洼中的小鱼。
出示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
学生读课题,指导读出可怜的语气来。
设计意图:画面中有蓝色的天空,飞翔的海鸥,绿绿的椰子树,黄色的沙滩,在这样完美的景物里,原先的小鱼们是那么地无忧无虑,开心愉悦。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浪过后,无数小鱼被搁置在浅水洼中,喘气,蹦跳、挣扎,这些小鱼快要死了。前后比较,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初步体会到小鱼面临的困境,强烈的反差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他们激动起来:快去救小鱼呀!借助图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认识“浅水洼”,体现了低年级学生了解词语意思的特点。
(三)体会“鱼儿在乎”(7分)
1.师:课文是怎样介绍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小朋友在读书时,我就在观察大家,发现同学们读着读着,有的皱起了眉头,有的好像在想什么。请问大家,浅水洼里的小鱼怎样了(板书;小鱼)
生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2.假如你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此刻的情绪怎样(悲哀、难过、孤独、寂寞、着急……)
3.那你就带着这样的语气给大家朗读。(2分)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进一步体会,并有意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朗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潜力。
4.师:更糟糕的是——
师(指点大屏幕上的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我们刚才看到这浅水洼里不是有水的吗小鱼怎样会干死呢
生:水会被沙子吸干。被太阳蒸干。
5.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吧。谁认识
大家再来看一看这个字的下面有——(课件:四点底变红)如果我把四点底变红,感觉就像——火在蒸。哎,沙滩上哪有火呀!是啊,太阳光像火一样火辣辣地照在水洼里,温度越来越高,小朋友们,此时的小鱼会越来越烫,再加上沙粒的吸收下,潜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小鱼们的命运会怎样样
离死亡越来越近的小鱼不仅仅仅就是图上的这么几条,被困的小鱼,也许是(),甚至是()。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眼巴巴地等死的小鱼也许是(),甚至是()。
太阳光炙烤着,沙粒变热着,水温在升高着,水洼里的水正在逐渐减少着,如果此时此刻你,你,你,你们(手指同学们)就是这些小鱼中的一条,你们会怎样想读出小鱼的情绪。
师:小鱼们的情绪和你们是一样的。但是,来来往往的人,又有谁会在乎他们呢(5分)
设计意图:透过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感觉到小鱼们的危急,产生要救助小鱼的迫切情绪。阅读短文的添加进一步巩固字词的用法,同时也读出鱼儿们求助的情绪。
(四)感受“男孩在乎”(9分)
过渡:正在这些小鱼面临死亡的危急时刻,一个小男孩来到了沙滩上。他呀,和我们差不多大,那他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请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1.小男孩是怎样做的用笔画出描述小男孩的一系列动作词:走、弯下腰、捡起、扔回。(出示句子)(6分)
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A、从哪能够看出小男孩十分认真用心地完成这件事(走得慢、不停、用力)学生讨论,走得慢和不停表现了小男孩什么心理想法从“用力“一词中又了解了小男孩做事的态度怎样(同位讨论后再回答)
B、指名演,教师配声乐,并即兴采访。
C、不停地捡鱼扔鱼,小男孩会怎样样呢(腰酸背疼,手臂累,满头大汗等)我看到小男孩这样做,我是怎样说的学生朗读,体会就应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可小男孩又是怎样回答我好心的劝说的
“我明白。”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头也不抬”是小男孩不懂礼貌吗引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三个字。
D、明明白捡不完,那小男孩为什么还在捡呢出示: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请学生试着读一读。注意两个问号,说明我的疑问更大了!请学生用惊奇的语气读。
老师这有个句子,能填吗一齐来读。
小男孩明白(小鱼)是捡不完的。他还明白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救一条小鱼就是解救(一个生命。)
(板书:生命)(救一条小鱼就是救一个生命,他在尽力挽救生命。)
是啊,正因为明白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所以男孩是那么地在乎它们,(板书:在乎)那么执着地重复着捡鱼扔鱼的动作。所以我们要重读每一个“这”。
E、小男孩是多么的在乎小鱼呀!就让我们一齐跟着他来叨念叨念吧!(
齐读叨念句)体会“叨念”。
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进行填空练习:这条_________,这条也_________!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所有的小鱼都_________。
讨论“一边……一边”说明了什么用“一边……一边”造句。(说明了小男孩珍惜时间,想多挽救更多的小鱼。)
2.正是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才使成百上千的小鱼回到了大海妈妈的怀抱。瞧!小鱼们在大海中游得多么快活,生活得多么幸福!(播放视频资料(出示句子)想想,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1分)
一条条被扔回海里的小鱼,在海里快活的游来游去,它们大声地对小男孩喊道:“(”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与文本对话的情境,先是让学生做捡鱼、扔鱼的动作,然后教师随机“采访”。学生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资料,又体会到了小男孩的思想感情。最后再让孩子们透过小鱼的口气来夸一夸小男孩的善举,相信每个在场的学生都深刻地领悟到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好处。
3.主角扮演,读中感悟。(1分)
4.听了小男孩的话,站在他旁边的“我”会怎样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浅水洼里的小鱼成百上千,是捡不完的。怎样才能捡完(1分)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四):
设计理念
课文讲叙应对成百上千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人们的反映可能各不相同。本文设计核心即以“演读”的手段。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合作、自主、表演的潜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生命是多么的可贵,要珍惜生命,保护各种动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应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透过理解课文资料,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释题: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理解、质疑。围绕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出示课件:大海里鱼儿的美景。)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导入新课。
2、谈话:同学们,看到大海里这么的小鱼,你们喜欢小鱼吗?如果有一条小鱼不留意掉进浅水洼里你会怎样办?如果有一百条、几百条或更多的,你又会怎样办呢?这天我们来学习《28浅水洼里的小鱼》,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在怎样做的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挖掘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识记生字词。
3、同桌相互指读生字,并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词比赛,评出优胜组。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主识字的潜力。)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选取段落,同学之间合作读书,全体学生参与读书。
2、师生共同评议读书的状况。
3、读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以读促思,加深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整体感知,挖掘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情知体验,培养学生读书潜力。)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要写的是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久”“乎”“至”“被”。
3、学生练习写字,,
4、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并让展示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写字经验和感受。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水平发展的一个基础所在。采用灵活的写字形式,是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五、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小鱼生存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利用不同形式复习课文生字词。
二、感悟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能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到了什么?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你就是在那个海滩上,见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做?
3、再读课文,把自己的体验读出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明白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小鱼的怜爱,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挖掘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也是为有感情地朗读打好基础,更是为下文中与小男孩的感情产生工共鸣做好铺垫,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演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1)安排小组演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工,一人读“我”,一人读“小男孩”的话,,其他读“旁白”。
(2)检查小组演读状况。
(3)全班挑选三名学生进行演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朗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现、个性化的表达,在读书与表演中感受小男孩纯真、执着、珍爱小动物的优秀品质的召唤。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表现意识,促进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5、思维训练,提问:在演读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
6、“我”听了小男孩的话,看到小男孩的表现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当你看到小动物受伤,你在乎吗?谁能谈谈自己的经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达真切的情绪,使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贴近生活,自然真实,师生、生生互动,到达心灵的沟通。)
7、引导学生完成“想想说说”:出示文字幻灯片,小组合作完成,鼓励不同的表达方式。
8、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的心里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潜力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在讨论中增强了对课文的感悟,体验到要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三、总结课文
齐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四、拓展练习。
走近自己身边那些可爱的小动物,看看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不是遭到破坏,如果出现这种状况你如何保护它们呢?
板书设计: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鱼被困:近在咫尺回不去
男孩救鱼:走弯捡扔(小鱼在乎)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写“至、被、捡”,区分“捡、拣”
2、理解”甚至”,学会用“甚至”说话。
3、感受到小鱼的可怜,能身同感受,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设计环节:
一、直接板书――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相信同学们必须预习过了。此刻捧起书,再认真把课文读一遍。注意把圈出的生字读正确。读好后做端正。
二、检查读书――此环节要指导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
指名读(其余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能够挑战读)
三、交流“识字学习”
1、生自由读生字,对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做上记号。
2、做小老师提醒同学。
四、教学第一小节。
当孩子交流“甚至”的读音时需要展开以下的教学:
1、写字教学
师板书、生书空“甚”;对于“至”的书写,先书空后闭眼在指名。以到达会书写的要求。
2、让生找到这个句子,做上记号。自己练读后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A当学生交流到“鱼多”时A在理解“甚至”的基础上,拓展成语――成千上万数以万计不计其数
B理解被困,同时想象――此时这些被困在水里的不计其数的小鱼渴望什么?再想象如果他们回不了大海的怀抱,会怎样样?从而理解吸干、蒸干、干死。朗读好这句话并能这句话中感受到浅水洼的构成特点。
3、指名读好第一节。再齐读。
4、利用板书中的课题加“甚至”概括第一节资料(多种答案)。可在学生不知如何时带给关键词(被困书空被、干死)――假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不能回到大海的怀抱,干死的小鱼,可能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五、以读达成“正确的情感体验”,升华主题。
师引:假如你来到了海边,你会怎样做呢?
生可能:我会把小鱼捡进大海里。
此时,师要追问:水洼里有不计其数的小鱼,你根本捡不完,还捡他干嘛?谁在乎呢?
从而师不断地与学生个体或群体对话,以促成朗读中把握“感性的认识”。
“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六、再一次利用板书进行“甚至”的说话。
师:是呀,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珍爱生命。老师也欣赏你们这样做。捡起小鱼扔回大海!板书捡起(拣)扔回要求学生再一次利用板书用“甚至”说话,――假如我们都能把浅水洼里的小鱼捡起扔回大海,被救活的小生命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更多!
备注:运用甚至概括学习所获的句式练习最好以填空形式出现.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六):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条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没有人在乎,但是小男孩却在乎每一条小鱼的感受,他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的事。作者透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当小动物受伤时,就应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来帮忙它们,透过思想品质的教育,从而美化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法导入课文,感受小鱼在海中的自在和在浅水洼里的绝望。
2.抓关键词句法读悟课文,达成情感目标。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校园生活,已经掌握了必须的学习方法,而且易于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将学生做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1.学生熟悉211的课堂教学模式,能用心阅读和写话。
2.对于珍惜生命的主题理解有必须难度。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活动体验调动情感”、“以关注个体,促进发展”为评价宗旨,力求体现文本材料和识字写字的有机结合,构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一味”在文中材料和识字、写字的有机结合中;“二味”在情境创设中;“三味”在合作探究中;“四味”在活动体验中。“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我在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情感因素,艺术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到达知行统一,在情理交融中挖掘文章的主题:“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注重透过语言文字的训练,重点感悟课文中小男孩的语言、动作和情感。透过找、画、读、演、说等多种活动形式,来理解小男孩的想法,感受他的执著,专注和对生命的珍爱,从而激发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然后把这种理解内化成语言,说出来、读出来、写出来。并且把这种思想从课内引导到课外,从而转化为指导自己的行动的内在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潜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透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创设多元情境,感悟课文故事的情感因素,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爱鱼之情。
难点:透过品重点句、重点词来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孩子自然流露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从而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资源与准备:
1.采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和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组编订的拓展阅读教材。
2.配合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简介:初步感知了课文大意,且教学了识字和写字,并初步训练了朗读,对生字进行了拓展的阅读和实际写作运用,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生字词的读写及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招呼鱼儿复习字词(1分)
看,老师这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群来自海洋的朋友,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举手打招呼,如果站起来的小朋友回答对了,我们也一齐和小鱼打招呼。
设计意图:招呼鱼儿中复习字词,无意间拉近了孩子和小鱼的距离,也为后面感情的激发作了初步的铺垫。
(二)情景再现导入课文(3分)
1.出示这样的画面:一群小鱼儿在美丽的海底快乐的生活,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观赏海底五颜六色的美景,周围有红色的珊瑚,橙色的海藻,海底景色美不胜收。忽然,海底波涛汹涌,小鱼们还来不及躲进家门,已被无情的海浪冲向岸边的沙滩。没过几分钟,海面上又是风平浪静,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海浪慢慢退却,留下的只是浅水洼中的成千上万条小鱼。(课件在此处定格。)(2分)
2.上节课我们明白了小鱼留在了浅水洼里,你明白什么是浅水洼吗?能够借助大屏幕中的图片来说说看。再联系一下生活实际,想一想浅水洼里的水怎样?(浅水洼里的水又浅又少。)
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小鱼儿,你们怎样了,你们在想什么,想说什么啊?
生交流(1分)
3.此刻我们就要去海边走走,一齐去看看这些浅水洼中的小鱼。
出示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
学生读课题,指导读出可怜的语气来。
设计意图:画面中有蓝色的天空,飞翔的海鸥,绿绿的椰子树,黄色的沙滩,在这样完美的景物里,原先的小鱼们是那么地无忧无虑,开心愉悦。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浪过后,无数小鱼被搁置在浅水洼中,喘气,蹦跳、挣扎,这些小鱼快要死了。前后比较,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初步体会到小鱼面临的困境,强烈的反差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他们激动起来:快去救小鱼呀!借助图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认识“浅水洼”,体现了低年级学生了解词语意思的特点。
(三)体会“鱼儿在乎”(7分)
1.师:课文是怎样介绍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小朋友在读书时,我就在观察大家,发现同学们读着读着,有的皱起了眉头,有的好像在想什么。请问大家,浅水洼里的小鱼怎样了?(板书;小鱼)
生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2.假如你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此刻的情绪怎样?(悲哀、难过、孤独、寂寞、着急……)
3.那你就带着这样的语气给大家朗读。(2分)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进一步体会,并有意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朗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潜力。
4.师:更糟糕的是——
师(指点大屏幕上的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我们刚才看到这浅水洼里不是有水的吗?小鱼怎样会干死呢?
生:水会被沙子吸干。被太阳蒸干。
5.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吧。谁认识?
大家再来看一看这个字的下面有——(课件:四点底变红)如果我把四点底变红,感觉就像——火在蒸。哎,沙滩上哪有火呀!是啊,太阳光像火一样火辣辣地照在水洼里,温度越来越高,小朋友们,此时的小鱼会越来越烫,再加上沙粒的吸收下,潜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小鱼们的命运会怎样样?
离死亡越来越近的小鱼不仅仅仅就是图上的这么几条,被困的小鱼,也许是(),甚至是()。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眼巴巴地等死的小鱼也许是(),甚至是()。
太阳光炙烤着,沙粒变热着,水温在升高着,水洼里的水正在逐渐减少着,如果此时此刻你,你,你,你们(手指同学们)就是这些小鱼中的一条,你们会怎样想?读出小鱼的情绪。
师:小鱼们的情绪和你们是一样的。但是,来来往往的人,又有谁会在乎他们呢?(5分)
设计意图:透过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感觉到小鱼们的危急,产生要救助小鱼的迫切情绪。阅读短文的添加进一步巩固字词的用法,同时也读出鱼儿们求助的情绪。
(四)感受“男孩在乎”(9分)
过渡:正在这些小鱼面临死亡的危急时刻,一个小男孩来到了沙滩上。他呀,和我们差不多大,那他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请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1.小男孩是怎样做的?用笔画出描述小男孩的一系列动作词:走、弯下腰、捡起、扔回。(出示句子)(6分)
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A、从哪能够看出小男孩十分认真用心地完成这件事?(走得慢、不停、用力)学生讨论,走得慢和不停表现了小男孩什么心理想法?从“用力“一词中又了解了小男孩做事的态度怎样?(同位讨论后再回答)
B、指名演,教师配声乐,并即兴采访。
C、不停地捡鱼扔鱼,小男孩会怎样样呢?(腰酸背疼,手臂累,满头大汗等)我看到小男孩这样做,我是怎样说的?学生朗读,体会就应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可小男孩又是怎样回答我好心的劝说的?
“我明白。”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头也不抬”是小男孩不懂礼貌吗?引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三个字。
D、明明白捡不完,那小男孩为什么还在捡呢?出示: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请学生试着读一读。注意两个问号,说明我的疑问更大了!请学生用惊奇的语气读。
老师这有个句子,能填吗?一齐来读。
小男孩明白(小鱼)是捡不完的。他还明白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救一条小鱼就是解救(一个生命。)
(板书:生命)(救一条小鱼就是救一个生命,他在尽力挽救生命。)
是啊,正因为明白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所以男孩是那么地在乎它们,(板书:在乎)那么执着地重复着捡鱼扔鱼的动作。所以我们要重读每一个“这”。
E、小男孩是多么的在乎小鱼呀!就让我们一齐跟着他来叨念叨念吧!(
齐读叨念句)体会“叨念”。
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进行填空练习:这条_________,这条也_________!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所有的小鱼都_________。
讨论“一边……一边”说明了什么?用“一边……一边”造句。(说明了小男孩珍惜时间,想多挽救更多的小鱼。)
2.正是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才使成百上千的小鱼回到了大海妈妈的怀抱。瞧!小鱼们在大海中游得多么快活,生活得多么幸福!(播放视频资料(出示句子)想想,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1分)
一条条被扔回海里的小鱼,在海里快活的游来游去,它们大声地对小男孩喊道:“()”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与文本对话的情境,先是让学生做捡鱼、扔鱼的动作,然后教师随机“采访”。学生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资料,又体会到了小男孩的思想感情。最后再让孩子们透过小鱼的口气来夸一夸小男孩的善举,相信每个在场的学生都深刻地领悟到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好处。
3.主角扮演,读中感悟。(1分)
4.听了小男孩的话,站在他旁边的“我”会怎样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浅水洼里的小鱼成百上千,是捡不完的。怎样才能捡完?(1分)
(五)拓展阅读感情升华(10分)
1、师:你们和课文中的那个小男孩一样有爱心啊,老师为你们感动为你们自豪!让我们把这首小诗送给所有善良可爱的孩子吧!齐:
《谁在乎我在乎》(1分)
水中鱼儿回不了家,
谁在乎?我在乎!
我把鱼儿送回家。
林中小鸟飞不上天,
谁在乎?我在乎!
我让小鸟飞上天。
丛林小鹿受了伤,
谁在乎?我在乎!
我帮小鹿把伤治。
你的自由,
你的快乐,
我最在乎!
设计意图:一首小诗,令学生拓展了思维空间,又产生了成就感,既是课文感情的延续,又是阅读的拓展。
2、师:是啊,生命只有一次,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啊!)小朋友,无论鸟虫鱼兽,还是花草树木,地球妈妈都赋予它们宝贵的生命。让我们珍爱每一个小生命,伸出温暖的双手去保护它们。下面,让我们走进资料城,来了解更多救助动植物的感人故事吧。(9分)
(1)、资源准备:课件中“资料城”模块,学生的《拓展阅读材料》。
(2)、请你仔细阅读102-104页的资料城中的《环保小卫士》、《金鱼怕空气污染》、《小麻雀》、《爱的世界》、《留住一片绿色》、《放麻雀》,如果时间充足请继续读105-106页的《地球的呼唤》和《小狮子爱尔莎》。
(3)、学生进行阅读。(8分钟)
(4)、个别汇报读后感。(1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激活想象,开阔视野。同时也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情绪感体验。为后面的写话练习做铺垫。
(六)有感而发生成写作(10分)
同学们,如果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忙的小动物,你准备怎样办呢?请把自己能想到的救助方法写在自己准备好的爱心卡上吧,并把爱心卡贴到黑板上来。
1.写作要求:(1分)
注意写字姿势,字写工整规范,标点正确,格式恰当
2.写话(自由选取):(8分)
☆一只小鸟受了伤,落在窗台上。我会…
☆一只野兔受了伤,躺在大树旁。我会…
☆一只…受了伤,…
☆一只小蝌蚪被一个小朋友捉进了瓶子里,你怎样办……
3.写作分享:(1分)
(1)、个别学生展示作品。
(2)、同位互评。
(3)、展示
(我在黑板上用蓝色粉笔勾勒出地球的模样,让他们把自己的爱心贴满地球)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是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的适当拓展,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看着大海黑板上挤满的爱心,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因为被救的都是小生命,任何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学生在这种切身的行动中得到了启发,身受感动,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言行,更有实际好处。
(六)顺势小结实践作业:(1分)
是呀,其实在大自然中不光小鱼有自己的生命,一只鸟,一朵花,一棵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保护动物、植物的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完美。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或邻居小朋友听。
2.平时生活中多做有心人,珍爱生命,帮忙有困难的小动物和小朋友们。
设计意图:实践作业的设置真正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内化为个性品质,并体验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快乐。
板书设计: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鱼被困:吸干蒸干干死(小鱼在乎)
男孩救鱼:走弯捡扔(男孩在乎)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都在乎)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让学生从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我在设计时,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情感点,并努力在两者之者架设一座桥梁。
1.创设情景,铺垫情感。
在教学开始时,我播放了鱼儿在大海里快乐生活的片段,让孩子走入情境去感受鱼儿的快乐、自由自在,当孩子们兴奋、愉快时,我将画面一转,出现了陷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图片,让孩子们透过两个情境比较,体会到小鱼生活的困难,强烈的反差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
2.想象补白,强化情感。
想象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推动着情感。此刻大家就是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你们的情绪怎样?下面的沙子要吸,上面的太阳要蒸,本来就只有一点点的水,很快就要干了!小鱼就要干死了。时间紧迫,状况危急,这危难时刻,小鱼们,你们在想些什么呢?课上,透过课件演示“蒸”字的四点底慢慢变成火,让学生感受字义,为什么沙滩上有火?感受小鱼此时的情感。
透过几次想象补白,学生与小鱼的情感已融为一体,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鱼着想,从中体会到小鱼的感受。这时再引出小鱼叨叨的一封信,既巩固了字词的运用,深化了情感体会,又拓展了阅读。
3.以读为本,以读激情。
本文感情鲜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潜力是很重要的,为此,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课文,走进文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有齐读、分主角读、个别读、配动作演读等,品味语言文字的情境,以读代说,以读促理解,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
四、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这种语言训练中提升发展。
在学生读悟了小男孩在乎浅水洼里的每一条小鱼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进行填空练习:这条_________,这条也_________!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所有的小鱼都_________。学生借助这一练习形式,开动思维,展开想象。有的说:“这条想回大海!这一条也想回大海……”有的说:“这条想活,这一条也想活……”还有的说:“这条是个小生命,这条也是小生命……”这样的设计和教学,既到达了对课文内涵、情感的理解、体会,与作者、文中的小男孩心心相印,产生共鸣,又在此基础上,启发思维想象,发展了语言。
五、写话题目与课后练习相结合,并让学生适度发挥。
这个设计是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的适当拓展,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看着黑板上挤满的爱心,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因为被救的都是小生命,任何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学生在这种切身的行动中得到了启发,身受感动,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言行,更有实际好处。
当然,这堂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情感还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诵读还不够到位。我想,怎样在课堂中帮忙学生挖掘课文的情感,体会字里行间中蕴涵的真情,还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七):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写“至、被、捡”,区分“捡、拣”
2、理解”甚至”,学会用“甚至”说话。
3、感受到小鱼的可怜,能身同感受,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设计环节:
一、直接板书——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相信同学们必须预习过了。此刻捧起书,再认真把课文读一遍。注意把圈出的生字读正确。读好后做端正。
二、检查读书——此环节要指导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
指名读(其余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能够挑战读)
三、交流“识字学习”
1、生自由读生字,对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做上记号。
2、做小老师提醒同学。
四、教学第一小节。
当孩子交流“甚至”的读音时需要展开以下的教学:
1、写字教学
师板书、生书空“甚”;对于“至”的书写,先书空后闭眼在指名。以到达会书写的要求。
2、让生找到这个句子,做上记号。自己练读后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A当学生交流到“鱼多”时A在理解“甚至”的基础上,拓展成语——成千上万数以万计不计其数
B理解被困,同时想象——此时这些被困在水里的不计其数的小鱼渴望什么?再想象如果他们回不了大海的怀抱,会怎样样?从而理解吸干、蒸干、干死。朗读好这句话并能这句话中感受到浅水洼的构成特点。
3、指名读好第一节。再齐读。
4、利用板书中的课题加“甚至”概括第一节资料(多种答案)。可在学生不知如何时带给关键词(被困书空被、干死)——假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不能回到大海的怀抱,干死的小鱼,可能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五、以读达成“正确的情感体验”,升华主题。
师引:假如你来到了海边,你会怎样做呢?
生可能:我会把小鱼捡进大海里。
此时,师要追问:水洼里有不计其数的小鱼,你根本捡不完,还捡他干嘛?谁在乎呢?
从而师不断地与学生个体或群体对话,以促成朗读中把握“感性的认识”。
“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六、再一次利用板书进行“甚至”的说话。
师:是呀,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珍爱生命。老师也欣赏你们这样做。捡起小鱼扔回大海!板书捡起(拣)扔回要求学生再一次利用板书用“甚至”说话,——假如我们都能把浅水洼里的小鱼捡起扔回大海,被救活的小生命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更多!
备注:运用甚至概括学习所获的句式练习最好以填空形式出现.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八):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小鱼对自己生命的“在乎”及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在乎”。
4、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2、在品词析句中体会小鱼在乎自己的生命以及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在乎。
教学难点:
透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挖掘文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体会小鱼在乎自己的生命以及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在乎,从而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方法:
1、讨论交流,合作探究;2、联系生活经验想象;3、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孩子们,一望无际的大海湛蓝湛蓝的,它是鱼儿温暖的家,小鱼们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多么幸福呀!(播放课件: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自由快活地生活的情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一段小鱼在大海中生活的录像片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习本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2、但是有一天,大海涨潮了,巨浪一阵又一阵地拍打着岸边,许多小鱼也被带到了沙滩上。潮水退去了,可怜的小鱼却回不了家了,留在了沙滩上的浅水洼里。这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情描述,渲染气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你们明白什么是“浅水洼”吗?(指名说,师出示“浅水洼”图片。)这些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开了美丽的大海,离开了亲爱的伙伴,它们的命运将如何呢?让我们一齐去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透过图片直观地认识“浅水洼”,为下面学生体会小鱼的困境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一)多种形式识字
1、请打开书132页,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能够请教书上的大枫叶,也能够问问同学。
(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
2、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学生认识生字词语:①带拼音认读:a、引
导结合句子来认识;b、用“加一加”等方法认识;②去掉拼音认读。
(二)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重点观察“被”“久”两个字。
2、教师范写“久”“被”两个字。
3、学生练习写“久”“被”两个字。
4、评议学生写的“久”“被”两个字:这两个字写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5、学生练写其余的字,师巡视。
6、同桌之间互相改一改,认为写得漂亮的,能够给他画一面小红旗,写得不够好的,能够提提推荐。
7、生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水平发展的一个基
础所在。此环节抓住了儿童的心理和实际状况,采取灵活的形式,坚持字、词、
句结合,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写字,让识字写字不再是件枯燥无味的事
情。】
(三)回归课文,读通读顺
1、请六位同学读读课文,其它小朋友请认真地听听,发现读得不正确的地方,就在课文里做个小记号。
(六位学生轮读课文。)
2、指名正音。
3、同桌比赛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生同桌比赛读课文。)
【设计意图:将生字词语放回到课文中去认读,让学生进一步联系具体语境认字,既能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状况,又能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正确的评价,同时也到达将课文读通读顺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了,想想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2、你还想明白什么?(指名学生说)
【设计意图:以读促思,整体把握课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文本,为下面深入学习、体悟文本打下基础。而且质疑这一环节则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四、存疑待解,布置作业
1、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作业: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到“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一、以“信“导入,复习字词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浅水洼里的小鱼》这一课,你还记得那些浅水洼里的小鱼吗?看,它们给小朋友们寄来了一封信,快读读吧!
(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再齐读。)
2、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开了大海,离开了温暖的家,它们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以小鱼寄来的“信”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信”中巧妙
地嵌入了本课的生字词语,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读“信”时,也复习了生字词
语。】
二、研读文本,感悟情感
(一)感受小鱼被困的痛苦
1、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想:你明白了什么?
2、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画浅水洼图,图里写“小鱼被困”)
3、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小鱼被困的?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走着走着,我发此刻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小鱼。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5、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这句话。
a.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b.(出示: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困”在这个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c.小鱼困在水洼里,是小鱼想在水洼里睡觉吗?(生根据理解回答)
d.小鱼们,你们被困在小小的浅水洼里,想说些什么呢?
e.指导读好“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这个句子。读出了小鱼的痛苦,体会所面临的危险。
【设计意图:抓住“困”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走进主角,设身处地地体会小鱼的情绪,体会小鱼被困的痛苦,为下文体会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在乎作铺垫。】
6、小鱼不仅仅仅是被困在了浅水洼里,更糟糕的是——(出示课件“水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的情景。)课文里哪句话写了这个情景?
7、重点理解“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这句话。
a.了解“蒸”字“灬”的由来;b.想象说说小鱼的感受,体会小鱼的处境危险;
c.指导读好“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
小鱼都会干死。”这两句话。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演示“蒸”字“灬”的变化,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个
字的字形和字义,又使学生感悟到小鱼的危险处境和小鱼渴望获救的情绪。学
生想象小鱼的感受,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理解小男孩的举动作了铺
垫。】
(二)感受小鱼对生命的“在乎”,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珍惜
1、时间真的不多了,被困的小鱼在浅水洼里挣扎着,喘息着,谁会在乎它们呢?请自由读读课文2—6自然段,想想这个问题。
(生读课文。)
2、谁在乎小鱼的生命呢?从哪里能够看出?(生答)
(板书:男孩在乎)
随机出示:
A、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地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
它们扔回大海。
B、“我明白。”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C、“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3、小男孩说:“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像小男孩这样,不断地重复说一句话,就是课文里哪个词的意思?(叨念)
4、指导读“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有的学生读得语速较慢,教师问:为什么读得慢?有的学生读得语速较快,教师问:为什么读得那么快?……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与小男孩的情感共鸣。】
5、小鱼在乎什么?请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6、此时的小鱼,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把这个句子补充说完整。(出示句子:这条小鱼想
,这条小鱼也想
!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所有的小鱼都想
。)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和教学,到达了对课文内涵、情感的理解,又在此基础上,启发思维想象,发展了语言。这是有效的语文学习,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语文学习。】
7、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珍惜和在乎,感动了沙滩上的叔叔和其他人。想一想,他们会怎样做呢?
8、孩子们,让我们也加入到救小鱼的行列中来吧!请轻轻站起来,弯下腰,捡起小鱼,扔鱼……配上动作,一齐来读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捡鱼、扔鱼的动作,创设了一个与文本对话的情境,使学生走进主角,设身处地地体会小男孩的情绪,到达了与文本对话的效果。教学方法巧妙自然,独具特色。】
9、有了小男孩的不停捡鱼扔鱼,(板书:捡扔)成百上千的鱼儿又回到温暖的家了(板书:重回大海)。瞧!它们多么快活!(播放视频资料)
10、小鱼回到亲人身边,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透过想象小鱼说的话来进一步感受小男孩对小鱼的珍惜和在乎,同时学生也深深受到了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教育。】
三、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1、孩子们,小男孩在乎小鱼的生命,你呢?如果请你遇到以下的状况,你会怎样做呢?(出示“想想说说”:☆一只小鸟受了伤,落在窗台上……
☆一只野兔受了伤,躺在大树旁……)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2、相信有了我们的帮忙,更多的花儿会灿烂地绽放;更多的动物会回到温暖的家;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首小诗。(配乐齐读)
谁在乎
水中鱼儿回不了家,
我把鱼儿送回家,
谁的心里最在乎?
林中小鸟飞不上天,
我让小鸟飞上天,
谁的心里最在乎?
丛林小鹿受了伤,
我帮小鹿把伤治。
谁的心里最在乎?
你的自由,你的快乐,
我最在乎!
师: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完美!下课!
【设计意图: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学生透过文本的学习,“珍惜生命,爱护动物”的思想已根植于心,此时的“想想说说”练习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表达真切的情绪,使课外实践与文本融为一体,有效地实现了“文道统一”。】
附板书设计: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九):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鱼一般生活在哪里。
2、板书课题,说说课文中说的鱼在哪里?
3、看到小鱼在浅水洼里,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如果你是这些小鱼,你会有什么感觉?
4、再读课文,读出对小鱼的同情。
二多种活动,读文识字
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1)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
(2)学生自主读书,作闯关的准备。
(3)各小组分别闯关。
2、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自主参与展示活动。
3、开展“结苹果,摘苹果”活动。
4、开展送正字回家活动。
三拓展活动,引导实践
给出内含本课生字的读物,引导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结合实践,引入学习
1、学生谈谈将衣服晒到太阳底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浅水洼是什么样的?想想浅水洼里的水也将怎样?假如你们是离开大海的小鱼,此刻生活浅水洼里会觉得怎样?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试读第一自然段。
(2)教师示范朗读。
(3)模仿练读。
(4)想象练:说你是浅水洼里的小雨,请说出你的想法和感受。
2、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说出小男孩惹人喜爱的原因。
(2)讨论:“我”和小男孩对待水洼里的小鱼有什么不同?分小组读一读。
(3)探究“小男孩”头都不抬,把一条又一条小鱼扔回大海,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3、巩固识字,练习写字。
四实践活动
结合想想说说,评选爱心大使:一只小鸟受了伤,落在窗台上,你该怎样办?一只野兔受了伤,躺在大树旁,你该怎,怎样办?一只青蛙被一个小朋友捉进了水罐里,你怎样办……
快来看吧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十):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小鱼的可怜,对小男孩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森林是小鸟的家,小鸟在美丽的森林里快乐地歌唱;大海是小鱼的家,小鱼在蔚蓝的大海里自由地遨游。你们看![播放课件: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自由快活的生活情景。]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2、但是有一天,大海涨潮了,巨浪一层一层阵拍打着岸边,小鱼也被冲到了沙滩上。之后,潮水退去了,但是可怜的小鱼回不了家了,留在了沙滩的浅水洼里。这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十八课《浅水洼里的小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你们明白什么是浅水洼吗?[出示课件:浅水洼图片。]
过渡:这些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开了美丽的大海,离开了亲爱的伙伴,它们的命运将如何呢?让我们一齐去读读课文。
二、随文识字,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交流识字方法。
①翻开书132页,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做上记号。
②遇到生字,你准备怎样认会它?(相机提醒学生:①借助拼音认字,这是个很好的办法,要注意将拼音多读读,把字音读准。②问问同学,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同学有困难,你要帮帮他,同学读对了,你要夸夸他。)
③此刻大家就用这些方法将生字认会吧!
2、检查生字。
①生字都会读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②下面我们开火车读一读。
③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出示课件]那我们来试试,如果读对了,小鱼就会游起来呢!(指名、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3、初步感知课文。
生字小鱼游啊游,游回了课文中。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说了些什么?
三、深入学文、感悟真情。
1、此刻我们就到沙滩上走一走,去看一看浅水洼里的小鱼。自己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读完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谈感受。)
2、那你们的这些感受是从第一自然段的哪句话体会到的?[课件随学生发言出示句子]相机指导朗读。
“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板书写“困”)还有哪些同学也是从这句话体会出来的?
谁能将小鱼的困境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①师:像这样被困的小鱼有多少呀?对!课文中也这样写到[出示句子]引读“几百条”、“几千条”。
②你们看[演示课件(师:这么多的小鱼都被困在浅水洼里)。]我们一齐读这句话。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
①师:[点击“蒸”字,变蓝色。]一看到这个“蒸”字你们想到了什么?
②而这时,沙滩上太阳越升越高,阳光越来越强,沙滩越来越热。再仔细读读这两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③自己试着读出小鱼的感受。练读、指名读。
3、这么多的小鱼困在水洼里,身边的水越来越少,它们呼吸越来越困难。孩子们,自己试着再把上面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小鱼当时的情景,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试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4、如果你就是一条浅水洼里的小鱼,这时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小鱼的心里话被你们听懂了,也被沙滩上的小男孩听懂了,看课文的插图,他在干什么?对!他正在救小鱼呢!
5、但是浅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他是捡不完的。那他为什么还在捡?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的2——6段,好好地想一想。
(1)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吧!
(2)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我们听听?
(3)小男孩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说的。(课件出示:“这条小鱼在乎!”)你们看,谁在乎?指名读;还有哪条在乎?指名读。齐读。
师:小鱼在乎的是什么?
(4)男孩一刻都没停下来,仍然在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引读):“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5)不仅仅小鱼在乎,小男孩也在乎每一条小鱼啊!所以即使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他还是这样[出示句子]尽力地救。自己将这句话认真地读一读,看看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出小男孩在尽力地救每一条鱼。(板书)
(6)大家一齐读这句话。
四、情感升华。
1、大家必须被小男孩深深地感动了,让我们都加入到小男孩的行动中,一齐来救救小鱼吧!请大家站起来,我们也来到沙滩上。看这么多的小鱼被困在水洼里,弯下腰,捡起一条小鱼,用力地扔回大海;慢一点,别漏掉一条,再捡起一条,用力地扔;不要停,又捡一条,用力地扔……(边说边带领学生做动作。)
2、小结:相信有了我们的帮忙,更多的鱼儿会回到大海;老师还相信,有了我们的帮忙,更多的花儿会灿烂的绽放;更多的鸟会自由地飞翔;有了我们的帮忙,世界会更加完美!(课件演示:鱼遨游、花开放、鸟飞翔画面。)
五、指导写字。
1、在这篇课文里,我们要学会写8个生字。大家先仔细观察这4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左窄又宽)
2、我们先来写“捡”字。看看写这个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先写左边的提手旁,横中线上面一点起笔写短横,注意将提手旁写窄一点,再写右半边,撇捺要打开,短横在横中线上起笔,下面是点、点、撇,最后一横写平写稳。)
3、请大家将“捡”字描述一遍,再写两遍。
4、同位互相评议,全班评议。
剩下的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小男孩
扔
浅水洼里的小鱼(困)
回
大海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语,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应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4、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
难点:透过理解课文资料,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到大海的时候,小鱼们在做什么呢?(出示课件:大海里鱼儿的美景。)
生:小鱼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师:是啊,大海里的小鱼们是多么的高兴啊,在海妈妈的怀抱里和浪娃娃快乐地玩耍着。但是,有一天调皮的浪娃娃把他们带到了岸边玩却忘记带他们回家了。你瞧,它把小鱼留在了哪里呢?(出示:浅水洼。)
1、什么是“浅水洼”?很小的水坑,水很浅。(板书:画图)
师:拿起你们的金手指和老师一齐来写一写。(板书:浅水洼)
释题:如果有一条小鱼不留意掉进浅水洼里你会怎样办?如果有一百条、几百条或更多的,你又会怎样办呢?
2、这天我们来学习《28、浅水洼里的小鱼》,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做的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自学要求
那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吧。
(1)大声读通课文。
(2)同桌记记生字,并交流记字的方法。
2、分组开火车送小鱼回海妈妈的怀抱。[课件出示许多小鱼:瞧,这么多小鱼,他们后面都藏着一个词语呢!有信心读一读吗?(沙滩、叨念、蒸干、甚至、继续、成百上千、忍不住、在乎、干死)]
3、以词带句
师:你瞧小鱼被你送回家了,你能把他读好吗?
4、齐读词语
三、感悟课文,体验情感。
师:你能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了吗?(请小朋友开火车读课文)其他人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怎样样的一件事?
1、开火车朗读。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们就能把课文都读对,真是了不起啊!
2、课文主要讲了怎样样的一件事?(指名)
(一)感悟第一自然段
1、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小鱼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呢?请大家读第一段,找一找原因,并用横线“——”画出来。
生: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出示)
A、自由读这句话
B、指名读(请你领着大家再来读读“蒸”)你们听,她这个字读得多好啊,谁再来读一读。
师:大家一齐来用心地写写这个字,边写边想你从它的结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一齐书空)
师:感受到什么?
生:这个字很难。
生:这个字和水有关。它是四点底的。
师:要怎样样才能把水蒸干呢?
生:太阳很大,很热。
师:是呀,阳光越来越大。(课件展示)火红的太阳把每一滴水都蒸干了,这些浅水洼里的小鱼就会被活活的蒸死、干死,那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难受。痛苦……
师:(展示这句话)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难受,读出你的痛苦。
A、自己读读。
B、指名读
C、齐读
师:这时候火热的太阳照着你们,你们又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二)朗读2——6段
1、师:粗心的浪娃娃把小鱼留在沙滩上,太阳公公没有听到他们的请求,乌云伯伯没有来帮忙他们,沙粒弟弟还不断地在吸着小鱼们需要的水分。有谁会来帮忙他们呢?
生:小男孩。
师:小男孩是怎样做的呢?请你读读2段。
A、用横线“^^^^^”画出来,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点击:走、弯、捡、扔)多读几遍。
(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他们扔回大海。)
B、指名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呢?
生:他为什么走得那么慢呢?为什么要不停地捡,用力地扔?(鱼多、水很少不快的话鱼很容易死掉,心里很着急,他想把他们捡完……)
C、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鱼很多啊?(理解:成百上千)
D、朗读指导:
师:那么多的鱼,小男孩肯定很担心来不及救。你能把他着急的样貌读出来吗?
E、指名——齐读
师:小朋友,小男孩明白这水洼里的鱼有很多吗?
生:明白。
2、小男孩明知捡不完,为什么还在不停地捡并扔进大海呢?有谁会在乎呢?从文中找一找。(板书:在乎)
生:小鱼在乎。
师:除了小鱼还有谁在乎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在乎小鱼?有些小朋友立刻低头看书,答案就在书里。请你再读读2——6段,什么地方看出小男孩在乎小鱼,用铅笔把它勾出来多读几遍。(生自读,师巡视)
A、朗读指导“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1)哪个关键词能够看出小男孩很在乎小鱼?(生:不停、不停。师:不停地说话就是……叨念。这一条,这一条……)
(2)是啊,小男孩十分在乎小鱼的安全,那你们在乎吗?那请你带着在乎的感觉读给你们的同桌听听吧。
(3)应用多种形式朗读:指名、齐读(读出在乎的感觉)。
师:是啊,这么多的小鱼,他是捡不完的,但他在尽力地捡着,扔着。
3、你觉得小男孩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你夸夸他。
4、[出示海底世界画面]小鱼重新回到了大海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五、思维训练。
1、你看到小动物受伤,你在乎吗?
A、一只小鸟受了伤,落在窗台上。我会。
B、一只野兔受了伤,躺在大树旁。我会。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的心里话。
六、总结课文
师:他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在完成一项使命。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就让我们加入他的行列吧,一齐来——出示“我会读: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捡一条小雨就是挽救一个生命.小男孩这样做了,小女孩这样做了,我们也这样做了.那稚嫩的双手捧出的是沉甸甸的东西,这东西是世界上最纯洁\最完美\最珍贵的,它的名字就叫爱。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行动起来吧,珍惜生命,保护动物。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要写的是字:“久”“乎”“至”“被”。
2、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4、学生练习写字。
5、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
八、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或邻居小朋友听。
2、平时生活中多做有心人,珍爱生命,帮忙有困难的小动物们。
板书: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男孩
在乎
小鱼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十二):
一、目标确立
学习理解《新课标》我明白目标的制定,首先要关注孩子的情感上的变化,认识的变化,进而关注学习方式转变,最后关注语文知识有没有增长。
所以,我给这篇课文预设了这样几个目标:
1.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预设教学思路
(一)复习巩固识字
[课件出示许多小鱼]
瞧,这么多小鱼,他们后面都藏着一个词语呢!有信心读一读吗?(沙滩、水洼、叨念、蒸干、甚至、继续、吸干、成百上千、忍不住、弯腰、不久、在乎)
(二)指导书写“久”和“乎”
1.学生自己观察。
2.老师范写。
3.学生书写,同桌互评。
4.展示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评。
(三)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1)学生自己说说读后的体会。[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学生尝试把自己的体验读出来。
(3)在不断的评价中提高朗读水平。
2.让学生仔细看看插图,小男孩是闹着玩的吗?[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指导朗读“‘我明白。’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1)听了“我”的话,小男孩停下来了吗?
(2)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或者有什么不清楚的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对课文中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在评价中领悟朗读的语气。
3.朗读指导“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1)小男孩边捡鱼扔鱼,心里边想着什么?(看图想象)
(2)是啊,小男孩十分在乎小鱼的安全,那你们在乎吗?老师要听你的朗读才明白。
(3)应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在乎的感觉。
(4)理解“叨念”。
(5)体验读叨念后面的那句话。
4.分主角朗读。
(四)演读2-6自然段
(五)[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让学生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写什么。
(六)拓展延伸
让学生谈谈自己和小动物的故事或者在生活中、电视中看到的有关动物的故事。更能进一步树立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设计意图
这一课要深入体会小男孩救鱼时的执著与专注,透过演读是最好的办法。要到达演读的程度,得有个从扶到放的过程,于是我选取了后者,在引导朗读过程中也能尽量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低年级识字是主要任务,于是上课伊始就以再现词语来巩固识字,而且能为正确流利读课文打下基础。接下来我从课后选了“久、乎”作重点指导,是因为这两个字是独体字,看似简单但要写得四平八稳并不容易,因此引导他们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中得到提高。
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以下三句话重点指导:
1.“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2.“我明白。”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3.“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从以上的朗读、演读中体会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接下来安排了拓展的空间,让学生谈谈自己和小动物的故事或者在生活中、电视中看到的有关动物的故事。更能进一步树立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初步领悟一些描述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师生一齐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反馈自学状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忙,纠正出现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能够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述、动作描述、神态描述、心理描述、侧面描述,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述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情绪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述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好处,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但是,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不要读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貌。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情绪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5.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
三、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群众交流:能够透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情绪。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之后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样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应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引导学生透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思考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透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述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那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内含“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思考,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那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证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我们不由得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述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透过举例说明。
1.透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述: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述:“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述:“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透过心理描述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样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能够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三):
一、对传统课堂结构模式的分析
首先看一个课例: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了解透过一件事的具体记叙来表达中心的写法。掌握“履、勋、滥、尔、殉、锁、凑、眷、赴、瞬、裹、黯”等12个字。
潜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初步学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感情教育: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及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1.疏通生字生词。
2.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
3.讲解课文,一问一答(提出问题,然后你说我说。)
问题示例(没有明确的主题,字词,标点,句意,语法等。如:
(1)分别用一句简明的话归纳从朝鲜发来的三封电报的主要资料。(2)接到这三封电报后,毛泽东的情绪无比悲痛。画出他悲痛情绪的语句,说说这同课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3)在悲痛的同时,毛泽东还想到了什么?说说这同课文的中心又有什么关系。
4.再朗读课文。做作业本上的练习。(课外补充练习)
再看作业本上的作业:
1.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2.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3.对这篇课文记叙的中心事件归纳最恰当的一项是
4.阅读下面这封电报,然后按要求解答问题(对文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这封电报包含着两层意思,请用竖线在文中标明,并归纳这两层意思。)
5.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解答问题。(这篇短文着重记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归纳;短文赞颂了毛泽东怎样的高尚品德?下面回答正确的一项是;找出文中两处直接点明中心的人物语言。)
先我们看问题一关于三封电报的资料,“分别用一句话归纳”,第一封电报如果说能够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那么对于第二、三封电报课文原文本来就只有一句话:
“主席,”秘书进来,小声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要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秘书又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明显能够看出问题设计是不严密的,也是缺乏思维深度的。
再看:课后练习一:
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情绪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_____________。
(1)毛泽东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2)毛泽东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高尚情操。
(3)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的胸怀。
这不仅仅让学生丧失了概括文章基本意思的技能,也让学生丧失自己独特的体验,供选取的答案本身就存在着互为包容的矛盾。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字,词,句,拼音,标点,层次,段意,都独立于对整个篇章的整体把握之外,没有有价值的中心问题,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构不成对学生潜力的挑战,课堂结构的质性不稳定,这样的结构就不具备功能生成好处。具备功能生成好处的课堂问题务必要有质的内在性和质的规定性。造成课堂无序,混乱,涣散。整堂课按时间下来,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执行下来,教师的中心地位致使学生难以进行学习和思考。再作进一步思考,由于讲的问题太多,造成课堂环节过多,课堂环节过多,就意味着问题的简单无效,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和讨论以及发表自己的见解。再说,整堂课用于学生读,背,记,思考,写,说,论的总计时间有多少?而往往大部分时间是听和作些简单的思考,以及记下教师的答案,课后背,以应付考试。整堂课作线性的流动,表面热闹的课堂预示着一种可怕的倾向。归纳为四点:教学目标的分离与割裂造成课堂结构的无序和涣散;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化造成课堂结构的静止和线性;教学步骤的教师中心倾向影响课堂结构的功能性生成;低层次知识还原性的教学评价造成了尸体解剖
式的课堂结构方式。
二、课堂结构的提出
时间结构:是指课堂体系时间节奏的构成形式。
时间结构的多重性和全息性:由于课堂体系内部总是包含着低层次单位集合,这些低层次集合本身又依賴于高层体系。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从课堂来说,三分钟就是三分钟,而四十个学生对这三分钟来说就具有120分钟。教师朗读一篇课文化了五分钟,对全班同学来说就是200分钟。这是时间的多重性所决定的。而在学生听教师朗读的5分钟里,每个个体是没有秩序的,但是所有的没有秩序的时间所依存的是高一层次的时间,即朗读的总过程,或者是整堂课。课堂体系的时间结构,它既有本身的时间结构体系,又包含着低层次单位的时间因素,同时又依存于高一层次体系的背景时间。地球: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时间节奏。九大行星:各自的时间节奏。太阳:相对于太阳来说,九大行星的时间结构是没有秩序的,而相对于地球和其他行星则是有均匀性的,太阳就是行星的背景时间,具有普适的好处。时间结构的多重性:要求课堂的互动性加强,课堂的形式要变化。使多重性有利的发挥。时间结构的全息性:有机体的发育过程是其种系进化主要阶段迅速而简略的重演。内部时间并不忘记过去,过去“只是越来越紧地被压缩和积淀在体系中,它使内部时间具有重叠、映射等拓朴等性,而拓朴正与分维有关。我们能由此刻推测一个
人的过去,正因人以某种分形的结构方式,保留了以往经历的历时全息。”课堂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用了5分钟来解决,但这五分钟钟又包含了他所有的过去时间,在过去时间所学到用的知识经验。能由此刻推测过去。
三、课堂结构的一般范式
1.生活化导入:技能性;主题性;情境性
2.整体呈现问题:技能性问题;主题性问题;体验性问题
3.问题解决及修正: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与交流;典型答案与思路;修正补充
4.主题阅读(练习):主题材料阅读;技能性变式练习
5.实践性作业:主题阅读、主题活动、主题写作
四、课堂结构变革的一般思路
(一)策略性设计(文本的主题理解角度定位教学目标),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设计如下:
生活化导入:讲故事(寓言),概括题目,提炼寓意。
整体呈现问题: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短的话概括。
2.这件事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文中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3.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怀着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体会。
4.开头四段合在一齐行吗?表达效果如何?
问题解决:独立思考,书面完成1、2题。小组讨论,教师发现典型问题,全班交流,再由学生修正自己的答案,谈前后的比较状况。
主题阅读(练习):
1.阅读下列记叙性语段,概括主要资料,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列议论性语段,用“透过哪几个方面的的论述,阐明了什么道理”的句式回答。
实践性作业:课外搜集(采访)几种对毛泽东的看法。
(二)主题性设计(从文本材料类性选取),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
透过阅读亲人之间的生死离别的文章,感受生死情,引导生命意识的生成。能够从材料类性去思考,如朝鲜战争、南京大屠杀、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死亡:战争而死;地震而死;煤洞蹋陷;生病而死;救人而死;无辜被害;犯罪而死;自杀而死等。隐士;老舍,海明威,海子,三毛,张国荣,某些崇拜者跳楼等不同的人的死。从不同角度的文章阅读,让我们了解死亡,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不同的类中的一点能够成为选取材料的切入点。设计如下:
生活化导入:关于生活中的死亡的话题(影像播放,报纸摘要)
整体呈现问题:
1.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是怎样牺牲的?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
2.毛泽东得知后,情绪怎样?从文中找出描述他悲痛情绪的语句,默读体会。
3.对儿子的遗体是留在朝鲜,还是运回国,毛泽东作出怎样的选取,为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世界?
4.请对毛泽东的选取作出你的评价。
5.从本文能够看出作者对毛岸英的牺牲和毛泽东对待亲人死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问题解决:独立完成,书面完成2、3两题,且用一段完整的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讲解。学生修正答案与感受。
主题阅读:例:三毛的作品;《知音》杂志上的文章;高兰《哭亡女苏菲》;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日记》等。
实践性作业:摘录写人悲痛的语句,感受死亡之痛。有这样不幸生活经历的同学写篇怀念文章
(三)情境(背景)性设计:以《乡愁》和《紫藤萝瀑布》为例
(1)《乡愁》
情境性导入:播放叙事散文诗,创设情景。
整体呈现问题:听,感悟,默读;思考:为什么用这些事物来表达情感,而不用其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材料。材料包括:关于余光中和乡愁;关于诗歌鉴赏的思路介绍文章;同题诗阅读。
问题解决: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教师讲解。
主题阅读(练习):诵读诗歌,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写诗句,并进行交流。
实践性作业:课外读同题诗,创作完整的诗歌。
(2)《紫藤萝瀑布》
如其中对一段的理解: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向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謎、手足情的。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能够以作者在《哭小弟》中的一段作为情境性设计:“但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这一年多,从他生病到逝世,真像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但是他去了,过早地永远地去了。我长小弟三岁。我从有比较完整的记忆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个胖胖的,可爱的小弟弟,跟在我身后。我明白在这黄土高原上生活的艰辛,也明白住在这黄土高原上的人工作之劳累,还能够想象每一点工作的进展都要经过十分恼人的迂回曲折。但是我没有想到,小弟不但生活在那里,战斗在那里,而且把性命交付在那里了。设计如下:
生活化导入:物能够寄情(生活中的象征:玫瑰,白花,白旗,松柏。)
整体呈现问题:
1.紫藤萝(物)长得怎样的?作者描述的物具有生命的活力。用了哪些关键词,哪些语句,是怎样描绘出来的?它的命运呢?
2.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想到什么,思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对生命的赞美。“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情感的命运呢?生活与历史给予了痛苦,和花一样。
3.作者作为抒情的主体,写物之中就蕴含着情感的,再看作者的描述。思考:为什么要把“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问题解决:朗读,体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教师讲解;修正反思。
主题阅读和实践性作业:象征类题材的文章如《阳光地带》《母亲河》《礁石》;象征类的知识短文。实践性作业:找到一种植物,模仿写作。或者写对松”“竹”“梅”“兰”“莲”“柳”等之研究论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四):
教材分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这样一件事: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殉职,毛泽东极度悲痛,最终决定将岸英的遗体埋葬在朝鲜。课文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从细节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学习这篇课文应着重引导学生从重点语段的品读中感悟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襟。失去亲人的悲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缺乏体验,情感的体验与写法的感悟很难融为一体,这便成了教学的难点。
教学理念
关于略读,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以前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阅读中务必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在阅读过程中关注细节,深入字里行间体会主席的内心世界。根据学生对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难点,把大块的时间用于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练笔,边读边批注,提高阅读潜力,真正做到做到“略而不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勋鉴”“踌躇”等词语,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欣赏作者从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地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3.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从细节描述及心理描述中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襟。
课前准备:
1.了解毛岸英及抗美援朝战争。
2.标自然段序号(电文归为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读诗揭题巧设悬念
1.这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以诗句作为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
指名读诗句。
肯定读正确,再提推荐。如:注意诗句的节奏会更好;注意词语的重音,会读得更有气势。从诗的节奏、韵味、朗读时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2.齐读两行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诗句出自清朝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本义是青山连绵,到处都能够埋葬忠义之士,不需要马皮包裹尸体送回故乡,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国捐躯的豪情。毛泽东引用诗句的用意何在呢
二、梳理脉络读懂电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思考文章叙述了关于毛主席的一件什么事,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课文讲了关于毛主席的一件什么事要求简洁、完整地表达,要点:光荣殉职悲痛决定
3.哪里读不懂
预设:
拟定(起草制定)
勋鉴志司读电文
出示第一则电报。
(1)谁写给谁理解新词的意思:“勋鉴”指给德高望重的人看。表示尊敬。“志司”志愿军司令部的简称。
(2)自由读这份电报,你从中读懂这是一个怎样的岸英
预设:爱祖国爱人民勇敢负责为朝鲜人民不顾自己安危等出示毛岸英的照片
简介:这就是岸英,年仅28岁。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时候,主席毅然送长子去朝鲜战场。当时毛主席年近六十,这位痛失爱子的父亲,此刻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呢默读全文,划出反映主席情绪的句子,多读几遍。
4.学生默读,交流:请你把找到的反映主席情绪的语句正确地读给大家听。
随机评价,角度:(1)读正确,(2)从细微的动作、内心的想法、神态、语言等角度明确学习指向。
三、自学批注细读悟情
刚才同学们找到的这些语段中既有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刻画,又有直白的心理描述,我们读着,也被深深地感动着。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些语段,走进主席的内心世界。
(一)精读语段A(第四自然段)
先请大家自学第4自然段,最有感触的地方作上批注,写上简短的体会。能够针对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
学生自学,师巡视点拨。
交流(注意要让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1.抓住细节,体会沉默中的悲痛
学生找到细节描述,交流感受,教师引导。例如,“一天不说一句话”,“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只是一支又一支吸烟”等。教师随机引导。
2.展开想象,比较中突现悲痛。
交流体会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之后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来了吗”
主席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着一次次的团聚,应对残酷的现实,主席心如刀割!引读第4自然段。
3.小结:刚才我们深入字里行间,从主席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一支又一支吸烟的细节描述中,从往事的回忆中,体会到主席沉默中那无言的悲痛。请你再选感触最深的一个语段,像刚才那样细细品读,继续走进主席的内心灵深处。
(二)语段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预设:学生从语言、神态中感受到主席难以理解这个残酷的现实。
(三)语段C(第7自然段)“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体会矛盾中的抉择。
1.随机出示两种想法: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但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2.这两种想法交织着,从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主席怎样的父亲
3.作为父亲同时又是主席,毛泽东在矛盾中作出了抉择。再读诗句。
(1)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再解诗意:此刻你明白主席引用诗句的用意了吗
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充满着深深的眷恋!一位有着宽广胸襟的主席,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齐读诗句。
四、拓展阅读小结提升
1.自由读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向主席发问
2.想问这位辗转反侧的父亲什么问题学生问。
3.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能够从这两段话中找到答案。配乐默读拓展资料:
志愿军凯旋回国的那一天,毛泽东的目光掠过每位英雄的面孔,他似乎还在寻找自己最钟爱的大儿子毛岸英,尽管毛英已安息在朝鲜的土地上。
这种悲痛一向延续到毛主席逝世,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发现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一条毛巾,这些东西不是主席的,是他的爱子毛岸英的。毛泽东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可他却瞒着所有人,把毛岸英的这些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身边,悄悄地珍藏了20多年,这期间他曾多次搬家,但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些衣物。
机动:岸英牺牲后,主席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夜深人静的时候,主席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呢学生练笔,交流
4.岸英是主席一生中永远的痛!老年丧子,却作出批示将爱子的遗体埋葬在异国他乡,这是一种怎样的胸怀,怎样的爱啊!全体起立,记住这个普通而伟大的决定。读诗句。
5.推荐影片和书籍。
附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沉默中悲痛
光荣-矛盾中抉择-平凡的父亲
殉职-决定前踌躇-伟大的主席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五):
[设计理念]:
在超多的读书声中,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中,在教师适当的引导铺垫性语言中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声中感悟体会主席在应对爱子岸英牺牲时的极度悲痛的情绪和应对艰难抉择时的矛盾与挣扎并最终感悟出主席作为一代伟人的超乎常人的伟人胸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例如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凡人情怀,感受他作为一代领袖的超乎常人的伟人胸怀。
2、了解作者描述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描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情绪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60年前的朝鲜大地历经了一场战争的浩劫,这次战役,中国也参与其中。大家明白这场战争叫什么名字?关于抗美援朝你都了解多少结合课前的资料搜集来谈一谈。
这场战役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为了帮忙朝鲜人民保卫家园中华无数的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了朝鲜这片土地上。大家齐读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设计理念:激情导入,从而使学生在缅怀那段历史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革命者的崇敬之情。
二、整体感知
下面大家快速默读连接语看看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学习要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潜力。引导学生明确文本的两个学习目标即“了解文章大意、体悟重点语句。”
了解文章大意,感受重点语句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要求。下面大家快速的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起来说一说?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殉职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情绪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并最终做出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伟大决定。
是啊,学习这篇课文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图片展示)牺牲时只有28岁。
对于毛岸英请你结合课本105页彭德怀所拟定的那封电报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概括一下毛岸英留给你的印象。
师总结:是的,毛岸英是一个极其优秀的青年,而今却只能静静地躺在朝鲜那片土地上。再也回不来了。大家再来读题读出你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同学们,作为痛失爱子的父亲此时此刻毛泽东会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设计理念:透过连接语的引领帮忙学生明确学习要求,顺势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紧之后从中指出重点人物毛岸英再结合电报资料谈一谈自己对岸英的印象然后教师总结深化与升华学生对岸英的感觉后在读课题读出自己内心中的那份崇敬。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大意、感知了人物品质确认了主题,更重要的是为下面毛泽东痛失爱子的悲痛的品读课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细读品悟
下面大家仔细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找一找毛泽东都有哪些极度悲痛的表现?画出有关句子,在重点词句下加上重点符号,多读几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设计理念:透过布置学生自主的默读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体会主席的极度悲痛的情绪,在重点词句上加上重点符号训练学生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
你是从那些字眼读出了主席的悲痛?
请你深情地读出主席的这种悲痛,注意要体现出你刚才所讲的那些关键字眼。
设计意图: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抓关键词体悟句子的学习方法。
大家看这是毛岸英生前同父亲在一齐促膝长谈的画面,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你又能够读懂什么?所以主席自收到电报,不吃不喝不说话,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
设计意图:透过图片的运用引导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体会出主席当时的那种追忆儿子的撕心裂肺的痛苦的情境。
师:是的,岸英的音容笑貌像电影画面般不断的在主席的脑海中盘旋、回荡。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鲜活的呈此刻主席的面前。毛泽东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那种体悟透过这一问题的预设将它表达出来。
然而,昔日的完美而今再也回不来了,留下的只是一个思念儿子的父亲,一个孤单老人的悲苦身影。让我们一齐深情的朗读。教师引读
设计理念:透过读来诠释主席的那种悲痛。
⑴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在这一段中还有那些语句体现了主席的悲痛?你是从那些字眼看出来的?
⑵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样会……
是啊,主席是多么期望岸英这次能够像以往那些久别的重逢一样,再次回到自己的身边。
然而,这次怎样会……他想要说什么却悲伤的没有能够说出来
你能补充一下省略号的资料吗?
设计意图:透过文章的空白来给学生展示自己思维的空间。
师:极度的悲伤堵截了主席的语言。
还有那些语句?
⑶“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师: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主席这是一种怎样的悲痛?
学生详细的谈自己的独特体会让尽量多的学生起来发言。
从情不自禁中你体会了什么?
师:同学们,这位纵横疆场数十年,指挥千军万马的伟人此时也难以掩饰住那份丧子之痛啊!他多么期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他多想唤回自己的爱子,回到自己的身边唠唠家常,千言万语只汇成了对爱子的名字啊让我们和主席一齐深情的呼唤…深情的呼唤…
师:但是,这一次岸英是再也回不来了,千言万语都汇成了这最揪心、最疼痛的一声声轻轻的呼唤,来再一齐来读
同学们,应对这一噩耗主席为什么如此的悲痛?这一切的一切都能够从这段话中找到答案
关于这还有这样一段资料(资料穿插):
毛泽东的目光掠过每一位英雄的面孔,他似乎在寻找一个人,一个第一批加入志愿军的人,这个人就像每一位归国的英雄那样英俊,威武,勇敢。然而,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二十多年后,毛泽东逝世了。人们在整理毛泽东遗物时,才发现了叠放的整整齐齐的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这不是主席自己的,而是毛岸英的遗物。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所以主席之所以这样的悲痛就是源于他对儿子的那份浓浓的深沉的爱
设计理念:在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的状况下,资料的穿插加深学生的感悟与理解。
读到那里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主席此时的情绪
柔肠寸断,心如刀割、悲痛欲绝痛不欲生,欲哭无泪
大家看,文章的描述并没有用到这些词语但是同样表达出了主席这种极度悲痛的情绪,课文是运用了怎样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是呀,课文就是这样透过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现主席悲痛欲绝的情绪的。同样也把主席那种极度悲痛、大悲无声的境遇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日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种表现手法。
设计理念:使学生意识到这些描述的重要性。
过渡:正当主席痛不欲生的状况下,两封接踵而来的电报却使主席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透过阅读想想主席面临的抉择是什么?他最终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谁来说一下主席面临的抉择是什么?
岸英的遗体到底何去何从?
他最终又做了怎样的决定?
同学们,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这样轻易地放下了这段父子情吗?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下面大家仔细的默读课文的7-10自然段从中画出相关语句。(小组合作交流)
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到小组里面去交流、学习
设计理念:训练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顺势也将刚才的学习方法加以实践运用。
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眷恋为什么不用思念呢?无限的眷恋让我们深情地读出来,带着那种体验再读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透过这一句话,能够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插上想像的翅膀联想一下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利用文章的空白拓展学生的思维。
师:同学们当彭德怀提出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时主席心中想的是:小黑板呈现: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齐读
但是当想到金正日的来电又使得主席的意愿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的说道:读――单个学生读
一个是主席的声音,一个是父亲的声音从毛泽东的这两种不同的声音你能体会到什么?
其实,主席的内心是十分的矛盾的。
同学们当主席在应对彭德怀的电报所说的这番话的时候他心中想的心里装的只有谁?这说明主席身为领袖同样有着凡人的情怀
而当他应对金日成首相的电报他心中想的装的又是谁?这说明主席作为领袖有着不同寻常的伟人胸怀。
两种声音的交着使得主席做出了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决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联系主席的决定再来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设计理念: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诗句的认识在有了切身感受的基础上再来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呼应了文章的主题。
四、整合回归
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亲人已先后离他而去,他们分别是夫人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健、侄子毛楚雄,(学生读,音乐起)他在一次次的痛彻心扉中挺了过来,而今应对第六个亲人爱子岸英的离去,这怎能不让他肝肠寸断呢?他不吃不喝不说话,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那一天是主席最锥心彻骨的一天,那一夜是主席最肝肠寸断的一夜,让我们深情的读出主席那悲痛的一天一夜――――
设计理念:透过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读贯穿了文章的始终,升华了文本的主题。
同学们,主席之所以如此悲痛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儿子了,身为国家主席他完全有潜力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而他之所以作出了那样的抉择是因为他不仅仅爱自己的儿子他还爱着所有的中华儿女,他的这种爱是一种大爱从而也成就了他超乎常人的为人胸怀。
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就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样一位主席,这样一位父亲。
设计理念:回应了文章的主题
同学们,透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不但有着伟人的胸怀更有着凡人的情怀。下面大家快速阅读《毛主席在华山》进一步领略一代伟人的凡人情怀
设计理念:在学生有了切身感悟的基础上,在学生萌发了兴趣这一最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继续的阅读,在使学生进一步领略主席的凡人情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将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悟、品读,从而使学生在品悟中领略一代伟人的凡人情怀,透过一些细节化的处理,例如对“主席在极度悲痛时的所思所想的挖掘”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主席的那种悲痛。此外,透过资料的穿插也有效地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但是,一堂课下来我总感觉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处理好,那就是没有把学生的那种入情入境的朗读把握好。没有将文章的味道透过自身教案的预设发挥出来。纠其原因是因为:
1.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进而也就缺失了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的过程进而课堂之上就缺少了学生对文本体悟的充分展示。在日后的课堂上如何处理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好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织对话关系中的时间分配将是我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2.语言预设的单一性造成了学生的听觉疲劳。
例如“请你深情的将主席的这种极度悲痛的情绪读出来”在课堂上总是重复出现就难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对于这如果在适宜的时候换成“请你深情的将一位思念儿子的父亲的那种悲痛读出来”效果也许会好一些。
3.读书的过程中没有抓住有利的时机
当学生对主席的悲痛有所体悟的时候,此时缺乏一种整合的读,从而错失了学生情感挥发的有利时机。
4.读的形式的单一化
5.自己的语言的过多
教师的语言一多这样不但会压缩学生的展示时间,而且不可避免的容易使教师的语言出现过碎的现象。从而也使得课堂变成师生一问一答的琐碎形式。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六):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初步领悟一些描述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师生一齐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反馈自学状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忙,纠正出现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能够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述、动作描述、神态描述、心理描述、侧面描述,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