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足球训练计划

  小学足球训练计划(一):

  小学生足球训练计划

  为认真贯彻全国校园足球指导方针,落实校园足球行动,能够在新的一年中将学校足球队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群众主义观念,备战市2010年小学生球类运动会的比赛。

  一:指导思想:提高校足球队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争取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同时为校足球梯队建设打好基础。

  二:训练指导思想: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科学的进行系统训练,用心提高原则,抓好身体素质、球技。

  三:训练的基本任务,资料要求及手段:制定严格的队伍管理制度与纪律。培养荣誉感、职责感,树立为队、为校争光的信念。培养球队有骨干力量,加强团结和自我管理潜力。持续并提高队员的训练比赛作风。

  1.训练作风方面:1、严格的组织纪律性2、严格的训练自觉性

  2.比赛作风方面:1、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2、培养勇猛顽强的踢球作风。

  五、全面提高队员的基本技术

  98—99年龄段(校足球队一线):

  1、提高队员的传接球的速度。

  2、提高队员的防守潜力。

  3、提高队员运控球的保险系数。

  4、提高队员战术,重点是个人与局部的战术配合。

  5、明确个人的攻守职能,进攻防守原则。

  6、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二打一,三打二结合射门潜力。

  7、提高队员的体能。2000—2002年龄段(校足球队梯队建设):

  1、提高队员运控球潜力。

  2、掌握正确的传接球技术。

  3、学习简单的传切配合技术。

  六、主要训练手段:身体训练手段:克服自身体重的各种跳跃、后退跑、全速跑、变速跑、曲线跑、急停、急转、变向等。

  技术训练手段:踢球、颠球、停球、头顶球、运球、抢断球、掷外球、综合技术训练,各种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二攻守,二三人跑动中传接球配合、比赛阵形、比赛规则、守门员的技术(利用训练间隙单独训练)教学比赛。

  七、具体措施

  1、制定严格的队伍管理制度与纪律。

  2、培养荣誉感、职责感,树立为学校、为球队争光的信念。

  3、培养球队有骨干力量,加强团结和自我管理的潜力。

  八、整个训练计划分为三个部分:体能储备期;训练期;比赛期。

  1、体能储备期从训练开始到比赛前期。这期间的训练将以提高体能为主。主要进行长跑和10米、20米、30米折返跑训练,以提升队员们体能和反应速度方面的不足,训练过程中穿插一些有球游戏,恢复队员的球感和球性,并提高队员对训练的兴趣。

  2、训练期贯穿整个学年,期间将以队型演练,战术演练为主。将会以队内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各种演练。训练中,队员务必要坚持贯彻平时的战术要求,到达熟悉自己位置和主角,同队友磨合的目的。期间每月打一至两场比赛,丰富队员们的比赛经验,提高实战水平。透过刻苦的训练和不段的交流比赛,在比赛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狠抓队员基本功和素质和素质练习,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段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为学校争光,为球队争光,贯彻好“校园足球”“草根足球”的中心思想。在今后的时间里,始终坚持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精神。

  小学足球训练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它能体现出学生之间的配合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开展学校足球运动训练对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发展体育特长,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具有重要好处。

  二、训练目标

  1、透过对学生足球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2、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体会足球的配合意识。

  3、充分利用足球运动的竞争性强的特点有效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培养群众主义精神。

  4、由教练透过训练,选拔训练成绩好、纪律性强、身体素质强、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强和有团队合作的人组成学校足球队。

  三、教学资料安排及课时数

  本学期的练习资料主要以基本身体素质和基础足球战术为主,在基础技术的基础上学习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

  训练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下午4:00—5:00、

  训练地点:学校后操场

  四、训练基本任务、资料、要求及手段

  (一)训练方面提高队员的训练纪律和质量:

  1、严格组织学生纪律性。2、严格提高学生训练质量。

  (二)提高队员比赛作风:1、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2、进一步加强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3、严格的训练纪律。

  (三)提高队员全面身体素质,重点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爆发力等素质。1、学习掌握急停急起的正确方法。2、提高速度所需要的肌肉力量。3、提高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所需要的灵敏、协调潜力小学校园足球训练计划工作计划

  (四)全面提高队员的基本技术(重点是传、接球技术),逐步发展队员个人技术特长。1、提高活动中的控球潜力。2、正确掌握传、接球技术。3、提高技术运用的合理性。4、注意发现队员特点并加以培养。

  (五)提高队员的战术潜力(重点是个人战术和局部战术)1、明确个人的攻守职能以及进攻和防守的原则。2、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2对1、3对2潜力。3、确定基本阵容,初步构成1—2—1防守反击的基本打法。

  (六)主要训练手段1、身体训练手段:定时、定距的高抬腿跑,后蹬跑,跨球跑,各种起动跑,加速跑,蛙跳,多级跳。2、技术训练手段:各种个人颠、控球练习,多种连续传射练习,各种一对一攻守,2~3人一组的跑动中传接配合,各种人数相等、不等的传抢练习。

  3、战术训练手段:2对1、2对2、3对2攻守对抗,全场场攻守比赛。

  小学足球训练计划(三):

  小学生足球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和任务

  1.培养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2.培养和发展球感和控制球基本潜力,学习基本的运、传、接、射门等技术动作;

  3.透过比赛领会"进球与阻止进球"这一足球比赛的基本战术思想,培养抬头观察潜力和意识;

  4.培养正确的跑、跳技术,发展身体动作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潜力,注重抓好柔韧、协调和平衡素质敏感期的训练。

  二、每周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3次,每次训练时间为2-2.5小时。

  三、训练资料

  1.技术训练:

  熟悉球性和控制球练习为主,包括地滚球、反弹球和空中球。借助游戏形式,来传授最简单的足球技术:运控球、传球、接球和射门。

  提高球感与控球潜力,包括脚各部位和身体各部位感受球与支配球动作的练习;学习简单运球突破技术,运球变速、变向转身技术、接球、接-传球、运-传和运-射、原地与助跑头球技术、正、侧面抢球技术;初步掌握脚内、外侧、脚背踢球、剪式等技术动作

  2.战术训练:

  借助1:1、2:2、3:3和4:4单球门和小球门的比赛向学生介绍足球比赛的基本战术思想"攻与守、进球与阻止进球",认识控球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去争夺控球权,培养孩子抬头观察的潜力和意识。

  3.身体训练:

  练习各种敏捷性的跑、跳跃、跨越,培养反应速度、柔韧性、平衡、协调和节奏感等潜力。

  4.心理训练:

  培养青少年的求胜欲望和自信心。在任何场合应以鼓励与表扬为主,让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享受足球的快乐。

  5.理论学习:

  懂得简单比赛规则,如进球、手球、界外球等。介绍球星的成长故事.

  6.比赛:

  参加五人制、四人制为主的比赛。比赛时间为20分钟(上下半场各10分钟)

  推荐:

  期望家长们能抽出时间,在上课的时候来教学场地观看。这样能让孩子们得到场外家人的鼓励,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小学足球训练计划(四):

  小学生足球训练计划

  -.球队概况

  华新小学足球队队员来自于本校学生.以校足球队五年级为主(8名).足球兴趣班(4名)组成,经过本学期的训练都有不同的提高,由于队员面临毕业,文化学习重而缺席训练,为达成初始足球队的目标,在暑期为期二周集中训练

  二.时间.地点

  2009.6242009.75华新小学

  三.指导思想

  勤学苦练.提高技术.勇于拼搏

  四.目标

  参加区足球联赛.争取小学组前二名

  五.训练的任务.资料.要求及手段

  1.提高训练作风.比赛作风

  2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

  3.全面提高基本技术(重点传.接.射)

  4提高队员的战术潜力(重点个人和局部战术)

  资料要求及手段详见课时训练计划

  小学足球训练计划(五):

  小学生足球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落实校长校长负责制,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重要思想,在训练中坚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教,加大教学,训练有素,理论联系实际,体育科组分步实施训练教学目标;订出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训练教学质量,力争今年六月份参加市小学生足球赛取得好成绩。

  二、训练目标: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期望,学校开展足球项目专项训练,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透过训练,建立足球运动的基本技能概念,熟悉球性和控球潜力,体会动作要领,初步掌握足球最基本技术和游戏方法,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的群众主义精神。

  全面提高学生足球技能水平,训练的时间安排为:星期一——星期五:早上:6:30——7:30下午:4:20——5:00校男子足球队在本学期的的工作计划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继续认真挖掘有潜力的新队员,为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壮大队伍,作到新老结合,保证队伍的持续发展。

  第二步:加强思想工作,让其明白锻炼的必要性以及为校争光的荣誉感,使之有意主动投入。

  第三步:注重球队作风建设,严抓纪律,认真做好考勤工作,建立奖罚机制,调动学生训练的用心性。

  第四步:本学期的训练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培养足球技术,基本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足球的整体水平。

  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提高足球氛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更期望这支队伍在比赛中不断提高,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社会培养更多的足球人才。

  训练任务:

  一、培养队员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在学习技术技能之前先学习做人道理,从思想上重视教育。

  二、根据队员年龄段特点,提高队员身体健康水平,根据足球专项运动的特点,改善队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的运动潜力,发展综合的运动素质。

  三、培养队员的团队精神,足球运动是一项群众项目,需要每个队员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四、教会队员进行专项运动训练组织、指导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队员独立进行自我训练的潜力。

  三、训练资料:

  (一)提高队员训练作风,比赛作风,严格纪律性.培养良好体育道德作风,严格训练质量.

  (二)提高队员的全面身体素质,重点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爆发力等素质.1.学习掌握跑的正确技术.2.提高速度所需要的肌肉力量.3.提高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所需要的灵敏协调潜力.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重点传,接技术)逐步发展学生个人技术特长.

  1.提高活动中控球潜力.

  2.正确掌握传接球技术.

  3.提高技术运用潜力.

  4.注意发现学生特点加以培养.

  (四)提高队员的战术潜力.重点是个人战术和局部战术.1.明确个人攻守的职能,进攻和防守原则.2.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2对1,3对2潜力.3.确定基本阵容,初步构成3-2-1全攻全守的基本打法.

  (五)主要训练手段.1.身体训练:各种快速跑,耐久跑,负重柔韧等练习.2.技术训练:各种个人颠,控球练习,1对1攻守2-3跑动中传接配合,抢截球等.3.战术训练:2对1,2对2,3对2对抗攻守,半场攻守练习比赛.。

  备注:

  1、此次训练均为学生自愿参与,自愿报名参加训练。

  2、每堂训练课都务必奉着“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严格球队作风,纪律严明,认真刻苦训练。

  3、训练本着“以人为本”,以适合同龄队员心理,生理理解潜力为提前,用心推行“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让学生用心主动的投到训练中。低中年级以班为单位利用好课外活动时间和大课间有专门教师指导进行足球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掘好的苗子,做好校队的输运工作。

  小学足球训练计划(六):

  小学生足球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普及、培养和巩固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群众主义观念,在对二、三年级的足球队员进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争取在上述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

  二、训练指导思想

  把在英国及其它欧洲国家取得巨大成功的足球启蒙教育(SCHOOLFOOT-BALLINITIATIVE)计划运用到训练,贯彻从小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用心提高原则,抓好身体素质、球技。

  三、奋斗目标

  全面普及学校足球运动,力争在县比赛踢出好成绩,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足球运动!

  四、训练的基本任务,资料要求及手段

  (一)提高队员的训练比赛作风。

  训练作风方面:1、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2、严格的训练自觉性。

  比赛作风方面:1、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2、培养勇猛顽强的踢球作风。

  3、严格的比赛纪律。

  (二)全面提高队员的基本技术

  三年级:

  1、提高队员的传接球的速度。

  2、提高队员的防守潜力。

  3、提高队员运控球的保险系数;

  4、提高队员战术,重点是个人与局部的战术配合。

  5、明确个人的攻守职能,进攻防守原则。

  6、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二打一,三打二结合射门潜力。

  二年级:

  1、提高队员运控球潜力。

  2、掌握正确的传接球技术。

  3、学习简单的传切配合技术。

  (三)主要训练手段:

  身体训练手段:克服自身体重的各种跳跃、后退跑、曲线跑等。

  技术训练手段:各种个人垫、运、控练习,各种一对一攻守,二三人跑动中传接。

  (四)训练主要技术:

  踢球:以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为主,脚背外侧踢球、脚尖踢球为辅。

  停球:以脚内侧停球、脚底停球为主,脚背外侧、脚背正面、胸部大腿停球为辅。

  头顶球:以前额正面、前额侧面顶球为主,介绍鱼跃头顶球。

  运球:以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运球为主,脚背外侧、脚内侧为辅。

  (五)战术:

  二过一配合:横传直插二过一、横传斜插二过一、踢墙式二过一、回传反切二过一等。

  备战期

  1:认真挖掘有潜力的新队员,建设好球队,壮大球队,保证球队的持续发展。

  2:加强思想工作,让其明白锻炼的必要性以及为校争光的荣誉感,使之有意主动投入。

  3:注重球队作风建设,严抓纪律,认真做好考勤工作,建立奖罚机制,调动学生训练的用心性。

  4:本学期的训练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培养足球技术,基本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足球的整体水平。

  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提高足球氛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更期望这支队伍在比赛中不断提高,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社会培养更多的足球人才。

  比赛期:

  选取适宜的对手进行各类比赛。

  参加区小学生足球比赛,打出好的成绩。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训练水平,改善技战术上存在的主要弱点。

  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训练,保证充分发挥身体、技战术训练水平。

  休整期:

  用心性休息,消除疲劳,积蓄力量更好地迎接下一年的训练。

  1、进行用心性休息。

  2、持续必须的训练水平,安排强度不大的技术练习。

  3、总结经验,准备好队伍调整工作,做好新的训练准备工作。

  新学期新的开始

  1:提高队员训练作风,比赛作风,严格纪律性.培养良好体育道德作风,严格训练质量.

  2:提高队员的全面身体素质,重点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爆发力等素质.

  A.学习掌握跑的正确技术.

  B.提高速度所需要的肌肉力量.C.提高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所需要的灵敏协调潜力.

  3: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重点传,接技术)逐步发展学生个人技术特长.

  A.提高活动中控球潜力.

  B.正确掌握传接球技术.

  C.提高技术运用潜力.

  D.注意发现学生特点加以培养.

  4:提高队员的战术潜力.重点是个人战术和局部战术.

  A.明确个人攻守的职能,进攻和防守原则.

  B.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2对1,3对2潜力.

  C.确定基本阵容,初步构成3-2-1全攻全守的基本打法.

  5:主要训练手段.

  A.身体训练:各种快速跑,耐久跑,负重柔韧等练习.

  B.技术训练:各种个人颠,控球练习,1对1攻守2-3跑动中传接配合,抢截球等.

  C.战术训练:2对1,2对2,3对2对抗攻守,半场攻守练习比赛.

  备注:

  1、此次训练均为学生自愿参与,自愿报名参加训练。

  2、每堂训练课都务必奉着“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严格球队作风,纪律严明,认真刻苦训练。

  3、训练本着“以人为本”,以适合同龄队员心理,生理理解潜力为提前,用心推行“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让学生用心主动的投到训练中。

  六、训练分段:

  A、低年级部:2年级

  a、培养低年级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b、培养和发展球感和控制球基本潜力;

  c、学习基本的运、传、接、射门等技术动;

  d、培养正确的跑、跳技术,发展身体动作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潜力;

  e、透过分队比赛领会"进球与阻止对方进球"这一足球比赛的基本战术思想,培养抬头观察潜力和意识

  B、中年级:3年级

  a、进一步提高高年级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b、继续熟悉球性和控运球基本技术;

  c、学习与掌握比赛相关的技术:运、传、接、射、抢和头顶球技术;

  d、在提高基本技术熟练性的基础上,构成技术定型,并透过对抗性练习和比赛使个人技术向实用比赛技巧转化,逐步培养能在对抗局面下控制球和运用攻守的潜力

  训练时间为:

  每一天上午:6:40---7:30;每一天下午:3:00---4:30

  小学足球训练计划(七):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群众主义观念,透过训练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使学生用心参加到学习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相信我能行,告别我不行。使学生掌握小足球的基本技术,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并能够自己组织比赛。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用心进取,乐观开朗。透过对学生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为足球梯队建设打好基础,为省、市队输送足球队员作好准备。

  二、工作目标

  提高校足球队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争取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同时为校足球梯队建设打好基础。迎接2011年9月下旬的丹阳市和镇江市小学生足球比赛,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训练指导思想

  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科学的进行系统训练,用心提高原则,抓好身体素质、球技。

  四、训练的基本任务,资料要求及手段

  制定严格的队伍管理制度与纪律。培养荣誉感、职责感,树立为队、为校争光的信念。培养球队有骨干力量,加强团结和自我管理潜力。持续并提高队员的训练比赛作风。

  1.训练作风方面:1、严格的组织纪律性2、严格的训练自觉性

  2.比赛作风方面:1、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2、培养勇猛顽强的踢球作风

  五、训练对象

  小学男子

  队员名单:

  六、工作措施

  (一)训练时间

  周一~周五:每一天上午7:00~8:00

  每一天下午3:10~4:40

  节假日训练另行通知

  (二)训练原则

  1.队员应准时参加训练,不得无故缺席。

  2.坚持在不影响学习的状况下进行训练,努力做到训练学习两不误。

  3.队员们在训练中发扬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有目的,有计划的针对队员身体状况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潜力。

  5.在训练中注重个人技术的训练,以及队员配合的训练。

  6.在身体,技战术训练的同时更要注重队员心理和智力的训练。

  (三)训练计划及资料

  能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一、身体训练

  (一)身体训练的目的

  1、使学生热爱足球。

  2、培养学生反应灵敏。并提高身体素质。

  (二)身体训练的主要资料

  1、做徒手操

  2、以跑为主的身体训练。

  (l)慢跑:15米X2,指导学生跑的动作。

  (2)快跑:10米X2、15米X2,要求跑的动作正确。

  (3)曲线跑:培养学生的灵敏。

  (4)自由跳:培养学生的后蹬方法。

  二、足球技术训练

  (一)技术训练的目的

  1、训练学生熟悉球性。

  2、让学生准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二)技术训练的主要资料

  1、以带球为主,在带球中学习基本技术动作和带球方法。

  2、让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习传球、接球方法。

  3、单一的射门训练和接球后的射门训练。

  (三)守门员的训练

  1、手型训练。

  2、自由训练。

  3、下手球和上手球接法练习。

  4、踢手抛球训练。

  三、足球战术训练

  (一)战术训练的目的

  L、培养接球和进攻意识。

  2、培养阻击和防守方法。

  (二)战术训练的主要资料

  1、学习二人一组的传接球和接球后即快速推进,接球后带球过人。

  2、学习基本的护球和盯人战术。

  3、在小型对抗中体会什么叫“二过一”,在训练中练习“二过一”的战术。

  四、游戏和比赛

  (一)目的

  1、透过游戏,提高学生参加足球训练的兴趣。

  2、透过小型比赛,领会足球比赛方法,培养学生的对抗意识。

  (二)比赛方法

  1、一对一、二对二的传接球比赛。

  2、三对三、五对五的有门踢球比赛。

  3、开展“五人制”训练比赛。

  第二阶段

  一、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灵敏、速度和跑的潜力。

  2、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快跑动作。

  (二)身体训练的主要资料

  1、学做简单的专项准备活动。

  2、以跑为主的身体灵敏、速度训练,学习快速跑和正确的动作。

  (1)慢跑:20米X2、30米X2,要求学生跑的动作准确。

  (2)快跑:60米、200米。

  (3)曲线跑:用曲线跑绕过障碍,培养学生侧向快速运动,到达灵敏和快速的目的。

  (4)变速跑:要求时快时慢跑。

  3、跳:学习蛙跳和单足跳。

  4、进行游戏比赛。

  二、足球技术训练

  (一)技术训练的目的

  1、继续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2、提高带球潜力和运球的技术。

  3、用各种手段学习传接球技术。

  (二)技术训练的主要资料

  1、以带球为主,学习带球的变向动作和过人技术。

  2、让学生初步学会二人一组的传接球方法和学习有障碍的传接方法,体会“二过一”传接技术。

  3、学习单一射门、接球射门和有阻挡、过障碍的射门技术。

  4、学习移动时的传接球。

  (三)守门员的训练

  1、继续训练接球手型和倒地接球的护球方法。

  2、进行接射门练习。

  3、巩固上手球、中路球和下手球的接球方法。

  4、学习踢手抛球和定位球,要求踢手抛球有指定的落点。

  三、足球战术训练

  (一)战术训练的目的

  1、培养接球、传球的群众进攻意识。

  2、培养防守和站位,增强群众防守意识。

  3、透过练习和比赛,提高比赛的实战潜力,为参加校间教学比赛做准备。

  4、接自抛球练习:脚内侧身侧、底部和头部四个部位接传球。

  (二)战术训练的主要资料

  1、学习二人一球传接球和移动传接球的方法。

  2、学习有障碍的接球后带球过人及射门技术。

  3、练习盯人、堵截和补位。

  4、在训练中学习三人一组的“二过一”战术。

  5、学掷界外球。

  四、游戏和比赛

  (一)目的

  1、透过游戏和小型比赛,让学生初步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

  2、透过游戏和小型比赛,让学生学习掷界外球的技巧。

  3、提高和加强对抗意识,让学生进一步热爱小足球。

  (二)游戏比赛方法

  1、一对一、二对二、四对二传抢球游戏比赛。

  2、有门的“五人制”比赛。

  3、本校“七人制”比赛和校间友谊比赛。

  第三阶段

  一、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的目的

  l、透过节奏操训练,促进学生的四肢灵敏、协调潜力,提高作的准确性和节奏感。

  2、在跑动中提高跑动作的正确性。

  (二)身体训练的主要资料

  1、练习节奏操。可根据学生实际自编节奏操资料。

  2、加强短跑叨米训练。

  3、折回跑,15米X2、15米X4直线跑训练和曲线跑训

  4、耐力跑练习:每周一次,每次跑200米――400米。

  5、下肢韧带练习和训练结束后恢复身体的放松练习。

  二、足球技术训练

  (一)技术训练的目的

  1.透过带球和带球变化,提高带球和运球的节奏。

  2.在传接球训练中加强一脚出球、二脚出球的准确性和分量,同时培养学生在运球时开阔视野。

  3.透过对墙踢球和射门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脚法,尤其是摆动脚的方法。

  (二)技术训练的主要资料

  1、有节奏地快速带球。

  2、练习快速带球时的球向变化和继续带球。

  3、开展人一球传接球活动。

  4、对墙踢球和射门训练。重点练习摆动脚的摆腿和触球的脚型及出球的力量。

  5、掌握一人一球的自控球动作。

  6、学习接自抛球的七个动作,即:脚的内侧踢球、外侧踢球、底部踢球和背球、头球、胸球、腿球。、

  三、足球战术训练

  (-)技术训练的目的

  使学生树立战术意识,初步掌握传接球和各项战术训练的基本技能。

  (二)战术训练的主要资料

  1、学习二人一组和三人一组在跑动中交叉传接球战术。

  2、学习个人突破战术。

  3、学习二人一组传切射门战术。

  4、练习沉底传中和包抄战术。

  5、练习掷界外球战术。

  6、学习比赛中常用的盯人防守和后插上的战术。

  四、游戏和比赛

  (一)目的

  1、透过小型对抗性游戏,增强学生参加比赛的欲望。

  2、透过自行练习比赛,认识位置职责和加强配合的重要性,提高战斗力。

  3、透过校间教学比赛,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全面地掌握和运用好技术战术才能使比赛取胜。

  (二)游戏资料和比赛方法

  1、一对一射门游戏。

  2、四对二传。

  3、三对一十传球(二脚出球)。

  4、五对五足球比赛(小门)。

  5、进行“七人制”足球比赛

  小学足球训练计划(八):

  小学生足球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普及、培养和巩固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群众主义观念,在对三—六年级的足球队员进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争取在小学阶段打好足球技术基础。

  二、训练目标: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期望,学校开展足球项目专项训练,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透过训练,建立足球运动的基本技能概念,熟悉球性和控球潜力,体会动作要领,初步掌握足球最基本技术和游戏方法,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的群众主义精神。

  三、奋斗目标

  全面普及学校足球运动,力争在县级学校中脱颖而出,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足球运动!

  四、训练的基本任务,资料要求及手段

  (一)提高队员的训练比赛作风。

  训练作风方面:

  1.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2.严格的训练自觉性。

  比赛作风方面:

  1.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2.培养勇猛顽强的踢球作风。

  3.严格的比赛纪律。

  (二)全面提高队员的基本技术

  三、四年级:

  1.提高队员运控球潜力。

  2.掌握正确的传接球技术。

  3.学习简单的传切配合技术。

  五、六年级:

  1.提高队员的传接球的速度。

  2.提高队员的防守潜力。

  3.提高队员运控球的保险系数;

  4.提高队员战术,重点是个人与局部的战术配合。

  5.明确个人的攻守职能,进攻防守原则。

  6.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二打一,三打二结合射门潜力。

  (三)主要训练手段:

  身体训练手段:克服自身体重的各种跳跃、后退跑、曲线跑等。技术训练手段:各种个人垫、运、控练习,各种一对一攻守,二三人跑动中传接。

  (四)训练主要技术:

  踢球:以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为主,脚背外侧踢球、脚尖踢球为辅。

  停球:以脚内侧停球、脚底停球为主,脚背外侧、脚背正面、胸部大腿停球为辅。

  头顶球:以前额正面、前额侧面顶球为主,介绍鱼跃头顶球。运球:以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运球为主,脚背外侧、脚内侧为辅。

  (五)战术:

  二过一配合:横传直插二过一、横传斜插二过一、踢墙式二过一、回传反切二过一等。

  备战期:

  1.认真挖掘有潜力的新队员,建设好球队,壮大球队,保证球队的持续发展。

  2.加强思想工作,让其明白锻炼的必要性以及为校争光的荣誉感,使之有意主动投入。

  3.注重球队作风建设,严抓纪律,认真做好考勤工作,建立奖罚机制,调动学生训练的用心性。

  4.本学期的训练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培养足球技术,基本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足球的整体水平。

  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提高足球氛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更期望这支队伍在比赛中不断提高,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社会培养更多的足球人才。

  比赛期:

  选取适宜的对手进行各类比赛。

  参加县级小学生足球比赛,打出好的成绩。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训练水平,改善技战术上存在的主要弱点。

  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训练,保证充分发挥身体、技能战术训练水平。

  休整期:

  用心性休息,消除疲劳,积蓄力量更好地迎接下一年的训练。

  1.进行用心性休息。

  2.持续必须的训练水平,安排强度不大的技术练习。

  3.总结经验,准备好队伍调整工作,做好新的训练准备工作。新学期新的开始

  1.提高队员训练作风,比赛作风,严格纪律性.培养良好体育道德作风,严格训练质量。

  2.提高队员的全面身体素质,重点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爆发力等素质。

  A.学习掌握跑的正确技术。

  B.提高速度所需要的肌肉力量。

  C.提高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所需要的灵敏协调潜力。

  3.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重点传,接技术)逐步发展学生个人技术特长。

  A.提高活动中控球潜力

  B.正确掌握传接球技术

  C.提高技术运用潜力

  D.注意发现学生特点加以培养

  4.提高队员的战术潜力.重点是个人战术和局部战术

  A明确个人攻守的职能,进攻和防守原则

  B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2对1,3对2潜力

  C确定基本阵容,初步构成3-2-1全攻全守的基本打法

  5.主要训练手段

  A.身体训练:各种快速跑,耐久跑,负重柔韧等练习

  B.技术训练:各种个人颠,控球练习,1对1攻守2-3跑动中传接配合,抢截球等

  C.战术训练:2对1,2对2,3对2对抗攻守,半场攻守练习比赛备注:

  1.此次训练均为学生自愿参与,自愿报名参加训练。

  2.每堂训练课都务必奉着“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严格球队作风,纪律严明,认真刻苦训练。

  3.训练本着“以人为本”,以适合同龄队员心理,生理理解潜力为提前,用心推行“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让学生用心主动的投到训练中。

  六、训练分段:

  1.低中年级部:3、4年级

  a、培养低年级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b、培养和发展球感和控制球基本潜力;

  c、学习基本的运、传、接、射门等技术动;

  d、培养正确的跑、跳技术,发展身体动作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潜力;

  e、透过分队比赛领会"进球与阻止对方进球"这一足球比赛的基本战术思想,培养抬头观察潜力和意识


立项申请书范文

  立项申请书范文(一):

  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我院自xx年2月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学院以来,为建设合格加特色的高职学院,努力完善各项办学条件。据省教育厅安排,将于xx年内对我院进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其结果将作为核实我院招生计划、发展规模、专业设置等的主要依据,这势必对我院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后,我院在省林业厅、xx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项事业都取得较快发展,为我省林业事业和闽北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近二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但由于现有校园土地只有198亩(含后山林地),严重制约了学院的发展,与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院基本办学条件的指标(试行)》的有关规定有较大差距。经我院申请,xx年4月6日xx市常务会议决定,在xx市江南新区职校园区内有偿划拨300亩土地,同时另再控制300亩土地作为我院的教学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学院的新校区。

  综上所述,学院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拟投资建设江南新校区。该建设项目总投资xxxx万元,其中2006-2010年江南校区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xxxx万元,2010-2015年组织第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4950万元,所需建设资金由学院向金融机构贷款及其他渠道融资和自筹解决。江南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后,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可达1500-2000人。根据项目建设的相关规定,特向贵委申请立项。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

  申请人:

  申请日期:

  立项申请书范文(二):

  关于申请建设_____项目的立项报告

  _______单位:

  (介绍你公司状况)哪年成立、经营状况等

  (拟建设项目的状况)投资多少、选址、占地多少、建设期多长、预计开发利润。。。

  根据以上汇报,请求上级领导批准立项。

  ××房地产开发公司

  年月日

  立项申请书范文(三):

  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建设日期:年月至年月

  说明

  一、申请同济大学重点建设项目应在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瞄准目标、凝练方向、突出重点的原则基础上,详细阐述项目的建设好处、建设资料、经费预算、设备购置、预期总体建设目标和阶段目标,做好项目的节点安排。二、项目建设实行项目职责制。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是:1、提出本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计划;2、提出本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3、组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负责工程投资、工期和质量保障;4、协调本项目的内部关系,解决内部出现的问题;5、提出本项目建设的年度报告、年度统计;6、根据要求安排本项目理解中期检查;7、出具本项目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做好验收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三、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如下:1、各单位确定项目负责人,提出立项申请并填写项目申请书,带给必要的论证材料;2、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专家及职能部门签署意见;3、学校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最终审核批准后,发出开工建设的批复文件,并正式拨款。

  项目建设好处

  总体目标

  总体建设资料

  分年度建设计划及阶段目标

  同济大学重点建设项目经费预算总表

  单位:万元

  支出预算1、设备购置费2、设备维修费3、图书资料购置费4、房屋建筑物维修费5、实验材料费6、测试分析加工费7、租赁费8、业务费合计

  预算总额

  分年度预算额年年年年

  备注

  说明:1、项目建设严格实行预算制,申请人须认真填写《重点建设项目经费预算总表》《重点建设、项目设备购置费预算明细表》和《重点建设项目业务费预算明细表》。其中,后两个《明细表》均指在总预算额度内、且计划在项目申请当年使用的经费;以后年度的项目使用经费计划及明细则应按“分年度预算额”在每年末学校统计下一年度经费预算时统一申报。2、学校分期划拨的经费以各项目提交的当年年度预算批准额为准。各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应确保按期执行资金的年度使用计划。3、项目建设应严格按照开工建设批复文件的资料进行,不得随意变更。在建设过程中如确需变更时,务必坚持以下原则:务必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提交有充分变更理由的申请报告和论证材料,经校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实施;预期建设目标不能降低:批准建设经费额度不得突破。4、学校项目建设实行严格的结项审计制度。申请下年度预算时,需提交上年度经费使用状况报告。项目负责人应

  立项申请书范文(四):

  **市***局:

  ********有限公司是经***市**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号文“关于中外合作经营*********有限公司合同书、章程的批复”批准,于****年**月**日成立,注册资本为港币400万元,经营期限为20年。目前选址于**市**区*********(地址),购地****平方米,建设项目为:******有限公司。该项目已取得****环保局环境影响报告批复。预计建成厂房*幢占地面积***平方米,**车间*幢*层占地面积约***平方,建筑面积约***平方;**车间*幢*层占地面积约***平方,建筑面积约***平方;**仓库*幢*层占地面积约***平方,其它消防池及故事池占地面积约***平方;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项目总投资额增加到****万人民币,建设资金由我公司自筹。我司以生产和销售自产的*****(产品名);生产规模为年产***吨、***吨。计划用工人数为*人左右。主要生产工艺:*************。我司在*****年初以本身在国外拥有多年****生产的技术优势,引进国外创新工艺,国内首创产品*******,主要以有*****主要生产材料,因******,并没有废水排污,很好的保护了水自源;生产设备为*****机,对于电力设备的并无特殊要求,为环境护保及节能做出贡献。目前我司已取得环保部门对于该项目的环保意见书复函。我司产品*********(公司经营状况),

  以积级创新、规范管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管理模式进行经营,但因业务的不断发展,,因为场地的不足已经出现安全、消防隐患,期望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得以更加健康、稳步的发展。现向贵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立项手续,恳请批准!

  申请企业:******有限公司

  申请日期:*****-**-**

  立项申请书范文(五):

  根据《##县招商引资若干规定的通知》精神,结合贵县经济发展形势,现申报##有限公司,落户在贵县。该项目现向##县发改委申请备案,详情如下。##有限公司,建立于##年,专业从事##的生产和销售,随着##县招商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我公司决定在##注册成立独立公司,公司主要产品有##系列。并可根据顾客需要生产不一样规格的产品。经销各种##等。公司以良好的信誉和质量赢得了客户,开拓了市场、生产逐年发展产量和销量稳步提高,产品畅销##各地。项目属新建项目,投资总额#万元,总建筑面积#?,建设资料:1、生产车间):建筑面积#?2、综合楼一座:建筑面积#?项目建设期2年(从#年#月至#年#月)。项目建成后,能够使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青年创业的问题,透过建设此项目,能够发展和促进#的工业化发展进度,并与农业科技、民族文化、旅游业互相整合,促进西部农村科技事业的和谐发展。带动#县的经济发展。现特向#发改委申请项目立项,望给予支持为感!特此申请。

  立项申请书范文(六):

  课题立项申请书样本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

  申报单位(签章)

  申请者

  联系电话

  组织部门

  起止年限20年月至20年月

  填报日期20年月日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ΟΟ七年元月制

  填写说明

  请不要修改本申请书模板中表格的结构,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申报系统拒绝受理。

  1、凡申报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的项目须填写此立项申请书。

  2、立项申请书由项目的主承担者填写,经项目主承担者工作单位审查同意后,一般项目一式三份、重点项目一式七份(含查新报告)并附申报软盘一张报送重庆市科委。

  3、填写申请书前,请先查阅《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其中重点项目应围绕当年“项目指南”资料撰写。

  4、立项申请书所列资料都要据实填写,表达应明确、完整、严谨、扼要(外文名词要同时用中文表达)。

  5、项目组主要成员本人应在申请书上亲自签名以示同意合作。

  6、立项申请书一律要求用A4纸张打印,否则不予受理。

  7、所有申报材料恕不退还,请注意留底。

  8.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两个个层次给予资助:重点项目(20-40万元)、一般项目(2-4万元)。

  9.项目负责人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完成项目的潜力,无逾期未结题的科技项目,在研科技项目不超过1项,且同一年度内只能申请1项市级科技项目。

  10.项目负责人应当具备《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一、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

  承担单位组织部门

  单位地址区(县、市)邮编

  单位性质1。高等院校2。科研院所3。企业4。其它

  工商注册登记类型1。国有2。群众3。股份合作4。联营企业5。有限职责公司6。股份有限公司7。私营企业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外资企业10。其它企业

  单位法定代表

  姓名联系

  电话手机单位

  传真

  项目负责人

  姓名联系

  电话手机E-mail

  项目主要合作单位

  计划类别

  1。自然科学基金2。院士专项

  项目主要服务行业1。农业2。制造业3。电子信息4。医药化工5。交通、能源6。建筑建材7。冶金8。轻工纺织9。社会事业10。其它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1。电子信息2。生物医药3。现代农业4。环境保护5。新材料6。光机电7。交通8。能源资源9。社会事业10。其它

  项目研究所属主要学科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三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代码:

  名称:代码:

  名称:代码:

  名称:

  起止时间总投资万元申请资助万元

  主要研究资料

  (限100字)

  预期成果形式或到达的目标

  (限100字)

  注:此简表的选取项均为单选项。学科代码及名称按国家标准(可在市科委网站上查询)至少填至二级学科。

  一、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我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我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立项申请书范文(七):

  项目名称:中外(含境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建设申报二级学科、专业名称:学科门类: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起止日期:

  二○○年月日

  说明

  一、申请同济大学重点建设项目应在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瞄准目标、凝练方向、突出重点的原则基础上,详细阐述项目的建设好处、建设资料、经费预算、设备购置、预期总体建设目标和阶段目标,做好项目的节点安排。二、项目建设实行项目职责制。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是:1、提出本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计划;2、提出本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3、组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负责工程投资、工期和质量保障;4、协调本项目的内部关系,解决内部出现的问题;5、提出本项目建设的年度报告、年度统计;6、根据要求安排本项目理解中期检查;

  7、出具本项目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做好验收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三、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如下:1、各单位确定项目负责人,提出立项申请并填写项目申请书,带给必要的论证材料;2、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专家及职能部门签署意见;3、学校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最终审核批准后,发出开工建设的批复文件,并正式拨款。

  Ⅰ、中外(含境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建设总体状况中外(含境外)合培养双学位建设总体状况

  所属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I-1目前本专业已签署中外(含境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协议的项目简要介绍(合

  作院校、协议签署日期、派出学生及接收外方学生人数、学位授予状况等,详细信息请填至《同济大学中外(含境外)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汇总表》)

  I-2双学位建设现状自述(课程体系、硬件设施、管理队伍等方面)

  II、II、师资队伍状况

  项目负责人姓名出生年月职称职务最高学位博/硕导

  主要参加者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职务

  最高学位

  博/硕导

  项目建设师资队伍总体状况职称结构高职中职其他≤35年龄结构35-55≥55博士学位获得者结构硕士学士其他

  本项目教学参与人员具体状况(请主要介绍教学人员在国外留学、工作或从事学术研究

  的经历及相关业务水平)

  III、III、自我评价III1本专业中外(含境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合作的主要特色

  III2本专业在国内外同类专业中的地位

  III3目前本专业中外(含境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合作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IⅤ、双学位建设项目规划双学位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项目

  IV1项目建设好处

  IV2

  建设总目标和预期成果

  IV3

  建设资料、建设措施及条件保障(含经费支出计划)

  IV4项目建设分年度目标

  立项申请书范文(八):

  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申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书立项

  申报单位:

  实验室名称: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项目建设周期:申报时间:

  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制二○○八年十二月

  项目项目名称申请经费姓名项目组主要成员职称

  起止时间职务专业

  建设主要资料、目标及预期效益摘要

  一、项目概况1、建设目的2、可行性、必要性分析3、建设资料4、建设目标(层次、结构、规模、水平)

  二、项目预期服务资料项目预期服务资料预期

  1、拟承担的本科实验教学任务专业课程名称实验项目是否新开实验学时数组数每组学生人数人数学生类别总人时数/年

  2、拟承担的研究生实验教学任务专业课程名称实验项目是否新开实验学时数组数每组学生人数人数学生类别总人时数/年

  3、拟承担的科研任务科研方向科研实验项目课题来源实验时数总时数/年

  4、社会服务

  5、预期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成果

  三、项目现状及需求1、实验开出状况实验总学时数该项目建设前实验开出状况计划开出实验项目数实验分组数开出率周学时数实际开出实验项目数每组人数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实验开出状况2、仪器设备

  实验总学时数计划开出实验项目数实验分组数

  周学时数新开实验项目数每组人数

  (1)实验中心(室)已有仪器设备实验中心(已有仪器设备台件数低值耐用品台件数已有仪器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购置(万元)时间已有仪器设备总值(万元)低值耐用品总值(万元)

  完好状况

  利用率

  该设备用于开设的实验项目名称

  注:利用率=(每周使用时数/40)*100%

  (2)需添置的仪器设备

  (凡单价十万元以上(含十万元)大型仪器设备还需另填写《南京邮电大学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可行性论证报告》)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台、套)

  单价(万元)

  金额(万元)

  该设备用于开设的实验项目名称

  合计金额(万元)

  3、实验技术人员序号姓名职称业务专长

  4、实验室环境改造及基本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已具备的条件及需改造状况(包括场地、外部环境配套等)

  5、经费安排序号12开支项目仪器设备购置费其它(主要为安装调试费用等)合计金额(万元)

  6、项目建设期项目准备期计划建设期计划完成日期预定验收日期投入使用日期

  四、项目完成后的经济、社会效益预测项目完成后的经济。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一):

  中国农民工最新状况调查报告

  摘 要:《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实施1年以来,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个性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月均工资比2004年增加625元,拖欠问题有所缓解,政府给农民工带给的服务有所加强。但是农民工收入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也远远没有实现。所以务必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最新状况;调查报告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1]。根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的估算,2004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2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尽管农民工群体为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向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存在各种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弱势群体”。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政府在近几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方针政策,设立了维护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组织和机构,加强了对农民工问题的治理。2006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这是国务院首份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综合性文件。《国务院意见》将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升到“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的高度,明确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解决农民工诸问题的思路、任务和具体措施。一年来,《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效果如何?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怎样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

  些问题,2007年2~3月,武汉大学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在武汉、广州、深圳、东莞和湖北省、河南省等部分农村进行了一次农民工最新状况的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问卷812份,有效问卷765份,理解调查的农民工的就业地分布在19个省市、输出地分布在28个省市,涉及农民工的各种问题81个。以期透过调查获得的数据与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的调查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及其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对《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政策推荐。

  1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状况及其变化

  1。1农民工的平均年龄略有增加,仍以青壮年为主

  在763个样本中,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16~25岁的占28。8%,26~30岁的占12。3%,31~40岁的占31。4%,41岁以上的占27。5%。与2004年相比[2],农民工的平均年龄提高了4岁,30岁以下的农民工比重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40岁以上的农民工比重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低于男性。女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1岁,30岁以下的占53。8%;男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4岁,30岁以下的占38。5%。

  1。2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从文化程度看,2007年初,文盲/半文盲占3。3%,小学文化程度占16。6%,初中文化程度占59。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18。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7%。与2004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相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83%下降到8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17%上升到19。5%。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在本次调查中,农民工的平均文化程度为8。7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仍高达80·5%。在对“阻碍你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的回答中,16·4%的农民工认为“文化程度太低”是最主要的障碍,这在所有选项中是最高的。

  1。3农民工从事的行业部门有所扩大,但仍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

  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几乎所有部门,但是农民工的就业部门仍然比较集中。在720个样本中,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分别占42。1%和36。7%,二者共占78。8%,其次依次是社会服务业占6。4%,批发零售业占4。4%,住宿餐饮业占3。8%,采矿业占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0。8%,其他行业占2。4%。与2004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相比,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也逐年加大。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2002年占22%,2003年占25。2%,2004年占30。3%,2007年初到达42。1%;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2002年占16。6%,2003年占16。8%,2004年占22。9%,2007年初到达36。7%。

  1。4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增加,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但大部分农民工认为他们在打工地的经济地位仍然不高

  调查显示,2007年初农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18 588元,人均收入4 408元,其中人均务工收入3 314元,人均农业纯收入1 094元,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6。7%。根据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2004年,农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16 065元,人均收入3 587元,其中人均务工收入2 681元,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4。9%。与2004年相比,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工家庭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虽然,农民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并有68·2%的农民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当地农村居于中等以上,但65。7%的农民工认为其家庭经济状况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这种反差证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1。5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但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增加,跨省、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调查证明,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而东部地区仍然是主要的输入地。在本次调查中,中西部地区输出的农民工比例为71。4%,比2004年高出4。4个百分点;[2]57。9%的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就业。虽然农民工的输出输入地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出现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农民工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比重有所提高。2007年初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比2004年的70%下降了12个百分点,而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则较2004年的14%上升了13个百分点,到达27%。二是跨省、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2004年跨省和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50%和35%,2007年初,这一比重分别为48。6%和32。4%,分别下降了1。4和2。6个百分点。

  2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用心变化和存在问题

  2。1农民工的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工资水平仍然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2-2004年,农民工月均工资由659元上升到780元,增长18。4%。而在2007年初,农民工月均工资超过1 300元,到达1 305元,比2004年增加了625元,增长80·1%,可见2004年以来,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加快。从各月均收入组看,2007年初月均800元以下的低收入组的农民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如月均收入在300~500元的农民工占2·9%,比2004年下降了14·9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500~800元的农民工占15·6%,比2004年下降了21·4个百分点。月均8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组的农民工的比重则大幅度增加,如月均收入在800~1 000元的农民工占32·0%,比2004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1 000~1 200元的农民工占13·1%,月均收入在1 200~1 500元的农民工占17·2%,1 500元以上的的农民工占19·2%,三者合计,即1 000元以上的农民工到达49·5%,比2004年提高了28·3个百分点。

  虽然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显著低于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农民工2007年初的月均工资仅相当于2005年11月全国职工月均工资的85·4%。此外,2007年初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5 h,大大超过了城镇职工的平均工作时光。如果按2005年城镇职工每周工作47·8 h计算,则2007年初农民工小时工资仅为2005年全国职工小时工资的62·8%,农民工的相对工资水平就更低了(2005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2工资拖欠问题有所缓解,但一些行业和地区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峻

  在此次调查中,65·4%的被调查对象从未被拖欠过工资,18·8%的偶尔被拖欠过工资,15·8%的经常被拖欠工资,人均拖欠工资384元,而且大多数农民工透过与雇主协商等方式已经追回其中的85%。与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偶尔或经常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降低了13·7个百分点,人均拖欠工资也下降了近600元,追回的工资比例则上升了12·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近两年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必须程度的缓解。

  从行业和地区的工资拖欠状况看,工资拖欠的行业结构基本持续不变,而地区结构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中,建筑业的工资拖欠问题仍然最为严重,制造业次之,服务业最好。在工资拖欠问题最为严重,政府集中治理力度最大的建筑业,工资拖欠的比重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在本次调查中,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仍到达44·5%,比全国平均值高出9·7个百分点。在服务业,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占19·4%,比全国低15·2个百分点。从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结构看,作为农民工最为集中的东部地区,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最严重的地区,因而也一向是政府治理的重点地区。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这种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地区已经超过东部成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东部地区则成为程度最轻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到达58·3%,比全国平均高出23·7个百分点;而在东部地区,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比全国低2·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的状况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比全国高出2·3个百分点。

  2。3政府带给的就业服务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和工作的途径仍然以非正式途径为主

  调查显示,有17·4%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政府组织,7·0%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职业介绍机构,而这一比例在2004年分别为1·9%和12·6%,两者合计共提高了9·9个百分点。证明农民工就业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政府带给的就业服务有所改善。但是农民工的非正式信息渠道和就业途径仍然居于主导地位。2007年初,75·6%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使用过政府组织和职业介绍机构,85·4%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82·3%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依靠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只有4·2%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透过职业介绍机构和政府组织,5·8%的农民工则是将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作为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上述对农民工找到工作最有帮忙的信息渠道与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基本上一致。由于缺乏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的帮忙和政府与职业介绍机构的依靠,仍有11·6%的农民工认为找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就业信息和没有人帮忙。

  调查显示,使用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时光,81·6%的是在1周以内,11·7%的是在1个月内,6·6%的是在1个月以上,而未使用过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时光,这一比例分别为70·4%、17·6%和12·0%。虽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比不使用个人关系能够更快地找到工作,但是透过政府组织、职业介绍机构、报纸电视等媒体以及人才市场等正式渠道获取工作信息或找到工作的农民工的平均工资,要高于透过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和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等非正式渠道获取工作信息或找到工作的农民工。在本次调查中,前者的月均工资为1 348元,后者的月均工资为1 267元,前者比后者高出81元。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也显示了类似的结论[2]。那么以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为打工主要目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为什么不愿意选取能够给他们带来较高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政府组织或职业介绍机构呢?主要原因是相关组织机构宣传、服务的不到位以及这两种方式本身的不规范、不完善,导致农民工不得已而选取其他的非正式途径。在本次调查中,6·8%的农民工认为以上两种途径费用太高,26·6%的农民工对以上两种途径缺乏信任,害怕被骗,13·0%的农民工仍然不明白利用以上两

  种途径,53·6%是由于有了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的介绍等原因而放下使用以上两种途径。

  2。4农民工超时加班现象依然严重,大部分农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

  调查显示,2007年初农民工的劳动时光,每周平均6·5天,每一天平均10·0 h,比2005年3月的每周平均6·6天和每一天平均10·01 h略有下降,但大大高于城镇职工的平均劳动时光。在这种状况下,超时加班就成为农民工工作的常态。60·9%的农民工表示他们要经常加班,54·1%的农民工表示在节假日不能得到休息。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是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很多工种岗位具有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特点,超时加班工作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虽然农民工要经常加班,以牺牲健康权和休息权为代价,但是很多农民工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在经常加班的农民工中,有40·6%的没有加班费。在节假日的加班中,更有60·1%的没有加班费。

  2。5虽然农民工对企业和工种岗位的满意度较高,但农民工的社会满意度较低

  2007年初,农民工对目前打工的企业和工种岗位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在农民工对打工单位的评价中,对打工单位“很满意”的占5·2%,“较满意”的占25·3%,“一般”的占52·5%,“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仅占14·6%和2·4%。农民工对目前的工种岗位感到“很理想”的占5·4%,“较好”的占29·7%,“一般”的占49·5%,“较差”和“很差”的仅占12·8%和2·6%。与2005年相比,农民工对企业和工种岗位的满意度都有所提高。从社会地位方面看,65·7%的农民工认为其家庭经济状况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47·6%的农民工认为他们的社会地位一般,20·3%的被访者感觉社会地位不高,个人尊严方面以前受到过伤害,9·6%的农民工担心受城里人的歧视。

  2。6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意愿和实际参保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与2005年相比,2007年初,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意愿和实际参保率均有所提高。2007年初,有66·5%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参加社会保障,比2005年的参保意愿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实际参加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总人数的26·2%,8·0%,13·0%和4·8%,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9·8,6·2,11·2和4·1个百分点。说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意愿和实际参保率都有待提高。

  2。7尽管大部分农民工愿意市民化,但他们融入城市仍存在很大的障碍和困难

  只有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才算完成,只有尽可能多的农民工成为市民,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格局才能改变,农民工问题才能最终消失,“三农”问题也才有可能得到解决。从目前的状况看,虽然大部分农民工愿意脱离农村、实现市民化,而且这种愿望还在增强,但是他们融入城市仍存在很大障碍和困难。在理解调查的757位农民工中,在条件或政策许可的状况下,67·8%的期望脱离农村,成为真正的市民,这一比例比2005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不期望脱离农村,成为市民的农民工仅占32·2%。农民工期望成为市民的原因主要是城乡在收入和生活水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以及社会地位上的巨大差距。调查显示,在农民工期望成为市民的最主要的原因中,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城里人收入高,生活更好”、“孩子能理解更好的教育”、“农民负担太重”、“农民社会地位太低”,分别占33·7%,21·0%,13·9%,10·6%(见表1)。农民工不期望成为市民的原因主要来自城市的工作、生活压力和风险。农民工不期望成为城里人的原因中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城市压力大,不如农村生活舒适”、“城市就业风险大,害怕失业后生活没有保障”、“城市房价太高,买不起住房”、“城市生活费用太高”,分别占22·7%,21·9%

  ,14·6%,11·2%(见表2)。

  尽管大部分农民工期望脱离农村,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在694个样本中,87·0%的农民工认为还没有成为市民,5·8%的农民工不清楚自我是否已经成为市民,只有7·2%的农民工认为已经成为市民政策性因素是阻碍农民工成为市民的最主要原因。在没有成为市民的农民工中,25·6%的认为是政策原因造成的,只有11·3%的是不愿意成为市民。此外,虽然有63·1%农民工的认为是自身还不具备成为市民的条件,但这并不是说这部分农民工真的不能在城市生活下去,而是恰恰反映了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对农民工成为市民的条件要求过高,从而农民工也按照政府的标准来审视自身的条件。在农民工认为成为市民的最主要标志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取得了城市户口”和“在城市购买了住房”,分别占37·9%,25·6%和17·7%。这些成为市民的标志或条件本身就是由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设置的,在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背景下,农民工确实很难具备这些条件。在影响农民工成为市民的因素中,92·3%的农民工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市过高的房价,还有6·6%的农民工认为是农村土地制度。

  表1农民工期望成为市民的主要原因(%)

  项目 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位的原因 第三位的原因 合计

  城里人收入高,生活更好 33。7 20。7 10。0 64。4

  孩子能理解更好的教育 21。0 22。4 19。9 63。3

  农民负担太重 13。9 9。4 15。0 38。3

  农民社会地位太低 10。6 7。8 8。8 27。2

  城里人有退休工资和社会保障 8。4 14。6 13。7 36。7

  城里人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6。1 11。7 17。3 35。1

  城里人有体面和稳定的工作 2。4 11。5 14。1 28。0

  其他原因 3。9 1。9 1。2 7。0

  表2农民工不期望成为市民的主要原因(%)

  项目 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位的原因 第三位的原因 合计

  城市压力大,不如农村生活舒适 22。7 10。1 11。8 44。6

  城市就业风险大,害怕失业后

  生活没有保障 21。9 14。6 7。9 44。4

  城市房价太高,买不起住房 14。6 14。1 15。7 44。4

  城市生活费用太高 11。2 21。6 24。2 57。0

  不愿意放下土地承包权 8。6 10。6 10。1 29。3

  在城市受歧视,融入城市难 5。6 6。5 7。9 20。0

  城市教育费用太高 3。0 14。1 12。9 30。0

  没有城市户口,享受不到市民待遇 1。7 5。5 8。4 15。6

  其他原因 10。7 3。0 1。1 14。8

  3农民工新状况的原因分析

  以上农民工新状况的分析证明,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效的改善,个性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拖欠问题所缓解,政府给农民工带给的服务有所加强,农民工的会保障实际参保率有所提高,但是农民工收入低、社会障参保率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还远远没有实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首先是政策效应和制度因素,还包括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农民工问题解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等。

  农民工的状况之所以在短短的一年时光内就得到有效的改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问题引起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意见》的贯彻,显现出明显的政策效应。而农民工问题之所以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还远远没有实现,主要原因也在于制度的缺陷和政策效应的不足,毕竟《国务院意见》的贯彻还只有1年的时光,许多政策措施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政策效应必然有限。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缓慢,主要是由于目前还存在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和城乡土地制度的缺陷。

  农民工新状况的出现,除了制度和政策原因之外,还因为其它许多因素的作用。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制造业、建筑业、基础设施建设带给的就业岗位更多,因此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也逐年加大。由于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全国各地个性是城市经济都加快发展,都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再加上在本地就近打工,成本更低,困难更少,所以东部地区虽然仍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但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大幅度增加,跨省、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也有所下降。由于劳动力素质、教育事业发展的周期较长,所以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短期内难以改变,文化程度短期内也难以有较大的提高。农民工超时加班现象严重,大部分农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则是劳动力供过于求、农民工素质不高、就业制度不完善、劳动法没有得到有效遵守、农民工社会地位低下、享受不到市民待遇、遭歧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意愿实际参保率不高,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从农民工方面看,工作不稳定、就业流动性大、收入也不高是农民工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障的最主要原因。从企业方面看,大部分农民工是在个体、民营企业

  就业,这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主观上也不愿意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从地方政府方面看,他们主要是担心强制企业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会降低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本地的投资环境。

  4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推荐

  4·1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

  《国务院若干意见》一年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此刻的关键是要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根据上述对农民工新状况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个性要注意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坚决贯彻落实劳动法,真正纠正对农民工的歧视;整顿和完善政府的就业组织和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强化对农民工的就业信息和培训服务,保证农民工就业的正式渠道的廉洁高效,尽可能使其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主导途径;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首先下决心建立强制性的、规范的、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然后再逐步纳入全国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4·2最终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和“民工潮”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最终必然消失。农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转换都还没有完成的结果。农民工和“民工潮”虽然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较大的用心作用,但把二、三产业的劳动者区分为城市职工与农民工两种,毕竟是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农民工潮水般在城乡之间大规模流动,毕竟还是一种十分规的成本过高、问题过多、副作用过大的乡城人口流动。农民工问题和“民工潮”现象最终必将消失。

  那么,农民工问题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工潮”现象怎样才能最终消失呢?我们认为,城市化是农民工问题最终解决、“民工潮”消失的根本途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要害,就是要想办法逐步使大部分农民工市民化,也成为城市职工。因为,只有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进厂又进城,离土又离乡”,落后的二元经济才能真正转变成一元现代化经济,“候鸟”式的农民工才能成为永久性的城市职工,农民工才能变成市民,春节一般也不需要回农村过年,也就不存在农民工及各种歧视和损害农民工利益的问题,“民工潮”及其带来的春运紧张也就自然消失。

  除了透过制度创新,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各种制度障碍,为农民工市民化带给制度保证之外,农民工市民化还有一个需要有效解决的困难问题,即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成本就应由谁来承担。我国提出2020年将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带给的数据[4],2001-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每年平均提高1·3%,如果按照这个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计算,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到达60%左右,据测算2020年中国总人口将到达14·5亿左右,城市总人口则将上升到8·7亿,2006年城市总人口是5·77亿,到2020年城市人口将增加近3亿,假定其中2亿是农民工及其子女。按照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测算,每转变一个农民成为城市居民需支付社会总成本约2·5万元,2亿农民工及其子女市民化,需要支付社会总成本约5万亿元,按14年计算,每年需要支付社会总成本约3千多亿元。谁来支付这个成本?肯定主要不能直接由农民工支付,因为农民工的收入已经很低,既无力支付,也不合理。当然,也不能由城市居民承担。我们认为,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除了雇佣农民工的企业和农民工自身要支付一部分之外,主要就应由各级政府支付,此刻政府就应有这个财力(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39 343·62亿元,比2005年增加7 694·33亿元)。

  而且,政府支付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是由农民工间接支付的。因为,政府在这方面支付的资金,能够主要来源于由农民工创造的价值转化而来的利润和税收。每年每个农民工只创造3 000元利润和税收,1·2亿农民工就有3 600亿元,足够支付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事实上,每年每个农民工创造的利润和税收,远远不止3 000元。所以说,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实际上主要是由农民工自我支付的。

  参考文献

  [1]朱信凯。农民市民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5,(1):28~34。

  [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3 ~ 4, 73。

  [3]国家统计局。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6)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二):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他们就业流动性强,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有的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尚未成为城市居民,但与农民也有很大的不一样,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已受到城市现代礼貌的熏陶。农民工的超多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一、充分认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超多事实说明,农民工已是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4年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这一比重到达50%以上。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说,过去20多年,如果没有农民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不会有那么快,沿海地区新兴产业和开放型经济就不可能迅猛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已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超多工作,取得了用心成效。但从现实状况看,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劳动时光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社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好处。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决定的,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必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使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务必实行有利于调动农民工用心性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农民工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构成,闯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协调工农关系,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务必使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权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也必然要求解决好涉及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他们在劳动工资、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益,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成充满活力、有序安定的社会局面。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进度和方式不一样,其社会效果也不一样。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数量也多,又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市中。农民工队伍的出现和壮大,是我国特色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正确抉择和有效途径。超多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不是短期的,而必将是长期的。我们务必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能否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宏伟目标的实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带给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到达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并明确指出,“我国此刻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科学决定。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涉及农民工的各项政策。”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从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正确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感和长期性。

  二、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把握好的指导原则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有正确的指导原则。概括地说,既要遵循世界上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用心解决农民工面临的诸多问题,又要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既要着力完善政策和管理,又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稳步健康发展。进一步地说,解决好农民工问题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第一,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就是要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社会礼貌进步的重要标志。务必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农民工、尊重农民工、保护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这不仅仅要体此刻涉及农民工的各项政策措施中,也要体此刻各地方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还要体此刻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和做法中,任何部门、地方和单位都不应有歧视农民工的规定和做法。

  第二,强化服务,完善管理。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努力为农民工带给就业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服务,带给维护合法权益和子女理解教育的服务。在管理方式上实现由防范式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在公共产品带给上实现由单纯面向城镇户籍人口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常住人口转变。要充分发挥企业、社区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农民工享受应有的公共服务和权利,也使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新要求。

  第三,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就是实行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要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搞好科学规划,实行正确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我国国情决定了和规定着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务必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既要用心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防止超多农民盲目涌进城市个性是大城市,避免一些国家出现过的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和贫富悬殊的现象。

  第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就是要坚持从各地实际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工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必须要思考到各地的差异,不搞一个模式。近些年来,许多部门和地区进行了不少的尝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要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输出地和输入地都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工问题。要用心探索保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第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既要抓紧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靠改革和发展,逐步解决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深层次问题,构成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体制与制度。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流动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也将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长过程。解决农民工问题就应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方向性和操作性相统一。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方向和思路,为各地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措施留有空间。

  贯彻以上这些原则,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尊重、保护和善待农民工,走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之路。

  三、当前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解决农民工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当前,个性要抓紧解决涉及农民工利益的一些带普遍性和最现实的问题。

  第一,着力解决农民工收入偏低和生产生活条件差的问题。这是农民工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当前农民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务必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一方面,要从制度机制上杜绝拖欠和克扣工资的现象,透过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做到农民工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切实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规范农民工工资管理,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一样酬的状况。此刻,不少地方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用心探索,要认真总结经验,推广成熟做法。同时,要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监管职责,企业务必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强化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卫生的主体职责。要依法保障农民工的休息权和休假权,监督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对于延长工时和占用休息日、法定假日工作的,务必依法支付加班工资。任何企业都不得压低或变相减少加班时光的工资支付。要多渠道地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保证农民工居住场所贴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标准,透过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和公共服务,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

  第二,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和劳动合同管理。关键是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带给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各地方、各部门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清理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各级政府都要把帮忙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资料;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向农民工开放,免费带给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要依法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和企业招用工行为。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潜力。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与监督,制定和推行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任何单位都不得违反劳动约定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个性要依法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严格禁止使用童工,对介绍和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应从严惩处。

  第三,用心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也是各方面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抓紧建立贴合农民工就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既涉及维护农民工权益,也关系稳定农民工队伍。要根据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首先着力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要适应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大的特点,保险关系和待遇能够转移接续,使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损害;要兼顾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的实际状况,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参保的用心性。各地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所有用人单位务必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当前,要加快推进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建筑、采掘等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各统筹地区要采取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农民工也可自愿参加原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抓紧研究探索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

  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

  第四,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农民工输入地政府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对农民工实行属地管理。要在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统筹思考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逐步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当前,子女上学是长期在城市工作农民工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职责,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列入教育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理解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输入地政府还要加强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和适龄儿童免疫工作;实行以输入地为主、输出地和输入地协调配合的管理服务体制,全面搞好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第五,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目前,涉及农民工的侵权案件屡屡发生,由于多种原因使得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困难重重,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权利。农民工在评定技术职称、晋升职务、评选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等方面要与城镇职工同等看待。要依法保障农民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严禁打骂、侮辱农民工的非法行为。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户籍问题。当然,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相对复杂的问题,必须要根据大中小城市的不一样状况,从各地实际状况出发,用心而稳步推进。要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健全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制度,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应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

  第六,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务必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方针。据调查,目前全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在县域经济范围内吸纳了65%,主要是在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省内就地、就近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都到达90%左右。实践证明,这种就业模式和途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必须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容量。要努力引导相关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在当地就业机会。要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仅能够帮忙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收入,也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要提高小城镇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潜力,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到小城镇创业和居住。个性要依法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这是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失业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七,着力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由于农民工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劳动大军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关系到整个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因此,必须要用极大的努力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在农民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农民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行为准则,成为既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的产业工人。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工增强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学会利用法律、透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要开展精神礼貌建立活动,引导农民工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讲究礼貌礼貌,培养科学、礼貌、健康的生活方式。广大农民工要努力按照现代产业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自我,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业务和生产技能、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履行当地城市居民应尽义务。

  2005年初,国务院领导同志就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务院研究室牵头,组织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以及部分专家,对农民工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研究成熟后为国务院制定一个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指导性文件。历经10个多月的努力,课题组构成了一批调研成果,并起草了一个指导性文件;2006年1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听取汇报,并讨论透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已经发布实施。这本《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汇集了对农民工问题作系统调查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对农民工的地位、作用、现状、趋势和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认识。农民工这一新事物还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请广大读者和我们一齐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农民工问题,为这支新型劳动大军的可贵精神和重大作用鼓与呼,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作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奋斗。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三):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春节期间我透过对我家乡盐城市响水县黄圩镇返乡农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我对家乡农民工在收入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农民工的欠薪、讨薪问题予以了个性关注。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从从业状况、工资状况、讨薪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认为至少在我省苏南地区各市外来的农民工遭受欠薪和被迫讨薪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但是在其它应享有的基本待遇上仍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他们普遍忍受着没有福利和保险、没有休假、超时工作以及没有奖金补贴的待遇。我期望对农民工问题不只是关注,而是更多地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来改善农民工的现状。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状况报告如下(正文资料)

  一、调查背景和调查方式

  20**年底,温总理为农妇熊德明讨薪一事,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从政府到民间,都以各种方式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尽力帮忙农民工争取应得的权益,政府部门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欠薪问题。时隔一年半有余,

  1。4亿农民工的现状是否有所改善,权益是否得到保护,个性是欠薪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呢?对此我决定做一次小小的社会调查,旨在以小见大,一窥农民工的收入状况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在苏南务工返乡的农民工,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问两种方式,一共调查了20名农民工,调查资料涉及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额、计酬方式、发薪方式、签订合同状况、拖欠工资状况、解决欠薪所采取的方式等

  二、调查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分别针对农民工、企业(用人单位),主要从从业状况、工资状况、讨薪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 民工的从业状况

  1、农民工大多是透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透过亲友、同乡介绍工作的。

  2、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临时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城市环卫工人等。而且农民工大多奋斗在第二产业,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有些甚至工作环境极为恶劣,是城市居民所不愿从事的工作。

  3、对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合同状况的调查发现,由于政府部门加大了建筑行业、加工制造业等农民工相比较较集中的企业的监督管理,此刻签订劳动合同、临时雇佣合同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但还是有不签合同的状况,往往出此刻打短工、由熟人介绍工作、以及在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加工户打工的农民工身上。有的是因为不明白有订合同这回事,有的是根本不把签合同当回事,还有的则是因为老板根本不理会这种要求。而且,即使有签订合同,也往往是企业指定的,存在超多不合理、不合法的霸王条款,再加上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对这些条约理解并不深,明显不利于保护农民工权益。

  (二)民工的工资状况

  1、农民工工作报酬的计酬方式主要为计件制和计时制,计时制有按小时和按日两种。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3篇3篇各类报告

  2、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按工作的强度、技术要求、个人潜力等有较大差别,从1500元到3500元不等。但是一般都没有奖金、公积金、社会福利、医疗保险。

  3、薪资的发放有三种状况:打短工的一般是在完工以后一次性发放,但是能够预支一些作为生活费;建筑行业一般分为两部分,每月发放一部分生活费,年末或工程结束时再发放另一部分;工厂以及服务业一般按月发放,但会扣留必须的保证金,如果是打短工很容易发生拿不到短期打工的工资,损失保证金的状况。

  (三)农民工的讨薪问题

  1、出现工资拖欠的比例不高,而且多为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加工户、黑工头等不正规的雇主。工厂、工地往往会因为资金没有到位而出现短时光拖欠工资,但都能很快补发。

  2、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主要有技术上的和道德上的两方面:技术上的原因有上家汇款迟延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层层分包体制等;道德上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工头卷款逃跑、有的是老板无视农民工的权利而肆意侵害其利益。

  3、农民工在遇到长时光老板拖欠工资时,所采取的手段五花八门,包括直接向老板抗议、请工会之类的组织进行调解、向新闻媒体曝光、找政府部门投诉、求助于司法、仲裁等,其中,比较极端的有“跳楼秀”、绑架老板、报复包工头等,但一般很少会有人选取这种方式。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选取向政府部门投诉,因为一旦发生拖欠,向老板抗议或进行调解很少有实际效果,申请仲裁和诉诸于司法对农民工来说都成本太高,要上媒体又需要事情具有必须的新闻性,而找政府部门不但成本较低且成功几率也比较高。

  4、各地方政府都有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并设有监察大队(纠察大队)专门处理这类案件,以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减少侵害的发生。从调查来看,各地政府部门都能比较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一经调查认定,坚决追讨回欠款,案件成功解决的几率在98%以上,而且对违规单位有处罚、教育等手段。为了减少事件的发生政府还有日常的巡查,主动进行监察工作,平时也经常展开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三、调查得出的结论

  虽然我省苏南地区的农民工工资待遇还不错,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各地离乡务工3个月以上的农民有近1。4亿人,在我省苏南务工的农民工只能占农民工总数的一小部分,所以改善农民工待遇问题仍然任重道远。农民工他们承担了城市中大部分城市人不愿干的累活、脏活,却只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艰难的生活,而且还时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农民工的工资报酬相比与他们工作的强度是很低,这仅仅是农民工收入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有时就连这微薄的工资农民工也难以得到兑现!

  透过对外来农民工的调查,我发现,由于政府近年来的大力整治与监管,农民工遭受欠薪和被迫讨薪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遇到欠薪的主要是没有合同规范以及雇主为不法经营或经营混乱的农民工。但是,农民工在其他应享有的基本待遇上仍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即使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对其中明显不合理、不合法、差别对待的霸王条款无可奈何。他们已经普遍习惯了没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没有休息日和假期,长期的超时工作却没有加班补贴的不公平待遇。如今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已成为城市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现状,与他们做出的贡献构成巨大反差。如果放任这种不公正持续下去,致使农民工不满情绪上升,是大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

  农民工之所以会受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从其自身的来讲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受到侵害也不会维护自我利益,使侵害他们权利的人和准备侵害他们利益的人有恃无恐、趁虚而入;第二、农民工缺乏能够维护自我权力的组织,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身单力薄,处于劣势地位,没有专门法律机构帮忙农民工维权,而本该代表维护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早已名存实亡,许多时候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它就应更进一步为维护农民工利益作出努力。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条件等原因,农民工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必须的专业技术,法律意识普遍淡薄。而且,由于来城市打工的农民来自五湖四海,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没有一个有力、团结的组织来保护他们的权益。所以,使得农民工始终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但实际上却没有最基本的国民待遇,依然被排除在城市各类保障体系之外。他们从事条件最差、负荷最重的体力劳动,而用工单位却不愿投入更多成本给予改善。 我认为,社会在得到农民工如此多的给予之后,理应付出对等的回报,给予他们更多实际的关爱和帮忙。首先,就就应切实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让他们享有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权利,对于侵害其劳动权利的个人与单位,进行有效的惩处,切实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其次,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舆论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督,让欠薪等不法问题无处可藏,让欠薪等不法企业曝光于阳光之下。最后,政府还要有制度保障,从制度着手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薪酬问题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监察制度、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等。总之解决农民工薪酬问题是不会一蹴而就,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着手,为解决农民工薪酬问题采取一篮子措施。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四):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一、农民工追讨工资的件次及维权方式发生变化 20**年“两节”期间,农民工到因农民工工资未及时支付个访、集访共20余件次,涉及金额1201。1万元。20**年“两节”期间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诉率上升了15。9%,金额上升10。8%,人数上升51。7%。不包括农民工到区城乡建设委,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的农民工问题,堵高速路口等方式,在城区发生一次。城区堵交通干道的行为在北环路,三环路数次发生,同邦。国际城数次发生民工拉标语、敲盆子等方式上街游行。

  二、工程领域普遍存在此类现象

  其中工程项目有政府项目,也有私营工程,如示范街道及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房地产开发工程,工业园区厂房建设工程,巴渝民居改造工程,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就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会议要求各融资平台,国有公司,行业主管单位等要及时监督,按照“业主负责、属地管理、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等方式保证工资按时发放。层层建立预警排查机制,层层落实职责制,层层落实专人,筹集应急资金,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工程款及民工工资支付投诉问题。

  三、存在的原因

  有房地产开发项目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也有融资市场的限制,支付压力逐渐加大,有个别劳务公司恶意欠薪,或者劳务公司因工程接近收尾,以追讨工资为名,雇请民工帮忙追讨保证金及工程尾款等行为。

  根据20**年“两节”期间信访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项目资金不到位。因银行银根一度紧缩,使得资金融资难,筹集资金不到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资金跟不上建设的进度,到了支付工程款的时光或结点,建设单位无资金来支付进度款、结点款。由此直接给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以及劳务班组造成巨大的支付压力,或以各种借口不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导致农民工工资支付矛盾纠纷增多。

  (二)是合同履约难度大。按合同约定执行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依据。一方面,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选取施工企业,施工企业在选取专业承包企业或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在选取劳务班组的时候,由于这些企业的实力和信誉度参差不齐。实力雄厚和信誉度好的企业都能严格履行合同,也能顺利应对市场中的各种风险。遇到经济实力差和信誉度差的企业,他们会以各种形式和方法给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或劳务公司施加压力,逼迫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或劳务公司提前履约支付款项。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劳务分包合同、劳动用工合同签订不规范,甚至有的工程项目根本就未签订书面劳务合同,只有口头约定。导致争议、纠纷不断,给处理这方面的信访问题带来了必须的难度。

  (三)工资监管力度差。目前,建设行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程序主要是建设单位支付给施工总承包方、施工总承包支付给劳务分包、劳务分包支付给民工班组、民工班组支付给农民工。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劳务分包在划拨工程款时,未遵循优先保证农民工工资的原则。即使建设单位在已按合同给定支付工程款后,下属分包单位未直接支付给民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隐患仍然存在。从中反映出工程项目对农民工工资监管乏力。

  (四)建设秩序不规范。部分项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配备不齐,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未细化不明确。工程项目管理不力,导致工程款结算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中诱发争议和矛盾纠纷较多。

  四、工作推荐

  (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为了杜绝和减少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事件的发生,用心探索防止拖欠的方法及措施。从源头上防止拖欠。严格执行项目资金和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对资金达不到规定比例或后续资金没有保障的经营性工程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坚决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不批准其开工建设。对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的工程,不予竣工验收备案。全区各类工程项目的主管部门,要尽快成立处理民工工资应急方案,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民工工资投诉问题。

  (二)是落实工程建设信用评价体系。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认真落实建设领域“工程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利用“市场评价”、“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合同履约”、“市场行为”四个评价体系,重点是参建单位的“合同履约”状况。采取房屋建筑多层不得少于2次评价(即基础完成评价一次、主体封顶评价一次),高层不得少于3次评价(即基础完成评价一次、主体完成一半评价一次、主体封顶评价一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采取建设进度过半一次,结束一次,加强对我区在建工程项目的动态监管。对存在有农民工工资支付拖欠行为的工程项目,立即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工程项目,采取建管、质量、安全、造价管理科室、站、所联动,限制该工程活动的继续进行。

  (三)是健全农民工用工体系。区人社局要用心探索农民工用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切实加大对农民工用工状况、用工合同签订的动态监督管理力度,随时掌握工程各阶段、各工种的农民工用工状况。切实有效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实行“月结月清”制度,农民工工资支付由建设单位和用工单位负责落实专人监管。农民工工资发放状况,每月由用工单位以工资名册的形式向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报送备案。

  (四)是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首先相关部门要强化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管理,重点是在资格审查中,要确保建设单位择优录取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信誉度好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坚决打击挂靠、围标、窜标行为。其次,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是加强对施工合同及履约状况的监管,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均表此刻对合同的事后监督,透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对合同备案后的履行状况进行检查,及早发现未按照合同进行履约的状况,避免造成承发包双方的扯皮事件,即时予以纠正,避免更大的损失,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对不按照合同执行的主体应视状况给与必须的处罚。再次,涉及施工现场的管理部门,要强化施工现场的监管,重点是管理人员的到位状况、从业人员持资格证上岗状况、管理人员的变更状况、现场管理制度落实状况进行监管。

  (五)是落实清欠工作职责制。清欠工作在今后几年的工作中任务十分艰巨,是关系我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区委、政府必须要把他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抓。务必进一步完善健全清欠机制,以目前已经建立的清欠机制为基础,以《刑法修正案》第四十一条规定支撑,以打击恶意欠薪和恶意讨薪为重点,以“业主负责、属地管理、行业主管、部门联动”为原则,层层落实职责,落实专人,继续推进清欠工作。个性是要加强融资的力度,确保工程项目资金到位,切实维护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五):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报告汇集了对农民工问题系统调查研究的丰硕成果,是近年来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农民工问题的权威成果。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收入方面,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500元的占29。26%,500-800元的占39。26%,800元以上的占27。90%。

  调查当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53。70%。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光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每一天工作大多超过8小时。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审批手续和收费的政策在少数地区落实仍不到位,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理解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理解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理解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理解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