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计算机

  阅读精选(1):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Eckert)设计以真空管代替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吃电很凶,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能够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了”。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50多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可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一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一万多年。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此刻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再次启动了这台计算机,以纪念信息时代的到来。

  阅读精选(2):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14日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并称为“埃尼阿克”(ENIAC,全称为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图1为马绍尔群岛邮票)。但它的体积庞大,有2。4米高,占地170多平方米,重约30吨,它由17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1500个继电器和60000个开关等组成,耗电近100千瓦。当时曾用于弹道计算。显然,如此庞大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也不方便。

  ENIAC被称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曾引起质疑,不少人认为阿塔纳索夫(Atanasoff,图2为保加利亚邮票)和贝利(Berry)发明的ABC(全称是Atanasoff-BerryComputer)计算机,才是真正的电子计算机鼻祖。他们认为,ABC是从模拟计算机转入数字计算机时代的产物,而ENIAC只是使人们正式进入数字计算机时代。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图3和图4分别是匈牙利和美国邮票)随后也参与了ENIAC研制工作。他发现ENIAC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于是他提出采用二进位制,来简化机器的逻辑线路。他同时提出程序内存的思想,把运算程序放置在机器的存储器中,程序设计员只需要按程序在存储器中寻找运算指令,机器就会自行计算。

  但有关存储程序的概念,也不是冯·诺伊曼首先提出。英国数学家图灵(Turing,图5为圣文森特·格林纳丁斯邮票)在二战中,他应召到英国外交部通信处从事破译敌方密码的工作。由于破译工作的需要,他参与了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存储功能的电子计算机—巨人机(COLOSSUS)的研制,1943年制成并用它破译了敌方许多密码。此刻看来这只是一台破译密码的专用电子计算机。

  最后,我们还要提到一位德国工程师楚泽(Zuse,图6为德国邮票),他于1938年凭借个人力量试制了一台采用二进制的可编程序的数字计算机Z-1,随后,它又相继制造出能正常运行的采用继电器的电磁式计算机Z-2(1939)、Z-3(1941)和Z-4(1944)。二战以后,楚泽流落到瑞士。1949年他把Z-4计算机安装在瑞士苏黎世技术学院,并稳定地运行到1958年。因此,有些人认为楚泽才是“数字计算机之父”。

  阅读精选(3):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重30吨,占地15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800只电子管。它是195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50年代是计算机研制的第一个高潮时期,那时的计算机中的主要元器件都是用电子管制成的,后人将用电子管制作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这个时期的计算机发展有三个特点:即由军用扩展至民用,由实验室开发转入工业化生产,同时由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和事务处理。

  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工系由莫利奇和艾克特领导,为美国陆军军械部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研制了一台用于炮弹弹道轨迹计算的“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简称ENIAC)。这台叫做“埃尼阿克”的计算机占地面积170平方米,总重量30吨,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6000个开关,70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50万条线,耗电量140千瓦,可进行5000次加法/秒运算。这个庞然大物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举行了揭幕典礼。这台计算机的问世,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以“埃尼亚克”为代表,一批计算机迅速推向市场,构成了第一代计算机族。在这一时期,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伊曼提出了“程序存储”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把一些常用的基本操作都制成电路,每一个这样的操作都用一个数代表,于是这个数就能够指令计算机执行某项操作。程序员根据解题的要求,用这些数来编制程序,并把程序同数据一齐放在计算机的内存储器里。当计算机运行时,它能够依次以很高的速度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里的一条条指令,逐一予以执行,以完成全部计算的各项操作,它自动从一个程序指令进到下一个程序指令,作业顺序透过“条件转移”指令自动完成。“程序存储”使全部计算成为真正的自动过程,它的出现被誉为电子计算机史上的里程碑,而这种类型的计算机被人们称为“冯·诺伊曼机”。

  第一代计算机发明详情

  1943年美国国防部批准了由Pennsyvania大学JohnMauchly教授和JohnPresperEchert工程师提出的制造一台由电子管构成的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的计划,其目的是计算新型火炮的弹道轨迹。

  ENIAC于1946年2月14日交付使用,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瓦,耗资45万美元。这台计算机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

  1945年ENIAC的顾问vonNeumann在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计划中首次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这个思想几乎同时被英国的科学家Turing想到。

  1946年,vonNeumann在PrincetonInstitute进行高级研究时,设计了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IAS,虽然IAS直到1952年也未能问世,但IAS的总体结构得到确认,并成为之后通用计算机的原型。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Sperry和IBM两大制造计算机的公司,IBM公司于1952年推出了程序控制的计算机701,1955年又推出了702,之后构成了700/7000系列,使IBM公司成为计算机制造商的绝对权威。

  ENIAC诞生后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世界上主要国家也纷纷研制出不一样型号的电子计算机,但在这十多年的时间内,计算机的性能并没有得到奇迹般的提高,直到50年代末,晶体管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遇上第一次大飞跃发展的机遇。

  特点

  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基础元件;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设备,之后逐渐过渡到用磁芯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是用穿孔卡片,用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系统软件还十分原始,用户务必掌握用类似于二进制机器语言进行编程的方法。


什么是违章建筑

  什么是违章建筑?

  答案:

  违章建筑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各种材料生产出来的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是人能够在其中进行生活或生产活动的、固定于土地之上的房屋或其他场所,如住宅、办公楼、厂房、库房等。

  相关阅读:

  什么是违章建筑?专家解答违章建筑之迷

  建筑物,是指运用各种材料生产出来的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是人能够在其中进行生活或生产活动的、固定于土地之上的房屋或其他场所,如住宅、办公楼、厂房、库房等。

  违章建筑主要包括:

  (1)未申请或申请未获得批准,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建成的建筑。

  (2)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成的建筑。

  (3)擅自改变了使用性质建成的建筑。

  (4)擅自将临时建筑设成为永久性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39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第40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影响城市规划,尚可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由于违章建筑具有不合法的特征,所以处理违章建筑也有自身的特征,建章建筑通常状况下是指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规定,由公民或法人擅自建造的建筑物及构筑物,通常表现为擅自搭建的棚房、摊位、简易楼宇等。

  违章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具有合法性,即违章建筑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由于其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所以原则上不赋予当事人所有权,不能依法进行产权登记(《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房屋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和第2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应当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一)属于违章建筑的;(二)属于临时建筑的;(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但是,违章建筑物本身仍然是物的一种,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未依法认定要求拆除之前,违章建筑建造者仍然对物享有某些物权法上的权利。这些权利主要包括:

  1、有权处分建筑材料。虽然建造人对该建筑物不享有所有权,因此亦不享有处分权,但违章建筑物建造人对违章建筑物的构筑材料享有所有权,对构筑材料当然享有处分权。

  2、有权占有建筑物。占有是一种事实而非一种权利,是一种人对物的控制与支配状态。占有可因享有所有权、他物权或者其他权利而发生,也可因某种缺乏权利依据的行为以及单纯的自然事实而发生。违章建筑物尽管不能取得所有权,但因为建造人对该违章建筑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能够成立占有。这种占有的事实状态受法律保护。

  3、有权使用建筑物。占有的目的并不仅仅仅是据为己有,而是按照物的物理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

  4、有权对违章建筑收益。违章建筑的所有人对违章建筑的占有是有权占有,所以其当然有权收益,只是这种收益权应当受到法律的限制,占有人只能因本人使用建筑物而取得收益,而不能以出租等方式收益。

  违章建筑之上的使用权是一种临时性使用权。一旦建筑物被拆除,使用权随即消灭;或者违章建筑取得合法性之后,该种违章建筑之上的使用权也就消灭,转化为合法建筑的使用权(《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理》第32条的规定:拆迁人、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双方应当遵守过渡期限的协议。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由拆迁人带给周转房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到期不得拒绝迁往安置用房、腾退周转房。第35条的规定: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拆迁,并可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或者未按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规定擅自拆迁的;

  (二)委托未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拆迁的;

  (三)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补偿、安置标准,扩大或者缩小补偿、安置范围的。

  看来,违章建筑的确认主体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局来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而拿我区来说,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却由城乡建设管理局来行使取权。

  违章建筑的确认标准不是哪一个人所认定的,它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上述文中所提到的违章建筑的概念中就阐述了违章建筑的标准,即

  (1)未申请或申请未获得批准,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建成的建筑。

  (2)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成的建筑。

  (3)擅自改变了使用性质建成的建筑。

  (4)擅自将临时建筑设成为永久性建筑。那里面的违章建筑还包括农村的未经批准所建的建筑物。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有些建筑物上虽然没有经过正式公文的文件确定,有的是经过城建主管部门的同意,为了发展经济或者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所建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当时承包出去给各个经营者作有偿服务,因此,这些建筑物不能一概而论为违章建筑。

  既然违章建筑是由规划或者城建行政机关确认进而进行带有强制性的处理行为,这种具体的行政行为务必具有必须的行政确认程序,这种确认程序不利于个性复杂,在确认过程中应当本着实事求是、快捷方便、解决问题为主,透过多采取简易处理程序,体现人文关怀,全面衡量政府与当事人之间的融洽关系,在证据确实充分的条件下,快捷确认,为后面的拆迁程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如果此类案件起诉至人民法院了,设想一下,法院要准确把握城市违章建筑拆迁案件程序上适用的尺度,依法应当受理的,要坚决受理并妥善处理;依法不应当受理的,要坚决不予受理。要用心向政府提司法推荐,帮忙政府合理制定政策,共同减少违章建筑拆迁中的矛盾和纠纷。城市建设的实施必然涉及超多的城市违章建筑的拆迁,由此引发矛盾和纠纷也无法避免,处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城市建设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对此,要严格把握受理范围和条件,合理统筹“公益”与“私益”的关系,加大对被拆迁人合法利益的保护力度;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强化对此类案件的诉讼调解和执行和解;及时总结经验、归纳共性问题和主要症结,构成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对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推广;对正当合理诉讼坚决支持,对蛮横无理的要求绝不迁就妥协,推进城市和小城镇违章建筑拆迁工作的依法进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利益不受损害,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政府在没有同被拆迁人达成安置补偿协议的状况下,一些拆迁人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最好先不予受理;个性是当被拆迁人对此提出异议,按照有关行政法规规定,在起诉之前务必经过行政裁决的,必须要进行行政裁决,直接起诉缺乏依据;凡是拆迁人要求责令被拆迁人签订补偿协议的,人民法院不要介入,需要由政府出面做调处工作。

  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合乎公共利益。但是,在取缔少数人不合法利益的同时,也就应注意维护这些人的合法权利。《正义论》作者罗尔斯认为:“公正的法律程序是正义的基本要求,而法治取决于必须形式的正当过程,正当过程又透过程序来实现。”公共利益是目的,行政手段是程序。行政管理需要将目的正义与程序正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正义的程序不可能产生正义的结果,目的正义依靠于程序正义。政府部门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证行政手段与行政目标的一致性。政府官员不能自以为目的正当就忽视、破坏法律规定的程序。


关于地震的资料

  关于地震的资料(一):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主要资料

  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不仅仅发生在地壳之中,也会发生在软流层当中。据地震部门测定,深源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300~700km处。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里。[1]从这一点来看,传统的板块挤压地层断裂学说并不能合理解释深源地震,因为720公里深处并不存在固态物质。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地震是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2]。地震(earthquake)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理解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与地震级别没有联系。按震源深度地震能够分为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和深源地震(300~700km)。[2-3]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释放能量

  轻微地震时至少也要放出10^3~10^8焦耳的能量,足以把一万吨的物体抬高1米,而一个8。5级的大震,能量约为3。6×10^17焦耳,比一颗氢弹爆炸释放的能量还大,相当于100万千瓦的发电站连续10年的发电总电量总合。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地震带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必须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必须的规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构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环绕地球中的太平洋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新西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5大地震,4次在这。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二是欧亚地震带,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本带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三是中洋脊地震带,包含延绵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极海的中洋脊。中洋脊地震带仅含全球约5﹪的地震,此地震带的地震几乎都是浅层地震。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关于地震的资料(二):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其中地震波又分为S波及P波。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通常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某地点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该地点地壳运动的猛烈程度,是由震动对个人、家具、房屋、地质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来断定。[1]在地球的表面,地震会使地面发生震动,有时则会发生地面移动。震动可能引发山泥倾泻甚或火山活动。如地震在海底发生,海床的移动甚至会引发海啸。

  类型介绍

  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

  地震

  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根据震动性质不一样分类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按地震构成的原因分类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有85%来自浅源地震,12%来自中源地震,3%来自深源地震。

  按地震的远近分类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公里。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按震级大小分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按破坏程度分类

  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

  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

  特大破坏性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

  构造地震的分类

  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

  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十分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

  双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震群型地震: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透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级以下。

  关于地震的资料(三):

  地震自救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决定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持续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期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我。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超多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持续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一样部位骨折,按不一样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一样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持续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最新自救推荐: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

  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能够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学校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能够。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但是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取适宜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取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必须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我。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我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超多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我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我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必须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我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你在三脚架区,能够利用旁边的东西来护住自我,以免余震再次把自我伤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让自我能够呼吸,等人来救你。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状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用心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期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能够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透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透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决定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个性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思考。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就应设法留意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取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构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用心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持续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我,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必须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地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推荐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适宜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地震时的9条须知

  1。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靠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忙,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掉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能够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以前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以前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就应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状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透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务必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齐行动。

  7。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职责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地震预报工作极为重视,我国地震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报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此刻全国建有400多个台站,网点2000多个。广西建有观测台站29个,观测网点50多个,观测项目39项。筑起了一道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防护网。同时,防震减灾贯彻的是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抓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和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工作是我们克尽职守的天职。一旦地震发展,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会很快实施地震紧急求援工作,全力抢救受害的群众,保一方平安。

  家庭防震的重点,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的防震救灾。

  根据各家不一样状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

  2)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耽误宝贵时间。

  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作到畅通无阻。

  4)加固室内家俱杂物,个性是睡觉的地方,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5)落实防火措施,防止炉子、煤气炉等震时翻倒;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

  浴室、水桶要储水,准备防火用沙;学习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

  6)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

  护理方法等。

  7)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震

  建筑物要有坚固的地基

  如果某些动物反常在道路上狂奔,这是地震的预兆,要即使让人们离开建筑物到空旷的地方去

  要做到预测到以后以最快的速度让人民明白,及时疏散开,减小人的损失

  1。大震前有何前兆?

  (1)。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天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

  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躁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躁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震前动物有预兆;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麻蛇早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的规律,要注意掌握。

  地震前如何准备?

  要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和避震场所;清除楼道和门前的杂物;妥善处置室内易燃易爆物品;关掉煤气,切断电源,熄灭炉子火等;衣袋里装上家庭成员名单、工作单位、通讯号码等。有确切血型的要写明血型。

  地震时怎样求生?

  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此时要持续冷静:

  (1)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不要拥挤在楼梯和过道上。

  (2)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桌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等。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在车间里可躲在机床下或小房间。在影剧院,在饭店可躲在椅子下。

  (3)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取空旷地带避难。

  (4)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如用枕头顶在头上,用脸盆顶在头上,用书包顶在头上,用双手护住头部。

  安全准备工作

  1。自我家的安全对策是否万无一失?

  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受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基本。

  对大衣柜、餐具柜厨、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厨、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厨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厨、壁橱的门上安装合叶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准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2。紧急备用品准备好了吗?

  (1)饮用水(2)食品、婴儿奶粉(3)急救医药品(4)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5)现金、贵重品(6)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从平时起,建立邻里互助的协作体制

  发生大地震时,能够预计在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灾害。在这种状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叫随到。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透过街道等组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付发生火灾、伤员时的互助协作体制。

  从平时起,邻里之间应就一旦有事时互助协作体制进行商谈。

  用心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用心参加防灾训练。

  临震应急准备

  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的地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急工作:

  1。备好临震急用物品,地震发生之后,食品、医药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供应都会受到影响水塔、水管往往被震坏,造成供水中断。为能度过震后初期的生活难关,临震前社会和家庭都应准备必须数量的食品、水和日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2。建立临震避难场所住的问题也是一件大事。房舍被震坏,需要有安身之处;余震不断发生,要有一个躲藏处。这就需要临时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各种帐篷都能够利用,农村储粮的小圆仓,也是很好的抗震房。

  3。划定疏散场所,转运危险物品:城市人口密集,人员避震和疏散比较困难,为确保震时人员安全,震前要按街、区分布,就近划定群众避震疏散路线和场所。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资及时转运到城外存放。

  4。设置伤员急救中心在城内抗震潜力强的场所,或在城外设置急救中心,备好床位、医疗器械、照明设备和药品等。

  5。暂停公共活动得到正式临震预报通知后,各种公共场所应暂停活动,观众或顾客要有秩序地撤离;中、小学校可临时在室外上课;车站、码头可在露天候车。

  6。组织人员撤离并转移重要财产如果得到正式临震警报或通知,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撤离房屋。正在治疗的重病号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少数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动员到安全区。农村的大牲畜、拖拉机等生产资料,临震前要妥善转移到安全地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要开出车库,停在空旷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

  7。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市发生地震可能出现严重的次生灾害,个性是化工厂、煤气厂等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单位,要加强鉴测和管理,设专人昼夜站岗和值班。

  8。确保机要部门的安全城市内各种机要部门和银行较多,地震时要加强安全保卫,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和机密泄漏。消防队的车辆务必出库,消防人员要整装待发,以便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经济损失。

  9。组织抢险队伍,合理安排生产临震前,各级政府要就地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救人、医疗、灭火、供水、供电、通信等)。必要时,某些工厂应在防震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下暂停生产或低负荷运行。

  10。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⑴检查和加固住房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对于笨重的房屋装饰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应拆掉。⑵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⑶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⑷进行家庭防震演练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以及“一分钟紧急避险”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