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

  阅读精选(1):

  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推荐,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项羽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命令烧阿房宫。跟随项羽进关的五十多万兵士,谁没受过秦朝的压迫他们见了豪华的阿房宫,想到他们过去受的罪,心里燃烧起报仇的火苗。项羽一声令下,大伙儿就放起火来。

  这场火一向烧了三个月,把阿房宫烧成一堆瓦砾。

  项羽原先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广大农民着想。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一了的中国又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首领还是楚怀王。项羽把他改称为义帝,表面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王,自称为西楚霸王。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羽自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到了第二年,项羽干脆把挂名的义帝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自己的封国去,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在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忌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一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

  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样也逃走”

  萧何说:“我怎样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

  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飘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赶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汉王。

  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差不多快要被砍头了。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但汉王只派韩信做个管粮食的官。

  之后,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明白汉王不肯重用他,趁着将士纷纷开小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走了。

  萧何得到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脚,立即亲自骑上快马追赶上去,追了两天,才把韩信找了回来。

  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生气地骂萧何说:“逃走的将军有十来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去追韩信,是什么道理”

  萧何说:“一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呆一辈子,那就用不到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准备怎样样”

  汉王说:“我当然要回东边去。哪能老呆在这儿呢”

  萧何说:“大王必须要争天下,就赶紧重用韩信;不重用他,韩信早晚还是要走的。”

  汉王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汉王说:“让他担任大将吧!”

  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

  汉王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立刻拜他为大将。萧何直爽地说:“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礼貌。拜大将但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闹着玩似地叫他来就来。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择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才好。”

  汉王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汉王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必须能当上大将。

  赶到拜大将的日子,大家明白拜的大将竟是平日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楞了。

  汉王举行拜将仪式以后,再接见韩信,说:“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将军必须有好计策,请将军指教。”

  韩信谢过汉王,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必须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

  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阅读精选(2):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

  古文原文

  萧何追韩信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古文译文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向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聊天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与众不同。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但是汉王一向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汉王

  过了一两天萧何拜见刘邦,刘邦又怒又喜,责问萧何“你为什么要离开我?”萧何“我怎样敢离开,我是去追要离开的人。”刘邦“你去追谁?”萧何“韩信”刘邦又问“走了那么多人你都不去追,却去追韩信,为什么?”萧何“走的那些人都比较容易得到,但是韩信却找不到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是想长期汉中称王那能够不用韩信,如果想争夺天下,那除了韩信就没有能为大王解决的人了,这全都看大王你的打算来决定的”刘邦“我也想东进,怎样能一向呆在这个地方呢”萧何“大王如果想东进,能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他早晚会离开大王的”刘邦“我让他做将军”萧何“如果只是让他做将军,韩信必须不会留下”刘邦“那让他做大将”萧何“这很好。”于是刘邦就想叫韩信来册封他,萧何“大王向来轻慢无礼,此刻任命大将就像叫小孩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大王想要任命他必须要选一个好日子,斋戒,设坛场等礼数都齐全了才能够”刘邦同意了。到任命大将的这天,诸将都很高兴以为会任命自己做大将。等到明白新任命的大将是韩信,整个军队都很吃惊。

  史籍所记

  史籍所记,与戏剧的情节是有出入的。

  一、史籍并不载张良访信、荐信之事。实际上,鸿门宴后,刘邦入蜀,张良送到褒中,因张良世为韩人,刘邦即“遣良归韩”(《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当时韩王仍在项羽那里,项羽为张良曾从刘邦故,不许韩王归国,后又将其杀害。张良逃出,“间行归汉王”(同前)。其后,他一向未离开刘邦左右,也没有刘邦让他去寻访元帅之事。在楚汉战争的许多关键时刻,张良给刘邦出了不少好主意,刘邦也曾称赞他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本领,他同萧何、韩信一齐,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在刘邦统一中国的事业中卓著功勋。历史家曾记载了张良青年时期在博浪沙刺秦皇,亡命下邳在圯桥纳履之事,这本来就富有传奇意味了。可能也正由于此,到了小说家的笔下,张良就更被蒙上了一层神仙般的色彩,成了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大明英烈传》中的刘伯温一类的人物了。《追韩信》一剧中,张良虽没有出场,但他的一封角书,却是韩信能否拜将的关键之物。

  二、夏侯婴结识韩信不是在“招贤馆”中,而是在韩信犯法当斩之时。史传上也没有刘邦在蜀“招贤”之事。夏侯婴这个人物,《史记》、《汉书》中均有传。他同萧何、曹参一样,是刘邦在沛时的故交,跟从刘邦起义,因屡立战功,“赐爵转为滕公”(《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楚汉彭城之战,刘邦大败,欲丢弃自己的子女,即之后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赖夏侯婴多方保护,二人才免于难。汉统一后的第二年(公元二零一年。)刘邦被匈奴困于平城,夏侯婴护驾亦有功。至汉文帝初年,夏侯婴方卒。从夏侯婴的经历来看,他是一员能征惯战的将官,在京剧中,应当扮作武生、武净之类的主角,而实际上,他却由丑角应工。这是因为,在多次战役中,他总是遇危而安,属于一个“福将”。这样的人物,在戏曲中,往往被扮成一些诙谐、滑稽的主角,象隋唐戏中的程咬金一样。至于小说和戏剧中让他主持招贤馆,恐怕是要多方面突出韩信是个人才,这是小说、戏曲中常用的“衬托”的方法。事实上,首先发现韩信有才能的,的确也是夏侯婴。

  至于史传和戏剧还有某些细节上的不同,如史载萧何追韩信不必须是在夜间,而戏中却偏偏演成“月下”;史文没有夏侯婴追韩信,而戏中却故意安排婴随何后的情节等等,这些无非是要渲染气氛、加强戏剧效果而已,勿须多谈的。


黄巾起义领导者

  阅读精选(1):

  问: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领导者是谁

  答:张角

  阅读精选(2):

  黄巾之乱,又称黄巾起义,是中国东汉汉灵帝时的一次大规模的民变,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太平道)组织的农民举事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由张角、张宝、张梁等人领导,它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间接的必须程度上导致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

  黄巾乱起

  汉灵帝光和七年甲子年(184年),张角相约信众在三月五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黄巾党,而且根据五德终始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代替衰败的后汉王朝。张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机关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准备,又数次到洛阳联合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

  在起事前一个月,张角的门徒唐周告变,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诛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9]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史称黄巾之乱,因为变民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殊不畏死,父兄歼殪,子弟群起”[10],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汉室部署

  汉灵帝于三月戊申日(184年4月1日)拜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卫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师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如刘备就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组织义军投靠校尉邹靖讨伐黄巾贼立功。

  皇甫嵩上谏要求解除党禁,拿出皇宫内帑及西园良马赠与军士,提升士气,而吕强又对灵帝上言:“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党锢之祸积怨日久,若果与黄巾合谋,恐怕已经无救了。)”汉灵帝接纳提案,在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被流放的罪犯,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兵器,推举众将领门第的子弟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車署理解面试。

  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举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俊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朱俊又上表召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发与朱俊军连军。庚子日,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褚贡,响应张角。

  官兵在首战并未得利,于4月,朱俊军就被黄巾军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官军人少,士气低落。又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

  反击

  五月,汉室见皇甫嵩被围,派骑都尉曹操率军救援。但是援军未到时,皇甫嵩已心生一计,在傍晚时份吹起大风,皇甫嵩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黄巾军营寨周围的杂草,火攻贼军,大呼进攻,城上亦举出火把响应,皇甫嵩以鼓助战,冲入敌阵,大破敌军,黄巾军大乱,四处奔走。又遇上曹操的援军,被皇甫嵩、朱俊和曹操三面夹击,斩杀数万人,官军大胜。

  六月,南阳太守秦颉与张曼成战斗,斩杀了张曼成。黄巾军便改以赵弘为帅,以十余万人占据宛城。而皇甫嵩与朱俊军继续进击汝南、陈国的黄巾贼军,追击波才到阳翟,最后在西华大败彭脱,余军想逃到宛城,但孙坚登城先入,众人蚁附般推进,大破敌军,成功讨平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另一方面,卢植数战间大破张角,斩杀万多人。

  张角唯有撤到广宗,卢植建筑拦挡、挖掘壕沟,制造云梯,将可攻下城池。正值汉灵帝派小黄门左丰视察军情,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但卢植不肯,左丰便向灵帝上表谗言:“广宗贼易破耳。庐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暗示卢植围贼不攻,意在养寇自重。灵帝大怒,用囚车征卢植回京。京师唯有下诏再重新调整:皇甫嵩北上东郡;朱俊则攻南阳的赵弘;而以董卓代替卢植。而同样宗教形式的五斗米道在巴郡叛变,领导人“天师”张修攻打郡县,但未受到汉室重视。

  剿灭黄巾军

  朱俊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共一万八千兵围攻赵弘,但6月至8月也不能攻克,京师有奏议征朱俊回师,幸而张温上表说情,灵帝才未行。但消息传开,朱俊急迫,进攻赵弘,赵弘被杀,由韩忠代替。朱俊又因兵力不足,便扩大防围、建筑阵垒,堆砌土山观望城内。朱俊军鸣鼓攻打西南,黄巾军注意力被引开,朱俊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唯有退保内城。

  黄巾贼军受挫,士气低迷,向官军乞降。张超、徐璆和秦颉都认为能够理解,但朱俊认为如理解的话,会给百姓有利则为贼,无利则乞降的错误观念,便不理解并急攻,但是数战不克,朱俊登上土山观望城内情势,明白黄巾贼军乞降不成且毫无退路,唯有拼死一战,所以未能攻克。朱俊便解开围军,韩忠果然出战,被朱俊大破,朱俊向北追击韩忠数十里,斩杀万多人,韩忠投降,而秦颉对韩忠积怨已久,便将他杀死。这举动反令黄巾余党不安,又推孙夏为帅,据守宛城内城。朱俊再次急攻,十一月癸巳日黄巾贼军败走,官军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斩杀孙夏及万多人,黄巾军解散,宛城一带平定[11]。中平二年(185年)春季,班师回雒阳。

  另一方面,皇甫嵩八月到达东郡仓亭,大破、生擒卜巳,斩杀七千多人。而董卓进攻张角不成功,无功而还,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继续北上。但是,张角已经病死,在十月于广宗便和张梁战斗,张梁军多势强,于首战不能攻克。在明日,皇甫嵩闭营与士兵休息,另一方面派人观察敌军举动,黄巾贼军战意顿时松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时份突袭敌阵,战至下午,成功大破敌军,斩杀张梁及三万多人,逃走时溺死于河水中的也有五万多人,焚烧车辎三万多辆,虏获人数甚多。而张角则被破棺戮尸,运首级回京师。11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黄巾之乱暂平息。

  结果

  叛乱虽被平息,但汉室威信遇上一次严重的打击,然而汉灵帝并未改观,反而继续享乐。于各地还不断发生小型暴乱,产生许多分散的势力,包括黑山、白波、黄龙、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司隶、缘城、罗市、雷公[12]、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势力大的二三万人,势力小的也有六七千人(估计还有30万人)。[13]而由张燕率领的黑山贼,甚至号称从者百万。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黄巾余孽死灰复燃,余党纷纷起事。二月,郭泰等于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四月,汝南郡葛陂黄巾贼再起,攻没郡县。十月,青州、徐州黄巾贼军又起,攻略郡县。十一月,汉廷派遣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贼,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虽然没有第一次黄巾之乱般盛,但却令汉室十分头痛。

  为了有效平灭暴乱,于中平五年(188年)三月,灵帝理解太常刘焉的推荐,将部份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余党。而正因汉灵帝下放权力,助长地方军拥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甚至东汉皇帝在军阀手中如同无物,所以黄巾之乱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也是三国时代的序幕。虽然如此,举事仍造就了大赦党人,令许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阅读精选(3):

  黄巾起义领导者是谁

  在东汉政权日益腐败的状况下,广大人民群众活不下去,纷纷揭竿而起,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到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最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

  这次大起义是太平道的首领张角发动的。张角,河北巨鹿人,号称“大贤良师”,以传道治病为名,招收信徒,众达数十万人,遍布黄河、长江中下游数州之地。他把信徒编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设首领,由张角统一领导。张角还提出了起义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宣扬汉朝天命已尽,太平盛世即将降临,用以鼓舞人民的斗志。

  起义前夕,张角又召集各方首领,制定了具体的战斗方案。起义的时间定在甲子年(公元184年)三月五日,各地信徒同时起义,并由大方帅马元义先集合荆、杨二州信徒到邺县(今河北临漳西),与洛阳内的信徒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京师洛阳。

  但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叛徒唐周向朝廷告密,大方领袖马元义被捕,在洛阳惨遭车裂。朝廷又屠杀洛阳信徒一千多人,并通令冀州缉拿张角等人。

  这消息由洛阳徒众星夜报与张角,张角当机立断派人驰令各方提前起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各地徒众同日起义,手持各种武器,烧官府,杀长吏,开官仓,济灾民,吓得州郡官员纷纷弃城逃命。起义军头包黄巾,因此被称为黄巾军。张角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起义爆发数日之内,各地民众也纷纷加入起义军行列浴血奋战,东汉王朝陷于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之中。

  黄巾起义爆发后,汉灵帝大惊失色,急忙任命妻兄何进为大将军,调集军队防守洛阳及四周要地。同时,另派卢植、皇甫篙、朱携率领官兵去镇压起义军。

  那时黄巾军主力分布在领川、南阳和冀州等地。四月,皇甫篙、朱携率官军四万余人,分两路向黄巾军扑去。领川的黄巾军在波才指挥下,主动迎战,把朱德打得大败。皇甫篙见势不妙,急忙退守长社(河南长葛)。波才率众乘胜把皇甫篙围困起来,官军人少处于劣势,个个惊恐万分。

  长社城外,荒草芦苇丛生。依草结营本是兵家大忌,可波才缺乏作战经验,又麻痹轻敌,竟令将士在草丛中扎营待命。皇甫篙在城楼上看得真切,心中暗喜,便命令士卒扎制火把趁夜色掩护,在黄巾军熟睡之时,潜出城去,乘风放火。然后,大开城门,纵兵发动突袭。黄巾军军营被焚、又无作战准备,被打得大败,又遭曹操夹攻,几万人壮烈牺牲。五月,再战于阳翟(河南禹县),波才所部又遭重创,归于失败。

  在河北战场上,张角亲率黄巾军接连攻克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下曲阳(今河北晋县)等城。卢植率军前来镇压农民起义,但节节失利,灵帝听宦官报告后,大怒,下令派槛车把卢植押回京师治罪,改派董卓率众攻打黄巾军。这年八月,官军仍未攻下广宗,朝廷又增调皇甫篙率部北上围攻广宗。

  这时,河南起义军相继失利、守在广宗城内的张角不幸病故,张梁接替张角指挥起义军继续与官军血战。

  十月,老谋深算的皇甫篙见张梁部众英勇难敌,就下令闭营休战,以松懈黄巾军斗志。守城的起义军,见敌军不敢作战,果然逐渐松懈下来。皇甫篙见时机已到,便连夜集合军队,于鸡鸣时分,突然发动进攻,混战至天亮,张梁阵前牺牲,三万起义军战死,五万多名将士宁死不屈,纷纷投河而死,无一生存。

  十一月,下曲阳失守,张宝率十多万起义军浴血奋战,也遭到残酷屠杀。皇甫篙令将起义军尸体堆在一齐,迭成高台,然后用土封埋,把这个可怕的尸山称为“京观”,用以恫吓敢于反抗的人民。

  与此同时,南阳的黄巾军也与东汉军队展开殊死的战斗,张曼成、赵弘、孙夏等领袖,相继战死。起义军浴血宛城,最后失败。

  黄巾军主力艰苦奋战九个月,虽然失败了,但分散在各地的起义军,仍高举黄巾的旗帜,又前仆后继地坚持战斗二十多年。在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风暴冲击下,东汉王朝日暮途穷,名存实亡。


张国荣怎么死的

  阅读精选(1):

  隐瞒了整整13年!张国荣死亡真相最后曝光

  2003年4月1日晚,香港艺人张国荣从24楼纵身跳下

  2003年4月1日的香港,下着小雨。这一天是西方的愚人节,人们的语言、行动,好像都显得有那么一点不大可信。可就是这一天的傍晚18点41分,46岁的香港演艺界天皇巨星张国荣,从香港市区中环广场的文华东方酒店24楼纵身跳下。

  很快,躺在地上的张国荣被人发现。当时他身上多处受伤,手脚全部折断,只有脸部持续完好。虽然他被紧急送入了玛丽医院,但是经医生证实,张国荣在抵达医院之前,就已经死亡。张国荣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震惊了整个香港社会。各大媒体纷纷跟踪报道。

  阅读精选(2):

  张国荣是怎样死的?揭开张国荣死亡之谜

  张国荣什么时候去世的?张国荣是怎样死的?喜欢张国荣的粉丝们必须会记得这个日子,2003年的4月1日,晚上18点43分,在这个愚人节的晚上,张国荣和所有人开了一个无法挽回的玩笑。在这一天,张国荣因抑郁症病情失控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楼健身中心坠下,紧急送往玛丽医院,经医生检验入院前已死亡(18时45分),玛丽医院于19点06分宣告抢救无效,终年46岁。

  纵观张国荣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在影视作品还是在歌坛,张国荣都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同时,张国荣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作为天王巨星级别的张国荣却为情所困。

  张国荣的死虽然无人能够解释,但他生命最后阶段患上了抑郁症却是不争事实。在之前的半年时间里,他接拍了一部名为《异度空间》的恐怖电影。这部由他和林嘉欣主演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心理医生因为初恋女友自杀而深受困扰,在为女病人治病过程中自己也引起病发,并最终精神分裂的故事。据说张国荣过分投入主角,戏拍完还不能抽离,以至终日精神恍惚,甚至导致长期失眠。在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专辑中就有一首歌是《夜有所梦》,真实地演绎了他无法遏止的失眠之痛。

  在张国荣长期失眠不得而治后,他也渐渐理解了拍鬼片后“撞邪”的说法,他随即采取了西医、中医甚至看风水等一系列的做法驱赶病魔。据说,病情一度有过转机,他还以导演的身份接拍了电影《偷心》。但很快,工作的压力再次将他击倒,他重新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精神抑郁之中。

  张国荣本身就是一个理想主义甚重的人,中国观众最熟悉他在《霸王别姬》中扮演的程蝶衣。那么是否这一部古怪恐怖的《异度空间》最终夺走了张国荣脆弱的生命?

  情变,致命的借口?

  张国荣是双性恋,这在圈里圈外早为人所知。而他从文华酒店纵身跳下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留下一封遗书,信中阐述了他极端痛苦、矛盾的感情世界。那么关于他的死,最有发言权的就就应是他生前的两位、也能够说是两代同性恋男友:与他年龄相仿的唐鹤德(又称唐唐)和从年龄上看能够当他儿子的Kenneth。

  张国荣早在30多年前便已经认识唐唐,孩童时代的友谊,让他们有着相当深厚的感情基础。1986年,两人正式宣布从朋友转入情人关系。这在当时的社会上属于绝对高深莫测的情感方式,因而他们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感情都处于地下状态。近年来张国荣看开了,与唐唐在公开场合亮相也不再规避什么。张国荣以前在个人演唱会上公开向唐唐示爱,他曾说:“我觉得用中文讲‘我爱你’太肉麻,所以只能用英文说‘ILoveYou’,如果我唱情歌给一个人听,能够在睡觉前唱给他听,睡醒后再唱给他听。”

  至于这个Kenneth的身世就更加神秘了,有人说他今年26岁,也有人说是22岁。有人说他是上海人,曾在美国读书进修,也有人说他就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但关于他的外型特征,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温文尔雅,有唐唐年轻时的影子,这可能正是其吸引张国荣的重要原因吧。

  关于Kenneth,张国荣对朋友们的解释是新请的助理。但此后朋友们发现,虽然张国荣与唐唐仍然共住在加多利山的寓所,但只要有唐唐在,不论是吃饭或打羽毛球,Kenneth绝对不会出现。朋友进一步说Kenneth是张国荣在北京认识的新朋友,最近由于张国荣忙着筹备自导自演的新戏《偷心》,经常穿梭在内地和香港之间,与唐唐聚少离多,感情出现危机,Kenneth正出此刻他们分隔两地的时候。

  不管怎样说,遗书里既然直接表白为情所困,那么无论是唐唐还是Kenneth,作为这场刻骨铭心的“三角恋”的历史见证人,都永远具有对张国荣死亡真正原因的发言权。

  阅读精选(3):

  张国荣为什么自杀

  张国荣为什么自杀,真相最后曝光了。张国荣为什么自杀一向没有定论,13年前的这天,香港巨星张国荣因抑郁症病情失控,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层坠楼身亡,终年46岁。13年后的这天,揭秘张国荣死亡之谜。

  今日(4月1日)就是巨星张国荣逝世十三周年纪念。他的前经纪人陈淑芬则透露当年哥哥死亡的时间是傍晚18点43分,并非外界所认为的41分,且身前最后一通电话不是打给唐唐,而是担心挚爱无法承受。

  已逝港星张国荣2003年跳楼轻生,至今是他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经纪人陈淑芬讲述了哥哥张国荣身前对外最后一通电话的资料。陈淑芬回忆称,4月1日当天二人原本约好一齐吃饭。在通电话时,张国荣突然说:“我想趁这个机会看清楚一下香港。”她察觉事态不对,立刻搭出租车冲到文华酒店。张国荣打来第二通电话称:“你5分钟后在酒店门口等我,在正门。然后我就会来了。”

  五分钟后,她听到东西摔到地上“咚”的一声巨响的声音,她原先以为是交通事故。但为了确认,立刻拨通张国荣的电话,不料电话一向转接语音信箱。她心一沉,跟着救护车的方向来到医院,才说:“我怀疑他是我的一个朋友。”医生跟她确认身份后,证明死者就是张国荣。自此一代巨星陨落,张国荣理解他短暂的46年的生命。

  张国荣自杀原因

  他曾公开表示,“演员只是棋子,导演才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他明白自己不可能一向持续年轻完美的形象,所以他在香港成立了“梦幻联队”制作公司准备转到幕后当导演。由于求好心切,还个性北上向姜文请教。但又因为压力过大,原本已经开拔到北京、青岛等地准备开拍的《偷心》只得停机。因此有人认为,张国荣深为工作压力所困,所以最后选取了自杀。

  但也有人认为,张国荣是因为同性恋的社会舆论压力过大,不死无以肩负。但这方面的可能性太小,因为2000年已经有新闻说,他答应免费为同性恋组织举办的“十大杰出同性恋报导奖”担任评判,以为香港同性恋打气,显示他最后肯公开其同性恋取向。既然3年前就为相关机构效力,那么此刻才为性取向而自尽,此说显然难以自圆其说。

  张国荣的突然辞世令人扼腕叹息,而生前,有一件事让他一向耿耿于怀、郁郁寡欢,那就是没有将电影《偷心》完成。这部影片凝结了张国荣无数心血,也是他准备由演员向导演转型的第一部作品。在剧本、演员等一切因素都筹备妥当之后,这部电影最终因为资金没有到位而没能开机,让他为此一向郁郁寡欢。

  《偷心》的编剧、女作家何冀平说起了这部未竟的电影对张国荣的重大影响,她说张国荣为这件事投入了很多精力。从2002年春天开始,他们曾一齐为《偷心》做准备,跑了上海、北京好多地方,连服装、道具、演员和执行导演都选好了,之后因为资金没有到位,使得电影流产。而张国荣又怕找别的人投资丢面子,于是电影的拍摄就被无限期搁置了,这对张国荣的完美性格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何冀平说:“我刚一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心里个性难过。我一向觉得,如果电影拍成了,他也许就不会这样了。我准备改编《天下第一楼》的时候,给他打了电话,我说如果再有机会,我还会帮他把电影进行到底。听得出来,他有点惆怅,似乎对那部电影念念不忘、欲言又止,我心里也觉得很不好受。”在与张国荣的接触中,何冀平觉得他没有抑郁性格,是一个随和、坦然、率直的人,但她也认为他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人太成功了,有时反而找不到自己的寄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