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打一字

  谜底:“移”字。

  解析:丰收可以理解成“禾多”,所以为“移”字。


gkh教学设计

  gkh教学设计(一):

  一、设计理念:

  《gkh》拼音教学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创设学习“生气”,增强基础“底气”,培养语文“灵气”。

  1.童话中漫游,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资料贯穿在童话故事之中,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兴趣。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简单,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教学中学生多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拼读,找到对应卡片,并说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然后交流反馈。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gkh,能够读准音,认清形。

  2、培养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

  四、教学准备:

  1、鸽子卡通图片、蝌蚪卡通图片、乌鸦卡通图片、相关板面布置;

  2、声母gkh的字母卡片;

  3、果树、拼音果子、翻奖拼音卡、“鸽”、“蝌”、“喝”三个汉字字卡;

  4、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看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呀?

  (2)生自由发言:鸽子、蝌蚪、乌鸦

  (3)生与鸽子、蝌蚪、乌鸦问好。

  2、师讲故事:

  有一天,天气个性晴朗,小鸽子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来飞去,可快活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开心得不得了!乌鸦也出来游玩,它飞呀飞呀,哟,口渴了,于是,它飞到河边,喝了几口水,哇,真是清凉可口,好舒服呀!这一天,小鸽子、小蝌蚪、小乌鸦都好开心!

  3、出示语境歌:

  师:嗯,小朋友们喜欢小鸽子、小蝌蚪、小乌鸦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它们喔!瞧,老师把它们玩时的开心画面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小儿歌,让我们一齐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这天天气真正好,

  一只鸽子天上飞,

  一群蝌蚪水里游,

  乌鸦乌鸦口喝了,

  飞到河边把水喝。

  4、多形式读语境歌

  (1)拍手异步跟读、拍手同步跟读

  (2)师生接读、男女生接读

  (3)拍手齐读

  5、认识gkh的形,学习发音

  师:小朋友们都是聪明的小博士吗?

  生:是!

  师:好,老师来考考你们喔!

  (1)考考聪明小博士:

  (出示词语:鸽子、蝌蚪、喝水,学生齐认读)

  (2)再考考聪明小博士:

  (出示字宝宝:鸽、蝌、喝,学生齐认读)

  (3)引出声母gkh

  师扮声母宝宝:咦,是谁在叫我们呀?

  师:哦,原先小朋友们刚才读的字宝宝正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三个声母宝宝的名字呢!让我们一齐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4)出示顺口溜:

  鸽子鸽子ggg

  蝌蚪蝌蚪kkk

  喝水喝水hhh

  (5)师领读顺口溜

  (6)生齐读顺口溜

  (7)拼音字母搬家游戏:送声母宝宝“回家”

  (8)认读声母gkh

  口号:小朋友,我问你,它的名字叫什么?

  回应:徐老师,我告诉你,它的名字叫XX,XXX。

  (9)出示课件,观察声母gkh的字形,师指导发音

  g宝宝像什么呀?

  (像个9字ggg)——读g时,声音稍微拉长一些;

  k宝宝像什么呀?

  (像挺机枪kkk)——读k时,要送气,要读重一些;

  h宝宝像什么呀?

  (像把椅子hhh)——读h时,要短一些、轻一些。

  (10)小组开火车比赛发音

  口号:小火车——呜呜呜,开起来!

  (11)指名发音

  (12)做律动齐认读声母宝宝

  口号:擀擀面,擀擀擀,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香喷喷的铰子XXX。

  (相机提示:包“g饺子”时,要包长一些;包“k饺子”时,要用力包,包“h饺子”时,要轻轻包)

  6、快乐拼音游戏:听音摘果子

  游戏规则:

  师念口号:小朋友,注意听,XXX。生根据师发音从“果树”上摘下相应的“拼音果子”。摘对了,大家一齐拍手说:“嘿嘿嘿,摘对了。”果子就作为奖品送给孩子。摘错了,大家一齐拍手说:“嘿嘿嘿,摘错了。”摘错的孩子再另摘。

  7、开心拼音游戏:翻拼音卡夺奖

  游戏规则:

  师把准备好的拼音卡片反摆在投影机上,让全班孩子看大屏幕,然后请个别孩子上台,自已随意选取一张拼音卡片,念魔咒:“芝麻开门,XXX(所选声母)。”念对即可翻开,如拼音卡片背面有中奖标志(小红花),即可得到小动物头饰作为中奖奖品。如没念对,可请小朋友帮忙,然后跟着念一遍,也可把拼音卡片翻开。如果看到翻开拼音卡片中奖时,全班孩子便欢呼“Ye”以示祝贺;如果看到翻开的拼音卡片没中奖时,全班孩子便齐念:“下回努力!”以示鼓励。

  8、动手操作:拼音大卡

  师:玩了这么好玩的拼音游戏,小朋友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这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个声母宝宝——gkh。最后呀,我们各自动手做一张漂亮的拼音大卡。

  生:好!

  (1)师示范制作拼音大卡

  (2)播放轻音乐,生自由动手制作拼音大卡

  (3)展示个别作品

  gkh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声母gkh,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拼读方框内gkh与单韵母组成的六个音节,能看图读带调音节和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gkh的发音。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教具:挂图卡片

  主要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按排:练读带有gkh的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8个声母,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5课,这一课有3个声母。

  二.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新课资料

  1.导看情境图。

  (1)。出示看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2)。讨论: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哥哥会说些什么?弟弟会怎样说?

  (3)。小结图意,出示有关音节。

  1、小弟弟在河边捉了许多小蝌蚪。哥哥看见了,说:“小蝌蚪长大了就是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它能捉好多好多虫子。你快把小蝌蚪放回去吧!”小弟弟听了哥哥的话,连忙把蝌蚪放回河里,哥哥连声称赞小弟弟做得好。

  相机出示:gekehe3个音节。

  2.读语境歌

  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走来劝阻他,小弟弟,很听话,忙把蝌蚪送回“家”。

  3.告诉学生,这天我们要学的3个声母就是这3个音节中的第一个字母。

  4.出示:gkh

  三.新授课

  1.教学声母g。

  (1)。教学g的读音。

  出示鸽子图

  图上画了什么?

  告诉学生:g和哥哥的哥的读音有些像。

  教师范读g三遍。

  领读,学生体会练读,指名读。

  (2)。教学g的字形及书写。

  仔细看,g字像什么?(g子头型ggg,9字加弯ggg)

  指导书写

  师范写,生描红。

  2.教学声母k

  (1)。教学k的读音。

  k的发音方法和g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读k时需用力送气。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重点指导发音有困难的学生。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教学k的字形及书写。

  引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教学顺口溜:小鸡出壳kkk。

  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

  3.教学声母h

  (1)。教学h的读音。

  出示荷花图。

  指名说说图画的资料。

  荷花的“荷”改读第一声,就跟h的读音有些像了。

  教师范读h。

  教师领读h,学生体会练读。

  (2)教学h的字形及书写。

  谁来说说h的样貌像什么?你能想个顺口溜记住它吗?

  h---n比较。

  指导板演,学生在书上描红两遍。

  四.巩固练习

  1.抽读字母卡片。

  2.做找朋友游戏。

  五.作业

  抄写gkh各四遍。

  第二课时

  b)复习检查

  1.抽读字母卡片

  c)授新课

  1.教学音节拼读。

  (1)出示:

  eee

  gkh

  uuu

  (2)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3)指名拼读音节。

  (4)出示:gekehe

  gekehe

  (5)齐读,指导读,“开火车”读。

  (6)按顺序读,倒过来读,打乱顺序读。

  2.看图读拼音词。

  (1)学习双拼音词。

  出示图一。

  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出示:gugu

  练习拼读,直呼,指名拼读。

  出示:dagu

  指名拼读。告诉学生:两个第三声音节在一齐时,第一个音节改读第二声。

  领读,指名读。

  出示:hehe,bahe

  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引导看图,说说图意。

  (2)学习单音节词。

  出示另外3幅小图,指名说说图意。

  将gehuhe三张卡片发给三个同学,请他们把音节贴到相应的图上方。

  学生看图练读音节。

  指名拼读,齐读,“开火车”读。

  d)巩固练习

  1.抽读字母卡片:gkhnp

  2.拼摆音节。

  请小朋友拿出已教过的字母的卡片。幻灯显示tu,学生在桌上拼摆tu。

  e)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方框里的音节。

  gkh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学会gkh三个声母,能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学会拼音有介音的三拼音音节,掌握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花、哥、弟、个、画”5个生字,并能在必须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

  gk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课前准备:拼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能够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看卡片认读6个韵母。

  2、我们已经学过几个声母?谁来读?哪几个声母读起来要送气?(ft)

  (二)引出新课,提出要求。

  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10个声母。这天,我们要学习第5课,认识3个新朋友,比一比看谁最先学会,做到会读、会写、会认。

  (三)教学声母g。

  1、看插图说话引出g: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听话说话:图上画着几只鸽子,衔着一只花环。)

  师引入:鸽子的“鸽”声母是g。花环的形状像g,板书:g。

  2、教学g的发音,记清字形。

  (1)示范发音,仔细听,看口形。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记字形,启发想象,g像什么?

  教顺口溜:一群白鸽ggg,鸽子花环ggg,9字加ggg。

  3、指导书写。

  (四)教学声母k。

  1、看插图说话引出k: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几只蝌蚪?它们一齐向什么地方游去?(八只小蝌蚪在水里一齐向草丛中游去)。

  引入:蝌蚪的“蝌”的声母就是k,板书k。

  2、教学k的发音,记字形。

  (1)示范发音,讲要领:发音时,嘴要送出一股气,用小纸条示范。

  (2)请学生口对手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你能在插图上找到k吗?还有什么办法能记住它?

  教顺口溜:一群蝌蚪kkk,像挺机枪kkk。

  (4)指导书空和书写,k两笔写成。

  (五)课中操:

  清清小河中,水草摇呀摇,一群小蝌蚪,来把妈妈找。(边做动作边念)

  (六)、教学声母h。

  1、看插图说话引出h:图上画着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听话说话:丁丁和冬冬坐在椅子上喝饮料。)板书:h

  2、教学h的发音,记清形。

  (1)范读,跟读,齐读。

  (2)在图上找找h,记形:像把椅子hhh。

  (3)指导书写,一笔写成。

  (七)学习gkh与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

  1、出示音节,学生拼,老师评价。(指名读,齐读)

  2、找朋友游戏:三个小朋友做gkh,6个小朋友做aoeiuu,全班小朋友唱“找朋友”的儿歌。(一齐拼读)

  (八)小结。

  这天,我们学习了三个声母,它们分别是→gkh,我们不但会认,还学会了书写。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gkh的拼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gkh三个声母。

  2、初步学会拼音有介音的三拼音音节,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打乱顺序认读6个单韵母的四声,连读uāuōuǒ。

  2、卡片认读:gkh,读顺口溜,g和k,发音时有什么不同?

  3、认读音节:mógū、bǔkè、húlí,这些音节都是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两个字母组成的,我们称它们为两拼音。

  (二)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gkh三个声母,此刻我们要继续学习这三个声母和单韵母的拼音,还要练习新本领“三拼音”。

  (三)教学三拼音节guā。

  1、说话引入:小朋友吃过瓜吗?你吃过哪些瓜?

  2、音节分析:“瓜”的音节怎样写?板书:guā,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拼音有什么不同?

  (guā是由声母g,介母u,和带调韵母ā三个字母组成的。)及时反馈:u原先我们称它为什么?在那里介于声母和单韵母之间,我们叫它什么?齐读:介母

  3、拼读音节。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

  三拼音怎样拼呢?(看图)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猛推卡片)说明三个字母要快速拼读才能读好。讲解三拼音的要领:一是要快、二是连,要一口气连读成一个音节,中间不能中断。顺口溜: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得很顺当。

  (四)教学三拼音节guó。

  1、分析音节:g声母,介母u,韵母ó。

  2、回忆方法。

  3、拼读音节。(指名拼读,火车读,齐读)

  (五)课中操。

  我的家乡瓜儿多,

  冬瓜胖来南瓜黄,

  我的家乡花儿美,

  牡丹月季夜来香。

  瓜儿多,花儿美,

  一天一夜夸(kuā)不完。

  (六)巩固运用三拼法拼读音节。

  1、复习三拼音拼读方法。

  2、拼读:d—u—ō→duōt—u—ō→tuōn—u—ō→nu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卡片认读音节:kuāguókuòhuó

  4、练习:比一比每组音节有什么不同。

  gā------guākā------kuāhā------huā

  gū------guōkú-----huókù-------kuò

  (七)小结。

  这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三拼音,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不仅仅会认,而且还会连读三拼音。以后我们将拼读更多的三拼音节。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三拼音的拼法。

  2、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基本做到词语连读。

  3、认识“花、哥、弟、个、画”5个生字,并能在必须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拼音。

  1、复习三拼音的拼读要领。

  2、出示三拼音的音节卡,学生拼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做找朋友的游戏。

  (二)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猜一猜》,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说说儿歌讲了什么?你能猜一猜谜底吗?

  (三)看图拼音节,认生字。

  1、看图说话,图上画了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荷花、哥哥、弟弟,根据拼音读一读,哪些词语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3、出示生字:花、哥、弟、个、画。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样明白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4、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5、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四)巩固练习。

  1、拼读音节。

  2、跟录音读课文。

  gkh教学设计(四):

  [教学资料]

  《gkh》是拼音部分第5课的资料,它是继6个单韵母,8个声母之后的声母学习。文中包括情境图、书写区、音形提示图区、识字几个部分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声母gkh的音、形、书写,还有相关的二拼音节、三拼音节,认识四个字,其中三拼音节是第一次出现。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声母gkh,能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学会准确拼读声母gkh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4.会认四个生字“瓜、果、禾、火”。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声母gkh的音、形、书写,及其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

  2.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文本带给了很好的载体;设计了情境图。与编写理念相通,用好这个载体。创设去郊外游玩的情境,与四个“小画家”交朋友,利用情境歌感受声母gkh的发音部位。

  2.营造趣味。针对刚上一年级的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将各部分的学习置于相应拼音游戏活动中。比如:猜卡片、进小屋、百宝箱、聊天室。

  3.贴近生活。语文学习生活化更易于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整堂课的设计以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感到亲切、乐于学习,生活化的“聊天室”的设计,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从而建构新知识,并懂得在生活中用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展示情境,图中背景图,可用CAI,也可用挂图)

  这天,我们一块儿去郊外玩玩吧。呀,郊外真美!你们看看,有什么

  二、感知,体验发音部位

  1.边诵读情境儿歌,边出示情境图上四小孩。(可用CAI,也可用挂图)

  四个小画家,一同来作画。

  小康画蝌蝌,小刚画白鸽,小航画小河,

  咦,小红画的是什么你来说一说。

  2.师领读儿歌。

  三、学习声母gkh的读音

  1.出示卡片“g”,声母g,白鸽的“鸽”读得轻而短。

  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出示卡片“k”,声母k,蝌蚪的“蝌”读得轻而短。(同上)

  出示卡片“h”,声母h,小河的“河”读得轻而短。(同上)

  (注:若学生基础较好,可让学生教学生,师注意引导,强化发音方法。)

  2.游戏巩固:“猜卡片”

  (1)规则:一人拿声母gkh卡片,手背在身后,另一人猜,左(右)手各拿的是什么卡片,猜对读准则奖励小贴画。

  (2)可先由教师领玩,再分组自己玩。

  四、学习声母gkh的形

  1.(利用音形提示图)你有好办法记住声母gkh吗交流后小结。

  (1)和平鸽,橄榄叶,世界和平是心愿。

  (2)水草在水中,一只蝌蚪游呀游,二只蝌蚪来碰头。

  (3)哗啦啦的小河水,转个弯儿向前流。

  (注: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字母形。)

  2.指导书写(gkh逐个进行)

  (1)引导学习笔顺图,用手指书空。

  (2)在书上描红一个。(注:关注写字姿势的培养)

  (3)交流观察所得:g(kh)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4)游戏:“进小屋”

  师范写,指名学生演板。

  (5)在书上再描红并书写一个。

  五、练读gkh与单韵母组成的二拼音节的拼读

  1.学习音节gagegu的拼读。

  (1)(出示音节分解式:g―e一ge)透过观察,了解这个音节有组成。学生自己再进行拼读,师提示注意用g轻快地去碰韵母e。

  (2)(出示音节gagu)让学生自己拼读音节,与同桌交流。

  (3)指名学生演板:gagegu的四声。

  (4)分小组练习其四声,分小组展示自学结果。

  2.学习“kakeku,hahehu”及四声。(小组学、自学)

  3.游戏反馈、巩固:“百宝箱”。规则:各组派人摸“百宝箱”中动物音节卡片,并读。展开小组竞赛,读对加分,可得到动物卡片,并可领读或指挥他人读。评出优胜组。

  六、练读二拼音节的音节词

  1.练读书中词:gēge,kělè,bàhé

  (1)请拿“gē”的同学上台引领说词;我说“gē”,唱歌;我说“gē”……

  读词“gēge”(注意轻声)

  (2)出示“可乐”饮料,这是什么

  读词“kělè”,引导学生说句子。

  (3)示音节词“bàhé”,读,说说这个游戏。

  2.游戏:“聊天室”:边聊天,边读与gkh相关的二拼音节词。

  (1)你家的gébì住着谁

  (2)每一天早上我都看见洪山广场有dǎgǔ的人。

  (3)看到你们这么可爱,我会hāhā笑。

  (4)这天我摔了一跤,我kū1e。

  (5)我会讲húli的故事。

  (6)我喜欢卡通片里的tùbāgē

  七、书写练习(在拼音生字本上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初步掌握三拼音节拼读方法,练读相关的音节词,识字)

  gkh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的:

  1.学习g、k、h的读音及写法和以其为声母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

  2.学习带有g、k、h声母的音节词。

  3.学习“瓜、果、禾、火”字音、字义。

  教学重点:学习g、k、h的读音及两拼音节、三拼音节。

  教学难点:学习带g、k、h声母的音节词、学习“瓜、果、禾、火”四个生字。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设情景。

  二、感知,体验发音部位。

  1.诵读情境儿歌,出示情境图。

  2.师领读儿歌。

  三、学习声母的读音。

  1.出示卡片“g”,声母g,白鸽的“鸽”读得轻而短,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2.出示卡片“k”、“h”,指导。

  3.游戏巩固“猜卡片”。

  四、学习声母g、k、h的形。

  1.你有好办法记住声母g、k、h吗?交流后小结。

  2.指导书写(g、k、h逐个进行)

  ①引导学习笔顺图,用手指书空;

  ②在书上描红;

  ③交流观察所得: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④游戏:“进小屋”,师范写,指名学生演板;

  ⑤书上再描红并书写一个。

  五、练读g、k、h与单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的拼读。

  1.学习音节ga、ge、gu的拼读。

  ①观察g—e—ge,了解这个音节的组成,学生自己再进行拼读。

  ②出示音节ga、gu,让学生自己拼读音节,与同桌交流。

  ③指名学生演板:ga、ge、gu的四声。

  ④分小组练习其四声,分小组展示自学结果。

  2.学习“ka、ke、ku,ha、he、hu”及四声。(小组学、自学)

  六、练读二拼音节的音节词。

  1.练读书中词:gēge,kělè,báhé

  2.游戏:“聊天室”,边聊天,边读与g、k、h相关的二拼音节词。

  七、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声母g、k、h。

  2.复习音节:ga、ge、gu,ka、ke、ku,ha、he、hu。

  3.复习音节词:gēge,kělè,báhé

  二、学习三拼音节拼读方法。

  1.出示g—u—a→gua。

  ①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

  ②介绍介母;

  ③范读、指读、齐读;

  ④同桌互练,检查。

  2.练习拼读guo、kua、hua、kuo、huo

  三、练习音节词。

  1.练读书中词:guǒpí、kuàbù、huāduǒ;

  2.检查。

  四、识字:

  1.学习“瓜”。

  ①看图说图意;

  ②读拼音识字;

  ③师领读。

  2.学习“果、卡、禾、花、火”,方法同上。

  3.复习巩固“瓜、果、禾、火”。


济南的冬天赏析

  济南的冬天赏析(一):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艺术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齐,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齐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完美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三)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能够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但是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能够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能够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贴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四)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样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先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但是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能够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就应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样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述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能够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六)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好处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能够使画本身蕴含的好处更为显豁。就应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述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能够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能够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时候,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能够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剩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就应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济南的冬天赏析(二):

  慈善的冬天──品读《济南的冬天》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比较的资格。“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构成又一个强烈的比较:“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三个比较,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之后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像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那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构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个性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但是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

  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期望别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能够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C,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在那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的时候,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

  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那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

  济南的冬天赏析(三):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

  生动的语言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比较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齐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之后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个性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透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向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期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我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我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我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述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之后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能够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济南的冬天赏析(四):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述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构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摘录,徐汉华)

  生动的语言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比较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济南的冬天赏析(五):

  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以自我的亲身感受,透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比较,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证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贴合实际状况了,“在北中国的冬天”这一修饰语也十分重要,因为温晴的天气是许多地方都有的。而“在北中国的冬天”中隐含了“理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这一段四句话,三组比较。第一句用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的没有大风比较。作者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而是以自我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样既使得语言生动,显得情真意切,同时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济南的冬天却没有大风,这真是奇迹了。”第二句用伦敦冬天的多雾和济南冬天的天空晴朗无云比较。作者也是从自我的感受角度写的,为了避免用语重复,作者把“奇迹”换成了“怪事”,其中自然也隐含着“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真是怪事了”的意思。第三、四句就进入天气的比

  较了,作者用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比较,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温晴。正因为济南的冬天是“奇迹”,是“怪事”,它“温晴”,所以作者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真”在那里是的确、实在、就应的意思。

  “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

  第2段用“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述。

  在分写山、水之前,作者先从上方俯瞰,为我们勾画了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本段以下部分和第3、4段都是写山的,第5段是写水的。“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阳光”“暖和”紧扣了“温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好像在应对面地征求意见;口气是征求意见,实际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紧之后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仍然从上方俯瞰,描述了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述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那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个性可爱”一句中的“个性”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再次强调了“在冬天”.这就隐含了这一圈小山能够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持续气温的作用。“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这一段到那里本来能够结束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住笔,又写了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情绪。

  因为冬天气候温暖晴朗,所以人们的表情“面上含笑”;因为小山像摇篮,温暖舒适,所以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为度冬如春,所以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和“这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因为冬天这样慈善,所以就是这点幻想—时不能实现,人们的情绪也“并不着急”。这些描述又都是紧扣住“山”来写的:写表情紧承“小摇篮”而来,写感觉是看到了“那些小山”,写两个“也许”的幻想是“由天上看到山上”,写情绪则是总结上文。“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那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了济南冬天给人的感受。这一层的描述之中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上文是写作者自我的感受,这一层写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更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第3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小”是由“温晴”决定的),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山上写矮松。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呢,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画比例十分和谐。一个“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士)”的比喻,日本的护士头上总是戴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帽子往往突出在头的顶部.好像是“顶”在头上似的,两者的相似点就在“顶”着白帽子上。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它和蓝天相接,所以写它们的色彩。“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那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之后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是“小雪”的杰作,因此山坡上就出现了“—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白的是雪色,暗黄是草色,“暗”字十分准确地绘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秋天刚枯萎的草色彩是金黄的。随着天气的变冷,枯草就逐步失去了光泽。由金黄变成了“暗黄”。那里的“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看着看着”以下是联想,“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这—联想与第2段两个“也许”的幻想照应,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山腰着重写光和色。“光”是写“快日落”时的阳光.“色”则写出了色彩的变化。“微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雷上,就露出点粉色。那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蓝天”“银边”“暗黄”等的描述,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最后一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

  第4段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是远眺。在这幅画里,远山是背景。两个“卧”字用得尤为传神。“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一句,更增添了“这是张小水墨画”的真实感,“也许”表示不很肯定,却肯定了这实在是一幅画。

  第2至4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作者在描述中融入了自我独特的感受。先着力渲染“绿”,一连用了五个“绿”。一个写绿萍,四个写水藻。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冒着点热气”的“点”字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水也不忍得冻上”拟人的方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

  “看吧”从天上到水面,由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蓝汪汪。用空灵的蓝水晶来比喻,字里行间透出赞美喜爱之情。

  第6段,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点题,又扣住标题“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赏析(六):

  济南的冬天赏析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比较的资格。“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构成又一个强烈的比较:“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三个比较,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之后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像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那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着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构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个性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但是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

  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期望别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能够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C,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在那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的时候,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

  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那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谈心一般,不时在进行着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慈善”的冬天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