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2 14:54:47
试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个性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相关阅读】
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分析及启示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随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般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等。笔者认为这些认识不够深刻,在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这些原因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革命党人缺乏正确的群众观,没有走群众路线。
一、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是因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在当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经济上,赋税沉重。“田主之下,另有征税之人,佃民于输租田主外,必兼有所酬,则所谓十分取五者,但是田主之正税已耳。征税之人所私取,又必五分而取二。则是农民终岁勤动,仍无以赡养其身家也”。①在政治上,地主及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也极为的残暴。另一方面,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霸占路、矿,开设工厂。帝国主义还加强了政治控制和宗教渗透,所以反帝爱国运动,反洋教运动以及一些对帝国主义的抗爆运动此起彼伏。但是,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幻想获得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
革命党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代表最广大的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地主阶级与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就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更没有意识到推翻封建主义就务必打倒帝国主义。他们既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也没有坚决的反帝行为,而是以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来乞求换得支持。他们虽然也提出“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但地主的土地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农民没有可分的土地,实际上根本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一句话,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是因为革命党人在制定革命纲领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没有思考基层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期望。
二、辛亥革命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没能充分地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看不到人民群众是革命力量的活水源泉,是革命胜利的必备条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革命党人对工农人民群众存在偏见。革命党人认为“下等社会”是无知的,如果没有他们这类“中等社会”的代表的“提挈”,那就只会盲目破坏。而一旦清朝覆亡之势已定,他们就觉得“下等社会”的使命即算完成,此后的一切只须依照他们的意愿“有秩序”地开展就行了。因此各省革命党人发布的文告中,不是号召工农群众向地主豪绅、向帝国主义开展斗争,而是要求“各人照旧做事”,“各人要守本分”②。
其次,革命党人与工农关系恶化。武昌起义后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一些州县的贫苦农民起而抗租拒债,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根基。在各反正省区,个性是立宪派、旧官僚控制的省区,却先后出现了军政府镇压工农群众事件。湖南都督谭廷闿对地主豪绅宛如菩萨,对工农群众则是屠夫。对于各地城乡劳动群众广泛开展的抗租斗争和其他形式的反剥削、反压迫斗争,反正各省的革命党人却感如芒在背,镇压也最力。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如同鲁迅在《阿Q正传》中所描述的“不准革命”闹剧,民众被排除在革命之外。革命党人对地主土绅实行“保护主义”,甚至依靠地主土绅来“维持秩序”。而往日同一条战线的盟友——工农群众和会党,却成了防范和镇压的对象,导致革命党人和工农关系不断恶化。
总之,革命党人不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关键是没能正确地认识和相信人民群众以及其强大的力量。革命党人不是用心地组织和引导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而是运用武装力量去镇压起来革命的人民群众,严重阻碍了人民大众革命力量的发挥,加之对工农不正确的认识,严重减弱了人民大众革命的用心性。正如毛泽东所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小,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①。革命党人混淆了敌我战线,实际上也就让自我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三、辛亥革命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之所以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我们能够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革命党人革命意志消褪,逐渐脱离人民群众。其一,革命党人热衷于争夺政治权位。孙中山之后说,“以为到达了做官的目的,革命事业便算了结。”②因而,在新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中,“不仅仅原先的官僚政客,毫无生气;并且有些革命党人也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蜕化,逐渐地失去革命意志,而一味追求个人的官职和利禄去了。”③其二,革命党人忙于经营实业,为自身谋取经济利益。其三,革命党人在思想上、生活上蜕化变质。尽管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政府机构中极力培养廉洁和简朴的革命新风,各地军政府在建立初期多实行低薪制,但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由“亡命”而走上了当权的地位,思想上、生活上无力抗拒封建官僚习气的侵蚀,而迅速蜕化成为新的官僚政客。如上海都督陈其美,就“恣情滥狎”,人称为“杨梅都督”,“进出必坐极华贵之汽车,”“成群结党,花天酒地,置军务于高阁”④。
另一方面,革命党人不懂得革命政党的力量源泉来自人民群众。在同盟会中,党员主要成分是知识分子,武昌起义胜利后,一些立宪派、旧官僚则混了进来,开始进行拆台活动,进而支持袁世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把工农群众作为主要依靠的革命力量,不用心吸收先进的工农分子来加入革命政党,同盟会没有了活水源泉和革命的坚定分子,最后四顾无援,只能走进妥协的死胡同。这样一个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的政党,靠它领导革命取得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四、基于辛亥革命失败得到的重要启示
“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上百年的时间了,但它的失败给后人带来教训是深刻的。重新审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我们得到重要启示如下:
首先,正确的群众观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不是个别的英雄人物。在在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不走群众路线,没有顺应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期盼,革命自然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打败强大的敌人取得革命成功是在做白日梦。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辛亥革命的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心工农群众的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大力支持和领导农民革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分别颁布了土地革命政策,贫苦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基础。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为什么能够坚持长期战争而又取得胜利呢?主要是我们对农民采取了正确的政策,例如征收公粮和收购粮食的经济政策,在不一样时期实行不一样的土地改革政策,在战争中紧紧依靠了农民。”⑤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务必坚持群众路线。在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没能制定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到后面,又对工农群众采取镇压,这是革命政策的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坚持群众路线。这天的和平年代当然与当时革命烽火年代不能同日而语。但群众路线的真理性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褪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还务必坚持群众路线。其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与“一切为了群众”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换言之,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二,坚持群众路线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路径。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充分思考人民群众对教育、就业、医疗、社保和住房等方面提出的诉求。现实中,这些领域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涉及人民群众最密切、最直接的利益,这些民生问题的破解离不开走群众路线。只有多听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从中得到超多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制定的政策才更为科学并更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一句话,在改革中坚持不懈走群众路线,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方向正、路子对,因而也才能让群众得利、群众满意。
再次,中共面临着新挑战,加强党的建设,务必走群众路线。在辛亥革命胜利之初,一些革命党人意志消褪和出现作风腐化,没有持续和提高党的先进性,从而能党缺乏坚强有力,因此不能凝聚革命力量,从而带领人民获得革命的胜利。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中共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潜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先进性的获得不是自然构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此刻,党的作风问题主要集中体此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作风是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障碍和“拦路虎”,这些作风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此刻全国大力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核心问题就是持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要消除阻碍贯彻群众路线的“四风”顽疾,使党的肌体更加的健康。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路线是党的传家宝、生命线。只有牢记为民宗旨,永葆为民本色,才能夯实执政之基础,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应对“四大考验”,只有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思想根基,站稳群众
立场,党才能有效应对“四大危险”,做到坚如磐石。在党的坚强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会实现。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一):
华盛顿与樱桃树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亲很喜爱的樱桃树,华盛顿勇敢地承认了这件事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二):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齐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但是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能够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貌学,听父母的教导。此刻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三):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比较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貌,最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四):
随口说不得
前两天,以《随口说来》为题写了个帖子,甚为自得。殊不知,那几分沾沾自喜很快便为某生随笔里的一句话给驱散了:老师,你说过要给我看你写雪天感受的文章,怎样还没给我看啊?
啊?是啊,我怎样把这个“诺”给忘了个一干二净了啊!虽然那只是几个星期前在这学生一篇文章后面的一句回话:雪天未必如你说的那样搞笑吧?我以后给你看我写大雪天感受的文章吧。
也许当时只是心血来潮,信手写来,这随口而许的“诺”并没真停留在了我心上,只是随改好后发下去的随笔而抛之于脑后。殊不知学生那边却是眼巴巴地等着我给她看,我这不是失信于人又是什么!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是所有的话都能够随口说来的。
从古以来,就流传着《曾子之妻》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闹着也要去,曾妻对孩子说别闹,许诺等她回来时杀猪给他吃。看来,她是不打算实践诺言的。因为等她回家,看见曾子真的准备杀猪便立刻阻止,说自我只是跟孩子说说玩的。曾子说:作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骗。说完,就把那猪杀了。
想到那里,我就毅然地在那学生的随笔上写道:对不起,差点失约了,放假前必须把文章给你……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五):
汽车维修店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立刻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向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我今后常来!”
应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六):
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比较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十分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我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七):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之后,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我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八):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我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十分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适宜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九):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之后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十):
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能够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齐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明白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但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悲哀。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十一):
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之后,许多日本人到那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先,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回到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之后,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十二):
诚信故事
一个士兵,十分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议,自我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题目:有水可养鱼虾,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
谜底:也
解析:有水可养鱼虾——池,有土可种庄稼——地,有人不是你我——他,有马走遍天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