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二次元爱好者的独白

  二次元,即平面世界,现用来指动漫、小说、游戏中的世界。其起源是漫画、游戏和小说,大多数动漫都是由漫画、游戏和小说改编而来的。很多作者渴望将自己生活中的思考展示给观众,而青少年恰恰对于新的观点与思考的接受能力是最为优秀的,于是他们便采用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文化最早兴起于20世纪的日本,历经一个世纪的沉淀,已经扩展到了全世界。

  大概是从2011年《进击的巨人》漫画走红开始,二次元这个话题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而在2013年《进击的巨人》改编动漫开播后,二次元文化迎来全盛时期。

  我个人接触二次元其实还蛮晚的。记得我接触的第一部动漫是key社的作品《CLANNAD》,听同学介绍说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亲情,于是就在13年寒假看完了这近50集的动漫,意外的是,虽然这作品早在2007年就上映了,画风并不算精致,但它的剧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作品全篇中没有一个坏人,只有令人动容的家族成员之间深厚“的感情。至今我还记得当男主人公因心爱的女儿去世后在雪中无助地哭泣时,我回头望向窗外,是和动画中一样的大雪,那一刻仿佛两个次元发生了交融,那样的感觉至今回忆起仍十分清晰。

  在看完这部作品之后我便开始深入了解二次元文化,从音乐到剧本,从配音到监督,了解了整个二次元文化的运作体系,和几个要好的哥们儿一起逛漫展,买原声音乐集来听,每天在b站(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上搜索动漫的片花剪辑看,也算是高中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

  诚然二次元文化的繁荣发展令每一个喜爱的人为之高兴,但既然进入了公众视野,就一定意味着不同的声音。有的人称二次元是他们的信仰,视其中的理论和观点为金科玉律,不允许任何人违逆;有的人依旧认为二次元只是中二少年自己的狂欢,与惯常思维中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并无二异。近来文化部的一系列行动,又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使得看到这里,我这个爱好二次元的同学觉得有必要来客观地说几句。

  其实在我看来二次元可以算作信念,信仰的话有些言过其实。二次元这一种文化,毕竟传达的还是编剧和导演的思想,一味地接受与认可,无异于被编剧和导演牵着鼻子走,到最后没准真的会变成文化入侵;至于惯常思维的这一观点我也无需多加评论,光是看一下如今热爱二次元文化的群体年龄就知道这一文化的主要针对群体已经是青年而非少年儿童。作为每种文化的共性,二次元文化确实存在其糟粕,不乏含有色情暴力血腥内容的作品,但确实也有着《龙猫》、《千与千寻》这样的精华之作,我们所要做的当然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天,是“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建立七周年,看着网站官方发出的七年回顾视频,我也是感慨良多。

  于是想起了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我面对着不堪入目的成绩单,凌晨时分仍然难以睡着,想找个人倾诉一番却发现所有亲友都睡了,心里想着反正睡不着不如看会儿动漫,于是看着看着便被主人公的小强精神所感染,不仅放下了过去,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有时候二次元就是如此可靠。

  形象些讲,二次元对于我来说就像庭院里的流浪猫,平时总会在固定的地方守候着,也许偶尔会不见踪影,但稍等半晌一定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当我有闲钱的时候,可以给它打打牙祭;没有闲钱的时候,就陪它玩一会,也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假若有一天它不见了,我会很遗憾,但并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如果有哪个熊孩子敢欺负这只流浪猫,我就狠狠地踹他。


如何从生命的角度,定位我们的人生

  和尚、儒生、道士

  帝王、文人、武士

  和尚给人的印象是纯净无私普照众生

  儒生给人的印象是热心良知建功立业

  道士给人的印象是清静自然养生长命

  武士用他练出的功夫技压群雄,身手美不胜收惊心动魄。

  文人用他书写的文章出类拔萃,一动笔引人入境或让人思考或与人心深处呼应。

  帝王用他触摸的天时势能,一呼百应响者云集,场能之大让人来不及思考,势至人随不得不臣服。

  这些角色不管在戏曲、小说、还是传说中,一登场必有重头戏。

  站在生命的定位角度,他们对生命的经营很好,经营的好所以持续精彩!怎么定位呢?

  武士和道士的定位都是身体层面,把身体的潜能无限深入,只不过一个是技能多一些一个是内修多一些。

  文人和儒生的定位都是感知层面,把人对人的感知无限深入,一个觉知多一点一个良知多一点。

  帝王与和尚的定位都是心性层面,把人内在的心灵无限的深入,一个人的性情多一些一个人的灵性多一些。

  站在生命的高度看各大企业的角色,对他们的产品和品牌就一目了然。

  能成功的企业大概就是三个层面,三个层面定位好,无限的延伸都会有自己最大化客户群。

  第一、如同道士和武士,无限深入产品功能技术并把功能和技术这个点,通过相同的品牌建设模式无限扩大,比如苹果。

  第二、如同文人和儒生,无线深入交互产品与人的觉知这个点,通过相同的品牌建设模式无限扩大,比如脑白金。

  第三如同帝王与和尚,无限深入产品激发人的灵性和性情这个点,通过相同的品牌建设模式无限扩大,比如香奈儿香水。

  成功的产品与品牌是相似的,他们的定位层面是一样的,品牌建设也是一样的。

  不成功的产品与品牌是五花八门的,他们品牌建设的套路和成功者没什么不一样,花的代价甚至比成功者还多。

  问题就在于定位混乱了三个层级

  混乱的原因也只有一个:就是贪多后让三个层面交杂

  所以企业追求的品牌建设不是核心,你会的别人都会

  定位品类也不是核心,你会分品类和心智的概念别人更会

  让对手和市场无法抗拒的法宝只有一个,你定位人类生命的哪个层面,并无限的深入和震动扩散

  《道德经》:抱一为天下式


为什么会爱上自己的老师

  师生恋,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的爱情,早在20世纪鲁迅娶了小他17岁的学生许广平时就被人们熟知,也许更早吧。在现代,82岁的杨振宁娶了小他54岁的翁帆,一直是现代人的谈资。到如今,两人依然恩恩爱爱,成了现代中国国人师生恋的代表。

  然而近日,有人对师生恋提出严重抗议,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严乙铭发文呼吁高校应明令禁止师生恋,此观点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师生恋该禁止吗?你怎么看?

  师生恋有着肥沃的现实土壤,一般发生在女学生和男老师之间,但现在也不乏有男学生爱上女老师。教师在我国是一种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本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要求,有内涵,有气质,在懵懂的学生面前,充满人性的魅力。那些爱上老师的学生,不是被老师的学识折服,就是被老师的关心打动。

  她碰巧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这绝对是她的无心之举。也是他的无心之举。

  她今年高一,因为父母工作忙,没人照顾,他们把她送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让她住校。因为这所学校在当地口碑不错,离姥姥家也比较近。她每周回姥姥家一次,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但半学期过去了,她还是不能适应新地方新学校的生活,情绪抑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开始下滑。回到姥姥家,门一关也不想多说半句话。班主任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男老师,注意到了她的状况,开始找她谈心。一次两次,她被老师的关心打动,不经意动了心。偶尔两人沿着校园的小路边走边聊,被同学们看到,开始传流言蜚语。远在他乡的父母赶来把她痛斥一顿,并去找老师提出警告。在父母的眼里,女儿的清白重过一切,女儿的前途也重过一切。老师被迫不再找她谈心,她很痛苦,更痛恨父母。几次多门而出,想永远离开这个家。父母被吓住了,不敢再提这事,却担心的要死。她是个有自知力的女孩,虽然痛苦,却并没有再去刻意找老师,也在努力约束自己。青涩的爱情就这样折磨着青春少女的心。

  像她这样能努力克制自己的女孩很多,跟她不一样,直接坠入爱河的女孩也不少。在老师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这种异样的情感。“师生恋”既是一个无比瑰丽的词汇,也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现在,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教师和工作人员手册里都有这样一条规定:严禁教师去“招惹”学生,或者更明白地规定不准和学生有任何的浪漫或两性关系。在日本,只要学生一方未成年,师生恋就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多数面临被开除甚至今后不能再从事教育事业的惩罚。

  为什么这么做?目的只是为了保护未成年的学生,担心成年的老师诱导学生犯错误罢了。师生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弱小的一方很容易在其中受到伤害。

  爱情常常不是你不想它来它就不来的,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但为什么会爱上老师呢?

  一是权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这就是权威效应。

  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普遍的权威效应,如果老师爱上学生,常常具有绝对的强迫优势,学生常会主动的服从老师的要求,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二是被满足的依恋关系。有些孩子小时候对异性别的父或母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内心总是不满足,长大后如果一个异性能补偿小时候的渴求,其内心的依恋感就会得到满足,并进而产生爱情。如一个小女孩,从小得不到父亲的肯定,后来初中时被一个男老师频频夸奖,自此发誓非该老师不嫁。

  爱上老师不是一个人的错,不过,作为老师,有责任静待花开,等到学生成年,如果感情还在,到可以成就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