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下、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资料,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透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完美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就应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此刻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十分完美!期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3.此刻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能够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向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资料是什么?(课文透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最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完美童心。)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000块钱时的表现构成了比较:那时的瑞恩还不明白2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透过筹齐打井的2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此刻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到达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能够联系课文资料来谈,还能够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忙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他理解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忙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透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下、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资料,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完美,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透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能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完美心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完美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就应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此刻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十分完美!期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这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忙了那些急需帮忙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此刻就请同学们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资料(“梦想”是什么)

  1.自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交流:课文主要资料(课文透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最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完美童心。)

  3.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⑴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就应过这样的生活……我必须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⑵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精读课文,走进文本,深入理解课文资料。(“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一)学习1、2自然段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⑵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出示文字资料:非洲缺水资料。

  ⑷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二)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实现这个梦想具体分几个步骤?

  2.学生自学。

  3.反馈:(“梦想”怎样实现的)

  (1)筹集70块钱(板书)

  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a.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朗读。

  b.感受70元的来之不易

  (2)筹集2000块钱(板书)

  当他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2000元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就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他的执着感动了好心人。妈妈的一位朋友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短短2个月,就筹集到了能够打一口井的钱。

  (3)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板书)

  同年9月,当他听工程师说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20个人干10天才能够完成时,他——读: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除了瑞恩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外,还靠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4.回顾梦想实现的经过

  四、设身处地,升华题义

  1.瑞恩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齐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村里的5000个孩子一齐出来欢迎他。人们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

  2.齐读句子,出示: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3.感受: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1)读14~17自然段,找出具体的事例。

  (2)学生交流.

  4.写话练习

  出示:假如你此刻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

  5.讨论:

  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从书本中勾画出: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期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五、课外延伸:

  1.阅读小诗《梦想的力量》

  2.寄语:梦想给人动力,勤奋创造奇迹!

  板书设计:17.梦想的力量

  梦想成真攒70元买了一个水泵

  筹2000元买一口井

  攒钱买钻井机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凭借初读,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怎样实现的”,能概括地表述。

  2.自主探究,从“激励自己、感化他人、拯救生命”这三个方面感受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3.透过比较,了解在列举选材时,只有关注全面性才更有说服力。

  4.凭借书写“梦想格言”“歌曲欣赏”等,激活学生的梦想。

  【过程预设】

  一、补充阅读,引入情境

  1.图文并茂,介绍非洲缺水状况。

  2.了解了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概览“梦想”

  1.快速浏览课文,划找描述瑞恩梦想的句子。

  2.汇报: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3.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4.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课件出示: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

  5.凭借读书卡,梳理“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

  三、板块探究,感悟“梦想”

  生再次默读课文,自主划找、品读、批注感悟:为什么说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板块一】激励自己

  课件出示: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元钱。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元钱。爷爷明白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1.请几名同学自由说说为什么说这段话能体现梦想的力量很大。

  2.快速地圈一圈,瑞恩一共做了哪几件事?(吸尘、擦窗、捡松果、捡树枝、

  考好成绩得奖励)

  3.联系实际:你们6岁时是怎样样的?

  4.师:就这样,瑞恩坚为实现“挣足70元钱”这个梦想不懈努力着。同学们,这是瑞恩为了挣足70元钱做的所有事吗?其他的事写在哪里?(省略号里)。想一想,瑞恩还有可能在做什么事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都罗列出来呢?

  5.比较:假如选取“瑞恩扫地、洗碗、擦窗、洗衣服、洗袜子”这几件事来写好不好?(只有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事例,才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小结:有了梦想,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可见梦想的力量真的很大!

  【板块二】感化他人

  1.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梦想还能够“感化他人”?(概括梳理)

  2.生结合句子谈感受:(预设:一周以后,瑞恩收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没过多久,另外一张支票寄到了。从此以后,瑞恩不断接到捐款,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瑞恩筹齐了能够打一口井的钱。)

  3.小结,营造冲突:既然是捐款,为什么才25元这么一点点呢?

  4.补充阅读:了解捐款背后的故事;谈感受。

  课件呈现:美国德克萨斯的一个小女孩儿,听了瑞恩的故事后,寄来了17美元,她在信中写道:我为瑞恩感动。我也想去帮忙别人。我把自己的头发卖掉了。但愿这些有用。一个叫珍妮丝的18岁女孩儿放下了去听后街男孩的演唱会。而她已为此攒了7年钱。

  5.小结:梦想的力量真大,它不仅仅能够——激励自己,还能够——感化他人。

  【板块三】拯救生命

  1.师:同学们,经过瑞恩和各地朋友的努力,梦想最后实现了。瑞恩的第一口井最后打出来了。梦想的实现又为人们带来了什么呢?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带来了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生命等)

  2.补充阅读:“瑞恩的井”在安格鲁社区投入使用两年多,附近的家庭陆续迁移进来,这个地区的人口和入学率有了惊人的增长。孩子们不用再每一天花几个小时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他们都开始上学读书;妇女们也不用整天为全家的吃水奔波,她们开始有时间种地,或者做些小买卖。到2002年春季,安格鲁小学里已经有了1250名学生,还有了300名中学生。清洁的水源对地区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粮食和肉类市场扩大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居民超多迁入,为企业生产带给了更多的工人。

  3.小结:梦想,能够拯救生命,梦想的力量真大呀!

  四、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1.了解“瑞恩的井”后续状况,震憾心灵(课件呈现)

  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有750000加元,瑞恩已经帮忙非洲挖了70口水井;2008年,“瑞恩的井”已在12个国家挖了266口井;435343个生命获益;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在继续为“瑞恩的井”基金会捐款。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2.说感受,提升认识。

  3、生书写自己的梦想格言。

  4、在《超越梦想》歌声中畅谈“梦想格言”,激活梦想。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完美心灵。

  2.认识6个生字。

  学习重点

  透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好处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就应学到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言,激情入文

  教师:这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忙了那些急需帮忙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板书课题:17﹡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自由选取五个以上下面词语,并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水井额外水泵

  攒钱捐款钻井机流泪瑞恩的井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一、二自然段。

  (1)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3)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录像或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4)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我一口井,好让他有干净的水喝。

  2.教师: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在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1)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

  (3)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板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板书,贴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恩实现梦想的艰难。

  (4)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反馈。

  教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5)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忙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

  (6)自由读划出的句子,此时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瑞恩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齐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指名读句子,出示:

  (1)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2)听到那里,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①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此刻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朱晓华)

  B案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教学过程: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明白的?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梦想”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就应过这样的生活……我必须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能够帮忙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下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样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更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样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是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像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期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五、作业

  1.摘录瑞恩说的话。

  2.瑞恩满怀期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虽然这十分十分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做着。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能够自己命题。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五):

  一、补充阅读,引入情境

  1、图文并茂,介绍非洲缺水状况。

  师: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水无人不需,无时不需,十分珍贵。我们生活在西施故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只要打开水龙头,就有许多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但在世界的某些地方,比如在非洲,(屏幕播放缺水图片)没有足够的水源,人们喝不上水,他们排起长龙般的队伍,也只是为了喝一丁点儿不洁净的水,许多儿童因为喝了不洁净的水而生病,甚至悲惨地死去!

  师:(朗读资料)在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疾病肆虐。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之外的一个水塘,而这仅有的一个水塘,水里也长满了寄生虫。村庄里,到处能够看到腆着大肚子的儿童,那是因为他们的肠道里充斥着寄生虫。四分之一的孩子患有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五分之一的孩子在5岁前就离开了人世。

  2、师:了解了这一信息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1:我想为他们捐款.

  师: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生2:我想发动许多人去捐款.

  生3:我想为他们买一瓶矿泉水.

  师:你们都是由爱心的孩子.在加拿大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叫瑞恩,当他了解到这些后,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这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课文,一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梦想的力量》。再读。

  二、初读课文,概览“梦想”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我们自己去读去感悟去发现。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找找哪些句子承载了瑞恩的梦想。

  生自由读文,划找句子。

  2、师:哪几句话承载了瑞恩的梦想?

  生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师:告诉同学们是在第几自然段?

  生1:在第一自然段。

  生2:我找到的是第三自然段的句子:“他们不就应过那样的生活。”“我必须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师:还有吗?

  生3:我找到的句子在12自然段:“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师:在刚才的浏览中,你们的速度很快,这会很有用。

  3、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师:老师把最有代表性的两句呈此刻大屏幕上: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师:读这两个句子,上下比照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句子中“孩子”、“每一个人”字体颜色变红。)

  生:第二句多了“每一个人”。

  师:你在读书的时候善于发现细微之处。

  4、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文中哪个自然段十分直白地告诉我们了?

  生:第17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短短两年时间,瑞恩是怎样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5、师:请大家凭借读书卡,梳理“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

  生借助读书卡梳理梦想实现之路。

  交流,分五步:

  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

  哪几个自然段作了描述

  1

  挣足70元

  1至6自然段

  2

  挣足2000元

  7至10自然段

  3

  买钻井机

  11至13自然段

  4

  打出第一口井

  14至16自然段

  5

  打出30口水井

  17自然段

  师:从最初的梦想到打出30口井,瑞恩的梦想实现了。他的梦想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灵。在座的每一位都会由衷的发出这样的感叹:“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板书:巨大)

  三、板块探究,感悟“梦想”

  师: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找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并在旁边写写你的阅读感触。

  生再次默读课文,自主划找、品读、批注感悟:为什么说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板块一】激励自己

  1、师:许多人都个性关注第6自然段。这是个性值得关注,因为它蕴含着第一个原因。

  课件出示: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元钱。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元钱。爷爷明白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师:说说为什么说这段话能体现梦想的力量很大?

  生1:梦想能够激励自己。

  师:有了梦想之后就会激励自己为实现梦想而努力。你六岁时在干什么?

  生2:玩。

  生3:我必须在玩。

  师:都在玩?那也不见得。但是你们肯定不会像瑞恩那样一件一件地做事。

  2、师:快速地圈一圈,瑞恩一共做了哪几件事?圈是一门学问,要圈关键词,可圈可不圈的我们坚决不圈。

  生圈关键词。

  生交流五件事:吸尘、擦窗、捡松果、捡树枝、考好成绩得奖励。

  师:看屏幕,虞老师是怎样圈的。

  (课件出示。)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的一齐圈,有的分开圈。

  师:对,关键字挨在一齐的直接圈,分开的分别圈,再用线连起来。刚才的几位同学抓得很精当。你们圈的跟他们一样吗?

  生举手示意。

  师:“落下的”三个字为什么可不圈?

  生1:删去了意思一样的。

  生2:是可圈可不圈的,所以不圈。

  师:看屏幕,有什么疑问吗?我们要善于发现。

  生:第五件事没圈。

  师:猜猜为什么没圈?

  生1:因为前几件事他自己做的工作。

  师:考试取得好成绩不是他自己做的事?

  生2:因为没有能够直接圈的词。

  师:很好!那么当遇到没有能够直接圈的词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办?

  生:自己概括。

  3、师:就这样,瑞恩为实现“挣足70元钱”这个梦想不懈努力着。同学们,这是瑞恩为了挣足70元钱做的所有事吗?他只做了这五件事吗?从哪儿看出来?

  生:省略号。

  师:省略号有研究嘛?在一个会读书的孩子的眼里,这省略号可不是简单的六个点,而是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为了实现梦想,瑞恩还有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生闭眼想象。

  师:把刚才浮此刻你眼前的画面说出来,用上句式说说,你仿佛看到了……

  出示句式:当(谁)在(干什么)的时候,瑞恩在(在干什么)。

  生用句式交流。

  师:像这样的事列举得完吗?

  生:举不完。

  师:可不能想当然。要从课文中找依据。

  师:为什么不把35件事都罗列出来呢?

  4、师:我们都是有水平的读者,哪怕不写出来,能够从哪个标点想象出来?

  我们写作文时,千万不要全写出来,要选典型事例,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5、师:一个六岁的男孩为了实现梦想,自觉地做着一件又一件这样的事。我们不得不感叹:梦想的力量是多么巨大!那是因为,一个人一旦有了梦想,就会不断激励自己!

  【板块二】感化他人

  1、师:梦想不但能激励自己,还会感动他人!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梦想还能够“感动他人”?

  生浏览后交流。

  生1:感动了妈妈的朋友。

  生2:还感动了他自己的一些朋友。

  生3:瑞恩的老师。

  生4:加拿大所有的人。

  生5:有关部门。

  2、师:读读第10段,你有什么疑问?(一周以后,瑞恩收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没过多久,另外一张支票寄到了。从此以后,瑞恩不断接到捐款,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瑞恩筹齐了能够打一口井的钱。)

  生:25元这么一点钱,为什么要用支票?

  师:虞老师也个性留意了25元。为什么呢?听我娓娓道来:汶川地震我捐了1000元,抗旱我捐了800元,玉树地震我又捐了1000元。当我读到25元时,心生疑问。请你分析分析,这25元是怎样来的?会是什么人捐的呢?

  生1:可能是一位小朋友看了报纸后,擦桌子得来的。

  师:像瑞恩那样辛辛苦苦干活攒来的。

  生2:可能是一个穷人省下来的。

  是:并不富裕的人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

  ……

  3、师:不猜了。关于这25元,我去查了资料。当我看完了这个资料后,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课件出示资料:美国德克萨斯有一个小女孩,听了瑞恩的故事后,寄来了25元和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我为瑞恩感动。我也想去帮忙那些可怜人。我把自己的头发卖掉了,但愿这些有用。

  师:你想说什么?

  生交流。

  4、师:“人之发肤,授之父母,不可损毁。”女孩却为了帮忙瑞恩实现梦想,卖掉了头发。虽然只是改变了发型,但她的这一举动必须感动了你!了解这一资料后,我在心底不停地感叹:“梦想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因为它不仅仅能够——激励自己,还能够——感动他人。(板书:感动他人)

  【板块三】拯救生命

  1、师: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还有第三个原因。请同学们关注课文的后半部分。个性是瑞恩的第一口井打出来后,又为人们带来了什么呢?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生交流:带来了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生命……

  2、补充阅读:“瑞恩的井”在安格鲁社区投入使用两年多,附近的家庭陆续迁移进来,这个地区的人口和入学率有了惊人的增长。孩子们不用再每一天花几个小时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他们都开始上学读书;妇女们也不用整天为全家的吃水奔波,她们开始有时间种地,或者做些小买卖。到2002年春季,安格鲁小学里已经有了1250名学生,还有了300名中学生。清洁的水源对地区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粮食和肉类市场扩大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居民超多迁入,为企业生产带给了更多的工人。

  3、师:想不想体验这份快乐?我们来演一演瑞恩和非洲的孩子们。

  情境表演。小结。

  4、小结:梦想,能够拯救生命,带去期望。(板书:带去期望)

  四、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1、了解“瑞恩的井”后续状况,震憾心灵

  师:刚开始我们说过,梦想就像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浏览下面一段文字,相信你会又一次被震撼。

  课件呈现: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有750000加元,瑞恩已经帮忙非洲挖了70口水井;2008年,“瑞恩的井”已在12个国家挖了266口井;435343个生命获益;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在继续为“瑞恩的井”基金会捐款。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师:你最想说什么?

  2、师:一个完美的梦想能够成就一个人。令我最感动的是瑞恩说的一句话:“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他把这当作了他一辈子的梦想、追求。学到这儿,相信我们对梦想,对梦想的力量有了独特的见解。用一句话来说说梦想是什么?

  生在《超越梦想》歌声中畅谈“梦想格言”,激活梦想。(略)

  3、师:把你的梦想格言誊写在书签上,压在书桌上,用它时刻激励你朝着梦想飞翔!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完美心灵。

  2、认识6个生字。

  【学习重点】

  透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好处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就应学到什么。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言,激情入文

  教师:这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忙了那些急需帮忙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板书课题:17﹡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自由选取五个以上下面词语,并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水井额外水泵

  攒钱捐款钻井机流泪瑞恩的井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一、二自然段。

  (1)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3)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录像或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4)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我一口井,好让他有干净的水喝。

  2、教师: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在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1)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

  (3)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板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板书,贴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恩实现梦想的艰难。

  (4)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反馈。

  教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5)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忙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

  (6)自由读划出的句子,此时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瑞恩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齐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指名读句子,出示:

  (1)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2)听到那里,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①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此刻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东北结婚风俗

  东北结婚风俗(一):

  东北的结婚风俗有哪些

  一、东北结婚习俗:出发前准备

  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一般6台、8台、10台)。

  二、东北结婚习俗:到娘家

  1、敲门:新郎敲门喊妈开门、爸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难郎一下,不给开门,但时间不宜过长)。

  2、认亲: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3、求婚: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5、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善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6、吃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7、换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8、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三、东北结婚习俗:新房

  1、认亲:新郎父母站在门口迎接娘家贵宾,新娘把娘家送亲亲属一一向公公、婆婆介绍,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坐,新郎父母及男方亲属负责招待娘家贵宾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

  2、新娘改口:新郎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娘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娘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娘改口Z

  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儿媳),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娘向公公婆婆保证夫妻和睦相处,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3、挂钟:一般由新娘弟弟完成(没有弟弟其他同辈或晚辈代替完成),挂钟后新郎赏弟弟挂钟钱,钟盒由弟弟负责带回娘家(钟盒不能空,放一个红包或喜烟喜糖均可)。

  4、装箱:一般由新娘哥哥完成(没有哥哥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也可),准备一元、五角硬币若干,由主持人安排怎样装箱。

  5、叠被:一般由双方嫂子完成(没有嫂子其他同辈或长辈亲属代替也可),男方被口朝外,女方被口朝里,交替叠好,叠完被双方嫂子握手合影留念。

  6、坐福:准备坐福垫或红布一块,放在床中间由主持人安排怎样坐福。

  7、合影:新郎新娘同双方亲属在新房合影留念。

  四、东北结婚习俗:结婚典礼

  1、主持人开场白,奏婚礼进行曲,新郎新娘入场

  2、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一般安排介绍人或单位领导完成)。

  3、拜父母,拜来宾,夫妻对拜。

  4、男方主婚人讲话(新郎的父亲或母亲)。

  5、交杯酒。

  6、娘家贵宾代表讲话。

  7、交换信物。

  8、来宾代表讲话(单位领导)。

  9、新郎新娘代表讲话。

  10、结束语。

  五、东北结婚习俗:宴席

  1、新人拜席:新郎新娘首先给娘家贵宾敬酒敬烟,娘家亲属由新娘递烟新郎点烟,男方亲属由新郎递烟新娘点烟,拜席结束娘家亲属赏一对新人拜席钱,随后新郎父母给娘家贵宾敬酒,及酒店给娘家亲属加菜。

  2、给其他亲属点烟敬酒,顺序根据自家状况而定。

  3、送娘家亲属:新郎新娘同所有娘家贵宾在酒店门前合影留念。双方亲友握手告别(一般由男方准备车负责送娘家贵宾)。

  4、团圆饭:父母及亲属每人送新郎新娘几句祝福,新娘为父母亲属倒酒夹菜,全家举杯合影(具体由摄像师、摄影师安排)。

  东北结婚风俗(二):

  东北的结婚风俗讲究

  1、择正日

  在东北黑龙江结婚当天的好日子被叫做“正日子”,正日子一般都是由新郎家选取,而非正日子也叫“待客日”则是由新娘家定,一般待客日要比正日子早三至四天。待客日当天准新郎官要在新娘家呆上一整天,招待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女方家长要在当天婚宴酒店大摆宴席,招待所有来宾。新郎新娘穿上礼服,主持人司仪嘉宾代表上台发表讲话,也算是先行嫁了一把,新人还需要给每位来宾敬酒并收女方亲朋好友的礼钱。散席后新郎就要回到自己的家中,等到结婚那天才能够见新娘。

  2、迎亲

  按照东北人的习结婚习俗,结婚当天迎亲越早越好,因为有“抢头”一说,新郎迎亲的时间也是找人占卜给指定的好时辰,一般会有8和9这2个数字,寓意着发财和长久之意。而新郎来接亲的人也务必是单数,因为娶回老婆就凑成了双数,而人数最好是控制在十几人,当中务必有一对小男娃小女娃。

  新郎迎亲时需要带上里脊肉给丈母娘吃,寓意为“离娘肉”,还要带上红线捆着的大葱(寓意生活充实)和“聚宝盆”(其实就是一个装满生活用品的红脸盆)。新娘在娘家要坐在一张新被子上,俗称“坐福”,而新郎到达新娘家时会有女方的家属来堵门,等到给了红包改口叫了“爸妈开门”后才给进来。

  依照东北人的结婚习俗,手捧花的数目务必有九,寓意着长长久久,新郎把手捧花献给新娘后,要比一比谁先和对方讲话,先讲话的那一方在婚后生活中就要受到对方的管制了。因此,对方都会耍些小聪明让对方先开口啦,十分搞笑哦。然后新郎会把带来的金盆给新娘子洗脸,并在里面铺上厚厚的硬币,新娘洗完脸后就会由娘家人中的小男孩端着泼出去,寓意着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从此,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之后一对新人要开始吃新娘家煮好的长寿面了,吃的时候务必是互喂,如果新娘家有亲弟弟的话,就会去抢长寿面吃,这样就能借到新人的喜庆和福气了。吃完面后新郎需要给新娘的父母行点烟礼,而新娘的父母会给女婿封个大红包,然后再群众照相合影。

  3、送亲

  在东北黑龙江送亲的人数是不讲究的,但是新娘的弟弟务必要去,并且要坐在婚车上叫“压车”,并且新人还要给一个大红包哦。按照东北的结婚风俗,妈妈是不能送嫁出去的女儿的,新娘的爸爸就能够去,而妈妈在送女儿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那就会让娘家人富裕起来,这叫做“洒金豆子”。

  接下来就要准备把新娘子娶回家了,新郎务必给新娘穿上红鞋子,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哦,因为伴娘会把红鞋子给藏起来,要是新郎自己找不到的话,就要给大红包伴娘才会告诉你红鞋子在哪了。

  4、结婚

  按照东北黑龙江的结婚习俗,新娘务必给婆婆头上戴花并改口叫爸妈,当然改口费是有个大红包的,一般是封1001元,寓意着新娘是“千里挑一”的,进了新房,新娘就要开始吃花生和红枣寓意着早生贵子。而新房内的所有箱子和柜子都会堆上硬币,寓意着富贵。接下来就会在婚房中调戏下新人同时照相合影留下完美回忆,然后按照预定的时间去酒店举行婚礼。

  酒店婚礼的举行跟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主持人司仪主持完婚礼,新人轮番敬酒、送客。按照东北黑龙江的习俗送亲的人务必要在12点之前离开。晚上新人务必要家里一齐吃团圆饭。

  5、回门

  和全部各地的风俗一样,东北的结婚习俗也是三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但务必在太阳下山之前回男方家,如果新娘家是外地的很远,那就得九天后才能回门了。

  东北结婚风俗(三):

  东北婚礼风俗

  1、相亲子女尚未成年,父母即命媒说亲。一经中意,双方登门相亲、看厝。其间,相亲者吃下对方煮的鸡蛋、线面,就算婚事说成了。之后,双方商量聘金、嫁妆、彩礼等条件。

  2、断八字男女双方经媒婆说中撮合后,由媒婆从中传递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生辰贴,请算命先生决断吉凶。

  3、定聘在双方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取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部分聘金等礼物及糖果、香烟等礼品,送到女方家。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并将礼品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人家。

  4、择日男方把择定的婚期写在红纸帖上送到女方家,男女双方开始择吉裁衣。

  5、送嫁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贺,俗称“送嫁”。姑娘理解礼物后,则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之“石榴”面包、白糕、红(米团)、猪肉等分赠亲友,以表谢意。

  6、催嫁俗称“起轿脚”,即在婚期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全数送至女方家,礼盘多至八个。

  7、迎亲迎亲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绱头”、沐浴斋戒。新娘的绱头是开脸(用细绳绞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新郎只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十音八乐队迎亲。

  8、拜堂新娘轿到新郎家门首时,除新郎外,其他家庭成员都要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门无火气,亲人不犯轿头冲”,以后全家就会和睦相处。新娘下轿后,由媒婆和两个小孩引至厅堂拜堂。

  9、出厅拜堂后,新娘由新郎、“花女”(即女傧相)和媒婆引进洞房。新郎在媒婆的导演下用扇子把新娘的“幔罩”向上搅三下,新娘才卸下幔罩,并脱去外衣罩。之后梳妆,涂脂搽粉,围上珠屏,插上金银首饰和红花。然后在媒婆的陪同下慢步出厅堂,行“出厅礼”。礼毕,新郎、新娘由媒婆引去拜见翁姑和前来贺喜的长辈亲友。受拜的人都要回敬红土封,俗称“压拜”。压拜后,新娘回洞房,至次日方能出房。

  婚后第三天,女方备办“换花盘”,由小舅子送到男方家,看望才出嫁的亲人。

  10、回车俗称“转马”。有名气的人家,在结婚的第三天中午,新郎伴新娘由八乐彩旗鼓队陪送,坐绿轿回娘家。至傍晚时,新婚夫妇需回到家中。

  东北结婚风俗(四):

  东北的结婚习俗

  1、东北人是要坐车的。自己没有车,租车,租轿车,一长溜的,从街这头排到街那头,以此来纪念古代的轿子。

  2、千年的唢呐还在吹,现代的音响也隆隆地播放,不放秧歌调,放婚礼进行曲,放得次数多了,已经听不出洋味了。

  3、吃福寿面,这似乎该是满人的习俗;穿婚纱,这又该是西风东渐了。满族人入主中原,满族人的习俗也漫延开来,久而久之,汉族人把这些习俗当成了自己的。婚纱,不明白在西方是不是只有白色一种,在我们那里却是已经有红色的了。许多年间,新娘子常穿一种大红的结婚礼服,再戴一脑袋碎花,抹了红脸蛋儿,很像要去扭秧歌。这种打扮已越来越让之后的青年所厌烦,有勇敢的女孩子,敢于穿婚纱,而且是白的。婚纱这东西怪,竟有皮夹克的效果,胖人穿了更胖,瘦人穿了更瘦。

  4、双方的家长是都要讲话的。有的家长这一辈子可能是头一回站在麦克风后面,应对着这么多人讲话,紧张,却又兴奋,生怕讲得不透彻,便要多说一些。下面的人正襟危坐听上半天,听出大部分都是一些完美的幸福吉祥的祝福话,祝福小两口恩恩爱爱,白头偕老。但细一听,其中也有针尖儿对着麦芒儿。男方家长祝愿儿子勤奋体贴,善待妻子,孝敬岳父岳母,女方家长也期望女儿能够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得到男方家长的喜欢,其实这话也是说给对方听的,不外乎双方老人都对这个新成立的家庭是否结实深怀忧虑。台上的人哲学家般满怀忧患,忧患之余也不忘了对所有的来宾表示感谢。当然是就应的,台下每个人都是带着钱来的,再说,在天寒地冻或暑热难耐的季节,大家远远近近赶来,实在都是很不容易的。在一次婚礼上就听有人夸张地说:“我是从加拿大来的。”又有一个人说:“我大清早就往这赶,都冻哆嗦了。”

  5、证婚人是要有的。这是从民国继承下来的惯例。正像梁实秋所说,证婚人“多半是一个机关首长什么的”。除了标点符号,那个由机关首长扮演的证婚人把两张结婚证书一字不落地读上一遍。这是就应的,这证明这对新人的婚姻关系是经过有关部门允许了的。

  6、结婚礼物是要交换的。新郎留意翼翼地从一只小盒子里拿出来,新娘也留意翼翼地从另一只小盒子里拿出来,拿出来的是什么呢是两个金属的小圈,黄澄澄,或是白亮亮的,彼此套在对方的手指头上。

  7、交杯酒也是要喝的。酒是红的,红色和这喜庆气氛相配。杯粗如碗,杯高如李靖手上托着的塔,两只胳膊套着喝。有人担心:这两大杯酒,还不把新郎新娘喝倒了定睛看去,新郎新娘只是薄薄地啜上一层,并不全喝。平剧《花为媒》中有两句唱:“饮过合欢酒,拜过喜神娘。”合欢酒就是交杯酒。交杯酒但是有一段历史了,《礼记》就有记载:“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这“合卺”指的就是交杯酒。宋代王得臣《尘史》中有详细说明:“古者婚礼合卺,今也以双杯彩丝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

  8、饮过交杯酒之后,是鞠躬。向双方家长,向证婚人、介绍人,向所有的来宾,一律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9、凡婚礼,都必得有一个司仪,此刻叫主持人。主持人有两种,简单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共入洞房,就能够了。复杂的,就要一面主持着仪式进行,一面插科打诨,幽默调侃,总有许多饶舌,让新人窘,让来宾笑,新郎新娘好像木偶,主持人倒成了主角。主持人恰像国家接班人,是务必好好挑选的,太严肃、太笨的,会把场面弄得沉闷、呆板,太喜剧、太滑稽,又会把场面弄得浅薄、低俗,就像梁实秋说的:“隆则隆矣,重却不重。”

  10、主持人这活也着实不好干。“某先生某小姐的结婚仪式此刻开始。”这话不对。古书上说:“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古时候,婚字中已包含了礼字。这却不妨碍结婚仪式仍可称为婚礼。但结婚仪式却不是从新郎新娘应对许多来宾才开始的。能够那么说,在东北,当新郎到女方家接新娘,从端“聚宝盆”,挂窗帘,一向到坐床,婚礼从那时就开始了。

  11、进行婚礼下一项,新郎新娘父母讲话。这话也不对。台下有人就抬头四下看。按照东北人的习俗,结婚的时候,新娘的母亲是不能到场的。

  12、婚礼进行下一项,是所有来宾秃鹫般进餐。这时候,新郎穿着一身烫得发板的西装,新娘穿着一身大红的衣裙,顶着一脑袋碎花,开始挨桌敬酒。这一时刻大概是新郎新娘一辈子最团结的时候,他们肩并肩,背靠背,恰似要对付从四面围上来的敌人,向赵钱孙李鞠躬,给周吴郑王敬酒,像做了什么有愧于大家的事。

  13、东北人的婚礼和天下最一致的是闹房。闹房,是许多人热中的。据说,过去是文闹,此刻,已上升为武闹了。

  14、还有一项最古老的,那就是婚礼将延伸到婚礼后的第三天。三朝回门,这是婚礼中最人道的。嫁者,给也,养了许多年的女儿,一下子给了人家,做父母的心里总要空落落的。三天回门,女儿领着新姑爷回来看望一下,对老人也是一种安慰。

  东北结婚风俗(五):

  东北结婚的传统习俗

  1、东北结婚习俗就应说相当传统,但是此刻要简化不少,但结婚风俗资料繁多。比如,男女双方家都要做被子。被子里外全新自不必说,里面要放大枣、花生、栗子,取早生子之意。被子四角要包上钱,取富贵之意。

  2、新娘坐车到婆婆家,下车之前要向婆家要下车礼。新娘家务必选一能说会道之人,下车礼越多越好,新娘越有面子。新娘下车时伴娘务必保护,不然会被闹新娘的小伙子闹得不亦乐乎。但是此刻的风俗是不闹新娘闹伴娘,所以伴娘要有思想准备。

  3、新娘下车之前,男方家放鞭炮,敲锣鼓。鞭炮往往要放半小时左右。

  4、下车后进家门先跨火盆。火盆里烧松枝、麸皮。取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之意。跨过火盆时,就有人向新人撒粮食、麸皮、花生等。

  5、然后拜天地。拜天地是结婚第一个高潮。左邻右舍、同学朋友这是闹新娘最凶,婚礼主持人在此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6、拜完天地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入洞房。

  7、入洞房又是一个高潮,闹新房的人向新娘要喜烟、喜糖,不给就脱新娘的鞋。以后有新娘3天回门,7天回门之说。

  8、回门要娘家人来叫。男方则找人作陪。叫新娘的和陪客的要酒量大,会说,陪酒的必须要客人喝醉,客人要拿出浑身解数不喝,最后往往有人醉得钻桌子。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一):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透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职责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就应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样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就应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奇绝壮绝的境界老于旅途的人以成其浊流滚滚魄势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资料---------研究写了什么、怎样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就应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搞笑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礼貌,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职责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期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情绪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好处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搞笑味、最有好处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但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务必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群众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齐,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这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职责感的人都就应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教后记: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能够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心!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二):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公开课教案

  贵池区木闸中心学校章泽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逼狭、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资料,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爱国精神。

  潜力目标

  1、结合语境,体会某些词语的含义。

  2、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透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的

  说理的写作手法。

  德育目标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职责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感受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2、学习本文借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文献法、美点寻踪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李大钊先生画像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光未然先生的《黄河颂》,(学生背诵)这天,我们一齐学习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二、明确目标

  多媒体显示:

  目标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目标二、揣摩语言,理解难句。

  目标三、赏析文章的含蓄美、修辞美、哲理美

  目标四、感受李大钊先生非凡的人格魅力。

  学生齐读这些文字,明确学习目标,使课堂学习有的放矢。

  三、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再补充,多媒体展示。

  走近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修改工作,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李大钊不仅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课文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期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期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期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状况,多媒体显示:

  (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者给汉字注音

  一(xiè)_千里丛山(dié)_岭险(jùn)_阻(yì)_

  逼(xiá)_(qíqū)__奇趣横_生浊_流滚滚

  (2)解词

  浩浩荡荡

  奇趣横生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明确:(1)泻叠抑狭崎岖héngzhúo

  2、学生大声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1)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归纳各段大意。

  学生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1)学生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互动,共同解答,如有不易解释的词句,可请教老师,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多媒体显示:

  学生可能提到的难句有:

  ①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

  ②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③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

  ④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⑤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泄千里的魄势。

  ⑥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搞笑味的事……

  学生群众讨论交流,明确:①逼狭:十分狭窄,艰难②亦复如是:也是如此③老:富有经验的④阻抑:阻碍抑制⑤成:成就,构成魄势:气魄,威势⑥趣味:好处,价值。

  (2)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资料---------研究写了什么、怎样阐述

  多媒体显示:

  明确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扬子江、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五、品读课文,对文章进行美点寻踪,赏析文章的美

  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生1、这篇文章语言很美,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生2、本文语言美,美在比喻的运用,形象生动,说理透辟。

  生3、本文意境美,表此刻长江大河的流状,与《黄河颂》中“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很相似,让我们尽情领略江河的壮美。

  生4、本文有一种哲理美,给人一种有关生命、价值的思考,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生5、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恐怕是对本文蕴含的哲理的形象表达。

  ……

  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为鉴赏定向。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很有见地。不论哪一种理解,其实谈的都是文章的语言美,让我们一齐赏析本文的语言。

  3、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用“本文语言美,美在”

  的句式说话,并摘录各自喜欢的句子,把它推荐给大家。

  生1、本文语言美,美在铿锵有力的节奏与激越磅礴的气势……

  生2、本文语言美,美在用词的含蓄蕴藉……

  生3、本文语言美,美在意味隽永的比喻……

  生4、本文语言美,美在哲理的形象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文句,着重欣赏文章语言的含蓄美、修辞美、哲理美。

  ①品味含蓄美

  多媒体显示下列语句,显示一题,完成一题。主要由学生自主品味,并参阅自行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然后群众交流。

  中华民族此刻所逢的史路,是一条崎岖险阻的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崛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

  (“趣味”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在李大钊的其他作品中有相关的表述吗?)

  明确:课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搞笑味的事”,这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李大钊在其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为世界进礼貌,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多媒体显示:

  我们就应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是指怎样一种精神?回顾李大钊先生的生平,他具备这种雄健的精神吗?)

  明确:“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李大钊先生作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对中国革命有坚定的信念,忠诚党,英勇无畏地向一切腐朽反动势力展开了坚强不屈的斗争,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李大钊用生命诠释“雄健的精神”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山一样巍峨,像大海一样浩荡。

  多媒体显示: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搞笑味的事。

  (“艰难的国运”是怎样一种命运?原文哪些句子作了提示?联系祖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谈谈“艰难”主要表此刻哪些方面?)

  明确:“艰难的国运”是指“艰难险阻的境界”“很逼狭的境界”“绝壁断崖”“极其险峻”“崎岖险阻”.结合20世纪20年代的国家命运,“艰难”主要表此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封建势力死灰复燃,国内军阀混战,人民水深火热。

  多媒体显示:

  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能够互换位置吗?

  明确: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是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如果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②品味修辞美,赏析意味隽永的比喻美

  教师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所有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主张。

  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并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评价。

  明确:

  多媒体显示: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浪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一系列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主张: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牺牲。

  ③赏析哲理美

  教师提示:本文有一种哲理美,给人以有关生命、价值的思考,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的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的一次庄严的思考,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李大钊先生的人生观,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最搞笑味、最有好处呢?

  学生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多媒体显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应当这样度过一生: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但是也有为发展生命而务必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命,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镕基

  学生交流、明确: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的表述,能够概括为“战斗的欢乐”“奋斗的欢乐”“奉献的欢乐”“超越的欢乐”等。

  关于最有好处的人生,答案是多样的,如拼搏的人生、奉献的人生、快乐的人生、敢于冒险的人生等。

  六、体验反思,理解作品的时代好处,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师提问:这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怎样做,才算得上“雄健的国民”?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雄健的精神就应像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就应有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是的,李大钊这一预言早已变成现实。然而,在这天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到艰险,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做“雄健的国民”。

  七、课堂小结

  学生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作者激情磅礴的情感,感受李大钊先生博大磊落的革命胸襟,鞭时代歪风的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生命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齐,把献身祖国、民族的事业视为人生至上的幸福。这些以李大钊先生为代表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用生命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先贤崇高的人格,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后人传承的精神火把,在火红的光焰中,我们应对自己大声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盛美丽!

  八、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名篇佳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名句(至少3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明喜欢的理由。

  2、请以《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语言美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哲理美-革命必胜,民族必兴

  人格美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豪情壮志。

  2、理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的含义,把握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把握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好处。

  4、培养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雄健的精神的含义,把握文中体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感受作者的救国救民,再造神洲的伟大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作为中国人,国歌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师生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

  先来了解下李大钊。

  二、初读课文,把握资料,老师赠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其中的生字和意思不懂的词语。作好标注。(生字看投影,两个生词“亦复如是”和“老于”)

  请一位同学来说下,刚才读了课文了,我们就应用一种什么语气来读呢,为什么要用这种语气呢?(表现的是一种豪迈的气概。明快、雄健、节奏要鲜明、洪亮、磅礴激越的情感,铿锵有力。带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

  我们一齐来读一段试下,大家说读哪了段。注意评价。

  请同学们自选一段,甚至是一句话,认真读出感情,读给你的同位听。让你的同位帮你把把关。

  请一位同学读下课文,注意指导。(语速,语气,重音)第五段可做重点。

  “高唱”——主动(被动)、用心(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此刻崎岖道路上的。

  “悲壮”——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会有流血,会有牺牲。奋进本身就是壮烈的。

  正如李大钊所言,“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语速由慢到快,语气由轻到重,感情由低沉到激昂)

  下面我们听下录音是怎样读的,男同学齐读文章。

  三、赏读课文品味含义老师赠语:行动成就人生

  学会了读,我们还要学会理解资料。题目是艰难的国运,那你读出艰难了吗?看下课文中哪些词能表现这种艰难。学生找出词语。这是用了比喻手法。

  ①艰难的国运到底指什么。大家想明白这时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结合背景明确:“艰难的国运”是指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封建势力死灰复燃国内军阀混战,人民水深火热。

  ②雄健的精神是什么。

  靠什么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呢,雄健的国民,那雄健的精神又是什么,到文中去找,集中在第五段中,再读。明确:“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教师语:有了雄健的精神的国民,便是雄健的国民,其实啊,同学们,中国历来就不缺少这种雄健的国民,从忧国忧民的屈原到抗金明将岳飞,从明末抗倭英雄戚继光到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以救国救民,再造神洲为己任的李大钊,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困境之时,他们以自己的铮铮铁骨托起了中华民族前进的重担,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间大义。他们是中华的国魂,是民族的脊梁,(此处板书)正是有了这民族的脊梁,雄健的国民,中华民族的大车才能走出泥泞,驰上康庄大道。而有了这雄健的精神,当我们再回首以前,那经历的的艰难竟变成了另一个词,趣味。

  ③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这种趣味是怎样得来的,怎样之后才得来的,战胜崎岖险阻。

  这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④通读全文,你从文中读到了李大钊先生怎样样的人格风范,透过一首小诗来体会。

  把自己的生命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齐,把献身祖国、民族的事业视为人生至上的幸福。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好处的人生,李先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理想,为革命贡献了自己的生命。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教师赠语:知识是载体思想才是灵魂

  在艰难的国运中,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那么我们这天的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继续发扬这种雄健的精神呢?

  展示从98年洪水到10年舟曲泥石流中华民族所经历的灾难……,但是,我们挺过来了,历史从未像这天如此频繁地考验一个民族,当一个个巨大的灾难袭来时,我们没有退缩。中华民族凭着这勇往直前的雄健精神和固有的坚强度过了一个个难关,交出了一份份出色的答卷。当温家宝总理挥笔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时,我们也坚信历经劫难的华夏儿女必能驱散心中的阴霾,重新展露笑颜,淬火历练之后的中华发族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以前,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信念挺起中华的脊梁,但那只是过去,(后二者选其一)

  1、中华民族的未来的历史还要靠你们书写,你们也必将成为我们民族未来的脊梁。让我们带着这份巨大的职责重读课文,再次聆听李大钊跨越时空的谆谆教诲和热情的鼓励。

  2、中华民族的未来的历史还要靠你们书写,你们也必将成为我们民族未来的脊梁。让我们带着这份巨大的职责唱响国歌,去感受时代对我们的召唤。

  下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四):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设想

  1.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学习,落实到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或应对困难),仍充满必胜的信念:站得高看得远;爱得深看得清。

  2.透过本文的学习,了解H版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3.初步品味语言。(1)关键词语的品味。(2)透过反复朗读,领会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和题解,默读朗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下列问题:

  1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步骤:

  一.由题解及作者简介等导入新课

  (一)板书课题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提问

  1几个词(7)

  2几个虚词(2助1连)

  3几个实词(2形2名)

  4何种短语(并列)

  5结构分析(见图:框式图解法)

  (二)猜猜H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开卷第一篇编者意图

  参考答案:

  1缅怀先烈

  2激励奋进(艰难的求学之路与雄健的求学精神)

  3品味语言(早期党务工作者都擅长演讲宣传,如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斯大林,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大钊亦如是)

  李大钊生平介绍: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党成立以后,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一九二二年七月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坚贞的崇高品质。

  那里录一首李大钊留学日本时(一九一六年)作的《口占一绝》以志纪念: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必须会回想起这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听写练习(让我们怀着崇敬的情绪铭记一段李大钊的话语: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但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务必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三年前,我执教此篇时正是李大钊就义七十年祭,当时我说,为理想献身的必是勇士,我的叔伯父(宜兴官村人)也是殉道者中的一个,当时他任中共苏维埃团中央书记。让我们再次带着对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的崇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分段,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到达熟悉课文的目的。

  2.由学生分段读并归纳各段大意。

  课文各段的主要意思:

  1总领全文,揭示题意,点明主旨。

  2自然现象

  3从人生道路三个方面具体形象地阐发了险峻环境与雄健精神的关系。

  4民族史路

  5用扬子江、黄河精神高度概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战斗风貌,号召民众以雄健精神,用顽强斗争创造未来。

  三.分组轮读后,思考“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相互讨论,要求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1)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节开头的一句:中华民族此刻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五节中间的一句: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3)掌握品味语言的第一环节:理解关键词语的好处。

  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那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

  境界:本是指事物到达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国运艰难程度。(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2.讨论归纳。

  由此可见,“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此刻”“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十分时期,前途茫茫。

  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四.分组轮读后,思考“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第一节第四节都提到“雄健的精神”,但具体展开则在第五节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据此是否能够看出“雄健的国民”应具备的品质呢

  2.学生寻找关键词语

  “高唱”——主动(被动)、用心(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此刻崎岖道路上的。

  “悲壮”——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会有流血,会有牺牲。奋进本身就是壮烈的。正如李大钊所言,“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走过”——不用“要走”、“将走”,也不是“走着”,而是应对艰难险阻满怀斗争信念,必须要走过这一段困苦的路,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是第三句中显示出的一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第四句中显示出的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请问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雄健的国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参考答案:“趣味”,有情趣,有意味,有好处。既然是环境艰难险恶困苦,为什么还会觉得“搞笑味”而且是“最”搞笑味这当然是乐观主义精神的最好写照。这正是我们(学习上的苦行僧们所务必具备的品质),向先驱者学习的要点所在——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仍充满必胜的信念!

  五.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个别朗读。

  齐读。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了解教材编排特点,了解语言品味的途径。

  教学步骤:

  一.领会单元阅读提示要领。

  可能同学们已经发现这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课文的编排不像过去那样以文章的体裁归类,而是一种新的面孔,如我们的第一册安排有三个板块——

  语言的品味

  思路的探究

  主旨的把握

  从语言角度来看,有现代文,也有文言文。

  (二)是在每个单元前都写有一段说明——“单元阅读提示”。它的作用一是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中心目标,二是告诉我们从哪几

  个角度入手去实现这个目标。

  请学生朗读“单元阅读提示”。(同时请准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提示”每一段意思。)

  1.什么是语言的品味

  2.品味语言的几个角度及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譬如“崎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走过”:“要走”“将走”“走着”同义词的辨析)

  3.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途径)。(譬如“反复朗读”)

  能够这样简单概括“提示”的三段话:1是什么2为什么3怎样样

  二.解决思考和练习第四题

  查字典,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境地(选取同义词)

  2.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很艰难险阻的境界。进程(近义词)境况,状况

  3.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常常高低不平

  4.中华民族此刻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处境困难

  5.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

  走远路的人

  6.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阻止,抑制

  三.重温品味语言的三种途径

  反复朗读

  比较异同

  探究疑点

  1.回答一/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换一种提问“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答: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2.在理解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之后,是不是再深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点名这两者的具体含义,而要先从长江大河,旅途上的征人写起,直到课文最后两节才加以说明

  长江大河,有时流到……,有时流到……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前后两者有相似之处)

  旅途上的征人,有时是……,有时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前后两者有相似处)

  上述接连类比比喻之后,为下文进入题旨作了有力铺陈。而层层推进的比喻推理则显得形象具体也更有气势。

  3.由以上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资料理解得深透多了。但从语言品味角度入手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体会作者的情感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练习二:“艰难”与“雄健”的意思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举例说说它们的丰富内涵在各段中是透过哪些词语体现的。

  (1)国运的艰难程度究竟如何

  第一段“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客观决定,侧重在“不平坦”)

  第二段“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逼狭”很特殊,“逼”有四个义项①逼迫②强索③迫近④狭窄、局促。结合课文具体语境,

  应取④,在那里有到了十分险峻的地步,几乎无路可走了)“回环曲折”“险峻”

  第三段“崎岖险路”、“崎岖的境界”

  第四段“崎岖险阻”

  第五段“艰难境界”、“崎岖险阻的道路”、“艰难的国运”

  (2)“雄健”精神是由以下一些词语来表现的——

  第一段“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此处“全”与上一句不一样,它强调的是无一例外,内含“务必依靠”的意思。“冲”是雄健精神的一种标志,应对艰难,应对险峻,应对崎岖,没有“冲动”——这种雄健的精神,是过不了关的。

  第二段“浩浩荡荡”“宽阔”“一泻千里”

  第三段“坦荡平原”“老于旅途的人……”(“老”字义项有17中之多,此取“经常”、“往往”讲。这样就突出了不安于现状,甘为国家民族奋斗的精神)

  “愈……愈”(层进关系,点出了征人即老于旅途的人的人生境界)

  “美趣”“奇趣”(充分显示了先驱者非同寻常的审美观念)

  第四段“奇绝壮绝”“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千里”“高唱”“最搞笑味”

  四.反复朗读课文,力求把文中磅礴的语势体现出来。

  五.回家作业(讨论一下)完成练习三:课文末了三段强调了一个“趣”字,如“冒险的美趣”、“壮美的趣味”、“最搞笑味的事”。这些词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五):

  【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文章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民族生命前行进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状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用心进取的精神力量。本文反复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鲜明生动;行文沉稳,文笔恣肆,通篇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激情;遣词造句,朴实庄重,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锻炼运用祖国语言潜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重点字词积累与运用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哲理。过程与方法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谈话法、导读法、点拨法、交流质疑法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感悟雄健精神,唤起学生的内情绪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民族职责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好处。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哲理

  2、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感悟雄健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激情入境:播放国歌,激发学生情感。同学们,这天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令世人瞩目。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的祖国以前走过一段艰难险阻、坎坷不平的道路,在艰难的国运中,无数英雄人物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雄健精神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走近作者:“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本文是李大钊于20世纪20年代完成的作品。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在年轻时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共成立后,他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1927年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最后壮烈牺牲,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顽强的崇高品质。

  3、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五四运动之后。当时,部分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重新陷于迷惘之中liuxue86.。中华民族处于“艰难的国运”中,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爱国人士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强烈呼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期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二、检查预习:

  1、记住下列字词的音、形、义,并任选三个词连词成段。

  逼狭崎岖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这篇课文就应用什么语调去朗读

  明确:节奏鲜明、语调明快、雄健、声音洪亮,铿锵有力。带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主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归纳各段资料---研究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明确:①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态度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②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长江大河的流动。(说明民族生命的进程有平坦,有曲折,形象而有说服力)

  ③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用旅途生活来说明冲破崎岖险阻会产生“奇趣横生”的美趣,生动、贴切而有感染力)

  ④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感受到壮美的趣味。(强调雄健的精神作用)

  ⑤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号召我们发扬“雄健的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并在其中体味“人生最搞笑味的事”)

  2、分组讨论问题:

  ①提问:“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明确:“雄健的精神”指的是民族精神,联系文中“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提问: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明确:文章中多次出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搞笑味的事”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后才感悟到的趣味,它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

  ③提问:选取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并谈谈理由。

  生1:长江大河,有时流到……,有时流到……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生2: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有时是……

  ④提问: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比喻,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为鲜明、生动、具体。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两者有相似之处)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生命的前进(两者有相似之处)

  ⑤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哲理。

  明确: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回环曲折、崎岖险阻——中华民族所逢的艰难国运

  扬子江、黄河遇见沙漠、山峡——中华民族前进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上述类比比喻,为阐明主旨作了有力铺陈。而层层推进的比喻更显得形象具体、有气势。

  ⑥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揭示“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明确: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四、研读课文:

  1、学法点拨品味语言的三种途径,反复朗读、比较异同、探究疑点。

  2、试着把本课的标题解读一下,抓住关键词:艰难、雄健

  ①反复朗读,品味关键词语和写法

  a.紧扣“艰难”、“雄健”两个关键词解读课文资料,说说两个词各自的两层含义。

  明确:艰难:ⅰ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ⅱ国运:处境艰难。

  雄健:ⅰ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ⅱ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b.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写法比喻说理。

  ②课文品读、比较异同:

  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

  ⑵中华民族此刻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⑶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③探究疑点,课题中两个短语的顺序颠倒一下,会不会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明确: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四、总结拓展:

  1、归纳主旨: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号召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充满自信,毫不气馁得“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将“亦是人生最搞笑味的事”。在艰难困苦中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壮豪迈,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拓展应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齐,并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把保卫国家、建设国家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信念而逝去的壮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这天的繁荣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职责感的人都就应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

  创新表达(作业):这天,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现实生活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提示: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这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完美的祖国。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应对困难,我们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