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练心得

  拉练心得(一):

  拉练心得

  上个星期三,我校举行了第三届拉练活动,而今次的拉练在下午进行,与往常不一样,这次拉练的主题是“2015路在脚下”,这是关于我们初三同学的。2015年的6月份将是我们人生当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次的主题也颇有好处。

  随着悠扬的主题曲响起,拉练活动最后开始了。队伍一列列的出发,整整齐齐的走在大路上,好像军队在巡逻一样的浩浩荡荡。刚开始,同学们还有说有笑,勾肩搭背,那里三个一伙,那里五个一群,可真是热闹啊!但过了一会儿,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无影无踪了,同学们的情绪渐渐变得焦躁不安起来,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冲在最前面。大家开始有点急躁了,欢声笑语也逐渐被鸦雀无声所代替。大家都盼望着早点回到学校。到了离学校还有大约2公里的时候,同学们的情绪最后安定了下来。大家也没有那么急了。最后,我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惊人的毅力,成功走完了这12公里的路程。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想好好休息一下。的确,12公里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有一句俗语叫:“行百里路者半九十”。意思就是走一百里的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这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我认为我们拉练也要有这种决心和毅力。拉练对一个人来说,是痛苦的,但也是有好处的,试想一下,别人都能走完那12公里的路程,而你却不能,你心中有何感慨?炎炎的烈日,拥挤的交通,荒芜的道路,长途的距离,未知的环境等众多因素,都会成为我们做出选取的障碍。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我们也要努力冲刺,为实现自我的理想而奋斗!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拉练心得(二):

  拉练心得

  顶着炎炎的烈日,迈上荒芜的道路,通榆一中的拉练在明媚的阳光下拉开了帷幕。

  一切都是未知的,行走的路线,行进的路程,还有剩下的距离我们都没有一样明白,带着未知的一切行走在未知的环境,我们背起行囊,奋勇前进,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能预料前进的道路上会出现什么。但我们明白,勇敢地做出选取后大胆的前进才有可能走向光明,胆小退缩换来的只是讥讽和失败的后果。只有我们带着饱满的热情,大胆的向前走,前方的土地才会被我们一步步的踩在脚下,前面的路才能被我们一段段的征服。

  队伍渐行渐远,同学们已显得疲惫,但我们是90后的,是拼搏的一代,怎能随随便便退缩,我们是一中学子,减负一中的荣辱,怎能随随便便妥协,我们是军训中的军人,时刻以军人身份要求自我,怎能随随便便止步?

  每个人都在坚持,每个人都在努力,不但自我要坚强的走下去,还要鼓励队友皮,带给他们力量,这就是90后,这就是一中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没有我们每个学生的努力,就不可能有这长长的前进队伍,不可能有如此的不服输的团队。这就是团结的力量,这就是合作的力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与全校同学一齐迈向成功彼岸。

  短暂的拉练很快结束了,每个同学脸上都溢满笑容,满脸自豪。是的,我们迈过了一个个小小的难关。我们的体力差,但我们有用心的心,我们的耐力差,但我们有顽强的精神。

  就像校长所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拉练,这用任何东西都不能换的宝贵财富,让我受益匪浅,难忘终生。

  拉练心得(三):

  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清晨七点钟,校园内就出现了国防生的身影。浩浩荡荡的队伍,像一条长龙一样,在朝霞的映衬下,一张张的笑脸显得更加地灿烂。这是我校的国防生,他们要进行为期一天的春季拉练活动。

  4月16日,我校后备军官学院378名国防生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野外拉练活动。拉练目的地临清市,途径聊城水城明珠大剧院、聊城革命烈士纪念馆等。

  野外拉练,我校国防生教育史上尚属首次

  迷彩服、背包、水壶、叠成“豆腐块”的被子,这就是此次拉练活动中国防生的“军人行当”。此次拉练是我校国防生首次进行野外拉练,因此准备得相当充分,以至于在行进过程中,很多市民都误以为是真正的解放军。

  一位即将毕业的国防生说:“这是我们上大学第三次参加野营拉练活动,这次活动对我们体能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忙,能参加这次活动感到十分荣幸。作为毕业生,我十分感谢领导和组织上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忙,必须会好好表现,为我们的国防生,为我们的聊大争光。”

  为了更好地实施该活动,在人员的组织上,后背军官学院除了划分六个连队外,还划分了尖兵班、调整哨、收拢组等小组。拉练心得。尖兵班由国防生综合素质交流演练活动中战斗小组的成员,共有10名国防生,他们每人都背着一个仿-真-qiāng,负责为队伍探路,也就是“先锋队”;调整哨有12名国防生,他们每人携带2面红旗,在队伍经过交叉路口时,负责拦截过往车辆及行人,保障队伍的顺利透过;收拢组则在队伍的最后面,发现掉队的人员及时的上报并负责收拢。此外,学校还配备专门的警车,校医院、保卫处、餐饮中心等负责此次拉练活动的后勤等工作。

  拉练过程中,370余名师生革命纪念碑前“缅怀先烈”

  在拉练途中,国防生在聊城市革命纪念馆举行了“缅怀先烈”的活动。在革命纪念碑前,370名国防生组成方阵,两名同学在纪念碑旁边拿着“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条幅,而队伍的最前方是“文武兼备、献身国防”的条幅,每名国防生都精神抖擞,场面蔚为壮观。

  革命烈士碑前,370余名师生首先向革命默哀一分钟:所有的国防生都左手托帽,静默肃立,;所有的老师也都低头致哀。之后,两名国防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上台阶,将装有红、黄、白三色的菊花、百合花篮放在了革命纪念碑阳面的中央。“忠于祖国、听党指挥、文武兼备、献身国防……弘扬聊大精神,展现聊大风貌、为聊大争光、为部队添彩”,所有的国防生举起右拳,在党旗下,在革命烈士碑下,重温了<聊城大学国防生誓词>。

  随后,国防生参观了聊城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国防生党员在孔繁森像前进行入党宣誓。

  刘干事:“我们不仅仅要比战术,比技能,还要比信心”

  此次拉练的军事训练科包括透过染毒区、紧急疏散和挑应战三项资料。在某个村庄东侧的假设染毒区内,国防生们进行了透过染毒区的演练,双手捂住鼻子,快速透过了那里,由于是土路,旁边有是垃圾堆,使得他们经过之后,尘土飞扬;在小树林里,军事训练的科目就是紧急疏散和挑应战,在假设召到敌军袭击时,战士们如何逃生?演习的现场,每个国防生都面临着“生死诀别”,因此快跑、匍匐、卧倒等各种动作做十分准确快速;“我们仅表三连向你们四五六连提出友谊挑战,比学习、比训练、比养成、比作风,营盘扎,号角强,欲与师兄竟成长,东风吹,军旗杨,训练场上我最强。”

  军事科目训练可谓是将国防生的一些技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休息时的拉歌比赛,更是精彩纷呈。各中队之间展开了“生死搏斗”,拼命地呼喊着,此时所谓的唱歌只能算是“喊歌”了,挥舞小旗和帽子,有的干脆站起来,想要和对方“拼个你死我活”。领唱的“头”更显精神,愈战愈勇,挥舞双臂,站着、蹲着,有时还跺脚,看那架势想要把自我全部献给自我的“拉歌”事业。

  领导要求把此次拉练与培养军人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

  校党委领导在理解记者采访时说:“近期聊大开展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活动中后备军官学院378名国防生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大力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结合,之前国防生听取了战斗英雄的报告,清明节又来缅怀先烈、向先烈学习,发扬和继承革命先烈的革命意志,同时也进行一场军事演练,透过拉练磨练学生的意志,锻炼各方面的潜力,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军官。”

  谈到此次拉练活动对于国防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时,领导说:“总书记提出了20字‘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现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国防生应好好学习其精神。该活动对于培养国防生的革命主义的人生观有着用心的作用。国防生就应在‘缅怀先烈’的活动中,向烈士学习继承革命意志,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

  十朵“军花”笑言:“此次拉练再苦再累也是甜”

  “累吗?”“不累!”拉练归来后,除了一位国防生说“不怕累。”外,都这么响亮地回答着教官的问题。

  “累吗?”这个问题,如果然我回答,我会说:“累!”。作为随行记者,我跟了他们一路,中途的时候就感觉有些吃不消了,虽然他们走着,我骑车。问了很多国防生“你累吗?”,每一个国防生的回答都是“不累!”,比别人多拿将近十斤的仿-真-qiāng的尖兵班和负责疏导交通的调整哨没有说累,甚至是中途加入的军事爱好者协会的学生也没有一个人说累,我心理不禁一颤,为什么呢?其实他们也很累,此刻我明白了,因为在他们心中自我就是“军人”,军人是不会说累的。

  “一开始听说28公里,心里感觉蹙,但是走起来之后我们明白不管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28公里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小kiss。”

  “在拉练中我学会了坚持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我们没有吃不了的苦,我们只要有这个心。”

  “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勇敢的应对,只要坚持,永不言弃,只要坚持就能够胜利。”

  “在行进过程中,我们女生的步子比较小,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行进过程中,后面的师哥们对我们个性的照顾,我深深地感动于战友情。”

  “走在路上,看到大部队都在前进,我们想我们必须不能落下,我们想到512发生大地震时那些救灾前线的士兵们,他们走了比我们更多的路,他们一向在坚持着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军人之勇,军人之胆,军人之魄,军人之魂:此次拉练中,军人身上的一些的气质已经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出来。

  夕阳的余晖下,队伍依然那般齐整!

  拉练心得(四):

  野营拉练心得体会

  昨日,我们七年级全体同学和老师,还有各位领导,组织了一次到杜康沟的野营拉练活动。我们从白水县城一向走到杜康沟,20里长的路程,来锻炼我们的体能,体验同学们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精神的一次活动。哪儿是我们四圣之一杜康造酒的地方,也是杜康去世之后,埋葬地所在。我们参观了杜康造酒的方法,也闻了闻酒的味道,还有个别同学也品尝了原汁杜康酒的味道。到了我们班的营地之后,我们组织了表演,有的唱歌、有的讲笑话、有的跳拉丁舞、还有背唐诗的,到最后,大家一致邀请老师唱首歌,我们老师唱了一支《愚公移山》,老师唱的很好,大家都为老师鼓掌喝彩。在回来的途中,有些同学的水早已喝完了,没水喝了,有水的同学就把他们最后仅剩下的水分给其他同学,让大家都有水喝。家长代表默默的跟随着我们,发现有同学没水喝,就主动为我们买水,我们很是感激。更可敬的是一路上我们也没见家长代表吃多少东西,喝多少水,但他们走这么长的路,也没见累成什么样了,反正我快要累死了,累不死,也快半死了。

  七年级全体师生经历了这次难以忘怀的野营拉练,经过阳光的炙热照射、滚滚烟尘的洗礼,让我们明白了路途的艰辛。经过这次野营拉练,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让我们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有多大。

  初中的生活越来越搞笑,越来越丰富多彩。回到校门口,竟然发现八年级的同学排在学校两边,迎接我们回来,突然感觉我们好伟大啊!

  任何时候我们首先要相信自我,并且战胜自我,让我们永远都记住城关一中的校训“做最好的自我”!

  拉练心得(五):

  拉练,是部队进行军事训练的一种方式,就是为了适应未来战场的作战形式,及时正确地应对千变万化的战场形势,提高部队的复杂状况下的作战潜力和作战水平和野外生存潜力,将部队从营区或者熟悉的环境拉出去,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训练课目一般都在冬季最冷的时候,拉练也是我们每年军事训练的第一项重大任务,这次拉练是用心感受的以前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因为这次拉练可能是我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次也能够说是我人生当中最后一次我估计不会再有第二次除非做梦能梦见那也是在做恶梦!

  以下是本次拉练基本状况:受伤程度60%因为时光紧张,再加上人少动作幅度大,当时能够说手忙脚乱还没开工手就多了三处伤再加上以前的基本上快残了!人员出勤率100%人员少,任务重的状况下全班、全员、全装参加一行六人!(战友们都明白有谁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精神状态正常人的50%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加班,配菜、蒸包子、榨油条等一系列的饮食保障再加上晚上熬夜看书身体的免疫力出现了问题头出发当晚发烧,烧的晚上流鼻血“一个人如果腾不出时光睡觉,肯定腾出时光来生病!”这个真理让我给验证了!当时我心中就一个信念就是坚持!(给战友朋友们推荐个一下我刚看完的<弟子规>有孝心的能够学习学习对你个人的成长进步很有帮忙!)寒冷指数90%当时是零下17度那还是温度最高的时候,我冻得都有想哭的冲动,车上所有的液体东西都冻成固体了连锅仔用的工业酒精和洗碗用的洗洁精、洗漱用品冻的都是冰,鸡蛋冻得在地上摔都摔不碎,我在晚上做饭的时候泼了一盆水,在泼出去后洒在地上的是冰片这是我看见的大自然的怪象!(变态的气候呀!)疲劳度身体不适在加上在强冷气候下保障后勤工作体力透支,当时在我思想当中我感觉要是不把吃饭的时光利用在睡觉上我都感觉对自我有点儿吝啬!(坑爹呀!)睡眠保障我们几个睡在车上,野外露营战

  友们都明白一晚上务必冻醒几次我冻醒了以后基本上就睡不着了一向都是熬时光把天熬亮为止,我晚上不脱衣服戴着棉帽睡的!不明白战友们是怎样睡的?早上起的时候都得和自我做很大的思想斗争才起!因为实在太冷了!营养指数90%那百分之十让气候给秒杀了,因为太冷有的时候不想吃,我们几个能够说吃的还算营养毕竟保障领导给他们做饭的时候能够偷着吃点儿呵呵!见笑了!我当时给领导做的熟食,我感觉我就应在进一步学习学习拼盘我发现我太有这方面的天赋了!以下是拉练的体会:废(非)人类训练的科目我不是非人类我是被迫的,此次拉练受益匪浅!在当时的条件下、环境下、气候下、状态下如果能活着你想想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吧!无论是抗风寒、环境适应潜力、身体素质、意志力、忍耐力等诸多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是我以后在成长道路上的助力器,此经历必会为吾辈终身受益!不受天磨非好汗!在我们全连战友身上体现淋漓尽致!但是后勤的那群烂干部表现的太腐败了,也不走路就坐车吃的那么好,弄的好像拉练就是出来给他们改善伙食来了,我只能说和平年代给你们救了呀!其实说实在的给我放到那个位置上没准我比他们还腐败!哈哈!就是这样的社会、这样的风气,部队也是这样。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次拉练的心得体会和当时的状况如有不足之处忘战友朋友!批评指正!最后给本班参加拉练一线的战友赵鹏、坚顺、阿聂、爱平、尹班长还有去年在一齐拉练那些想念的退伍老兵等全连战友(不包括河南的那个战友们都明白!)致以最崇高的敬礼!体会人:×××2011年12月17日

  拉练心得(六):

  野外生存拉练感悟

  为期两天的野外生存拉练结束了,浑身的疲惫和酸痛不时让我回想起丰富多彩的训练生活,每一个情节都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两天的时光虽然很短,但是在这两天当中所感悟到的事情却能够用20天的时光来慢慢回味。

  坚持。坚持能磨砺意志,坚持能超越自我,坚持能创造奇迹!周六早晨,5:30我们就起床了,穿上新发的军装,感觉是那么神气,俨然一个小军人模样。“嘟---”,赶快,教官要我们集合准备跑步了。由于昨晚下了点雨,跑着跑着一不留神差点滑倒。唉,这么远,要从这头跑到那头,我……能不能坚持住呢?加油,要对自我充满信心!我整了整军装,跟着队伍一齐出发。满头大汗,不管;筋疲力尽,也不管。坚持,坚持,再坚持,此时,我感觉全身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跑得越来越带劲儿。到达终点,我们又站了10分钟军姿,练习了转向。八字步,抬头挺胸,双手紧贴裤缝,声音洪亮有力。“向左转”、“一二”、“向右看齐”、“原地踏步走”……真感觉自我就像一名刚入伍的小兵。

  团结。团结在一齐我们就是是最棒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早饭过后,我们三个小队进行了一个团队合作比赛。看哪个队用的时光最短,动作更快、声音更洪亮。我们每个小队分别围成一个圈,教官讲明游戏规则后,说:“准备,开始!”我们拍着双手,齐声喊着:“一,一,我,一二,一二,我们,一二三,一二三我们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我们是最……”直到最后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我们是最棒的团队。”比赛结束,我们队以3秒的优势胜过了其他队,得了第一名,大家都高兴地欢呼雀跃——“我们是最棒的团队!”

  之后我们又玩了瀑布漂流,摩天环车,疯狂老鼠,真人CS野战射击等好多搞笑,又刺激的游戏!

  这次野外生存拉练训练真好玩儿。它丰富了我们的暑假生活,增强了我们的自我挑战意识,提高了我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向心力,让我们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的真正含义!

  拉练心得(七):

  拉练感想

  拉练对一个人来说,是痛苦的。但是当我回忆起从学校到管委会广场的路上时,我亲自留下了一连串属于我自我的脚印的时候,我是骄傲的、自豪的。几个小时连续不停地徒步行走,在我未完成之前看来是无论如何都完成不了的,但此刻想来,那也并不是多么难的事。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能够做到,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在拉练途中,我们带着满满的激情、意志、体能,但这些都在漫漫征途中逐渐消耗。正当大家都筋疲力尽想要放下的时候,我们中的一个人唱起了一首愉悦的歌,紧之后一个人、两个人,到最后所有人都跟着一齐唱了起来,这首歌被大家唱出从未有过的欢快,感觉阳光正在照耀着我们似的,阳光苏醒了每个人的斗志。歌声打破了先前的死气腾腾,有了这些歌声和队友之间相互鼓励的掌声,巨大的精神力量被创造出来,沉睡已久的潜能被激发出来,每个人都拥有了更大的能量。余下的征途中,我们的歌声响彻了整条街道,唱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心中都不约而同地设定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坚持走完全程,成为自我心目中的英雄。

  等到好不容易走完全程的时候,所有人都累坏了,我感到我的身体好像已经不是自我的了。但是,这个时候成功的喜悦早已淹没了身体上所有的不适,大家都在欢呼和惊叹,欢呼成功的喜悦,惊叹自我刚刚所做的不可思议的事。这时候我们心中出现了一个英难的影子,那就是我们自我。

  拉练途中,每前进一小步,都代表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自我挑战的历程。对于我们来说,放下是容易的,坚持却是困难的,是坚持让我们执着前行,只要坚持,我们终会成功。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透过努力追求梦想,登上人生的高峰,让生命不平凡。

  拉练心得(八):

  拉练活动感想

  在这个星期五,一项重要活动将举行。在那场活动里,我们洒出了内含鹏志少年气概的汗水。

  这场重要的活动——徒步拉练,在一个明朗的早晨开幕。老师要求我们穿戴整洁、走的时候要整齐。在吴校长那激昂的感慨及我们县的县委书记的宣布下,开幕!吴校长的感慨及县委书记的到来使我们感到光荣、兴奋。

  之后,由快板队的带领下按顺序出学校。我们一出校门就开始吼出我们的口号,但其他班也不甘示弱,也吼了起来。活动一开始空气就充满了huǒ药味,随时可能点燃。之后,由我们班文艺委员的带头下,唱出了一首首动听的歌。当然,这使吴校长对我们班的好感增加,也使我们班主任高兴起来。在那里,使这个大家庭更亲密了,也朦朦胧胧的懂得团结是什么。

  在走了3/2的路后,我们休息了一下又继续前进。大概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我们吃了一点东西后就前行至著名的景点——半山亭。石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知名大臣——张之洞。之后吴校长又带领我们游览了半山亭,使我们惊叹不已。张之洞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我也要向他学习。

  游览后就开始回到,在回到路途中,我有好几次坚持不下来了,但看见同学们都在坚持,所以我咬紧牙关也坚持下来。也许就因为最后的一步自我没有坚持下来,而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这次拉练活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坚强的意志。

  再回到学校时,我们都从同学们的眼中看出一种叫做艰苦的精神。吴校长也说了一些感悟后,这次好处非凡的拉练活动最后闭幕。在老师交代完后,我们便飞快的奔回寝室去休息。

  “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没有一份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这句话表现出我们这次活动是有好处的、是值得去回味的,去回味那种不怕苦的精神!

  拉练心得(九):

  拉练心得

  因为追求,所以选取;因为选取,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奋进。这篇感想表达的是我在经历这次综合演练后的一些想法和态度。

  经过了漫长的五一假期,我们最后在5月10日迎来了传说中的草滩拉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四年磨一剑的我们也要锋芒一试剑出鞘了。我们怀着豪迈的情绪参加了这次通信大练兵。这次拉练不仅仅仅锻炼了我们的体魄,强化了我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品质。漫漫行军路上汗滴里折射出坚强忍耐,紧张的一公里冲刺中体现着勇猛顽强,胜利到达终点的怒吼昭示了王者霸气。拉练对一个人来说,是痛苦的。炎炎的烈日,荒芜的道路,长途的距离,莫测的天气,未知的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成为我们到达终点的障碍,有人觉得现代军校大学生娇生惯养,经不起挫折。但是事实证明,我们没有垮掉,我们能够做的更好更出色,同学们应对这次遥远而漫长,陌生而悲壮的拉练没有被吓倒。当两发信号弹冲向天空之后,我们高举旗帜出发了!

  行百里半九十,拉练途中,每前行一小步,都代表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自我挑战的历程。蜘蛛不会飞翔,但它却能把网凝结在半空中,这是勤奋、坚韧的结果。对我们来说,放下是容易的,坚持却是困难的。头顶风和雨,脚踏水泥路,与昆虫为友,以杂草为伴,坚持让我们执着地前行。路上绝大部分是坚硬的水泥路,比起土路要吃力的多。在此次拉练中担任摄影任务的赵辉在队伍中跑前跑后,累得满头大汗,背上的汗水把军装浸湿了,肩部也被水壶的带子磨破了皮,每走一步就像刀子在割,十分疼痛。但是他依然坚持摄影,他说:“我要一步不落的到达终点,我是西安人,怎样能在主场输给你们!?”。简单的话语透露着顽强和不屈。来自重庆的谢颜飞体重近200斤,但是他依然坚持昂首行走在路上,绝不上收容车。他乐观的说:“让这路程再长一些吧,最好走掉我这一身的肥肉,哈哈”。“锻炼过硬素质,勇当打赢先锋”的旗帜始终飘扬在我们队伍的前方,是众多旗帜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正是这面旗帜在风雨中激励着每位队员不断前进。红旗淋湿了,可它依然在飘扬;腿脚走肿了,可它依然在行走。王石说过,“登山,如人生一样,虽然常不能预知结果,但只要坚持,终会成功。登山是人生的浓缩,之前因为成功而有机会登山,而我仍需要继

  续攀登一座峰,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座峰。”我们也有一座想要攀登的山峰,虽然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透过努力追求梦想,登山人生的高峰,让生命不平凡。

  群众主义是一种凝聚力。我在想,如果让一个人去完成这次拉练任务,那么会艰难痛苦的多,很多人会完成不了。但是大家凝聚到一齐后,任务便很容易完成。这是群众的力量在推动着我和每一位同学前进,因为群众我们才变得强大。一只燕子无论如何飞但是疾风骤雨的大海,只有团结成了群众,才能遮天蔽日,才能飞过风暴的海洋。在这次拉练中每个队都有总评成绩,有掉队的有上收容车的,都会扣除分数从而影响全队的成绩。对于超重者谢彦飞我们就应怎样办呢?是放下还是帮扶?<拯救大兵瑞恩>已经为我们做了好的示范。“一个也不能少”,成为我队的首要目标。在一公里冲刺越野时,为了不影响全队的评比成绩,有的人慢下脚步去推拉谢彦飞一齐冲向终点。这好比让刘翔双腿绑上哑铃去跨栏,但是为了群众利益,有的人甘为人梯,勇做发动机。因为凝聚,所以团结;因为团结,所以奋进。

  拉练的征途是枯燥无味的。冷冷清清,清清冷冷,激情、意志、体能在寂寞中消耗,腾腾死气,死气腾腾。当有鼓励的时候,当有掌声的时候,状况就大为改变。具大的精神力量被升华出来,沉睡已久的潜能被激发出来,每个人都拥有了更大的能量。当我们经历了风吹雨淋、磨爬滚打胜利到达草滩基地的时候,我们怒吼了,我们胜利了!脸上的汗迹代表了顽强不屈的意志,身上的泥土和伤痕昭示了豪气冲天的霸气。“最后到了,最后到了”每个人在心里默默地说着,疼痛和饥饿被我们抛在了脑后,只有那份胜利的喜悦随着那挥舞的红旗在草滩基地上空飘荡。

  其实,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主角。不论主角的大小,不论主角的高低,只要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就要尽情挥洒我们激昂澎湃的人生,唱响自我。但舞台需要的不仅仅仅是演员,也需要观众,更需要观众的掌声。你在台上,我为你鼓掌;我在台上,你为我喝彩。好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人生的价值正体现于此。综合演练也是这样一个大舞台,应对前方漫漫长路,走到终点靠的就是相互欣赏、相互鼓励。在各个通信、导航台站的架设和保障执勤中,作为演员我们努力把自我负责的任务干的完美、漂亮;做为观众我们把佩服的眼神传递给负责其他任务的兄弟。这样整个通信营的保障任务就会完成的很好。团结就是力量,这条真理永远也不会过时。经过我们默契的配合,圆满完成了在草滩基地的通信、导航保障任务。

  雨越下越大,当我们登上返校的大巴时衣服都湿透了,水顺着迷彩帽沿儿一滴一滴地落下,虽然大家被冻得瑟瑟发抖,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在燃烧。这次拉练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太多的回忆。经历过,才会懂。这次拉练会在很多人的心中烙下这些痕迹,它们是:忠诚、坚强、勇敢、霸气。

  拉练心得(十):

  我是一名新驴,11月17日参加了从七娘山到过店的负重拉练。现将这次拉练的经验和对于新驴就应注意的一些事项整理出来,期望对参加此类活动的新驴会有所帮忙。因为参加活动比较少,如有写得不对的地方请老驴指出。

  首先说一说登山的装备,新驴总是很容易迷信自我的实力而忽略装备。要明白虽然登山穿越活动的目的是锻炼身体磨炼意志,但是保护自我不受没必要的伤害也是此类活动的一大前提。以下有我的一些亲身经历也有些是听人说的。

  手套:手套是登山必备的装备。在一些很陡峭的,需要攀爬的山坡,没有手套,手很容易被石头划破。即使不需要攀爬,戴了手套,走累时还能够用手拉住路边的树枝、山藤、杂草借借力。要明白山上很多树枝上都有刺,一些比较长的野草的边缘更是象锯子一样,别说徒手去拉,就是走路时从手上“拂”过去也是一道血印子。下山的时候手套就更重要了,在坡度陡峭的山坡下行,务必用手拉住身边的杂草、树枝什么的来平衡重心,控制下行的速度。这时候没有一双好的手套简直难以想象。如果在下山时不幸摔倒了,只要你戴了手套,你能够放心伸手去抓你能够抓住的东西,稳住身体避免滚下山。

  这次去拉练我就没有戴手套,上山的时候还好,路边的一些小树枝因为抓的人多了而变得很光滑,用手拉着借力还觉得手感不错。从七娘山下山时就惨了,下山时我摔了一跤,滚了几圈后奋力用手抓住了碰到手上的几根山藤,结果人是稳住了,只是手掌被藤上的刺连皮带肉剜去了一小块。从三角山下山和从大雁顶下过店的时候就更别说了,那时脚也开始发软了,为了在陡峭的下山路上不滚下去,再痛再伤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靠手抓住杂草和藤蔓来稳住身体。

  回到家数了一下,手上大大小小的伤口有几十处,有被草划开的,有被刺扎出来的,有在摔跤时用手按在地上被砂石磨破的。晚上冲凉的时候是最悲惨的时候(此处省略一百字)。第二天还得用针把手里的刺和砂子挑出来。

  以上全是血淋淋经验教训。(打这句话时,键盘上有几个键还是红色的)

  登山的手套必须要结实,尤其是手掌这一面。这次我也看到有的驴友戴的是线手套,但这种手套容易被比较长的刺刺穿,而且也容易被树枝挂纱。手套也不要太大,太大容易脱落,掉到树丛杂草里要再找回来可就难了。

  这次在回来的路上听到“叉叉”介绍他那双很结实很粗犷的皮手套,好象才五元钱,是电焊工专用的手套,在劳保店有卖。

  登山鞋:必须要有一双专业的登山鞋!登山主要就是靠一双脚,除非你象非洲土著一样有一双“真皮”的铁脚板,要不然你就离不开一双好的登山鞋对脚的保护。旅游鞋、运动鞋等等根本就不行,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在山路上才发现鞋不适宜就已经晚了,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走一步要痛一下,在下山的路山还会影响身体的平衡,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鞋的大小必须要适宜。因长途跋涉后脚会发胀,鞋太小会挤脚。鞋太大在走远路时会造成脚和鞋的磨擦,很容易在脚板磨出水泡。另外最好穿厚一点的棉袜子,不但能够吸汗,也能够使鞋和脚结合的更紧密一点。丝袜子和尼龙袜子很容易使脚在鞋子里滑动而容易扭伤脚,也容易使脚板打出水泡。

  如果是新鞋,必须要在登山前穿几天,最好穿着它跑一跑。新鞋和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尽量将这个过程在真正的登山前完成。这次拉练我也看到有驴友因穿新鞋,脚上给打了不少水泡。至于鞋是低帮好还是高帮好,因我只穿过低帮鞋所以没有比较。但是如果你平时运动时容易扭脚,推荐还是穿高帮鞋,行走在路面状况复杂的山路上,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很大,高帮鞋对踝关节有必须的支撑潜力。

  另外我穿低帮鞋时发现一个问题,在山坡上横走时低帮鞋很容易挤伤外侧脚踝。这次穿越有不少就是这种山路,而且大部分是山的右坡(以前进的方向为准),所以我的左脚外侧踝关节下被鞋帮挤肿了一块。不知高帮鞋会不会好点。还有就是鞋底的齿不要太深太怪,一来容易在里面卡石头,二来也容易被细的藤蔓挂住。

  背包:背包必须要选好,怎样选购背包的贴子不少,推荐大家选购之前好好看一看。我就是照着贴子去买背包的。如果你想经常性的参加登山活动就不要怕贵,好的包都贵得有它的理由。买包时必须要不厌其烦的问清楚背包的调节方法,再好的背包调的不好一样会给你造成很大的麻烦。我这次因为新买的背包没调好,搞得右边肩膀痛,左边却没事。

  如果没有负重的经验,出行之前最好在家按负重要求背上背包感觉一个小时左右。几十斤的背包刚一背上你可能会认为不重,能够承受。但是背上几十分钟后你的想法可能会完全不一样了。衣裤:裤子必须要选好一点的快干裤,防止出汗以后贴在身上。要明白衣服能够随便换掉(gg的优势),换裤子可就没那么容易。:)而且普通的裤子容易被荆棘挂烂。千万不可穿牛仔裤,出汗后牛仔裤会粘在腿上即不舒服也严重影响两腿的活动。除非是腐败级或路面状况很好,否则不要穿短裤,以防腿被草和树枝挂伤。裤腰要适宜,最好是松紧带的,要不然因为肚子饿扁了而导致裤子往下掉结果影响了迈大步,那可就不妙了。最后裤子上的袋子最好是有拉链的,这样即使摔跤也不会掉东西。我的裤子上的口袋就是带拉链的,但是我这次忘了拉上,结果摔了几跤后一把心爱的小dao就丢了,呜……

  食物:食物按照其他贴子上列出的清单自我挑选即可,那里补充几点。如果你有过抽筋的经历或是出汗个性厉害,最好带上一瓶盐水。带上两瓶佳得乐或是葡萄适,“解口渴更解体渴”,也能够兑些水稀释一下。在登山的过程中水不要喝得太多,喝水容易使人疲劳。留意一下拳击比赛,选手在中场休息时只用水来漱口,并不咽下去,就是这个原因。带点酸菜或咸菜能够调节一下口味。登山虽然消耗很大但是并不个性想吃东西,多带点水果会好一点。

  药品:记得论坛上有十分详细的关于药品的贴子,大家能够参照一下。最重要的就是根据自我的身体状况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容易拉肚子的要带上保济丸或喇叭丸,容易感冒的带上感冒药等等,千万不要以为一天半天的没事,要明白有备无患。

  上山:上山之前最好做点准备活动热身,活动一下关节,平时少运动的话,这一步骤就更为重要。刚开始不要太快,步伐要持续必须的节奏。呼吸不要乱,尽量和走路的节奏套上。对于爬过的山要合理的分配自我的体力,对于没爬过的山开始时要有所保留,不要一开始就全力冲刺,这样会使后面的路程个性辛苦。爬到个性累时能够在心里默数步数。当我快爬不动时我会对自我说“再多走一百步就休息”,真的多走了一百步后回头看一看,“哇,原先一百步有这么远,那就再走多一百走”。尽量少休息,尤其是负重时,缷下背包再背上,我宁可慢慢爬上山顶再休息。

  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在山顶休息了一阵开始下山的时候你必须不会认同这句话。但事实告诉我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前眼”。下山时尤其是负重的状况,身体加上负重的冲击力大部分由膝关节来抵消,所以千万不要蹦蹦跳跳的下山。刚开始你觉得这样很简单也很快,但一来这走很容易摔跤,二来也很容易伤害膝关节。等到膝关节开始发软酸痛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怎样是“下山难,难于上青天”。

  以上又是我的惨痛教训。从七娘山下山时,由于刚休息了一阵,我感觉个性好,一路蹦蹦跳跳着下山。“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咚,拌着一根藤,摔了个大马趴,由于背了个大背包又滚了几圈才抓住树枝稳住了身体。之后走我后面的一位驴友说,当时见我跑得飞快,忽然一眨眼就不见了。其实是摔到草堆里去了两个膝盖都摔肿了。

  在陡峭的山路下行时,必须要看清落脚的位置,尽量不要踩在松土和碎石上。用手拉身边的杂草和树枝时要注意,要拉长有树叶的树枝,这些树枝有韧性不容易断,一些看似结实的枯枝其实都是陷阱,在干燥的天气这些枯枝稍一用力就会折断。放开树枝时要提醒身后的伙伴,以免弹到脸上。

  路况:在野外路面状况复杂多变,不一样的路面状况要留意的地方也不一样。我只走过羊台山-龙华和七娘山-过店的穿越,所以这部分不可能写得很详尽,以后有了相关的经历我会加上,另外我也没有在雨中穿越和走水路的经验,相信这两种又会有很大的不一样。

  中草,这种草只有膝盖这么高,走在长満中草的山路上,视野能够很开阔,但是脚下的路完全被草淹盖,有时连鞋都看不见。这种路对于新手是比较危险的,因为视野开阔很容易放松警惕大步行进,但隐藏在草下的藤蔓和石块很快会让你叫苦不迭。我就是在这种路上被藤蔓绊了好几跤。最危险的是路上的小坑,不幸踩到很容易扭伤脚。走在这种路上除非你确信草下的路况很好,否则不要跑,走路时脚适当抬高,避免被绊倒。

  长草,这种草高过人,走在里面可能只能看到前后一两米,能够看到脚下的路。这种草的危险之处在于周围都是草,你不明白路边是坑,是坡还是其他什么。如果摔一跤碰巧是在坡地上,长草一压就倒,人就滚下去了,即使爬起来了要找到原先的路也很不容易。走在这种路上要注意走稳,没走稳想去扶身边的长草,才发现这些草一碰就倒根本不受力时就晚了。

  浮土,在天气干燥又多人走的山路上很容易有一层浮土,平路无所谓,但如果是上下坡就很容易打滑。在上下坡的浮土路上要注意踩到路上的小坑里或路边的草根上,这样不容易打滑。下坡时重心往后坐,万一打滑还能够坐在地上往下滑,但是这时就是考验你裤子耐磨度的时候了。

  其他很普通的我就不写了,另外碎石路和灌木丛虽然走过却没什么经验,可能我走的碎石路和灌木丛太小儿科了。以后有了相关经验再写。

  登山穿越不光考验一个人的体能,更多的时候考验的是人的意志。一个意志不坚强的人肯定不会成为一个登山家,也肯定不会喜欢真正的登山运动。

  当我在山路上回头观望时,我很惊奇的发现原先自我已经走了这么远,走了这么高。那些以前使我灰心,被我认为是不可逾越的艰险之处已经一一被我抛在了身后。每一次的回望都会更加坚定我向前行进的信心。

  其实人的一生于此何其相似……(打住!打住!少发感慨,多做实事。)

  1。登山鞋最好还是要高腰的。人在疲劳后,脚踝的支撑潜力和抗扭潜力会明显下降,这时往往又是下山,最容易受伤,要把高腰登山鞋的脚踝处系紧,为脚踝带给最大的额外支撑,减少受伤的可能。

  2。弹性护膝和护踝也不错,除了带给额外的支撑力外,还能够在跪爬时保护膝部。护踝十几块一只,护膝二十几块钱一只。

  3。运动饮料中,“宝矿力”补充出汗流失的矿物质,个性适合长时光、大运动量的活动,也是很不错的。

  4。头灯或手电。走标准级以上的线路必备。虽然大多数时光用不上,但用上一次就是救命(稍微有点夸张)。

  5。小dao。多用途的瑞士军dao或丛林i/ii号当然好,一般的折dao也成,也属于关键时刻救命的东西,还是带着好。

  6。雨具。一次性塑料雨衣、防水风衣、冲锋衣,都能够,深圳的冬季多雨,山上风又大,带上一件,防雨又防风,别让自我冻着。

  7。毛巾。擦汗用的,我也总忘,但每次忘了都觉得十分不方便。

  8。防风打火机、指南针、温度计、哨子、绳子、手纸,都是有用的东西,慢慢收集,有了就带上吧。

  嘻嘻……好象你说的装备俺一样也没达标。

  但是关于吃的,俺还是有心得的

  1)面包是铁定不能带的!

  2)肉类食品当数鱼肉肠最好,双汇的!

  3)咸菜必须要一袋,没有咸话梅也不错

  4)水果首推青瓜,好吃,解渴,又没皮没核

  呵呵……

  头灯必带,如果行程和计划有出入,天黑还没能走完拉练路程,这时头灯就成了救命稻草。没有头灯在漆黑的山路上但是寸步难行,危险重重。如果天黑迷路了,打开头灯也容易让队友找到你。本次拉练,天黑后上山接应的队员就用到了头灯。

  如果带头灯千万别完了带上备用电池,电池不够头灯等于没带。

  出发前要记得剪掉脚指甲,要不然下山时脚往鞋尖顶,指甲很容易嵌到肉里去。嘿嘿,那滋味就应和脚上打泡不相上下。

  高强度的拉练带个护膝也很有必要,不但能够带给必须的支撑,还能够在摔跤时保护膝盖。唉,我要早明白这一点就好了,也不会把两个膝盖都摔肿了。(此刻已经变成了漂亮的紫红色)

  mm们最好带一点护肤品,理由有2个:

  1。出了汗之后脸上很不舒服,到了水头,能够好好洗一下脸,再有护肤品抹一下,就不感觉紧绷了。

  2。下山的时候,的确象前面的ggmm讲的,草划的很厉害,在务必带的手套戴上以后,还是会让你的小手很干,搽点护手霜就全面了。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明白反问句又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改写成陈述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要理解资料,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

  教具:录音机、录相带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完成课后题1(l)、2(l)、(2)、(3),并口头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又是谁讲的呢?(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带入到学习课文的氛围中。)

  2、创设情境,用音乐烘托气氛。

  用假设把学生带入志愿军战士的行列中,让学生透过“我们”去体验和表达志愿军的情感。

  (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录音起)好像此刻我们就是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志愿军战士了。

  二、引读、导读、朗读,学习第一自然段

  1、感情引读,了解段意。

  教师引语: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最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有多少朝鲜亲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我们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大娘的手,动情地说:……

  2、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

  3、感情导读,理解资料。

  (1)出示导读问题:

  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

  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一样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

  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我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

  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启发学生透过读书,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投影出示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联系上下文理解“多少"和“慈母般"的意思。

  指导朗读这句话,在朗读中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强调“多少"读重音,体会连用两个“多少"对表达感情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般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

  板书:洗补衣,几夜不眠;

  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孙。

  (3)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理解“雪中送炭":本义??比喻义??在课文中的意思:在我们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处于困境,最需要帮忙的时候,朝鲜亲人给我们送来了打糕,送来了关心、帮忙、支持,送来了慈母般的温暖、战胜敌人的力量和胜利的期望。

  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我的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透过理解“唯一",来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爱实际上是对自我祖国的崇高的爱,具体感受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然而,她还有更多的亲人。谁说我们不是大娘的亲人呢?谁又能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

  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一样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

  3、感情朗读,填表小结。

  导语激情,体会感情。

  导语: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洗衣服几夜没合眼时,当我们想到大娘为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时,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噙着泪,动情地对大娘说。。。。。

  明确表内要求,根据资料填表。

  自然段人物事情所付出的(代价)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

  1大娘洗衣服几夜不眠我们对朝鲜中朝人民

  2送打糕昏倒路旁亲人的感激之间伟大

  3救伤员失去孙孙和不舍之情的友谊

  小结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三、小结第一自然段的学法。(投影)

  初读课文,思考问题,了解段意:(问题: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

  再读课文,品析词句,理解资料:(抓重点词句)

  感情朗读,体会感情,填表小结。(了解本段资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运用学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检查自学,及时反馈矫正。

  注意听导语(只说一遍),根据导语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小金花是在什么时候听到妈妈牺牲的噩耗的?

  听到噩耗后,同志们和小金花有什么反应?

  在这分别的日子里,我们看着满脸泪水的小金花,想到她说要为妈妈报仇时的情景,禁不住感叹道:……

  当我们应对架着双拐、背着孩子走过崎岖的山路送了我们几十里的大嫂时,我们深情地告诉大嫂:……

  当我们回忆起大嫂为我们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时,我们充满感激地对大嫂说:……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如此刚强的小金花这天怎样哭了?这眼泪说明了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和“同归于尽”。

  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大嫂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联系课文理解“深情厚谊”和“代价”,再理解“这样高的代价”。

  检查填表状况并小结。

  看表思考:这三个自然段除写法相同外,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忙,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三个自然段虽资料有别,但却表达了同一个中心??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注意学习作者是如何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反复诵读,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引读激情,体会感情

  教师引语,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这片土地上,不仅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浴血奋战的故事,所以我们把这块土地叫做“亲爱的土地”。在与亲人告别的时候,谁心中没有千言万语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习课文4--6自然段,完成课后题1(2)、2(4);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题3。听写词语,指导背诵。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二、听写词语。

  三、学生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1、导读激情,表达感情

  引导思考:“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在那里表达了我们的什么情绪?

  从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现的眷恋、依恋、留恋之情。似乎列车再停留片刻,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亲人,也能够慰藉我们充满离愁的心。

  导语: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齐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情绪是怎样呢?不要说出来,在朗读中表现出你的情绪。

  2、分人轮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要求:

  朗读者读出感情(边读边具体指导);

  听者认真听,听后交流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样的情绪。

  3、感情范读,内化感情

  伴随播放的列车汽笛声、轰鸣声范读,要求:闭眼倾听,感受情境,品味词句,内化感情。

  4、思考:第二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

  5、总结全文,回读课题

  回顾全文,归纳中心:本文以志愿军的口吻,生动地记叙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联系写作,掌握写法:

  明白中心确定之后,要紧紧围绕中心来写。

  回忆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来写的。

  6、回读课题,回应感情:

  每当我们想到朝鲜亲人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每当我们想到那些离情深重的日子,我们都会想到慈祥的大娘,可爱的小金花和顽强的大嫂,让我们再深情地喊一声吧:“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明白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时光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会“供、唯、谣、噩、耗”5个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我们都已经明白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忙朝鲜人民三年抗战,五年建设,1958年,他们要回国了,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握着志愿军的手,激动的泪水不往地流:志愿军握着朝鲜人民的手,干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发出深情地呼喊:亲人,再见了!再见了,亲人!(板书: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问:“亲人,再见了”与“再见,亲人”有什么区别呢?等课上完了咱们再来讨论、解答。

  二、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1.把这篇课文分为两大段,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会五个生字:供、唯、谣、噩、耗。

  3.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归于尽、代价。

  三、检查讨论作业。

  第1题:课文按主要叙事和主要抒情分为两段,第—大段三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据是自然段归并法。

  第2题:带给多音字,读g6ng;谣(yáo)随口唱出的没有伴奏的歌:噩耗èhào),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题:释文见“资料拾阙”部分。具体检查步骤为:在哪里出现(读一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字、词典上是怎样说的,课文中的具体意思。(这4个词语为第一大段的重点词语,透过4个词语的检查讨论.使学生了解这3个自然段的资料。)。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读、齐读、试背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的方法——按结构线索记忆:请求——回忆——安慰。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看拼音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举一反三”法学习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学会3个生字“跺、莱、挎”;明白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那么,“亲人”指谁呢?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举“—”学第一自然段。

  1.指读(读出亲切、劝慰和感谢的语气)。

  2.梳理,给这一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并说说每个层次各对大娘说了什么。(第一层中“劝”,劝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劝大娘别担心,“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妈妈;第二层是“忆”,回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具体说了两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子:第三层是“颂”,赞颂大娘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这一自然段有一个词语“雪中送炭”,词面我们都明白是下雪的时候送来了炭。那么在这一段中,“雪”“炭”“送”分别指什么?(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送:带、顶、冒、穿、送)(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

  (2)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我唯一的亲人?(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子)

  4、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这位老大娘是志愿军的亲属吗?但是为了志愿军战士,她却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志愿军战士在心里深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课文是这样说的吗?(比较: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样会忘记?(板书:比山高,比海深)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比较与第—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在话别对象上有何不一样,该用怎样的朗读语气(亲切、关怀、鼓励的语气)。

  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板书,补上这一自然段的板书吗?

  3.根掘板书,说一说这一段的资料。

  (提要: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不顾生命危险,失去妈妈没有落泪,和志愿军分别的这天却落泪了,她把志愿军看作是比妈妈还亲的亲人,即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

  4.小结本段写法:劝忆颂。

  四、放手自读第三自然段。

  1.补充板书。

  2.指导朗读:用关切、敬重的语气。

  3.检查3个生字:跺、莱、挎。

  五、依据板书,总结升华,明白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附:板书

  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路旁比山高

  大娘

  志愿军救伤员失去孙孙比海深

  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刚强流泪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脚代价

  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永垂不朽

  六、作业。阅读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业:

  1.选取加点字正确的注音,打√。

  深情厚谊(ylyì)挎着篮子(kuākuà)

  血泊(p6b6)嫌(xiányán)架着(jiájià)

  2.将第三自然段划分为3层。

  3.按“起因、经过、结果”分别用6个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二段,进一步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能用“唯—”、“深情厚谊”造句: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过程

  一、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主要是叙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3个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与朝鲜亲人话别,那么后面这3个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列车上。

  二、借助配乐(火车启动,缓慢离站),教师引读: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流血牺牲,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鲜血洒落,黄继光、邱少云,其中也有包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烈士。因此,在志愿军眼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朝鲜人民眼里志愿军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列车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别。隔着鸭绿江,从心底里高声呼唤——(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隆隆向前,战士们还在诉说着自我的;心愿——(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以前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车越驶越远,战士们从心底发出呼唤——(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齐。)

  三、讨论:为什么课题“再见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难以忘怀的场面)

  四、分主角或轮读全文。

  五、作业。

  1.将文中有关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写了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抒发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能有层次地读出课文中的感情变化,正确地表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惜别的依依深情。

  2。学会“役、暂、糕”14个生字,掌握“难、累、尽强”等多音字,会读写“硝烟、噩耗,崎岖”等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说说“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的意思。

  3。能透过朗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依依深情。

  教学时光: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范读课文,导入新课

  ⒈板书:【5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⒉简介课文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情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组成,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10月乃日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美国侵略军及其帮凶,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刀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停战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朝鲜的战后恢复和建设工作。在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后,于1958年10月全部撤离朝鲜。

  范读课文,并请同学们思考问题。文中是谁对谁说“再见了,亲人”?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时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

  二、自学课文

  ⒈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

  ⑵完成课后练习3,然后同桌交流。

  ⑶课题中的“亲人”是指谁?

  ⒉自读课文(10分钟)

  ⒊交流自学:

  回答问题:课题中的“亲人”是指朝鲜人民,大娘、金花、大嫂是其中的代表。

  三、导学

  ⒈指名读1-3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娘、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

  出示填空:

  大娘:为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金花: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__________________

  ⒉学习第一节,按“劝慰——回忆——抒情”把第一节分为三层,并指导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

  ⒊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节:

  学习方法:⑴默读分层;

  ⑵朗读体会;

  ⑶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⒋分小组自学4-6节,讨论该怎样朗读。

  四、总结

  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⒉课文抒发了怎样一种感情?

  板书出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抒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用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深厚情谊

  鲜血凝成的

  五、完成课后习题

  六、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熟读课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透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的状况。

  (二)检查预习

  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暂时:zàn

  友谊:yì

  血泊:pō

  “捣”和“谣”的字形

  4.解释不懂的词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忙。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2.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资料,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明白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他们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齐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书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

  板书:大娘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批)

  2.然后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几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孙孙

  牺牲妈妈

  失去双腿

  3.这些事情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3分钟后,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抓住“几夜没合眼、冒着炮火、唯一、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体会。

  点拨:“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状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忙时给与帮忙。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忙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体会2、3自然段。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的特点。(个人读、师生对读等形式)

  (1)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2)学生自我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一背。

  (四)饱含激情学习第二部分(以读代讲)

  列车将要载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时此刻,志愿军会说些什么?(齐读第二部分)

  再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五):

  一、教学资料: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6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明白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透过预习你明白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样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⑴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我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此刻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按“劝慰——回忆——抒情”分层,用“|”表示。

  10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但是这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这天,你怎样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⑷分层。

  ⑸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模仿课文写法写一段你与亲人道别的情景的话

  附:板书

  6、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娘

  救伤员失孙

  深情厚谊

  小金花:救老王失母

  大嫂:挖野莱致残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六):

  [设计理念]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再见了,亲人》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是实施创造性阅读的极好范例。

  [设计特色]

  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拓展。

  (一),贴近生活,巧妙引题目

  师:导入体验生活中与亲人离别时的感受引出课题。

  生:初步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资料

  师:问:生活中谁是你最亲的人?板书:亲人

  师:当你最亲的人离开你时你的情绪怎样?

  师: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提问为什么中朝两国军民要互称亲人?

  生:联系生活中的体验回答。

  生: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联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资料回答。

  (透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并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读议,感悟探究。

  师:指名朗读课文。

  生:初步了解课文资料。

  师:深入领会理解课文资料,透过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付出的血的代价,来理解志愿军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同时透过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来理解朝鲜人民为什么称志愿军为亲人。

  师:教师指导朗读。提问: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情?

  生:朗读课文。

  师:让学生从文中寻找一件最令自我感动的事,进行创造性地朗读,教师及时指导朗读。指导点拨学生合作学习。

  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根据学生汇报状况调控,点拨启发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学生讨论。自主读议,边读边画。用心,思考并在朗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调动学生朗读的用心性,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朗读令自我最喜欢的事,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语文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

  用心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了每个人的发展,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三),拓展升华,完善个性。

  生: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提问:在分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什么?为什么把朝鲜土地称为亲爱的土地?

  生:用心思考,讨论交流,在读中创新展开想象,体验情感。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个性飞扬!)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36万大娘

  志愿军金花代价!

  伟大友谊大嫂

  课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标》,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具体体此刻以下几个特点:

  一、引-学。

  巧设情境、感悟体验、激发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学生语文的学习是多元的,教材是生活的浓缩,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折射点,因此,“引”要引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巧妙引导能为全课的学习带给情感的辅垫,着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为主体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二、导-学。

  学生语文潜力主要是透过学生自我的语文实践习得的,良好学习方式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导”体此刻:导读、导练、导方法,为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带给基本思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构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参与者、组织者,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完善,这样的课堂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将是受益无穷的。

  三、展-学。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教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给了范例,以此为凭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读写结合,应用与实际中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创新的教育所要求的“展”体此刻教材资料的延伸;课外信息的搜集、积累;教材资料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与个性思维的和谐发展,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语文带给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实践机会。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资料,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资料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回到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①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③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T:但是……(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用心性。

  那是一个此刻看来十分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取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能够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

  出示人物图片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五、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我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期望。但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样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潜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六、小结

  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取重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能够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齐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以前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课外拓展

  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八):

  教材解读: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学习目标:

  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透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最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最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2)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3)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期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样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样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悲哀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必须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比较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但是这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这天,你怎样落泪了呢?”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您明白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3。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齐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取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分别读不一样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资料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忙,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二、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述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三、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齐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情绪是怎样呢?请透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情绪。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能够用哪几个词来形容?(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取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主角,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五、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我感动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

  小金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志愿军

  大嫂

  课后反思:

  教学中体现较突出的几点:

  1、导入中的情景创设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中,为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两分钟预备透过录音机为学生放了《志愿军战歌》,伴随着雄壮的乐曲声,学生的情感被激活,很快的进入到情境当中。

  2、从对语言的品位中,理解雪中送炭,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设计的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用读读出大娘是怎样把打糕送来的;第二个层次体会大娘不顾自我的生命为战士们送来打糕,读出感受。第三个层次让学生理解雪指什么炭指什么,透过情境的创设体会出大娘对战士们的深情、对战士们的爱,以及战士们把大娘对他们的爱化作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打胜了仗。课堂教学中,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为什么大娘把战士称作亲人的情感体会的很到位,学生情感也被调动。因此学生对这一段的朗读,读的有感情,学生的情感很到位。

  3、重视了学生的朗读及教师对学生读的指导:

  在学习小金花及大嫂一段时,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例如:学生在朗读描述小金花的刚强的语句时,学生对小金花为妈妈报仇的决心读的还不够坚决,因此委婉的指出学生读的不足及推荐,透过比读的方式激励学生再读。

  不足:

  1、对重点段的体会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读自悟,而是透过教师的导语引着学生体会出来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教学结构安排的欠妥,大部分时光是指导学生学习大娘为志愿军战士送打糕和救助伤员的事情,对小金花和大嫂的学习只是以读带讲,没有给学生朗读感悟的时光。学生对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情感是一点一点的积聚起来的,不是只透过对一个段落的学习,感情就能体会出来的。因此对后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也要让学生充分的学习体会。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九):

  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节语文课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线,力图在互评互议、发散练说方面有所创新,努力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语言感悟潜力上做些有益的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中受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感染。

  2、概括课文的主要资料和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资料,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语入课。

  同学们,今年抗美援朝50周年,全国各大媒体进行了超多宣传报道,同学们搜集了许多珍贵资料,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抗美援朝及志愿军归国的状况?(教师准备资料:50年前的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1950年10月,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1953年,美帝国主义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志愿军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课文写的就是1958年志愿军回国时,和朝鲜人民话别的动人情景。听火车的声声汽笛提醒着人们分别的时刻即将来临,告别的话语好象说也说不完。(放录音)

  我班有不少男孩子对历史、军事知识十分感兴趣。课前学生收集了超多资料,有朝鲜战争的起因、双方力量比较,有五次战役的经过,还有志愿军入朝作战的英雄事迹。学生透过查阅书籍、网上下载,较好地做到了课内外结合。上课一开始由学生自我介绍时代背景,他们的用心性很高,体验到了收集、整理资料的乐趣。

  二、整理课文思路。

  课文写了志愿军和哪些人告别?(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课文写了哪些事?默读,划出。(师板书:洗补衣几夜不眠

  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孙

  救老王妈妈牺牲

  挖野菜身受重伤)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在预习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比较集中的是:为什么中朝人民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下方我们就带着问题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出示课件:75岁的朝鲜李大娘怀着激动的情绪,与志愿军战士张喜武拥抱辞别。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就是这么一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老大娘,不顾年迈,不怕路远,到车站为志愿军送行,志愿军战士怎能不激动万分?假如你是志愿军战士,应对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朝鲜大娘,你想怎样向大娘道别?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评议。

  那里的评议不是简单的朗读技巧的评议,而是引导学生评议同学的朗读是否体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从上课状况看,这样做的效果十分好。比如:一个同学说:"我觉得'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得太平淡了。战士们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打糕。'这真是雪中送炭呀!'就应这样读……"教师适时点拨:大娘送来的仅仅是食物吗?引导学生体会到大娘还送来了精神鼓励和战胜敌人的决心。又比如:一个同学发言:"'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读得好。这句中间虽然是逗号,但是他停顿时光长,让我们好像亲眼目睹了那惨烈的一幕。"学生的发言得到听课老师的赞许。

  事实证明,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正是他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也是需要评一评议一议的地方。这样上课是学生自主地学,屏弃了教师的串讲串问。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在送别的人群中,还有一位和我们同学年龄相仿的小金花,身背孩子、架着双拐的大嫂。她们和志愿军叔叔难舍难分,小金花难过得哭了,志愿军对她们说了一段话。大家看看,怎样读才能让小金花止住眼泪,让大嫂早些回家呢?小组练习朗读。练读之前,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同学解疑。小组汇报时先汇报怎样解疑的,再读。看哪些小组读的好,解疑水平高。

  2、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哪个组来读?读得能让小金花止住眼泪?

  3、这一段里有一个词"噩耗",读懂了吗?

  4、你从"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一句话中看出了什么?(嘴角抽动两下,说明她很难过,但是她忍住了,那里有恨有爱,对敌人的恨和对亲人的爱交织在一齐。)谁再把这句话读一下?

  5、哪个组读志愿军对大嫂说的话?

  6、"代价"什么意思?(指为到达一个目的而付出的物力、精力。课文指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双腿残废了)再找一组读。

  这一部分的3、4、6的提问如果学生质疑没涉及,教师相机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形式。把第二、三自然段放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学习,在时光上给予保障,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五、发散。

  1、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有感情,表达了志愿军的心愿。既然是话别,就应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以小组为单位,任选身份,练说,派代表汇报。

  2、此刻,咱们看看志愿军是怎样对大娘说的,也就是说,第一段是怎样写的。读读第一段,看看分几层。

  3、志愿军向大娘话别时,分三层意思说的。首先是话别,再回忆两件往事,最后赞扬了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咱们也能够分三层来说。第一层应怎样说?读读志愿军对大娘说的最后一句话,大娘的话要顺着往下说。谁愿意先试试?

  第二层是回忆往事,你明白哪些志愿军英雄的事迹?(黄继光罗盛教邱少云……)出示课件:志愿军冒着炮火抢救老乡、作战的资料。第三层是用反问的形式赞美中朝人民的友谊。

  4、小组练说。

  5、选代表说。

  6、读说结合。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代表思维活跃,发言用心,有必须水平。这项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同时也为学生后面理解文章中心做了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六、预习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此刻懂了吗?谁来讲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是伟大的。板书:伟大友谊鲜血凝成。

  七、列车就要开动了,志愿军战士不能和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了,这时,他们把手伸出车窗外,向亲人挥手告别,这场面感人至深。让我们一齐读第四段。

  八、预习时,有的同学提出,再见了,亲人,我懂。但是为什么说"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土地"为什么称它为亲爱的?谁能解答?(这土地我们曾洒过鲜血,曾流过汗水,我们的无数战友就长眠在这大地上)配乐读。

  九、结束语:是呀!中朝人民的心永远在一齐,中朝人民这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友谊犹如奔腾不息的鸭绿江水世代相传。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互评互议,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仿照课文练说,提高语文潜力,是本课的特点,效果较好。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十):

  教学目标:

  1、透过朗读,讨论,理解课资料,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选取自我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示训练点。

  1、学生读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中朝友谊鲜血凝成)

  2、快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这个中心选取了哪些材料?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这几个材料来写?

  (板书:围绕选取典型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引导学第一段,体会学习方法。

  指读课文,出示思考题(投影)

  听读要求:

  A、用简洁的话,说这段写了几件事?

  B、认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几件事来写?

  C、边听边划,把自我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启发生回答问题。

  (板书:洗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结合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取材料的用意)

  齐读本段的最后一句(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样会忘怀?)进行句式的变换(变成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练习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问难。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配乐范读----学生练读----个别读文)

  2、结合学第一段的思考题,遵循学习第一段的思路,分组自学第二、第三段。

  让学生透过自学讨论,体会出小金花和大嫂与志愿军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材上的特点。

  (板书:救老王挖野菜)

  抓住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情绪,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在前三段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激情语言,放录音,投影,创设情境,和学生一齐齐读第四段。透过感情诵读,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4、针对全文进行置疑问难。

  三、概括学习过程,深悟训练点。

  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认识这一写作方法的好处。(板书:突出中心)

  四、课外延伸,指导背诵。片段练习,运用训练点。

  1、向学生介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选读精彩段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让学生自由选取背诵。

  2、结合课后的练笔资料,让学生进行构思。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系列(一):

  绿豆发芽的观察日记六则

  2011年9月22日星期四天气晴25℃

  我们最近学了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叶盛陶把自已观察爬山虎的事情记录下来。我也想写观察日记,于是,中午放学一回到家,我就拿了十多颗绿豆放进透明的玻璃碗里。爸爸告诉我,水不要把绿豆全部淹没过,留四分之一露在外面。这样它有充分的氧气,就能长得更好。我按照爸爸的说法去做,果然,晚饭后,绿豆就已经比原先涨大了几倍呢!我突然发现,每颗豆子上都有一粒白色的小东西,我好奇地用手拨了拨,它都掉不下来,妈妈对我笑了笑说:“这是豆子的芽儿,你可别把它弄断了。”

  2011年9月23日星期五天气晴26℃

  这天早上起床后,我顾不上洗脸、刷牙就跑到了绿豆前,哇!芽儿已经有0。5厘米长了,豆子们一个个都脱掉了绿色的外套,露出了乳白色的衬衣。它们都摆着小尾巴,呵呵,还真有点像小蝌蚪呢!

  2011年9月24日星期六天气晴26℃

  这天,绿豆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小根儿已经长长了,两片豆瓣之间的缝更大了,人们常说绿豆很有营养,它的营养可不是为别人准备的,而是为自已的后代带给的。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天气晴26℃

  这天,绿豆的豆瓣之间冒出了尖尖的、白白的,带一点儿透明的小东西逐渐成了嫩黄色,还挂着一些若隐若现的,若有若无的嫩绿。这时,我才发现这就是绿豆的叶子。

  2011年10月1日星期六天气晴26℃

  “好久不见啦!小绿豆,你长得怎样啦?”我兴奋地朝着绿豆奔去,只见绿豆的茎已经长得有10厘米了!它们一个个叶子都舒展开了,瞧它们在向我挥手呢!咦?原先那白白胖胖的豆瓣呢?怎样不见了?原先豆瓣的营养与水分被茎吸收了,从而导致豆瓣变得又黑又小,看,那美丽的茎都抛弃它了,把它抛到水面上,再也不理睬它了。我把透明的玻璃碗移到爸爸的书房里,心想:看看绿豆在新环境下会有什么变化。

  2011年10月2日星期日天气晴27℃

  早晨,我蹦蹦跳跳地来到书房,看看绿豆有没有发生变化,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大吃一惊——在短短的一天里茎和叶了都朝着窗户倾斜了。我仔细想了想,因为之前,我把绿豆放在客厅,客厅两边都是落地大窗,墙壁也是白色的,对于绿豆来说,光是来自四面八方。所以,绿豆都是向上长的。而书房只有一面窗,其它三面墙都摆着高高的深色书柜,所以,绿豆倒向窗户,就象是张开双臂拥抱光明一样。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系列(二):

  绿豆发芽的观察日记九则

  9月29日

  星期六

  晴

  这天我十分兴奋,因为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十分搞笑的作业,那就是要我们动手种豆芽,观察并记录豆芽生长的整个过程。

  于是一放学,妈妈就带我去买绿豆,到了菜市场,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绿豆,回到了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二十多粒青绿色的豆子放到了塑料杯子里,只见有几粒顽皮的绿豆竟在杯中跳起了舞。于是我赶紧往杯里放了半杯水,然后就去做另外的事情了。过了半个小时,我去看了下,发现有些小绿豆胖了一圈。但是,还有几粒是瘦瘦的,毫无变化。我就问妈妈:“为什么这几粒绿豆还是纹丝不动。”妈妈说:“这些绿豆是被虫子咬过了,称作“石头”豆子。”

  9月30

  星期日

  晴

  当绿豆浸泡了一天之后,我发现绿豆已经不再像昨日那么渴的要命了。小小的豆子喝饱了,肚子就变得鼓鼓的,好象一个个胖胖的小男孩。这次我把杯里的水给倒了,然后再放入纱布,在纱布上浇了一些水。并把这些饱满的绿豆转移到了纱布上。这便是绿豆的住宅。我又把杯子换了个地方,让它在阴凉的环境中愉快的成长。

  10月1

  星期一

  晴

  到了第三天,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看,绿豆怎样样了,我发现昨日还在睡觉的小绿豆,这天有一个个小小的头露了出来,有米粒那么大,真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女孩似的。这时候妈妈告诉我:“这叫胚芽。”它们尖尖的,细细的,大概有1毫米那么长。在纱布上还多了一些白色的须根,妈妈说:“这叫胚根”。它们细细的,白白的,零零碎碎的,像老爷爷的白胡须似的。这时,我用手轻轻地摸了摸纱布,几乎已经干了,就急忙又浇了水,纱布又变得湿湿的,我也放心地离开了。

  10月2

  星期二

  晴

  这天是第四天了,不明白小豆豆又有了什么变化呀!这天的小芽绿豆外壳裂的更大了,肚子全露出来了,白白的,胖胖的,好可爱,好象许多小蝌蚪。它们正开心地裂着嘴,好象在朝我笑呢!我还发现肉身中间露出了一条缝,小芽就里是从这冒出来的。目睹着这些绿豆芽,我心里犹如吃了蜜糖似的,高兴极了。

  10月3

  星期三

  晴

  到了第五天,我又去看了,发现豆芽已经有两厘米左右了,茎也长粗了,就像一个大力士,只见它们一个个戴着一顶顶绿色的帽子。使我觉得自我好像来到了军营似的。又发现白色的茎下面的白肚子有点变黄了。但是肚子下面一圈的根又多了许多,我看了看纱布,又没有水了,结下来我又给它浇了水。

  10月四

  星期四

  晴

  第六天了,我又发现豆芽粗壮了许多,有五六厘米高了,它们有些已经完全脱掉了绿色的帽子,昂着头,仰望天空。根变得更加茂盛了,豆芽变得更加美丽了,它们就像一位美丽的小少女,高高地立在白色的地毯上,十分招人喜爱。

  10月5

  星期五

  晴

  到了第七天,我迫切想明白绿豆芽又长什么样貌了,我的功夫总算没有白费,绿豆芽又长粗壮了,也长长了,长到了七厘米左右,像保护家园的战士一样站立着。小绿豆们一个一个长得很强壮,已经长出了黄绿色的叶子和根。看上去每个豆芽都像是一个“丫”字形,漂亮极地了。之后,我又在纱布上浇了一些水。

  10月6

  星期六

  晴

  第八天了,密密麻麻地豆芽,好像在热情地向我招手,嘴里不停地说:“快过来呀!快过来呀!”我哈哈大笑了起来,情不自禁地说:“绿豆芽长高了,我最后成功了。”

  10月7

  星期日

  晴

  第九天,有几根因为长得太高而弯曲了,但是并没有扫我的兴。因为透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绿豆芽不仅仅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而且还需要水分和氧气呢!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系列(三):

  10月1日星期一晴

  这天,我把绿豆放进水里,绿豆像一颗颗绿宝石,浮在水面上。过了一会儿,好奇像猫爪一样,挠着我的心,我好想摸一下。但我怕绿豆会死。最后,我还是忍不住诱惑,我轻轻地捧起一颗颗绿豆,它们像一个个熟睡的宝宝,躺在我的手上。我把它们放回水中,心里期盼着:绿豆,快快长大!

  10月2日星期二晴

  这天早上,我急忙冲下床,跑到客厅看我的豆芽,有好几颗豆子已经挣脱了绿衣裳,露出了又黄又白的肉,大部分豆子的绿衣裳破了一条缝,就像一个老公公的皱纹一样,难看极了

  10月3日星期三晴

  这天,我去看我的绿豆,发现所有的绿豆都脱下了绿衣裳。我拿起了一颗绿豆,它的中间裂了一条缝,就像在对我笑,从中间伸出了一条“小尾巴”,像舌头一样,也像一个姑娘的马尾辫。

  10月4日星期四晴

  这天,绿豆的尾巴更长了,像一只只小蝌蚪。不一样的是,它是绿色的和不能动罢了。我想:这根又细又长的“尾巴”,是什么呢?之后,我查阅了资料才明白,原先那是绿豆的茎。我决定把它们种在土里,长成绿豆后和家人分享!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系列(四):

  这天上午,老师布置我们一样特殊的作业,泡绿豆。一回到家,我就拿了一个做工精致的杯子和两颗绿豆。这样特殊的作业立刻就要开始了,我在杯子里放了一张餐巾纸,用手洒上水,又把绿豆放了进去。放进水中的绿豆,绿莹莹的真可爱!但用手一摸硬邦邦的。

  下午,我又来观察我的小绿豆,小绿豆饱胀起来,像一颗绿色的小胖子一样,摸上去软绵绵的。有的小豆子的豆皮上裂开了小缝,像个娃娃对着我大笑。

  8月6日

  早上,我一下床,就来观察这些小家伙。“呀”原先,小家伙们一下子变大了好几倍呢!有的还有“小尾巴”真像英文字母“Q”,可爱极了!

  8月8日

  前几天,因为我没时间看那些可爱的小家伙。这天我最后有空看它们了,这些小豆子才几天的功夫,已经长成了豆芽!我真替它们高兴,这些小豆芽儿的头顶上还长出了两片小叶子,可爱得很,像微微张开嘴巴的小剪刀。

  晚上,我们吃了自我种的豆芽,我感到十分不舍!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系列(五):

  (一)

  这天,老师布置了一样作业,让我们去观察绿豆芽,是为了训练我们的观察潜力。

  我首先找来一个玻璃杯,往里面灌上自来水,然后找来几颗绿豆。小小的、硬硬的绿豆在我的手中滚来滚去,像几个调皮的捣蛋鬼。这时,我把手一斜,绿豆像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水中,在里面安安静静地睡着了。

  我期望小绿豆能快快长大,早日发芽长叶。

  (二)

  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几次起来看绿豆芽有什么变化。但是,每一次我来看绿豆时,绿豆还是几颗小小的、硬硬的绿豆,我失望地回到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走到放绿豆的瓶子旁,绿豆有的皮破了,上面长出了一个白色的小芽。哦,原先是小小的绿豆长大了,皮被胖胖的身体撑破了。可有的没什么变化,只是身体胀大了,好像快裂开了。

  小小的绿豆你以后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呢?我真期盼你的变化呀!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系列(六):

  3月18日星期四天气:晴

  这天,老师叫我们会家观察豆子。于是下午放学,一到家我就叫妈妈帮我拿一下绿豆,然后我装了三颗绿豆进小碗里,之后往碗里装了点水。本来“皮肤”干燥的绿豆,被我用水浇得浑身上下全湿透了,然后我用一块湿了的纱布把碗口蒙住就去做作业了。

  晚上睡觉前,我又去看了一下绿豆,发现它开始有些膨胀了。

  3月19日星期五天气:晴

  这天下午放学,我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冲向阳台观察我的小绿豆,发现昨日被我闷在水里睡觉的绿豆都破皮了露出了白白胖胖的身子。

  晚上,它们都争先恐后地长出了白色嫩芽,就像一个白色的小逗号。它们的芽大约有7毫米长了。

  3月22日星期一天气:晴

  已经两天没去观察绿豆芽了,这天早上我一齐来就去看绿豆。呀!小绿豆是不是“喝”了“生长药水”,就两天没去看,芽就那么长了。我用尺子一量,竟然有3厘米长。看来绿豆的生长速度的确很快,我相信过不了多久,绿豆就会变成一颗完整的豆芽的!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系列(七):

  9月21日星期一中雨

  我泡的绿豆发芽了

  星期天晚上,我拿来一个盘子,它约有两个巴掌那么大,我再往盘子里放上二十几颗绿豆,浇上一点水,水刚好盖住绿豆。那些绿豆十分小巧,椭圆形的身子裹在深绿色的衣服里,很是可爱。

  星期一下午,我放学回家,朝装绿豆的盘子里望了望。呀!上面已经长出了一些小芽儿,我走近一看,一个个小绿豆都长胖了,深绿色的“衣服”被涨开了,在“衣服”破裂的地方长出了一个小小的白色的芽儿。“这就是它的根吧!”

  那些白色的根好像小绿豆那短短的小头发,又像一只快要从蛋壳中爬出来的小鸡,正把小嘴朝着天在呼吸呢!

  小小的绿豆生命力真是旺盛,只要给它水、阳光、空气,它就能生根发芽成长。

  9月22日星期三小雨

  豆芽有了新变化

  这天是泡绿豆的第二天了,放学回到家中,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绿豆。

  我走近一看,有些绿豆好像很着急,早已脱掉了绿色的“外衣”,露出了白白胖胖的身子,根也已经长得很长了,最长的有一厘米左右。有些绿豆似乎有些舍不得那件“大外衣”,半脱半穿着,显得有些犹豫,还有一些绿豆好像有些发育迟缓,裹着那件深绿色的“外衣”,一动也不动。

  我把鼻子凑近闻了闻,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

  这些绿豆中,有一颗长得又高又壮的,我拿红笔给它点了个红点算是鼓励。另一颗还没发芽的,我用蓝色笔给它点了个蓝点,期望它努力赶上。

  9月23日星期三阴

  绿豆长叶子了

  这天是泡绿豆的第三天。绿豆的身子上裂开了一条缝,缝隙中间长出了两片嫩绿色的小叶子,它们是那么小巧,令人难以发觉。在小叶子上套着那件深绿色的小外衣,好像一顶帽子。

  原先那白白嫩嫩的身子变成了嫩红色,有些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根也长长了,扒住盘底,使小绿豆慢慢地立了起来。

  它们长得可真快,我每一天都好像听到它们“刷刷”向上生长的声音。

  9月24日星期四晴

  绿豆的叶子长长了

  早晨上学时,我让妈妈多给绿豆芽晒晒太阳,期望它们更加茁壮地成长。

  放学回家,我急忙奔到阳台上,去看绿豆芽。一棵棵小绿豆苗已经完全立了起来,探头探脑地向外张望着。豆瓣中间的叶子长长了一些,已经有一点点离开嫩红色的豆瓣了。那叶子嫩绿嫩绿的,有些像刚从地面钻出来的小草的小叶尖。

  根更长了,最长的已经有6―7厘米了,根底部长出了分叉,牢牢地扒住了盘底。

  我可真喜爱它们。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系列(八):

  (一)

  这天早上,我抓了一把绿豆,分别把它泡在两个杯子里,刚泡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变化,过了两个小时后绿豆就开始膨胀起来,到了晚上,绿豆皮慢慢的破裂开来,露出了小小的黄色的嫩嫩的小芽儿,这些小芽看着十分娇嫩,但是它那弱小的芽儿仿佛像大海里刚长出来的水草,它那弱小的生命好像在水里不停的颤动,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我生命的价值,它虽然弱小,但是充?了勃勃生机。

  (二)

  第二天早上,我急忙往阳台上跑:“啊!我惊奇的叫到,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昨日那么弱小的芽儿,这天已经长大了许多,耸立在奶白色的嫩杆上,好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小芽儿,嫩杆,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发亮,白得耀眼,是那么的神奇,其中还有一些绿豆刚刚发出小芽,仿佛也不甘落后似的奋力生长,突然阳台上吹来一阵风,那些豆芽也随风摆动,就好像几个淘气的小精灵。

  (三)

  这天,我泡的小芽儿又长大了许多,所有的绿豆都已经发芽了,那些最早发出的小芽儿已经完全展开,变成了两片绿绿的小叶子,就像两片绿翅膀。那之前的长长的嫩白色的细杆,此刻变得更加圆润,更加洁白。而那之前泡在水里的绿豆,已经完全裂开,而且变得有些发暗。可能是为了新生命的成长,已经付出了自我的所有,所以才有如此漂亮,茁壮的新生命吧!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系列(九):

  绿豆是一种常见的豆子,夏天,它是解暑的最佳饮品,因此,绿豆成了我的最爱。这次又与绿豆结缘,并不是为了享受它的美味,而是要做一个实验,那就是泡绿豆,观察绿豆的生长变化。

  我虽然吃过很多绿豆,但却没有仔细观察过它,这次我最后看清了它的真面目。

  绿豆绿豆,顾名思义,当然就是绿色的豆子,但是这是一种淡淡的浅绿。绿绿的外壳就像给豆子穿上了一件紧身衣。那颗颗饱满的豆子呈椭圆形,就像一颗颗保济丸。绿豆侧面的中央有一条约二三毫米的小白点,就像一个“1”字,大概这就是绿豆的胚芽吧。

  “姜还是老的辣”,我刚拿起纸杯,准备泡绿豆的时候,有着丰富农村经验的外婆和爸爸给我做起了指导。他们告诉我。先把水和豆子倒进纸杯,泡一天左右,如果泡的时间太长的话,绿豆不但不会发芽,反而还会烂了。外婆说,泡一天后,只需要用湿纸巾包起来就能够了。

  说干就干,我按照“专家们”的指导动起手来。豆子乖乖地躺在了杯底,好好享受着泡澡的乐趣。看着看着,那些绿豆就像一只只小眼睛,我看着它,它也望着我,好像在说:“我会快快发芽的!”

  妈妈告诉我,种子发芽除了水分,还需要温度,温度高一点,种子就会长得快一点。我赶紧把纸杯放在阳光照到的阳台上。

  真期望种子快快发芽。

  绿豆发芽观察日记系列(十):

  9月19日(星期二)晴

  这天,我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用水泡绿豆,绿豆就能发芽,我也想亲自尝试一下。于是,我从妈妈那里要了几颗绿豆,把它们放进一个碗里,然后就准备往里倒水了。倒多少适宜呢?妈妈说,水必须要没过绿豆,但也不能太多。听了她的话,我加进了适量的自来水,绿豆就泡好了。我会看着这些绿豆宝宝一天一天地长大的。

  9月21日(星期四)

  这天,我发现绿豆宝宝的根又长长了,量了一下大约有十五毫米长。我看到有的绿豆宝宝的衣服都快掉下来了。看来它们是越来越不喜欢这紧巴巴的衣服了,非要把它脱下来不可。“那还是我来帮你们脱吧!”说着,我就轻轻拿起它们,留意地帮它们脱去了绿色的外衣。它们就都变成了一个个小白胖子了,真可爱!

  9月22日(星期五)晴

  这天,绿豆宝宝的身上长出了一些锈色,它们的头上则有淡淡的紫色。在它的小脑袋中间钻出了一对淡绿色的小嫩叶。它的根也长长了。我量了一下,已经有四厘米长了。我每一天只给它加一点水,因为多给水它的根会烂的。

  9月23日(星期六)小雨

  这天的天气真冷。但是,我已经给绿豆宝宝们盖上了一层又厚又湿的“大棉被”。它们的根长得又粗又长,小嫩叶也长到两厘米长了。绿豆宝宝长得可真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