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

  阅读精选(1):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不同

  许多人以为天主教和基督教没有甚么分别,甚至基督教范围内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看法,以为两者之间十分接近,也有许多人以为基督教是从天主教分出来的新教,这种思想和看法是错误的。他们只注意到马丁路得的改教运动产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记自从耶稣降世一向到使徒时代,基督教便己经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后基督教日趋腐化的产物。事实上,在第四世纪罗马王君士坦丁统治之前,在基督教里绝对没有教皇这一种位分。并且在第七世纪的初叶各教会才同意教皇作为教会中看得见的元首。所以我们纵使按最保守的讲法,在第四世纪初叶以前根本就没有天主教,因为天主教最大的特点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时代便开始存在的了。

  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绝对不相同的。宗教是讲究信仰的,不讲信仰的不是宗教。基督教的信仰和天主教的信仰有甚么差别?本文限于篇幅仅列举十点以为参考:

  一.教皇

  天主教以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节为根据,认为彼得为教会第一任教皇,这是十分牵强而且不成理由的。他们的根据是以耶稣曾对彼得说过这样的话:“……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耶稣在那里所说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的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抑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我们暂且不谈原文的争论。但不论“这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认的信仰,和教会中有教皇的位分都是毫不相干的。相反的,耶稣明明教训门徒说:“你们明白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一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25-28)所以天主教有教皇的设立是与圣经的明文直接冲突的。

  天主教传说彼得在主后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这二十五年中在罗马作教皇,这是完全没有圣经或历史根据的,而且在这些年间彼得是否到过罗马也没有圣经的记载。保罗在主后五十六年左右写信给罗马教会,以前向二十七位信徒问安,却没有提彼得的名向他问安,倘若当时彼得是在罗马,保罗是没有理由不问彼得的安;因为彼得在他的书信中称保罗为“亲爱的弟兄保罗”,保罗又曾在罗马写过六封书信给其它各地教会,六封书信没有一封提过彼得的名字。天主教竟认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条例以为教皇务必有人承继。他们认为教会务必有看得见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就当有继承的人维持他的职位;但是他们不能在历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记载。既然世上没有第一位的教皇,当然没有继任的教皇了!所以罗马教记载他们历代的教皇历史时,从彼得以后到罗马教成立之间,好些“教皇”都没有史实可记,况且使徒中最后离开世界的是使徒约翰,倘若教皇是应当有人继承的话,使徒约翰理当是最适宜的人选了。但是年老的约翰在他的书信中没有半点吐露他是教皇,只称自己为长老,反而在他所写的启示录中,极力高举耶稣基督为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二.拜马利亚

  天主教敬拜主耶稣也敬拜马利亚,甚至高举马利亚过于神和主耶稣。他们认为马利亚是永远童贞的女子,在生了主耶稣后没有和约瑟过夫妇生活,马利亚是耶稣的生母,耶稣既是圣子,马利亚便是当然的圣母。人要向耶稣求甚么,应先向马利亚求,透过她的代求,必能蒙应允,如此便把马利亚视为人与耶稣之间的中保。把马利亚的地位抬高,实际上便是贬低耶稣中保的地位,这种讲法违背圣经的真理。

  1圣经记载的马利亚是约瑟的妻子,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明载天使吩咐约瑟把她娶过来作他正式的妻子。在第一章的末了一节如此说:“只是没有和她同房,等他生了儿子。”小字注明“有古卷作等他生了头胎的儿子。”这一节经文很明显给我们看见约瑟娶过马利亚以后,并没有亲近她,但等她生了耶稣以后才过夫妻生活。

  2马可福音第六章三节记载耶稣还有许多兄弟姊妹,耶稣本乡的人议论祂的时候说:“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布、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么?他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那里么?可见马利亚除了生耶稣之外,又生雅各布、约西、犹大、西门和耶稣的妹妹们,倘若约瑟没有和她亲近,她怎样会再生这些孩子呢?难道约瑟娶了这个妻子以后,却另外再娶?既有妻子却又另娶,岂不是犯奸淫?另娶之后,如何处置发妻?无法自圆其说。

  3按圣经的记载马利亚和主耶稣除了在肉身的关系是母子以外,她便和其它的信徒一样只是一个人而已,如使徒行传第一章第十四节记载马利亚和其它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样的向主祷告,马利亚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样不同,就是她把身体献上被主使用,让主道成肉身到世上来。

  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第二章五节说:“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注意:“只有一位”,不能在基督以外另有一位中保,这一点明明违背圣经。倘若马利亚或是其它去世的圣徒能代信徒转达祷告的话,便是说他们也是信徒和主耶稣之间的中保,圣经完全没有这样的记载证明基督之外另有中保。

  三.敬奉偶像

  天主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基督教则是完全拒绝偶像的。照毛劳主教所写的“我的公教信仰”中曾论到每一位天主教徒最少要供奉圣母像和耶稣受苦像。除了向上述两像敬礼外,还主张信徒要向一些圣徒的像敬礼。他们称对神行的礼是“崇敬之礼”,对圣徒像则是“敬礼之礼”,不是要拜圣人,乃是表示尊敬而已;因为圣人是天主的朋友,我们理当向他们敬礼。这便和圣经的明训有冲突。十诫的第二诫是这样:“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象,彷佛上天、下地、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又罗马书第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中说“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天主教对偶像行敬礼,明明违反了圣经的教训,圣经叫我们不可事奉偶像,不可把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基督荣耀的形像不是人心所设想的偶像所能代替的。

  天主教解释说他们不认为那些像为偶像,所行的敬礼但是对圣人表示尊敬之意而已,这是取巧的说法,实际上和敬拜偶像是没有分别的。照圣经的话,我们就算敬拜耶稣的像也是不对的,何况敬拜马利亚及其它圣人的像呢﹖天主教徒常站在教堂内外的圣徒像前念经敬礼,实际上代替了对独一神的敬拜,否认对像敬礼是“最高的敬礼”是巧辩而已。

  四.圣经与遗传

  毛劳主教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一册论到公教和圣经那一章中有两小段的话说“只有圣而公教会从天主获得解释圣经的权力,任何人不可作与圣而公教会的传解相反的解释。”另一段又说:“圣经中并没有完全包括了为救灵魂而务必的全部真理。”举例来说,天主教徒务必守主日才能得救,但是在全部圣经中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找不到一句确定务必善守主日的诫命。

  这两小段话可说是天主教对圣经的主要看法,一方面他们认为圣经没有包括整个救恩真理,换句话来说在圣经以外教会仍能够从神另得启示,指示人如何得救。他们不但不根据圣经并无记载人务必守主日才能够得救,以说明守主日不是得救的条件,反而凭天主教会定规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而断定了“圣经不是包括救灵魂的务必全部真理”!真是本末倒置,是非颠倒。由此可见天主教把教会的权力放在圣经之上,以为圣经的真理还不够完全,从而擅自定规各种诫命。

  请看圣经如何指出他们的错误来:启示录第二十二章第十八至第十九节说:“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豫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豫言上加添甚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甚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从启示录的末了给我们看见神的启示已经完全,人不能再在圣经以外加增甚么启示,教会无权力设立圣经以外的真理,只能够照圣经真理来定规她的原则,指导信徒在信仰上和生活上实行真理。

  “并且明白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15-17)

  注意:提摩太是从小明白圣经,不是作传道才明白圣经的,乃是在他还是一个犹太教徒,没有遇见保罗以前,已经明白圣经。可见早在使徒时代人人能够阅读那些远较新约难明的旧约圣经,任何基督徒能够借着圣灵的教导领悟圣经的话,绝不是只有神父或圣品人才能够明白圣经的。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换句话来说,只有神默示的才是圣经,只有圣经才是神的启示,人不能在圣经以外说他得了神的启示。主耶稣在约翰福第五章第三十九节说:“你们查考圣经(小字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可见基督徒是就应查考圣经的。

  在旧约,摩西勉励以色列人要殷勤把神的律法教导他们的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带在额上为经文,可见普遍的人当读圣经而明白圣经。

  使徒保罗称赞庇哩亚人比帖撒罗尼迦的人好,“因他们甘心领受这道,天天查考圣经。”(徒一七:11)可见照圣经的记载,每一个基督徒就应读圣经。

  为甚么天主教说圣经并不包括整个救恩真理﹖因为他们有许多规条是没有圣经根据的,是受异教影响加上去的,而且教会的权威实际上高过圣经。

  五.大小罪与炼狱

  天主教把罪分成大罪和小罪,大罪即该死罪,使灵魂死的罪,小罪就是不致于死的罪。“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章说:“大罪也称为死罪,因它夺去成圣的恩宠,……亵渎圣神,杀人,纵火,抢劫,奸淫等都是大罪。小罪即可赦免之罪,意即易得赦免的罪。如不忍耐,小过错,不关重要的谎言等。”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七章又说:“在不大重要的事上犯了罪,便是小罪,或者有时虽在重大的事件上犯罪的人并未想到事情的重大,或未完全同意所犯的罪仍是小罪,如某人偷了一只钻石戒指,原意以为只是假造膺品,那他所犯的罪便是小罪。”他们认为大罪务必借着圣洗,告解、圣事才得赦免,小罪使人失去神的恩典。人若犯了小罪,还未做补赎的工夫便死亡,他的灵魂会下到炼狱,要迟一些时才能进天堂。这些教训完全没有圣经的根据。圣经对罪虽有轻重之说,对赦罪之道却没有大小之别。天主教以无关重要的谎言是属于小罪,但圣经怎样论到谎言的罪呢﹖圣经说:“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启二一:8)请注意那里说“一切说谎话的”没有说是紧要的或是不紧要的谎言,显然圣经认为一切说谎话的都该灭亡的。谎言的

  罪不是小罪,和其它使人灭亡的罪同样是大罪,主耶稣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一六:10)。圣经论到人因罪而灭亡的时候,没有分大小罪的。“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又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亏缺了神的荣耀”包括一切罪。

  至于人死先到炼狱,为仍在炼狱之亲友多做功德,可使他们早升天堂,与佛教的念经、做法事来超度死人极为接近,与福音真理背道而驰。

  六.神父赦罪

  天主教对信徒犯了罪认为当向神父告解,借着神父的宣告才得赦罪。他们主要的根据是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耶稣对十二门徒所说的话。但十二门徒之中没有一个是神父。主耶稣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的应许是为着向外传福音用的,却不是说门徒自己有赦罪权,或说信徒当得着他们的赦免才算得赦罪,使徒行传第八章使徒彼得遇到行邪术的西门,他企图向彼得买按手在人身上而赐下圣灵的恩赐,彼得对他说:“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因你想神的恩赐是能够用钱买的,你在这道上无关无分,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请注意下面一节)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叫你们所说的,没有一样临到我身上。”请注意西门是在主的道上无关无分的人,却期望彼得求主使他不致于受刑罚咒诅。彼得告诉他,你当懊悔这罪祈求主。彼得要他自己祈求主,不是求彼得的赦免。此外,在使徒行传第五章,彼得曾使亚拿尼亚和撒非拉在众人面前死亡,保罗在第十三章使以吕马瞎眼,他们运用的都是属灵方面的权柄,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人家便都得来向他们认罪,乃是他们自己有那种灵性的程度,便按他们的信心运用属灵的权柄。他们照神的旨意咒诅甚么人,甚么人便受咒诅,但现今的神父并没有彼得保罗的属

  灵权柄。彼得保罗运用这些权柄的时候,也不是要人向他认罪,乃是行出惩罚性的神迹来。圣经也没有给我们看见信徒要向古圣徒认罪的例证。使徒约翰在他的书信中说:“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他要信徒向义者耶稣基督认罪。约翰壹书第一章第九节:“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撒该悔改的时候,是向主耶稣认罪还是向使徒认罪﹖在主十字架旁的强盗并没有向神父告解,更没有从神父得着赦免的凭据,耶稣却应许他当天便能够和祂在乐园里了。

  七.圣体和弥撒

  天主教根据耶稣和门徒最后晚餐所设立的圣餐礼仪所说的话:“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是我立新约的血,为多人流出。”因此他们认为圣餐的饼和葡萄汁经过祝福之后,便变成真的耶稣的身体和耶稣的血,而且还有耶稣的人性和神性隐藏在饼和杯里,这就是天主教变质不变形的讲法。并进而推论说,既然杯和饼经过祝福而成为主耶稣的圣体,饼和杯的任何一部也包括了耶稣基督的灵魂和神性人性的全部。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还有以下的话:“念了圣体经,祭台再没有饼和酒的存在,因为饼酒变成了耶稣的圣体圣血,但是饼酒的形像却还存在,所谓形像便是饼酒的颜色滋味软硬、大小、轻重等,祝福过了的圣体,就表面与原有的面饼完全一样,口味感觉也和原饼完全一样,但是它己经不是面饼,因为它整个的本质已经变作耶稣的圣体。”又说:

  “另外任何一部分面形和任何一滴酒液内都有整个的耶稣存在,面形能够剖分,耶稣的圣体却不能够剖分。原是完整地存在每一个最小的部分中。”另一段又说:

  “耶稣既然确实在圣体中,我人该怎样恭敬圣体﹖”

  “我人恭敬圣体当如对天主本身一样的恭敬朝拜。”

  “祭台上的圣龛中几时供有圣体,前面使用绣帘掩任,并燃着一盏常明灯,我人在进堂和出堂的时候,常该向圣体曲膝请安,用表朝拜。”又说:

  “为要表现我人爱慕耶稣和感恩的挚情,每一天能够进堂拜圣体、望弥撒、领圣体。”

  所以有些虔诚天主教徒的家中设有耶稣的像,也有“常明灯”;因为有耶稣的圣体在其中,要经常朝拜。由于天主教相信祝福过的酒和饼就是耶稣圣体本身──真正的耶稣,所以他们经常举行弥撒,把隐藏在酒和饼的耶稣当作祭物再次的献祭给神来为人赎罪,他们每一次这样举行弥撒,就是多一次把主耶稣重钉在十字架上,所以天主教举行的弥撒和基督教守圣餐有不同的好处。天主教的弥撒是要将耶稣再献给神为人赎罪,使人得赦罪;基督教的圣餐是要记念主在十字架为我们受苦所付救赎之功,是记念的性质,而天主教乃是朝拜之意。

  当逾越节的那一天晚上,主耶稣拿起饼来说:“这是我的身体,你们拿来吃。又说,这是我的血,为多人流出来。”当主耶稣把饼和酒递给门徒的时候,是否这饼和酒正式变成主耶稣的身体﹖其实耶稣那时还站在他们面前,饼和酒都没有变作另一个主耶稣的身体和血,天主教就是这样咬文嚼字地按字面强解了圣经真理。

  主耶稣曾说我是葡萄树,祂没有真的变成葡萄树。主耶稣说我是门,也没有真的变成门。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很明显说明耶稣所祝福的饼和酒是证明主的死。请看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二十六节:“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证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并没有说这饼就是主的身体和主的血,乃是要证明主的死。天主教把充满记念基督的爱和代死好处的仪式,作为信徒敬拜的对象。使人在敬拜独一神以外又敬拜一切代表独一神的东西,就是神所厌恶的偶像及其同类品。

  希伯来书第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六节──“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进入圣所。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注意:那里明明说耶稣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乃是一次献上。

  又第十章十至十二节──“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那里一再的强调主耶稣只一次献上身体,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现今我们每逢多得一次赦免,并不是说耶稣又多一次为我们钉在十架上。乃是根据耶稣那一次为我们在十字架献上自己为祭,赎了我们的罪,那一次的功劳存在到永远,我们是继续的支取祂那一次的功荣而得赦免,却不是把耶稣不断的一再拿来献祭,好像天主教所说饼和酒经过祝福,及念圣体经以后便成为有神性人性全备的耶稣圣体,然后把圣体献祭给神再一次为我们赎罪。这正是希伯来书所说的,是将耶稣重钉十字架上,明明的羞辱祂。

  八.功德赦罪

  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义上和信仰上最大的不同是基督教是因信称义,凭恩典得救;天主教是凭功德赦罪得救。天主教的一切仪式和重要礼仪都一样有功劳,使信徒能够减轻罪孽而得若干赦免,对他们的得救更有助益而已。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和终傅,就是临终圣事第十五面中有一段关于终傅的讲解如下:

  下面的一段经文是附有临终大赦的,经文是:“吁,我天主我今准备甘心领受尔手赐我之任何情形之死亡,及一切烦恼、愁苦及病痛、如尔圣意。”又说:

  “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告解领圣体后,发爱天主的情绪,诵念上面的经文,可得一个全大赦,并有临终大赦的效力。我们该明白,妥善得到一个全大赦,可使死后直升天堂,为此我人该怎样热切辅助病人,为得到这样的神恩呢﹖又说:

  “假如我人把这些浪费的金钱用到弥撒和行哀矜等善功去,那对死者的灵魂会有更大的益处。”

  这些都是将功赎罪的方法,是世人自己设想的方法,并不是圣经中凭恩典得救的原则。

  又如洗礼,他们称为圣洗,基督教的洗礼是见证此刻的我不再是我,已经归入耶稣基督的死,与他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天主教的洗礼却是除罪功效的仪式。“我的公教仰”中关于洗礼如此说:

  “圣洗是吾主耶稣亲立的圣事,为消灭求进圣教人的原罪本罪,并一切罪罚,使成天主和圣教会的义子,也就得到领别件圣事的名分。”

  论到圣洗的效能又说:“圣洗是唯一的赦免原罪的圣事,它赦免我人的罪和本罪,并赦免罪恶所当受的暂罚。”

  又如天主教相信念经有赦罪的功效,天主经就是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祷文,圣母经是马利亚受圣灵感动所称颂主的话。他们以为念圣母经,由圣母转达他们的祷告而得神的恩典和赦免。他们念经的时候手拿一串念珠,一面念一面算,念珠中有大珠,也有小珠。数小珠的时候便念圣母经,数大珠的时候便念天主经,每逢念了五十篇圣母经,五遍天主经,便算为一份玫瑰经,他们以为玫瑰经附有许多大赦,如果教徒拿着附大赦的念珠来念玫瑰经,每逢念一次天主经或圣母经,或是圣三光荣颂,便能够得着三百日大赦。凡是这一类的事天主教都视为十分隆重的仪式,完全是用功德叫人得赦罪的原理。但是圣经告诉我们得救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出于神的恩典。以弗所书第二章八至九节──“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天主教这一切的仪式是和圣经的明文完全冲突的,虽然天主教也讲信心和恩典,但他们却把信心也看作是行为的一种。圣经却告诉我们得救的信心“不是出于自己,也不是出于行为”。天主教的恩典是用工价得来的,但是圣经说:“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罗四:4-5)

  九.圣体游行

  天主教有每年例定的若干日子为“圣体游行”典礼:(1)在“游行队的前面常用苦像引导。两旁一对蜡烛,有时也张打旗帜等。(2)除了圣体游行外,通常要捧圣像等。”

  “圣体”游行,特指抬耶稣像游行。“在游行中,司铎恭捧着圣体,供在特备的露天的祭台上,供人朝拜。”(我的公教信仰第六册页“苦像”即耶稣受苦像)

  事实上天主教除了抬耶稣的“圣体”游行之外,还另有不同的节日“恭捧”其它古圣徒的像游行。而游行的目的是在公众前表现他们所信的,并联合众人的祈祷恳求天父的仁慈。这类事跟拜菩萨的人在菩萨节日抬偶像游行,以宣扬他们所信的偶像之灵验,并求菩萨保佑赐福的用意相同。

  十.圣徒神化

  中国人民间迷信所拜的神明,不分儒、释、道,多半都是本国历史上的圣人,英雄……被人升格为神,而成为众民敬拜的对象,由于这些由人升格为神的神明愈来愈多,所以通常拜偶像的人仅特选一二或三数个神明作为个性虔诚膜拜的对象。天主教则把圣经或教会历史中的人物神化,并教导信徒恳求圣徒代祷。“我的公教信仰”第三册“敬礼圣母和圣人”一章中说:

  “……当我们领洗的时候,要取一位圣人的名字作圣名;年中每日都要纪念一位或数位圣人。圣堂中悬挂着圣人们的圣像。此外在弥撒中、祷文和公共祈祷中,常在呼求着圣人们的代祷。

  在一切圣像中,我们首先敬重苦像,那是我人得救的象征……”

  “公教人临终时,手中要捧苦像。这苦像要陪他到坟墓中去。每一个公教家庭,都就应有一尊苦像,供奉在适宜的地方。”

  总括来说,天主教的教义和基督教的教义不单不相同,更是相背。天主教的原理和中国人拜菩萨的原理相似。虽然天主教用了圣经的人物和名词,却是民间迷信的原理,所以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完全两样的宗教。

  有人推荐天主教和基督教合一,这不是从信仰的立场提出的要求,乃是按属世利益方面或对世界政治影响力方面而提出的主张。从信仰立场来说,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应当分开的,绝不应当合一。

  阅读精选(2):

  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基督宗教,基督教,天主教堂,梵蒂冈,东正教

  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宗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宗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信徒祈祷时候在胸前划十字。天主教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务必独身。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弥撒。

  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新教不理解教宗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新教《圣经》只有66卷,《旧约》中有7卷未收入。新教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新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能够结婚,新教不主张信徒离婚。新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新教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

  基督宗教是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统称。

  1054年,基督宗教发生第一次大分裂,正式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1517年,德意志神甫和神学家马丁.路德发表《95条论纲》,要求廉俭化教会,回到圣经,由此引发宗教改革风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教会从天主教脱离出去,另立新教。到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天主教和新教各自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大致上确定了下来。

  一、共性

  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共性是首要的,他们都共同认可——

  1、一主:即神,—上帝耶和华,他是宇宙的主宰和造物主,自有永有,自在永在,他是大能、公义和仁慈的,他是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个位格,同为一体,圣子就是耶稣,圣灵则充满于信徒的身心内,以沟通上帝和人之间的关系。

  2、一经:即圣经。分旧约和新约。旧约启示给犹太人,强调人作为受造物的不完满性和罪性以及上帝对人的犯罪的不悦和惩处,用以揭示上帝的大能、权威和公义;新约启示给全人类,上帝派遣自己(也就是耶稣基督。基督就是“救世主”的意思。犹太教不承认耶稣就是救世主,他们认为救世主——即“弥赛亚”还没有来)经童贞女玛利亚无玷受孕道成肉身,下凡人间,经历苦难,传扬福音,然后被钉十字架,以自己的苦难和牺牲来救赎人类的罪性、堕落和苦难。死后三天,复活,升天,并预言自己日后还要再来,对所有的活人和死人进行审判,善人入天堂享永福,恶人下地狱受永罚,此即为“末日大审判”。新约强调福音,也就是爱,博爱,上帝对全人类的爱,以及人作为回应,对上帝的爱和对人的爱。正所谓的爱人如己,荣神益人。耶稣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和榜样。

  3、一信:信三位一体,信原罪,信拯救,信恩典,信审判,信永生。

  4、一洗:承认自己的罪性,理解基督的救赎,领洗为基督的门徒,以基督为力量的源泉和榜样,爱人如己,荣神益人,实践福音。

  二、分歧

  在前述的那些首要的共性的前提之下,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区别和分歧却也是显明的,个性是新教与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的差别更大,天主教和东正教双方的不同倒不是太多。

  天主教(普世大公教会)的主张:

  圣经的权威+教会的传承

  信心+行为=得救与永生

  信徒的自治+教会的引导

  官方语言:拉丁文

  天主教其实是中国化的一种称呼。天主教强调普世性,其总部设在罗马梵蒂冈,称为梵蒂冈教廷。所以天主教也称为罗马公教。其教会组织体系自上而下,集中统一,教宗(即教皇)是全球天主教会的领袖,由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除非渎职或犯有异端罪,任职终身。

  天主教的所有神职人员,包括修士和修女,均为了全身心的为天主服务而遵守独身制度。这一独身制度确定于公元12世纪,在历史上起到了用心的作用。由平信徒组成的在俗修会的成员则不受独身制度的约束。

  天主教在教堂里举行的宗教崇拜活动称为“弥撒”,而新教在教堂里举行的宗教崇拜活动称为“礼拜”。

  新教(在中国又称基督教、改革宗、誓反教、抗罗宗)的主张:

  唯独圣经,坚持圣经本身的绝对权威,不赞成以教会来主导对圣经的解释,而应主要由个人凭借自己的信心和良心还有圣灵的感动来理解

  唯独恩典,认为既然耶稣基督是神—人之间的救赎中保,那么神人间的沟通和交流就不需要教会发挥太多的中介作用

  唯独信心,强调首要的是对上帝的信从,反对单凭行为或主要凭行为得救

  各教会团体一般比较独立化,较为自由,但也容易造成新的分化。实际上,新教也的确不是一个统一的教派,而是分化的数十个教派的总称。其中,路德派、加尔文派、圣公会是三大全球性的主流教派,这三大主流教派内部也有不少不同的派别,并非铁板一块

  没有固定官方语言,各自为政

  新教的所有教牧人员都能够结婚生养后代

  新教教堂里立的十字架上没有耶稣基督被钉的受苦难的像;教徒祈祷时也不在胸前划十字

  新教教堂内外的装饰是最简洁、最朴素的,雕塑和壁画一般都没有。当然,圣公会除外。圣公会在很多方面都是接近天主教的,个性是其中的上层教派——“高教会派”

  除了圣公会高教会派外,其它新教各派都没有修道院和修会制度。圣公会高教会派是在上个世纪恢复修道院和修会制度的

  新教的一般教牧人员称为牧师或长老,而不象天主教和东正教那样称为神父

  新教在教堂里举行的宗教崇拜活动称为“礼拜”或“崇拜”

  在中国,新教更加正式的名称应为“耶稣教”。但是部分华人新教人士一向坚持把整个基督宗教等同于新教,结果社会上好象也就慢慢地真的以为基督宗教就仅仅是新教,新教就是基督宗教了。其实,这在国际上是绝不被认可的。部分华人新教人士这么坚持,无非是认为只有新教才是真正代表了基督宗教的正确信仰,另外,也有借此与天主教竞争,争取更多的信徒的意图

  东正教(正教会)的主张:

  标榜正统性,所以也称为正教。他与天主教的差别主要是以下方面

  保守性:坚守古教义和古礼仪,基本不做什么调整

  封闭性:不太强调传教工作,对与天主教和新教开展交流和对话也不大热心

  依附性:历史上一向强烈的依附于世俗政权,受其严格的控制,不象天主教那样一向政教分离和教俗二元结构

  分散性:一向没有统一的全球性的教会首脑机构。名义上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大牧首处于首席地位,但实际上莫斯科大牧首、耶路撒冷大牧首、安提阿大牧首、亚力山大里亚大牧首并不受其节制,而且这些大牧首对非本国的正教会辖区的影响也很有限

  神秘性:强调透过祷告时的沉思默想来到达与上帝的直接交通,很注重这种个体性的和不可重复性的信仰体验

  主教以下的神职人员能够结婚(修士和修女除外)。但是,有了家室的那些基层神职人员,比如神甫,就没有机会再升迁到主教及以上职位了

  东正教不象天主教,东正教的教堂内外都没有立体雕塑,但教堂里有超多反映宗教性资料的平面壁画。东正教的教堂内外都没有立体雕塑,这是公元8——9世纪拜占廷境内“圣像破坏运动”的结果

  但是,东正教的教堂里的其它装饰物还是比天主教教堂丰富,而且宗教仪式也更盛大和繁复

  主要语言:希腊文、斯拉夫文

  东正教的教堂里一般都没有坐椅,教友们要站着参加宗教活动。这与天主教和新教教堂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东正教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天主教和新教

  东正教在教堂里举行的宗教崇拜活动称为“侍奉圣礼”

  三个教派在教阶制度上的区别

  天主教在历史上构成了严格的神圣教阶制度,以罗马教宗为最高首领。

  东正教在历史上将君士坦丁堡牧首称为"普世牧首",但是只享有名义上的首席地位。16世纪以来,构成了多个自主教会和自治教会。

  新教反对天主教以罗马教宗为首的教阶制度以及东正教的牧首制,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主要有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等。

  三个教派在圣经使用上的区别

  《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是基督宗教各派共同的经典。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所用的《新约》基本相同,但《旧约》差别较大,天主教和东正教所用的《旧约》资料分别比新教多出7卷和14卷。由于中文译本不同,三个教派在《圣经》专名和术语的中文翻译上也有差异,此刻中国社会以新教圣经翻译较为流行。

  东正教除《圣经》(新旧约)外,信仰依据还包括《圣传》(即前七次基督宗教大公会议决议)、东方教父圣亚大纳西、圣大巴西勒、圣金口约翰等人的著作和神学家格列高利等人的著作;

  天主教的经典则主要是《圣经》和信仰依据还包括《圣传》(历代基督宗教大公会议决议)、西方教父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的神学著作。

  新教只理解《圣经》及自己的理解。

  三个教派在宗教礼仪上的区别

  在宗教礼仪上,天主教和东正教奉行七件圣事,即洗礼、坚振、告解、圣体、傅油、神品和婚配。而新教则只强调洗礼和圣餐两种圣事,有些新教派别甚至放下了所有圣事。

  东正教教士衣着装扮与天主教教士有所不同,东正教主教头戴圆顶帽,身穿银白色或黑色神袍,胸挂圣像牌,手持权杖,而天主教主教则头戴绛紫色或鲜红色桃形尖顶帽或小圆帽,身着特制的镶紫边或红边的黑色神袍,腰系代表级别的绛紫色或鲜红色宽腰带,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举行仪式时,东正教会除使用希腊语言外,还许可使用地方民族语言,如斯拉夫语言等,而天主教会则在长时间内只使用拉丁语言,此刻有些天主教会也可使用地方民族语言;唱圣歌时,东正教唱诗班没有乐器伴奏,而天主教唱诗班则可有管风琴伴奏;祈祷时,东正教徒用3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在胸前自上向下、自右向左划十字,而天主教徒则是用整个手掌在胸前自上向下,自左向右划十字;洗礼时,东正教采用浸水式,而天主教则采用注水式;东正教主张婴儿受洗后就有资格领圣餐,而天主教则持反对意见;东正教的坚振礼在小孩(7岁前)受洗后不久举行,而天主教的坚振礼则在小孩长到7至8岁时进行;举行圣餐礼时,东正教使用的是发酵饼和酒,而天主教使用的则是无酵饼,通常神职人员能同时吃饼和酒,而一般教徒只吃饼;礼拜时,东正教堂里不放板凳或坐椅,参加者只能站立。而天主教堂里则放有成排的长板凳,供祈祷者跪坐;告解(即忏悔)

  时,东正教规定,教徒在神父面前可站,也可跪,而天主教则规定,教徒在神父面前可跪可坐。

  新教没有这些传统衣着和礼仪,有的新教派甚至西装或便装即可。没有固定通用语言。

  三个教派在节日方面的区别

  东正教的一些大节日与天主教的大节日大体相同,只是称谓不同。

  例如,东正教的主降生节,在天主教里称耶稣圣诞瞻礼;东正教的主领洗节,即天主教的主显节;东正教的进主节,相当于天主教的献主节;东正教的主进圣城节,在天主教里称棕枝主日;东正教的主升天节,等同于天主教的耶稣升天瞻礼;东正教的圣三主日,在天主教里为天主圣三瞻礼;东正教的主显圣容节,即天主教的主圣容瞻礼。东正教的圣母安息节,在天主教里称圣母升天瞻礼;东正教的圣母进堂节,即天主教的圣母献堂瞻礼。东正教的其它一些小节日则因民俗习惯不同而异,如尼古拉节、彼得节、乔治节、殉教节等。天主教则在一年中固定庆祝圣人的节日。

  新教一般只庆祝复活节和圣诞节,有的新教派甚至排斥任何节日。

  三个教派在神品方面的区别

  基督教会的最初神品只有副助祭(副执事)、助祭(执事)和司祭(神父、主教)三个品位。基督教会分裂后,东正教会实行牧首制,牧首制确立后,神品分为黑白两种:黑神品有修士、修士辅祭、修士大辅祭、修士司祭、修士大司祭、主教、大主教、督主教(牧首派驻国外教区的代表)、都主教、牧首;白神品有诵经士、副辅祭、辅祭、大辅祭、司祭、大司祭、司祭长等。只允许男性担当一切圣职。

  天主教会的神品分为七品:司门员(一品)、诵经员(二员)、驱魔员(三品)襄礼员(四品)副助祭(五品)、助祭(六品、执事)、和司祭(七品、神父、主教)。前四品为初级神品,后三品为高级神品。罗马教廷制进一步发展后,司祭品位又从大到小细分为教宗、枢机主教(红衣主教、分别有主教级、司铎级、执事级)、宗主教(东方礼主教,但理解罗马教宗为唯一领袖,东方礼用希腊语;罗马礼用拉丁语)、教省总主教、教区主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主教)、神父(司铎)、执事(预备司铎)。只允许男性担当一切圣职。

  新教分为传道员、执事、长老和牧师,没有圣品阶级之分,男女皆可担当圣职。

  三个教派在教会历法方面的区别

  东正教使用儒略历法,它是此刻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的前身,即旧历。

  天主教罗马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之后对儒略历法进行了改革,于1582年公布新历法,称为格列高利历法。此历法之后被多数国家所采用,被公认为公历。天主教自那时以来一向采用格列高利历法。

  各自的分布范围——(笔者按:限于篇幅,三大教派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形,此处未列入)

  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西欧诸国如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亚洲的菲律宾等。

  其中,捷克和匈牙利两国国内的新教的影响也很大,捷克的新教徒人口比例为30%,匈牙利为25%左右。

  新教占主导的国家:西北欧、北美洲及大洋洲诸国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国内的天主教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为35%,澳大利亚为28%左右。新西兰(18%)和英国(10%)的比例也较高。

  天主教和新教势力相当的国家: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

  东正教占主导的国家:东欧及中亚诸国如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

  其中,乌克兰的西部地区以东仪天主教(其基本教义、仪式、体制都是东方拜占庭特征的,与东正教很相似,但承认天主教的教宗为其在世的教会元首)人口居多。而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国内的穆斯林人口也不少,分别占到30%和10%。这主要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500年统治的结果所致。

  阅读精选(3):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哪些区别

  基督新教是如何创立的呢

  基督新教是于公元16世纪初叶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的教派有三支:一是路德教派。路德原是德国天主教奥斯定修会的一位神父,他曲解教义,主张人只靠信德即可成义得救,不需行任何善工。因拒绝教会的多次劝导,最后1517年在德国威登堡教堂发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张,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为路德教派。二是加尔文教派。加尔文是法国人,生活于瑞士日内瓦,与马丁路德同时,除同意路德所讲的“人只靠信德即可成义得救”的主张外,还提出他个人的主张“人的成义得救早由天主所预定”,结果也由天主教分裂出去,自成加尔文教派。三是英国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开始,他因欲休加达利纳皇后、另娶宫女宝兰为后,未蒙教宗允准,遂于公元1534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国国教,自立为国教教宗。

  上述三个教派各自成立后,每个教派内的信徒,又因在信仰上意见分歧,遂又各自分裂,渐渐产生了许多新教派,例如从路德教派又分裂出福音堂、美以美会;从加尔文教派又分裂出唯一神派、清教徒、公理会、长老会、浸礼会等;从英国国教又分裂出圣公会、高级教会、低级教会、自由教会、牛津公教会等。基督教之各教派,在过去四百余年内,已分裂为数百大小不同的教派。在欧美各国,基督教各教派统称为“誓反教”,乃因当时路德教派在德国得势后,严禁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数年后,即于一五二九年,斯倍尔国会又宣布恢复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之自由,当时国内有五个皈依路德教派的王侯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派信徒,群起誓死反对,称自己为誓反教派。自此以后,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都称为誓反教,以示与天主教分离之意。待日后他们来到中国传教时,因为中国环境与欧美不同,他们觉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遂以基督教之名取而代之,称为基督教。

  一、同根分枝:从信仰根源及教会历史作简要分述

  1同根:从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稣建立的教会,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和初期信友传下来的教会。在这信仰根源上,没有区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称。

  2分枝:从教会历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会,在历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会分成二个教会: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东方教会,史称希腊正教会或东正教;西方教会,史称拉丁公教会或罗马公教会。东西方教会在信仰根源上,可说完全相同,而在表达信仰及敬礼上,却有各自的特色;在教会行政上,各自分治,东正教由其首席教长以象征性领导,罗马公教会由教宗以实质性领导。为辨别这两个公教会,一般称希腊教会为东正教(ORTHODOX),称罗马公教会为(CATHOLIC中译:天主教)。16世纪从罗马公教会再分枝的基督教,主要有四个教派:

  (1)路德教派(信义宗)LUTHERANCHURCH1517年

  重洗派ANABAPTISTS1534年

  士文克特派SCHWENKFELDAINS1539年

  门诺会MENNONITES1545年

  (2)慈运理派ZWINGLIANISM1523年

  清教派PURITANS1559年

  公理宗教会CONGREGATIONAL1581年

  (3)圣公会ANGLICANMCHURCH1534年

  (4)长老会PRESBYTERIAN1537年

  加尔文派CALVINISM1541年

  以上(1)至(4)教派,一般称为基督教。这四大教派可说是之后400多个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圣公会因延续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圣公会在信仰、圣事礼仪、行政体制,都与罗马公教会相近。罗马公教会在16世纪──明朝末年,由罗明坚和利玛窦,二位传道士来到中国后,他们在1583年,把罗马公教会CATHOLICCHURCH以中文译用“天主教”。

  二、基本信仰:两教信仰渊源、圣经数目、讲解圣经、基本信仰、人得永生等之同与异

  1信仰渊源:

  两教都根据圣经──旧约和新约:上主对人的启示,人对上主启示的回应。

  天主教信从圣经,也信从圣传,即宗徒及历代教会的传承。

  基督教只信圣经不信圣传。

  2圣经数目:

  天主教圣经----旧约46卷,新约27卷,合计73卷。

  基督教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合计66卷。

  基督教旧约少7卷:多俾亚传、友弟德传、巴路克先知书、智慧篇、德训篇、玛加伯上、玛加伯下。因为这7卷旧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其中玛加伯下12:38-45为亡者献祭,涉及炼狱的存在。因此,这7卷旧约,不被基督教承认为圣经。

  3讲解圣经:

  天主教强调全球统一的圣统制,由圣职人员依照训导权核准的圣经注释,讲解圣经。

  基督教强调地方教会及每人直接由圣神(圣灵)指引,信友可自由讲解圣经。

  4基本信仰:

  两教根据圣经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爱的上主(上帝);(2)信传上主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3)信传上主一体三位在耶稣身上救赎人类,死亡及复活;(4)信传圣神(灵)恩赐信从圣子耶稣的人,获得永生、肉身复活,共享天国荣福。

  5人得永生:

  天主教强调,信望爱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条件;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炼狱、地狱。

  基督教强调,信耶稣必得永生──因信成义,不靠人的行为;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地狱(无炼狱)。

  三、基本敬礼:两教敬拜上主、敬礼圣贤、圣事祈祷等之同与异

  1敬拜上主:

  两教在礼仪祈祷时,都共同“敬拜”唯一上主(三位一体),及天人的中保耶稣基督。

  2敬礼圣贤:

  天主教“敬礼”圣贤,包括:圣母、天使、圣人、圣女、人类历史中的圣贤、祖先;并绘制有形的耶稣像、圣人像,表达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请求他们在天上为我们转求上主。

  基督教依照旧约禁拜偶像(申5:6-10),只以耶稣为天人中保,不敬礼圣贤、祖先,基督教也不敬礼圣母玛利亚,也不信圣母是终身童贞女。

  3圣事祈祷:

  天主教有七件圣事礼仪,即圣洗、坚振、告解、圣体、婚姻、圣秩、傅油。以弥撒感恩祭典为中心,全球有统一的团体祈祷经文,也有地方教会自行编用的祈祷经文,还有各种祈祷方式。

  基督教各教派都有圣洗圣事,而无弥撒圣祭、也无其它圣事;圣餐(圣体)也只是纪念主耶稣的最后晚餐;团体聚会注重读圣经、讲道、唱诗、口祷。

  四、基本伦理:

  两教都强调该遵行天主十诫,并以主耶稣所教导的“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15:12)为互爱的准则。

  五、传道使命:

  天主教较注重普世教会及用天主教教理传道,推展修会男女会士到世界各地传道、建立教会;地方教会则由圣职人员负责牧灵工作;而忽略信友的传道使命。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重视地方教会,并用心推动信友传道的意识及传道工作,并以当地文化传道建立地方教会。

  基督教开始就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注重信徒直接用圣经传道及扩展地方教会,而较忽视当地文化。

  六、行政组织:

  天主教注重从上治下的圣统制,以教宗治理普世教会,以教区主教治理地方教会。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由信徒选出的“长老团”,群众治理其地方教会。

  七、主内合一:

  自16世纪基督教从天主教分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基督教分枝有数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与基督教各派,可说在主内同根、大同小异。

  基督教为了促进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设立了“普世基督教协会”。

  天主教召开梵二大公会议,除了革新整体教会,并以大公主义法令,从彼此的共同点交谈合作,促进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后,也设立基督徒合一秘书处,用心推动与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访交流、共同祈祷。并且把每年一月第三周定为基督徒合一祈祷周。

  在主内合为一体是主耶稣的心愿和遗言:“父啊!愿众人都合而为一!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祢在我内,我在祢内,使他们完全合而为一!”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A)

  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C、敬业爱业D、团结协作

  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C)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3、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A)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4、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D)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5、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D)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6、师德的灵魂是(A)

  A、关爱学生B、提高修养C、加强反思D、提高业务水平

  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B)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8、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B)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C、以人为本D、均衡发展

  9、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C)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10、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D)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多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BCD)

  A、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B、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C、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D、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ACDE)

  A、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B、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C、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D、勇于实践锻炼,增强情感体验

  E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3、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达到慎独,应着重从几个方面下功夫(ABCD)

  A、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

  B、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功夫。

  C、要重视在无人监督下,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D、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4、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存在哪些误区?(ABCD)

  A、利用家长B、排斥家长

  C、教师一言谈D、向家长推卸责任

  5、教初三语文的邢老师与教数学的程老师应家长的要求,利用寒假组织所教班级的十余个学生补课一周,每人收取了600元补课费,他们的做法(BD)

  A、符合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B、违反市教委禁止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规定。

  C、体现教师勤奋敬业认真负责精神。

  D、侵犯学生的休息权

  6、小学生董军因为上午语文课不能完整背诵课文,李老师罚他当天放学前抄课文20遍才能回家,小董只好利用午休和课外活动时间抄写,直到晚上七点才抄完,章老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BD)

  A、健康权B、休息权C、娱乐权D、不合理劳动权

  7、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ABCD)

  A、仪表B、举止C、语言D、礼仪

  8、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保持正确的合作态度应该做到(ACD)

  A、谦虚和蔼B、颐指气使C、尊重理解D、一视同仁

  9、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

  A、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B、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C、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D、没有求知的欲望与兴趣

  E、良好的性格特征

  10、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ABCDE)

  A、不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B、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C、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作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D、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

  E、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三、填空题:

  1、《规范》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2、《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3、规范第二条"爱岗敬业"中,教师要做到的三个认真是(认真上课备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

  4、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特意提到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5、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对评价学生作了明确要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6、规范中对教师的言谈举止作了明确规定,这就是:(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7、规范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8、新《规范》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9、慎独指的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论行为)符合道德要求。

  10、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有八个:一是(热情主动);二是端庄大方;三是规范得体;四是(宽容公正);五是沟通合作;六是(双赢思维);七是关注细节;八是(不断更新)。

  四、辨析题:

  1、“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形成起催化和激励作用的写照。(对)

  答:此观点正确。(2分)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践上具有教育、调节、社会促进等方面的功能。(2分)古人所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指教师只有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学生,学生才会愿意跟着教师学;同时教师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等精神也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影响和感染,起到催化和激励的作用。(6分)

  2、师德规范不仅应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来掌握,更应在道德实践中鼓励教师将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对)

  答:此观点正确(2分)。师德规范主要规定了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与同事、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等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要求。(2分)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它既可以通过外化的(如专门的学习等)途径达到,更应该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实施这些规范要求,使得这种要求真正转化为主体自身的品质。(4分)美、德、英等国尤其是美国的师德教育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分)。

  3、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应该有条职业“底线”。(错)

  答:此观点错误。(2分)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所犯的错误对社会、公众、儿童所造成的影响远远较普通人严重;因此,教师必须承载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应该给规定一条职业“底线”。(2分)

  教师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至高无上的义务和责任,向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层次迈进;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突破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则层次,杜绝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6分)

  4、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错)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分)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2分)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3分)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3分)

  5、语言是教师整体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答:(1)这句话正确。(1分)(2)语言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技巧是其魅力所在。(3分)(3)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心田。(3分)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让学生知晓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3分)

  五、案例分析题:

  1、学校规定初三学生必须在6点钟到校参加早自修,作为任课教师第二天与学生一起参与早自修的我在班级中也强调了一下,可是第二天仍有许多学生迟到,当时有关领导正好在场,看到这一情况,下令让迟到的学生在走廊罚站。到了第三天,再也没有一个学生迟到。还有一次,初三(2)班的一位男同学老是不肯做一周一次的时政作业,每次问他为什么,总都有原因,上次他说忘了,这次又说要点评的报纸没买,下次他会说作业本没带。这样几个星期下来,我光火了,不仅让他在办公室反思了一刻钟,写下保证书,还对他说,“下次再不交作业,甭来上课”,他这才有所收敛。

  请从有关师德要求分析“我”的做法,并提出合理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

  答:本案主要反映了“我”和学校有关领导以罚代教的教育方法,(2分)这明显违反了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中关于“对待学生”的相应规定(即规则层面,如不准以任何借口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因学生违反纪律而加罚与违反纪律无关的任务等,8分)

  这位教师的做法在我们的身边也常有出现。面对那些顽皮学生,教师们无计可施。只得用“罚站”、“威胁”来对付他们,取得的效果看似有效,其实学生并非真正地接受,他们是敢怒而不敢言。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位教师的处理方法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背道而驰。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要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觉得教师应该采用“说理”教育来对待那些顽皮学生,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心平气和地找那些学生谈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多付出一点爱,多化时间在他们身上,都是初中生了,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时,相信他们会改正缺点,努力做的更好。

  2、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⑴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⑵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⑴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

  ⑵分析: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⑶启示: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二):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早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

  2、

  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错)

  3、一个教师的举止既体现了他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又表现出他与别人交往是否有诚意。(对)

  4、

  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错)

  5、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对)

  6、仁慈就是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和宽恕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对)

  7、教师公正实际上就是要在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处理上实现某种中度(对)

  8、教师廉洁从教,就必须坚守大义,不取非法之利。(对)

  9、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冲击和影响下,要教师廉洁从教是不可能的。

  10、教师尊重家长,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顺利的开展。(对)

  11、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错)

  12、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错)

  13、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对)

  14、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对)

  15、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来实现。(错)

  16、依法执教是教师的责任,与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毫无关系。(对错)

  17、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对)

  18、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对)

  19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对)

  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对)

  2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来实现。(错)

  二、选择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C)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

  、

  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

  、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3、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C)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教育领导和教师

  4、

  依法治教的重点是(C)

  A、教育法学教育和研究

  B、教育法律的遵守

  C、各个教育部门按照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来治理教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参与教育活动

  D

  、教育立法

  5、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一涵义是由(B)

  A、

  社会舆论决定的

  B、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

  C

  、法律法规决定的

  D

  、

  传统习俗决定的

  6、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D)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

  、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

  、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7、教师、学生合法权益集中体现是(A)

  A、学校合法权益

  B、教育行政部门合法权益

  C、学校领导的合法权益

  D

  、社区的合法权益

  8、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B)

  A、表美

  B、道美

  C、风格美

  D、形体美

  9、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D)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10、

  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A)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11、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以热衷予"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D)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12、在现代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应该是(A)

  A:平等的

  B:不平等的

  C:对立的

  D:互补的

  13、

  青少年学生处于学知识、懂道理、学习做人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最直接、最重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还有(C)

  A:社会教育

  B:团队教育

  C:家庭教育

  D:单独教育

  1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B)

  A:柳宗元

  B:韩愈

  C:欧阳修

  D:苏轼

  15、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受人落后",在团队合作中,最好首先做到(B)

  A:严以律已,以诚待人

  B:谦虚为怀、戒骄戒躁

  C:相互帮助通力合作

  D:凡是不要先出头

  16、

  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相互支持,紧密合作。这就是(A)

  A:团结协作

  B:分工负责

  C:任务到人

  D:求真求实

  17、提出了教育事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的是(D)

  A:毛泽东

  B:胡锦涛

  C:周恩来

  D:邓小平

  18、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B)

  A:死扣书本

  B:实事求是

  C:一视同仁

  D:虚怀若谷

  19、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A)

  A:严谨治学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理论联系实际

  20、

  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B)

  A:爱工作

  B:爱学生

  C:爱学校

  D:爱教育事业

  21、一个人作为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政治权利与义务)主体的资格,这是(D)

  A: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格

  B:论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C: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D:法律意义上的人格

  2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D)

  A:家庭教育

  B:社区教育

  C:道德教育

  D:学校教育

  23、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D)

  A:特殊良心

  B:个人良心

  C:职业良心

  D:一般良心

  24、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义务形成的最后和物质的基础是(C)

  A:主观意识

  B:集体世界观

  C: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

  25、按照英国现代伦理学家罗斯的分法,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普遍的常识性的(理所当然的)义务,例如忠诚、赔偿、感恩等属于(A)

  A:显见义务

  B:实际义务

  C:一般道德义务

  D:教育道德义务

  26、人们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作到的事情就是(D)

  A:权利

  B:权力

  C:利益

  D:义务

  27、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B)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28、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D)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29、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A)

  A:孟子的观点

  B:朱熹的观点

  C:王阳明的观点

  D:程颐的观点

  30、良心可以以直觉、顿悟、预感等瞬间完成的方式起作用,这是良心的(C)

  A:瞬时作用

  B:长期作用

  C:直觉作用

  D:理智作用

  31、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D)

  A:榜样作用

  B:心理健康功能

  C:成功作用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3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C)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33、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C)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教育领导和教师

  34、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B)

  A:表美

  B:道美

  C:风格美

  D:形体美

  35、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D)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36、教师、学生合法权益集中体现是(A)

  A:学校合法权益

  B:教育行政部门合法权益

  C:学校领导的合法权益

  D:社区的合法权益

  37、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A)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38、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A)

  A:教师

  B:学生

  C:学校

  D:学习

  39、"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C)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40、狭义的教育,主要指(C)

  A:家庭教育

  B:社区教育

  C:道德教育

  D:学校教育

  41、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2、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B)

  A:发展

  B:创新

  C:教育

  D:人才

  43、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A)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44、教师、学生合法权益集中体现是(A)

  A:学校合法权益

  B:教育行政部门合法权益

  C:学校领导的合法权益

  D:社区的合法权益

  45、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A)

  A:教师

  B:学生

  C:学校

  D:学习

  46、"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C)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47、一个人作为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政治权利与义务)主体的资格,这是(D)

  A: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格

  B:论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C: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D:法律意义上的人格

  48、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B)

  A:爱工作

  B:爱学生

  C:爱学校

  D:爱教育事业

  三、多项选择题

  1、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教师为人师表内容可以概括为(ABCD)

  A:教师的行为示范

  B:教师的语言示范

  C:教师的衣着、仪表示范

  D:教师的举止示范

  2、严谨治学的道德意义有(ABCD)

  A: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业务要求

  B: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C: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

  D:是由教师的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决定的

  3、

  对教师而言,所谓廉洁从教,具体内容包括(ABC)

  A: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

  B: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

  C: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

  D:不能抱怨自己的薪酬

  4、

  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具体内容,即(CD)

  A:严格要求自己

  B:严格要求学生

  C: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D: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

  5、教师热爱学生的作用表现在(BCD)

  A: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馈赠

  B: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C:爱学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D:爱学生是获得教学效果的基础

  6、依法执教的内容包括(BCD)

  A: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B:要依法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C:要依法贯彻落实教育教学的各项法律法规

  D:要依法维护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7、下列哪些属于违法、犯法的行为(BC)

  A:教师适当惩罚学生

  B: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体罚学生

  C:教师私拆私扣学生的信件

  D: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

  8、下面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正确的是(AB)

  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

  C:为人师表具有较弱的激励性

  D:为人师表缺乏可操作性

  9、廉洁从教的内容包括(ACD)

  A:坚持高尚情操

  B:发挥奉献精神

  C: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D: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

  10、教师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方法包括(BD)

  A: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

  B: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将“调皮捣蛋”的学生教给家长,管教好了再送回来

  D:听取建议积极配合

  11、下面有关教育的论述,正确的是(ACD)

  A: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B: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C: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师仁慈的意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ABCD)

  A:职业自由感

  B:动机作用

  C:榜样效应

  D:心理健康功能

  13、教师仁慈的特点包括(BCD)

  A:教师仁慈无处不在

  B:教师仁慈的教育性

  C:教师仁慈的理性色彩

  D:教师仁慈的方法特性

  14、下列哪些是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义务(ACD)

  A:按时获得薪水和报酬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5、决定义务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AB)

  A:先验理性

  B:道德认知

  C:客观世界

  D:客观存在

  16、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即(BCD)

  A:激励

  B:认知

  C:情感

  D:意向

  17、良心的三大主要特质是(ABC)

  A:内隐性

  B:神圣性

  C:基本性

  D:上层社会性

  18、道德义务与非道德义务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ABC)

  A:道德义务的精神性

  B: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C:道德义务的意志特征

  D:道德义务的阶级性

  19、廉洁从教的内容包括(ABCD)

  A:坚持高尚情操

  B:发挥奉献精神

  C: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D: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

  20、师表美的几个构成方面应该包括(BCD)

  A:身材美

  B:表美

  C:道美

  D:风格美

  21、教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义务感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ABCD)

  A: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义务认知水平

  B: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C: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事业意识水平D:实现教育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

  22、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两个显著区别是(CD)

  A:水平较低

  B:范围较窄

  C:人格与师格的统一

  D:较高的格位水平

  23、下面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正确的是(AB)

  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

  C:为人师表具有较弱的激励性

  D:为人师表缺乏可操作性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A)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C)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3、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A)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4、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D)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5、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D)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6、师德的灵魂是(A)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B)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

  B)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9、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C)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10、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多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

  BCD

  )

  A、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B、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C、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D、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ACDE)

  A、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B、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C、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D、勇于实践锻炼,增强情感体验

  E

  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3、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达到慎独,应着重从几个方面下功夫

  (ABCD)

  A、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

  B、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功夫。

  C、要重视在无人监督下,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D、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4、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存在哪些误区?(ABCD)

  A、利用家长

  B、排斥家长

  C、教师一言谈

  D、向家长推卸责任

  5、教初三语文的邢老师与教数学的程老师应家长的要求,利用寒假组织所教班级的十余个学生补课一周,每人收取了600元补课费,他们的做法(BD)

  A、符合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B、违反市教委禁止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规定。

  C、体现教师勤奋敬业认真负责精神。

  D、侵犯学生的休息权

  6、小学生董军因为上午语文课不能完整背诵课文,李老师罚他当天放学前抄课文20遍才能回家,小董只好利用午休和课外活动时间抄写,直到晚上七点才抄完,章老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BD)

  A、健康权

  B、休息权

  C、娱乐权

  D、不合理劳动权

  7、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ABCD)

  A、仪表

  B、举止

  C、语言

  D、礼仪

  8、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保持正确的合作态度应该做到(ACD)

  A、谦虚和蔼

  B、颐指气使

  C、尊重理解

  D、一视同仁

  9、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

  A、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B、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C、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

  D、没有求知的欲望与兴趣

  E、良好的性格特征

  10、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ABCDE)

  A、不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B、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C、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作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D、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

  E、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三、填空题:

  1、《规范》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2、《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3、规范第二条"爱岗敬业"中,教师要做到的三个认真是(认真上课备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

  4、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特意提到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5、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对评价学生作了明确要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6规范中对教师的言谈举止作了明确规定,这就是:(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7、规范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8、新《规范》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9、慎独指的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论行为)符合道德要求。

  10、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有八个:一是(热情主动);二是端庄大方;三是规范得体;四是(宽容公正);五是沟通合作;六是(双赢思维);七是关注细节;八是(不断更新)。

  四、辨析题

  1、“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形成起催化和激励作用的写照。

  (对)

  答:此观点正确。(2分)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践上具有教育、调节、社会促进等方面的功能。(2分)古人所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指教师只有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学生,学生才会愿意跟着教师学;同时教师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等精神也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影响和感染,起到催化和激励的作用。(6分)

  2、师德规范不仅应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来掌握,更应在道德实践中鼓励教师将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对)

  答:此观点正确(2分)。师德规范主要规定了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与同事、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等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要求。(2分)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它既可以通过外化的(如专门的学习等)途径达到,更应该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实施这些规范要求,使得这种要求真正转化为主体自身的品质。(4分)美、德、英等国尤其是美国的师德教育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分)。

  3、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应该有条职业“底线”。

  (错)

  答:此观点错误。(2分)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所犯的错误对社会、公众、儿童所造成的影响远远较普通人严重;因此,教师必须承载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应该给规定一条职业“底线”。(2分)

  教师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至高无上的义务和责任,向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层次迈进;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突破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则层次,杜绝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6分)

  4、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错)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分)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2分)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3分)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3分)

  5、语言是教师整体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答:(1)这句话正确。(1分)(2)语言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技巧是其魅力所在。(3分)(3)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心田。(3分)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让学生知晓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3分)

  五、案例分析题:

  1、学校规定初三学生必须在6点钟到校参加早自修,作为任课教师第二天与学生一起参与早自修的我在班级中也强调了一下,可是第二天仍有许多学生迟到,当时有关领导正好在场,看到这一情况,下令让迟到的学生在走廊罚站。到了第三天,再也没有一个学生迟到。还有一次,初三(2)班的一位男同学老是不肯做一周一次的时政作业,每次问他为什么,总都有原因,上次他说忘了,这次又说要点评的报纸没买,下次他会说作业本没带。这样几个星期下来,我光火了,不仅让他在办公室反思了一刻钟,写下保证书,还对他说,“下次再不交作业,甭来上课”,他这才有所收敛。

  请从有关师德要求分析“我”的做法,并提出合理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

  答:本案主要反映了“我”和学校有关领导以罚代教的教育方法,(2分)这明显违反了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中关于“对待学生”的相应规定(即规则层面,如不准以任何借口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因学生违反纪律而加罚与违反纪律无关的任务等,8分)

  这位教师的做法在我们的身边也常有出现。面对那些顽皮学生,教师们无计可施。只得用“罚站”、“威胁”来对付他们,取得的效果看似有效,其实学生并非真正地接受,他们是敢怒而不敢言。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位教师的处理方法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背道而驰。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要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觉得教师应该采用“说理”教育来对待那些顽皮学生,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心平气和地找那些学生谈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多付出一点爱,多化时间在他们身上,都是初中生了,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时,相信他们会改正缺点,努力做的更好。

  2、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⑴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⑵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⑴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

  ⑵分析: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⑶启示: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郭小川简介

  郭小川简介(一):

  郭小川简介

  郭小川(1919-1976),当代诗人。原名郭恩大,河北丰宁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1941年初到延安,长期在部队和地方做基层工作。1949年随军南下。1955年起,曾先后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及《诗刊》编委等职。“文革”期间,遭受“四人帮”的长期迫害。1976年10月18日在河南安阳逝世。其著作有《平原老人》、《致青年公民》等十多个诗集。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郭小川诗选》。

  郭小川简介(二):

  郭小川简介

  郭小川(1919——1976),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原名郭恩大,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齐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九”运动后,他用心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此外还是音乐艺术家。

  马铁钉,他始终称自己是乡村诗人,是劳动人民,所以被称为劳动战士诗人。

  郭小川简介(三):

  郭小川简介

  郭小川(1919——1976),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原名郭恩大,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齐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九”运动后,他用心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此外还有音乐艺术家。

  郭小川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齐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九”运动后,他用心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

  一九三六年抗日战争爆发,郭小川在赴延安的途中参加了八路军,在一二○师三五九旅先后担任宣传、教育和机要工作。一九四一年初,他到延安马列学院等单位学习和工作了四年半,主要从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的研究。抗战胜利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任县长,参加并领导了清匪反霸和土改运动。一九四八年夏,他转到新闻战线,先后任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副总编兼《大众日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编委兼修改部主任。一九四九年五月随军南下。武汉解放后,他在中南地区从事党的理论和宣传工作,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以“马铁丁”为笔名写了超多的“思想杂谈”,在群众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一九五三年春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

  作为一个诗人,郭小川在抗日战争前期写的《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我们歌唱黄河》《草鞋》《老雇工》等诗篇,虽然稚嫩,存在着尝试和摸索的痕迹,但是它们表达了诗人热爱革命生活的真挚感情。也初步显示了他善于捕捉革命斗争生活中的动人场景的艺术才能。从一九四三年以后长达十多年之久,诗人把全部精力放在实际革命工作上,几乎没有拿起笔来写诗。然而艰苦而丰富的革命工作实践,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给诗人带来的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却从生活上和思想上给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十年,在诗人的创作道路上算是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

  一九五五年秋,郭小川从中共中央宣传部调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转到文艺战线以后,诗人立即以强烈的革命职责感和火一般的战斗激情,为新中国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事业高唱颂歌和战歌。他的第一首政治抒情诗是献给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用心分子大会的《投入火热的斗争》。这首诗以他过去的诗歌中所没有的磅礴气势,唱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

  公民们!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它的每一秒种都过得极不平静,

  它的土地上的每一块沙石都在跃动,

  它每时每刻都在召唤你们,

  投入火热的斗争,

  斗争!

  这就是生命,

  这就是富有的人生。

  随之,诗人的炽热诗情便一发而不可收,于一九五五、五六两年,陆续写下《向困难进军》、《在社会主义高潮中》、《闪耀吧,青春的火光》等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的组诗,其诗作进入了爆发期。诗人在回忆这个时期的创作时这样说过:“当我因为走上文艺岗位而重新写作的时候……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号召已经响彻云霄,我情不自禁地以一个宣传鼓动员的姿态,写下一行行政治性的句子,简直就象抗日战争时期在乡村的上墙书写动员标语一样……我愿意让这支笔蘸满了战斗的热情,帮忙我们的读者,首先是青年读者生长革命的意志,勇敢地‘投入火热的斗争’。”诗人到达了目的。他那政论家的头脑,创业者的胸怀,战士的嫉恶如仇,为新事物大喊大叫的歌喉,使他的诗歌象战鼓象号角催动人们前进,在青年读者中产主了热烈的反响。

  然而诗人并没有为成功所陶醉。他说:“我所向往的文学,是斗争的文学……但是,我越来越懂得,仅仅有了这个出发点还是远远地不足。文学毕竟是文学,那里需要很多很多新颖而独特的东西,它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的海洋,但它应当是从海洋中提炼出来的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郭小川在政治上是个不断革命的战士,在艺术上则是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诗人。一九五七至五九年间,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克服议论多于描绘的缺点,并从题村的开拓上、思想资料的深化上,以及艺术形式的创造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他这个阶段的诗作,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九五七年的三首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和一九五九年的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叙事诗《严厉的爱》以及抒情诗《望星空》。这些诗作证明诗人已经不满足于用鼓动性的政治语言去激动读者,而力图发掘我们伟大人民和革命战士的心灵美,从人民生活中去提炼那种“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并透过巧妙而奇异的构思表现出来,使读者读了不止发生暂短的激动,而且能引起长久的深思。诗人的探索精神及其实践,是就应得到充分肯定的。然而在五十年代末左倾思潮泛滥的时候,诗人却遭到了无端的指责,《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

  谷》和《望星空》以及当时尚未出版的《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都被批评为“思想感情不健康”。历史是最公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些诗篇不仅仅对诗人自己的创作而且对我国当代诗歌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推进。

  进入六十年代,郭小川的诗歌从思想到艺术都更成熟了。一九六○——六二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严重的困难,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应对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诗人努力反映了这个严峻而风发的时代,写有《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和《秋歌》等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强烈战斗气息的诗篇。一九六二年十月,诗人调任《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三年多,他西出阳关,东泛大海,钻森林,踏沙漠,足迹遍全国。诗人根据自己对战斗在各个不同岗位上的我国人民的火热斗争生活的观察体验,以深切的感受,写下了《林区三唱》、《西出阳关》、《昆仑行》和《春歌》等脍炙人口的诗篇。五十年代末,诗人对作家的独特风格问题谈了极其精湛的看法,他说:一个作家,“他的精神状态必须是十分崇高,他永远和生活联系在一齐,而且用共产主义的锐利的目光去观察和理解一切;然而,他却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作家的作品必须是服务于人民的,忠实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的;然而他有的是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即使他的作品不署名,你也能够大致猜中是他的。”六十年代,他的创作就到达了这种境地,他成了一位具有独特

  风格的优秀诗人。“同时也是一个当之无愧地能够兼有战士和诗人这两种称号的人!”

  在十年动乱期间,郭小川经受了阶级斗争的严峻考验。林彪、“四人帮”对他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围攻、诬陷、迫害,但他始终不屈服,不苟安。在歌喉被紧紧扼住的时候,他还握着自己的笔,以刚直不阿的气概表达了革命战士不畏权势、不畏强暴的信念与誓言:

  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

  要革命,决不能止步不前,哪怕是应对刀丛。

  ——《秋歌》

  他的诗激情澎湃,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在诗歌形式上借鉴了古代诗歌和民歌的优点,语言节奏鲜明、流畅。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他万分高兴,不幸被一场意外事故夺去生命。

  郭小川不傀为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真正的战士。不幸的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摧残,正当盛年的诗人在刚刚看到一九七六年十月的胜利就溘然长逝了。他的诗人兼战士的高大形象,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将置身于优秀诗人的行列,放射着耀眼的光辉!

  他的诗激情澎湃,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在诗歌形式上借鉴了古代诗歌和民歌的优点,语言节奏鲜明、流畅。

上一篇:姓林的名人
下一篇:姓陈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