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的特点

  试题:

  试述目标管理的特点。

  正确答案: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上级与下级在一齐共同确定目标。首先确定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2)强调“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我的行为。这种自我控制能够成为更为强烈的动力,促使人们尽力把工作做好,而不仅仅仅是“过得去”就行了。

  (3)促使下放权力。推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协调集权和分权的矛盾,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在持续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组织气氛更有生气。

  (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实行目标管理后,由于有了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能够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评价。

  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齐,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满足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关阅读:

  为什么需要目标管理?

  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指示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专业分工越细,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德鲁克认为,需要目标管理的原因是鉴于一般企业实务存在着三种导致“错误领导”的因素:

  第一是“过分强调个人技术第一”,以至每个成员只照顾自我的专业技术,而忽略了整合协作,使整群企业成员变成了一盘散沙。

  第二是“过分重视顶头上司的个人所好”,以至忽略了工作的真正需求,使整个企业成为主管人员喜怒哀乐的应声虫。目标管理就是透过目标来保障“工作的真正需求”,同时将主管人员的个人影响约束在“工作的真正需求”范围内。

  第三是“不一样层次的见仁见智观点”。目标管理就是透过目标的价值及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赏罚和是非评价标准。

  目标管理的含义及实质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对企业来说,可行、准确的目标能够正确引导企业进行高效的经营运作。我们企业的领导者能够透过目标管理,与员工共同制定完成目标,而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工作,改为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我控制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组织在必须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用心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的实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让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检查考评,事后奖罚兑现。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潜力把事情做好。

  有效的管理务必将企业内所有管理者和员工的注意力及努力引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它就应保证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明白要求到达的结果是什么。它务必确保上级懂得对每个下级管理者的期望是什么。它务必激励每个管理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

  具有关资料介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采用目标管理的超过50%,在美国的企业中采用目标管理的约为其总数的37%,但被判别为具有明显管理效果的却不多,500强中约有15%,美国企业约有10%。这充分说明,即使被高度认可的目标管理,也存在应对效用不佳的现实。

  目标管理层次分类:

  目标管理层次包括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公司年度计划、各部门目标计划、各个人目标计划。它以公司战略规划为前提,以公司年度计划为依据。从时间维度上看,管理目标分为带有战略性的长期目标(10年以上),中期目标(3-5年),短期目标(1年)和执行目标(季度或月度)。

  从另一个角度也能够把组织目标简化和概括为三个层次:

  (1)环境层—社会加于组织的目标,为社会带给所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并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

  (2)组织层-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和一个系统的整体目标,如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我改造和发展的潜力、改善员工生活、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

  (3)个人层-组织成员的目标,如经济收入、兴趣爱好等。

  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1)动机激发理论;(2)人性假设理论。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用心性的唯一动力。目标管理则把人视为“社会人”,认为人不只是为了面包而生存,影响人的用心性的因素还有社会的认可,心理的成就因素等等。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士气,而员工士气又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社会人”的假设出发,目标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下级采取信任型的管理措施。

  目标管理的几个特点:

  (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订者。

  (2)强调自我控制,透过对动机的控制到达对行为的控制。

  (3)促使下放过程管理的权力。

  (4)注重工作成果。

  实施目标管理的好处:

  (1)实行目标管理后,由于有了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能够使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得到如实的评价。

  (2)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紧密的结合在一齐,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目标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适应外部环境的企业发展战略。确定目标的依据:指导企业资源分配方向;激励员工;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衡量经营活动成效;创造良好声誉和品牌形象。

  目标管理实施的关键是事先制定分公司合理的任务指标体系,考证因素分值体系,奖罚标准体系,事中进行过程管理检查考评目标任务完成执行状况,事后按工作绩效和约定的奖罚标准及时兑现奖罚。

  目标管理能够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阶段、四个环节和九项主要工作:

  (1)一个中心:以目标为中心统筹安排工作

  (2)三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含总结)三个阶段

  (3)四个环节:确定目标、目标展开、目标实施和目标考核

  (4)九项工作:计划阶段有三项工作即论证决策、协商分解、定责授权;执行阶段包括咨询指导、调节平衡;检查阶段包括考评结果、实施奖惩、总结经验。

  制定目标的七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公司的整体目标是什么。

  第二步,制定贴合SMART原则的目标。

  第三步,检验目标是否与上司目标一致。

  第四步,确认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完成目标所需的资源。为什么很多公司年终总结的时候容易扯皮?老板说你没完成目标就没有奖金,下面人却说没完成有原因,广告预算说好1500万,你最后批款的时候,只拔了750万,完成7000万的目标,我算好要1500万的广告投放,你拦腰砍一半,我的任务当然没法完成……说了一大堆,吵成一锅粥。所以谈目标,必须要谈条件约束。什么样的条件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如果事先不约束条件,大家来谈这个目标根本就没有好处。

  第五步,列出实现目标所需的技能和授权。授权也十分重要。目标管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设定目标,关注结果。如果你不授权,事事都等老板的指示,那就不叫目标管理了。如果企业不做好授权的工作,企业就不是在做目标管理。

  第六步,制定目标的时候,必须要和相关部门提前沟通。有必要强调一个内部客户的概念。要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透过目标对话的方式,使大家了解互相的需求,关键是要双方互相订货。

  第七步,防止目标滞留在中层不往下分解。分解时注意遵循80/20法则。目标管理就是抓重点,就是抓那个能给我们带来80%价值的那个20%的工作。

  存在问题的“目标”:

  (1)很多老板把自我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搞混了,老板的目标是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兴趣有直接关系,但它往往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潜力并不完全一致。

  (2)目标总是变来变去。目标是一个移动靶或者飞靶。

  (3)目标十分模糊。最常见的状况是有总体的目标,没有具体的目标。比如,明年的销售额在增长到5000万还是5个亿、利润要到达多少多少,却没有规划过具体的目标,如成本如何控制、销售费用如何投放、营销部门是要增加人员还是透过培训来提高人员的水平,这都没有具体的方向。说白了,这种目标完全是一种口号式的目标,没法具体指导企业的工作。

  要个性强调定性的目标:为什么必须要有这类定性目标,因为如果销售经理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所谓的定量目标,为了拿到奖金,他有可能会透支公司的所有资源来完成,比如人员加班加点、对大客户竭泽而渔,结果可能是:今年大家没有时间理解培训,明年可能他潜力就差了;今年只顾冲销量,营销管理也顾不上标准化、流程化,结果几个重要员工离职就可能造成一大片市场的丢失。很多老板意识不到这种透支资源的后果,以为任务完成了这天就万事大吉。

  不能只设定结果目标,还要设定过程目标。我们乘坐民航客机,都期望不仅仅准时抵达,而且不能有剧烈颠簸,不能陡升陡降,还要有好的空乘服务和机上饮食。在那里,准时抵达是结果目标,避免颠簸等就是过程目标。对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不能为了结果目标如财务指标,放下对过程目标的管理,这些过程目标包括客户满意度,团队合作效率,创新,遵守公司政策等等。

  不可量化指标的考核,的确存在着主观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主观因素,推荐将不可量化的指标进行四化(标准化、程序化、行为化和时间化)处理。让主管领导打分时有可衡量的标准尺子,不会偏颇太多。

  目标考评:

  目标考评分类:分为群众或个人考核标准两类。

  目标考评标准与方法: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务必规定该人员所管理的单位就应到达的成就,他在实现自我的目标时能期望其他单位给予什么样的配合,以及他和他的单位在帮忙其他单位的目标时就应做出什么贡献,以及自我对实现公司在各个领域的总目标做出的贡献。

  目标管理卡(目标管理的一种工具)既是计划目标制定的计划性文件、也是检查计划目标是否完成的结果性文件,同时又是员工与主管领导签订绩效合约的“法定”文件。工作日志是为绩效管理服务的,是绩效记录、绩效跟踪、绩效沟通面谈的工具与依据。工作日志记录了计划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能够作为绩效考核的“凭证”;领导能够透过工作日志,发现员工每一天的工作是否为当初的计划而行动,如果“出轨”,即时纠偏。

  咨询公司在设计“目标管理卡”时,会思考到对企业临时增加的工作如何进行考核。因此会在目标管理卡中设有初始权重与最终权重:初始权重在绩效初期根据工作计划制定,最终权重在绩效期末根据实际发生的工作制定。即,公司临时产生的工作,在绩效期末时,相关人员将具有考核价值的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卡中,根据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进行考核。值得注意的是,目标管理卡允许在月末调整初始权重为最终权重,是为了对员工的实际工作付出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但如果月末权重调整幅度过大,也会暴露出企业计划管理存在着问题。

  目标管理实践的现实困难:在传统的权威主义下根深蒂固的习惯,造成中下阶层人员并不热衷于目标管理。他们对高阶层主管早已不加信任,认为主管人员只但是是玩花样,企图诱使他们设定较高目标,逼迫他们更卖力工作而已。于是整个的关系就构成了敌对的情势,低阶层人员对高阶层隐瞒他们的真正实力,费劲追求的是些可理解的最低目标。

  目标管理最大的特点是侧重目标,而不是方法。目标管理的实质仅是透过有难度且明确的目标,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指对了方向就已经不易了。它不是一个过程管理平台或流程管理平台。

  一些认识上可能引起误会的地方:

  有些员工认为目标管理是绩效考核的工具,而且是一个监督工具。这样一来,他们在填写目标时,就会把容易完成的工作定为主要目标。更为有害的是:为了体现业绩,用短期见效的目标代替好处重大但长期见效的目标。这是对目标管理的一种误解。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把好目标的权重关,把工作按照重要性和迫切性划分为四个象限:即重要又迫切、重要但不迫切、迫切但不重要、即不重要又不迫切。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自我突破,但并非放下管理,只但是用双向沟通代替了专制管理,更有效地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员工自我制订工作目标、自我制订评价标准,不在于自我考核自我,而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员工自我管理。透过员工自我制订目标及评价标准,促使员工主动思考公司对我的要求是什么?部门对我的要求是什么?岗位职责对我的要求是什么?我如何开展工作才能满足三者的要求?透过这一系列问号的主动思考,将自我的潜力与目标要求相比较,真正对自我有所触动,明白自我短板,主动“缺啥补啥”。这是咨询公司让员工自我制订目标及评价标准的真正用意所在。工作计划目标及评价标准由员工自我提出,须经主管领导审核、平衡、修订,并与员工沟通、签字确认。并不是员工自我制订目标及评价标准后就成了目标管理卡的终稿。员工自我评价,并不等同于员工自我考核自我。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试题:

  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

  答案: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的教育。

  相关阅读: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潜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实际上在中国的学校几乎没有素质教育。由于角度不一样,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人依据“强调点”归纳“素质教育”有9类15个定义。这9类定义,有的属于词语定义;有的属于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的强调公民素质;有的强调先天与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还有的强调透过科学途径充分发挥天赋。综观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特点:

  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的定义虽然只提到人的发展,但并非是不思考社会需要,而是针对“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偏向而突出强调人的发展。

  第三,在某种好处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

  第四,不仅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此刻,“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透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

  关于人的素质内涵,此刻比较共识的是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业务素质是人的立业本领,其不仅仅包括知识技能结构,还包括工作潜力;身心素质则是前三项素质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包括两大层次的活动:一是国民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基础层次的活动;二是专门人才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基于基础层次的发展层次的活动。对于人生的不一样阶段,素质教育的任务也不尽相同。正因为人的素质与人的知识、潜力一样,是能够透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得以培养、改造和提高,所以人的素质教育就如同人的知识学习、潜力培养一样,也是十分具体而又实在的,且有着其必然规律可循。

  素质教育不等于知识传授教育和潜力培养教育,但知识结构优化、潜力结构完备,却是成为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透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潜力培养为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换言之,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潜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所在。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要从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教材、考试评价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入手,将素质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透过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

  1、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开必要的素质教育课程,探索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教学资料和课程体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两课”主渠道的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使学生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文科专业开设一些自然科学课程,理科专业开设一些人文素质的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其在教学中的比重;健全学生心理,针对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心理健康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加强心理辅导和帮忙;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促进学生创新潜力的培养。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加强素质教育。校园网上要开设素质教育的专门栏目,组织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教案;开设网上学生心理测试和咨询服务;开设网上电子精品书库;虚拟网络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而鲜活的各种多媒体素质教育资源;编制、开发系统的素质教育软件等来开展素质教育。

  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开展素质教育读书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书法、写作、文艺、计算机等各种有益于提高素质的竞赛活动,加大素质教育的评优和奖励力度。还要结合重大节日,经常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和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4、加强素质教育的考核,建立贴合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考核机制,注重对素质教育过程的检查和平时的测评。

  素质教育开始时间

  素质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胎儿期起步,婴儿期个性重要。为什么这样说?

  人类个体的生命过程中有两个胚胎期:

  1、从受孕到离开母体,这是胎儿期;

  2、从出生到三岁是精神胚胎期,是心理发育的基础阶段。

  胎儿期是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同时在心理的发育上受到母亲的社会性的影响,这是素质教育从胎儿开始的理由。婴儿与其它动物幼仔相比个性稚嫩,很长时间离不开成人的保护抚养。由于婴儿出生时机体很不成熟,个性是大脑,这些都需要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发育。此时,成人的抚育观念和方式会对婴儿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婴儿期的教育实际上是指母亲的育儿观念和方式方法。

  俗话说,三岁决定一生,怎样理解这句话?出生正是人脑发育的关键阶段,婴儿生活的环境对他身体和他心理功能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是因为婴儿出生时虽然已经具备脑部的基本结构,但大多数脑细胞尚未开始工作,它们是分散的,需要受到外界的刺激产生相互牵连、相互缠绕,构成神经网络才能发挥脑的功能。若是环境的刺激适宜就能引发脑力活动,脑细胞在活动中逐渐地相互缠结处理外来的信息。环境中的信息丰富,激发脑力活动,脑细胞活跃,相互缠结的质量高、速度快,脑部发育发展良好。环境中信息贫乏或刺激的质量低劣,脑的发育就迟缓或出现偏差。脑部细胞的整个缠结过程70%至80%在三岁前完成。三岁以前发育的是脑后部的细胞组织,构成最基本而重要的信息处理结构。三岁的后脑的前头部分得到发展,将前阶段理解的信息构成的脑力活动进行高层次的操作,脑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三岁以前脑力活动的基本功能若未得到应有的发育,之后的训练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婴儿期良好教育对终生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婴儿出生时就具有一系列本能,这些是他的身体继续发展和心理功能发育的基础。新生儿表面看来很软弱,他的本能中却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促使他自主地发展,创造出具有自我特点的精神生命(个性)。长期以来人们在抚育婴儿时对他的软弱普遍地重视,因而给予种种保护;对他自主发展的潜能却认识不足,往往在无意中伤害或抑制这种自主性,妨碍了婴儿获得应有的发展。因此婴儿期的教育关键在处理好给予必要保护和尊重自主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握好成人影响的质和量的适宜程度。更新育儿观念就是要明确婴儿是发展的主体,抚育者的任务是帮忙婴儿自主发展;消除婴儿是不懂事可让成人随意塑造的想法。

  谁来帮忙婴儿自主发展

  母亲是教育婴儿的最好的老师,母亲是帮忙婴儿自主发展的主角,其他抚育者应用心配合,共同为婴儿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其自主发展的家庭环境。一般家庭在迎接婴儿出生时都很重视物质环境,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创设心理环境。家庭成员的性格、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心理氛围,尤其是对待婴儿的态度,抚育方式等方面的协调一致对婴儿的影响个性重要,不可认为婴儿不懂事没关系。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对婴儿心理发育、个性构成的伤害往往不易觉察,但可能种下祸根。因为这时脑功能正在迅速发育,对外界的信息具有惊人的吸收力,不但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会进入脑部的神经网络成为心理的一部分,伴随终生。由此可见,有利的影响会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有害的影响会造成个性中的缺陷。

  为婴儿创造自主发展的环境

  母亲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了解婴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自我的宝宝发展的具体状况。一般成人对婴儿身体发展状况都很重视,细心观察他吸奶、睡眠、排便等,及时调整抚养措施;但对婴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注意还不够。由于每个婴儿心理发展的差异比生理发展的差异更大,而且务必透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母亲要在护理宝宝生理需要的过程中观察他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予满足,促进其自主发展。

  母亲透过观察发现宝宝身心发展的需要,并结合育儿科普读物中关于婴儿发展的一般规律,就能够思考一个适宜宝宝发展的“育儿方案”,并与其他成人相互配合共同实施。

  婴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敏感期”,这时婴儿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省略,对环境中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会以惊人的激情吸收各种信息,简单愉快地学会很多事情。然而这种内心活力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引发出来,创造丰富的环境就是带给适宜的刺激。由于婴儿心理发展中各个方面的敏感期不一样,各个婴儿的敏感期也有差异,成人可根据婴儿发展的一般规律创设环境来诱发宝宝内心的活力的自主表现,细心观察这种自主表现的迹象,并用恰当的方法给予支持促进其发展。由此可见母亲能够在帮忙婴儿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把自我培养成研究型的教育者。

  不要看轻了婴儿的潜力。在抚育的过程中,让我们向婴儿学习,帮忙他自主发展,让他的精神和身体都蓬勃地生长。

  素质教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何当好老师?世上已有许多成功的家长做了回答,概括而论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

  一、爱心是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

  父母爱孩子有两种,一种是严爱、关爱;一种是溺爱、宠爱。前者有助于孩子成才,后者将孩子引向绝路,我们提倡前者。

  父母爱孩子,给孩子温情和关怀,才会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开始早期教育而不放任自流。

  父母爱孩子,才会由此激发起信心、耐心、细心、恒心去克服教育中的种种困难,使教育见成效。

  父母爱孩子,才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从而使孩子和父母持续良好的情感交流关系,更愿意理解教育。

  父母爱孩子,才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方案,使教育顺其自然,不违背其成长规律。

  父母爱孩子,才会不断地修身养性,补充完善自我,做名副其实的师长。

  而如果父母不爱孩子,或溺爱宠爱孩子,就会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贻害孩子的一生。

  二、信心是家长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力量。

  信心能化为内心的能量,促使信念的实现。有的父母见自我的孩子某方面差一点,就认为他不是块料,从而失去信心,不愿意早期教育,任其发展。其实孩子的智力百分之三十来自于遗传,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

  十八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爱尔维斯说:“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早期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孩子小威特,先天不足,婴儿期间显得痴呆,可老威特没有放下,他相信“人的才能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坚持对小威特进行早期教育,结果小威特智力超群,五岁掌握词汇三万多,十岁上大学,十三岁获哲学博士。

  人是环境之子,作为父母,无论自我的孩子聪明或笨拙,你首先要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教育,他就必须会有所长进。

  三、细心决定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智力开发、科学喂养、体质锻炼、心理素质和性格培养、美德熏陶等。它寓教育于生活中,养教结合;寓教育于游戏中,教在有心,学在无意。它是个性化的教育,其教育务必贴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贴合孩子的个性。

  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家长细心。要细心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住可施教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细心关注孩子的言谈举止,了解孩子的潜能、特点,因材施教,使教育贴合孩子的天性;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否平衡,对不足的方面强化训练,以培养和造就完美人才;要细心观察孩子对教学的反应,以了解教学的资料是否适时、适度、适量,使教育更贴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防微杜渐,发现有不良的行为即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有的家长可能要说,我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总会没错,教学大纲是有关部门针对一般的婴幼儿制订的,照搬可能并不适应你的孩子。婴幼儿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个性也不相同,你的孩子是独特的,他有别于其他的孩子,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务必细心,如果粗心大意,盲目施教,会收效甚微,甚至揠苗助长,伤害孩子。

  四、耐心是使婴幼儿教育得以持续的保证。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启蒙教育,由于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教育又以启蒙为主,即以开慧、健体、习性、养德为主,故婴孩对教学的反应不必须及时,教学的成效不会立竿见影。比如教婴孩把物,你要多示范几次他才会把;教婴孩识物,你要指认多次他才会明白,教婴孩学语你要反复的诱导他才会说;孩子早期教育构成的智力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有的家长在教学初期热情高、劲头大,教几次后见婴孩没有反应或见效小,就失去耐心,放下了教育。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智力发展迅速,心理素质和性格构成,此时教育受益终生,此时放下教育是“错过春光无处寻”。家长教育孩子应有一份耐心,要相信有一份播种就有一份收获。

  五、恒心决定婴幼儿教育成效的大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它以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美德为目的,以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等为手段,寓教育于抚养婴孩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教学时间长,如孩子智力的开发需要千百次花样百出的游戏活动的磨练;孩子的习性需要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日积月累;孩子的养德需要无数寓情、寓理、寓美的艺术活动的熏陶,这些教学项目,没有恒心是完成不了的。半道施教、半途而废、一暴十寒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家长惟有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会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婴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这“五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孩子入学前,父母以他能否按要求算对一道题或者能背诵一首诗,来决定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有用。孩子入学后,考试成绩就成了父母和老师判定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一些家长反对孩子当班干部,怕影响学习,只要自我的孩子学习好,能考得上大学就行了。实际上,这是对人才理解的偏颇。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水平,尤其是一个人的潜力从分数中是很难看出来的。这种盲目追求分数的教育,必然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人,这种人并非当今社会所需。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把自我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我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的回答耐人寻味。这位科学家谈自身的成才体会,避开了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强调品德礼貌的养成,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精髓,这位科学家的意思无外乎说一个人成功与否,素质教育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让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审美潜力方面、社交潜力方面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单突出某一方面的教育,或者过早引导幼儿的兴趣朝一个狭窄的方向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当前在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重视才艺学习,忽视“做人”教育的做法。一方面,不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认为幼儿素质教育主要是进行才艺学习,而不思考幼儿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造成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影响孩子身心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不少幼儿园教师由于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育儿价值取向,也自觉不自觉地偏重教给一些知识性东西或单方面重视对幼儿进行才艺训练,忽视了对孩子的品行训练和培养,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素质教育强调,幼儿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有自我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有自我的种种需要和权力。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和情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实施教育,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自我发展潜力,面向所有孩子,在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从幼儿教育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在教育资料上,强调全面性和基础性,凡是做人所务必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潜力,在教育资料上都有所反映,主张把学习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孩子做到“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情的微妙变化等,都会牵动着孩子的思维神经。父母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独立、自理潜力强,有坚强意志的孩子。那么,作为父母,不要把素质教育当成一句口号,而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并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首先,父母要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孩子的统一。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但爱要有分寸,不要溺爱。家长经常坚持诸如要求孩子自我能做的事情自我做,不自私,不说谎,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正确的要求,就能使疼爱变成促进孩子进步的动力。实际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就是一种负职责的理智的爱。

  其次,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群众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孩子在群众生活中,能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各种社交技能,同时能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公平与合理,也能更客观地认识自我。

  再次,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韧性、同情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要适当给孩子安排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应付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孩子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品质,提高潜力。

  素质教育决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需要每位家长都能当好孩子们的老师。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忙儿童在他们的生命之初,就种下在整个成长阶段必备素质的种子,并且呵护它们,期盼着有朝一日,这些种子能够开出绚丽的人生之花。


茶花女的作者

  试题:

  名著《茶花女》的作者是()。

  A。巴尔扎克

  B。大仲马

  C。小仲马

  D。雨果

  答案:(C)。

  相关阅读:

  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马(Alexandre Dumasfils,1824-1895)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三个坚强的人》、《迪安娜·德·利斯》、《阿尔丰斯先生》、《德尼莎》等。他是作家大仲马生子同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象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透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痛苦的家境对小仲马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他之后的文学创作大多以探讨社会道德问题为主题。1848年,小仲马发表了《茶花女》一举成名,1852年他又将其改编为同名话剧,获得了极大成功,于是专门开始了戏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