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员岗位职责

  劳资员岗位职责范本(1):

  企业人事劳资员岗位职责

  1。协助人力资源部经理作好员工的招聘、解聘和日常管理工作。

  2。监督办理员工的入职和离职手续。

  3。负责所有员工的考勤、加班、休假、工资、补贴、奖金等的统计审核工作。

  4。负责所有员工的劳保、福利、社保、医保、罚款、补款等工作。

  5。负责管理员工更衣室和制服库,办理员工的餐卡(餐券)、工服单、更衣柜钥匙等工作。

  6。办理员工的劳动合同签署,报备和续签等手续。

  7。审核督办暂住证、健康证、劳动就业手册等。

  8。建立并完善员工个人档案、人事档案管理。

  9。协助举办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岗培训等。

  10。代表人力资源部经理出席酒店内、外有关人事的会议或活动。

  11。完成人力资源部经理临时委派的其他工作任务。

  劳资员岗位职责范本(2):

  劳资员岗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

  2、遵守公司及办公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办公室主任领导下负责公司人事工作,起草有关人事工作管理的初步意见;

  4、负责按用人标准配备齐全各类人才,人尽其才,合理调配员工到最适当的岗位上,做好人才挖掘、引进工作;

  5、负责保存员工的人事档案,做好各类人力资源状况的统计、分析、考核、预测、调整、查询和人才库建立等工作;

  6、具体负责办理招聘、用工协议的签订或续签,以及职务调整、人员调配、解聘、离职申请报批手续;

  7、根据公司批准的报酬分配方案,负责审定各类员工的薪资标准和奖金发动标准;

  8、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公司工资调整工作,以及因试用、转正、转岗、升降职、离职、奖励带来的个别员工工资变动;

  9、负责管理人员考勤、调休、请假、加班管理与统计;

  10、细化劳动工资管理规章,加强检查和监督,对违反工作纪律人员按规定给予教育、批评或处罚;

  11、建立工资台帐,负责及时、准确地编制工作人员工资,经财务部审核后领取、发放;

  12、核发工作证、工号牌卡。

  劳资员岗位职责范本(3):

  劳资员岗位职责

  1、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领导的行政指令,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工作职责,忠于企业,团结、协作、诚信;保守公司机密;

  2、负责公司科室及车间员工工资的制单、汇总、装订。测算内退、长病等人员工资。配合财务工作,带给有关资料;

  3、负责历年员工工资提级资料,建立管理员工的工资卡片,公司员工合同及员工岗位职责制的考核工作;

  4、负责办理招收城合制员工,农合制员工的各种手续及新进员工的厂纪厂规教育,负责新进调入人员房帖、公积金测算的报批手续。负责新进员工的转正、定级及定级表的建立和管理;

  5、负责人力资源调配工作,建立健全职工进出的流水台帐;

  6、及时准确地作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作好各类台帐、报表,带给有关经济指标,按时上报上级所需的各类报表;7、负责工伤、长病等人员伤病协议的签定和接待工作;

  8、配合其他人员,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用心作好来信来访的登记和处理工作,作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交代;

  9、熟练掌握有关劳动政策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精通本岗位业务,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劳资员岗位职责范本(4):

  岗位名称:劳资员

  直接上级:人事部经理

  负责对象:劳动报酬和劳动力资源

  工作目标:负责公司的劳动报酬和劳动力资源开发

  权力现职责:

  1。服从分配,服从指挥,并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

  2。负责编制公司劳动报酬工资表;

  3。负责编制公司劳动力资源开发的计划工作;

  4。负责办理人员招聘工作;

  5。协助财务科搞好发放工资;

  6。协助做好人员招聘的前期工作;

  7。负责做好各部门人员的统计汇总工作;

  8。协助做好其他有关事项的工作;

  9。对所承担的工作全面负责;

  岗位要求:

  1。具有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

  2。有必须的劳动报酬和劳动力资源治理基础知识;

  3。有较强的工作职责感和事业心。

  参加会议:

  1。参加每周一次的工作会议;

  2。参加每月季度的工作评选会;

  3。参加公司召开的年度职工大会。

  劳资员岗位职责范本(5):

  劳资员岗位职责

  1。服从分配,服从指挥,并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

  2。负责编制公司劳动报酬工资表;

  3。负责编制公司劳动力资源开发的计划工作;

  4。负责办理人员招聘工作;

  5。协助财务科搞好发放工资;

  6。协助做好人员招聘的前期工作;

  7。负责做好各部门人员的统计汇总工作;

  8。协助做好其他有关事项的工作;

  9。对所承担的工作全面负责;

  劳资员岗位职责范本(6):

  1。热爱本职工作、尽忠职守、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部门同事团结协作,高度负职责的做好工作任务;

  2。在人事经理的领导下,负责拟定公司有关劳资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劳动定额的管理及考核方法,经审批后方可监督执行;

  3。做好公司员工工资单的编制、汇总与装订工作,并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带给相关的数据资料;

  4。根据人岗匹配原则调配适宜的岗位人才,让员工在适宜的岗位上发挥自我的价值,并做好人才招聘、引进工作;

  5。管理公司员工工资的工作,负责对公司各个工作岗位的工资、津贴、以及补贴进行核查确定,并做号相关各项的停薪、解释及管理工作;

  6。根据公司的要求,调整公司员工的工资标准、津贴以及奖金等等标准,做好员工工作晋升及工资清算工作;

  7。处理离职员工工作的结算工作,并协调处理离职员工工资关系的转移手续;

  8。负责汇总整理和维护各项工资报表,并定期向上级汇报有关员工薪资、员工奖金及社保数据等报表工资;

  9。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公司改革要求,做好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调整工作,并负责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津贴补贴的核查管理工作;

  10。管理员工劳动合同、聘用协议等文本的签订及修改、补充,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相关环节的台账及原始依据;

  11。按照相关规定,协调处理好职工工伤及福利待遇管理工作,做好各项员工的补贴、福利费用、慰问费的审批与管理工作;

  12。根据公司的要求规定做好员工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核定员工的社会保险缴纳标准并根据要求进行调整,办理各项社保的停保、退保等手续工作;

  13。做好工资表的编制及审核、打印工作,并按照流程准确发放工资,保障发放工资的准确性及及时性;

  14。严守公司机密,做到不向无关人员泄露相关员工的工作状况、奖金状况、尚未发布的人事规定政策等等;

  15。根据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规定提出合理的优化推荐,拟定完善改善方案并落实执行;

  16。及时了解与吸收相应的劳动政策法规,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按时按量的完成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


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一):

  白求恩的故事

  与那些整日炫耀中南海保健专家并以此为荣的医生们有着天壤之别,白求恩宁可冒着炮火前进,而未留在延安吃小灶,专门给中央首长保健。当八路军卫生部顾问马海德医生热情地陪同白求恩视察了延安的医院和卫生学校,真诚地对白求恩表示他们需要他,为了他的安全,期望他能留在延安。白求恩发火了,他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愤怒地从窑洞中掷出了一把椅子,提出了他的不同意见。在马海德的劝说下,他渐渐平静下来,他说:“我不是为生活享受而来的。什么热咖啡、嫩牛肉、软绵的钢丝床,这些东西我早就有了!但为了理想,我都抛弃了!需要个性照顾的是伤员,而不是我。”“我为我的鲁莽向你们道歉,但你们也要向拄着拐杖的伤员道歉。”

  应对倔强的白求恩,卫生部的同志只好报请中央批准,同意他去晋察冀前线。毛泽东与白求恩的谈话进行了三个小时。白求恩从贴胸的衣袋里掏出党证,郑重地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双手接过党证,亲切地点点头。他意识到,这不仅仅仅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证明书,而且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一颗火热的心!

  白求恩兴奋地说:根据我在西班牙的经验,如果能在战场上立即给伤员们治疗,我敢说,百分之七十五的伤员必须能得到抢救。这就是说,医疗队务必到前线去,到战壕附近去。毛泽东一面听,一面点头

  像白求恩这样的医学人才,在国民党方面,并不奇缺,而对共产党来说,无异神医天降。八路军派专人护送他去延安。大家高高兴兴去往“革命圣地”。让人没有料到的是,在等船渡黄河的时候,他跑掉了。

  白求恩真的跑掉了,但不是开小差。因为他若想留在加拿大行医赚钱,有他完全的自由,何必前来自讨苦吃?他的不见,源于两项“中国特产”的吸引:一是高粱米酒,二是乡村娼寮。

  大家苦苦寻找,没有结果,便求助于一位正在农村行医的加拿大牧师,他的名字叫罗明远。罗明远不负重托,很快就从一家娼寮中把白大医生架了回来。原先白求恩已经喝了好几天酒,醉倒女人身边。此时情景,恰如唐代诗仙李白的“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不论白求恩,还是李白,他们有着相同的境界,心有灵犀一点通,好一对“二白”!

  白求恩在八路军中待了一年零八个月,他又成了工作狂。他在乡村办起野战医院,在破庙里塔起手术台,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同木匠合作,创制了毛驴背上的医药、器械箱,还为这种装置起了个幽默名称:“芦沟桥”。从这件小事上,也能够见到他焕发的才情,未泯的童心,思想的深邃。他说过:“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充满屠杀和腐败的世界里,我拒绝以默认或忽视的态度应对那些贪得无厌之徒。……让我们把靠自己同胞的痛苦来发财当作可耻的事情。”

  因一次为伤员施行手术时,不慎割破手指,感染病毒离世。这期间,伤员的感恩,山民的憨厚,警卫的舍身,同事的尊重,不远处的炮声,如此环境,酒色自然断绝。他的死,是不幸的。但也可设想,若给他一个能够无休止酗酒纵欲的条件,又会如何?

  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在西方青年人眼里,这是一场善恶之战,拔刀相助,义不容辞。美国作家海明威去了,白求恩也去了。但战场的要求是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和白求恩的狂放不羁不能兼容。医院不予收留。但狂徒自有狂才。他见很多失血过多的伤员,在抬往医院的途中死亡,便创立“流动输血站”,变“伤员找血源”为“血源找伤员”,此一改革,救了不少人的命。只是他的酒色毛病不改,常常酩酊大醉,人们看在他“医才难得”上,加以宽待。但当发现他与一个瑞典女记者拍拖,而这个女记者又有间谍嫌疑的时候,就事关重大了。他被西班牙共产党要求立即离开战场。

  1942年,当伊巴露丽代替何塞·迪亚的西共总书记位置不久,她几次托人寻找过白求恩,一向想道一声歉凭什么贪杯好色就不能成为一名好党员?

  2006年,又一秘密曝光,曝光者是一位在延安工作过的老革命沈容的作品《红色记忆》。她在书中披露了,令人难以理解的“临时夫人”现象。有两位在延安工作的苏联人,要求组织给他们找两位“临时夫人”,只限他们在延安期间有效。他们竟然如愿以偿的办到了!每人得到了一位夫人。他们回国时,就给每位夫人发了“复员费”。而这“复员费”竟然成了沈容同伴们打秋风的对象。弗拉基米洛夫的《延安日记》就写到毛泽东以前问他是否需要一个“伴侣”。连日本共产党鼎鼎大名的野板参三先生在延安时也找了一位“临时夫人”。对这些“临时夫人”来说,这也许能够算是她们为革命作出的牺牲吧。

  据电影《白求恩大夫》导演张骏祥的采访本上记录:白求恩脾气大,容不得一点马虎。消毒不到位、手术器械没摆好、晚上护理值班打瞌睡、做手术时聊天抽烟、不肯为伤员洗澡洗脚、嫌伤口臭戴口罩等等,他都要发火骂人。白求恩亲自给伤员洗澡洗脚刷牙。领导给的马自己不骑给服侍他的小战士骑。批评了人,骂了人,过后又亲如一家。

  领导曾想给他介绍一个中国妻子,被他拒绝,理由很简单,语言不通,习惯不同,在一齐也不会幸福,所以,坚决不娶。一个是日共主席,一个是普通的加拿大共产党员,在“中国妻子”的诱惑面前,显然,白求恩远胜过野板参三。

  白求恩为什么如此伟大,本博秦全耀以为他从不依附特权更不愿让自己成为只给头头脑脑看病的“御医”,他不是“xxx”、“xxx”,他也不是“301”的“高干楼”和专为领导人诊断的“特权医院”。一次在外正好遇见所谓中南海的保健局长,人们都去握手。老秦不为所动,瞧那操性,比起白求恩,他跟本不配是个共产党员。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联邦政府于1976年买下白求恩故居并改建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故居前洒满了红枫,像是中国的全红杨,用不着唱红歌种红树。让加拿大人去悼念一位共产党员很难,但对白求恩是个例外。因为,人们认为他已经用行动完成了从共产党员到普世价值的升华和转变。

  白求恩的故事(二):

  名人故事:白求恩的故事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着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意法西斯支持F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他于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善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倡议成立了牿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71次手术。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爱克斯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

  白求恩的故事(三):

  名人故事白求恩的故事

  导读: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不仅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潜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他们大部分是在平型关战斗中负伤的。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此刻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以前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以前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向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戴橡皮手套。切开头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盘里,旋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他总是得意地说:“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好的啊!”但是却不知,病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种。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他以前在幽静的丛林中,给三百多学生上大课。他的讲台上放一个扩音机,身后挂着三大幅人体解剖图。他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表。学生的海洋,鸦雀无声,埋头做笔记,静静地听着。白求恩大夫曾制定“五星期计划”,建立模范医院,作为示范来推动整个根据地的医务工作。他说:“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要是木匠、缝纫匠、铁匠和理发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几下子把木板锯断、刨平,做成靠背架,让手术后的伤员靠在上面使呼吸畅通。他一有空闲,就指挥木匠做大腿骨折牵引架、病人木床,铁匠做妥马式夹板和洋铁桶盆,锡匠打探针、镊子、钳子,分配裁缝做床单、褥子、枕头……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大夫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以此为己任,以此为快乐。在他病重之时,他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了一封信,这是他最后的话。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聂司令员:

  这天我感觉十分不好——也许我会和你永别了!请你给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托拉托城威灵顿街第十号门牌。用同样的资料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那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期望就是能多有贡献。

  也写信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并寄上一把日本指挥刀和一把中国大砍刀,报告他我在这边工作的情形。

  把我所有的相片……日记……文件和军区故事等,一概寄回那边去,由布克负责分散。并告诉他有一个电影片子将要完成。

  ……

  将我永不变更的友爱送给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

  骑马的马靴和马裤给冀中区的吕司令员。

  贺师长也要给一些纪念品……

  给军区卫生部长两个箱子,尤副部长八种手术器械,凌医生能够拿十五种,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做纪念吧。

  ……

  给我的勤务员邵一平和炊事员老张每人一床毯子,并送给邵一平一双日本皮鞋……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的铁剂,专为疟疾病患者和极大数目的贫血病患者。

  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平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比沪港贵两倍。

  ……

  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的快乐,我惟一的期望,是能够多有贡献。

  ……

  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好处的时日……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

  白求恩大夫离开我们已有六十多年了,但是他的遗言仍响在人们的耳边:“不要难过……你们……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他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一代的人向前!

  白求恩的故事(四):

  “发明家”白求恩

  纪念馆里陈列着几件形状各异的铁制或木制的医用器具,这些都是白求恩的发明。

  铁制“助理医生”:做一次胸腔手术,需要3-4个助理医生。战争时期由于人力有限,白求恩就发明了铁制“助理医生”。这种铁制的装置像一个架子,能够固定在手术台上,利用机械扳手的原理,把人的肋骨辅助翻开,这样能够节省1-2名助理医生。

  肋骨剪:这是白求恩修鞋时产生的灵感。有一次白求恩去修鞋,鞋匠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时,不用把鞋翻开,就能把剪子伸进去把里面的线剪断。白求恩想,要是能把这把剪子用在手术中,就不需要把胸腔翻开,再剪缝合线或是肋骨,只要用手摸到了,用剪刀“咔”的一下就能剪断。于是,肋骨剪诞生了。

  “卢沟桥”药驮子:游击战的特点是忽东忽西,但医院的药械装备不方便搬动,不能很好地适应战争的需要。1939年,白求恩带领医疗队到了河北冀中。时值春耕时节,河北农民用毛驴向耕地送粪的粪驮子又好装又好卸,引起了白求恩的兴趣。白求恩立刻联想到能够用粪驮子的原理,做一副箱子,放在驴背上搬运药械。

  白求恩发明的这副药驮子正好能够放下一套手术器械,取下后放在地上,上面放一块门板就是手术台,十分方便。一天清晨,白求恩听到民兵们在唱“卢沟桥”小曲,觉得这个名字很有好处,于是就给他的药驮子取名叫“卢沟桥”。这种药驮子一向用到解放战争,进了大城市。药驮子的原件现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白求恩的故事(五):

  白求恩给毛主席的回信

  白求恩到达前线后不久,毛泽东亲自给聂荣臻发电报,指示每月付给白求恩100元。白求恩当即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来电敬复如下:我谢绝每月百元津贴。我自己不需要钱,因为衣食等一切均已供给……”

  白求恩的战友、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院长张业胜解释说,在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这100元津贴还是不少的。当时八路军官兵一律实行供给制,发给每人每月的津贴费最低是1元,最高是5元。但卫生技术人员的津贴费比军政人员多一倍,当然都是晋察冀边区票。

  白求恩的故事(六):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

  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他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他把八路军和中国的老百姓都看成比亲人还亲的人,认真细心地为他们治病,主动热心地关心和帮忙他们,没有一个人不感激他,佩服他。

  作为军医,白求恩经常为八路军伤员进行手术,往往需要输血。那时候没有正规的医院,更没有血库。

  有一次,白求恩忙累了一天,差不多做了10个手术,到晚上很晚才躺下睡觉。

  白求恩睡得正香,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警卫员小何一跃而起。一个值班医生着急的说:“一个伤员股动脉大出血……”

  小何说:“你们处理一下吧,白大夫累了一天,刚睡着。”

  值班医生为难地说:“状况很危险,伤员在昏迷中还喊着白大夫的名字呢!”

  这时,白大夫闻声也披着衣服出来了,问明了状况,他迅速穿上了冰凉的棉衣,奔向手术室。

  卫生部叶青山部长正在组织抢救。伤员因流血过多,脉搏已经很微弱,还发着高烧。

  白求恩经过检查决定进行离断手术,但务必首先输血。几个医生和护士伸出了胳膊,但伤员的血型是B型,他们的血型不符。叶部长说它是B型血,可白求恩说:“你不是刚献了血吗还是我来输吧!”

  白求恩思考伤员立刻要进行手术,不容分说挽起了袖子,躺在伤员旁边一张床上,并说:“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

  叶青山部长劝说白求恩,说:“你年岁大了,一天十分劳累,身体又不好,你不能输啊,我们要对你的健康负责!”

  白求恩笑了笑,说道:“前方的战士为国家、为民族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后方工作的同志拿出一点点血,有什么不就应的呢”

  白求恩同志的300cc鲜血流入了八路军伤员的血管,不一会儿,伤员脸上出现了红晕,血压也上来了。

  叶部长让白求恩去休息,白求恩执意不肯,耸耸肩膀对在场的人说:“一个大夫能在自己的战友生命垂危的时候走开吗”

  白求恩坚持做完了手术,八路军伤员得救了。

  1939年4月16日,著名的齐会战斗开始了。根据白求恩的意见,医疗队在离前线很近的温家屯一座关帝庙里布置了一个临时手术室。

  伤员一个接一个送来了,白求恩整整一天没有休息。枪声离手术室越来越近,天快亮时,一颗炮弹在小庙附近爆炸,震耳欲聋,一股黑烟涌进手术室。白求恩仍然全神贯注地进行手术,护士不时为白求恩擦着汗水。

  卫生部曾部长一再劝说白求恩赶快转移,说这是师长的意见。白求恩仍然低头忙碌着。曾部长心急的催促白求恩撤到后方进行手术,白求恩情绪有点激动,说:“战士们没有离开阵地,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我为什么要离开呢!请你转告师长,要把我当成一名八路军战士而不是你们的客人。”

  这时,又一发炮弹在手术室外面爆炸,小庙的一角被炸塌了,白求恩仍然镇静地进行着手术。

  有一个伤员被抬上了手术台。由于伤势严重,伤员已经昏迷。白求恩留意地撕开伤员的衣服,认真的检查者:伤员的腹部有开放性的外伤,一段粘着泥土的肠子袒露在外边,超多出血,生命垂危。

  白求恩认真、仔细的用盐水将伤员肠子上的污垢洗净,然后进行手术。白求恩发现伤员肠子上有10个裂口,失血很多。伤势这么严重,伤员仍然坚强、乐观的活下来,白求恩十分吃惊。从护送伤员的卫生员那里,白求恩了解到这位伤员是一位连长,叫徐志杰。在激烈的战斗中,徐连长中弹负伤,他咬着牙忍痛指挥战斗,在冲击中,他的肠子流出肚外,他用手把肠子塞到肚子里,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拿枪射击,在与敌人白刃格斗中,他与敌人厮打在一齐,顾不着捂着肚子……

  白求恩为徐连长的英勇拼搏精神而感动,他说:“为这样的战士服务是最大的快乐和光荣”。白求恩用羊肠线把10个穿口和裂隙一个一个缝好,直到天快黑才把徐连长抬下手术台。一个医生走到手术台前要求换下白求恩,白求恩意外的同意了。但是,过了一会儿,警卫员小何到处找也找不到白求恩。原先,白求恩到病房里去看徐连长了。

  小何跑到病房里,只见白求恩一动不动地抓着徐连长的手,见小何来了,连忙说:“你像这样抓住他,他正处在麻醉清醒前的烦躁状态,不注意会摔到地上。你替我一会儿,我这就来!”

  小何以为白求恩去吃饭了,半个小时以后,白大夫提着一个用几根木头做成的床档回来了,招呼小何说,把这床档给他放上,就不会摔下来了。小何着急的问:“你没去吃饭”白求恩笑着说:“这是咱八路军的英雄,他的生命安全难道不比我吃饭重要吗”

  白求恩在紧张的手术中,每隔一个来小时就到病房中看一次徐连长,亲手给他做饭喂饭,并把许多营养品拿给徐连长。为减轻徐连长的痛苦,白大夫有时还亲自给徐连长点上一根烟。战斗结束后,白求恩让人抬着担架,让徐连长跟他一块走,随时照顾他。就这样,重伤的徐连长,28天以后,伤情大大好转,才送往后方医院。临别时,徐连长紧紧抓着白大夫的衣服放声大哭。他对白大夫说:“我没有别的办法报答你,只有在战场上多杀几个鬼子……”

  白求恩不但精心地为八路军伤员医伤,而且,主动热情地为老百姓治病,感动了无数人。

  有一次,白求恩在一个村子里检查八路军伤员的病情,在街上看见一个男孩子是个豁嘴。白求恩跟翻译郎林商量,说:“你看,这孩子浓眉大眼,挺漂亮,可惜嘴上有个豁口,给他做个整形手术吧!”

  郎林笑着说:“能够是能够,但是,动刀子的事,要跟他父母商量一下才好。”

  白求恩走到那个男孩面前,亲切地问道:“你的家在哪儿领我们到你家去能够吗”

  孩子看白求恩黄发碧眼,人高马大,起初很好奇,当白求恩俯下身摸他的头的时候,撒开腿就跑了。

  白求恩跟着孩子来到了他家。孩子的母亲看到一个洋人来了,有点莫名其妙。听说要给孩子做整形手术,她不明白什么是整形,什么是手术。翻译向她解释以后,她才疑惑地问道:“孩子的豁口是从胎里带来的,能治好吗”郎林告诉她,白求恩医术很高明,没问题的。男孩的母亲听了以后,高兴地说:“早就听说八路军里有一个洋大夫,是个活菩萨,要是能把孩子的豁嘴治好,那敢情好。”

  手术很简单,进行的很顺利,不几天就拆线了。孩子的父母又高兴又感激,给白求恩送去一篮子红枣和柿子。白求恩也很高兴,但说什么也不收他们的礼物。他说:“我是八路军的医生,给孩子治病是就应的,要感谢就感谢八路军吧!”

  在尹庄有一对年轻夫妻尹创和刘典,他们3岁的女儿头上长了一个疔疮,总也治不好,越来越厉害,流脓不止。聪明伶俐的孩子小脸蜡黄,眼窝深陷,越来越瘦。正在这对年轻夫妻发愁的时候,孩子的姥爷捎信来说,八路军到了他们村,听说有一位高明的大夫,让把孩子带去治病。夫妻二人抱着孩子急忙赶往姥姥家。

  事也凑巧,白求恩正好在村里碰见了这对夫妻,见他们抱着孩子,孩子还直哭。白求恩估计是孩子生病了,就拦住了夫妻俩。翻译不在,白求恩用手比比划划的,夫妻俩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就喊起来:“快来人啊,有人要抢孩子!”白求恩也有点莫名其妙。正好,村里有人看见了,才告诉这对夫妻这“抢孩子”的,正是他们要找的八路军大夫。

  白求恩给这个小女孩动了手术,几天后,又冒着雨去给孩子换药,很快疔疮就治好了。

  孩子的父母不明白怎样感谢白求恩,商量了半天。他们得知白大夫从来不收礼,孩子的爸爸忽然想出了一个感谢白求恩的主意,她对妻子说:“白求恩大夫说让咱们感谢八路军,我看感谢他的最好办法就是参加八路军。”妻子也很同意,说:“人家白求恩大夫是个外国人,还诚心诚意帮忙咱们打鬼子,咱们更就应了。你放心去吧,家里有俺呢!”

  孩子的爸爸尹创真的当了八路军。


史记简介

  史记简介(一):

  《史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之后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之后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取自《谍记》、《五帝系谍》、《尚书》、《秦记》、《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马兵法》、《春秋历谱谍》、《春秋(史书)》、《国语》、《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个性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取,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

  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资料丰富。

  史记简介(二):

  《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一本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之后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之后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史记简介(三):

  史记简介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之后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透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之后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超多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职责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

  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向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个性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取,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资料丰富。

  史记简介(四):

  《史记》简介

  《史记》时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状况)8篇,共526500字。

  其中《陈涉世家》对陈胜起义给予高度评价;《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是本书的优点。

  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司马迁的笔下,篇幅不多的文字就能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

  例如,对《田单列传》中田单防守即墨城的描述。

  田单用了六条妙计大胜燕国,使齐国得以恢复。"火牛阵"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计策。

  晚上,田单将紫红色的带有龙纹的布帛披在一千多头大牛身上,又在其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剑,用油浸透它们的尾巴,再用火点着。于是,一千多头牛带着熊熊火焰,像怪兽一样冲进了燕兵的阵地。而齐国士兵也拿着武器冲向了敌人,还有一些人敲锣打鼓,高声喊叫,以壮声势。摸不着头脑的燕兵吓得争相而逃,结果被杀得丢盔弃甲,燕兵的尸体遍布于战场上,齐国大获全胜。

  司马迁虽着墨不多,可"火牛阵"就如一幅图画一般出现于读者的脑海中。

  司马迁还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

  他对西楚霸王项羽的描述十分精彩。

  巨鹿战役中,项羽率领大军渡河,然后沉掉所有的船只,并下令只允许带三天的粮食,这便形象而又具体地刻画了项羽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和气概。

  项羽的军队一个抵十个,消灭了数量上远远超过自己的秦军,在推翻强秦统治的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羽在战斗结束之后,召见各路将领,当他们进入项羽的辕门时,没有一个人敢抬起头走路。这是对项羽威风的描述。

  对项羽被围的场景,司马迁描绘得更是感人。项羽慷慨而歌:"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司马迁透过这歌声,完全刻画出了这位英雄在失败以后时慷慨悲壮,而又无力挽回失败命运的复杂情绪。

  接下来,司马迁又对项羽突围后,在东城决战时的勇猛作了描绘。当时项羽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当几千名追兵迫近时,项羽圆睁双目,怒喝一声,把汉军吓得后退了好几里。

  看到这样的描述,不禁使人觉得这位失败的英雄似乎就在眼前。

  再如,司马迁描述汉高祖入关时与民众约法三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风度。而汉高祖也具有好谩骂的流氓习气和随机应变的性格。

  有一回,韩信给汉高祖写信,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汉高祖十分生气,刚想发作,张良却在一旁暗示他别发作,他立即转过口风说:"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呢?"那里用字也不多,却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汉高祖善于随机应变和玩弄权术的性格。

  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十分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他广泛采用口头流传的谚语、成语、歌谣,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语。他的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方言",通常叙述和人物对话和谐一致,虽明快但含蓄,话外有音,值得玩味;繁复而简洁,不拘一格,各得其所,一般都为人物特征的描述服务。他刻画人物说话口吻的描述最令人玩味,充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态度。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还常常适当地强调、夸张。

  比如,《高祖本纪》:"(五年)正月,诸侯及将相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这一段汉高祖让帝位的话,是直接模拟当时的口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汉高祖惺惺作态的样貌,读完不禁觉得汉高祖说话的情景就在眼前似的。再者,司马迁使用古史资料时,一般以当时通用语翻译古语。如《五帝本纪》写尧舜的事迹,取材于今文《尚书尧典》,把书中的"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允厘百工,庶绩咸熙"等语,翻译为"百姓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信伤百官,众功皆兴"等,译文与原文相比较,就会发现更容易读懂。史记的人物传记之所以这么出色,是与司马迁驾驭语言的高超潜力分不开的。

下一篇:如何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