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赏析

  济南的冬天赏析(一):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艺术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齐,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齐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完美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三)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能够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但是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能够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能够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贴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四)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样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先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但是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能够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就应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样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述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能够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六)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好处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能够使画本身蕴含的好处更为显豁。就应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述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能够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能够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时候,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能够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剩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就应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济南的冬天赏析(二):

  慈善的冬天──品读《济南的冬天》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比较的资格。“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构成又一个强烈的比较:“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三个比较,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之后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像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那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构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个性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但是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

  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期望别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能够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C,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在那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的时候,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

  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那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

  济南的冬天赏析(三):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

  生动的语言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比较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齐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之后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个性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透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向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期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我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我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我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述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之后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能够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济南的冬天赏析(四):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述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构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摘录,徐汉华)

  生动的语言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比较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济南的冬天赏析(五):

  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以自我的亲身感受,透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比较,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证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贴合实际状况了,“在北中国的冬天”这一修饰语也十分重要,因为温晴的天气是许多地方都有的。而“在北中国的冬天”中隐含了“理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这一段四句话,三组比较。第一句用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的没有大风比较。作者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而是以自我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样既使得语言生动,显得情真意切,同时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济南的冬天却没有大风,这真是奇迹了。”第二句用伦敦冬天的多雾和济南冬天的天空晴朗无云比较。作者也是从自我的感受角度写的,为了避免用语重复,作者把“奇迹”换成了“怪事”,其中自然也隐含着“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真是怪事了”的意思。第三、四句就进入天气的比

  较了,作者用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比较,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温晴。正因为济南的冬天是“奇迹”,是“怪事”,它“温晴”,所以作者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真”在那里是的确、实在、就应的意思。

  “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

  第2段用“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述。

  在分写山、水之前,作者先从上方俯瞰,为我们勾画了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本段以下部分和第3、4段都是写山的,第5段是写水的。“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阳光”“暖和”紧扣了“温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好像在应对面地征求意见;口气是征求意见,实际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紧之后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仍然从上方俯瞰,描述了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述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那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个性可爱”一句中的“个性”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再次强调了“在冬天”.这就隐含了这一圈小山能够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持续气温的作用。“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这一段到那里本来能够结束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住笔,又写了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情绪。

  因为冬天气候温暖晴朗,所以人们的表情“面上含笑”;因为小山像摇篮,温暖舒适,所以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为度冬如春,所以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和“这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因为冬天这样慈善,所以就是这点幻想—时不能实现,人们的情绪也“并不着急”。这些描述又都是紧扣住“山”来写的:写表情紧承“小摇篮”而来,写感觉是看到了“那些小山”,写两个“也许”的幻想是“由天上看到山上”,写情绪则是总结上文。“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那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了济南冬天给人的感受。这一层的描述之中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上文是写作者自我的感受,这一层写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更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第3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小”是由“温晴”决定的),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山上写矮松。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呢,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画比例十分和谐。一个“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士)”的比喻,日本的护士头上总是戴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帽子往往突出在头的顶部.好像是“顶”在头上似的,两者的相似点就在“顶”着白帽子上。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它和蓝天相接,所以写它们的色彩。“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那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之后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是“小雪”的杰作,因此山坡上就出现了“—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白的是雪色,暗黄是草色,“暗”字十分准确地绘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秋天刚枯萎的草色彩是金黄的。随着天气的变冷,枯草就逐步失去了光泽。由金黄变成了“暗黄”。那里的“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看着看着”以下是联想,“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这—联想与第2段两个“也许”的幻想照应,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山腰着重写光和色。“光”是写“快日落”时的阳光.“色”则写出了色彩的变化。“微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雷上,就露出点粉色。那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蓝天”“银边”“暗黄”等的描述,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最后一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

  第4段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是远眺。在这幅画里,远山是背景。两个“卧”字用得尤为传神。“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一句,更增添了“这是张小水墨画”的真实感,“也许”表示不很肯定,却肯定了这实在是一幅画。

  第2至4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作者在描述中融入了自我独特的感受。先着力渲染“绿”,一连用了五个“绿”。一个写绿萍,四个写水藻。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冒着点热气”的“点”字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水也不忍得冻上”拟人的方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

  “看吧”从天上到水面,由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蓝汪汪。用空灵的蓝水晶来比喻,字里行间透出赞美喜爱之情。

  第6段,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点题,又扣住标题“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赏析(六):

  济南的冬天赏析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比较的资格。“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构成又一个强烈的比较:“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三个比较,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之后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像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那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着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构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个性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但是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

  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期望别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能够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C,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在那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的时候,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

  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那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谈心一般,不时在进行着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慈善”的冬天倍感亲切。


团日活动策划书

  团日活动策划书(一):

  一、活动主题:

  社交礼仪文化

  二、活动目的:

  “讲礼貌、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一个人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这一民族精神,继续深入开展“社交礼仪文化”主题团日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礼貌礼仪素养,我们透过礼貌礼仪主题团日活动努力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用心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德馨环境。

  三、准备工作:书村网shucunwang。

  (一)活动初期准备

  1、团支书召开团干会,向其他干事介绍本次主题团日活动的主题,与其他干事讨论并预定本次活动的具体方案。包括:活动资料、活动形式。

  2、团支书及会长召开协会会议,向会员们介绍本次主题团日活动,并向大家介绍初步方案。集思广益听取会员们好的意见,对方案进行改善与完善。会长进行指导安排。

  3、团支书及会长总结各会员好的推荐,定下最终活动方案。

  4、再次召开团干会,对各项任务进行人员分配及安全问题的讨论等。

  5、团支书编写活动策划书。

  6、干事编写活动方案及流程。

  (二)活动前期的准备

  1、会员们自愿报名参加活动:

  (1)走秀

  (2)大型诗朗诵《感恩》

  (3)歌曲《礼貌礼貌歌》

  2、各会员思考自我对社交礼仪的认识

  (三)活动中期准备

  1、PPT的制作

  2、寻找关于社交礼仪的知识竞答题

  3、查询关于社交礼仪的视频宣传片

  4、买奖品

  5、寻找朗诵、走秀的背景音乐

  6、邀请礼仪,准备讲解

  7、讲协干事准备关于社交礼仪的讲解材料

  (四)活动后期准备

  1、多媒体教室的申请

  2、制作本团支部的宣传版面

  3、相机的借用(对本次团日活动记录,留下资料)

  4、准备活动中用的工具

  四、活动地点:

  理科一号楼105教室

  五、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29日19:00―21:00

  六、活动负责人:

  会长:王x1589x3528

  团支书:贾x1522x9509

  办公室:赵x187x34

  刘x18790x12

  组织部:赵x18790x432

  宣传部:高x18790x44

  外联部:燕x18x00

  刘x187x311

  财务部:晋x18790x275

  七、参加人员:

  安阳师范学院讲课技能协会全体会员。

  八、活动方式:

  主题班会形式。以交流学习为主体,文艺活动为辅,会员们共同参与。

  九、活动资料及流程介绍:

  (一)活动资料

  1、活动以版面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现我团支部的风采及活动主题,让全校师生共同了解这项活动,认识社交礼仪的重要。

  2、在室内举行文娱形式的团日教育活动,寓教于乐,让会员们广泛的参与进来。紧紧围绕礼仪的主题,先以一段感恩的宣传片和视频引领大家走进礼仪这一话题,进而让同学们谈谈自我对礼仪的理解与看法,讲述有关礼仪的事迹或故事。中间穿插有娱乐节目,这是同学们以不一样的形式诠释对礼仪的理解。有震撼心灵的歌曲表演,有声情并茂的配乐诗朗诵,有同学们的走秀表演,兼有同学们自我组织的话剧表演,精彩纷呈。活动过程加有互动环节,如知识竞答。让全体会员共同参与,让同学们在简单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礼仪。有礼仪队的学姐为同学们讲解有关礼仪的知识,以及学长学姐们为同学们讲解社交方面的常识,让同学们在简单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礼仪。最后由团支书为这次活动做总结发言,再次申明活动主题与目的。

  (二)活动流程

  1、18:20全体干事到位,布置会场

  2、18:40全班同学坐定

  3、19:00走秀节目,拉开我们主题团日活动的帷幕

  4、19:10会长对本团支部进行简要介绍

  5、19:15团支书为大家播放社交礼仪的视屏宣传片

  6、19:30会长简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7、19:40同学们谈谈对社交礼仪的了解

  8、19:50歌曲《歌声与微笑》9、20:00礼仪队的同学为会员们讲解礼仪的知识

  10、20:20大型诗朗诵《社交礼仪》

  11、20:25请几位会员发言谈谈发生在自我身上的一个关于社交礼仪的搞笑故事

  12、20:35学姐学长介绍有关社交方面的常识

  13、20:40互动知识竞答

  14、20:50歌曲《同一首歌》

  15、20:55最后团支书总结发言。

  16、21:00整理会场

  十、活动预期效果: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忙会员们掌握交际技巧,用心交流,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我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起真挚深厚的友谊。

  十一、安全预案:

  从总体来看社团活动存在挤压、踩踏、器具伤害、运动伤害、娱乐设施伤害等。

  针对此次活动中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安全事故做如下的分析:

  在活动结束后,存在拥挤的危险,有鉴于此,我们届时会有专人负责全体的离开教室的顺序,防止拥挤事故的发生

  为了更好的预防任何可能的安全事故和突发意外事故,我们特成立了临时预防小组:

  组长由会长和团支书担任,主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补救、人员的疏散,并及时的请求援助;上报学校,请学校及时的做出补救措施。统领协会会员。

  小组长由干事组成,要切实做好组长安排的各种工作,并关注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以及意外状况。

  组员由全体会员组成,服从组长和小组长的安排,做好每一项工作,争取做到事故零发生率。

  总之,我们会对一切可能危及到大家安全的突发事件或事故做好事先的预防工作和应急工作。做到事故零发生。

  此次活动我们会进我们最大的努力争取把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社交礼仪的意识印在每个会员的心中,让每个会员时刻谨记礼仪的重要。

  讲课技能协会团支部

  团日活动策划书(二):

  “问自我”团日活动策划书

  青春、职责、奉献、自信、了解

  活动标题:问自我

  一、活动背景:

  学院开展“青春起点,职责未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为了让活动深入到群众中,让职责感深入广大同学内心深处,想要构建和谐班级,救需要同学们的职责感,团结感与奉献精神。因为有职责,所以才团结。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建设。班风建设需要大家的奉献精神,中国共青团是中国最大的青少年组织团体,针对当前我班部分同学自我认知不足,及对自我定位不正确,以及当前社会的一些意识淡薄,需要开展相应活动来提醒当代青少年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职责感以及奉献精神。以及学校对我们这个特殊团体的不了解,为了加强我班与学校的沟通交流,加深学校对我班的了解。因此策划开展此次“问自我”团日活动。

  二、活动目的和好处:

  1。认识自我,正确定位自我。树立自信心。

  2。增强同学们对社会的职责感,增加对团部活动的认识,提高自我的团员意识。

  3。增强同学们对党组织的活动的初步认识,提高自我的对国家对社会以及自我的自我认知。

  4。为养成激情青春、怀揣梦想、身负以天下为己任的职责精神以及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5。激励本班同学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培养自我成才,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6。让学校了解我们。

  三、活动具体方案:

  1、准备阶段:

  1)团支书及组织委员提前通知自我班团部活动的负责人及邀请嘉宾。

  2)团支书准备问卷调查表(下附问卷调查资料)分发给班级同学。

  3)统计问卷结果。

  4)准备小卡片,让同学们以匿名方式写下自我对学校、班级的看法以及意见。

  5)政宣委员制作团日活动海报

  6)综合同学意见打印成集交给学校相关老师

  2、活动时间:xx年12月18日

  活动地点:团体活动室

  活动参与者:10投资与理财1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流程:

  (一)

  1。班干部组织同学们提前按次序进入教室。

  2。准备好所需带的物品及笔记本以备记录。

  3,指导人员宣布活动开始,主持人上台讲话拉开活动帷幕,唱团歌。

  4,总结问卷调查结果。及关于职责的演讲

  5。趣味小活动(如果能够邀请到陆益老师,让她根据我们班特点来次简短的团体辅导)活动期间注重与邀请老师与我们之间的互动与相互了解。【活动一:真心话大冒险二:指手画脚。。。。。。】

  6。活动结束,学习委员宣布活动开展结果及总结,并感谢来宾,然后宣布活动结束。

  7。班干部清理现场并次序离开教室。

  8。给参加节目的人给予奖励并鼓励继续努力。

  五、经费预算:

  1、问卷表打印

  2、海报纸1张

  3、邀请函(暂不确定几张)

  4、小礼品

  六、注意的问题和细节:

  1、邀请老师参加时,注意礼仪

  2、在购买物资的时候,注意经费的花费,尽量节省

  3.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纪律

  4、做好班级同学协调工作,提前1星期通知活动安排

  5、一些同学由一些原因不能参加―――提前书面请假批准后才能够离开

  6、全体班委需用心配合活动安排

  七、后续工作

  团日活动策划书(三):

  一、活动背景:和谐之风吹遍校园,和谐让校园宁静幽深,和谐让校园充满爱意。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因此校园就应是和谐优美的,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

  二、班会主题:构建和谐校园,我能做什么

  三、活动目的:提高同学们构建和谐校园的意识,明确在未来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与方向,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做得更快更好。

  四、活动时间:xx月xx日(周x)pm7:00

  五、活动地点:商学楼xx

  六、活动流程:

  a)主持人宣班会正式开始及班会主要事宜主题、资料、到场嘉宾及注意事项等)。

  b)开场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c)关于“和谐校园”的指示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积分比赛)

  ⑴抢答题

  规则:共设10个问题,在主持人念完题目后方可举手作答,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不扣分。

  ⑵合作游戏

  规则:每组派一男一女两个代表,一人背对黑板,一人正对黑板,正对着黑板的用肢体语言形容黑板上的名词,背对这黑板的猜出一个加5分,时间为1分钟。

  ⑶必答题

  规则:听题完毕后,各组组员能够讨论,每组派出一位代表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踩点答分,每题10分。

  ⑷评分人员评改分数,在此期间各个宿舍派出一位代表对“构建和谐校园,我能做什么”发表宿舍成员的意见。

  ⑸男女合唱《明天会更好》

  七、工作安排

  ①主持人:郭雨微、吕海妹

  ②评分人员:郭智强、洪灵龙

  ③竞赛题目负责人:陈瑞钦

  ④歌曲准备:庄严

  ⑤通知宿舍代表:陈准吴茜

  ⑥拍照:陈准

  ⑦奖品负责人:谢洋荣

  ⑧卫生负责人:张小庆

  八、活动预期效果:在愉快的气氛中发表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推荐。

  九、经费预算

  奖品:中性笔芯一盒(10元)

  十、注意事项:桌子的排放

  团日活动总结

  1、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构建和谐校园须从我做起,每一个大学生都就应自觉地肩负起构建和谐校园的职责,构建和谐校园不仅仅有利于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够提高我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和职责感。

  2、现将本次活动开展状况总结如下:

  一、在本次团日活动中,我们把班里的同学分成4个小组,这样保证了活动的秩序,同时在活动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为同学们发扬团队精神奠定基础。在活动中,我们采用了以抢答和游戏的方式来衬托本次的活动主题,这不仅仅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用心性,也让同学们就本次主题互相交流了意见,到达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求快乐的效果。

  但在开展本次主题班会中,现场也存在了些许的不足:

  1)对本次班会的事先准备工作不足,个性是在收集题目这方面没有作充分准备。

  2)在抢答环节中,现场秩序出现过一小段混乱。(但是很过就平息了)

  二、为了收集一些题目,我们透过图书馆找一些资料,同时在举办之前率先写好了策划书,以此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活动调动起了同学们用心性,大家热情的发表了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推荐与看法。

  一、时间:

  二、地点:

  **体育场。

  三、参加对象:

  全市国有、非公企业负责人与青年员工,

  四、具体要求:

  以企业为单位组队,要求各单位统一着装,自带旗帜,旗帜上标识有企业标志。

  五、流程安排:

  1、市委领导致欢迎词;

  2、团市委书记晓讲话;

  3、运动员代表宣誓;

  4、裁判员代表宣誓;

  5、领导宣布趣味运动赛开始;

  6、各代表队退场,趣味运动会正式开始。

  四、比赛项目:

  群众赛:趣味接力赛;

  个人赛:花样跳绳(分三个单项)(分男女组)、企鹅漫步(分男女组)、自行车慢骑(分男女组);

  五、比赛方法

  个人赛和老总赛同时进行,9:45开始进行群众赛。要求各参赛队伍按单位统一着装。

  (一)个人赛

  1、花样跳绳

  比赛规则:花样分为正跳、倒跳、正编麻花三种,每种单独记成绩。比赛限时1分钟,以规定时间内跳的次数多少记成绩,中途停顿可继续进行。

  分16组同时进行。

  时间安排:8:45-9:00正跳比赛

  9:00-9:15倒跳比赛

  9:15-9:35正编麻花比赛

  道具:跳绳(各参赛人员自带)

  裁判:16人

  现场仲裁(兼计时):1人

  2、企鹅漫步

  比赛规则:(同上)

  分16组同时进行

  时间安排:8:45-9:40比赛

  道具:旗帜×20

  塑料球3×20

  秒表×2

  裁判:8人

  现场仲裁:1人

  3、自行车慢骑

  比赛规则:赛程为30米,比赛中脚不能落地,犯规者淘汰出局;以到达终点的时间最长者为胜。

  分2块场地同时进行,每组8人同时进行2191

  时间安排:8:45-9:40比赛

  道具:自行车(各参赛人员自带24寸自行车)

  秒表4×2

  裁判:8人(一人负责两道)

  现场仲裁:2人

  三个个人项目共需裁判32人,现场仲裁4人;

  个人赛颁奖9:30-9:45

  (二)群众赛――趣味接力赛

  接力赛总赛程400米,共分八个挑战项目,每个项目的比赛距离为50米,前一个项目运动员将接力绸带交给后一个项目运动员,后一个项目才能开始。各队以完成比赛的先后顺序计算成绩。

  各参赛队伍分成4组进行预选赛,每组8支队伍,每组取前2名进入决赛,决赛规则同预选赛。

  1、手足情深(弯道)

  参赛队员:每队1人

  比赛规则:参赛运动员一手握一足,然后用单足跳的方式完成50米赛段。

  道具:

  道具:发令枪×1

  发令员:1人

  现场裁判:8人(全程跟随运动员)

  2、山路弯弯(弯道)

  参加人员:每队1人

  比赛规则:参赛运动员在行进中要绕赛道中间的障碍物跑10圈,然后继续往前跑,完成50米赛段。

  道具:凳子×8

  现场裁判(维持秩序):2人

  3、宝贝新娘

  参加人员:每队3人

  比赛规则:比赛开始两名女选手双手交叉搭成“花轿”,一名男选手打扮成女生坐在“花轿”上,完成50米赛段。男选手如果落地,在落地处重新坐上“花轿”前进。

  现场裁判(维持秩序):2人

  4、齐心协力

  参赛人员:每队2人

  比赛规则:二名参赛运动员应对面用身体将一排球夹住,每人双手在背后交握,侧跑完成规定赛段,如果球落地,则要在球离开身体处由裁判重新放球继续赛程。

  道具:排球×10

  现场裁判(维持秩序):2人

  5、地道英雄(弯道)

  参加人员:每队1人

  比赛规则:参赛运动员在行进中钻过3个栏架,完成50米赛段。如果栏架翻倒,需参赛运动员扶起栏架并重新钻栏。

  道具:跨栏3×8

  护膝2×10

  团日活动策划书(四):

  爱国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树礼貌新风,昭爱国之心

  二、活动目的:

  为迎接祖国母亲六十华诞,提高我班团员的服务意识以及参与礼貌建设,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倡礼貌从我开始,响应学校主题团日活动的要求,我班团总支策划开展以“树礼貌新风,昭爱国之心”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期望透过此次活动,在青协校外辅导队的用心努力下,能感染浴化小朋友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认识到自我作为华夏未来花朵理应继承和发扬的礼貌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期望能进一步地提高我校学生的礼貌素质,塑造礼貌形象,以礼貌的举止,良好的形象和一流的素质,为祖国华诞增光添彩。

  三、活动时间:2011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

  团日活动策划书团日活动策划书

  四、活动地点:xxx第一小学

  五、活动对象:给排水091团支部全体团员、青协校辅队

  六、活动资料:

  (一)活动负责人

  (二)活动人员:给排091全体团员及青协校辅队

  (三)活动步骤:整个团日活动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部分,校内为本校的礼貌礼仪宣传活动,包括横幅签名活动和图片展。校外为滨江中第一小学的礼貌礼仪宣传活动。

  (四)活动准备:

  负责人:给排091班宣传组

  团日活动策划书(五):

  一、活动名称

  “我的大学我的梦”主题团日活动

  二、活动背景

  步入大学,大家对这个世界开始有了自我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应对色彩斑斓的大学生活,琐碎繁杂的社交活动,大学生往往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英语五班团支部针对这一现象准备开展一个以我的大学我的梦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以此来帮忙支部成员更加明确自我大学梦想的方向。

  三、活动目的及好处

  本次团日活动根据团中央的指示,决定组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透过这次班会期望团支部成员能好好找准自我在今后大学生活的方向,确定自我大学奋斗的目标。从而到达重新审视自我,明确目标,定位人生的目的。大学的路还很漫长,每一个支部成员都就应有自我的大学梦想,为将来计划就是我们成功的前提条件。班会会用多种形式来帮忙支部成员构建一个完美的大学梦。

  四、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10日8点

  五、活动地点

  外国语学院309教室

  六、活动对象

  外国语学院2010级英语五班全体同学

  七、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举行

  八、活动具体流程

  (一)宣传工作

  团支书下达活动通知,宣传委员采取用心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如海报制作,网上发帖。组织委员配合团支书介绍活动的具体资料,活动主题以及目的资料。用心动员支部成员的参与,力求将活动举办得尽善尽美,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二)、主题班会开展

  1、团支书和宣传委员负责教室申请,组织委员协助会场布置。

  2、主持人致开场白,介绍活动主题、目的以及流程来调动会场气氛。

  3、第一个节目,由同学代表发言,关于我的大学我的梦讲出自我的见解和看法,和同学们互动交流。

  4、支部成员自由发言,争取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我的看法。

  5、由同学代表带来诗歌朗诵《我的大学梦》,播放柔美的背景音乐,让大家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来思考大学的梦想。

  6、支部成员带来歌曲《最初的梦想》,用此励志歌曲来激励支部成员。

  7、游戏

  8、团支部书记对活动进行总结。

  9、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并致结束语。

  (三)、班会后期工作

  团支书自主组织支部成员进行交流,对此次活动发表自我的感想和看法,并收集对本次活动的一件和推荐,作为活动材料的一部分。班委会成员在会后负责教室的清理工作。

  九、注意事项

  1、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动员支部所有成员参加本次活动。

  2、分配好工作任务,确保活动的顺利进去。

  3、提前申请教室,布置会场。

  4、买好活动所需用品。

  5、做好后续工作,确保活动到达预期效果。

  十、经费预算

  活动用品:35元

  十一、举办单位

  外国语学院2010级英语五班

  2010年12月10日

  团日活动策划书(六):

  社交礼仪文化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社交礼仪文化

  二、活动目的:

  “讲礼貌、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一个人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这一民族精神,继续深入开展“社交礼仪文化”主题团日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礼貌礼仪素养,我们透过礼貌礼仪主题团日活动努力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用心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德馨环境。

  三、准备工作:

  (一)活动初期准备

  1、团支书召开团干会,向其他干事介绍本次主题团日活动的主题,与其他干事讨论并预定本次活动的具体方案。包括:活动资料、活动形式。

  2、团支书及会长召开协会会议,向会员们介绍本次主题团日活动,并向大家介绍初步方案。集思广益听取会员们好的意见,对方案进行改善与完善。会长进行指导安排。

  3、团支书及会长总结各会员好的推荐,定下最终活动方案。

  4、再次召开团干会,对各项任务进行人员分配及安全问题的讨论等。

  5、团支书编写活动策划书。

  6、干事编写活动方案及流程。

  (二)活动前期的准备

  1、会员们自愿报名参加活动:

  (1)走秀

  (2)大型诗朗诵《感恩》

  (3)歌曲《礼貌礼貌歌》

  2、各会员思考自我对社交礼仪的认识

  (三)活动中期准备

  1、ppt的制作

  2、寻找关于社交礼仪的知识竞答题

  3、查询关于社交礼仪的视频宣传片

  4、买奖品

  5、寻找朗诵、走秀的背景音乐

  6、邀请礼仪,准备讲解

  7、讲协干事准备关于社交礼仪的讲解材料(四)活动后期准备

  1、多媒体教室的申请

  团日活动策划书策划书策划方案

  2、制作本团支部的宣传版面

  3、相机的借用(对本次团日活动记录,留下资料)

  4、准备活动中用的工具

  四、活动地点:

  理科一号楼105教室

  五、活动时间:

  xx年10月29日19:00―21:00

  六、活动负责人:

  会长:王新宇15896873528

  团支书:贾厚明15226189509

  办公室:赵真真18790866434

  刘晓会18790866312

  组织部:赵雪莲18790866432

  宣传部:高艺铭18790866244

  外联部:燕亚娟18790866400

  刘霞18790866311

  财务部:晋思思18790866275

  七、参加人员:

  安阳师范学院讲课技能协会全体会员。

  八、活动方式:

  主题班会形式。以交流学习为主体,文艺活动为辅,会员们共同参与。

  九、活动资料及流程介绍:

  (一)活动资料

  1、活动以版面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现我团支部的风采及活动主题,让全校师生共同了解这项活动,认识社交礼仪的重要。

  2、在室内举行文娱形式的团日教育活动,寓教于乐,让会员们广泛的参与进来。紧紧围绕礼仪的主题,先以一段感恩的宣传片和视频引领大家走进礼仪这一话题,进而让同学们谈谈自我对礼仪的理解与看法,讲述有关礼仪的事迹或故事。中间穿插有娱乐节目,这是同学们以不一样的形式诠释对礼仪的理解。有震撼心灵的歌曲表演,有声情并茂的配乐诗朗诵,有同学们的走秀表演,兼有同学们自我组织的话剧表演,精彩纷呈。活动过程加有互动环节,如知识竞答。让全体会员共同参与,让同学们在简单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礼仪。有礼仪队的学姐为同学们讲解有关礼仪的知识,以及学长学姐们为同学们讲解社交方面的常识,让同学们在简单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礼仪。最后由团支书为这次活动做总结发言,再次申明活动主题与目的。

  团日活动策划书(七):

  团日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主题:

  三、活动宗旨:

  四、活动时间:

  初步定于4月27日下午。

  五、活动形式:

  组织统一团队进行参观校园,自娱自乐活动(游戏。文娱表演等)思想品德交流(道德教育,保护环境等)等。

  六、主办单位: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北碚区大明小学

  七、承办单位:

  文社院本科05级3班大明小学三年级

  八、活动资料:

  一)活动前期:

  二)活动中期:

  三)活动后期:

  团日活动策划书(八):

  团日活动策划书

  活动好处:

  作为一个新生的群体,08会计专一的每一位学生是大二的新生,我们彼此都是会计专一班一个新组合的群众,毫无疑问,我们会计专一班的组成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缘分,为增进彼此的交流与了解,我们在大二开学初,在这么一个新的环境下开展此次团日活动。

  活动主题:newfamily,wearetogether!

  活动时间:9月20日

  活动地点:2号楼8楼

  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准备活动所需材料前期海报宣传

  活动步骤:

  活动要求:现场有组织纪律性

  持续现场环境的干净整洁

  活动预算:小礼物10元

  成果册制作25元

  快乐义务行”团日活动

  三、活动过程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大家约好在2:30在学校门口集中一同前往预定的活动地点。我们于2:50顺利抵达目的地――活动主会场。这是个露天会场。感兴趣的市民们陆陆续续前来观看。团支书立刻去找活动主办单位的负责人报到,了解了这天活动的具体流程。之后,把大家都集合起来分配工作。我们21多个志愿者分为几个小组,4―6个人相互配合做搭档。有的小组负责维护现场的秩序,有的小组维护绿化地带,还有的小组要监督不要让小商小贩们卖烟酒。分配好各个小组的任务后,志愿者的工作就开始了。我们团支部的活动就如火如荼的拉开了帷幕...

  为了增加气氛,负责人给我们每个志愿者都发了冲气棒,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这时团支书提醒大家:“干正事!要维持秩序呢!”呵呵,大家立即绷紧了神经。刚开始,维护绿化带的志愿者看到有些市民走上了绿地看演出,就立刻上前提醒市民,但是,因为大部分市民们都挺自觉的,于是他们的任务就相对简单些。因为现场的人个性多而且拥挤,所以其他组的志愿者就比较忙了。

  不一会儿,主题音乐会开始了。一群帅哥靓妹在台上表演,大家也看得不亦乐乎。这时一个主办单位的负责人找到了团支书,向她了解状况,并询问是否有什么才艺能够上台表演。这个临时安排很突然。但是,把那么好的机会留给我们,我们怎样能不要呢?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一个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现自我才艺的机会哦。因此,团支书把大家很快召集起来,听完这个消息,大家都很兴奋,最后决定上台表演手语操。我们开始排队,练习手语操。其实看得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有些小紧张,甚至有些人想打退堂鼓了。但是思考到这是一个群众活动,大家就顾全大局决定尝试一下。――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应对着陌生的人群,为了班级和学校的荣誉,大家都很认真的排练,一遍又一遍,克服了心理障碍。我们相互加油打气,告诉自我不要紧张,我们能行,能有勇气站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很勇敢,我们是最棒的!最后,伴着“感恩的心”音乐的奏响,我们微笑着做完了手语操,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下台后大家说好紧张啊,但是经历过才发现自我真的很棒。

  时间过的真快,做了两个多小时的志愿者,大家竟然不累。最后,我们和主办方打了招呼就回去了。

  四、活动结果

  1、大家从中得到了锻炼(见活动感想)。

  2、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音乐事业部给我们班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写了一封感谢信,对我们用心参与活动,担当义务志愿者并为广大市民表演了手语操《感恩的心》而表示感谢。

  五、活动后感想

  这次团日活动圆满的拉上了帷幕。这是我们支部的第一次团组织活动,尽管是义务劳动,但大家都很开心,而且从中学会了很多,让大家在此活动中结结实实的锻炼了一回。大家了解到举办一次公共活动的确很复杂,需要做好预先的计划,需要各方面人员的相互配合;大家懂得了不管是组织还是参与活动都要听从安排,尽职尽责,要及时沟通协商解决一些突发的问题;大家感受到了群众的力量,展示了自我的潜力,在此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增强了群众职责感和荣誉感;大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应对机会首先要具备实力和潜力才能抓住它,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自信和勇气,相信自我,相信群众的力量。以后我们还会多组织此类活动。感谢此次参加的同学,期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并得到历练。

  团日活动策划书(九):

  大学团日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青春,让我们肆无忌惮,畅然释怀,体味风那样的自由,感受云那般的自在,因为青春赋予我们的是生命的巅峰,我们无须成熟,我们不再无知,我们唯有执着。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当你听到那里,同学们,你是否想到了自我的理想?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就应在这一时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我的天空。青年是祖国的期望,民族的未来。每个人主宰着自我的明天。

  二、活动目的:

  利用团活动调动同学们的激情,各方面更有用心性了,更有干劲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更佳和谐、简单了,也期望同学们能在十一月份努力学习、工作,创造属于自我的

  三、活动时间:2010、10、20下午

  四、活动对象:09G35班全体成员

  五、活动地点:1401

  六、活动资料:

  活动一:以寝室为单位,每个寝室出5个人进行比赛。

  两个人在一边负责吹气球,一个人负责送气球,两个人在对边负责把气球挤破(具体安排各单位内定)。

  活动二:6个寝室按随机组成两队,没寝室出两个人进行比赛。

  活动三:给我寝室派两个人参加比赛,在比赛中有出错者则此人所在寝室派其他人加入游戏

  以上游戏规则由主持人现场讲解,获胜一方将予以奖励

  七、活动流程:

  Ⅰ、策划阶段:10月16日-10月17日

  主由班团支书具体讨论活动形式、主题、资料等活动要素。

  Ⅱ、准备阶段:10月18日-10月19日

  团支部把自我的任务分配到班委或者负责人手中

  活动分工如下:

  ①活动负责,主要有班级宣传,②班级征集活动自愿者,③活动所需要道具,此项由班委负责统一准备

  ④活动场地安排,纪律维护。该部分由班委根据现场状况予以适当重视及持续

  八、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主以廉政演讲、廉政文艺表演的形式开展,中间加入一个互动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九、活动安排:

  ①准备阶段列好需求的清单,于10月19日下午由班生活委员一次性购买。

  ②10月20日下午4点由两班全体班委1401,负责会场的布置

  ③活动开始后由两班纪律委员和班长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持。

  ④活动完后会场清理打扫由班委负责

  ⑤活动记录:由组织委员记录本次活动中的激情部分和精彩片段

  ⑥活动总结由班团支书负责。

  十、注意事项:

  安全:由于本次活动属于比较刺激的类型,所以活动中需注意安全,切不可因此而受伤。

  团日活动策划书(十):

  活动目的与好处:

  青春,是最美的年华;青春,是最炙热的太阳;青春,最灿烂的花朵。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中国共青团团员,我们就应立志成才,学好专业知识,立志报效祖国。因此,本次活动将透过大学学习方法的介绍,考研信息介绍,如何与同学共建友谊等一系列讲座来让团员们共同学习。播放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视频片段、低碳生活的有关视频,及进行世博、低碳有关题目的知识有奖答题,让团员们关注上海世博会,认识低碳生活的用心好处。

  三、活动形式:室内活动:学习方法,友谊建设讲座视频、世博、低碳视频教学、知识有奖答题。

  四、活动时间:20XX年5月21日中午15:30至17:30

  五、活动地点:文科楼104

  六、邀请嘉宾:

  辅导员闫美华老师

  院团委学生会组织部嘉宾一名

  理学系团总支组织部考评嘉宾一名

  七、活动流程:

  活动前期:

  为整个活动做好规划以及完成好活动策划;召开班团干会议,讨论各项工作的安排;将团员分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收集视频、修改各类题目和答案、各物品的购买;制作海报并粘贴展示;教室申请及布置;制作嘉宾邀请函,邀请嘉宾。活动开展:

  由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并介绍到场嘉宾;团支书介绍本次活动的好处及目的,还有激情演讲;

  播放励志讲座,友谊讲座视频;团员代表上台讲述自我对友谊的看法;;播放“世博会”视频及低碳生活有关视频;开始知识有奖答题环节;全体团支部团员合唱《朋友》歌曲;由男生、女生代表分别上台演唱歌曲支部团员为共创友谊,和谐校园,红布签名团支部全体成员及嘉宾合影留念;活动结束,欢送嘉宾。活动后期:

  活动结束后勤人员留下清理现场;活动成果展示;召开活动总结会议;团支书做好总结并上交。八、工作人员安排:

  主持人:王萍黄丽芳题目整理:梁梅富

  嘉宾邀请:陈天游黄康呢视频整理:曾诚

  教室申请:吕珍凤海报制作:曾诚陶宏健

  教室布置:郭耀双苏林静合唱组织:陈天游罗婷

  现场拍照:罗婷物品购买:黄万杰

  机动人员:李金才工作监督:马月黄万杰

  总策划人;天游哥

  九、经费预算:

  海报制作:5元答题奖品:50元嘉宾饮水:5元签名红布:10元签名笔:4元总经费:74元

  理学系20XX应用化学团支部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一):

  《风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期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情绪,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透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B案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样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喜欢读的能够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能够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资料: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情绪,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情绪读课文。

  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能够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情绪。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情绪,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样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情绪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样找的,找到了吗?情绪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能够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情绪,“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期望找到的情绪,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期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情绪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搞笑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情绪告诉大家,写一写(能够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能够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风筝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从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我”对小兄弟进行精神虐杀的残忍以及为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悲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读过一首短诗,作者已不记得,诗句却仍有印象:“又是一个隆冬天/相逢时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过去了/打雪仗只留下完美的记念。”是呀,童年总留给我们完美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的游戏,更是完美之至。此刻回想起来,那游戏的情景仿佛就浮此刻眼前。我想,同学们必须也有自己所喜爱的游戏,必须还记得童年时游戏的情景。

  此刻,就请大家说说各自童年时玩游戏的往事吧。

  (学生交流)

  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风筝》,这篇文章写的是关于童年、关于游戏、关于风筝的往事。

  (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先引导学生看课本前面的鲁迅像)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写的回忆童年往事的作品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等。

  (让学生补充介绍有关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资料,看谁了解的资料多。)

  三、初读课文(教师不给任何提示)

  四、交流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点评,对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重点品读

  (一)童年的游戏是完美的,放风筝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课文的开篇,作者却写道:“……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明确:(至少包括下面两点资料――1.童年时我曾无情的虐杀了小兄弟的“风筝梦”。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为当年的精神虐杀而痛悔,我想补过,但却不能。)

  (二)品读第三段:文中“我”的小兄弟是那样喜爱风筝,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文中哪些描述表现了这点?

  学生找出第三段中的相关语句,并作简要点评。

  “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神态描述,显出小兄弟对风筝的向往和痴迷。

  “惊呼”、“跳跃”――动作描述,显出小兄弟一门心思牵挂着那空中的风筝,对风筝的喜爱到了极点。

  (三)品读第四段:

  1.一生朗读第四段,然后大家填表完成练习二,了解叙述的各要素。

  2.用心体会:小兄弟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痴心迷恋着他的风筝,可“我”这个作兄长的却无情地把这一切给虐杀了。

  请同学们找出小兄弟制作风筝被我发现以及被我折断、踏扁风筝后的表现。

  (关键词:惊惶、失色、瑟缩、绝望)

  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小兄弟这样的经历,你能想像出小兄弟当时的感受吗?

  (让学生想像小兄弟的感受或者说出自己的类似经历)

  3.深入探究:在这一段中,小兄弟的表现写得极少,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我”的发现、“我”的发现的满足、“我”的愤怒、“我”的暴行以及“我”的胜利和傲然。大家想一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

  (参考答案:突出小兄弟在兄长面前的弱小、无助、毫无抗争的力量,甚至没有抗争的意念,十分可怜。同时也极力渲染了“我”欺压子弟、虐杀精神的淫威。也正是小兄弟的毫无抗争和“我”的蛮横霸道,中年后“我”忆及此事时便更觉得对不住小兄弟,更觉得当年的虐杀是多么地凶残、无情和可憎,而当这种凶残和无情的精神虐杀无法补过的时候,便更觉得痛苦和悲哀。)

  六、探究主旨:

  回忆童年的往事带给作者的是无法把握的悲哀,那么,在这篇弥漫着浓浓的悲哀气息的散文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委派代表发表观点。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如:

  ――告诉我们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抒写作者为童年时的精神虐杀而产生的深深的痛苦、悲哀和忏悔。

  ――告诉我们,有些错误是永远无法补过的。

  ……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就该肯定。教师还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适当补充,点明本文的政治好处:作者童年时曾无情地虐杀了小兄弟天真烂漫的童心,中年时他才悟到这种精神虐杀是多么地残忍和不人道,他想补过,但是却没有了可补过的机会,于是他感到痛苦,感到无可把握的悲哀。正是这种童年的体验促使作者写下了这篇散文。同时,我们明白,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个人的情怀往往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齐。他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高度的敏感,察觉到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着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虐杀,因此他写下了这篇散文其实也是对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的一种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七、学生质疑:

  学生就本文自由质疑,问题不设定。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或者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证明自己的观点,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八、结束授课:

  一只折断了翅骨的风筝,一段悲哀凄凉的忏悔。然而,一切的忏悔又有何好处呢?精神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而背负着愧疚的心灵同样是不堪重负的。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取这个沉重而悲哀的教训吧,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民主、善良、高尚的心吧,唯其如此,那晴朗的空中才会永远飘扬着我们快乐的风筝。

  附:板书设计

  少时:折断风筝―――――精神虐杀

  中年:未能补过―――――永恒悲哀

  风筝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词义。

  2.明白本文的主旨。

  潜力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资料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

  2.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3.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层现的浓浓的亲情。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可先让学生把不太懂的地方画出来,然后质疑问难,合作讨论。采用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研究具体问题的思路进行阅读。对少数需要联系特定写作背景来理解的疑难语句,教师宜作必要的引导、讲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在圈点勾画中找出本文难以理解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解决,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第二课时继续研讨第三、四组问题;在研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综合评价和深层探讨;情境写作训练,选取文中精美的句子进行仿写训练,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在温馨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风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设计(二)

  家庭中充盈着浓浓的亲情,但有时也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冲突矛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人冲突的深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的和时代的资料,这天,让我们走进这《风筝》的世界来研究一番其中的是非曲直。

  设计(三)

  同学们,你们玩过风筝吗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她。但是有个孩子却无端地被剥夺了玩风筝的权利,让我们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四)

  多媒体显示:

  你放飞一个你

  我放飞一个我

  蓝天真小呀

  你看

  我们快活的姓名

  正在悄悄靠近

  它们在说悄悄话呢

  不信

  你把耳朵贴在线上

  听听

  教师要求学生猜读诗题,学生明确:《放风筝》,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风筝》这首散文诗。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l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野草》,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有的篇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如《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一觉》等;有的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如《影的告别》《死火》等;有的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如《期望》《死后》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三、朗读课文,读准宇音,读出感情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及词义。

  教师提示学生积累以下词语。(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丫杈可鄙虐东笑柄瑟缩点缀宽恕苦心孤诣嫌恶什物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词语。

  juébiédàngyàngqiáocuìjīnghuánghungrándàwù(

  (3)按要求写成语(或俗语)。

  ①表达愉快情绪的:_____________②带“苦”字的成语,如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这三个词语造句(或写一段话)。

  尘封肃杀傲然

  3.学生带情感朗读课文。

  四、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读课文,就“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这两个问题小组内部交流。

  五、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对课文作圈点评注的学习方法,学生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圈点勾画。资料资料如下:

  对课文作圈点勾画评注的学习能够分三个层次:一是疏通性的圈点勾画,目标是读通课文;二是思考性的圈点评注,目的在于提出质疑,引发思索;三是评论性的圈点评注,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启思维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并参照平时通用的读书符号构成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作为圈点勾画的符号,应简洁醒目,好处明确,使用时不应随意变动,以便于对文章的重读与复习。下面的符号系统是不少人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仅供参考。

  (1)~~表示描述得精彩或论述得好;

  (2)——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

  (3)=表示文章的要点或中心思想;

  (4)≌打算摘录的资料;

  (5)……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

  (6)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

  (7)表示有疑惑需作认真思考之处;

  (8)×表示否定;

  (9)!!表示精辟、赞赏;

  (10)△△表示应注意的地方;

  (11)★★表示应熟记、背诵的地方;

  (12)[]表示要查考、注解的地方;

  (13)○○表示需疏通的生字和生词。

  当然,还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临时设置一些符号。

  2.指导学生对课文圈点勾画,把阅读中的感受、体会或疑问标记出来。

  3.以小组为单位,各组汇集问题。教师将所有问题归类,按照由浅人深的层次归类,或按局部到总体的方式归类,或按照问题所在的段落分组。

  4.按照问题所在的段落分组,可把问题分为4组,l~2段的疑问为一组,3~4段的疑问为一组,5~8段的疑问为一组,9~12段的疑问为一组。

  5.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研究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抽两组向全班汇报,有不同意见,全体同学讨论解决,教师加以评述。

  六、资料研讨

  第一组问题。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明确:根据上下文,就能够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那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此刻,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第二组问题。

  1.找出文章生动描述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述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相关的句子有:(1)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2)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但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能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惊呼”“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述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那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述中,流露了什么感情

  明确:描述略。

  小兄弟喜欢风筝,“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潜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伶俐,动手潜力强。而“我”却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主角,言辞中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七、学生齐读前四段

  八、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①②。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继续研讨第三、四组问题

  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明白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明确: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此刻见到书上的道理,情绪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明确: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明确:从游戏的好处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杯具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但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就应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十分深刻的。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

  明确:“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此刻反思起来,当年被落后的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所以他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从那里能够看出作者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

  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

  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明确: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2.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

  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情绪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向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十分的寒威和冷气”,不仅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此刻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二、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在自由研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作综合评价和深层探究

  1.提问: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思想资料的理解谈谈对本文主旨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本文的主旨含蓄而深邃。本文选取的是一件在小兄弟的心里早已忘却的儿时琐事,但在“我”醒悟到这件事是对小兄弟心灵、精神的残酷虐杀后,强烈的愧疚之情体现的不仅仅是兄弟间真挚的亲情,还包含着“我”善于反省和自责,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另外文章首尾两次描述的肃杀的冬景,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是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象征。空中浮动的风筝既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更是完美,的理想的象征。一篇短小的散文诗,作者将深厚的亲情与严肃的自我解剖精神融为一体,将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成功地加以结合,体现了含蓄而深沉的立意美。

  三、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学习揣摩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在比较冲突中表现亲情(或友情)。依据带给的情景,选取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我是向来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他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只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风筝》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叙写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亲情,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它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让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请向学们再次走进《风筝》的世界里……(教师播放《风筝》朗读磁带,配以山东潍坊风筝节的相关画面)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P116周粲《满天的风筝》,试与课文比较,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提示:鲁迅的《风筝》与周粲的《满天的风筝》,思想感情全然不同。《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之后懂了新道理,觉悟到这是精神的虐杀而情绪沉重,想求补过而又不得,情绪异常沉重。《漫天的风筝》抒发的是小时候跟二哥一齐放风筝的快乐,写自己糊的风筝放起来又满足又骄傲)

  风筝教学设计(四):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潜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行探究性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准备鲁迅的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精彩瞬间、情节回顾

  情境导入:昨日我们初步疏通了《风筝》这篇散文诗的思路,这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走进鲁迅,走进那个时代。首先,请看精彩瞬间回眸。(CAI画面展示)

  二、表演导入、提纲挈领

  1、好的文学作品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启发人思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亦如此,简炼传神的语言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哪一件事深深地埋下了“我”二十年后忏悔的种子?下面三位同学分别饰演叙述者、“我”、小弟。

  2、(CAI问题展示)

  1)、风筝被毁坏了,小弟是什么情绪?

  2)、“我”当年是什么情绪?此刻是什么情绪?

  3)、师明确后板书:

  板书:蛮横无理悲伤绝望

  4)、“我”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地来这样管理教育小弟呢?

  生讨论:封建的长幼尊卑观念,以前长辈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同样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弟弟,并不以为自己错了,这真可谓是一种清醒的糊涂。看似关爱,实则是残酷的剥夺,是一种精神虐杀。多年后,回忆起来,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后悔和自责。

  5)、指导朗读。生齐读本段。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导入:“我”是否能够一向以这样的胜利心态坦然自居,是哪一件事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一环节的自主性学习中,我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CAI问题展示事先搜集的问题)

  1)、为什么说我是“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2)、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什么?

  2、分成两个大组讨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再抽生回答。

  3、师:自己一向认为管小兄弟管得对,此刻一接触科学道理,情绪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并不以年代久远而宽恕自己。

  板书:反省剖析

  4、小时候,我对小弟管教粗暴,多年后,我向他道歉时,他却已经忘却,我的过失无法弥补,无从弥补,在当年,这是一种爱,但此刻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但当年虐杀者和被虐杀者都被愚昧的观念支配,彼此都不认为有什么错。虐杀者横行无忌,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板书:全然忘却麻木不悟

  5、小结:这是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体弱多病的孩子,天真聪明的孩子,你看,别人做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他却能做蝴蝶风筝,多美的蝴蝶风筝,但是却由于我的和弟弟的麻木不悟,这只蝴蝶风筝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地飞翔于蓝天上,这正是当时儿童的悲哀,正因为这层层思想的阻碍,这只风筝才难释重负,不能展翅飞翔。

  师完善板书,成展翅飞翔的蝴蝶状。

  四、深情朗读、感悟全文

  CAI配乐,学生分小组朗读。

  五、出示书籍、延伸课外

  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

  小说集《呐喊》14篇,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作为代表作,深刻地勾画了一个贫苦农民阿Q典型形象,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苟且偷生,内心麻木不仁,用幻想来战胜困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散文集《朝花夕拾》10篇是回忆性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出了私塾生活的乏味与压抑,那时候,老师只让学生终日读书、习字、对课,连发问也不允许,让他十分怀念百草园。这怎样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呢?

  还有杂文、文学批评等体裁。

  我们明白,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因为当时有感于中国民众的普遍的麻木不仁的心态。鲁迅决心寻求救国真理,唤醒民众。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文学斗士,小说集《彷徨》题诗中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正是他在那个时期作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真实写照。我们下去之后能够多接触鲁迅,多了解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至今还在不停跳动的火热的心。

  风筝教学设计(五):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悲哀;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期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述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设计意图: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情绪起伏变化,并找出描述情绪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情绪的变化写具体的。

  1.读懂课文资料,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悲哀的情绪写具体的。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期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资料,找出文中描述情绪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情绪起伏变化,并找出描述情绪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情绪的变化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这天,老师给咱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看,是什么(课件1)

  对了,是风筝。玩过风筝的同学请举手。喜欢吗?玩风筝的时候情绪怎样?(音乐起)

  既然大家这么喜欢,就让我们一齐走进风筝的世界吧!(课件播放)

  (调动情绪:如果看到了你喜欢的或熟悉的风筝可别忘了大声告诉我呀!)

  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风筝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等)

  不光咱们喜欢风筝,就连古代的诗人也把风筝写进了自己的诗作中呢。(课件:村居)齐读(齐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那里面没有写到风筝啊?怎样说这首诗也是写风筝的呢?(这首诗里面说“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就是指风筝。)

  你明白的真多呀,还了解什么

  好,欣赏了风筝和古诗,感受了那么多的快乐,此刻,一齐上课吧!

  (二)学习做风筝

  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风筝。伸出你的食指,跟老师一齐写课题。(师边写边指导两个字要对齐)

  课文讲了什么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边听边想。

  指导朗读“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4.课文那个段落讲了做风筝?自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孩子们的情绪怎样?

  生: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期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课件出示句子)看,书中的小伙伴用查词典的方法理解了“憧憬”的意思,那你理解吗?说说看。

  师板书“憧憬”,你发现了什么?(都有树心旁)再看剩下的部分,“童”“景”

  憧憬就是儿童心中最美的一幅画呀!那你能告诉我你心中最美的憧憬吗?

  就让我们也跟随作者和他的小伙伴们一齐制作蝴蝶风筝吧,音乐起,齐读“在芦塘里――和期望。”

  师:小姑娘,看你做得这么认真,你在憧憬什么?

  小伙子,瞧你做得这么专心,你在想些什么?

  是啊,每个孩子都在心中有个完美的心愿,都充满了(点红“憧憬和期望”)再读句子。

  但是风筝做好了,却什么都不像了,此刻孩子们的情绪还快乐吗?你从那儿读出来的?(依然)

  不是什么都不像吗?怎样又被称作“幸福鸟”呢?为什么孩子们还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呢?

  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心灵的自由与快乐都是最幸福的事情。童年做风筝那完美的一幕已经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一份完美与甜蜜再来读这一段。

  (学生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学习放风筝

  指名读3、4自然段,画出描述孩子们情绪的句子。

  生交流,师出示句子。

  风筝刚刚飞上天空的时候,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它的姿态?(翩翩飞舞)我们通常用“翩翩起舞”这个词语形容什么

  (形容蝴蝶、形容像孔雀那样的鸟)

  在作者的眼中,那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孔雀一样翩翩起舞。请你再来读一读。

  (学生练习读,指名汇报)

  4.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他们究竟是怎样地说呢?你能想像得到吗?(惊奇、羡慕)

  师:羡慕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是呀,我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那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段。

  (学生练习读)

  5.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此时,孩子们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画出描述情绪的句子。

  6.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呢?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出示文字投影,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但是这些孩子必须能够找到的是――期望、幸福、理想、快乐和童真。

上一篇:gkh教学设计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