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所受的屈辱

  阅读精选(1):

  旧中国以前蒙受的耻辱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我国共与列强签订了近1000条不平等条约,每一条都是我国被欺负侵略的证据。耻辱有哪些光列举是没有用的,而且也很难做到全面,以战争宏观的角度,我国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赔偿英国军费白银2000万两,被迫开放5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偿军费白银给英法各800万两,开放营口、天津、大连、南京、镇江、淡水、台湾、汕头、琼州等11处为通商口岸,拆毁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掠夺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1867年日本挑起战争侵略台湾,被台湾军民击退,就是这样,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还是赔偿了日本军费50万两1877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军队节节胜利,法国战败,而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中法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允许法国将铁路修进中国内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索取军费白银两亿两,割占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日本商船能够进入重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肆屠杀,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偿10国白银共9亿多两,分36年还清。中国政府保证严厉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惩办对镇压不力的官员。在这次空前的浩劫中,慈僖竟然厚颜无耻地向列强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表现了她投降卖国的奴才嘴脸。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战场竟然设在中国,清政府表示中立,无数中国人在这样列强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中丧生。

  1931年“918”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三省,并向中国内地步步侵略。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伤亡人口3500多万人。

  1950年朝鲜战争中国伤亡100多万,但最后我们赢了。朋友,这就是我国1840~1949百年国耻的梗概,南京大屠杀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让这样的杯具不会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

  今日祖国的强大:

  1、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加入了“WTO”,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2、科技越来越发达,赶上世界先进行列。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州飞船发射成功、嫦娥一号登月成功、龙芯的开发研制成功等。

  3、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渐渐富裕起来了,中国的GDP位列世界第四位。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4、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加大改革开放,加大对外交往,举办各种国际交流和论坛参与各种国际救济活动,维护世界和平。

  阅读精选(2):

  旧中国所受的耻辱

  旧中国受到的耻辱多半是来自于欧美列强,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清政府的无能与软弱让列强侵占了很多中国的领土,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等,中国也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到之后更有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但是也正是这场战争让中国人团结起来并且击败了日本,建立了新中国。

  如今祖国的强大主要是体此刻经济方面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以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是,不代表经济强大中国就没有耻辱,蒙受耻辱与经济强大与否并不必须永远是正比。虽然邓小平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也是落后于日本,却打赢了战争。抗美援朝的时候,中国的国力也不可能与美国抗衡,但一样没有和美国打成了平手。

  反过来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反而出现了一些令我们无法理解的事实,个人认为就是当时政府的软弱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就说两个例子:

  1,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炸:美国当时的借口是用错了地图,用的是旧版地图,实际上就算是用什么版本的地图,中国大使馆周边也没出现过任何可能被击打的目标。

  2,华人在印尼遭受杀害/QJ/殴打等。。。如果前者是因为对手是美国也就算了,连印尼都敢这样,还是有组织的长达33个小时的袭击,结果当时我们国家领导人最终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依据中英两国的档案记载,1840年8月30日,义律去天津大沽曾向清政府递交《巴麦尊子爵给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提出割让东南沿海一岛或数岛给英国等侵略要求。琦善根据道光帝的旨意拒绝了英方提出的侵略要求,劝说英军退回广东再继续谈判。几个月之后,琦善抵达广州继续与英方交涉。道光帝明确指示琦善,如果英方坚持其侵略要求,即采取果断措施,坚决用武力抗击侵略者。但是琦善慑于英军船坚炮利,力求妥协。由于道光帝的态度十分强硬,因此琦善在与义律谈判时只同意赔偿烟价,拒绝割让香港岛。1841年1月7日,英军野蛮地攻占了虎门口的大角、沙角,随即又提出霸占沙角等要求。琦善在英军武力胁迫下,万般无奈,复照英方,英军若退还定海、沙角等处,可奏请道光帝于珠江口外给予“寄寓一所”。1月14日,义律提出割占九龙尖沙咀、香港两地。琦善答以只能选取一处“寄寓泊船”,俟英方选定后,再由他上奏请旨。1月20日,义律突然宣布,他已经与琦善达成共有四项资料的“初步协定”,其中第一项就是将香港岛及港口割让与英王。1月26日,英军在没有任何条约依据的状况下,悍然侵占了香港岛。1月27—28日,义律为了迫使中方承认其侵占香港岛为合法,又迫不及待地与琦善在莲花山进行会谈。两人在英方提出的重

  要条款,即割让香港岛和通商等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琦善表示对义律所拟定的协定草案再行筹思后方能具复。由此可见,1月20日义律宣布的“初步协定”实属无稽之谈。1月30日,英方又故伎重演,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照会中方大鹏协副将赖恩爵,再次谎称义律已与琦善“说定诸事,议将香港全岛地方让给英国主掌,已有文据在案,”并要求撤走岛上各处的中国官兵。两天之后,英军又在香港岛张贴告示,妄称“现经与钦差大臣爵阁部堂议定诸事,将香港等处全岛让给英国寄居主掌,已有文据在案。是以香港等处居民,现系归属大英国主之子民”。历史事实是,琦善在英军炮口下,确有允许代为奏恳皇帝,准许英人在香港寄寓泊船之意。但是,当时香港一词,并非指香港全岛,而仅仅指该岛西南今香港仔一隅之地。英方却故意将一隅变成了全岛,将“寄寓泊船”变为割占,将“代为奏恳”说成是“议定诸事”、“已有文据在案”。这充分说明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帝国在外交上是如何不择手段的。

  1月27日道光帝得知大角、沙角炮台失守,即刻下令将琦善交部议处。三天后,他又命御前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南下征讨英国侵略者。英军侵占香港岛后,武力收复香港岛就成了奕山等人南下征战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时奕山等人还在南下途中,道光帝降旨称:“即使香港并非险要,亦必设法赶紧收回,断不准给予该夷,致滋后患。”之后他又接二连三地下达收复香港岛的谕旨:“至该逆所占香港,务须设法克复,使该逆永绝窥伺,方为不负委任。”岂明白光帝下令调集的奕山军队人数虽然数倍于英军,但全部是陆军,只能由陆上防守广州,根本无力进攻港岛。1841年5月18日,英军几乎倾巢出动,前往进攻广州。奕山仓促应战,清军大败,广州城外炮台全部失陷,奕山被迫订立“城下之盟”,在一星期内交付了600万元赔款,并把军队撤出了广州城。事后奕山谎报军情,讳败为胜,致使道光帝误认为,英军于条件得到满足后从广州退回港岛,是天朝征讨“英夷”的胜利。至于香港岛,道光帝理解新任两广总督祁的推荐,同意暂缓图之。此间恰好港岛遭到两次飓风,很多英船沉没、被毁。道光帝得知这一消息,立即颁发大藏香二十柱,让奕山等去各庙宇答谢神灵,并误以为以后“夷胆震慑,不敢

  再有觊觎”。

  他告诫奕山:“如能设法收复香港,则从前办理不善尚可少赎罪戾。”之后,他又多次令奕山1841年8月21日,英国派来接替义律扩大侵华战争的璞鼎查,留下少数陆军及5艘军舰在香港,亲自率主力北上。道光帝以为英军主力北上,港岛势必空虚,这是收复香港等训练乡勇,乘机收复香港。奕山经过广州之战的大败,已深知英军实力,陆上攻剿一败涂地,遑论渡海收复港岛。加以虎门内外炮台早被铲为平地,无险可扼,水师无船无炮,他认为当今之计,只有严守陆路,以防焚掠而已。尽管道光帝一再谕令收复香港,断不准迟延观望,但是广东方面依旧我行我素,隐忍苟安,不图攻剿。1841年10月,英军相继攻占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中英双方开始在陆上交战。道光帝认为陆战是清军长处,他任命奕经为扬威将军,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准备一举击败英军,收复失地,并再次谕令奕山等,乘广东海面英船无几、香港空虚之际,即行剿洗,并收复香港。谁知清军陆战再次失利,扬威将军遁逃杭州。铁的事实证明了清军不仅仅海上不能打,陆上同样不可恃。但是英军盘踞香港依然是道光帝的一块心病。1842年3月27日清政府以耆英署杭州将军,并于4月11日颁给他钦差大臣关防。5月18日英军攻陷乍浦,在此危急之时,5月25日道光帝却出乎意料地下令

  耆英带钦差大臣关防驰赴广州将军之任,谕令他称:“至香港地方岂容被逆夷久据,此刻广东炮台等工事如已妥为预备,正可乘机进取,明攻暗袭,收复香港,以伸国威。”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后一道收复香港的谕旨。但是,10天之后道光帝不得不改变主意,命令耆英暂缓赴粤,在浙确查英人动向,专办对英羁縻事宜。此时的羁縻实际上已经成了乞降的代名词。当英军攻陷吴淞、上海、直抵镇江时,道光帝更授权耆英便宜行事,决意投降。其后英军攻陷镇江,8月4日直逼南京城下,耆英、伊里布理解了英方提出的议和条款,并在8月29日签订了城下之盟———中英《南京条约》,最后将香港岛割让与英国。

  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帝为此下了几十道谕旨,一些封疆大吏也曾上折具奏,岛岛并咨会奕山,要求武力收复香港清政府最终不仅仅没有收复香港岛,反而以条约形式割让了香港,证明了清政府已经没有潜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国家的落后,统治阶级的腐败,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一结局。1860年,英国又以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半岛南端及昂船洲。1898年,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又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攫取了我国新安县大片陆地及周围235个岛屿连同广阔水域的“租借权”,为期99年,并将其改称“新界”,并入英国的香港直辖殖民地。

  北京政府时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曾提出收回租借地的问题。但终因英国的顽拒和当时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实力作外交的后盾而严重受挫。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透过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其中将取消列强在华租借地放在突出的地位。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从来没有向英国正式提出过归还九龙租借地。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本来有两次机会收回香港和九龙租借地。但是,蒋介石政府执行错误政策,又两次坐失收复良机。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收复香港的百余年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

  辛亥革命到太平洋战争前中国争取收回九龙租借地的努力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继续为收回香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曾根据北京政府的指示,向和会提出收回租借地(包括九龙租借地)的问题。由于和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胜国英、法所把持,它们在中国都占有租借地,根本不愿意放下其既得利益。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借口中国的提案“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推说这件事应由国际联盟今后去加以思考,轻易地予以否决了。众所周知,这个标榜建立“国际公正”、以“缔造世界永久和平”为宗旨的和会,以其极不公正地对待中国,透过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让与日本的决议而诱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并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和会的对德和约上签字。

  19当时,东西方反法西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进攻香港。是时英国忙于欧洲战事及保卫本土,在香港抵抗不力,仅仅18天即弃甲曳兵而走。港督杨慕琦于同年圣诞日向日本投降,英国对香港的百年统治由日本取而代之。与此同时,英国王牌军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在马来海面为日本袭击而樯橹灰飞烟灭,英国在远东和东南亚的殖民体系迅速土崩瓦解。到1942年6月,英军已先后退出马来亚、新加坡、缅甸等地,日本陈兵印缅边境,构成直叩印度大门之势。大英帝国往日的雄风,扫地殆尽。英国在香港和东南亚的大溃退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透过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远东国际均势已彻底破坏。中、美、英此时已成为共同反对日本侵略的盟邦。这一形势迫使英国不得不思考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战争连成一片,中国的抗战与各同盟国的作战汇成一体。国际形势的变化不仅仅有利于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也为收复香港带给了良机。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深知中国战场对日本的巨大牵制作用,为了使国民政府坚持对日作战,为了战后填补英国在远东可能留下的真空,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开始攻击英国在中国保留殖民特权、不将香港归还中国等做法。美国的态度无疑对英国是一个压力,对国民政府是一个鼓舞,并促使它采取行动。

  1942年8月底,国民政府正式要求美国与中国举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借以促使英国与中国也举行类似的谈判。英国外交部闻知此事后,慌了手足,急忙指示其驻华大使薛穆“采取主动”。10月10日,美、英两国分别发表声明,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立时放下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之条约。中美、中英关于废除不平等条约、另订新约的谈判随即开始。此次谈判涉及放下在华租界问题,国民政府认为租借地与租界属于同一范畴,乘势提出了归还九龙租借地(即香港新界)的要求,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

  11月13日,国民政府就英方草案提出一份《修订草案》,其中加上了废止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资料:“英方在九龙租借地之行政与管理权,连同其官有资产与官有债务,应移交中华民国政府。”就应说,那里仅提出归还九龙租借地,未要求归还整个香港地区,已属妥协退让。是时重庆舆论激昂,反对任何外国继续占领中国领土,美国公众意见也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正当要求。形势于中国有利。

  后愿归还九龙租借地意向的声明,为此中方在战争结束前决不催促英国归还九龙租陷于僵当英国收到中方《修订草案》后,急忙研究对策。英国外交部远东司司长格善理(克拉克)提出三个可供选取的方案:(1)理解要求;(2)断然拒绝;(3)尽量拖延。他认为第一个方案不行,因为新界在经济和战略上对香港至关重要;第二个方案也不行,会引起美国的不满和非议(战时英国对美国有很大的依靠性)。因此,他认为就应选取第三个方案,能拖就拖。对于这位司长的主张,外交大臣艾登认为是既不坚决又不明朗,竭力表示反对。他倾向采取第二个方案,即断然宣布九龙租借地不属于本条约的讨论范围,拒绝归还。艾登的主张得到丘吉尔的大力支持,并在11月30日英国战时内阁会议上作出了相应的决议。英国对九龙租借地的政策,因以大定。

  11月30日,薛穆按照英国政府的指示,向宋子文宣布英国不准备同中国谈判九龙租借地问题。宋子文反复重申了中国收回该租借地的原则立场。双方发生争执,未有结果。蒋介石得知这一状况后表示,中英新约内如果不包括收回新界的资料,他就拒绝在条约上签字。谈判局。

  在此状况下,中方首席代表宋子文发生了动摇。他为了打破谈判僵局,准备拿原则做交易,在九龙租借地问题上对英让步。但他不敢对蒋介石直陈他的主张,于是请求当时正回国述职的外交界元老、驻英大使顾维钧去劝说蒋介石对英让步。顾维钧受托前往,对蒋介石说,他“明白委员长的意思,说送来的礼物应当一次送来,但是英国愿意分两次送”,“依我看还是先收下这第一份为宜,能够暗示我们正等待这第二份礼物的到来,这样能够不致引起什么误解”;而且,战时盟国间的“团结一致”“极为重要”。顾维钧的劝说对蒋介石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此后的谈判中,英方继续坚持殖民主义的顽固立场。宋子文为了使谈判不致完全破裂,退而要求英方发表一项表示今借地,同时着重宣布,如果英方连这样的意向也不表示,中国将不在条约上签字。对此,英国只同意“于取得战争胜利后讨论该租借地的前途问题”,不愿就战后归还该租借地作出任何承诺,甚至以英方也要“拒绝签订新约”相威胁。恰在此时,正对中国进行血腥野蛮侵略的日本,为了搅乱人心、挑拨盟国间关系,提出“尽速撤消”日本在华租界及治外法权等特权,以示“中日亲善”,以图抢在中美、中英之前与汪伪订约。蒋介石在英国“拒签新约”、日伪可能抢在中英之先订约的双重压力下,向英国作了根本性的让步,于1942年12月31日指示国民政府正式同意不将收回九龙租借地问题与取消治外法权等问题合并提出。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对英外交,颇费心神”,“九龙(租借地)交还问题英坚不愿在新约内同时解决”,他只得“暂忍之”,同意在中英条约上签字;“待我签字之后,另用书应对彼说明,交还九龙问题暂作保留,以待将来继续谈判,为日后交涉之根据。”他还信誓旦旦地写道,作为“最后手段”,他准备“一俟战后,用军事手段(将九龙租借地)由日军手中取回。则彼虽狡猾,亦必无可如何。”

  蒋介石的本意是赶在日伪之前于1943年元旦签订中美、中英新约。但由于英国拖延,直到1943年1月11日才签订这两个条约(日伪条约已于1月9日签字)。在当天于重庆签字的《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中,只字没有涉及九龙租借地问题。同一天,宋子文照会薛穆,声明中国政府对九龙租借地“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战时中国收回九龙租借地的交涉,至此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1942年是中国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的有利时机。不能讳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虽然对英美有严重的依靠性,但当时确想乘机收回尽可能多的外人在华利权。透过1943年1月的中英新约,中国废除了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收回了北平使馆租界及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权,收回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如此等等。这件事发生在英国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逼签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100周年之际,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巧合。这是中华民族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个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说,应当归功于正与日寇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

  然而就应指出,此次交涉中未能收回九龙租借地,确是国民政府的无能。国民政府在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后的第二天发表的文告中,宣布中国自此已获得与各国“并驾齐驱”的“完全独立平等自由之地位”,未免言过其实。此次中国未能收回九龙租借地,固然是英国坚持殖民主义所致,但与国民政府争取不力、态度软弱也有直接关系。如上所述,当时收回九龙租借地,有绝好的国际国内条件。本应把握时机,据理力争,坚持原则,以求成功。即使英国顽固不让,也不妨拒签新约,以待来日。即便如此,英国亦无法责难中国破坏盟国团结。相反,英国作为中国盟国,抓住在华租借地这种特权不放,倒是有害于盟国团结的。故条约不成,失理仍在英方。在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已经不可逆转。即使新约暂时不订,战争胜利以后,英国岂能长期持续在华特权和租借地不放?宋子文作为中方首席代表,不能洞察世界大势,目光短浅,心理软弱,企图以妥协退让来换取与英国的“团结”,结果中国愈退,英国愈进,最后造成中方有理而受挫,英方无理而制胜的局面。对此,宋子文是不能辞其咎的。至于蒋介石,他虽然想收回九龙租借地,并为此作了一些努力,但在英国死硬的立场面前,仍没有坚持到底

  ,最终还是对英国委曲求全,致使收回九龙租借地一事功亏一篑,坐失良机。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收复香港的良机再至。但是,由于蒋介石奉行矛头对内、坚决反共的错误政策,急于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他早已把自己关于战后重新提出交涉和“用军事力量从日军手中取回”九龙租借地的誓言忘到九霄云外;相反,倒是急急忙忙地向英国宣布他对香港“没有野心”。结果是让英国抢先重新占领了香港。不仅仅如此,蒋介石作为同盟国中国战区(香港属于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本有权理解香港日军的投降,但是最后连这个受降权事实上也被英国人夺去。这是国民政府在收复香港问题上的第二次坐失良机,是对“四强”之一中国的莫大讽刺,也是它的历史悲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时代的终结,第一次为香港地区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国力的日趋强盛、香港新界租期的行将届满和国际形势出现有利的变化,到80年代初,收回香港提上了议事日程。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原则上最终解决了香港的回归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个性行政区基本法》,不久前产生了香港个性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任命了个性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香港的顺利回归和平稳过渡已在意料之中。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百年屈辱,即将涤荡殆尽,国人无不为此而扬眉吐气,并对回归后香港的繁荣稳定充满信心。

  在欢庆香港即将回归的同时,我们切不可忘记收复香港的漫长而艰苦的历程,当思今日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收复香港的百余年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了一个闭关自守、不求革新、内部不稳、国力不振、腐败落后的国家,是断不能持续自身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要求它“重头收拾旧山河”,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只有改革开放,持续稳定团结,自立自强,力争先进,不断增强国力,才是唯一的卫国兴邦之道。

  阅读精选(3):

  旧中国所受的屈辱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

  主要资料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英国

  主要资料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44年美国和法国

  主要资料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1858年夏俄美英法

  主要资料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能够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能够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

  主要资料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1895年4月日本

  主要资料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能够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能够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1901年9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资料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列强可透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酒窝的传说

  阅读精选(1):

  酒窝的传说

  酒窝之美

  酒窝之美颊部酒窝被东方女性认为是美的点缀,被西方人看作是女性魅力的标记。有人考证说,中国古代文献中对于酒窝的描述以及赞美,最初见之于《诗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句中,其中的“倩”字就是指的微笑时候出此刻两颊的酒窝。而医学上则认为酒窝本是人体的缺陷,是因脸部的某三块肌肉闭合不齐而留下的一个缺陷,或者就凹洞,因此,以酒窝为美应算是名副其实的“缺陷美”。

  酒窝美人征服世界的传奇亦不少,稍远的如上个世纪40年代的周璇,她的酒窝就象雕上去一样,看上去很糯,很甜,伴着甜美的歌声倾倒了一代人;稍近的如邓丽君,仿佛一夜之间,邓丽君的歌声在中华大地上到处飘扬像她的歌声一样甜美动人的是她那镶着两个酒窝的笑脸。眼睛是晶莹透彻的纯洁,小巧的鼻子微微翘着,像一个调皮的小姑娘,而唇角始终挂着的微笑仿佛不谢的花蕾,在默默吐露着醉人的芬芳。

  传说酒窝的来历:

  相传人死后,过了鬼门关便上了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只见花,不见叶的彼岸花。花叶生生两不见,相念相惜永相失,路尽头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奈何桥。有个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里,给每个经过的路人递上一碗孟婆汤,凡是喝过孟婆汤的人就会忘却今生今世所有的牵绊,了无牵挂地进入六道,或为仙,或为人,或为畜。

  孟婆汤又称忘情水,一喝便忘前世今生。一生爱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随这碗孟婆汤遗忘得干干净净。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恨之人,来生都相见不识。

  但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喝下孟婆汤,孟婆没办法只好答应他们。但在这些人身上做了记号,这个记号就是在脸上留下了酒窝。这样的人,务必跳入忘川河,受水淹火炙的磨折等上千年才能轮回,转世之后会带着前世的记忆、带着那个酒窝寻找前世的恋人。

  所以朋友们请珍惜身边脸上有酒窝的那个人,无论是亲人、朋友,因为他(她)也许是你前世的恋人,经过千年等待来寻找前世情缘未了的人,去完成前世未了的心愿,请永远不要去伤害他(她),因为不是谁都有勇气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煎熬之苦。

  阅读精选(2):

  酒窝的传说

  阴风四起,就要吹散这一世的记忆,彼岸花开得婉如诡异的梦,真的不再相见了吗?俨然那梦遥不可及……

  奈何桥头,发如雪的孟婆,端着泪水交织的忘情之水,那诱人的香怎及我对你的不舍,我只愿背负前世的债,换取你来世没有悲伤的爱。

  纵身跳进冰浸火炙的忘川,为了那个美丽的传说,千年的等待,千年的折磨,把悠悠的情装满脸庞浅浅的酒窝……

  只为有一天,再续前缘品味如酒的悲欢离合……

  爱上你,谁之过

  仅有的一抹阳光瞬间淹没

  誓言还在

  还在信誓旦旦

  躺在漆黑的角落,成了过往匆匆的客

  渐行渐远的脚步

  多想你优雅的转身,划一道美丽的彩虹

  就在我掌心里闪烁

  爱上你,我的错

  你怎会记得

  千年之前的相约

  情,一往而深;情,百转千回,不知所起,不知所措

  透过窗帘的月色

  几时欢笑?几多寂寞

  隐没在滚滚红尘岁月长河

  爱上你,忘了我

  原先一世的债,千年的缘

  只能谱写与你唱不完的歌

  繁星陨落,请

  归还那神奇的月光宝盒

  回到奈何桥头,我伫立无语

  抚摸那烙印在脸庞的酒窝

  满盈的痛苦离伤,无尽的思念折磨

  有谁还能?拼凑飘在风中呻吟的传说

  我,望着发如雪的孟婆,原先那曼珠沙化酝酿的汤药不是诱惑,而是凡心迷惘被羁押的枷锁,那凄美的传说,也,只是袅袅盘旋在碗边丝丝的不舍——谁是谁的真爱,谁是谁的债?谁是谁生命里点燃的火,谁是谁生命里擦肩的过客?

  一饮而尽孟婆汤,无牵无挂,大步迈进轮回之路。

  眼睛里绽动婴儿般的清澈,润泽成珠的泪水还在为谁扑簌簌的流着……,悄悄地,悄悄地,漫过脸庞的酒窝。

  那夜我喝下孟婆汤

  孟婆汤又称忘情水,一喝便忘前世今生。一生爱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随这碗孟婆汤遗忘得干干净净。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恨之人,来生都相见不识。

  ,过了鬼门关便上了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只见花,不见叶的彼岸花。花叶生生两不见,相念相惜永相失,路尽头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曰奈何。有个叫孟婆的银发婆婆守候在那里,给每个经过的路人递上一碗孟婆汤,凡是喝过孟婆汤的人就会忘却今生今世所有的牵绊,了无牵挂地进入六道,或为仙,或为人,或为畜。

  但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喝下孟婆汤,孟婆没办法只好答应他们。但在这些人身上做了记号,这个记号就是在脸上留下了酒窝。这样的人,务必跳入忘川河,受水淹火炙的磨折等上千年才能轮回,转世之后会带着前世的记忆、带着那个酒窝寻找前世的恋人。

  夜,宁静而深邃。更夫打了三声挷响,传得很远很远。

  烛火跳动,烛泪缠绵。我,拿起桌上寒气逼人的短剑,微闭双目,剑锋化过展开的左腕,血,汩汩而出。疼痛刚传过心头,被绝望压了回来。再次睁开眼,看看这爱过、恨过,快乐过、悲哀过的世界,死亡的恐惧随着那一切而淡漠。血流得很快,渐渐视线模糊了……

  慢慢,身体轻而飘,我,看到一个年轻人依在墙边,红坠儿的短剑扔在脚下。手腕滴着猩红的血,嘴角挂着蔑视的笑。“这,不是我吗?”我努力回忆着回忆着。

  “凝霜……凝霜,跟我来……”不知何时身后站着一身素衣女子,衣袂飘飘,脸白如纸,掩盖在银发之下。手里拿着哭丧棒,“别看了……跟我来……”声音就像从地狱传来。

  我,惊疑着,身体像树叶,不由自主跟她而去。阴风四起,一条古道黄尘漫漫,看不到尽头。我大声呼喊想问问素衣人这是什么地方,却说不出声。

  “你死了,我拘了你的魂魄,没过鬼门关你还不是鬼魂,是不会说话的。”素衣人转过身,冷冰冰的,只有眼里有一点活气。

  一会儿,前面出现一座城池,阴森森,满天的雾气,不时传出哀怨的哭声……

  突然,我被什么推了一下,身体象风飞入城中,素衣人也没了踪影。街上行人很多,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有哭有笑,有的咒骂,有的回头。

  “鬼门关里魂变鬼,出了鬼门到黄泉。”飘飘渺渺,不知谁唱着。

  出了鬼门关,变成了鬼,踏上了黄石铺就高低不平的路。忽然心里闪过一个人的模样——她,长发如柔云,眼睛在传情,一对小酒窝托着淡淡的笑。多么亲切的感觉,她是谁?我又是谁?……脑海里浮现往日的画面……

  这是,远方传来梵音:生即死,死亦生。空即色,色亦空。

  “唉!……”我叹了一口气,事情原先是这样——我,叫凝霜,家境贫寒自幼父母双亡,卖给何员外家放牛。她,叫薇,是何员外的掌上明珠。从小我俩青梅竹马,玩过家家时她说要当我的媳妇儿,一句戏言缘定终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们的事被何员外明白了,于是何员外要把她嫁给一个很有钱的商贾,薇说死也不嫁。何员外大怒说,放牛娃要娶她的女儿,除非大海干枯,黄河水倒流。从此,何员外囚起了薇,只等三个月后商贾来迎亲。薇天天站在阁楼望着外面的天空,流干了眼泪。我,也望着高墙思念着,泪水变成了血水。之后,薇一病不起,幽怨得撒手人寰,死后当晚她的丫环给我送来一个包裹,里面一张我的卖身契,一把红坠儿的短剑,还有一块秀着一对鸳鸯的手帕,上面写着:鸳鸯单飞奴先去,只怜凝霜世无依。黄泉路投忘川水,奈何桥头不复回。

  路尽头,一条大河拦住去路。一座三层的桥立在河上。河畔开满艳丽妖媚的花,散发着世间未闻的浓香,奇怪的是却没有一片叶子。桥头一座小亭,一位老妇正在从锅里舀着什么汤药。却听她唱道:“忘不了,忘不了,岁月催人老。再相见,再相见,幽冥古道边。生与死,两茫茫,奈何桥头孟婆汤。”

  我,不由抬头看着老妇,慈眉善目,银发飘飘,就像自己的亲人。在她身后桥栏之上赫然写着“奈何桥”,黝黑的大字与老妇的银发成了巨大的反差。

  “婆婆,这是?”我,看到有许多人在河水里挣扎着。

  只听老妇又唱道:’忘川河,河忘川,投入河里等千年。千年之中冰刺骨,心如火,只见情人来回过,却是冰火两重天。若是三生还有缘,劝君早早登彼岸。

  “这是忘川,您是奈何桥的孟婆。”不由回头开走过的漫漫长路,那就是黄泉路啊!“薇啊,你在哪?”寻找着,寻找着……,泪凝成霜落在石板上。

  “唉!情那!孩子,孟婆我在这三百年了,见过多少为爱、为情放不下的人。你不用找了,你的牵挂已为你跳入忘川。”她端起一碗汤又说,“要么跳入忘川,你和她也不能相见,受千年之苦再去投胎。要么喝了这碗孟婆汤,前世哀怨情仇全忘记,了无牵挂地走。”

  梵音再次传来:无生无死,无喜无悲。无欲无求,无贪无念……,天籁之音如水,荡涤着我痛苦的心,抬眼望着茫茫忘川……

  这时孟婆又说,“孩子,为了爱你们都选取了为对方,这就是大爱,是三界中最高境界,前世留下的是债,后世要来还。心要静,了无牵挂地走,你和她若有缘,三生也会在一齐。人那,要千年的回眸,百年的约定,那才是真真正正的情。这,孟婆汤又名忘情水,是人,生前流过的泪,附上幽冥的彼岸之花曼珠、沙华熬制而成,品之甘、苦、辛、酸、咸五味。”

  冒着神秘的孟婆汤,散发着从来没闻过的香气,诱人的香……

  “记住,若有缘,三生石会出现来世的影像……”孟婆指着河边三丈有余的大石说。

  我默念着薇的名字,将孟婆汤一饮而尽。我要忘记那带给薇的苦痛,来生做牛做马衔草来还。瞬间,一幕幕的往事渐渐变成了白光,浑浊的眼睛变得像婴儿一样清澈。身轻无挂地上了奈何桥,身后是茫茫无尽的黄尘……

  三生石此时出现了:一个男孩坐在那个叫电脑的前面,电脑里,一位长发似柔云,眼睛在传情的女孩,一对小酒窝托着淡淡的笑。旁边打着一行字——缘定三生。

  所以朋友们请珍惜身边脸上有酒窝的那个人,无论是亲人、朋友,因为他(她)也许是你前世的恋人,经过千年等待来寻找前世情缘未了的人,去完成前世未了的心愿,请永远不要去伤害他(她),因为不是谁都有勇气跳入忘川河,等


甲申年是哪一年

  阅读精选(1):

  甲申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2004、1944、1884……60年一周期,是申猴年。

  阅读精选(2):

  甲申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是申猴年。

  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好处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详细介绍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天干地支次序表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

  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以上排在21位的即甲申年。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阅读精选(3):

  甲申年是哪一年

  甲申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2004、1944、1884等等60年一个轮回,是申猴年。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好处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甲申年是哪一年甲申年属什么

  甲申年的故事

  1644年是农历甲申年,这一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但不久就失败了。三百年后的1944年又是农历甲申年。

  汉风唐韵存东赢,甲申以后无中国,那里的甲申年指的是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大顺国,年号永昌。二月克山西,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占北京,宦官曹化淳开宫门迎降。崇祯帝登煤山自缢身死,明朝灭亡。因是年为甲申年,史称“甲申之变”。

上一篇:穷人的作者
下一篇:长城的传说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