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雪有关的诗句

  1、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2、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

  3、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4、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

  5、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

  6、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帮会名字大全

  7、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9、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qq签名幸福

  1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1、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1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4、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5、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16、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7、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8、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19、君看漫天杨花雪,须想天上散花人。

  20、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21、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22、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23、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24、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25、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东。

  26、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27、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28、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9、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30、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31、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3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33、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34、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35、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华西村为什么那么有钱

  精选阅读(1):

  中国华西村简介,华西村为什么那么有钱?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2010年夏,华西村花费9000万从美国购买直升机,发展空中旅游。2011年5月初,有消息称华西村将来的发展目标是筹建自己的航空公司。2011年10月11日,华西村被曝再现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城楼,甚至包括美国的国会大厦。2011年10月15日晚,“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举办庆祝建村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央视朱军等担任主持。

  华西村简介街头篮球特殊符号

  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一分五统求发展

  华西村从2001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一分,就是村与企业要分开,把新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五统,一是经济由华西统一管理,二是劳动力在同一条件下统一安排,三是福利由华西统一发放,四是村庄由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和周边的16个村一齐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5万多人。

  共同致富意志坚立秋祝福短信

  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06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600万元--2000万元。华西村党委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营管理之路。他们在处理积累与分配的问题上一向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凡村办企业的工人,每人每月只领取30%的工资,其余的70%存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到年底一次性兑现。奖金通常是工资的三倍,但并不发给职工,而作为股金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对承包企业的超利润部分实行“二八”分成,二成上交村里,八成归企业分配。留给企业的部分,10%奖给厂长,30%奖给管理人员,30%奖给职工,30%作企业积累。承包者个人所得的奖金以入股形式留在企业,作为风险抵押金。

  统一经营体制好

  华西村原叫华西大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是我国农村的先进典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职责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在我国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

  农村敢为城市先

  经江阴市政府批准,华西村最近正式更名为“华西新市村”。2001年6月,华西村周边的三个行政村加盟华西村,合并成为华西一村。此后,华西村周边的20个经济薄弱村先后加入华西村大家庭。10年间,华西村发展快速倍增。据悉,华西新市村将在新10年里投资200亿元用于民生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村庄里的都市”。

  发展特色

  农村旅游前景广

  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华西村农民旅游团日前走进台湾,引起了不小轰动。首轮三批约500名华西农民,在饱览了宝岛秀丽风光、体验了台湾民族风情之后,满意而归。

  江苏省中旅的总经理杨奇龙作为总领队,全程陪同华西农民赴台游首发团的150位成员。此次华西农民赴台游的最大特点就是规格高,线路独特,影响力大。华西人无论是到101大楼,还是到故宫博物院等景点,到处都能够见到台湾同胞挂出的欢迎标语。每到一处,不管是宾馆还是景区,上到总经理,下到员工,都在门口列队欢迎。江苏省中旅个性为华西村的农民们设计了深度五日游的产品,重点游览包括台北、阿里山、日月潭等台湾主要景区。值得一提的是,台北有一条街与“华西村”同名,因此线路中特意安排了游览台北“华西街”。为确保旅途过程中服务能够尽可能细致、周到,江苏省中旅同时为首发团150人配备了4名最优秀的领队。而为了保证这150人能够整体出行,省中旅也和东方航空公司进行协商,最终实现整体出行。这次赴台湾旅游,还让华西村和台湾南投县美食协会建立了联系,华西村8月份准备派40多名厨师去台湾做餐饮交流,同时邀请台湾餐饮业来华西村进行美食展示。江苏省旅游局副巡视员唐建国表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范的华西村,农民生活富裕,而且华西旅行社也是全国百强社、华西村本身就是乡村旅游示范点,做旅游产业有深厚的基础。台湾作为新近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对华西人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前后

  将组织1000余名村民游台湾,这是继江苏开展万人游台湾活动以来掀起的又一股热潮,必将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人赴台旅游。据不完全统计,江苏苏南农民出游大约已占到出游总比例的1/3。

  旅游指南

  交通便捷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无锡汽车站或江阴汽车站乘往华士的中巴前往,或者江阴东门车站坐201路城镇公交(只到河鲜馆)或坐205路城镇公交(可到华西双桥,华西菜场)即可。

  最佳时刻

  江阴气候为亚热带北纬湿润季风区,冬季干冷多晴,夏季湿热雷雨。年降水量1041。6毫米,年平均气温15。2℃。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等特点。其中4月-10月平均温度在10℃以上,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度2。5℃;最热月7月份,平均温度27。6℃。

  气候宜人

  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江苏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

  住宿舒适

  村内设有中、高档床位3500多张,餐饮一次可接待5000多人,适合各类层次消费。华西村自1974年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以来,已成为江南田园旅游中心,共接待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华西考察、访问。

  景点丰富

  华西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

  华西建村初,是偏处一隅,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村落。六、七十年代,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改变生产面貌,夺得粮食连年高产,吸引着市内外、省内外众多的参观者。1978年起正式对外开放,它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先进典型和旖旎的江南田园风光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朋友,已有109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到华西访问、旅游。1994年参观华西的国内外宾客达80多万人次。

  村头粉墙照壁,后为广场。广场上数十旗杆,飘扬着各种图案的彩旗,这是华西实业公司所属工业的标志,显示出它的经济实力,产值数十亿,产品远销国外。西侧为出入华西村主道,千米大道,华西双桥,以及微缩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宛若巨龙,名“龙廊”。内设商业楼廊,有商场、剧院、会场、餐厅。大会堂富丽堂皇,不时向游人说华西状况;大餐厅可容千人同时用餐,村头村尾,有万米长廊贯通。

  农村住宅是一色马赛克装饰的多层别墅楼。每个家庭都拥有三间三层别墅楼,水电气俱全。内有客厅、卧室、餐室、浴室、车库、庭院。30%农户拥有轿车。宅区绿草成茵,花木似锦。游人可随导游进入农家作客。南苑宾馆,如农家庄院,粉墙、青瓦、小桥、绿树,都有长廊贯通,一派乡土气息。

  农民公园内有“鹊桥相会、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刘备点将、十二生肖”等塑像景点。鹊桥周围有五条牛,池中浮鳄鱼,以示居安思危。砖窑洞,是华西村过去的烧窑制砖处,窑中置圆形会议室。壁画有“毛主席住窑洞”、“薛平贵回窑”等,这是村干部的会议室,以示富了不忘过去。公园围绕“龙啸池”,建有“花甲亭、古稀亭、喜耋亭、庆耄亭、期颐亭”。华西人年届八十寿,即在“喜耋亭”设宴庆祝。到“期颐亭”便戛然而止,务必从原路回到,寓意“返老回童”。

  华西村的“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2010年6月已经封顶。这座设计高度328米、74层的大楼总投资超过15亿元。

  华西村的“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建设高度突破250米,2010年6月封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座设计高度328米、74层的大楼总投资超过15亿元,预计于2011年建村50周年时投入使用。

  2011年10月8日,由华西村村民每户出资1000万元,筹资30亿元人民币建起的高328米的“黄金酒店”——龙希国际大酒店剪彩开业。该酒店,是中国国内最大的单体酒店之一,也是华西村为迎接和庆祝华西五十年村庆的一大献礼。据悉,酒店顶部的61层会有空中花鸟园、空中游泳池;酒店二楼则设有2000平方米的购物区。有人指责高楼是“炫富工程”。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认为,这是“农村城市化”的体现,“让城里人到农村来花钱”。

  窗口多样

  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莫尼克公主也在此流连驻足,国务院李鹏总理在此挥笔题词。自1985年起华西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1989年7月,拥有250套中高档客房的南院宾馆被批准为省旅游局的定点饭店。为让外宾体验华西农家生活,早在1986年起,南院宾馆即应省旅游局和外宾的要求,开放150个家庭接待外宾。

  村民们用传统的馄饨、团子、方糕、粽子和土婆鱼炖蛋,韭菜炒螺丝肉等农家分味的食品热情相待,外宾视华西村为理想的度假村。1992年8月,日本近畿洋大学508名访华团成员住进了97户农家,当了一夜“华西人”后,发出赞叹:“中国农村比过去大大开放了”。华西已成为国内外人士认识中国农村的窗口。

  微型建筑

  2011年10月8日起,为期一周的江苏华西村建村50周年庆典活动期间,华西村的旅游热升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发现,在华西村也能看到克隆的长城和天安门等著名景点。据华西村负责人说,华西村已被定为江苏省和无锡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克隆景点让当地人在家门边感受到华夏河山的美丽,也成为华西村发展旅游业的亮点招牌。

  空中美景

  拥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花费9000万,在2010年夏天,向美国麦道公司、法国欧直公司分别购买了型号为MD902和型号为AS350B3的两架直升机,推出“空中看华西”活动。两架飞机现有十人团队,包括飞行员、机务、安检等。至今已有近1400名华西村民参与,其中最小年龄不低于9岁,最高年纪不超过70岁。目前飞机申请的航线主要位于华西村上空,以机场为中心,半径为4公里的范围之内,飞行高度在300米以下,飞行一圈约15分钟,每次搭乘2-4名村民。据悉,这两架飞机平均每小时的飞行运行成本为3万元左右,每一天平均飞行2-3个小时。

  其实华西的“空中旅游项目”已酝酿多年,早在建村35周年、40周年、45周年的时候,村里就特地从外地租了几架直升机,让村民们初步实现了空中看华西的愿望。而经过村党委会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目前长三角还没有正规的空中旅游项目,这是一块空白点,如果华西村先行起来,能够在日后成熟的市场中抢占先机,立足华西,辐射长三角。老书记吴仁宝更是直接表示,华西买飞机,既能够让村民和宾客“空中看华西、看江阴”,又能够“南看苏锡常、北看通泰扬”。

  物质礼貌高素养

  华西是个江南小村,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千万分之一。华西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发奋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构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

  综合发展左右拓

  精神礼貌建设表现为四个结合:

  新与旧的结合

  塔的形式是旧的,但华西人在旧形式下建造的却是高达98米、7级17层的中国独有的金顶宾馆,它不但是为华西村年产数百万元利润的聚宝盆,同时还表达出华西人步步向上、欣欣向荣的豪迈精神。华西村地处华东,数百年来,锡剧、沪剧、评弹、黄梅戏在华西大行其道。华西村艺术团利用这些旧形式改编创作了《华西的桥》、《唱华西》等曲目,歌唱华西的好人好事,赞美艰苦奋斗带来的巨大变化,增添着华西人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

  华西村重视对有贡献者的物质鼓励,并以优惠待遇欢迎外地人才到华西创业。为鼓励华西人养成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美德,华西村对每一户出现老寿星的家庭都给以重奖。2000年,一次性为一家百岁老人户奖励30余万元。华西村还重视从精神上提高村民用心向上的风貌。华西村每周有一次村民大会,每次参加的人都有80%以上,透过村民大会向村民说村里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状况。华西村重视利用现代媒体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并反过来以这种影响教育村民。两年前香港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名为《龙情三地》的电视片,说了中国台湾、香港、大陆三地的农村状况,华西村在片中被作为大陆的代表。透过比较,使华西人认识到,还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的路是走对了。华西村还把自己的村名和吴仁宝的名字作为产品品牌,其目的是自加压力,鞭策华西人只能搞好,不能搞坏。

  宣教资料与村民水平的结合

  针对大多数村民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明白潜质,华西村把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资料与村民们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旧话新解,赋予其以全新的好处。比如,团结协作精神的好处不大为村民重视,村里则利用西游记的塑像告诉人们,只有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才能克服困难,早成正果。又比如,透过八仙过海的生动场景昭示人们,要用心竞赛,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当今中国农村,许多村口的墙壁上刷着搞好计划生育,禁止偷盗、砍伐山林的标语口号。在华西村,则是巨幅语录牌代替了墙上的标语。

  华西村的领头人----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的语录与总书记江泽民的语录并排矗立。语录告诫干部们既要与党中央持续一致,又要与人民群众持续一致;劝说人们家有黄金万两,一日但是三餐,住房独占鳌头,也只睡一个人的位置。

  严肃紧张与生动活泼的结合

  曾听在华西村做工的外地人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两个伙伴从树上偷摘了八个枇杷,被发现后先后被所属工程队和村委会罚款1200元。说到这件往事时,这位工人仍存有不满。巧的是,在村委会说状况时,也把这事当作一个案例。他们的看法是,对违反规定的工人而言,痛苦是肯定有的,但效果也是明显的。事实也是这样,在重罚之下,不礼貌的举止少了,华西村展现给人的,是卫生、整洁、安全、有序。但在另一方面,华西村又是简单的。入夜,华西金塔下音乐悠扬,小吃飘香,许多外地的打工哥、打工妹聚集在那里,说笑,散步,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华西村在提高物质礼貌水平的同时,也致力于提高精神礼貌的水平。在资料上,他们重点抓了理想信念和社会公德教育。在方式方法上,他们采取了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步骤。从效果看,他们的经验是较为可行的。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在考察了华西村后说,华西村是;亦土亦洋,亦城亦乡。

  沧海桑田伟业创

  四十年一瞬,人间沧海变桑田。华西人39年的艰辛创业,使华西发生八大变化:

  一是村民变灵。过去华西没有一个中学生,绝大部分是文盲,读到小学已是“文化人”。此刻初中以上的村民占总数的86%。其中大、中专生200余人,还有3名青年曾出国留学。透过引进和培养,现有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00多人。村领导班子里有大学毕业的18名。还培养了英语、日语、俄语、德语等六种语言的翻译人才。

  二是村庄变新。过去,零零落落十二个小村落,建村后小村并大村,茅房、矮房变新房。此刻,户户住上了水、电、气配套的别墅楼。村内娱乐、休闲、体育、购物、旅游设施配套齐全,已是一个万人规模的小城镇。迎来了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视察。

  三是土地变多。改革开放以来,透过有偿兼并、开发合作等办法,扩大了6000余亩耕地,3000余亩山地,还在宁夏和黑龙江开垦荒地10000余亩。近几年,开发利用的土地,约等于华西本村原有土地面积的6倍。

  四是产品变精。1977年,村里只有小敲小打的手工业,为农业和生活服务的小产品。此刻,引进了许多“洋”设备,办大厂高科技,创名牌,抢占国内外市场。全村58家企业,已构成带管、毛纺等六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10000多只产品的生产规模,有50多只产品获省、市和国家优质产品称号。“华西村”牌系列酒、烟畅销四方,“仁宝”牌、“华西村”牌西服、衬衫等产品已成为“三真”(说真话、售真货、定真价)、“三公认”(用户公认、专家公认、主管部门鉴定公认)产品。

  五是群众变富。改革开放后,发展合资、合作联营、股份、私营等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全村现有固定资产21亿元,一、二、三产总产值人均300万元,比建村初期人均300元,增了一万倍。

  六是生活变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采用多种形式的分配方法,确保村民收入年年递增。全村的公共和村民生活设施比较完善,家家到达“八通”。全村做到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家家都是余钱户。家家有人出国旅游,人人就业,安居乐业。美国客人来华西村访问时说:“像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七是贡献变大。20多年来,共向国家缴纳税金3亿多元,人均缴纳税金20多万元。群众拿出5000余万元,支持邻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乡镇企业。本着扶贫先扶志,扶贫先育人的精神,花较大的精力和财力,为中西部地区培训干部100多期,累计1万余人。

  八是环境变美。在大力发展群众经济的同时,切实加大新村公共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过去的泥路、小道,已经全部脱胎换骨,变成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田边绿树成荫,河塘黄石驳岸,工厂整齐清洁,地面草坪成片,鸟语花香,人人喜气洋洋,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成为江南田园风光旅游中心。村内旅游设施完善,可同时容纳3500人食宿,达成这样的共识:要看这样的社会主义,就到华西村走走看看!要看“三个代表”,就到华西村参观参观!要看“三农”,就到华西村观摩观摩!要看共同富裕,就到华西村去学习学习!要看“双思教育”,就到华西村!

  精选阅读(2):

  揭秘华西村为什么那么有钱

  资料简介:吴仁宝简介出炉。最近华西村第一高楼、华西村金牛、华西村买直升机等热点让我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华西村,华西村村长吴仁宝简介也备受关注。世界工厂现代农业网小编为你带来吴仁宝简介,让我们一齐来看看华西村为什么那么有钱!

  吴仁宝,男,汉族,1928年11月17日出生,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曾任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等职。现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党委、村委、企业集团总办公室主任。

  个人履历吴仁宝男,汉族。1928年11月生,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人。

  吴仁宝1954年2月参加工作。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农民教育家。中共党员,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35年来,吴仁宝竖持以群众经济为主的共同富裕发展道路,使华西村成为全国首富村。1996年,华西村工业经济总量超20亿元,销售收入18。9亿元。利税2。2亿元。全村居民住房别墅化,30%的村民家庭拥有轿车,户户存款超过6位数。华西村用心扶持贫困村的经济发展,确定在“九五”期间帮忙周边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8个村、8000人脱贫致富。华西村除每年开办扶贫培训班外,还在宁夏、黑龙江投资兴建两个新华西,走出一条先富帮后进的成功实践路子。1996年,吴仁宝荣获首届紫金杯中国杰出企业家成就奖。2006年2月6日,获得了“无锡共产党员楷模”的荣誉称号

  创业经历

  吴仁宝老照片1957年江阴县撤区并乡后,现华西村地域由原属瓠岱乡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华士乡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1958年8月23社与附近的泰清、马桥、立新三个高级社合并,称跃进社,吴仁宝改任跃进社党支部书记。

  1961年10月15日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分为华西(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故名)、前进、向阳、立新4个大队。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6年10月1日华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当年接待35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计841人。

  1980年冬江阴县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职责制,华西村实事求是地提出一个调整产业结构方案:全村600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群众承包,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使华西在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跨出了大步。

  吴仁宝年华西大队恢复为华西村,吴仁宝继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1984年12月17日华西村党支部改选为华西村党总支,吴仁宝当选为党总支书记。

  1989年7月1日华西村建立党委,吴仁宝担任村党委书记。

  1995年7月28日中共华西村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吴仁宝当选为党委书记。

  1995年8月-11月分别在宁夏、黑龙江建立两个省外华西村,开垦荒地上千亩,兴办企业几十家,帮扶受益村民数万人。

  1998年2月3日中共华西村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吴仁宝当选为党委书记。

  1999年8月10日华西村股分公司发行的3500万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为每股21。6元,比发行价增160。48%。华西的资本经营进入新阶段,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2001年6月华西村透过“一分五统”方式,将华明、泾浜、三余巷、前进4个周边村纳入华西,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增加到6。53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两千多人增加到7400多人。

  2002年2月12日(正月初一)华西村开始实行村外人士投资10万元(此时,华西村人均固定资产127万元)“买”一个华西村户口活动。

  2002年3月——2003年1月华西村透过“一分五统”方式,将西巷、北缪家、瓠岱、朱蒋巷村、陈塘村、水池巷等6个村纳入华西,面积到达15。63平方公里,人口到达16700多人。

  2002年11月吴协恩任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3年3月4日华西集团公司召开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2003年7月3日-5日中共华西村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吴协恩当选为党委书记。

  2003年9月1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4亿元5年期可转债券。

  2004年1月2日华西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03年底,全村销售突破百亿大关,到达105亿元。

  2004年3月华西村透过“一分五统”方式,将砂山、江南、彭蒿、龚巷4个周边村纳入华西,面积到达23。6平方公里,人口到达25400多人。

  2004年9月华西村透过“一分五统”方式,将蔡河村、陆北村纳入华西,大华西面积到达了30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人,9300多户。

  2005年1月8日华西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04年底,全村销售收入到达260。3亿元。

  2005年底预计华西村2005年全村销售收入将突破300亿元。

  具体创业历程

  一、华西村四十多年的沧桑巨变,本质上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华西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穷变富,根本上靠的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华西精神的核心所在和根本体现,而且是华西村繁荣兴旺的立业之根与兴业之宝。华西村的致富发展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回顾华西村四十多年创业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三次飞跃。

  1、埋头苦干,实现“小村落”到“新农村”的第一次飞跃。

  1961年,华西建立大队时,是个只有12个小村落、200多家农户、800多人口的贫穷小村。全村800亩耕地,被水洼沟河分割成1300多块,七零八落,高高低低,稳产难保证,高产则靠天帮忙,村民生活勉强维持温饱。1964年,受大寨大队先进事迹的启发与鼓舞,村支书吴仁宝连夜制定了一个华西村15年发展蓝图,立志实现“五个一”目标:干部有一个团结奋斗的好思想、开好一条排灌两用的华西河、建好一大片稳产高产良田、“三熟”亩产一吨粮、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华西人不管严冬酷暑,不分白天黑夜,“头昏肚痛不算病,腰酸腿疼不脱劲,烂手烂脚不缺勤”,大兴农田水利,大搞田间管理,被人称为“做煞大队”。历经七个寒暑的苦战奋战,华西人全凭双手两肩与铁锹扁担,建成排灌站3个,埋设地下管道7000余米,填平废河塘47个,挖去田埂上千条,新开1条华西河,累计投入人工32万个,清理土方160多万,提前5年实现了亩产吨粮田的奋斗目标。到1972年,全大队每个农户都搬进了新瓦房,由此迈出了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华西大队也逐步成为江苏与全国闻名的农业先进样板。

  2、苦干巧干,实现“农业先进村”到“工业明星村”的第二次飞跃。

  华西村不仅仅是中国兴修农田水利的先进,而且是探索发展乡村工业的先驱。早在建村初期就悄悄办起小磨坊和小五金厂,为之后的发展乡镇工业积累了资金。改革开放后,华西人遭受长期压抑的大办乡镇工业的激情空前迸发,他们不失时机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1985年,华西村制定“苦战三年,实现三化三园亿元村”的奋斗目标。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三园即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为了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的信心与决心,吴仁宝选取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誓师典礼。全村100多名党员群众向革命烈士庄严宣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苦战三年、目标一亿”。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在那里不是江湖结义,而是华西精神的团结归口、服从分配。华西村党员干部共同约定: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到最艰苦复杂的地方去;要严于律己,少拿电筒多照镜,对照先烈想自己;要多做实事,从此刻做起,从全家做起。正是凭藉这种团结归口、服从分配的大局意识,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创业精神,身先士卒、不计得失的奉献品格,华西村于1988年建成亿元村,到1991年底已创办大小企业20多家,年产值5亿元,成为名符其实的工业明星村。

  3、实干快上,实现“亿元大村”到“天下第一村”的第三次飞跃。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吴仁宝夜不能寐,当夜召开全村干部大会,断定新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决心动员一切资金加快经济发展,进行新一轮创业。在引进一批大型中外合资项目的基础上,华西集团公司于1994年应运而生。此后,吴仁宝接连推出了一系列崭新激励举措:同年,向全市乡镇发出挑战,“三年超华西,重奖100万”;2000年,号召全村“近要塞、平新桥”(要塞与新桥当时都是江阴市的工业强镇、经济大镇);2002年,瞄准目标“迎接十六大、实现六十亿”。这一个个目光高远、紧贴实际的奋斗目标,生动地体现了华西人自强不息、勇攀新高的进取精神,紧韧不拔、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奋争一流的实干精神。在实际工作与发展进程上,华西人更是连战连捷,顺利完成10亿元、30亿元、50亿元、60亿元目标,2003年率先在全国建成百亿元强村。去年原定目标200亿元,结果却超额完成30%,到达260亿元。此刻,把华西与欠发达地区相比,相当于一个县;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当于一个很好的镇;拿到世界上去比,是“天下第一村”。称华西为“天下第一村”,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华西村40年发展壮大,40年辉煌巨变,用吴仁宝老书记的话说,就是“靠艰苦奋斗,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华西人给吴仁宝老书记算过一笔账:他今年78岁,工作50多年,不讲节假日,没有礼拜天,如果按每一天工作12。5小时计算,一天就比正常8小时工作制多干4。5小时,50多年来实际多工作29。8年,加上节假日、双休日,总计延长达51。87年。其他华西人,无论是村干部还是一般村民都是如此。因此,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决不是吹牛吹来的,而是苦干实干得来的。

  二、华西村的超常规裂变发展,根本动力就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华西村在短短40多年内就实现了由“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到“三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仅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绝无仅有,就是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也令人叹为观止。吴仁宝老书记常说,华西经验,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围绕特色做文章”。创“特色”,自然要搞“创新”。综观华西四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的发展巨变,创新、创特色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

  1、推进观念创新,为经济快速发展带给强大动力。

  观念创新是一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华西人不仅仅重视观念创新,而且带头推进观念创新。老书记吴仁宝若干客观辩证、广为流传的名言警句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透析华西人的观念变迁,就不妨从分析吴仁宝的几句名言入手,以达窥豹之用。

  一是“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这是吴仁宝大半生沉浮起伏人生经验的重要结晶,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所在。吴仁宝把华西人、当然也包括他本人50年的政治立场与工作态度形象地概括为4个字:50年代“听”、60年代“顶”、70年代“拼”、80年代才“醒”。所谓“听”,是由于当时年纪轻,没有经验,上方说啥就做啥,因而犯了“教条主义”的错;“顶”,就是抵制极“左”路线,不搞放下生产闹革命,华西样板的牌子因此被摘。之后一想明顶行不通,而且要吃亏,就改为暗顶,对不切华西实际的,只在口头上答应,不会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认真执行。发展乡村工业就是如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华西的“地下”工业生产一向没有停止过。因此说犯了“形式主义”的错;“拼”,就是拼命大干社会主义,按照当时“以粮为纲”路线,旱田改水田、两熟改三熟,农民被搞得辛辛苦苦,结果仍只是温饱。即使群众埋怨叫苦,仍然在拼,又犯了“官僚主义”的错;“醒”,就是在学习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论述后,才从前30年的挫折与教训中清醒过来,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什么事情都得从实际出发,对的坚持,错的改正,进而摸索出华西村正确的发展道路。说自己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体现了

  老书记谦虚诚实的人格风范,也体现了他对“两个务必”由衷体认。当然,老书记说“最难”并不是指实事求是真的难以做到,可望而不可及。他之后又说,“遇到困难只要实事求是对待,就能大难变小难,小难变不难。”说到底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华西人有了这种科学态度,因此能够长期做到“三不倒”(难不倒、夸不倒、吓不倒)。能够说,“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它集中体现了吴仁宝的“务实论”。

  二是“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硬道理”。这能够说是对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最生动、最贴切的诠释之一。农民出身的吴仁宝当然深切体认农民群众“怕穷、求富”的迫切心理,“发展”和“富民”也是多年来让他魂牵梦绕、寝食难安的两件大事。当前几年宏观形势趋紧,某些干部流露畏难畏缩情绪时,他立即旗帜鲜明地指出,“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说实话,在华西发展中不是没有遇到困难,而是每当碰到困难时,总是按照老书记的要求,不断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后,当别人忙于分田到户时,他则全力发展乡镇企业;别人大搞乡镇企业时,他已酝酿招商引资;别人奔忙招商引资时,他已谋划结构调整;别人着手结构调整时,他已起动园区建设。在加快发展上他总是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为华西的大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近两年就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他又进一步指出“发展最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有效益,就叫科学发展;没有效益,甚至亏本,就不叫科学发展”。当他预感到中央要实施宏观调控时,及时提醒华西干部“新投项目开快车,未投项目急刹车,现有企业开稳车”,不仅仅证明了他超常的政治敏锐性,而且证明了一位老党员服从大局、服

  从中央的坚强党性。“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质上代表了吴仁宝的“发展论”。

  三是“不怕‘公有’、也不怕‘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华西要‘公’、‘私’双富有”。前几年学术界、新闻界对“公有”“私有”的争论如火如荼、铺天盖地。对此,吴仁宝老书记自有主见。他始终坚信“个人富了不算富,群众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共同富裕是华西村发展的根本目标。他进一步指出,争论的任何一方都有片面性,他们要么主张公有、反对私有;要么主张私有,反对公有。实质上,公有或是私有都不重要,都不是本质的东西,根本上还是看何种形式更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致富。他更理直气壮地说,华西村“既不怕‘公有’,也不怕‘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华西要‘公’‘私’双富有”。这种观点在当时不仅仅具有超前性,而且与小平“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的观点若合符节。“华西要‘公’、‘私’双富有”,直接证明了吴仁宝的“富裕论”。

  2、推进制度创新,为经济持续发展带给根本保证。

  在经济增长诸要素中,制度是决定性因素,制度创新也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从表面上看,华西村经济体制似乎是四十年一贯制,是一成不变清一色的群众所有制,实际上并非如此。个性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华西村明显加大了制度创新力度,加快了体制调整步伐,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不断完善所有制结构。华西村最初的发展与壮大,群众所有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实行分田到户时,华西人便根据中央“宜分则分”、“宜统则统”的原则,认为公有制在华西仍有生命力,坚持不搞分田到户。倘若当初迫于外部压力而随大流、跟风走,很难设想这天还会有如此辉煌的华西村。从严格好处上讲,华西村的体制改革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社会上正流行企业转私风,但是华西村走的却是另一条体制改革之路,不是将企业一卖了之、一私到底,而是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大力发展合资、联营、股份、个私经济,从而初步构成了华西村以群众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混合型经济结构。在华西体制改革中,最为成功、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999年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造了中国“村庄上市”的先例。此举不仅仅影响空前,而且为华西村之后的裂变发展带给了巨资,当时靠股市募得资金兴建或扩建的几家企业如今都成为华西村的顶梁柱。近年来,华西村又以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广泛吸收外部力量加入华西村,为华西今后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是适时改善收入分配方式。多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就决定了其收入分配制度是既不搞“大锅饭”,也不搞“独吃饭”。华西的村民收入大致由工资收入、股份分红、年终奖金等几部分组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华西就根据“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存入”的指导思想,实行“二分分配,八分留存”的分配制度,村民除平均每人每年支取8000—10000元的现金收入外,其余的统统入股,而且是长期股。奖金也是华西村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新设立的年度个性奖、发展潜质奖、服务功臣奖、先进党员奖等数额都相当可观。但对奖金的发放华西村也明定少发现金,多发股金,虽然制度上规定能够拿到20%现金,但现金支付的最高标准就是20万元,即使是厂长、经理也概莫能外。华西村这种少分配多留存的分配方式,对华西加快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用心好处,一是让华西村多年来长期做到“固定资产不借贷”,保证了华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避免了透过社会集资等非正常途径融资带来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三是由于村民手中可支配现金少,客观上也促进了华西村勤俭节约良好村风的构成。

  三是用心探索村企管理新机制。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周边16个村先后加入华西村。华西地大了(达30km2)、人多了(近3万人),原有的村企管理体制务必进行适当改革。经过充分酝酿和周密思考,2001年6月吴仁宝提出了实行“一分五统”的村级管理新思路。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在这六条中,最为本质的是首尾两项。首项“村企分开”,体现的是不搞平均主义、大锅饭,这样既能够不挫伤老华西村民的用心性,又能调动新加入周边村民的用心性,从而充分发挥两种用心性共同建设大华西、发展大华西;末项“村建统一规划”,则能够保证华西的资金与周边村的资源、个性是土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真正到达双赢。透过“一分五统”将周边村庄纳入大华西,既体现了华西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同时也开创了超大型村庄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先例。在村级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华西村又用心推进企业管理模式改革。自2002年起全面实施企业合作制、经理负责制、董事监督制、工代议事制;对职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促进了企业民主管理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效能的提高。

  3、推进技术创新,为经济高效发展提高带给基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华西村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逐步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调整完善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华西的名村、名人、名牌、名品效应,在坚持工业立村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三产兴村新思路,率先发展农村田园旅游业。目前,旅游业比重已到达20%以上,成为华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今年4月华西村一个月接待游客就高达20万人次。

  二是加快发展支柱产业。适应宏观调控和全球经济竞争需要,近年来华西村按照“现有企业为基础,技改延伸找出路”的方针,做大做强纺织、冶金和三产。2002年先后投入10多亿元新上一批高科技含量的冶金、纺织等项目,使华西村成为真正的工业强村。

  三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多年来华西村不惜巨资引进和开发先进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去年一年用于新设备引进和新产品开发的资金就高达10亿元,华西企业已大多装备了世界一流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与此同时,华西村切实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仅最近2年,就吸引了12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华西创业,华西干部学历到达大中专的比率已增长到60%。华西企业的自主研发潜质也同时得到提高,扁钢、宽带等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四是大力实施名牌方法。坚持借用名牌与自创名牌相结合,与宜宾五粮液酒厂联合生产华西村酒,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利用与保护,及时注册华西村牌、仁宝牌等多种商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华西村还把诚信作为经营之宝,坚持以“好信誉靠自己建”为原则,以“讲诚信世界第一”为目标,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对外服务体系,保证华西村金字品牌永不褪色。

  五是做优做美工业园区。华西村及早实施工业园区方法,近几年尤其注重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全村68个工业企业已全部进入工业园区。此刻按照华西现有生产用地2000亩计算,平均每亩创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税利50万元,亩均积累40万元、安排就业15人,真正到达了“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

  三、华西村名扬天下,全在于始终坚持勇争一流、创优争优

  创优也是华西精神的重要内涵和显著特征之一。多年来,华西人不仅仅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质量优先,以优取胜,而且在社会生活领域坚持不懈抓创优、出优绩、争高效,不断扩大华西村的对外知名度、美誉度。

  1、始终持续优美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始终是华西人幸福追求的重要目标。什么叫村民幸福,吴仁宝认为就是“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楼上铺地毯,楼下铺地砖,吃水用开关,雨天外出不打伞在华西早已成为现实。此刻,家家住别墅,户户都是百万元户,华西村能够说是富甲天下。物质上富裕了的华西人同时也直接感受到精神愉快、身体健康的巨大福祉,这主要归功于华西村的优美环境。上世纪60年代华西人改天换地,不仅仅是为了争取稳产高产,而且是为了创造更加适宜人居的生产生活环境。80年代,华西人追求的目标是“三化三园亿元村”,“亿元村”是以“三化三园”为前提的,极可反映华西人的强烈环境意识。进入21世纪,应对工业园区的迅猛发展,华西人再次把环境保护放上突出位置,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吴仁宝老书记认为,“天下第一村”,标准就是两句话,“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对美丽,他的定位是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为了进一步美化“五容”,华西人2004年毅然关掉了年产值1。5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三家化工厂,并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日处理潜质上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被评为省级环保示范工程。同年5月,华西村专门成立了环保公司,对新加入的邻

  近村全面改厕改水,营造与华西村一样的鸟语花香,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今年3月,华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与发展规划又顺利透过省级论证,农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将使华西更为增色,更为优美。总之,说到底,华西村发展至今,所走的实质上是一条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始终持续优良村风。华西村朴实礼貌优良风气的构成,是与华西村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分不开的。在华西,政治思想工作没有“淡季”和“旺季”,也没有“低潮”和“高潮”,是几十年的“一贯制”。华西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能够持之以恒,不仅仅得到社会公认,而且村民也热情理解,其关键在于不断赋予新的资料,新的涵义,具有很强的华西特色。华西的“精神礼貌开发公司”可说是中国唯一,世界没有,她具体担负起全村“富脑袋”工程,也就是使全村村民思想纯净化、知识科技化,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任。华西精神礼貌开发公司,摒弃了过去政治思想工作“空对空”说教式的方法,采取了同村民生活、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做法,使思想工作取得了实效性的结果。“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由吴仁宝老书记亲自创作的“十富赞歌”、“十穷戒词”等,都把大道理化成群众的口头语,有资料,有目标,成为大家都能操作的行为标准。华西村歌、华西的“荣誉馆”、华西艺术团的各类节目,时时提醒村民致富不忘共产党、不忘过去。华西村的“长寿亭”“金水桥”“双桥”,处处教育村民看到桥、走过桥,不忘共同富裕是金桥;华西精神礼貌开发公司对退

  休、多病老年村民,对遇有特发事情的村民等的家访,都赋予了崭新的、独特的思想教育内涵。这些都直接推动华西村由“老三无”(无赌博、无迷信、无重大刑事犯罪),发展到“新三无”(无上访、无告状、无暗斗)。

  3、始终持续优质服务。“有难官当,有福民享”,是华西村党员干部的根本行为准则。在多年前,吴仁宝就提出对村干部在村内不好称职务,而要称司机。正因干部是管人的,司机是为人民服务的。吴仁宝首先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早在70年代他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华西村别墅改新换代好几次,环境一次比一次好,档次一次比一次高,他仍然住在70年代建造的小楼中。对华西村干部他也要求做到“三正、三平、三守”,即“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政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守法、守约、守信誉”。也就是说要德才兼备。吴仁宝还说,“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说错话”;要“对上抓与党中央持续一致,对下抓同人民群众持续一致”;“华西能够搞‘一村两制’,但决不搞‘一家两制’”等,这些都体现了老书记以民为本的思想品格。正是有老书记的示范带动,华西村的干部都能一专多能,都能既会当领导,又能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基层劳动。此刻华西村提倡干部“明的照拿,暗的不拿”,实际上大部分干部明的拿不足,暗的一分不拿。华西村党委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众望所归、名不虚传。

  华西村党员干部不仅仅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华西村民服务,而且毫无保留地为全国服务,个性是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服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华西村累计为中西部地区无偿培训干部120多期上万人次。华西还先后在宁夏黑龙江两地建设省外华西村,不惜人力物力、精力财力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现又准备在江西吉安建设第三个省外华西村。华西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富了不忘国家、不忘群众、不忘左邻右舍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三不忘”诺言。

  当前,华西村正在全力以赴为“苦战一千天,实现一千亿”的宏伟目标而发奋奋斗,按近十多年来华西村年均增长超50%的速度推算,三年实现总销售1000亿元,华西村完全可能、大有期望。让我们为华西加油!为华西喝彩!

  精选阅读(3):

  有事去江阴,朋友说不妨到华西村走一走看一看。于是找了一个对华西村比较熟悉的人当我们的导游,来到这久负盛名的“中华第一村”,作了一番浮光掠影式的参观。虽然时间太紧,行程匆匆,只来得及登“华西金塔”远眺,和驱车在华西村范围内转了两圈,只见到一些最多算得上是华西村的“表面现象”的东西,但这些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产生了不少的疑惑。回来之后,又在书报杂志和网络上翻查了一些有关的资料,更加觉得华西村真的相当有意思。

  一、金塔——符合常理吗?

  在华西村,已经有一句名言“不登金塔,等于没到华西”,很有一些北京人警告外地游客“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味道。既然如此,我们入乡随俗,所作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登那华西金塔,并鸟瞰华西村的全貌。

  在塔侧和塔的入口上,都看到一块金牌,上面写着“世界第一塔”,不禁暗暗有些奇怪:“这个世界第一塔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呢?仅以中国来说,塔是历史极为悠久的一种建筑形式,几千年来,留在中华大地的名塔数不胜数,随便一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杭州的六和塔,西安的大雁塔等等名塔,不知道这华西金塔凭什么压倒它们?即以现代建成的塔来说,我可看不出这个塔有什么可以与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相比的。更不用说国外的塔,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了。”

  当然这个疑问不好明言,正在迟疑的时候,已经上了电梯。塔高有十五层,底层是大堂和商场,顶层是眺望台,中间各层是华西宾馆(据介绍说,这是一个四星级宾馆,以一个村而拥有四星级宾馆,也应该是中国第一了,但我们没有看到国家旅游局或国际酒店联合管理集团所授予的证书,又一小小疑问也。)我们必须乘电梯才能到顶层。

  乘电梯每人十元。在电梯上,导游介绍说,光光靠这架电梯,华西村一年的收入超过三百万,因为华西村一年的游客一百多万,而肯定每个游客都要上这个华西金塔看华西全貌,这样一来,每架电梯一年可以载五十万客人,每人十元,这样就有五百万了,当然有些领导和嘉宾是不用买票就可以乘电梯的,因此算下来,三百万是保守的了。我注意到我们所坐的电梯不大,进来八个人,就已经相当的挤了;而且这电梯也不是商务写字楼所用的那种快速电梯,速度也不快。本人有一个不良习惯,就是看到或听到什么之后通常会问自己一句这些东西是否符合常理;特别是对那些统计数字,经常地自己略略核一下它们是否合常理。我由于有这个自己心口相商的坏习惯,常常被不熟悉的人误以为走神,甚至有人以为我不懂礼貌——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略过不表。

  对我来说,这里几个地方都有疑问。第一,每年游客超过百万,就是说平均一天要有3,000多人到华西村来旅游。那么这些人利用什么交通方式来到华西村呢?假设都乘汽车,平均每辆车可以载15人,每天就需要200多辆汽车。第二,这些人怎么登上华西金塔顶层呢?假设电梯一次可以载10名游客,则电梯每天须运行300次,以上下一次运行6分钟计算,则须1,800分钟,须30个小时连续运行,共两部电梯,每部都要15个小时不停地运行。这还没有算上内部工作人员及华西宾馆内住宿的宾客所必须占用的时间。第三,据导游说最高峰期如“十一”黄金周期间,每天游客三万人,我不可想像这些人是怎样登上华西金塔顶楼的。

  华西金塔顶层的前厅,看见江题写的“华西金塔”四个大字,于是记起在金塔底楼大堂也见到过一幅类似的由前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大字。同一座建筑,却有前后两任国家主席的亲笔题名(额),以我本人来说,好像还是第一次见到。在这个意义上,华西村之称得上“世界第一塔”或许也算得上当之无愧了罢。但来到顶层的后廊,却赫然地见到好几尊神像(菩萨)的金身。有送子观音、弥勒佛,更有祝寿的寿星、献宝的财神和赐福的天官。这也是一种有趣的现象,相信中国稍为正规一点的寺庙、神殿或道观,都不可能让上述神佛共处一堂的,更何况在前厅就是共产党总书记!

  下得塔来,导游意犹未尽(看得出来他对华西村非常崇拜),又介绍说,这一座华西金塔建成于1996年,塔高共15层,高98米,造价1。2亿元。我觉得这里也是存在疑问的。首先,造价1。2亿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在大城市中建造高楼,造价中相当大的一部份是用于支付搬迁、地价等费用,在华西村这些是不需要的,1996年花1。2亿却仅造了这么一个塔,怎么说也是有些过不去的。其次,共15层的塔(其实是宾馆),却达高98米,也很令人不解。因为在城市,既然有98米这样的高度,层数应该有28、29层甚至30层以上了吧?回过头来再望上去,总有一个隐隐约约的疑问:真的有98米那么高吗?

  二、别墅——围起来很舒服?

  在华西金塔上就可以看到华西村为村民所建的别墅,这些别墅都非常的整齐划一,排列得如同国庆阅兵式上的方阵。华西村总共有三代别墅群,所有的华西村村民约350多户都住进了统一分配的别墅,面积有三四百平方米。因此据说华西村村民家家都有过百万的资产。

  但华西村是一个被完全围在围墙内的村子,尤其是村民所住的别墅,更是严密地防范外人进入,甚至不许外人接近,用戒备森严四个字来形容也并不过份。导游告诉我们,华西村有指定的专业接待户,由村里统一发放工资。凡是外来的人,不管是参观的游客也好、视察的领导也好、取经的外地代表团也好,都要先到村里的接待宣传科先行登记安排,再指定到哪一家去参观。

  我们一来没时间,二来对这种严密控制和安排下的“户访”不是很感兴趣,于是请开车的朋友在别墅区外沿绕圈,最好想办法找个缺口“闯”进去看一看。当然在华西村“村警”的严密监视下,我们的图谋落空了。但即使是在别墅的外沿,还是可以看到不少风景的。

  最突出的是万米长廊,我们注意到自己所乘坐的汽车多数时间都不是在露天行驶,而是行驶在一条大型走廊中,同时这长廊还起了围墙的作用,将华西村的村民的别墅和工厂、农田和外来打工仔打工妹的宿舍分隔开来。

  导游告诉我们,华西村的万米长廊也属于是世界一绝之一。除了外围这可以供几辆汽车并排行驶的大型走廊外,在华西村村民所居住的别墅区内,也有密布如网的走廊,将每家每户都连结起来,并通往工厂和村内的主要活动场所如礼堂和会议室等。这样,即使在雨雪天时,华西村村民也不用打伞。

  我想,这些长廊起的作用显然已经远远超出遮风避雨的范围了。比如就外围的大型走廊来说,首先它是一种分界标志,不仅有效地划分了村内村外的地理界限,还明确地区分了村民与非村民的等级。其次,它是一种防护墙,有效地防止村外的风光(或“污染”?)进入华西村村民的视野。就别墅区内的长廊来说,则使得每家每户都互相紧密地联结起来并与华西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联系起来。而所有的长廊,都有一个最大的作用,那就是保证人们沿着指定的道路走,大家都只能走在这条道路上,不能选择其它的方向和路径;同时所有的人都走在一起,也便于互相监督和检举。

  车子围着华西村转了两圈以后,我的脑海中浮出了一个十分鲜明的画面:那就是华西村首先是围墙中的一座村庄,而每家每户都被某一种网网在其中了。记得哪首流行歌曲中感叹现代人是“墙中人”、“网中人”,但歌中唱的那些大多应该是指无形的墙、心中的网,没想到今天在华西村得以见到活生生的真实画面。如果仅仅以示意图的形式在纸上画出华西村的别墅和长廊,不明真相的人恐怕很难不将其误认为是类似于监牢一类的东西。

  导游告诉我们,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华西村没有一个村民离开,所有出去上大学的,参军的,甚至出国留学的也都回到了华西村就业定居。我想,这可能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记录了。但从我们这些外人的角度看来,是为华西村人欢喜好呢,还是为华西村人悲哀好呢?说不清楚,也许围在里面很舒服呢。

  三、工厂——效益怎么样?

  接着我们去工厂区转了一圈。工厂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直观地觉得好像并不怎么兴旺繁忙,也很少见到运送原材料和生产成品的车辆。

  导游说,华西村的工业支柱是纺织业和钢铁业。我们没有能够进到工厂内部仔细观察,这一点倒是正常的,一般的工厂也是不允许闲杂人等随便出入的。因此不敢乱作评论。但有两个现象还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此对其效率有些疑问。

  第一点,在那些钢铁企业外面的空地上,杂乱地露天推放着许多很大的钢锭和一捆捆的钢丝,在日晒雨淋之下,很多已经生锈腐烂了。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钢铁企业的常态?

  第二点,华西村拥有一个自己的热电厂。从表面看得出来,这个热电厂规模不大(只为一个村子供电,叫它怎么大!)它的实际效率如何?

  打工妹都不信华西村

  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本来就家喻户晓,最近因为当家人吴仁宝的突然隐退,更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华西村固定资产已达30亿元,拥有村办企业58家,村民人均年收入5万元,每户建有400平方米以上的别墅,且配有小轿车。现在,华西的村民只有2,000多名,但外来打工者超过万人。在这些打工者中,近两年有600余人入了华西籍。但也有不愿当“华西人”的,20岁的河南打工者李辉就是一个。

  车子,房子,票子,孩子,面子……按照吴仁宝对“幸福”的诠释,华西当然是“天堂”了。如此诱人的条件,打工者竟然无动于衷。这究竟为什么?李辉给出的理由很简单:“集体要你干啥就干啥,那要我扫厕所怎么办?”

  李辉的这句话虽然很朴实,却点出了华西村的一个“要害”,也说出了华西人一种共同的“状态”,那就是,在华西,只见集体,没有个人,只有家长的意志,没有个人的思想。

  吴协恩原本有自己的意中人,但他最终不得不顺从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婚姻。而“听话”,显然也是他最终当上“接班人”的条件之一。

  作为吴仁宝的儿子,尚且连自由恋爱的权利都没有,其他人又能怎样呢?在刚刚进行的“换届选举”前,吴仁宝说:“我的看法,最好得票率能够集中一点,这可以体现每个党员的素质,是否讲党性,是否讲原则,是否讲良心。”果然,钦定接班人吴协恩以100%得票率当选。在上一届选举中,吴仁宝也是以全票当选的。这一次,他得了零票,因为他决定交班了。难道就没有人希望“神”一样的吴仁宝继续当家吗?难道所有华西人都对年轻的吴协恩心服口服吗?不太可能。尽管只需要51%的得票率就够了,但华西只愿意接受100%。华西人别无选择,因为谁投反对票,谁就是“不讲党性,不讲原则,不讲良心”。如果说华西村是一台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一个华西人就像是一颗螺丝钉。作为华西人,就必须“听话”,必须与集体保持一致——对于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来说,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华西人没有休闲。这里没有双休日,也没有节假日,一年中只有“春节”放两天假,因此外出均得请假。除了上班还是上班,每个华西人就像是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随着整台机器一天不停地运转着。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休息权,但华西人享受不到这个权利。不知华西人想过没有:挣钱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挣钱而挣钱吗?

  华西人的收入确实很高,但真正能拿到手的现金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而大部份都要作为股金存入集体账户。村民如果需要使用自己股金账户上的钱,须向村里申请,经村委会讨论通过后才能支取。华西人都分有别墅、轿车,但如果离开华西,包括股金在内,都要被没收。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自己无权支配;名为自己的财产,自己却不能带走……这哪里是什么财富,简直就是锁链——它把华西人死死地绑在华西,从而在事实上形成了一种人身的依附。

  人的需求分两大层次:一是物质上需求,一是精神上的需求。物质需求当然是首要的,但它只是最基本的需求。无论物质多么丰富,它都无法代替精神,因为精神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要。人的精神需求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独立、身心的愉悦……等等。物质上的需求极端重要,因为它是人生存的前提。但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健康、文明的社会,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应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近年来,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先富者追求的目标,而“提高生活质量”所强调的主要就是“精神生活”。而在这方面,华西人显然是“贫穷”的,因为他们不能支配自己的意志,甚至不能支配自己的财产……

  也许有人要说,绝大多数华西人不是在为自己是华西人而骄傲和自豪吗?是的。但这只是暂时的。这是因为巨大的财富可能暂时“买断”其它,因为笼罩在华西人头上的光环暂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精神上的空白。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华西的这种鹤立鸡群的财富优势将日渐减弱,榜样式的光环也将逐渐淡去——当华西不再是奇迹的代名词的时候,谁还愿意将自己的一切完完全全地交给一个小小的村庄呢?

  一个打工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敢肯定:这样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而当这种人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华西村肯定也不是现在这样的华西村了。

  华西村:富裕的画饼

  华西村人“富裕”,似乎是无可置疑的。“家家户户住400多500平方米的别墅,有小汽车”,每家“最少有存款几十万元、最多有几百万元”。因此,华西村人家家都是百万富翁。这些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如何呢?华西村人真的有那么富吗?

  华西村人是不是真的那么富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为如下四个较小的问题,即:(1)上述这些数字是否真实?(2)如果这些数字是真实的,它们所代表的财富在法律上真的属于华西村人吗?(3)就算这些数字是真实的,而且所代表的财富也真的属于华西村人,那么它们财富现在在哪里?或者说以什么形式存在?(4)就算这些财富是真实的,而且法律上也属于华西村人,现在还好好的在那儿,那么华西村人可以自主充分完全地支配它们吗?或者说,这些财富在事实上是不是属于华西村人呢?

  行文至此,我们已经部份地回答了在一开头提出的几个问题。即(1)众口相传,众文相抄的关于华西村人很富裕的统计数字真实性本身可能还是一个问题。(2)就算这些财富是真实的,但普通的华西村人是不可以自主完全地支配它们的,因为很大一部份被集体保管了。从产权的角度来说,华西村人对自己的财产的权利是受到限制的,他们有部份财产权利是被剥夺了的。

  上面所说的主要是有关华西村人存款的问题,接下来再谈一谈房子和汽车的问题。

  房子能不能算作自己的财产,最直接和最表面的证据是房地产登记部门的房产登记簿上所记录的事项。如果房子没有登记为我所有的,而是登记为别的什么人所有,那么就算我在这里住,我也只能算是房客,这房子的价值是不能算到我的财富里面的。我不知道华西村这方面是怎么规定的。

  就算这些房子已经明确地归华西村村民所有,那么是不是真的值上百万呢?我们知道,房地产的估价,前提在于它是能够自由流动的、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地买卖的,华西村的别墅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市价不能适用于对华西村房子的估价,

  这样,就只能来算造价了。因为不用地价,造价绝不如想像的那样贵。

  汽车的问题也类似,不再重复了。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没有一个华西村村民离开华西村到外面定居。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华西村有一个规定,凡想离开的人,都必须把村里分配给他的各种福利,包括别墅、汽车等等全部退回,这样一来,这个要离开的人就是究光蛋了,可能还要倒贴呢。原来,房子不是他的,车子也不是他的。

  我们还知道,华西村人是不能随便离开华西村的,凡要离开村子,即使是为了公事出去采购原材料或推销产品,也必须请假,获得批准。更加不用说个人出去旅游或干什么私事了。当然村里领导会告诉你,你用不着自己出钱去旅游的,集体会组织大家一起出去旅游的。平时呢,没事干,大家在一起开会、唱歌、背语录好了。

  不知道我们这个下面比喻是否恰当呢?大部份华西村人好比是一群关在笼中的人,另外有一些人把许多金银财宝堆在笼子旁边,对笼中人说,你们都是富翁,这些财宝迟早都是你们的,但是你们不能用,还是我们来帮你们用比较好。其实呢,不仅自己的财宝要由别人来用(要是我,心痛死了!肯定的!)而且,这些财宝是一堆外表看来珠光宝气的破铜烂铁也说不定。


军训日记500字

  军训日记500字(一):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树叶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地耷拉着脑袋,连那平日里叫个不停的蝉儿此刻也悄无声息了。我们顶着烈日,开始了第二天的军训。九月的太阳虽然没有七八月的毒辣,但是太阳似乎要把大地烤焦方才肯罢休。训练场上响起了我们嘹亮的口号声,似乎要与高挂于头顶的骄阳相抗衡!头顶烈日,迎着阵阵热浪,我们汗流干了,衣衫也湿了,舌头干得发苦。那铁的纪律,严酷的训练就是我们的军训。我们不断的进行着枯燥的训练,有时在太阳底下站军姿,站得脚软头晕,眼冒白光。每一次训练都是理解汗水的洗礼,每一天生活都在进行意志力的抗争。但即使军训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挺过去。这种钢铁般的意志,遍布了整个训练场。

  在炎炎烈日之下,一站就是几个钟头;枯燥无味的正步走,转身,蹲起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严厉的教官不停地喊着“一、二、三、四”时不时地给同学纠正着姿势……汗水不停地往下流着,脸随着心脏的跳动而一胀一胀,远远看去活像一个“关公”军训休息时,我坐在地上和同学们谈天说地,累了,就喝口水润润嗓子,趁这工夫,大家彼此之间互想增进了感情,也加深了友谊,毕竟是要在一齐奋斗三年的同窗啊,不跟他们好跟谁好!军训像一杯酸奶,又酸又甜;军训是青春的滋味,是酸,也是甜。

  军训日记500字(二):

  灿烂明媚的阳光下,我迎来了初中的第一次军训。

  来到布满阳光的操场上,我们的教官先帮我们把队伍整理好,然后叫我们站军姿、稍息和转向等,我一开始想,呵呵,果然是初中军训,一点难度也没有!但是我错了,原先站军姿是不容易的。要做到挺胸收腹头抬高才行,可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累了,而且还要坚持一段时间,脚都麻了,如果做不好还要罚蹲,别小看这个蹲,要是姿势正确的话蹲久了脚就会痛得要命。无耐我还是被罚了,过程中我咬紧牙关一向忍耐着脚的疼痛。

  经过这次的军训,我感受到军人是有多么辛苦啊!为了做好一个标准的动作是多么严格要求自我,可明白在军队里的训练比我们还大一百倍甚至一万倍,军人到底有多辛苦哇!看看小区上的保安在烈日当空之下,他笔直有力的站在小区的门口,他的汗水浸湿了衣服,可他一点怨言也没有,一样笔直的站在那里,而他们这是为了树立国防观念、保国为家、让我们有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

  经过这几天个军训,让我自我也懂得了人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透过军训能磨练人的意志还有团队精神跟纪律的严格性,让我体会到这是我们班上要学习的,能提高与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努力为班级争光荣。

  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再畏惧一切困难,必须会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军训日记500字(三):

  军训过了一天,我是有乐说不出,有苦说个够。好不容易撑过了第一天,第二天又迅速降临了。我也只有硬着头皮就训练。

  “这天我们学些军体拳!”耶!我对这个项目超感兴趣,打拳……我学定了!于是,我们跟着教练厚着脸皮学了起来。“弓步摆腿!”教官命令着。我旁边那位可能太激动,一抬脚,结果摔了个大马趴,全班人爆笑……

  又到中午了,我们一个个饥肠辘辘,全神贯注地盯着桌上的菜。“开吃!”教练一声命下。我们二话不说,拿起筷子以闪电的速度抢起了饭菜,10分钟不到就一扫而光。我的天啦!

  下午两点钟,我们亲身体会了传说中的“高空断桥”。空旷的森林里,两根柱子拔地而起,在离地面十多米的高空中,架起了一座独木桥,只但是桥中央断了一个大约50厘米的缺口。这个项目的规则是要从柱子的落脚点爬到桥头,再走过断桥就算成功。望着这一幕,我们一个个心惊胆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去试。虽然有安全带的保护,但我们还是不敢往上爬。

  我第一个站了出来:“我试试!”绑上安全带后,我开始往上爬。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我不敢往下看一下,生怕自我会产生恐高症,我最之后到了桥头处。天,好高!我头上直冒冷汗,但可能还有点信心,我再次往前爬去。立刻就要到断桥部分了,我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感觉桥抖得好厉害。望着这缺口,我踌躇了。好吓人,放下吧,跳下去。不行,大家都在看着我呢!我咬紧牙关,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这一步刚好印在了桥的另一节上。我将身子一靠,顺利地透过了独木桥。下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天就说到这儿吧,我太开心了!

  军训日记500字(四):

  超级郁闷的一天,真为自我在这个方阵训练而感到悲哀!!!真的是不比不明白,一比吓一跳,此刻才明白梅教教得有多少好了!

  早上还兴高采烈的自愿参加方阵训练,想为大学军训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可实际根本就不是我想的那样!真不明白他们这几天是怎样训练的,连踏乐都不会,软绵绵的。教官还一向叫我们听音乐,找重音,我想说的是光找到有什么用,踩都不会踩,火大火大!头还向右看着呢,教官就让我们起步走,而且还是一天之内好几次,无语无语!每次喊错口令都说自我老了老了;自我示范正步换齐步也不会;光让我们来回走,也不告诉我们哪里不好,哪里需要改,这有什么用啊,还不是错的;让我们走正步不用踩音乐,直接走,那不是会越走越快嘛,我踏着节拍走所以比她们慢,就被她们打手了,迈不出步了,那教官还训我;明明正步走得像开飞机一样,还说走得很好,让我们鼓掌,我都感到自卑,这么没追求(这些不是我个人意见,而是从22排过去的人都有的想法)…

  晚上要去打羽毛球好好发泄发泄,今晚要去打球的几个注意,你们得做好心里准备了,做好一防二防三防…

  军训日记500字(五):

  有许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在我的期盼与紧张中来到。军训亦如此。但它却还给我带来了几分厌倦,也许这是小学与中学给我留下的后遗症吧!因为那时的军训除了立正,稍息之类的形式主义就没什么是令我留恋的了。

  以前幻想军训能树立以及巩固同学之间的感情;以前幻想我们能与教官打成一片;以前幻想这令人欢喜令人忧的军训能让我们的历史牢记这一天;以前幻想……也许是幻想的数量太多,让老天认为我是在得寸进尺,所以他收回了他曾想让我美梦成真的念头。

  有人云:期盼太多就成了奢望,而奢望往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即是幻想。所以,因期盼太多最终得了个失落的我其实是自找的。太阳依然烧灼着我们这些汗流浃背的人们。“稍息、立正、站好”的声音依然一声比一声洪亮。教官严厉的眼神依然监视着,期望在不惊动老师的状况下能稍稍放松的我们。

  在这严厉的训练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持到最后的,看着那些体弱的同学因为身体的不适应而逐个退出训练,我想,这就是我们因为肯定与赞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的时候了,开始更加认真的对待教官为我们付出的一分一秒。叫苦叫累的同学更是不计其数,也许是因为两个月的假期让我们过的太懒散了,而对这些在行动上限制了自由的训练有些不习惯,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体力不支而终止了训练的。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确,此刻的我们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哪里舍得让我们吃苦啊,我们这些小皇帝在家没受过什么苦,所以此刻的锻炼是必要的。

  一天下来,那样阳光的我们全部都变的面黄肌瘦,软弱无力,但是每当我一想到那尽力参加会操比赛的我们与我们超越自我的表现,那些苦,那些累全部都荡然无存。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教官,不是他,原本懒散的我们怎样会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向会操的成功又迈出了一步呢?

  军训日记500字(六):

  在这军训的十四个日日夜夜里,我们用汗水挥洒时间,用步伐歌舞青春,用军歌震撼内心。

  把军事训练,进行到底。

  此时,站在这尝尽酸甜苦辣的军训生活的尾巴上,夕阳投出长长的影子,我觉得自我似乎与以往有了微妙的变化。

  日夜生活不再颠倒。身体上有了肤色的分界线,很清晰。离开父母之后,进行自理的生活。突然间对于时间变得敏感与重视。汽水喝得少,纯净水超多下肚。等等。

  以及:在当了副班长,偶尔兼职小班长的时间里,自我变得成熟冷静,有了突然负荷的职责感,有了比普通军训学员更广的眼界。

  军服、军姿、齐步、压脚尖、正步、方阵、分列式与打靶,还有军训日志、拉歌、合唱、文艺表演与文艺晚会。军训生活简单而不枯燥,想练好但不能急躁,有历练的痛苦也会有甘甜的回报。我爱着具有节奏感的日子,我爱这大家团结一致的日子,我爱这苦尽甘来的日子。

  午后的阳光打在队员们的墨绿的帽檐上,在大家的脸上投出明暗而深邃的轮廓。前面队友的汗水随着手臂的摆动而洒落在自我的手臂上,又顿时与自我手臂上的汗水融为一体。在这个时候,大家的心,都是一致而统一的。

  军训日记500字(七):

  经过漫长的暑假,我们再次来到学校进行了军事训练。

  星期天本来是一个好日子,但我们却不得不穿上那套绿色的军装,开始了大一的第一个旅程。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是我们的口号。它充分体现着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正是以这种精神去应对我们的大学生涯的第一次考验。

  太阳不留一丝情面地往我们身上传送着热量,整个训练场如同一个火炉一般,将我们身上烤得炙热。从立正到稍息,从齐步走到正步走,我们都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但或许是暑假在家中长期的松散生活,使得有部分的同学因站姿持续太久,或是受不了太阳的炙烤而晕倒了。但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还在坚持着,坚持着……

  两天里我们都是阳光与汗水中度过的,一件件湿透的衣服成为了我们的“战利品”。经过了一轮又一轮“魔鬼”般的训练,一停下来,那平常觉得淡而无味的开水却成了我们最为渴望的“食粮”,一个个抱着水壶,如饮甘露。

  艰苦的训练之后,我们最渴望的就是立刻回到宿舍冲个好凉,躺在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但即便在梦里,我也还是能听到教官那响亮的口号,看到同学们脸上那晶莹的泪光……醒来后,回荡在脑际的却是“流血流汗不流泪”的誓言。

  军训虽然苦,但它却个我们的人生增添了无数亮丽的色彩与完美的回忆。今后,无论在人生中应对何种困难,我们都会以勇敢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去对待。而这将带给我们数之不尽的成功与财富。

  军训日记500字(八):

  这天是军训的第一天,天气有点让人受不了,就是在这样天气的条件下,我们大一新生开始了第一天的训练。

  第一天的军训日记怎样说呢累成了这天军训的主色调,像这天的训练科目之一,站军姿,看起来挺简单的事儿。但是做起来就能要人命。一动不动地在滚烫的水泥地一站就是几十分钟,这样教官还说他们那是一站就是两个小时,没法跟他们比,训练结束后。大家吃饭也成了问题,不是大家不饿。而是吃不进去,饭是少吃,但是饮水量是大大地提高了,可能是训练太累流汗太多的原因。晚上八点多,辅导员开完班会,大家就迅速赶回寝室,洗完澡。准备上床睡觉。晚上十一点,大家的呼声中我们结束了第一天的军训。

  虽然这天的训练很累,看我还是有所收获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用像屠洪纲歌中唱到的一样。站似似一棵松。坐似一座钟,倒是一张弓。我期望这次军训我能有更大的收获。

  军训日记500字(九):

  那一排排的队伍犹如大树般伫立在草坪上,那一声声口令响亮的回荡在每一个莘莘学子当中。口令变了,队形也变了,这就是军训,一次有组织性的活动。

  动员大会,我很认真地听,领导老师们讲得头头是道,方方俱全,会场不时发出一阵一阵的掌声。军训是必不可少的,在坐的每位学生都要经历这种磨练,并提高自我的意志力,还能够是学到一些东西,能强身健体。没想到这么快就上高中了,真可谓光阴似箭哪,我得好好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借此来体会一下高中生活的那种苦。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立正、稍息、下蹲、摆臂、踏步这些基本动作要我们反复地做着,这些动作平常看起来十分简单的,而此刻做起来却没那容易了,教官对动作的准确性要求的十分严格,对同学们也充满很高的期望。站军姿,给了你炎黄子孙不屈脊梁的身体,也给了你龙之传人无穷的毅力。练转身,体现了人类活跃敏捷的思维,更体现了群众主义的伟大。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方队。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

  军训日记500字(十):

  看看天,阳光普照,万里无云;看看地,水泥地板,硬如铜铁;看看教官,眼放青光,面无表情;看看同胞们,汗流浃背,摇摇欲倒。

  天啊!本想30分钟站军姿,知识一堂课的四十五分之三十,也就是三分之二,比起呆呆地坐在教室里要好上三分之一。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可不知是哪位粗心鬼偏偏在这个时候出乱子,将三分之一前的负号去掉了,更可恨的是还将“1”后面的无数个“0”统统消掉了。正因为他的粗心,害得我们大家陷入困境,真该教训他一番。

  烈日当空,同胞们的脸红通通的,能够与菜田里的西红柿争艳了。不光这样,我们这些西红柿还如出水芙蓉一般,水灵灵的,如果将我们销向市场,必卖高价。再看看我们的后背,怎样跟我们教官的面一样变得黑沉沉了呢?更惨不可言的是原本有着一双双大眼睛的同胞们,此刻双目仿佛被换上了猫眼,对着日光越睁越小,都卡眯成一条线了。而鼻梁上的肉也越挤越多,仿佛一座小肉丘。

  周围一丝风也没有,攀在树枝上的叶子也和我们一样,一动也不动的,可能是被晒得灵魂出窍了吧。心想生怕我们也会像它们一样。生命宝贵、生活精彩,我们还有多少完美时光没有享受,不能够那么快就死翘翘的。所以,必须要坚持。

  可光我们坚持又有什么用了,时间已经老了,走不动了,不能坚持住继续走他的路。天地万物,仿佛已经停滞,惟独我们脚底的同仍以惊人的速度涌上心头。试问:“怎样办?”“还要坚持吗?还是喊声‘报告’潜逃?……”

  不。还有7分钟,大家继续坚持。“前面的23分钟都熬过了,还怕这眼前的7分钟?笑话!可天明白这剩下的7分钟是多么的难熬。我的心里斗争得更加激烈,脚底的痛也越发任意奔涌,而时间却越来越慢。

  天啊!最后度过了我人生中最难熬的30分钟了,当我再次抬脚走路时,那种痛直穿心脏,半天才从牙缝中挤出一个字来――“痛“。

  军训日记500字(十一):

  一二三四五,军训好辛苦;

  六七八九十,必须要坚持。

  我明白自我务必经受这一切的洗礼,才能争取成功的资格。其实回头想想,我失去的只但是是几滴泪几滴汗,而我获得的是一张张友善而可爱的脸,一个整洁、严明、自信、独立的自我!我感到无限的快乐和简单。我们付出了辛苦,付出了汗水。然而得到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我们学会了坚韧不拔,学会了服从命令。军训,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品质,磨砺我们的意志。军人也真的是那么豪迈。哪怕是一首最简短的歌曲,在他们的指挥下,都变得个性的豪迈、奔放。我们高唱着,用自我的心去实实在在的领会军人的雄赳赳和气昂昂。难忘的军训,教会了我太多、太多。自信、奉献,尊重、感恩``````这些都是财富,一笔宝贵的财富

  军训日记500字(十二):

  经过一天的训练,使我学到了一些部队正规动作要领,同时对部队的纪律也有必须了解。在军训时,偶尔一个动作,一个人没有做好,教官就接二连三的强化训练,直到我们动作协调一致,并贴合标准。这需要我们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如果你一人做得不好,就是整个班没有做好。在上午一节静立课时,我确实有支持不住的感觉,我咬咬牙还是坚持到最后。同学们腰酸脚痛,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脸上滑落。然而,只要教官的命令,就没有人会擅自休息,即使脚下磨出了水泡。这一站,就是半个小时。教官不发话,整个班级就是一支整齐的队伍,没有一死一毫的动摇。第二天,我们学会了服从命令,体会到军训不光是对体能的训练,更是对人意志的锻炼。一个人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你才会勇敢地站起来,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军训日记500字(十三):

  我们每一天的军事训练资料十分简单,但是是原地转法、正步、立定、齐步这些基本的动作,这些动作平时看起来十分简单,而此刻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了,第一天下来,我们就累得半死,全身都疼,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退缩,都坚持到了最后。其深深体会到了坚持就是胜利。

  透过拓展训练,我深刻的理解到了什么叫“团队”。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大家都能凝心聚力,充分体现了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精神。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这次所有的拓展项目都无法完成。正是大家严格要求自我,注意细节、一丝不苟,才能顺利完成。

  在深深体会到团队协作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突破自我心理的极限,能够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透过这次训练,我最终能真正能够实现个人某些心理障碍的跨越,同时也体会到个人潜力的发展潜力。证明了自我,超越了自我。使我明白,没有不可能,超越自我就能够创造奇迹。

  我很感谢能透过这次的训练活动有这样一次深刻的体验和有好处的经历。我也能为能处于这样一个有默契的团队而感到荣幸,我相信,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论我们接下来会应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够手牵手共同去克服,因为我坚信:团结就是力量!

  在此,我真心的感谢公司组织的这次活动,也感谢我们的队友,给我们彼此的支持和信任。衷心祝愿我们的公司明天更辉煌、更完美!

  军训日记500字(十四):

  我们不否认的是,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习惯于独来独往,凡事先思考到的是我们自我,而忽视了许多事是需要大家共同为之付出才能做好的。当我们把自我融在一个大群众时,个人的得失就显得微不足道,显现出的是一个团队的作用和力量。。我想如果没有这种群众意识和群众荣誉感,我们军训的效果也不会这样好。当教官对我严格要求时,我振作起来,因为我明白教官也是由当兵开始苦出来的,他们付出更多的汗水,我觉得自我就应做得更好,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

  在军训过程中,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军事常识,我们还学会了尊重他人。开始我们曾为一些小事与教官发生冲撞,以至于彼此之间产生了误会,说话语气也难免会重一些。但是我们随时都在反醒自我,毕竟军训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体验军人的生活,了解作为一名军人应遵循的基本准则;而教官们亦在调整,因为我们是学生,和真正的军人是有差别的。为了缓解偶尔出现的矛盾,我们坐在一齐聊天,交换着各自的人生经历和对问题的看法,换位思考后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军队铁的纪律,而教官们也理解了我们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军训日记500字(十五):

  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在一个最不思进取的假期后,它如约而至。

  这天是军训的第一天,早上7点半,我们在操场站好队,等待着教官。心里有一丝恐惧,对教官的严格,对军训的劳累,还有对生活的单调。有一点很奇怪,与高中不一样,大学军训时男女是分开的,看着我们一营二连的女生,真是慨叹经济院系美女多啊。~

  刚开始,当然是可恶的站军姿,而且它还要陪伴我们一向到阅兵结束……想想都心寒啊。我果然“不负众望”,在快到中午时,最后感到头有些晕晕的了。起初是有些恶心,之后是两眼发黑,然后头就开始眩晕,整个身体失去平衡……要不是旁边的人扶住我,此刻我可能因为脸部着地而毁容了,后果不堪设想啊~本以为坚持就会挺过去,但是当整个身体向前倾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事情不是靠意志就能控制住的。

  无聊的上午好慢,时间像蜗牛爬,毒辣的太阳却不肯休息,炙烤着可怜的我们,感觉自我都快冒烟了,加点盐就能吃了……

  下午当我们没精打采地又来到操场时,却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下午整理内务!哈哈,我们是哼着小曲回到宿舍的,心里那个激动啊~教官叠了一个标准的“豆腐块”给我们看,就让我们自我回去试试。但是我试了N久,却只能弄出一个“馒头”来,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