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的意义

  问题:

  一国两制的好处是什么?

  标准答案:

  1、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阅读精选(1):

  一国两制”基本法的现实好处

  “一国两制”基本法在确保香港和平回归祖国,以及特区政府依据基本法高度自治的过程中,其现实作用和好处已充分显示出来。香港社会就应深刻理解和认识。基本法的现实好处是,从根本上维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主权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从法律上明确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祖国大陆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个性行政区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香港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私有财产由此而得到了法律保障。基本法从根本上维护了两种不一样的社会制度在统一国家主权下共同发展的权力。避免了人类社会因不一样意识形态而产生的残酷斗争。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遵从其社会意识形态框架的,都是社会各阶层利益平衡的结果,都是以保护本国人民利益和本地区人民利益为前提而设定的。各国家,各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由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而构成的,是人民头脑中共同存在的一种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的演变,是依据于社会主流阶层的历史经验而发展丰富的。

  “一国两制”的构想以及基本法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做为中国社会的领导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结合中国社会各阶层利益的需要而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继承;是在邓小平领导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形势下,思考了中国各社会阶层最大利益,平衡世界上不一样社会制度及集团利益而产生的结果。就应说“一国两制”及基本法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方面,是一个先进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产物,它贴合中国大陆十三亿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保护了香港七百万人民的利益。在世界上,平衡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中国人民主流意识价值观与西方不一样意识价值观的矛盾,维护了双方共同生存的空间和利益。

  邓小平在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对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说到“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思是一个对国际上有好处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事实就是。”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远见和宽阔胸怀,体现了共产党人勇于当担,勇于充当历史主流意识发展方向弄潮儿的决心。

  在“一国两制”指导思想下制定的基本法,从根本上保护了中国大陆十三亿人民的利益和香港地区七百万人民的利益。那就是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主权下,中国大陆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地区在中国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维护存在的资本主义制,五十年不变。从人民的实际利益来讲,就是中国大陆务必维护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全民利益,香港务必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私有者利益。

  “一国两制”基本法对于香港人民的现实好处,就是维护香港人民的人身及私有财产安全,维护香港人民既有的生活方式,维护香港社会的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法律地位。

  “一国两制”基本法的确定,是一部以维护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为前提的,同时又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有潜力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富强前提下,与世界不一样文化和意识的人民和平相处的意愿。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念。是各种反对势力不曾敢为的先例。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实保障了香港的社会制度由殖民地社会,平稳过渡到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导下继续维持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香港个性行政区社会。它有效地保障了香港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同时又维护了全国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爱国、爱港”是“一国两制”基本法构想者和立法者的初衷,是基本法的立法原意,是“一国两制”基本法维护祖国内地十三亿人民和香港特区七百万人民根本利益的灵魂表述,是“一国两制”基本法的生母。否则何以为立法目的目标,而产生基本法来保障香港人民的利益。此刻香港社会一些反对派故意歪曲“爱国爱港”原意,目的是推翻“一国两制”基本法,视香港人民利益为赌注,以到达反对和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的目的,无非是将香港人民作为西方反华意识的牺牲品,从中获取他们一己私利。维护“一国两制”基本法实质是维护中国国家的主权统一和安宁,同样是维护在基本法保护下的香港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宁。

  1997年之后,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反对势力不断在法律上故意制造矛盾,引起社会对立,目标无不针对基本法而来。人大的四次释法均是在一些所谓社会精英钻营编造基本法的文字解释,以偏概全假扮无知挑起事端的情形下逼迫而为的。回顾十七年来的历史,如果不是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和执行基本法,进行关于“居港权争议案”的第一次释法,香港这天的社会问题只会是雪上加霜,不要说这天帮忙香港经济恢复的自由行香港承受潜力有限,难道遵从当时香港终审法院的判决,香港社会这天就有承受无限量移民的潜力了吗。菲佣居港权的争议案也是同出一辙,难道香港社会精英们理解的基本法是为保护菲国人民在香港居留权利益而制定吗。事实证明,当这些精英反对派以中国政府为敌,以基本法为敌时,他们所有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以扰乱香港为前提,牺牲香港人民利益为结果而行动的。所以说中央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决定,从历史发展来看是完全负职责和正确的。其根本原因是立足于国家民族的大义,包容和宽容了不一样的社会意识形态,以维护香港人民长远利益出发,保护了香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根本维护了香港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目前香港社会一些所谓精英,继续挑起各种事端,对抗香港政府和中央政府,试图改变“基本法”,改变一国两制,他们以香港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筹码,替某些西方价值观服务。发生在香港的“占中运动”就是典型例子。他们要求人大更改831决定,无非就是想将“反中、乱港”的代表人物以所谓民主的名义,在香港的政治舞台上合法化,以到达破坏“一国两制”基本法的目的。把香港变成试图颠覆中国政府敌对势力的桥头堡。香港广大市民应冷静地认识到,这做法是和“一国两制”基本法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是故意挑起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试图用街头暴力抗争的方式破坏香港现有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少有理性的人们都应明白,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法律,其立法原意都是保护本民族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架构的,不可能服务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民主和自由,首先应在贴合本民族和国家意识形态,以及国家政权稳定的架构前提下才能得以行使。任何以破坏社会稳定为目的自我民主意识,是不可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例如:世界上号称最民主义和自由的美国政府也不敢用法律保护其国家的公民“拉登”的基本生存权,而是以近乎私刑的方式将“拉登”击毙,连尸首都无法寻找。所以任何民主行为都必需贴合民族和国家的

  根本利益,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反之,所谓的民主只是对暴力行为的掩饰和包装个体私欲的外衣。

  香港社会民众必需要认清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维护自身社会的稳定发展,维护香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法律架构。从“一国两制”基本法及其灵魂思想“爱国、爱港”的根本出发,维护香港人民自身利益,而非依从所谓的香港精英民主派制造的意识形态矛盾,去搞乱香港。基本法是目前现实社会中保护香港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最现实、最有效的法律。

  阅读精选(2):

  一国两制的好处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一国”是“两制”前提。认同“一国两制”首先务必认同“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国家的主体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即香港、澳门两个个性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2014年6月1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个性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

  1984年6月22日、23日,邓小平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人士钟士元等,发表关于“一国两制”谈话。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一国”是“两制”前提。认同“一国两制”首先务必认同“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国家的主体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港人治港”务必“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尊重自我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爱国和爱港是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已经站在治港者行列的人或者有志於加入这个行列的人都务必贴合这个标准。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5千年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统一。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期望中国统一,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按照“一国两制”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贴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不仅仅使中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带给了新的范例。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洗血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这是旧中国的政府不能也不敢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潜力

  了解本诗铺叙细节,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学会透过诵读去体会把握诗中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体会回环、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鉴赏潜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二、主要方法

  合作探究,分组比赛。

  三、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理解诗中形象,领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几天,晓风来我校作报告,资料之一,就是学会感恩。我觉得这个题目选得太好了。是啊,就应学会感恩!因为人是在恩惠的阳光雨露里长大的。学会感恩是做人的起点,学会感恩才能感受生活的完美,学会感恩才能去创造完美的生活。上个世纪,有个最懂得感恩的诗人,他把最真挚的感激之情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他就是著名诗人艾青。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挚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培养对诗歌的鉴赏潜力。

  3.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三)分组比赛,合作探讨

  1.第一轮比赛:诵读

  大致过程:(1)宣布比赛规则。两组合作读一遍课文,第一、三组读1~7节,第二、四两组读8~13节;推荐代表诵读;没人读算弃权。

  (2)准备两分钟。

  (3)各组轮流读

  (4)群众评议,奖给优胜组一个五角星。

  2.第二轮比赛:各组轮流提问,自由解答

  宣布规则:

  (1)时间15分钟

  (2)一组提问,其它组自由解答。

  (3)每提一个问题或每一次正确回答,其组均加一个五角星。

  (4)提的问题没人能回答,提问组再加一个五角星。

  两分钟准备──开始提问──评出此轮优胜。

  3.第三轮比赛: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此轮比赛视上一轮提问的状况而定,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刻,就少提问;如学生的理解还较浅,那教师就要透过必须的问题把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安排时间大约5分钟。答对一个,其组加一个五角星。如:

  (1)大堰河是怎样的形象?

  (2)作者是这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3)第12节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4)本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

  4.算出三轮比赛各组所获得的五角星总数,确定优胜组,予以表扬。

  (四)拓展延伸思考讨论,自由发言

  1.问题:学了这首诗,你对自己的父母个性是母亲有没有一些深的认识?你觉得就应怎样去感恩自己的父母?

  2.自由发言

  五、课堂小结

  学会感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修养、令人敬佩的人。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比较、反复、排比)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探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母爱(散文诗)

  这天我们借着这篇《母爱》的散文,追忆历史的光阴到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是一首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这位诗人就是艾青,这天我们就一齐来学习这首诗。

  二、1.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三.初读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首诗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明白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完美品质,描述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杯具命运的黑暗社会

  五.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第二课时

  六、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七、大堰河的形象

  1.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2.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是主句,主句是承接关系复句。一连串“在你……之后”是状语,这些状语构成排比,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证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那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那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3.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闰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那里的描述使我们联想起鲁迅《祝福》里对祥林嫂的有关描述。鲁迅写祥林嫂逃出婆家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虽然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也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在苦水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心理状态。)

  4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尢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述,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描述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诗人就应是典型的事物之敏锐的直观者”,艾青正具备这种敏锐性。透过大堰河宽厚善良的一举一动,发现了她的心灵。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先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盼。

  5.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6.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比较,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但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比较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最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7.(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8.艾青正是透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好处。

  八、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比较:两个家庭生活比较,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比较,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比较,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的命运就在这比较中凸显出来,从而显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超多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超多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这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资料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构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附: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就应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超多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最后,我们不妨看看著名诗人鲁黎对艾青艺术风格的评价:

  想到艾青的诗

  就想到散文美

  他的诗不胫而走

  不是依靠那整齐的韵脚

  他的诗轻柔似云一般的飞翔,

  是以它内在的美作为翅膀

  他的诗是绿野碧溪上的姑娘

  不是灯红酒绿里的贵妇

  不需要金手镯或是珠玉项链

  需要的是清风和晨露……

  九、小结:这天,我们一齐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透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能够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3.按诗节依次讲解分析。

  第1节。提问: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大堰河的身份、地位以及作者“我”的关系。)

  第2节。提问:那里的“我”是两个人的儿子,一个是地主的儿子,一个是大堰河的儿子,这两个“儿子”的含意有什么区别?(前者“地主的儿子”,这是在血统好处上说的;后者“大堰河的儿子”,这是在抚养好处上说的,进而具有感情的、阶级的好处。)

  第3节。提问:为什么看到雪使作者想起了大堰河?(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有关文字。作者幼时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才感到温暖,得到母爱。人在寒冷孤独时,本能地期望得到抚慰,得到温存,期望回到亲人的身边。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所以看到飞雪在铁窗外飞舞,作者自然想到了曾给自己无限温暖的母爱的大堰河。)

  第4节。齐声朗读,体会诗中的深情。这一段集中写了大堰河的勤劳朴实的形象。诗中运用了“在……之后”这一状语格式,而且反复使用,多次强调。在每个状语中都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大堰河辛勤劳动的情景,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请同学们一一找出。

  这些词语所表示的劳动情景,给我们一个什么印象或感觉呢?一是大堰河什么活儿都得干,从吃到穿,里里外外处处操劳;二是大堰河十分繁忙,从早到晚,一时也不停闲。(由她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能够推知夫儿们已脱下衬衣入睡,她还在忙碌。)

  提问:诗中为什么不这样写:“在你吃饱了饭之后,在你睡了一觉之后……”(这样写就不能表现大堰河的艰辛,也就不能体现大堰河对乳儿的关心爱护之情。)

  同学们想想,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干了那么多活儿的手能是细嫩的么?不是,那是十分粗糙的手,厚大的手。但是本节的最后一句,却有一个表示细微动作的词--抚摸!正是这个词,浸透了大堰河对“我”的疼爱,干了那么多粗活的手,此时居然能轻轻地“抚摸”,不是伟大母爱的生动体现吗?

  第5节。简单交待“我”的阶级出身--“地主的儿子”,但与大堰河结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提问:哪个词证明“我”不情愿离开大堰河?(“被”“领回”)

  第6节。提问: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自己出身的家庭经济条件很优越?(“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天伦叙乐’的匾”“丝的和贝壳的钮扣”“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这么优越的家庭条件,作者“我”又是怎样一种情绪呢?(“忸忸不安”一词不仅仅证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证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因此本节的头尾两句重复了相同的一句话,“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正证明了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

  第7节。提问:本节开头“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与此诗第2节中哪一句相照应?(“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大堰河在地主家劳动的项目有哪些?(洗衣、洗菜、切萝卜、掏猪食、扇炉子、背团箕、晒粮食)大堰河从事这些劳动时的神情又怎样?(始终是“含着笑”)

  讲解: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4节里那样给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即“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极繁重的。多样的,更是艰苦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对常人来说。那些劳动没有一样能够使人笑。到结了冰的池塘去洗菜,把结着冰屑的萝卜切开,在那冰冷剌骨之时能够笑吗?应对着猪吃的麦糟,嗅着那刺鼻的馊味儿,扇着呛人的炉烟,常人在这时能够笑吗?然而诗中却始终写大堰河“含着笑”,这证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不仅仅如此,如果联系第5节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这一节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证明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齐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是真正的母爱!

  第8节。透过为乳儿切冬米糖和梦中吃乳儿的结婚喜酒这样两个细节,表现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第9节。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同时表现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内疚悲痛的情绪。

  第10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敛之薄。提问: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做修饰,找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证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证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了的悼念与歉疚。)

  第11节。提问:在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的后代的感情上的联系,你能找出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吗?试作分析。(“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证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一句,证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兄弟心连心。)

  讲解:当“我”飘泊回到故土时,及大堰河的儿子们碰见了,诗中把这说成是“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而在第6节中写“我”回到自己家中,却说成“做了新客”;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忸不安”。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三):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潜力目标:

  ⑴把握全诗的主题和结构,理解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⑵了解本诗感情深沉真挚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仔细揣摩诗中关键词句的内涵,体会比较、排比、反复等修辞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诗作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诗中对大堰河、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旧社会的愤怒诅咒。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1、学习排比、反复、比较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

  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这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的一首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二、听磁带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在听的时候注意字词

  检查学生预习状况。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字词注音:

  大堰河(yàn)檐头(yán)瓦菲(fēi)灶火(zào)荆棘(jīngjí)掐死(qiā)匾(biǎn)火钵(bō)碾(niǎn)忸怩(niǔnì)冰屑(xiè)团箕(jī)凌侮(wǔ)叱骂(chì)咒语(zhòu)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

  1、录音范读诗歌。强调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奏,按好处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听范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步探悉作者感情。)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明确:诗人透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

  3、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明确: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朴、善良,但生活一向很贫困、艰难。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己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2、问: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分为四个部分。

  问:此刻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段,它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

  点拨:诗歌第4段,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运用想像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透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引出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明确: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插入背景知识介绍:

  作者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被捕入狱。这首诗创作于1933年1月的一个阴冷早晨,透过铁窗,他看到纷飞的雪花,联想起落满白雪的保姆的坟,便挥笔写下了这首诅咒旧世界、赞颂劳动人民的诗作。

  问:为什么“我”一个地主家的儿子会被送到保姆家去养?自己家里难道就没有潜力供养他吗?

  插入背景介绍:

  作者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就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这个贫苦的农民就是大堰河。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因此,在大堰河家生活的五年时光对他今后的人生影响很大,成为他后期创作的主要源泉。

  问: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明确: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段,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尊敬。

  问:诗歌的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文中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出来?

  明确: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比较,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问:诗歌的第四部分讲了什么?将上述资料梗概板书。(见课末板书)

  明确: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情。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全诗,整体感悟作者的情感。

  2、思考作者是透过怎样的途径来表达他的情感发展轨迹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这首诗的情感脉络,诗人从怀念大堰河──眷恋大堰河──同情大堰河──讴歌大堰河这四个阶段的情感升华,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他对大堰河的真挚情感。这天,我们将来探究一下诗人究竟是用了什么魔法让我们这些局外人与他产生共鸣,被他征服的。

  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1、问: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其形式不仅仅具有特殊性,更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资料,抒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想像和比较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使资料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超多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本诗透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

  3、问:从构思看,全诗前4个诗段从“这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诗段又回到“这天”,来赞美大堰河。第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这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诗段有一句“大堰河,这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第4段中“大堰河,这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堰河,这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的“这天”与第4段中的“这天”相呼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加清晰。

  三、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1、问:前边我们对整首诗进行了阅读分析,此刻我们选取几个重点章节来研读,有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第7、8段?

  2、问:第7段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条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比较,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情绪却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词证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跟随教师讲解理解重点段落,试着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明确:“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证明了对大堰河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亲生父母的陌生。

  3、问:诗歌第8段写道“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了”。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5段那样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繁重而多样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证明了她的什么品质?

  明确: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以及用心乐观的生活态度。

  4、问:联系第6段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段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

  明确:证明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齐而“笑”。这是真正的母爱!是超越了一切功利关系的爱。

  四、问题探究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齐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

  五、赏析《给乌兰诺娃》

  1、透过对教材所选诗歌的学习,我们对艾青的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为了加深对其风格和思想的了解,提高我们的阅读潜力,我选取了他的另一首诗让大家欣赏。板书诗歌《给乌兰诺娃》,抽学生朗读。

  (充满感情的朗读《给乌兰诺娃》,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给乌兰诺娃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象云一样柔软,

  象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2、指导完成随堂练习。

  3、回答问题,听取教师评讲,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诗歌的荨杏特色与思想情感。

  六、布置作业

  1、给下列词注音释义:

  押忸怩冰屑悉索凌侮叱骂漂泊

  2、阅读诗歌《给乌兰诺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⑴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

  ⑵说说破折号在那里的作用和好处。

  ⑶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比喻的艺术效果。

  ⑷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3、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3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3大堰河──我的保姆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

  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这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的一首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二、听磁带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在听的时候注意字词

  检查学生预习状况。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字词注音:

  大堰河(yàn)檐头(yán)瓦菲(fēi)灶火(zào)荆棘(jīngjí)掐死(qiā)匾(biǎn)火钵(bō)碾(niǎn)忸怩(niǔnì)冰屑(xiè)团箕(jī)凌侮(wǔ)叱骂(chì)咒语(zhòu)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

  1、录音范读诗歌。强调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奏,按好处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听范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步探悉作者感情。)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明确:诗人透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

  3、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明确: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朴、善良,但生活一向很贫困、艰难。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己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2、问: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分为四个部分。

  问:此刻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段,它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

  点拨:诗歌第4段,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运用想像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透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引出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明确: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插入背景知识介绍:

  作者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被捕入狱。这首诗创作于1933年1月的一个阴冷早晨,透过铁窗,他看到纷飞的雪花,联想起落满白雪的保姆的坟,便挥笔写下了这首诅咒旧世界、赞颂劳动人民的诗作。

  问:为什么“我”一个地主家的儿子会被送到保姆家去养?自己家里难道就没有潜力供养他吗?

  插入背景介绍:

  作者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就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这个贫苦的农民就是大堰河。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因此,在大堰河家生活的五年时光对他今后的人生影响很大,成为他后期创作的主要源泉。

  问: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明确: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段,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尊敬。

  问:诗歌的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文中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出来?

  明确: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比较,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问:诗歌的第四部分讲了什么?将上述资料梗概板书。(见课末板书)

  明确: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情。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全诗,整体感悟作者的情感。

  2、思考作者是透过怎样的途径来表达他的情感发展轨迹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这首诗的情感脉络,诗人从怀念大堰河──眷恋大堰河──同情大堰河──讴歌大堰河这四个阶段的情感升华,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他对大堰河的真挚情感。这天,我们将来探究一下诗人究竟是用了什么魔法让我们这些局外人与他产生共鸣,被他征服的。

  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1、问: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其形式不仅仅具有特殊性,更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资料,抒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想像和比较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使资料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超多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本诗透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

  3、问:从构思看,全诗前4个诗段从“这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诗段又回到“这天”,来赞美大堰河。第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这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诗段有一句“大堰河,这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第4段中“大堰河,这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堰河,这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的“这天”与第4段中的“这天”相呼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加清晰。

  三、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1、问:前边我们对整首诗进行了阅读分析,此刻我们选取几个重点章节来研读,有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第7、8段?

  2、问:第7段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条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比较,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情绪却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词证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跟随教师讲解理解重点段落,试着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明确:“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证明了对大堰河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亲生父母的陌生。

  3、问:诗歌第8段写道“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了”。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5段那样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繁重而多样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证明了她的什么品质?

  明确: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以及用心乐观的生活态度。

  4、问:联系第6段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段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

  明确:证明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齐而“笑”。这是真正的母爱!是超越了一切功利关系的爱。

  四、问题探究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齐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

  五、赏析《给乌兰诺娃》

  1、透过对教材所选诗歌的学习,我们对艾青的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为了加深对其风格和思想的了解,提高我们的阅读潜力,我选取了他的另一首诗让大家欣赏。板书诗歌《给乌兰诺娃》,抽学生朗读。

  (充满感情的朗读《给乌兰诺娃》,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给乌兰诺娃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象云一样柔软,

  象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2、指导完成随堂练习。

  3、回答问题,听取教师评讲,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诗歌的荨杏特色与思想情感。

  六、布置作业

  1、给下列词注音释义:

  押忸怩冰屑悉索凌侮叱骂漂泊

  2、阅读诗歌《给乌兰诺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⑴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

  ⑵说说破折号在那里的作用和好处。

  ⑶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比喻的艺术效果。

  ⑷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3、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四):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透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目标: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比较、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2.透过综合性研究学习,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的鉴赏潜力。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透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透过品味典型意象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体会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说教法

  新课标在“教学推荐”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析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启思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说学法

  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

  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用心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母爱”话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2.整体感知

  “论其诗知其人”,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诗的创作背景后,自由诵读。在读的基础上,透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勾勒大堰河的形象。可投影显示大堰河的人物画像,给学生一点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抽象出人物形象。这样整体感知的训练为后面分析作者在人物中饱含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3.合作探究

  a.搜索意象把握情感

  投影出示问题“关于大堰河,作者最为难忘的是什么?”因为诗歌靠意象表达情感,所以只有发挥联想、想象,在反复诵读中方能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从文中筛选出信息:手、笑、哭、梦、泪、灰…老师适当点拨,并板书;投影出示“这些具体描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分组活动,合作学习,首先找出具体描述的段落,其次运用联想与想象反复诵读,然后仔细体会,挖掘文学背后、细节深处所蕴含的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这个问题及活动的设置,不仅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思维撞击,产生更多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b.探究修辞体会作用

  投影出示“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个设计就是对本科教学难点的探究,让学生找出诗中运用修辞的诗句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诗人情感表达上的妙用。

  4.现代诗歌赏读

  要求学生饱含讴歌与赞美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比较前面的朗读,在读中加深情感的领悟。

  5.延伸拓展

  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与现实的联系点,抓住这一联系点,让语文回归生活我设计了“本诗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讲讲你和母亲的故事。”这个问题是把对大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对母亲的感情的过程。这样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课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齐。要求学生讲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教师能够播放背景音乐,调动学生情感。这样,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潜力,培养了学生感恩美德,同时也深化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6.布置作业。把“你与母亲的故事”整理成一篇文章。

  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资料,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手

  灰↑笑

  ↖↓↗

  ↘↙

  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思想感情-----------及作用

  ↗↑↖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好处。

  2.了解排比、反复、比较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述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潜力。

  【过程与方法】

  先透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之后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透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比较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突破】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资料,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好处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课文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2.字词练习2.完成字词练习

  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3.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

  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4.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了解创作背景(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这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的名作。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作者艾青的资料抽学生简述作者的生平。

  2.师:大家回答得不错,艾青的主要作

  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1.用心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

  艾青其人做基本简介。

  生: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受到文坛重视。

  2.倾听,作好相应记录。

  3.师: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诗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书课题。

  3.听取老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原由,以便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字词练习(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务必要先掌握了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意。

  导人随堂练习1,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范读诗歌。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奏,强调按好处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

  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师:诗人透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

  1.听教师范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

  步探悉作者感情。

  2.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生: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朴、善良,但生活一向很贫困、艰难。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师: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3.师:很好,此刻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段,它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

  点拨:诗歌第4段,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运用想像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透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引出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4.师: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5.师:回答得很正确,诗歌的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文中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出来

  6.师:诗歌的第四分部讲了什么

  将上述资料梗概板书。(见课末板

  书)

  1.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己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2.生:分为四个部分。

  3.生: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生: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段,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尊敬。

  5.生: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比较,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6.生: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情。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透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第一层(1~4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5。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9。1l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12.13):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1.细读诗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2.深入理解2.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3.指导品析《给乌兰诺娃》3.品析名篇,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一、分析探讨写作手法(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其形式不仅仅具有特殊性,更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资料,抒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想像和比较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使资料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超多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1.生:本诗透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师:从构思看,全诗前4个诗段从“这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诗段又回到“这天”,来赞美大堰河。

  第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这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诗段有一句“大堰河,这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2.仔细阅读诗歌,找出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段落语句,并就自己的理解分析其作用。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第4段中“大堰河,这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堰河,这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的“这天”与第4段中的“这天”相呼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加清晰。

  二、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前边我们对整首诗进行了阅读分析,此刻我们选取几个重点章节来研读,有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第7、8段

  2.师:第7段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条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比较,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情绪却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词证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

  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3.师:诗歌第8段写道“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了”。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

  1.深情地朗读诗歌第7、8段。

  2.跟随教师讲解理解重点段落,试着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生:“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证明了对大堰河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亲生父母的陌生。

  3.生: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以及用心乐观的生活态度。

  像第5段那样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繁重而多样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证明了她的什么品质

  4.师:联系第6段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段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

  4.生:证明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齐而“笑”。

  这是真正的母爱!是超越了一切功利关系的爱。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透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及该诗的艺术特色。

  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齐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词注音释义,并用它们造句。

  典押忸怩冰屑悉索凌侮叱骂漂泊

  2.阅读诗歌《给乌兰诺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

  (2)说说破折号在那里的作用和好处。

  (3)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比喻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个性练习设计】

  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述,因此必须要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五):

  [学习目标]

  一、认识大堰河这个人物形象。

  二、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学习重点]

  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

  [学习难点]

  作品写作时代、背景离现实时代较远,学生热情较难调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用这首作品引出“母爱”这一话题。播放片段后,教师以“我们这天共同学习一篇赞美特殊母爱的诗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入新课。

  2.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这天我们就一齐来学习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修改,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x疆石河子垦区。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超多诗歌。

  1985年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资料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三、文章疏导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的身世,能够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十分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之后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四、整体把握

  1.这首诗一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1、2节为第一部分,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3~10节为第二部分。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3节,“大堰河,这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第4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齐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之后”,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第5节仅4行,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状况。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第6节,将“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与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进行比较。“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并与第4节一样,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第8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期望。

  第9、10节,写大堰河临终的状况,“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带着遗憾,“含泪”离开了这个凄凉的世界。

  第11~13节为第三部分。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2.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狱中写的成名作。诗中的人物形象可说是实有其人和实有其事。它与《我的父亲》是姊妹篇,都是研究艾青早年生活及其家庭的重要诗篇。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这个女孩子从小嫁到畈田蒋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一手把纸钱的灰,用几把稻草盖一盖棺材,旁边也围点稻草,就算是一个坟墓。

  大堰河的确是一个勤劳朴素的农妇,我的姑母早年丧夫失子,住在畈田蒋,时常赞叹大堰河,说她很勤快,可惜死得太早了。旧社会的童养媳都是悲苦的,连一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我们村子里就有许多童养媳,都像大堰河一样,用出生的村庄的名字代替她们的名字。

  有人问,大堰河在劳动时还含着笑,是不是实写?我说,看看鲁迅写祥林嫂到鲁四家开始做工的那一段,写到“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就可懂得“笑”里所包含的深刻杯具意味。大堰河的“含着笑”,一方面说明大堰河的要求多么卑微,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旧时代穷苦人要谋生,哪能哭丧着脸去惹东家或旁人的不愉快呢?

  五、问题探究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诗中,“丁香”能够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取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超多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2.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此刻哪里?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13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11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构成了鲜明的比较,但它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3.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政治解读,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这首诗的主题解读,就变成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对自己所属阶级阵营的背叛和对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并坚定地成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因为诗中也提到,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而长大的,所以是与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的农民的儿子。作为地主儿子的诗人,彻底抛弃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儿子称为“我的兄弟们”。在新的时代里,阶级分析方法渐渐过时,至少已经不是惟一的文学分析方法,而是众多方法之一种。但是,是否能够因为它只是众多方法之一种就否定它呢?回答是不能。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代,也正是那种阶级意识十分鲜明的时代,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革命理想,抛弃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别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革命运动,站到被压迫者一边,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这是普遍的现象。艾青也属此例。他的诗中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也是十分真诚的,不是空喊口号,所以,这一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其次,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下层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忙这些弱势人群,所以,适当用

  阶级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需要的,至少能够唤起一些人的良知。

  六、创作回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1933年1月写于狱中的一首抒情诗。

  我在1932年4、5月间从法国回到上海。不久,我参加了“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江丰、力扬等一些美术青年,组织了“春地美术研究所”(即春地画会)。1932年7月12日,我们12人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在第二特区法院看守所。之后,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第十条,刑法第九条、第四十二条”为罪名,判处我有期徒刑六年。一天早晨,我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我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动。因为看守所的生活也不允许我反复修改。

  我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我是这个家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要喜庆的。但因为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我会“克死”爹娘。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欢我,一生下来就遭到家庭的歧视。很快,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这位妇女很小的时候从一个叫“大叶荷”的邻村卖到我们村,这个村离我们村大概五华里。

  “大堰河”这名字,小时候只是听口音的,1973年我回家乡,乡亲们谈起这首诗时告诉我,“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我们家乡的土音“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所以,我在诗里写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我在“大堰河”家一向住了五年。诗里写了:“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五岁那年,因为我要去念书了,被父母带回去了。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回到父母家里,我是在一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所以,我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

  “大堰河”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她与前夫生了三个,前夫死后,从邻村上姜村招赘,又生了两个。1953年和1973年我两次回家乡,都去看了他们。《大堰河》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情绪写的。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1953年和1973年,我都到她墓上去了。

  这首诗写好后,我就放在身边。之后要解到苏州去了,就把这首诗以及其他一束诗稿交给狱中的难友,托他出狱后带给我的朋友李又然。李把这些诗送到了《春光》杂志,发表于1934年该刊第1卷第3期,为了避过敌人的注意,我就根据本名蒋海澄的谐音第一次用了“艾青”这个笔名,以后我的第一本诗集即取名《大堰河》(上海群众杂志公司1936年出版)。

  七、文章赏析

  艾青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艾青谈他的两首旧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这种“自传性质”,决定了这首诗极少用比喻意象,而纯以描述性意象为主。这类意象是诗人的心灵对现实的直接映照,其触角能够伸到生活的各个层次和心灵的各个领域,具有极大的包容量和丰富的表现力。《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但并非严格好处上的自传,从本质上说它依然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对大堰河的深沉的爱为动力,按照诗的艺术规律展开想像,其意象的运动与组合主要透过如下两条渠道进行。

  其一是接近联想,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而把它们联想到一齐。《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是接近联想:“大堰河,这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掉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生前或死后涉及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因空间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齐来了,这是空间接近联想。紧接下去:“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这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等等大堰河辛勤操劳的场景,由于时间上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齐,这就属于时间接近联想了。

  其二是比较联想,即由于对某一事物的回忆,头脑中又浮现出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事物。诗人描述了大堰河家的极端贫苦的生活之后,紧之后联想到自己家里的豪华生活:“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那里展示的还不仅仅仅是地主与贫苦农民悬殊的生活水平,而是诗人的波涛起伏的内心世界:“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在大堰河家中的那段生活,给艾青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目睹了贫苦农民的痛苦生活,也发现了他们的善良完美的品格;他对养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满深情,而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家却感到陌生而不安,艾青的叛逆思想在幼小时候已见端倪。此外,大堰河的生前勤奋劳作与死后的惨淡萧条、大堰河对乳儿的“美梦”与现实粉碎了她的梦均构成了比较。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命运就在这比较中凸现出来,从而显示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的、无私的爱,又是她的乳儿──诗人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爱,然而诗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爱为满足,《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证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同时也是这首诗的普遍价值之所在。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六):

  大堰河――我的保姆

  从容说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诗人1933年于狱中创作的。在诗中,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

  本课在教学时,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运用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透过分析诗中“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中细腻的细节描述、超多排比句式、反复修辞的使用和铺陈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情感。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介绍此诗的创作背景,范读课文,营造气氛,初步感受诗歌资料,分析诗中“大堰河”的形象,大致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集中分析一些精彩感人的细节,体会诗中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深入理解诗人蕴涵于诗中的深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诗中的细节描述、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

  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述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3.朗读法,透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4.合作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5.思维拓展,感知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

  6.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不少人,如果此刻你要写诗讴歌你最尊敬的人、你最感激的人、你最爱的人,你会选取谁呢?你又会选取写这个人的什么事呢?

  生我会写妈妈。写妈妈在我生病的时候背我去看病,在我做错事的时候耐心地教育我。

  生我也写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对我生活上的照顾的确不少,我选取写她引导我学会读书并且爱上读书的事。

  生我写我的父亲。我听过不止一位同学说,怕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较为严厉。但我与我父亲的关系就像两兄弟。在生活中,父亲教给我很多日常的生活知识,在学习上,父亲和我一齐探讨难题。

  生我想写我的外祖母。我父母一向在外地工作,我一向是跟随我的外祖母一齐生活的。我的外祖母是一个很时髦的人,从她身上你一点也看不出她是一个老年人。她为人可活泼呢,有时我觉得她比我更像一个小姑娘。

  师父母或祖父母往往是照顾我们的生活,引领我们成长的人。我想不少同学在初中或小学的时候都写过类似写人的记叙文吧。(学生笑)同学们选取父母等作为写作的对象能够说是再正常但是的。然而,著名的诗人艾青,却把心中的赞歌献给了自己的保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这天我们来欣赏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这位优秀的诗人,他把他心中最美最真的赞歌献给他的保姆。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我们一齐来听课文的录音。一边听,同学们一边思考:从诗中我们能够看到诗人有着怎样的童年生活呢?从诗中的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讨论:在诗中能够看到“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生童年生活不幸。

  师诗中哪里告诉我们“我”的童年生活不幸?

  生没有父母之爱。诗中写道: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生可能“我”很小就被家庭抛弃了。因为有一句诗: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这句诗既是说“我”不认识那四个字,也就应是指“我”没有享受过家庭的快乐。

  师分析得好。对“天伦”的理解很正确。

  生大堰河很疼爱“我”。因为诗中两次重复写到“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生大堰河对“我”的疼爱还有一句: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这一句也是两次重复写到的,更直接写对“我”的疼爱。

  师同学们都能分析诗中的诗句,看到诗人童年生活的影子。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这是艾青在多年之后,回忆对他的童年生活的回忆。

  【多媒体课件显示】

  我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我是这个家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要喜庆的。但因为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我会“克死”爹娘。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欢我,一生下来就遭到家庭的歧视。很快,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这位妇女很小的时候从一个叫“大叶荷”的邻村卖到我们村,这个村离我们村大概五华里。“大堰河”这名字,小时候只是听口音的,1973年我回家乡,乡亲们谈起这首诗时告诉我,“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我们家乡的土音“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所以,我在诗里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我在“大堰河”家一向住了五年。诗里写了:“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五岁那年,因为我要去念书了,被父母带回去了。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回到父母家里,我是在一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所以,我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

  师这是艾青的一段自述。

  师童年的生活中,没有家庭的温暖,只有大堰河给了小艾青母亲般的爱。艾青由此对大堰河是怀着多么深挚的感情啊。而这一首诗的创作还有一个特定的背景。它是艾青在狱中写成的。

  师艾青在1932年四五月间从法国回到上海。不久,他参加了“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江丰、力扬等一些美术青年,组织了“春地美术研究所”(即春地画会)。1932年7月12日,他们十二人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在第二特区法院看守所。之后,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第十条,刑法第九条、第四十二条”为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六年。一天早晨,艾青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大堰河这位以淳朴的感情深爱着他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自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动。因为看守所的生活也不允许我反复修改。”

  深入探讨,整体感知

  师怀着真挚的感情,用朴素的笔调,诗人在诗中塑造了大堰河怎样的形象?能够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

  生大堰河是勤劳的。诗中第4节写了她一连串的劳动。煮饭、补衣服、帮小儿子包扎伤口。还有第七节也是写她劳动:洗衣、洗菜、喂猪、晒大豆和小麦。

  师概括得好。我们把这两节诗读一读,看一看大堰河的劳动生活,诗人透过对大堰河劳动生活的描述,向我们展现了一生劳作的大堰河的勤劳形象。

  【第一、二小组同学读第4节,第三、四小组同学读第7节】

  生大堰河的生活很贫困。诗中写到“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就是说,她只能以做保姆为生,还有她的“园地”被典押。还有,诗中第10节写大堰河死时的情景,“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师读得很细致,连诗人描述大堰河下葬的细节也注意到了。的确,诗中的大堰河虽然辛勤劳作一生,但生活却仍然极端贫困。

  生我认为大堰河是善良的。她生活虽然贫困,她喂养我虽然是迫于生计,但她对我仍还有真挚的感情,真心地关爱我,虽然“我”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在第8节诗中的细节描述,最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

  课堂小结

  大堰河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勤劳、善良,却也受尽欺凌、尝尽艰辛。诗人用真挚的情、用朴素的笔去怀念大堰河,去讴歌大堰河。

  布置作业

  把这首诗改写成“我和大堰河的故事”,能够对诗中资料进行取舍,能够对诗中的人物和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但是不能随意地胡编乱造。

  板书设计

  大堰河的形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品读了艾青写给大堰河的诗。此刻,我们来听听同学们写的“我和大堰河的故事”。

  【三位学生读出他们改写的小故事。教师简要点评】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学生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师上一课我们侧重分析了诗中大堰河的形象。而这是一首抒情诗,在诗中,诗人又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生这首诗中使用最多的是排比的句式。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这八个排比,具体地写了大堰河繁重的劳动,赞美了她勤劳的品格。

  生第4节运用排比句描述大堰河的功劳,我觉得写得很具体。就是排比句的运用使这种描述变得十分具体可感,形象生动,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大堰河一刻不歇地劳动的身影。

  生第4节的排比句是具体地描述了大堰河的勤劳,也能够看出她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和照顾着她的乳儿,也是歌颂她善良的品格的。

  师分析得很细致,几位同学的分析正是对这首诗中排比句的运用和它的作用的最好的分析。排比句的运用使资料凝练,又具体丰富。这是从资料上分析的,在诗歌的音韵上有什么效果呢?同学们自己读读第4节,感受一下排比句在音韵上的作用。

  生排比的句子句式是基本相同的,很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我觉得读起来很有气势,似乎一气呵成。

  生我还觉得像海浪一样,一拨接一拨,一句接一句,很有节奏感。

  师同学们对诗歌的感受力很强。我们能够作这样的归纳:排比句在诗中的使用能使诗的语言凝练,资料具体丰富,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我们再看看诗中还有哪些诗节使用了排比句,是否也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呢?

  生诗的第3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第10节、第11节、第12节,全都是运用排比句式。

  师这首诗中最主要运用的句式就是排比。除此之外,还有哪种修辞手法在诗中超多的运用呢?

  生是反复。

  师对。这首诗中还使用了多处反复,既有句子的反复,也有词语的反复。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反复的例子,并且分析它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生在很多的诗节中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包括第1节、第3节、第4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10节。

  生还有词语的反复。如第10节,“同着”这个词反复使用了五次。第12节中“呈给”这个词反复使用了八次。我认为反复的作用就应是强调吧。

  生我觉得反复修辞与排比句式的使用,在作用上有很多的相似点。

  师请说说有哪些相似点。

  生资料上的铺陈使得资料都很丰富,音韵上都很整齐,节奏感也很强。

  生一节诗的开头与最后一句的反复还得令结构上首尾响应,结构能够说是十分完整,像一个完整的圆。

  师排比和反复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表达效果上却有相似处,同学们能够发现,有些地方既使用了反复,那么排比就会伴随着同时出现,如第12节。反复运用“呈给”,也同时使用了排比句,是一连八个句式相似的句子。其他诗节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师全诗超多运用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表达了酣畅淋漓的抒情效果。排比句式与反复修辞的超多使用,使诗人的情感如千里黄河一泻汪洋,势不可挡。我们再次诵读诗,体味诗中的抒情效果。

  深入研讨,挖掘主题

  师“大堰河”这个极普通极普通的劳动妇女,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地位是极低下了,她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诗人说她的名字只是她村庄的名字,诗人只是根据谐音写了这三个字。但与这三个字同音的字还有很多,为什么诗人就选了这三个字呢?是否还有其深意呢?

  生诗人的家乡是浙江,那一带是江南的水乡,河是随处可见的,所以诗人首先想到大堰河的村庄也会有条小河,并以小河命名那个村庄。

  师结合地理环境分析,很有道理。

  生也觉得是因为河多,令诗人想到大堰河的村庄也有河;但我想诗人也许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河多,也就是说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是很多很多的。诗的倒数第2节的倒数第二句,“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可见,我认为,诗人是歌颂大堰河,也是要歌颂像大堰河一样的许多劳动妇女。

  师很有道理。在前面结合地理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提示诗歌的主旨之所在。还有高明的见解吗?

  生我觉得诗人是特意选用“河”作为大堰河的名字的。因为在人类产生之初,河流就是孕育人类的。所以我认为诗人特意称大堰河为“河”,是要表达是大堰河般的劳动人民哺育了自己。

  师同学们的联想越来越丰富了,都言之有理。

  生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刚才突然想到的。倒数第2节诗中有一个词“紫色的灵魂”,“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诗人为什么用“紫色”来形容“灵魂”?

  师这个问题问得精彩。同学们讨论讨论,自己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紫色是高贵的颜色,诗人可能是歌颂大堰河高贵的灵魂。

  生我觉得是揭示大堰河受欺压。因为紫色是伤痕的颜色,诗人可能是要显示大堰河的不幸,生活艰苦,受人欺凌。

  课堂小结

  一个“紫色”留给我们这一课的学习一个精彩的结尾,同学们在课后继续讨论吧。可惜诗人艾青几年前已经去世了,不然我们能够写封信与艾青讨论。此刻我们只能与他天上的灵魂对话了。

  布置作业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抒情诗。选取诗中你认为最富于感情的一段,反复朗读,以求成诵。

  板书设计

  富有气势,便于抒情

  拓展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就应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永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11.17

  鉴赏提示:《我爱这土地》一诗作于抗战初期。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新奇,也突兀,不禁令人驻足,令人沉思。诗中的“鸟”是泛指,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吟咏的杜鹃、鹧鸪那样,它是这位“悲哀的诗人”(诗人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之后诗中出现了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诗人用上了超多修饰语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情感,构成了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然后用“我死了”,与前面的描述构成强烈的比较,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全诗的结尾,就像一个高明的歌唱家,蓄足了势,唱出了最高音符。这是对祖国深挚之爱的最强音啊!在那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年代,诗人所歌唱的“土地”也就具有了格外动人的力量。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同学们回答这道题时,应再详细一些,可多加分析,不要只列出一两句评价的话。

  参考答案:前文有对大堰河形象的细致分析,概括起来说:大堰河是一个勤劳、淳朴、宽厚、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诗中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她品格的尊敬和赞美。

  二、命题意图:本诗抒情的方式主要是透过叙事抒情。叙事成分以及典型的细节很多,同学们要善于找出这些并加以分析,主要是分析表达了大堰河与“我”的感情。

  参考答案:如第4节,集中写了大堰河的勤劳朴实的形象。诗中运用了“在……之后”这一状语格式,而且反复使用,多次强调。在每个状语中都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大堰河辛勤劳动的情景: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尝到饭已煮熟了……这些细节体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关心爱护之情。

  三、命题意图:排比和反复手法是本诗的重要特色,要找出来并不难,难的是揣摩其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使资料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反复手法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其他修辞格也需要了解其表达效果,而不是单纯地了解是哪一种修辞格。

  参考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透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歌颂了她的完美心灵。这样写,省去了许多笔墨,扩大了诗歌资料和意境上的容量。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超多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大堰河,这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七):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的】透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潜力。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分析

  一、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这天我们就一齐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分析全诗诗人感情的变化:

  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透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提问:浏览全诗,思考,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那样的一些感情?

  此刻我们就来读诗,看一看这些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资料朗读一下。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齐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二)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之后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齐来看一下第四节。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此刻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大家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

  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但是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诗人在五岁时最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

  问:为什么会这样?(补充背景介绍)

  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三)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七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齐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四)但是,诗人写到那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完美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五)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教师朗读9、10节)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那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杯具?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六)艾青的回忆到那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完美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向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教师范读12、13节)

  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三、小结:这天,我们一齐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能够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八):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比较、反复、排比)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

  2、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荆棘(jing1ji2)火钵(bo1)忸怩(niu3ni2)叱(chi4)骂

  2.解释词语

  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貌

  二.导入:

  1.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这天我们就一齐来学习这首诗。

  2.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3.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三.初读

  1.播放朗读录音。

  2.注意读准字音。

  3.准确把握情感。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首诗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明白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完美品质,描述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杯具命运的黑暗社会。

  五.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六、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小结:这天,我们一齐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透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能够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

  二.研读。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之后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样理解你换一下试试。(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总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学习第二部分。

  1、第三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试答。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透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透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齐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2.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

  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那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那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4节,7节)

  3.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之后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齐来看一下第四节。(朗读)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证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那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那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这一节读的时候要读的慢,读的重,读的深沉。

  4、第七节,在具体描述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用了六个排比句,描述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

  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5.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透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第五节是淡笔点染,侧面烘托。用设问句“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间接地表现出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第六节跟第四节构成一种强烈的比较: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在大叶荷家中,在将近五年的寄养中,他承受了乳母超越生母的爱,感受了亲人般的温暖,离开了乳母,便离开了母爱,这在幼小的孩子来说,是最最痛苦的事。尽管新家中挂着“天伦叙乐”的匾,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天伦叙乐。透过比较,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

  6、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述,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先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盼。

  三.小结

  本文透过描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抒发了对其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牢房阴冷,晓雪飞舞);同时,在叙述悲惨一生的同时,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9-13节。

  二.研读。

  学习第三部分。

  1.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那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那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好处

  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比较,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但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比较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最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问: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杯具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2、第四部分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透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好处。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超多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三.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手法:

  妙用比较:两个家庭生活比较,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比较,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比较,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超多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超多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这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资料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构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四.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五.背诵第8节

  板书设计: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牛郎星属于什么星座

  问题:

  牛郎星属于什么星座

  答案:天鹰座

  【解析】

  牛郎星:是天鹰座的主星,距地球18。6光年远

  织女星:是天琴座的主星,距地球26光年远

  【相关阅读】

  牛郎星属于什么星座

  牛郎星(牵牛星)Altair,牛郎星归属于天鹰座,织女星归属于天琴座,天鹰座url赤道带星座之一。位于天琴座之南,人马座之北,大部分在银河中。座内目视星等亮于6等的星有87颗,其中亮于4等的星有13颗。

  牛郎星的中国正式名称为河鼓二,它和其他几颗星合成一个星座俗称天鹰星座,牛郎星是天鹰座α星座。

  牛郎星在中国称呼为“河鼓二”,也成为天鹰星座,是周围的几个星组合起来的星座,在“河鼓二”的两侧分别有一颗比较暗的星,分别成为“河鼓一”和“河鼓三”,与“河鼓二”三点一线成一个扁担型,也就是象征着牛郎挑着扁担,分辨在两头挑着他的两个孩子“河鼓一”和“河鼓三”在一路追逐这织女。

  牛郎星属于全天第十二亮星,在视星0。77,绝对星-2。13。是一颗A7V型白色的主序星。牛郎星距离太阳有16光年,半径确实太阳的1。68倍左右,质量是太阳的1。6倍多,表面温度有800开,负责的能量却是太阳的10倍左右。

  牛郎星的自传很快的,牛郎星在赤道区域自转的速度能够高达每小时102。7万千米左右,大约是属于太阳自转速度的60倍多,但是牛郎星并不像太阳那么完美,因为牛郎星属于一个扁扁的椭球体。

  牛郎星属于赤经19时48。3分,赤纬8度44分左右,在夏天的时候,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津四三颗亮星,构成一个醒目的大三角形,称为“夏季大三角形。郎星位于大三角形的南端。这个大三角形是寻找夏季星座的重要标志,到了夏末,在上半夜大三角形及其附近的银河一齐升起到天顶附近。

  星座的名字和划分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古希腊人把它想象为一只在夜空中展翅翱翔的苍鹰,牛郎星就是鹰的心,牛郎的扁担是天鹰的翅膀。在夏秋的夜晚它是天空中十分著名的亮星,呈银白色。距地球16。7光年,它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1。6倍,表面温度在7000℃左右,发光本领比太阳大8倍,目视星等为0。77。它与“织女星”隔银河相对。

  古代传说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鹊桥相会。实际上牛郎织女相距14光年。即使乘现代最强大的火箭,几百年后也不曾相会。牛郎星两侧的两颗暗星为牛郎的两个儿子——河鼓一、河鼓三。传说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儿子在追赶织女呢。

  在中国古代传说当中的牛郎星,在夜里我们观看到时它像一块宝石一样闪闪发亮。其实它的表面温度比太阳表面还要高2000℃。

  牛郎织女

  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明亮的恒星,能够在北半球的夜空中清楚地用肉眼看到。这颗恒星比太阳更热、更年轻,直径约是太阳的2倍。牛郎星赤道区域的自转速度高达每小时102。7万千米,大约是太阳自转速度的60倍!因此,牛郎星不像太阳那样是个几乎完美的球体,它的快速自转让它的“腰围”明显胖出一圈,成了一个扁扁的椭球体。

  关于天鹰座的传说

  古希腊人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家中饮宴或是招待客人时,未出嫁的女儿务必做为宴会的侍者,负责为大家端茶倒水。不但普通人家,就是名门望族、王公贵戚,甚至天上的神仙也莫不如此。

  大神宙斯和神后赫拉的女儿赫柏,能够说是神国最高贵的公主了。每当众神聚会的时候,她总是最忙碌的一位,像个轻盈的小精灵在酒席间飞来飞去,笑靥如花,轻声曼语,使宴会充满了欢乐简单的气氛。

  可惜,好景不长。大英雄赫剌克勒斯到了天界以后,宙斯和赫拉都很喜欢他的英俊、勇敢,便把赫柏许配给他为妻。这样一来,在宴会上神仙们再也看不到公主的身影了,虽然照样是歌舞升平,但大家总觉得有些冷清。

  宙斯也觉察到了这一点,他想到人间去寻找一个适宜的人物,来代替他的女儿担任神宴的侍者。于是他摇身一变,化作一只大鹰。

  “雄鹰”在天上翱翔,忽然,他发现有一群少年在山间嬉戏。宙斯的眼睛一亮,一眼就看中了其中一个机灵、活泼的小男孩。孩子名叫甘尼美提斯,是这个国家的小王子。宙斯一个俯冲落到了孩子们面前。

  应对突如其来的这只大鹰,孩子们吓得四散奔逃。唯有小甘尼美提斯没有动,他见这只美丽的雄鹰英武挺拔,看上去并不凶猛,就大着胆子向它走去。走到跟前,他轻轻地抚摸苍鹰光艳亮泽的羽毛,鹰也温顺地看着他。甘尼美提斯越来越喜欢它,之后竟骑到鹰背上去了。等他坐稳了,大鹰展开双翅,陡然飞了起来。它越飞越快,越飞越高,眨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国王听说爱子竟然被一只大鹰诱走了,急忙派人四下寻找。几天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他悲痛得仰天长叹,不知向谁诉说这不幸的遭遇。可就在他抬起头的时候,在夜空的繁星当中,突然发现自我乖巧、可爱的小儿子,正拿着赫柏公主用过的玉瓶,为众神斟酒呢。

  之后,宙斯为了纪念赫柏和甘尼美提斯做过的工作,就把他们经常用到的那个玉瓶化作一个星座,这就是宝瓶座。而且他对他所变过的那只雄鹰也十分得意,就把它变作一个星座,这就是天鹰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