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是哪一年几月几日

  问题:香港回归是哪一年几月几日

  答案: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国国旗和香港个性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相关阅读】

  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个性行政区政府成立。因此这一天也成为香港回归纪念日。

  1997年6月30日,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香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踏上香港的土地。6月30日,江泽民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个性行政区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个性行政区,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开始履行防务职责。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1997年6月30日,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香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踏上香港的土地。6月30日,江泽民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个性行政区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个性行政区,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开始履行防务职责。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6月30日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中方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香港个性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英方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库克、离任港督彭定康、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格思里,同时步入全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个性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根据中央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诺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个性行政区正式成立。


为什么要长征

  阅读精选(1):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80年前的那个金秋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震惊世界的长征胜利结束。这是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胜利,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时空变幻,精神永恒。80年过去,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更加凸显,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好处更加深远。那么,当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敌人实力强大,二是我党犯了错误。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围剿”的政策是“堡垒推进,步步为营”。为此,蒋介石在庐山组建了一个军官训练团,聘请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军事教官组成军事顾问团,专门讲授“围剿”红军的战术和技术,同时筹措经费购置大批军火。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队逐步占领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

  这个时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我们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他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要求红军采取用心进攻的路线,主张攻打中心城市,以实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同时,“左”倾教条主义在组织上主要表现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军事上则是军事冒险主义。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左”倾领导者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在战略上完全陷入被动。当时红军的战法是“堡垒战、阵地战与短促突击”,和优势敌人拼消耗。这种打法只有军事实力对等的状况下才有效。蒋介石集全国的财力和军力于一身,而中央红军只有不到10万人,加上苏区财力物力有限,劣势显而易见。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思考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

  在粉碎敌人“围剿”已经没有可能的状况下,中共中央在1934年5月提出了战略转移的设想,并报告了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回电,对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持暧昧态度,不说让走,也不说不让走。但即使如此,中共中央还是派出了红七军团远征,目的是调动牵制包围苏区的敌人,但由于兵力太少而没有到达目的。随后,又派红六军团撤离湘赣根据地,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合。这样做有调动敌人的意图,也有为中央红军转移探路的考量。红六军团之后和红二军团会师,联合行动。

  由于中共中央执行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得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围剿”下处境十分艰难。于是,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动撤离中央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重建革命根据地,重开革命新局面。

  原先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成整个主力红军的长征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但是,其他各地红军并没有失败,为什么也要进行长征呢?

  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使其他各地红军受到国民党军越来越大的压力,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当其冲。在这些根据地当中,除了中央苏区之外,比较稳定的就是川陕根据地。张国焘确实担心自己成为国民党军“围剿”的下一个中心。他撤出来和红一方面军会合,也是为了“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他没有想到中央红军损失那么惨重,这也是他野心膨胀的重要因素。

  另外,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敌情严重,建立和保存革命根据地十分困难;红二十五军转移也是由于国民党军加强了对鄂豫皖地区的“清剿”,坚持当地革命斗争已十分困难。

  因此,各地红军相继长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打破了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

  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成为直接影响长征决策、进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华北事变”则是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奏。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直接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加快了其侵略步伐。

  中国共产党人绝不会坐视中华民族的沦亡,红军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线。在长征开始前和开始后,中共中央先后组织了两支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这个时期党的宣言和文件中,更是把“抗日”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伟大情怀和职责担当,所以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仍然能够实现两个联系:即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和政治上的战略转变密切联系起来,把红军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起来。

  抗日救亡,是一个已经存在的,对红军长征必然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

  “祸兮福所倚”。一场惨痛的失败,开始酝酿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一次即将开始的艰难行程,最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

  阅读精选(2):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状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状况下发生的。”著名的长征史专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在理解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徐占权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如果继续采取毛泽东为红军制订的战略战术原则,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是有可能的。”徐占权解释说,一方面,蒋介石虽然调集了50万兵力、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新战略,但同时也面临着财政拮据、抗日反蒋运动日益兴起、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在华利益不同与蒋的冲突不断加剧等严重问题。另一方面,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的人民群众经过多次反“围剿”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苏区得到巩固和扩大,经济迅速发展,红军和地方武装迅速壮大,为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带给了可靠的保证。

  然而,“左”倾冒险主义断送了这样的有利局面。1933年初,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苏区,一味命令红军和地方武装“以革命的进攻来粉碎反革命的进攻”,竭力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进攻路线。

  完全脱离中国实际状况的进攻路线的错误主要表此刻五个方面

  徐占权认为,这种完全脱离中国实际状况的进攻路线的错误主要表此刻五个方面:

  第一,反对实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博古、李德等人无视敌强我弱的现实,照搬外国经验,反对人民战争,主张纯粹依靠主力兵团的所谓“正规”战争。黎川战斗中,红军防守兵力薄弱,毛泽东认为应放下黎川、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但“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要部队死守黎川、不能丧失苏区的一寸土地,命令红军主力在敌军主力和堡垒之间连续寻战近两个月,结果不但未能收复黎川,反而使部队遭受很大损失。

  第二,反对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人,主张实行“左”倾关门主义。正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陷入被动之时,国民党第19路军将领联合李济深等国民党内反蒋力量,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与国民党政府决裂。“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拒绝了毛泽东向敌人后方进攻的推荐,并坚持“福建人民政府”不是革命的而拒绝支援19路军。

  第三,反对运动战,主张实行阵地战。李德提出的堡垒对堡垒和“短促突击”理论,限制了红军的机动性,使得红军不能用心、主动地调动敌人,而只能守株待兔式地等敌人出碉堡而实行“短促突击”。在历时18天的广昌保卫战中,红军毙伤俘敌2000余人,自身却伤亡5000余人,约占参战人数的五分之一。彭德怀曾批评说:“这种主观主义,是图上作业的战术家。”

  第四,没有适时举行战略转移,而是继续主张同强敌拼消耗。广昌保卫战失败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虽然讨论过战略转移问题,但由于意见不一致,个性是共产国际模棱两可的表态,致使军委未能果断作出决策,红军奉命展开分兵作战、全线抵御,结果为敌所制,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境地。

  第五,仓促举行战略转移,致使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在中央苏区难以继续支撑红军抗敌的状况下,“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才被迫放下在苏区内抵御敌人的原计划,决定于1934年10月底或11月初,沿红6军团前进的路线实行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北与红3军和红6军团会合,而后从外部实行反攻、恢复中央苏区。然而,在敌人于9月底向苏区中心区发起总攻时,他们既没有胆略利用敌人暂时不敢长驱直入的间隙让红军进行休整和补充,也没有采纳毛泽东让红军主力牵制敌军至湖南的推荐,而是被敌人的气势吓倒,仓促决定放下中央苏区,提前一个月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从瑞金出发,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两个军委纵队共8.6万余人,开始战略转移。至此,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中央红军长征开始。之后,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2、红6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苏区,踏上了长征之路。

  阅读精选(3):

  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够从中理解什么叫理想信念,什么叫初心,什么叫追求,什么叫勇敢,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友爱。

  长征是灵与肉的远征,首先是精神的长征,其次才是肉体的长征。没有精神的先胜,只有肉体的完败。

  西方对于力量的理解主要是靠枪炮,而东方对于力量的理解主要是靠信念和谋略,前者更多的是匹夫之勇,而后者是克敌之灵。红军是靠着七种力量走完长征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信仰就是力量

  从长征来看,红军三大主力都是在特殊的历史状况下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打了败仗。历史上很少有败军能成事者。李自成、石达开的覆灭,成为当年所有预言家预言红军前途的参照系。

  然而历史并没有重演,红军跳出了历史的覆辙。红军败而不倒,溃而不散,上下同欲,百折不挠,靠的就是信仰。红军有别于其他所有军队的本质特征就是,红军是信仰的集合,而不是雇佣关系,金钱关系和权势关系,这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中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职务高低,大家都认准了一个信念――“跟党走”。邓小平同志晚年的时候,当被问到红军长征时他做了什么的时候,他不假思索,操着浓重的乡音回答“跟着走”。好像是不假思索,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他思考到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守和对共产党的信念。最近中央电视台播的纪念长征的节目中,一位老红军说,当时就是要跟着红军走,他认为跟着红军走就有期望,这是十分朴素的感情,也是信仰的力量。

  2.勇敢就是力量

  信仰要有勇敢开路,忠诚要以血性表现。

  血战湘江何其惨烈,红军与数倍之敌血战五天五夜,最后突破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四道封锁线,但是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说血染湘江毫不夸张。强渡大渡河更是惊险之战,当时聂荣臻问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知不明白石达开,孙继先说管它十达开九达开,总之红军要过大渡河。当时他就挑选了十七勇士不顾水流湍急开始渡河,置生死于度外。

  余秋里左臂负伤后,忍着剧痛,拖着那只已经坏死的胳膊走过了雪山草地。到达甘肃后,医生用剃须刀为他剔除了腐肉,用木锯为他做了截肢手术。

  红军指战员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杀出一条血路。狭路相逢勇者胜,哪怕是寡不敌众,哪怕是九死一生也要前仆后继,踏着烈士的足迹继续前进,这就是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

  3.探索就是力量

  长征的过程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两点一线,而是像红飘带一样飘忽不定,在经过随机应变的探索,在曲折中找到胜利的方向。

  长征的发展也是曲折的,开了很多次会议,最后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经过多次战役的检验,采纳了很多人的意见,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才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达陕北。

  4.英明的领袖就是力量

  领袖不必须是力量,一个错误的领袖肯定是逆向的力量,只有正确的领袖才是正面的力量,长征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没有毛泽东的领导,整个作战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在那个时代,英明的领袖就是一种力量,毛泽东听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充分发挥了个人潜力,采纳了彭德怀、林彪等将领的意见,构成正确的决策,最终使红军转危为安。

  5.团结就是力量

  在张国焘另立中央、红军面临分裂的危急关头,朱德、贺龙、徐向前等高级将领都能坚持党性原则,自觉维护红军的团结。朱德说,不论发生多大的事,都是红军内部的问题,大家要冷静,要找出解决的办法来,可不能叫蒋介石看我们的热闹。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啊!贺龙老总拉着张国焘的袖子说,只讲团结,莫讲分裂。还有很多领导干部能理解批评,能区别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这都保证了红军的完整和战斗力。

  6.友爱就是力量

  仅凭一个人的匹夫之勇成不了大事,凭一个人的毅力也难以透过雪山草地。长征是群众力量的结晶,是英雄群体壮烈的史诗。红军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结成了没有血缘但胜似血缘关系的同事加兄弟的关系。

  长征途中,毛泽东经常将自己的骡子交给体弱的战士和女同志们代步,有一次红军医生傅连璋掉进了深渊,他骑的马和行李都被河水冲走了,正在发愁,这时候毛泽东派警卫员把自己的被子送给了他,蔡畅大姐给他送来了自己的骡子,使傅连璋深受感动。

  有一个班里有七位红军战士,他们吃完了钉在鞋底上的牛皮掌以后又吃自己身上的皮带,七个战士吃掉了六根皮带,当吃到第七根皮带上第一个皮带扣的时候,他们得知红军将会走出草地。为了纪念这段同生共死的岁月,大家一致决定忍饥挨饿也要把半根皮带保存下来。这根皮带,此刻就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7.乐观就是力量

  以前有个被陈毅部队俘虏的国民党兵说,到此刻才明白为什么你们共产党的部队总能打胜仗。陈毅问他发现了什么,他说因为你们共产党的部队会唱歌,吃饭之前唱歌,行军的时候唱歌,打仗的时候唱歌,打胜仗了以后还唱歌。他说的有必须的道理,无论敌人多么凶险,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红军指战员始终持续高昂的斗志,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这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过草地的时候,周恩来已经躺在担架上了,得了肝脓肿,还经常吟唱他最喜欢的一首歌――“八月继续向前进,草地行军不怕冷,草地从来无人过,无坚不摧是红军……”长征露营的时候经常能够听到一个中高音,他就是叶剑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他们的歌声都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白色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白色情人节是每年的3月14日。

  阅读精选(1):

  一般认为是对于西方情人节的延续,最早起源于公元三世纪时的罗马。相传罗马皇帝设立情人节是为了纪念自己在2月14日救了一对因违反恋爱结婚禁令而要被处死的恋人。一个月后,也就是3月14日,这对情侣宣誓至死不渝,之后便成为白色情人节开始流传到其他国家。普遍认为日本最早理解并推广这个节日,由于日本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使得亚洲国家纷纷效仿,于是这个没有准确史料记载的情人节也成为年轻情侣看重的另一个“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流行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在送礼方面也不同:具体为2月14日男方送女方一份礼物,主要是玫瑰花或者巧克力(只是中国大陆和英美法),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就该轮到女方送男方礼物了,(日本,中国台湾是刚好相反的,2月14日是女生送巧克力,3月14日是男生回礼)在日本,通常欲告白的女方会在情人节(2月14日)的时候送礼给心仪的对象,而收到礼物的一方,则会在3月14日回礼并告诉女方自己的心意。亚洲部分地区的年轻人亦会庆祝这个节日。

  又叫返情人节,指的是在情人节收到礼物,则在一个月后的3月14日回馈礼物,当然仅仅是回馈你想回的那个人。

  白色情人节传说

  日本的民间传说二月十四号原本是女孩子对男孩子诉表情意的日子,由女孩子送情人礼物给男孩子但是渐渐发展到最后,已不分彼此,此刻由谁主动送礼物已经不重要了。在日本如果一方在二月十四日当天收到异性送的情人礼物表达情意,而且对对方也同样有好感或情意时,就会在三月十四日回送对方一份情人礼物,那表示彼此已经心心相印,所以他们就把三月十四日这一天,定为“白色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习俗

  由于“白色情人节”起源于欧洲,所以欧洲人对过“白色情人节”已有必须的历史,并已构成了相当成熟的习俗。相传,2月14日,男孩送女孩给礼物(一般为玫瑰花和巧克力)。经过一个月的思考和考察,到了3月14日,如果女孩回赠男孩礼物(一般送纯手工曲奇),就表示女孩认可男孩,能够谈恋爱了。

  阅读精选(2):

  白色情人节的意思

  白色情人节又叫返情人节,指的是在情人节收到礼物,则在一个月后的3月14日回馈礼物,当然仅仅是回馈你想回的那个人。

  Valentine(圣瓦伦丁)这个英文字的字义是数个圣人名字,最有名的两位殉教者均为克劳第斯(Claudius)帝时代的人,纪念日为2月14日,(St。Valentine'sDay)圣瓦伦丁纪念日除了被认为是鸟类选取伴侣和交配的日子外,亦可解释为情人节所选出的情人,亦或在情人节通常以带有伤感或滑稽之资料来赠送恋人的匿名信或卡片,还有就是情人节所送的礼物。而此节日就从欧洲开始流传到世界其它地方。此刻白色情人节是男生对女生表达心意的日子。

  白色情人节的由来

  相传罗马皇帝设立情人节是为了纪念自己在2月14日救了一对因违反结婚宣誓禁令而要被处死的恋人。一个月后,也就是3月14日,这对情侣宣誓至死不渝,之后这个日子便演变成为白色情人节,英文名为WhiteDay,并开始流传到其他国家。

  白色情人节的发展

  普遍认为日本最早理解并推广这个节日,由于日本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使得亚洲国家纷纷效仿,于是这个没有准确史料记载的情人节也成为年轻情侣看重的另一个“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流行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在送礼方面也不同:具体为2月14日男方送女方一份礼物,主要是玫瑰花或者巧克力(只是中国大陆和英美法),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就该轮到女方送男方礼物了,(日本,中国台湾是刚好相反的,2月14日是女生送巧克力,3月14日是男生回礼)在日本,通常欲告白的女方会在情人节(2月14日)的时候送礼给心仪的对象,而收到礼物的一方,则会在3月14日回礼并告诉女方自己的心意。亚洲部分地区的年轻人亦会庆祝这个节日。

  阅读精选(3):

  色情人节祝福语

  1、心跳是心的代言,所以动力十足才能给爱多一些精彩!真诚是爱的赞助,所以坦然以对才能给心多一份价值!白色情人节,爱你永恒不变!

  2、白色的云朵,裹着我真挚的情怀;白色的衬衫,彰显我纯朴的个性;白色的玫瑰,代表我痴情的爱恋;洁白的信纸,写满我真情的告白:爱你每时每刻,疼你每分每秒!白色情人节快乐!

  3、春风拂细柳,恰似你无尽的温柔;春雨润大地,仿佛你贴心的善意;白色情人节,短短的话语诉说我深深的爱意。宝贝,我爱你!

  4、白色情人节到了,我没有甜言蜜语的浪漫表白,也没有天崩地裂的感情宣言,更没有奢侈豪华的动人礼物。但是,亲爱的我想告诉你,我只愿与你携手到老。祝你白色情人节快乐开心!

  5、你是一朵永远绽放的花,点缀着青春,铭刻着美丽,挥洒着芬芳,滋润着我的心。白色情人节,愿你像花一样青春美丽芬芳。

  6、遇到你上天注定;喜欢你一生宿命;梦见你思念莫名;爱上你刻骨铭心;陪着你幸福前行;祝福你美丽如馨。白色情人节快乐!

  7、情书是感情的排版,字字句句都经过了心的矫正,每一次表达都是翻版了一次,如果心还在跳,那么他将会是爱的字典,永远都出版下去!白色情人节快乐!

  8、三月彩蝶翩跹,成双飞舞花间。桃花灼灼娇艳,佳人笑容满面。风筝飞满蓝天,你我情意相连。合力共执一线,共度完美华年。白色情人节到了,今生永远和你在一齐。

  9、你的微笑,灿烂了整个春天;你的美丽,超过了所有花园;你的名字,占据了我的心灵。白色情人节,愿可爱的你幸福没完没了!

  10、春来一片俏春光,花开吐蕊绽芬芳。我俩花下诉真情,低声耳语好情绪。携手同心见双亲,双亲欢喜笑吟吟。喜结连理好事近,感情甜蜜结同心。白色情人节到了,爱你永不悔!

  11、感情最初是随机播放的,所以我们不懂珍惜!感情之后是循环播放的,所以我们不会刻意!感情最后是单曲循环的,所以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旋律!白色情人节,愿你开心每一天,顺利不间断!

  12、时间像是一个口袋,感情则是口袋上的补丁,虽然有时觉得不够体面,但是没有了,岁月也就空了!白色情人节,给心一个机会表达,给爱一个机会补充!

  13、送你一份告白,愿牵你手到白头,给你一句表白,爱你到地老天荒,期望你能明白,我的真心永不变,白色情人节,理解我的读白,我爱你,愿白色情人节快乐!

  14、我用云的洁白给你心的告白,我用花的洁白给你爱的独白,我用我的信息传递给你,我心中每次爱你明明白白!白色情人节快乐!

  15、相识的时候一穷二白,相恋的真诚白玉无暇,对你的真情一清二白,许下的承诺白头偕老,白色情人节,给你最纯洁的祝福,愿你快乐相伴,幸福相随,我爱你!

上一篇:元宵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