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2 15:02:03
问题:
合同书的标的指的是什么?
答案:
它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为实现必须的目的而确立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关于红领巾的故事(一):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个角,是少年儿童先锋队的标志。红领巾是象征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党的关爱。带上红领巾的人就成为了党的孩子,向先辈们学习,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精神,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事业而奋斗。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那时的饥饿、困难正威胁着全苏人民,当然思考不到少先队的标志问题。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推荐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种特有的标志。在一次理解新队员的大会上,来参加会议的先进女工把自我的红色三角头巾解下来系在少先队员的脖子上,勉励他们说:“戴着它,别玷污了它!它的颜色是同革命战旗一样的!”红领巾就这样诞生了。
新中国诞生不久,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建立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儿童团的优良传统,与过去的儿童团一样,用红领巾作为自我的标志。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少先队队礼是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呼号是: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星星和火炬燃烧在队旗上,引导着少先队员在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和未来前进。
关于红领巾的故事(二):
我与红领巾的故事作文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象征,每个少先队员都肯定有与红领巾之间的故事,我也不例外。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我与红领巾之间的故事。
那是在一个下着大雪的一天,我正要回家时。突然,我的红领巾被大风吹掉了。一辆汽车开过,把红领巾给压在了下面,弄脏了。我用两个手指头把红领巾捏起来,然后留意翼翼的放进塑料袋里,生怕弄脏衣服。
回到家之后,我走进洗手间,拿出红领巾放进水槽,打开水龙头,开始洗。我没有在意红领巾的重要,只是搓一下而已。忽然,我看见了红领巾上我的名字,想到了:红领巾是我们少先队员的象征,我这样厌恶的红领巾,是不对的。红领巾是毛主席创造的,毛主席又是我们少先队员最敬重的人。所以,不敬重红领巾就是不敬重毛主席。由此,我感到十分的内疚,因为,我对毛主席不敬重。
从此以后,我把红领巾当作自我的宝贝一样看待,对红领巾寸不不离。
我与红领巾的故事,人人都有,就看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还没有发现,就快去寻找吧!
关于红领巾的故事(三):
我和红领巾的故事
“有一种颜色,它能让50多年飘扬在心中永不退色,那是红领巾的颜色;有一种光荣,它能让人50多年后想起还激动不已,那是戴上红领巾的光荣;有一种真情,它能50年在心中不变,那是对红领巾的真挚感情。”听着李肇峰爷爷的话,让我受益无穷。
看着那飘扬在胸前的红领巾,我仿佛回到了刚刚入队的时候,那场面可真隆重啊!我们班的同学迈着整齐的步伐,神采飞扬地来到操场,看见了大哥哥大姐姐手上拿着的红领巾,感到万分激动,又感到十分自豪。我最后成为少先队员了,最后有属于自我的红领巾了,我激动得几乎要喊出来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三年的时光就这样流逝了。如今,我该给一年级刚入队的小弟弟小妹妹挂红领巾了,我就应做得更出色,为一年级树立一个好榜样。每一天,我都在练挂红领巾,争取又快又熟练地为小弟弟挂上红领巾。最后,这几天的努力在这一刻发挥作用了。我全身放简单,像平时那样自然地为新生挂红领巾,我挂完了红领巾,对小弟弟说:“你必须要好好读书,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要对不起你的红领巾。”
红领巾是我良师益友,总指引着我怎样做人。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我走在大路上,发现了一个崭新的篮球。我想:哈哈!这一下不用缠着妈妈给我买篮球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捡来一个新的篮球,真是老天有眼呐!这时,微风吹起了我的红领巾,我发现它,变得暗淡无光,仿佛在责备我:“哼,还是少先队员呢!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还对得起我吗?”我似乎听懂了红领巾的话。便不再迟疑,抱起篮球就朝学校奔去。来到体育办公室,把篮球交给了体育老师,并把经过告诉了老师。老师还夸我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同学。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看了看飘扬在胸前的红领巾,发现它又变得鲜艳无比了。
红领巾相伴我整整五年,它时刻提醒着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建设更辉煌的明天而努力,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阅读精选(1):
海啸是如何构成的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地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能够传播过去。
阅读精选(2):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起因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构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构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齐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务必持续一个等势面以到达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构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构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相对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本地海啸两类。
遥海啸:遥海啸是指横越大洋或从很远处传播来的海啸,也称为越洋海啸。海啸波属于海洋长波,一旦在源地生成后,在无岛屿群或大片浅滩、浅水陆架阻挡状况下,一般可传播数千公里而能量衰减很少,因此可能造成数千公里之遥的地方也遭受海啸灾害。如2004年底发生在印尼的大海啸就波及到几千公里外的斯里兰卡,1960年智利海啸也曾使数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日本都遭受到严重灾害。
本地海啸:海啸的大多数均属于本地海啸或称为局地海啸。因为本地海啸从地震及海啸发生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相距较近,所以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只有几分钟,多者几十分钟。在这种状况下,海啸预警时间则更短或根本无预警时间,因而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
阅读精选(3):
海啸是怎样构成的?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构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透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能够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构成“水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一样,一般海浪只在必须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必须在地震带。但是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存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每一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简单地与波音747飞机持续同步。虽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透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到达灾难性的高度.
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构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能够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起因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能够传播过去。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构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大多数状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一样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另外,这种状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构成海啸。
分类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带给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构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构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