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2 16:08:39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一):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晚上看电视吗?
生:看,但不常看。
师:同学们从电视中或者是从你以前读过的书中明白那些抗日英雄?
生:《亮剑》中的李云龙;
生;王二小,小英雄雨来。
师: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五位抗日英雄,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
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打投影。学生齐读课题。
师:在本单元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速读,(板书速读)同学们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经验,谈一谈怎样才能做到速读。
生:要一目十行;
生:注意力要十分集中。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学习中的经验和体会,我们要会速读,就就应集中注意力一行行地看,
生;一目十行。
师:对,要一目十行,要做到眼到,心到。大家就用这种速读的方法快速地读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词语,划下来读准确以后,继续速读。
生速读课文。大部分同学在教师的要求下读完坐端正。
师:同学们读书的速度确实够快的,此刻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收获。
打投影。
日寇姓葛磨盘罢休
晋察冀抡胳膊绷得紧紧的
悬崖绝壁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在检查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抡”“绷”“磨”三个字的读音不够准确,教师予以纠正。然后教师教学生写“崖”这个字的写法。
师:刚才你们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发下了有的同学读得个性快,这些读得个性快的同学不约而同地用了一种读书方法――默读。(板书默读)
师:大家用默读的方法快速读课文,这次读书,同学们要思考两个问题: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上来叙述的。
生: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在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痛歼敌人,最后跳崖自尽的故事。
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生:是按照理解任务、阻击敌人、诱敌上山、痛歼日寇、跳下悬崖的顺序写的。
教师;这位同学说得细致又准确。刚才同学们用速度和默读的方法学习了字词,理清了故事的顺序,此刻大声地朗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们朗读课文。
师:把使你受到感动的地方或者是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用笔划下来。然后反复朗读。
板书反复朗读。
生反复朗读。
生:我认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明白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一段写得精彩。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准确,但有一个字读得不够气势。
生:是一个“走”字。
师:就应用什么语气读?
生:用斩钉截铁的语气。
师:“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生:是果断、不拖拖拉拉,不拖泥带水的意思。
师:你给大家读一读吧。
这位学生读,然后教师让刚才没读出斩钉截铁语气的同学读,比第一次好多了。
师:马宝玉此刻面临的是生死抉择,我们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往往犹豫不决,但马宝玉不但没有犹豫,反而十分果断,同学们揣摩一下马宝玉此时的内心活动。
生: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我的牺牲是值得的。
师:其他四位战士是这样想的吗?你怎样明白的?
生:是这样想的,我是从“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看出来的。
师:我们就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读一读这一个自然段。
师:狼牙山五壮士成功地将敌人引上棋盘陀,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当子弹打光,只剩下一颗手雷弹的时候,打投影: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哪些字就应重读?
生读完后,回答重读的字,由于不够准确,教师示范读。
生:是“拧、夺、举起、喊”等几个字。
师: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表示动作。
师:为什么表示动作的词要重读呢?
生:动作能够表达内心,我们从他们的动作中,能够看到英雄们的内心世界。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动作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我们就应学会透过动作揣测内心活动。
师:还有一个字就应个性重读。
生:是“砸”。
师:你还能把它换成其他的动词吗?
生:掷、抛、投、扔。
师:抛与砸有什么不同?
生:抛没有准头,力量也不大,而砸既有准头,力量也大。
生:“抛“不带感情,而“杂”带着强烈的仇恨。
师:那么我们就带着强烈的仇恨,带着痛歼敌人的快感读一读这一节。
生读。
师:刚才我们推敲、揣摩了狼牙山五壮士诱敌上山和痛歼敌人两个细节,咱们用的是边读边想的方法。(板书“边读边想“)读书要学会思考,一边读一边想,故事就在我们的心中生根了。思考使人聪慧,思考使人明智。
师:同学们就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一读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跳下悬崖一节。
打投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同学们的推荐下,一位学生怀着简单、高兴、豪迈、悲壮的情绪读这一节。
同学们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时,
师: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师:同学们,此刻让我们静下心来,默默地记住这五位壮士的名字吧,他们是——
投影:马宝林,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师:没有他们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驱,就没有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没有他们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驱,就没有我们这天教室里的琅琅书声。
师:同学们写一句话,来赞扬狼牙山上英勇歼敌的五壮士。]
师:能够打一个比方或者用夸张的方法说一说。
生:狼牙山五壮士像巍巍青松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师:我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为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英勇战斗的狼牙山五壮士:舍生取义惊天地,杀身成仁泣鬼神。狼牙山上歼日寇,英雄血铸民族魂。
生抄录。
师:大家这天也试着写一首小诗来赞美一下他们。
师:这节课我们接触了速读的读书方法,并且用默读、反复朗读、边想边读的方法体会了狼牙上五壮士痛歼日寇的故事。期望同学们掌握这些读书方法并应用到我们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二):
一、词语复习,切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文都预习了吧!(板书“日寇”)这个词怎样读?
生:rìkòu。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明白“寇”这个字以前是怎样写的吗?(老师板书篆书:寇)“寇”字由三部分构成:“宀”是房屋;“元”是人的头部;“攴”是手持棍子。手持棍子到人家屋里打人家的头。这样的带有侵略性质的人就是——
生:寇。
师: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近3000多人,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实行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5位战士。这五位战士就是之后被人们称颂的——
生:狼牙山五壮士。
师:(板书:狼牙山五壮士)。1941年秋,2011年秋,70年的时间里,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广为传颂,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一位诗人在游览狼牙山时怀着无限的崇敬,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齐读。
出示:舍生取义惊天地,杀身成仁泣鬼神。
狼牙山上歼日寇,英雄血铸民族魂。
——《致五壮士》
师:故事感天动地,诗歌慷慨激昂!同学们,想到这五壮士光辉的身影,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
生:惊心动魄,顶天立地,气壮山河……
师:本课中多处运用了一些四字的词语,有描述五位壮士的,也有描述敌人的,我们自由读一读。
出示:昂首挺胸横七竖八叽里呱啦坚强不屈斩钉截铁
壮烈豪迈粉身碎骨滚落山谷坠入山涧气壮山河
师:能不能分成两组?并说一说理由。
生:“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气壮山河、斩钉截铁”为一组。这一组是描述五壮士的,读起来有气势。
师:像这样带有赞颂性质的词语,我们称之为褒义词。
生:其余的为一组,是描述日寇的。描述敌人的惨状,狼狈的样貌,是贬义词。
随后出示: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气壮山河斩钉截铁
横七竖八粉身碎骨叽里呱啦滚落山谷坠入山涧
师:同学们,比较着读一读这两组词语,你们看,作者在写作上有讲究的,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褒义词是描述我们的,描述敌人的用的是贬义词。一褒一贬,爱憎分明啊!
【词语复习用意有三:1.基础的巩固。高年级学生字词回生现象越来越重,与教学中教师只在课文资料上花费时间是有关的。2.兴趣的引领。中国的汉字多是会意的。“寇”字的构成的解释,让学生对汉字的学习有了想象,有了兴趣,同时增进了学生对课文资料的了解。3.词语情感色彩的辨析。这是小学课标中高段的要求,也是本文“情”与“理”相互依存的文本特色。】
二、逐层深入,言意共生
师:读着这样两组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五壮士与敌人交战的场面,这样的场面课文中有几处?
生:两处。第一处第2节;第二处4、5节。
师:仔细地读一读这两处描述,有什么不同呢?看谁最会发现!
生:第2节中,我发现每个人都写到了,他们都对敌人充满了仇恨。
师:这一段我们明白了五位壮士他们的身份或者年龄,作者在那里把五位壮士一一为我们做了介绍。
生:第二处交战的场面主要写了马宝玉如何与日寇战斗的,我觉得更写出了战士们的顽强。
师:第一处场面是从“面”上来介绍,第二处只抓住了一个人具体来写,或者说聚焦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具体的描述就叫“点”。一篇文章,两处场面,有点有面。还有什么发现?
【两处场面支撑了文章的资料,表现形式各有侧重。那里的文本特色就应引起注意。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比较,他们在自觉地发现中破解了文本的这一密码。】
生:前面的段落中说是五位“战士”,从第4节后就是五位“壮士”了。
师:了不起的发现!“战士”与“壮士”有区别吗?
生:战士,就是普通的战士。壮士,好像比战士更加勇猛。
师:你感觉到英勇的程度不同,很准确的决定!我们看看词典上“壮士”的含义:
出示:
壮士,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②体健力大者。③指武士装束的人。
生:“壮士”在那里是“意气豪迈而勇敢的人。”
师:为什么“选取道路”后,作者的笔下就是“壮士”了呢?读一读第三段。
生:两条路,一个是生路,一条几乎是死路。而马宝玉一个“走”字,毅然选取了牺牲,展现出了英雄气概。
师:两条路,作者写的明明白白。读一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其中的标点。
出示: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能够很快追上连队,但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师:两条路,该怎样做,战士们心里明白吗?
生:明白!从“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他们没有一点犹豫,心中牢记着自己的任务,我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豪迈。
师:读书,就是要从关键的词句,读出人物的内心。两条路,作者写的明明白白,战士们的内心也是明明白白!面临生与死的决择,常理说是极其复杂的。为什么不把这种复杂的心理感受写出来,而只用了简单的一个“走”字?
生:时间紧!
师:有道理。我认为不仅仅仅是时间的关系。
生:“斩钉截铁”“走”感叹号!看似简单,却写出了他们的决心,写出了他们的态度,我觉得这正是他们“壮士”的表现!
师:读懂了战士,读懂了作者!战士们没有犹豫,作者没有繁琐。
【学生感受豪迈之“情”容易,剖析作者写作之“理”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此处,作者运用冒号和分号的分句组段格式,将两条路写的明明白白,战士们的选取将意味着什么,他们的心里也是明明白白!人物形象与文本的语言特色匹配,资料与形式相得益彰。读懂战士,读懂作者,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师:接下来,让我们静下心,拿起笔,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哪些地方突出了“壮士”的勇猛豪迈呢?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在关键的词句旁写一写你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静心阅读,思考,批注。
生:“他(马宝玉)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战士们没有了枪弹就用石头砸,把石头作为武器!石头像雹子一样,这句话写的好!壮士们十分英勇,十分顽强,与敌人拼到底!
师:石头大,冰雹小,这个比喻适宜吗?
生:石头像冰雹一样,说明了数量多,速度快呀!这更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啊!写出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
生:我从敌人“叽里呱啦的叫声”“纷纷滚落深谷”想象出五壮士的勇猛顽强。
师:你的发现有意思!是从敌人的惨状来发现的。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齐)侧面描述!
生:“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劲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我很佩服马宝玉,他作为班长在关键的时候很机智!
师:数一数,这两段文字中几次写到了手榴弹?
生:5处。
师:细细地再读课文,从这最后的一颗手榴弹,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子弹打完了,只剩最后一颗。班长把他用在了最后,这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我读出了班长的机智!
师:同学们,真正的壮士有勇也有智啊!5个人,前后打退了这么多敌人20多次的进攻啊!读书想象画面,用心地读一读,感受壮士的豪迈。想一想,这段情节发生的快还是慢?为什么?
生:我觉得发生的很快。从“刚要拧开”“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还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这些词能看出来!
师:会发现。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快的瞬间,数一数作者运用了多少动词?
生:10多个!
师:除了动作描述,还有什么?
生:侧面描述!
生:比喻句!
师:同学们,像这样细腻地、多角度地描述就是细节描述。正是这样的细节描述让我们更感受到了五壮士的“壮举”啊!
【细节描述中的关键词句写出了壮士们对敌人的仇恨,突出了他们的壮言和壮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层层深入地探究中,引导学生感悟细节描述的方法,有语言——简短有力;有动作,而且是一系列的动词;有修辞——比喻,写出了战士们的勇猛顽强,血战到底的形象。有侧写,写敌人的惨状比较出壮士们的豪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到了文本的语言,由表层的感知,到入理的品味,学会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读书品味方法。】
师:课文中五壮士跳崖的壮举更是感天动地,(播放视频:电影中最后的跳崖片段)同学们,此时一个个画面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同位之间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再读一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品一品作者描述的哪些语句更让你震撼?
生:“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哪怕自己死了,也不留给敌人一点东西!
生:应对牺牲,“昂首挺胸”相继跳崖,十分豪迈!
生:最后时刻,战士们屹立山头,形象高大!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即将牺牲难过,而是露出胜利的喜悦。
三、文化浸染,积累延展
师:五位壮士,又一次面临选取,是苟且投降活命,还是有尊严气节地死去?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无数英雄儿女,在民族尊严与气节上,同样表达了这样的心声。读一读下面的诗句:
出示: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师: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故事发生在1941年秋天,本文写于1941年11月。狼牙山五壮士都牺牲了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更多的资料呢?请同学们,课后在百度上搜索“狼牙山五壮士”几个字,你会读到更为丰富的资料。
【应对豪迈的壮举,学生在画面与文字中双重感受,是任何空洞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同时,围绕主题,丰富语言,扎扎实实地落实语言积累,更是本色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学反思】
应对一片战争题材的老课文,这天到底就应教什么?怎样教?我在思考。由以“知识中心”为主的教课文向以“素养中心”的教语文转移,已经构成共识。然而如何让这样的课文兼顾民族精神的感染,同时又充分展现语文学习的本色规律呢?笔者是应着这样的思考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的:
一、文本解读:文化、文本、文字
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为何写?这是文本的“情”“理”,解读文本务必带有这样的追问。
文化。文本的存在,自身就富有一种文化的立命。狼牙山五壮士的展现的一个民族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气节。这样的文化内涵就应被发掘,昨日需要,这天、明天都需要。教学中这一点不能丢。
文本。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范本。本文脉络清晰,第一课时中就就应扎扎实实地进行读书指导,梳理脉络。文本表达特色鲜明,两处场面描述各有侧重,别有用意。本课时的教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整体关注。再聚焦细节的段落,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述的特征,以及表现人物的作用。
文字。文字是文本的细胞。当前“字理”教学备受重视,能促进学生用心思考,感悟语文的魅力。笔者以为,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能够针对具体的课文,选取具体的资料进行信息最大化的有效指导。
二、教学设计:得意、得言、得法
教学即教学生学。教学设计即设计学生学习的活动,其中包括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策略。贾志敏老师最近谈到语文教学的低效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多公开课,老师追求的“教过”而不是“教会”。因此,学生有所得,得意、得言得法,才是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
得意。学生透过自主读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要能够读懂文章的内涵,包括概括文章的资料,了解文章的脉络,读懂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等。
得言。品味作者文本结构和词句运用的精妙。许多老师较为关注某一个词语的推敲,固然重要,比如本课中的“走”“雹子”的品味。但,笔者以为更为主要的是文本整体结构的把握,如本文中的场面描述,第3自然段中的教学,让学生领悟文本资料与文本语言形式的匹配。第4、5节的处理,让学生紧扣词语读出写了什么,再走“回路”,领悟作者是怎样写的,领悟作者这样写的妙处——从而抵达“言意共生”的境地。
得法。最有价值的教学是方法的教学。读书的方法,品味的方法,积累的方法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成为主动方法的发现者、学习者、思考者、建构者,教师的作用是带给充足的时间、话题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会运用。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三):
师:让我们一齐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有五个人的名字,会读吗?
生:会。
师:一齐读吧。
生: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师:这五个人不是明星,更不是伟人,他们只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杀敌的普普通通的战士,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叫什么?
生:狼牙山五壮士。
师:伸起你的手指,和老师一齐恭恭敬敬地写下这个称号。来,齐读。
生:狼牙山五壮士。
师:这就是我们这天将要学习的课文。作为我们五年级的孩子,学习就应是有目标的,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一、会认10个生字,能读通读顺课文。二、会写14个生字和相关的词语。三、能概括课文资料,了解叙述顺序。你觉得这三项目标对你来说哪项比较有困难?
生:我觉得第三项对我来说有点困难。
师:其他同学呢?都是第三项是吗?
生:是。
师:其实有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们都失去了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其实认字、读书都需要自己去读才对、才好。初读课文骆老师给你们的要求是这样的:放声朗读,难读处多读,圈读生字,自然段标序。此刻开始。
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书都读好啦?字都能认识了吗?
生:能!
师:句子能读通了?
生:能!
师:其实字音准不准,语感好不好,一读就明白,敢不敢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那个女孩你来读第一段,我们注意听。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她读得怎样样?很好,除了有一个字读得不太准,其它的读得都十分好,你们注意了吗?“向我晋察冀根据地”,这个是不太好读,晋是指山西省,察呢?察哈尔省,此刻已经没有这个省了,它是在1912年设立的,之后撤消了,它所管辖的地域划分到山西、河北和北京市,冀是河北省的简称。而根据地是什么呢?指的是军事指挥中心。猜猜骆老师是怎样明白的?
生:查资料。
师:对啦,查找资料是我们理解词语、学习课文的一个好方法。我们一齐把这个词读一下:“晋察冀根据地”。
生:晋察冀根据地
师:一句话完整地读一下。
生: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师:第二自然段谁来读一下。咱们班读书的水平真的不错!这个小男孩你来。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个男孩的声音个性好听,读得怎样样?点头。有没有字音不准的?有一个字音骆老师要提醒你,可能印刷的不是个性清楚,“把脸绷(第三声)得紧紧的”,刚才我这样的表情叫不叫绷?那我这样呢?这就叫绷着脸了。在这一段里面有两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发现了没有?
生:崎岖。
师:对了,这两个不仅仅是生字,还要求要写哦,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山字旁。
师:还有吗?
生:都是形声字。
师:个性棒,还有什么共同点吗?从写的角度。
生:音序都是q
师:再仔细看看,左右比较一下,对了,左小右大,注意在方格里写时,把左边小的部分往上写点,这是左小右大字的特点,大家跟我一块儿写。(老师范写“崎”)它整个字是处在中上端,“岖”还需要我写吗?不用写你也明白。在我们的生字条里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特点?属于左小右大?
生:吼
师:对,太聪明了,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崎岖这个词的意思谁能猜猜是什么意思?
生:指山路弯弯曲曲。
师:你怎样明白是指山路呢?
生:因为课文里有“在崎岖的山路上”。
师:她真聪明,她联系这个词的环境猜出了这个词的意思。
生:这还是山字旁的字。
师:山字旁的字再联系环境,一下子就猜准了,你猜得太准了。我们把掌声送给她。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叫作“联系前后句”。再往后谁来读?咱们越读越好。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他读得好吗?
生:好!
师:那为什么为给他鼓鼓掌?我们要学会用掌声欣赏和赞赏别人。他有一个字读得个性好,这一段里唯一的人物语言,哪个字?
生:走!
师:对。你读得怎样那么有语气呢?你从哪个词里边想到了要这么去读“走!”
生:从“斩钉截铁”
师:“斩钉截铁”提醒你要这么读的,那么你能说说斩钉截铁什么意思吗?能找一个词换进去读读看吗?
生:班长马宝玉果断地说了一声:“走!”
师:他换了一个什么词?
生:果断。
师:你们还会不会换别的词?
生:坚定。
师:你把词读进去。
生:班长马宝玉坚定地说了一声:“走!”
师:把你们两个人的词放在一齐,果断、坚定地说了一声——
生:走!
师:就是斩钉截铁的意思,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叫近义词替换。下面第四自然段谁来读?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得很棒,个性有一句话读得形神兼备,哪一句?
生: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你必须读懂了那个“喊”的意思,也必须读懂了两个感叹号的意思,我们学习她再来读一遍,“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到——”
生:“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再往后读,故事还继续。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在这段里有一个词“气力”,其实就是力气的意思,在第二自然段里就有这个词“好使出浑身的力气”,在这为什么不用“力气”呢?
生:我觉得用“气力”更能体现出马宝玉对敌人的恨和愤怒。
师:你觉得“气力”气在前更有情绪是吗?你的理解很独特,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我觉得他是用身上所有的气再出身上所有的力,用扔手榴弹的方式向敌人扔去。
师:真是出乎骆老师的意料,但是你们的理解都是有必须道理的。骆老师还有一种体会和你们分享,在一篇文单里面,前面有“力气”后面还有“力气”的话会显得重复和累赘了,但是你们的理解给了我启发,了不起。第六自然段。
生:读第六自然段。
师:他读得个性好。骆老师却发现了这一段里有几处文字,排版似乎有问题,比如说这一名“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冒号后面就应紧跟着人物的语言,却排成了课本里的这种形式,是不是排版错了?我想请教大家一下。
生:我觉得这样能够把他们说的两句话看得更清楚些。
师:使这样的语言显得更突出了,你们赞同吗?
生:赞同。
师:那位男孩,你再说说。
生:感觉更有气势。
师:显现出口号声的气势和力量,你们是这样理解的吗?那我们就把这种气势和力量读出来,狼牙山上——
生: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师:太好了。看来自然段的划分上面也是有学问的,以后再读书的时候注意去体味和发现。
师:课文读到这,本想有个新的任务,但是思考到时间骆老师决定先把它放到一边,咱们先来写写字和词怎样样?
生:好!
师:大家看看这天要写的生字,读读看。
生:庙务葛吼腔崎岖尸斩坠雹仇恨眺
师:谈到写字,你们是不是有个性多的经验,有好的方法向大家推荐一下吗?怎样把字写好?
生:坐姿端正,书写认真。
师:让我们动起笔来,拿出作业纸,这天做个挑战,老师给大家一个写字的推荐和要求,这天我们写的不单单是生字,而是带有生字的词语,每个词先写一遍,认认真真地去体会,就在词语的下方对应起来。
生:写词语。
师:不少同学注意到老师的要求了,要对照范字,书写正确,坐姿端正,字架稳当。
师:写完一遍了吗?写完一遍后看看你写的这些生字哪些字比较难写和容易写错?来提醒一下大家。
生:雹。雨字头点要写好,还有包,不能出格。
师:雨字头是有变化的,和“雨”单独的写法是不一样的,一齐跟我写。(范写“雹”)这是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相对扁一些,上下扁一点才会紧凑。还有什么字?
生:斩钉截铁的“截”不好写,下面有四横。
师:经过大家的提醒,这些词语中请你选取几个最难写的再写一遍,待会儿老师报听写,你们能做到吗?敢挑战吗?给你个小窍门,如果已经会的词,能够不写,不太有把握的再强化写一遍。此刻开始,给大家一分钟时间。
生:再写生字。
师:把纸对折,听骆老师报听写。第一个词语“斩钉截铁”,第二个词语“眺望”,第三个词语“仇恨”。就报这三个,自己对照一下,全对的举手。很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再看看之前我们出示的目标,第一、第二项都完成了,第三项没有完成,你觉得遗憾吗?其实骆老师觉得不遗憾,你们用超多的时间把课文读好,读通读顺,甚至读出了滋味儿,还能把字写好写对,甚至能听写,这节能课你们四十分钟没有白过,为自己鼓鼓掌。后面有机会,再和你们的老师一齐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再见了,孩子们!下课。
(修改:徽语心风)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四):
第一板块聚焦单元提示分享背景资料
师:请同学把课文翻开,翻到第七单元,认认真真地读单元学习提示。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快速默读。(1分钟)
生:这一单元主要是让我们明白以前中华民族受到的侮辱和中华儿女保护家园的故事。
师:很好!这一单元讲的都是与中国近代屈辱和抗争的历史有关的。这一段抗争的历史,都记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上。
(出示课件图片)
师:在天安门广场中央,高高地矗立着一座丰碑,它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的底座有许多浮雕,镌刻着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依次出示浮雕图片)虎门销烟、金田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军胜利渡长江……能够说百年屈辱史也是百年抗争史,读了这一单元的课文,会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所了解。回到单元学习提示,请同学们关注,单元学习提示里告诉我们哪些学习方法。你看懂了吗
生:要透过更多的途径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生:我关注到了,学习这些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师:很好!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你们都是透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呢
生:我是透过电脑来搜集资料的;我是透过查书籍来搜集资料的;我是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师:听别人述说这一段历史,也是一种学习。有没有看过电影《狼牙山五壮土》
生:看过。
师:对,看书、上网、看电影、访问,这些都是查找资料的途径。查了之后,你们怎样办
生:我们把它整理成一张资料卡。
师:你们是怎样整理资料卡的
生:我把重点抄下来。
师:好!张老师还告诉大家一个查资料的好办法。那就是,围绕着关键词查,比如这一课我们能够抓住“抗日战争、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这些关键词来查资料。此刻我们来分享一下。(师生大概用了五分钟左右时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狼牙山”等资料做了交流。师或补充,或点拨。)
师:狼牙山边上还有一条河,叫做什么?明白吗?
生:那条河叫做易水。
师:提到易水,就会让我们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讲的是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他的朋友高渐离前来送行,击筑唱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所以有人称易水这个地方为“易水千古悲壮士”(板书)。
第二板块板书壮士姓名范读整体感知
师:抗日战争期间,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传诵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个故事,它以前深深地震撼着当时的中国人,也必将带给此刻的中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却只有五个人。请同学们拿起笔,跟张老师一齐工工整整、恭恭敬敬地写他们的名字。就写在课题的边上。
(师生同写五壮士的名字。)
师:让我们一齐认认真真地读他们的名字。
(生齐读。)
师:这五位壮士被后人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课题)。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朗读,也许是走进这样的故事的最好方法。请大家拿起语文课本,张老师为大家全文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心感受:文章的哪些地方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你心底的波澜
(师朗读课文,在最高潮处配乐读,读毕,全场掌声。)
生:第三自然段,最让我震撼。因为第三自然段提到,没有人阻止他们转移的方向,为了不暴露主力转移的方向,他们偏偏走向了棋盘陀的方向。
生:第二自然段让我震撼:“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声……”
师:你的声音也仿佛在喷射着满腔的怒火。
生:第六自然段这个地方让我震撼――“说罢,他把从敌人那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说明他很爱国,不给日本人留下一个零件。
师:一枪一弹,一个零件都不给他们留下,你读书真细心!
生:我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话里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气壮山河,即使弹尽粮绝也不向日本人屈服!
师:你体会得真好!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两组词语,我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第一组词语: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师:谁能把这一组词语读准确
(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正确。但是我相信你读得能更自信,好不好
(生再读。这一遍读得更响亮。)
师:为他的进步喝彩!好,第二组词语我也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指名读)
师:读得很不错!全体男生读第二组词语,全体女生读第一组词语。
(男女生分读。)
师:我想问一问男生,读着这一组词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有一种很自豪的感觉;我有一种很骄傲的感觉!
师:很骄傲,很自豪,很有力量对不对!从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张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貌分成两组。
生:我认为第一组是描述敌人的,第二组是描述勇敢的五壮士的。
师:对!两组词语,感情色彩比较十分强烈。大家要记住,学习写英雄人物的故事,要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是写敌人的,一组是写英雄人物的。并且在读课文的时候,如果注意比较着读,你会有新的发现。
第三板块细读三次考验走进英雄内心
师:同学们,读英雄的故事,张老师还教大家一招,那就是去想一想英雄面临着哪些考验,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感受,你就走进了英雄的内心世界。请大家快速默读浏览,想一想,五位战士面临着哪几次重大的考验?快速浏览。
(生默读,归纳战士们面临着的考验,师点拨。)
师:十分好,理解任务是一次考验,选取道路是一次考验,壮烈跳崖也是一次考验。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三次考验,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请同学默读文章的第一段,拿起笔边读边圈出关键词语,想一想,你个性从哪几个词语当中读懂了这是一次考验?(生默读圈画。)
生:我从“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这些词语体会到这是一次很艰巨的任务。
师:说说看,你是怎样想的?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但要把自己的结果说出来,还要和大家分享是怎样思考的。
生:我觉得,因为日寇“集中了兵力”,很多很多的兵力都在晋察冀根据地这一带,所以说这是一次很艰巨的任务。
师:嗯,只讲了一个词语。
生:我从“一个多月”那里读出,他们打仗很辛苦。
生:我从“大举进犯”体会到,日寇必须是集中了坦克、飞机、大炮,决定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
师:这是你从哪里明白的
生:我从“大举进犯”这个词语想到的。
师:真好!你看,这位同学发明了一种学习的方法,你站起来,向大家推荐一下。
生:就是根据重点词语,将电影情景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
师:对,这就是“用心感受”啊!还真被这位同学说中了,事实就是他想象得那样。当时的日本鬼子甚至比你想象的还坏,我们看――
(出示资料《党史博采》――《视死如归壮军威――忆狼牙山之战》里边所记载的战争背景。)
师:请同学们关注三个红色的数字。你从这些数字中又进一步读懂了什么对课文这一段话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生:我从这几段话和这三个红色的数字里明白了这一次日本军队是十分猖狂的,是我们的游击队人数的700多倍。
生:我明白要转移的人是很多的,相当于这三四万人要在他们一个人对抗700个人的时间里全部转移。
师:对啊,体会得多好!任务是艰巨的,压力是巨大的。要完成这些任务,对他们来说真是个考验。拿起书,把这种考验透过你的朗读读出来。想一想,哪些词语就应稍微强调一下。1941年秋,预备齐――
(生齐读第一段,后顺势引读第二段。)
师:同学们,战士们最后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上,完成了掩护任务。接下来他们又面临着第二次考验。默读第三自然段,还是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用心感受。想一想,你认为这是一次怎样的考验
(生默读课文。)
师:好,哪位同学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生:我从三个词语中体会到了这是考验。这三个词语分别是“三面”、“悬崖绝壁”、“斩钉截铁”。我体会到三面是“悬崖绝壁”,就是前面无路可逃了。“斩钉截铁”是他义无反顾选取了悬崖绝壁的那条路,说明他为了老百姓不顾自己的生命。
师:对,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其实也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我们来看这段话。
(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三面都是悬崖,那我想请问同学:还有一面是什么
生:还有一面是敌人
师:等于说四面都是――(生:绝路!)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就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所以说这是一次怎样的选取
生:这是一次生与死的选取!
生:五位壮士虽然期望自己活着,但是他们觉得人民和主力部队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师:对啊,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三四万人的安危。他们毅然放下了自己的生命。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班长在引敌上山时候的表现。想一想,就应怎样读
(指名朗读。生动情朗读。)
师:好,这个“走”字大家关注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一个――(生:感叹号。)这句话,班长能不能这样说:“同志们,我们还是走吧。”行不行
生:不行!
生:这样显得不够坚决。
师:这样写,就好像班长在犹犹豫豫!而班长绝对不是这样的人。老师来读写班长的语句,你们“紧跟着而上”。
(师生合作读,第一遍孩子们跟得慢了点。)
师:停,战士们绝对不会跟得那么慢,再跟一次。
(师再引读。)
师:把敌人引上绝路之后,他们在顶峰顽强地歼敌,我想请两位同学合作读文章的四、五自然段。谁愿意来读
(生合作读。)
师:合作得比较顺畅!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话,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把五壮士和敌人比较着写?把写敌人的话全部去掉,行不行
生1:我认为不行,因为写了敌人更能衬托出五位战士的决心。
生2:我也觉得不行,因为加了写敌人的句子更能证明敌人是杀人不吐骨头的,然后更能衬托出五壮士的勇气。
师:写敌人,是为了衬托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因为敌人是如此的残暴,所以我们才毫不手软。
生:我觉得如果没有敌人的话就显不出五位战士的英勇奋战。
师:是的,同学们,以后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边要盯着英雄一边要盯着敌人。看看他们是怎样透过比较来突出英雄的形象的。一齐来把写敌人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写敌人的句子,生齐读。)
师:我又想问大家,如果《狼牙山五壮士》的四、五两段,直接改为“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歼敌,战果辉煌”,你觉得怎样样
生:我觉得这样不行,没有写出那五位壮士是怎样打败敌人的。
师:还有谁补充
(生补充。)
师:把这部分具体写出来,是不是?这位同学很了不起!他的意思说:如果像张老师这么一改,整个战斗仿佛很简单,一下子就取得了胜利。是不是?所以写英雄的故事,要把英雄人物的言行作为重点来写,而敌方能够稍带几句,就能够了。这个写作策略,我们能够运用。
师:同学们,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杀敌,可毕竟寡不敌众,毕竟势单力薄。很快地,他们弹已尽,路已绝。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在棋盘陀顶峰展开。请同学读文章最后几段话。读完之后想一想,如果把五壮士跳崖的这一幕刻成浮雕的话,你觉得哪些画面能够定格成永久的浮雕,值得后人去敬仰?抓关键词语,用心感受,开始。
(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纷纷举手。)
师:提醒:读书切忌在匆忙,潜心涵咏滋味长。
师:好,哪位同学先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战士们“眺望”的画面,能够表现雕刻在浮雕上面。
生:我觉得五位壮士跳崖的情形能够雕刻成浮雕。
师:你把这几句话读出来。
(生读。)
师:请坐。我相信有些同学听了你的朗读,必须会说,老师,我能把这一幅浮雕般的画面给读出来。谁来把它读出来
(指名读)
师:我们一齐来把这个画面呈现出来!
(生齐读。)
师:同学们,可能大家没有留意到一个词语。
(出示课件)
师:看张老师写“屹立”两个字!注意什么偏旁。
(师板书“屹立)
师:什么偏旁
生:“山”字旁。
师:看到“山”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生:我会产生雄壮而高大的联想。
师:顶天立地,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生:这个从“屹立”体会出,他们笔直地站在那里,就算是刮风下雨都不能将他们吹倒,就算是下雪,他们也跟大山一样不会去躲藏。
师:还是傲然挺立在高高的山上。山还会给你们怎样的联想
生:我还会想到,他们像大山一样很雄壮地立在那里,好像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动摇!
第四板块镌刻屹立群像升华壮士精魂
师:是的,山是沉稳的,山是雄壮的,山是巍峨的。用“屹立”来写五位壮士站在山顶上,五位壮士也仿佛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仔仔细细地走近了,走近了,最后一次凝望着他们屹立在顶峰的样貌。
(生看着课件――人物插图放大。)
师:这是五个人的团队,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就是这个团队完成了艰难的掩护任务,就是这个团队完成了英勇杀敌的光荣任务。文章有一段话,集中地写到了五位壮士并肩战斗的画面,哪一段
生:第二段。
(课件出示第二段)
师:来,让我们用深情朗读,一齐重温他们当时战斗的画面。
(师生合作读。师叫出名字,生接下去读。)
师:这,就是他们并肩战斗时的浮雕。而此时此刻,狼牙山顶峰,屹立着的是这样五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让我们走近了细细地看。
(放大图片,课件依次出示五位壮士的名字。)
师:这是马宝玉,边上的这个是胡福才,后边的这个是胡德林,这个是宋学义,这个是葛振林。请同学仔仔细细地观察他们的站立姿势,他们的拳头,他们脸上的表情,他们的眼神,如果让你拿起笔来把其中的一位战士屹立的姿势展开来写几句话,你会怎样写呢
(师给学生分组分主角写。播放轻轻的背景音乐,练笔5分钟。)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有这样一幅浮雕:五位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部队主力和群众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生1:班长马宝玉的衣服已经破破烂烂,可他那紧握的拳头,他那坚定地眼神告诉中国人民:胜利的一天必将到来!
师:如果你能将你的感情融人进去必须会更好。
(生动情再读。)
生2:副班长葛振林屹立在凹凸不平的岩石上,眉毛斜竖在历经磨难的脸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前方,头昂得高高的,破碎不堪的衣裳在身上飞扬,双脚呈人字形,稳稳地站在悬崖上!
生3:胡福才瞪着眼睛,抓紧了拳头,仿佛在说:你们日本人牛什么牛,就算你们有飞机大炮,我们照样能够将你打倒!
生4:战士宋学义站在狼牙山顶峰,眼睛藐视敌人,脸绷得紧紧的,手握紧拳头。
师:五位壮士,五座丰碑,头顶蓝天,脚踩巨石。他们,和狼牙山融为一体,永远地屹立在狼牙山上,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这真是“易水千古悲壮士,狼山万世颂英雄!”
第五板块还原鲜活史实引发多元思考
(师板书诗句,生齐读后,课件出示余药夫的亲笔书信。)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这句诗,不是张老师想出来的,而是一个叫余药夫的狼牙山人,在2003年为五壮土所题写的一句话。余药夫是何许人也
出示课件
“两位英雄跳崖后,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但伤得很重。葛振林苏醒后挣扎着爬上来,又帮忙不远处的宋学义爬上崖头,他二人拄着棍子往棋盘陀古庙方向挪着。我辨清他们是两个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所以就上前扶着他们。我们3人走走停停,到了棋盘石山腰的古庙。
“第二天,时近中午,李元忠老道回到庙里,听我介绍两位是跳崖受伤的,立即双手合起来深施一礼,说他昨日躲在崖缝,正好看到八路军抗击敌人,舍身跳崖的壮举,还看见日本鬼子在八路军跳崖处列队行礼,说明被八路军的精神折服了。”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这一段话。你必须会有很惊奇的发现。
生:我发现了葛振林和宋学义并没有死。
师:同学,请把你的“并没有死”换一种说法。
生:并没有牺牲。
师:“并没有牺牲也换一种说法,他们
生:并没有捐躯……
师:就应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没有死”和“幸运地活了下来”那是两种感情。好,这是你的第一个发现,第二个发现是
生:第二个发现是,写这句话的那个人救了两位英雄。
师:嗯,把你的两个发现整合在一齐就是,余药夫把他们救了,是吧?第二个发现呢
生:第二个发现是,日本鬼子在被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甚至列队行礼。
师:张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细节的时候被深深地震撼了!最后,请同学们深入、独立地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来有可能重新编写教科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结尾,该不该将两位战士幸存的事实和敌军向战士致敬的细节写进去?思考一分钟。
生:我觉得就应能够写进去。因为也能体现出日本人也有一种良心。
师:你的意思就是说,为了把日本人写得有良心而把它写进去?是不是?我想说你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表达出来!如果写进去是为了把日本人写得有良心,我宁可你不要写。想到了吗?先站着,让大家帮你想一想。
生:我认为就应写进去,这样写出了连敌人都被他们的事迹给感动了,这样就更加能写出他们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师:嗯,不是说被感动了,是被他们震撼了,折服了。一个感动还太轻了,是不是?说得好!
生:我觉得也就应加进去,这样能体现出他们当时跳崖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定,连那些没有良心的日本人都给折服了!
师:一刹那间,良心发现,残暴的敌人被五壮士跳崖的壮举折服了。是啊,赢得敌人的尊敬才是真正的胜利,是不是
(师转身问刚才站着的学生。)
师: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好,请坐。写进去,不是为了表现他们有良心。有没有不同意写进去的?
生:我觉得两位战士幸存的能够写进去,日军敬礼的细节能够不写进去。
师:为什么
生:这样就感觉那五位战士帮忙了日本人一样。
师:帮忙日本人,就让人感觉日本人没那么坏的,容易误导。好,这是你的观点。
生:我觉得吧,这两位战士幸存的就能够不用写进去了,呃,这两位战士本来和他们那三个很好的朋友一齐跳崖的,他们五个人全都已经抱着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就是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决心去跳崖了,根本没想过自己还能活下来。只想过,为将来的新中国献身是一种很骄傲的事情。
师:嗯,你的意思就是说,他们要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就要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一种义气。但是,活着不好吗?更有力量为革命做贡献!再说,难道活着就不是壮士了?我们来看看老师和修改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依次呈现如下材料)
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留有余味;在悲壮中,结束行文,给小读者留下探究的空间。――某学校王老师
将日军向五壮士致敬的细节写进课文,有美化日本人的嫌疑,且和课文整体情感基调不吻合。――某学校郑老师
课文是根据报告文学《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节选的。文学创作,能够不用将史实全部写进去。――某修改部修改
屏幕继续出示
五位壮士,
在完成掩护任务后,
主动放下活着的期望,
选取绝路的一刹那,
他们就成为了豪壮之士。
而弹尽路绝之际,
镇定从容地跳下悬崖,
更是那样地悲壮。
他们,无愧于壮士的称号!
两位壮士幸运地活着,
只能证明生命的顽强。
而日军向我们致敬的细节,
不正告诉我们:
赢得敌人的尊敬,
才是最大的胜利
――张祖庆
师:究竟,你觉得谁的说法有道理?不用忙着下结论。让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慢慢思考!
(屏幕定格为)
我思,故我在。
――【法国】笛卡尔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手记
学习阅读的策略和文本的表达形式,当是阅读课的要务。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我试图从如何阅读“红色经典”以及如何从读写上做出一些探索。
革命传统课文,亦称“红色经典”。这类课文,往往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孩子们很难真正与文本共鸣。因此,学习此类课文的一个重要策略,要让孩子们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缩短儿童心理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前让孩子们看电影,查阅和抗日战争、狼牙山有关的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查什么?透过什么途径查阅?怎样查阅?查阅后怎样处理?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试图在这几个关键点有所渗透,进而让学生初步查阅资料。
革命传统课文,还有一个特点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情景,经受严峻考验,进而凸显其崇高形象。因此,学习本文时,要带领学生关注三次严峻考验中的战士们的一言一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光辉形象,是教会学生阅读革命题材文本的又一重要策略。
以上侧重于读的思考,接下来从写的角度探析。
首先,革命传统课文,经常采用比较的写法来刻画英雄的形象。这篇课文也不例外,写五壮士,处处不离写敌人。且所选用的词语,从感情色彩上考量,贬褒比较十分强烈。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充分关注比较的写法。在四、五两个自然段“顶峰歼敌”的教学中,我着力让孩子们透过研读描述敌人的句子,让孩子们明白,适当地描述敌人的表现,有助于凸显英雄人物的形象。
其次,这篇课文有别于其他革命传统课文的地方,在于人物群像的成功刻画。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对五位战士群体行动的总括,又有对五位战士个体行动的细描。同时,课文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班长这一人物形象。群像中突显个像,个像丰满了群像。这样的写作特色,也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透过重读文本第二段,领略群像刻画策略;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文字定格英雄的“屹立”群像,迁移写作策略。
另外,《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教科书的编者根据新华社记者沈重的《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改编而来的。思考到孩子们的实际理解潜力和理解潜力,担心一些史实细节误导学生,因此教材编者甚至连在教参中都不敢提及。在此课的教学中,我将这些珍贵的史实引入课堂。努力在课堂上创设思辨情景,让孩子们站在写作的角度,试着去思考:假如有机会重新编写教科书,要不要将“两位战士幸存的事实”以及“日军向五壮士致敬”的细节写进教科书引导他们从写作目的和材料选取的角度,去想一些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这既是理性思辨的过程,又是直面历史的尝试,更是儿童视野、历史视野与教师视野的融合。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五):
(一)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抗日小英雄雨来。除了雨来你还明白哪些抗日英雄?(赵一曼、王二小、海娃……)正是这些英雄抒写了中国历史上壮丽辉煌的篇章。这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狼牙山上的五位英雄。
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在我国河北省易县,因形状酷似狼牙而得名。在那里的“壮士”怎样理解?(我们把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他人的安危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人都能够称之为我们最为尊敬的——壮士。)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词语:
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A.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仔细体会读第一行与读第二行的不同感受。
B.指名读,接龙读。
C.边读边谈感受:(第一行都是描述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行是描述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D.齐读。
(2)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且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五位壮士为了掩护部队及群众安全撤退,引敌人走上绝路,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2.理清脉络。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能够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2)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1)理解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品一品,也能够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交流:
(1)投影出示: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一颗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从“喷”和“满腔怒火”中我感受到副班长再也压抑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把满腔怒火喷向敌人,说明对敌人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从“吼”中体会到对敌人的恨。
B.“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我抓住“狠狠”体会到马宝玉对敌人刻骨的仇恨。
C.“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我抓住“抡”“使出浑身的力气”体会宋学义的英勇善战。
D.“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我们透过这些重点词语体会到战士们英勇善战,(板书:英勇善战)也体会到他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多么勇敢、多么伟大的战士啊,不愧为人们心中的壮士,让我们满怀豪情一齐读。
(2)投影出示: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明白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在这段话中抓住了哪个词?(斩钉截铁)
“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请你用这个词造句。
班长斩钉截铁地说——走(生接)
班长带头向棋盘陀走去,课文中说这是一条——绝路(生接)什么是绝路?(就是死路)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绝路呢(因为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所以说是一条绝路。难道他们面前只有这绝路一条吗?(不是的,其实面前有两条路。)
哪两条?(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的。)
向狼牙山顶峰走去就意味着——死亡。在这生与死的紧要关头,班长选取了死亡这条绝路。他犹豫了吗?(没有)他徘徊了吗?(没有)他害怕了吗?(没有)
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没有害怕,这就是——(生齐)斩钉截铁。
班长明明明白这是一条绝路还是斩钉截铁地走了上去,这一走,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了群众和部队牺牲自己的生命。班长在死亡面前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战士们的这一紧跟,又让你明白了什么?(战士们也毫不犹豫。其他几位战士和班长的选取一样)
小结:壮士们这一走啊,把生的期望留给了群众——和部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孩子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呢?(舍生忘死)
这就是舍生忘死的狼牙山五壮士。(边说边板书:舍生忘死)他们是何等的伟大呀!
(3)投影出示: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一个“砸”字让你品出了什么?(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中国人对敌人的仇恨)(五位壮士的决心)
说到中国人民的仇恨,我仿佛又看到了日本侵略者残害我同胞的一幕又一幕。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说说日本侵略者对我同胞都有哪些残害。(生交流资料)
真是太残暴了,太没人性了。此时你的情绪怎样?(愤怒。仇恨。愤恨……)想到这些,国家耻,民族仇,怒火在五壮士的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
小结:这一砸,砸出了五壮士的满腔怒火,砸出了战争胜利的喜悦。尽管此时枪尽弹绝,但是五壮士也不屈服,就是用石头砸,也要同敌人血战到底。这又是怎样的五壮士呢?顽强——不屈。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顽强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板书:顽强不屈)就是这种顽强不屈的壮举感动着我们,
(4)此时此刻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想——同志们啊,我们多么想再看你们瘦弱的面庞。亲人啊,我们有很多话想和你们说。亲人啊,再见了。)
五壮士的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与留恋,他们就这样深情地眺望着。
他们又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他们又想——日本侵略者你们永远都是失败者,我们任务完成了,我们的主力部队已经安全了。我们胜利了……)
他们就这样无比轻蔑地望着敌人。
此时,他们还看到了自己即将走向——?(死亡)是呀,他们即将走向死亡,但是应对死亡,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种气概就叫—(视死如归)(板书:视死如归)这就是视死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
就是这样的五壮士,在前是万丈深渊,后是咆哮之敌的状况下,他们的抉择、他们的壮举让我们再次震撼。
投影出示: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想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说说你体会到什么?谁能透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五位壮士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带着战斗胜利的喜悦,带着对完美生活的向往,纵身跳下了深谷。此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不仅仅仅是五壮士的声音,这还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就是我们的五壮士啊!看到他们一个个纵身跳下的身影,难道你不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
(出示:壮士,我想对您说)
五壮士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却像一座丰碑永远地立在了我们地心中。
六十多年以前,聂荣臻元帅这样评价五壮士(课件出示:宁死不屈乃革命军人应有本色视死如归乃燕赵英雄应有精神)
(三)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英雄,是人民心中的丰碑,而丰碑,永远是昭示人们继续奋斗的路标!(图片)看,这连绵群山中陡峭的山峰,山顶的碑塔是狼牙山山区人民为了纪念在那里跳崖的五位抗日英雄而建的。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纪念碑上可能会写些什么呢?
(四)课外拓展,构成潜力
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只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还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请你选取你喜欢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不超过200字。
附: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英勇善战
舍生忘死
顽强不屈
视死如归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读后感(一):
读《铮铮傲骨为祖国》有感
这天我读了《铮铮傲骨为祖国》一文,故事中徐悲鸿爱国主义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故事中的主人公徐悲鸿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也就是说人不应骄傲,但不能没有骨气。徐悲鸿在巴黎学美术时,一个外国学生污蔑中国学生,“生来就是亡国奴材料,即使把中国人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听了,肺都气炸了。他针锋相对地说:“我们比试比试,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徐悲鸿为了给中国人争气,学习更加刻苦努力。之后在多次竞赛中他都得第一,他的画技轰动了整个巴黎。这给了那个多次向他挑衅的外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使他们不得不相信中国人的智慧,当我读到那里时,我心里感到十分激动,因为徐悲鸿为我们中国争了一口气。
我是我们家中胆子最小的一个,因此大家都叫我“胆小鬼“,虽然我心里一向想要克服自己的胆子,但常常做不到,记得有一次,家里盐用完了,妈妈让我去超市买一袋盐,因为当时天已经黑了,再加上我胆子小,就更不敢去了,但拗但是妈妈,只好硬着头皮期望不要遇狗……。但就在我快到家时,却遇到了一只狗,那只狗气势汹汹地望着我,我当时愣呆了,不敢过去,最后还是妈妈来了,我才敢走,为了克服胆小,妈妈特意为我买了一条小狗。每一天让我应对它,经过一个月,还是没有用,我感到个性对不起父母,也恨自己太没有骨气了。
但读了《铮铮傲骨为祖国》我下定了决心,必须要克服胆小,不能没有骨气,要像徐悲鸿那样下定决定,才能做好事情。
我今后要向徐悲鸿那样做一个铮铮傲骨,说到做到的人。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读后感(二):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情绪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述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忙,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明白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应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明白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应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下。读了红岩之后,我明白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述。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这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读后感(三):
那一天,我津津有味地把《詹天佑》这篇文章读完。这篇文章讲了詹天佑主持的京张铁路是怎样修筑的,说明了詹天佑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是多深刻啊!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必须要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赞叹,多爱国的詹天佑啊!他那强烈的爱国心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在有困难时,他居然还想着国家,想着要为祖国争光。他对工作极端负责,要不,他怎样会提早两年京张铁路就全线竣工呢詹天佑不但有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而且还有创新精神。从他设计的一种"人"字形线路就能够看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来源于实践、勤奋。是啊,我们不正正需要这种精神吗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以詹天佑为榜样!例如: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很了不起,整天顾着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或工作上。那些勤奋的人即使没有聪明的人那样聪明,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必须会赶上聪明的人。不是有一句话是"聪明在于勤奋"吗我们还要多实践,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时候,我们就会像詹天佑一样,有创新的精神!
詹天佑,我要以你为榜样。我要像你一样爱国,为祖国作出贡献,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做事要一丝不苟。我为中国有詹天佑这样的工程师而感到骄傲!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读后感(四):
读《屈原列传》有感
屈原名平,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左徒,见识广博。屈原一生中遭遇了两次大的挫折。
屈原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代表,主要原因是他很有才能和爱国情怀,在楚国遭受打击,但是他始终不背叛楚国。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每读到屈原,想到屈原,总有一种悲叹,一个真真的跋涉者,一个真真坚持自己理想与情操的人,它的结局竟是万般无奈的投江。
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人的意志无不在诠释着他对人生的理解,他对生命的看法。
为什么有那么多高尚的人总是匆匆走过他短暂的一生,这天的人也许永远都理解不了古人。
读《屈原列传》的时候,吸引和震撼我的已不再是屈原那高尚的品质,而是感慨活在一个不被人了解的世界,那会是一个多么大的悲哀。
从屈原坎坷的一生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关键是应对挫折时,应当拿出勇气和毅力迎接挑战,直面挫折,战胜自我,把每次挫折当作前进的踏脚石,最终走向成功的辉煌。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读后感(五):
《詹天佑》一文描述了在1905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国工程人员独立修筑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在英俄等多数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下,詹天佑毅然理解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
在勘测过程中,詹天佑常勉励工作人员:“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必须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
在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开凿隧道时,山顶的泉水往隧道里渗,詹天佑身先士卒,带头提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最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那些帝国主义国家估价的五分之一。
文中的一句句话语,一个个片段充分表达了詹天佑对工程的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颗爱国心。
再想想我们自己,如果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有毅力,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如果我们也像詹天佑一样事事为国家,为群众着想,身边会有多少活雷锋出现呢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像詹天佑那样有着精密的要求,还会有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么
虽然我们不能像詹天佑那样有那么伟大的业绩,但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和他的优秀品质,让“中国近代工程师之父”――詹天佑的伟人事迹和他那不屈不挠,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下去。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读后感(六):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感受。五壮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部队,跳崖身亡。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马宝玉、胡德林、宋学义、葛振林和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部队撤退,毅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子弹没有了,他们就拿石头砸。在敌人的主力部队到来时,班长马宝玉用尽力气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投出去,顿时在敌人部队中央炸开了花。可日伪军发现了他们已经没有子弹,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马宝玉等人为了不让日伪军捉活的,宁死不屈,砸碎枪后壮烈跳崖。敌众我寡,他们从不在乎,仅五人却干掉了150多个敌人。他们永远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民族的自豪。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是呀,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的榜样。
他们以大局为重,宁肯现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要为中国共产党的利益着想。那种民族气节,牺牲精神让我难忘,也让我更加发愤图强!假如我是小小的房子,那我也要顶天立地,不怕风吹雨淋;假如我是一株小树苗,那我也要开花结果,成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要从小事做起,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读后感(七):
做一个认真的人——读《詹天佑》有感
我怀着崇敬的情绪,一遍又一遍地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詹天佑那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了……
《詹天佑》这篇文章记叙了詹天佑,这位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不畏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成功地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京张”铁路。
詹天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宝贵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他常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就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我想,詹天佑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正是那些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人所缺少的吗?
其实,说实话,我做事时,也是一个十足的“马大哈”。在平时,“写作业坚决不检查”是我的个性。为此,爸爸妈妈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我,写完作业后必须要检查、检查、再检查,可我却把这些忠言逆耳当作耳旁风,还振振有辞地说:“爸,妈,你们不懂!某些骄子曾曰:‘作业,乃越检查越糟也!’”
记得有一次,我以极快的速度写完了对于我来说是超简单的数学题。然后,毕恭毕敬地奉老妈的指令给老爸检查。爸爸瞄了一眼,问道:“玮玮,你认为你做对了吗?”我立即脱口而出:“我想也许就应可能对了吧!”可结果却出乎我意料——错了!
如今,我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后,觉得当时我真的错了。错,不仅仅错在做题上的失误,更错在我对作业、对学习、对生活、对一切的粗心马虎。我想,粗心马虎对我百害无一益。今后,我必须要把这个坏毛病改正过来。我要向着詹天佑学习,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读后感(八):
《我代表我的祖国》读后感
这天,我看到一篇短文——《我代表我的祖国》,写的是我国着名画家徐悲鸿在外国留学被外国学生挑战,徐悲鸿怀着为国争光的激情,努力学习,获得了成功的事。读完这篇短文,我心中感慨万千。
从资料上,我明白在徐悲鸿那个时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我们中国受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欺凌。在那个时候,他能够承受着外国人的讽刺与可能失败的压力下,努力学习,为国争光,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精神啊!同时,我也被他那种不屈不饶的精神而感动,因为我平常喜欢写一些歌词、诗句或文章,却都因为别人不好的评论而半途而废。读完这篇短文,我感悟到:徐悲鸿在那种状况下,受着外国人的歧视与现实的压力,都没有放下,我更不能因为失败而放下理想,就应努力学习,再接再厉!
《我代表我的祖国》这篇短文让我受益匪浅,徐悲鸿这种为国争光、不屈不饶的精神我们是学习的榜样!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
性、时代性,选取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资料。
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具体有绘画、泥塑、剪纸、手工、欣赏。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
多种多样,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满足各种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潜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潜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资料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潜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三、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搞笑情境、有好处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比较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透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群众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潜力,构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比较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资料,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应将学习资料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忙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潜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潜力。透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潜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潜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六、周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活动资料
1、2月11日―2月13日、
2月11日(星期五,农历正月初九)教师报到2月12日学生注册缴费、始业教育
2、2月14日―2月20日、正式上课《椅子设计》
3、2月21日―2月27日、《民乐放光彩》
4、2月28日―3月6日、《舞台美术设计》
5、3月7日―3月13日、《小小果壳箱》
6、3月14日―3月20日、《中华扇子》
7、3月21日―3月27日、《亭子》
8、3月28日―4月3日、《夸张的脸》
9、4月4日―4月10日、清明节《水墨人物画》
10、4月11日―4月17日、《齐白石笔下的蔬果》
11、4月18日―4月24日、期中考试
12、4月25日―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映日荷花别样红》
13、5月2日―5月8日、《弯弯的小路》
14、5月9日―5月15日、《奇妙的点彩画》
15、5月16日―5月22日、《装饰纹样》
16、5月23日―5月29日、《做做陶艺》
17、5月30日―6月5日、《中国传世名作》
18、6月6日―6月12日、端午节复习
19、6月13日―6月19日、复习
20、6月20日―6月26日、期末考试
21、6月27日―7月3日、学期结束工作,7月3日暑假开始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二):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潜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潜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资料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潜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取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资料。
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具体有绘画、泥塑、剪纸、手工、欣赏。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满足各种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搞笑情境、有好处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群众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潜力,构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比较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资料,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应将学习资料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忙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潜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潜力。透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潜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潜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三):
一、全册教学理念: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取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潜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运用比较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资料等特征,透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状况分析:
浙美版第九册教材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潜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三、措施:
1、加强造型潜力的培养,对简单的自然物进行写生,并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以确定如何对事物进行造型处理。
2、面向全体学生,拉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距离,加强对后进学生美术上的培养。
3、学习“色彩原理”的理论性知识,以加强他们分析观察事物的颜色变化潜力。
4、加强对工艺上的技巧潜力培养。
四、全册课时安排:
本学期讲授新课共25课时。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四):
一、学生双基、潜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潜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潜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资料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潜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对教材资料的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搞笑情境、有好处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比较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透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三、教学任务、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群众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潜力,构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比较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资料,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材中设计了许多的插图,形象、直观,切合教材资料,能很好地帮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好。
2、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中围绕教学资料,合理地设计安排,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帮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3、用心调动社会资源。提示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忙下,提高预习潜力,巩固知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应将学习资料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忙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潜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潜力。透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潜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潜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六、周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资料
1家乡美
2逛大街
3聪明的机器人
4欢乐陶吧
5欢乐陶吧
6同一幅画
7-8团扇
9星光灿烂
12大地彩虹
13-14编花篮
15生命的甘露
16-17飞天畅想
18我们去旅游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用心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2、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抓好班级美术兴趣小组的辅导,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到达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五):
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了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潜力,使学生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特制定本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14课,其中有欣赏课2课,绘画课8课,工艺美术课4课。本册绘画课中安排了三课《学画中国画》,工艺课中安排了版画,由于实际状况和授课条件的关系,完成有必须困难,拟据实际状况选学。其它的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完成。
二、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到了五年级,学习任务比以前更重一些,时间不多。但是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这门课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愿意学。还有部分同学个性爱好,在这方面也有特长。针对这些优势和不足,只要扬长避短,适时点拨,点滴渗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够有必须的增长和提高。
三、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状况和地域的状况,我决定把本期重点放在工艺课上。本期工艺课中的《美化板报、墙报》与学生活动关系密切,有实用价值,所以把这一课及其相关资料作为重点。
本学期教材安排的素描基础:物体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基础。这两方面的资料共有四课,专业性很强,概念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比较难于理解。这是本期学习的一个难点。
四、教学模式
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状况,在本期的教学活动中,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室内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知识讲解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想像与写实相结合,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每周2节课一节课新授一节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