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2 16:19:05
题目: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是。
A、继承性
B、基础性
C、广泛性
D、简明性
答案:ABCD
解析: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就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七基本特征是: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构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务必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相关题目一】
社会公德的特点有()。
A.基础性
B.强制性
C.全民性
D.相对稳定性
答案:ACD
【相关题目二】
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答案: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就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礼貌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
其特点是:(1)基础性;(2)全民性;(3)相对稳定性。
【相关阅读】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就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必须社会、必须国家个性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礼貌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生活秩序,郡务必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就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此刻: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这主要是透过社会公德的规范方式来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宥效地为满足社会与社会成员的需要服务。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礼貌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礼貌程度的“窗口”。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礼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能够看出整个社会精神礼貌建设的状况。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被破坏,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会的精神礼貌当然包括多方面的资料;但在必须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道德风尚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礼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礼貌发展的一种反映和体现。因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总是先从社会风尚中表现出来。总之,在必须好处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进行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务必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就应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职责感思考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礼貌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还有许多更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又昭示着一个社会道德风气好坏的程度。
2.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务必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在同一社会中,任何社会成员不管属于哪个阶级或从事何种职业,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规则,都务必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国家、社会团体、机关单位有时甚至能够以国家权力或行政权力、经济权力予以干预。
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明白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这种最一般的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里都存在着,因而,调整这种关系的社会公德在历史上比起其他各种道德分支来,具有更多地稳定性。而且社会公德总是随着社会物质礼貌和精神礼貌的发展,保存和发扬其进步的、合理的方面,剔除其落后的、不合理的部分。
4.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资料要求
社会公德的资料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资料为:
礼貌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就应和谐相处,举止礼貌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资料。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忙。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忙、救济的时候。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忙,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职责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务必要有规矩可循,就务必遵循必须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绐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持续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和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纪懂法,遵纪守法。
保护环境
为了持续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礼貌程度和精神面貌。
问题:
篮球起源于哪个国家,起源于哪一年?
答案:
篮球起源于美国,起源于1891年。
解析:
篮球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开展于冬季和雨季的室内游戏。始于1891年12月21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在体育馆内组织学生进行的游戏。他将竹篮固定在离地高约3.05米的墙上,然后将全班18个人分为2队。游戏时各队将球投入对方的竹篮内,进球多者为胜。因游戏使用的器材主要是篮和球,故称篮球。1892年1月25日奈史密斯在《训练学校研究报告集》上介绍了"篮球"游戏方法,同年制定了13条比赛规。1893年3月11日在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举行了教师队与学生队的比赛,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篮球赛。同年篮板、篮圈、篮网构成,每队上场人数由最初的10人逐渐减为9人、7人,1920年规定为5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篮球运动流传到欧洲。1950年举行首届世界篮球锦标赛,1953年起举行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中线将其分为两个半场。场地中央有一半径为1.80米的圆,用于比赛开球。篮板要用透明材料制成,横宽1.80米、竖高1.05米,底端距地面2.90米。球重600~650克。地区或国家协会也能够使用横宽1.80米、竖高120米,底端距地面2.75米的篮板。比赛时分两队,每队5人。将球投入对方球篮得2分,在三分区投入对方球篮得3分,罚球中1次得1分。全场比赛40分钟,分上半时和下半时,每半时20分钟,中间休息10~15分钟。以全场得分多者为胜。男女篮球分别于1936年和197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男、女各有12个队参加比赛。每个协会每个项目最多1个队参赛。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将在两个场地举行,历时15天,从8月14日—28日。预赛和淘汰赛将在前11天里举行,比赛将在能够容纳15000名观众的theHellinikoOlympicComplex的室内体育馆里举行,而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的比赛将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theOlympicIndoorHall举行,观众的容纳量为18000人。
【相关阅读】
篮球运动起源与发展
1.起源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rield)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博士发明的。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3.05米),把球向篮内投掷,按投中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才逐渐构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
2.发展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FIBA)。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随后,在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1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篮球运动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规则在不断地更新,技战术也逐步得到提高。30年代以前的篮球运动处于传播和推广时期,技术和战术尚处于初级阶段。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提高。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高大队员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但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这种状况,1956年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了限制区,增加了30秒和干扰球规则。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在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70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的阶段,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8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攻守对抗,同时,技术全面、特长突出的明星队员在队内的作用举足轻重。
如今,篮球运动在全世界开展得极为广泛。奥运会篮球比赛、世界篮球锦标赛、NBA、等一系列重要赛事,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大家关注的不仅仅仅是比赛的胜负,更为重要的是欣赏运动员精彩的表演,并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近年来,我国的篮球运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仅成功举办了CBA、CUBA、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全国高中篮球联赛,而且国家队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值得赞赏的是:姚明成为2002年NBA“状元秀”,目前效力于休斯敦火箭队。此外,诞生于美国街头的“三对三”篮球,在我国也受到社会各界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吸引了众多人员的参与。
问题:
三个代表是谁提出的?
答案: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提出的。
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资料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的主要地位是:
(1)“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走在中国社会发展前列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齐的。什么时候坚持并做到了这样“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兴旺发达,就得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人民群众的拥护,就经得起任何风浪的冲击。什么时候如果偏离或没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民就会不满意,中国共产党就会遇到困难和曲折。
(2)“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资料和任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不断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面向新的世纪,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无愧于历史赋予的执政地位;才能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3)“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拥有6100多万党员的大党。能够战胜以前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内外敌人,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解决了12亿人的温饱问题;在本世纪末进入了小康社会。虽然也犯过错误,有过曲折,但始终“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经得起各种风浪、磨难的考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有这一切,就是于我们党能够始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功和发展的奥秘所在。
【相关阅读】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个性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能够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礼貌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就务必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1)国际背景。进入新的世纪,我们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在加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有辉煌,也有严重挫折。我们必须要吸取苏共解体的教训,务必始终不渝地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只有透过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持续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因势利导,更好地巩固、加强和发展我们的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国内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平衡尚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与此同时,在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浮漂,个性是腐败问题。再加上我们党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从此刻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在这种状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个性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所有这些,都务必紧密结合实际,来进行思考和研究,用心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走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列,使我们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起来,经得起任何风险的考验。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务必努力贴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透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务必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给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务必坚持挹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四、怎样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1)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务必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务必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持续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务必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持续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4)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务必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5)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务必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务必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能够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井透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个性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五、“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重大好处
(1)理论好处。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2)现实好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六、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走在中国社会发展前列的先进政党。我们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是与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齐的。什么时候坚持井做到了这样“三个代表”,我们党就兴旺发达,就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经得起任何风浪的冲击。什么时候如果偏离或投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民就会不满意,党就会遇到困难和曲折。
(2)“三个代表”是我们的执政之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执政的资料和任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不断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面向新的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我们才能始终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无愧于历史赋予的执政地位;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水平,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
(3)“三个代表”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我们党建党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这天拥有61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以前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内外敌人,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解决了12亿人的温饱问题;在本世纪末进入了小康社会为什么虽然也犯过错误,有过曲折,但始终“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经得起各种风浪、磨难的考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有这一切,就是于我们党能够始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我们全部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不断成功和发展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