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冷知识:厕所是家中最容易出事的地方!
2000 年前的冲水马桶长什么样?世界现存最早冲水马桶是梁孝王王后陪葬品,现存于河南永城的汉代陵墓中。
《英国医学杂志》认为,在过去200年中,医学界最大的里程碑是厕所系统。据统计,一个人一年出入厕所2500次,「一蹲一冲」之间面临着不少风险。
来学习做一个健康如厕的现代人吧。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数据证实,美国每年大约有23.5万人在厕所里发生意外被送进急诊室。在我国厕所是急救人员最常出入的救援地点。
一. 厕所是家中最容易出事的地点
1. 排便太用力心脏会「破」
事故高发地:马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发现,心室游离壁破裂是急性心梗后发生的一种致死性并发症,在主要诱因中用力排便占比最高。
用力排便时腹部变得「紧张」、腹压升高,使心脏回心血量增加、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加大,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或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引发猝死。
如果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还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使冠脉内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梗。
2. 排尿太快容易晕厥
事故高发地:便池 & 马通
憋尿太久后突然排尿,会造成迷走神经变得过度兴奋。
同时膀胱排空过快,血液往下走,促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脑供血不足,从而诱发排尿性晕厥。
由于排尿性晕厥常发生在厕所,所以患者晕倒时很容易造成外1力。
3. 起身太快头晕眼花
事故高发地:便池 & 马通
心脑血管病患者如果蹲厕时间过久,排便结束后快速站立,容易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生头晕、眼花、摔倒,且年龄越大的人越容易受伤。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专家指出,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坐下或离开马桶的动作很危险,尤其是 85 岁以上的老人,一半人是在大小便时受伤的。
4. 水多地滑一不小心就摔了
事故高发地:淋浴间
研究显示,卫生间最易滑倒的时刻是迈出浴盆或走出淋浴间的一瞬间,受伤比例占到总数的 9.8%。
很多老人跌倒后容易出现骨折,本来就有冠心病等心脏问题的人,会因猝不及防的摔倒诱发心绞痛,需立刻急救。
5. 温度变化大血压稳不住
事故高发地:淋浴间
多数厕所是密闭环境长时间待在其中,本身就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氧。沐浴后如不注意保暖,冷空气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就会上升。
二. 上厕所有组安全数字
哈佛大学遗传学家加利·拉夫昆表示,在延长人类寿命的诸多因素中,厕所是最大变量。怎样让你家厕所变得更安全?
1. 排便时长:10 分钟
每次蹲厕时间应控制在 10 分钟,如果超过 10 分钟还没排出来,就别太强求。老人若很难在 10 分钟内解决,可站起再坐下,把时间间隔开,绝不能一次蹲坐半小时。
已经有痔疮的病人,更应缩短排便时间,建议不超过 3 分钟。
2. 排便角度:100~110
当直肠肌与直肠形成的肛肠角度越大、直肠越直时,排便越顺畅。坐着时,肛肠角约为 80~90 度,蹲着时,肛肠角可达到 100~110 度。
下蹲姿势对排便进程更「友好」,在坐着排便时如果感到困难,脚下可以踩个小板凳,上身微微前倾。
3. 必备 2 种设备:扶手和防滑地砖
坐便器旁 (「L」型扶手)、浴缸内侧墙面和淋浴喷头侧面都应设置安全扶手。
家中有老人,最好在卫生间内外都备上防滑地垫:如果有浴缸,内外都要铺上防滑垫。
4. 洗澡水温:40°C 左右
洗澡时间不要过长,水温以 40°C 左右为宜以免温度及湿度过高引起头晕、呼吸困难等,也别贪凉,全程做好保暖。
5. 每日通风频率:2~3 次
有窗的明卫应每日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洗浴后应开窗或打开排换气扇 20 分钟以上。没窗的暗卫,应安装性能良好的排换气扇,敞开门换气。
三. 4 件事让你顺畅如厕
当你小心翼翼避开了上述所有意外,一些看似随意的小事又在不经意间提升了厕所的危险系数。培养以下 4 个好习惯,就是科学如厕的开始。
1. 别带手机进厕所
索尼公司一项调查显示 75% 的智能手机用户沉迷于在上厕所时玩手机,而上厕所会大大增加如厕时长。
目前临床已经证实了如厕时间久与痔疮的因果关系,即使在没有便秘的情况下,蹲厕时因为玩手机、看报纸导致时间过久的不良排便习惯,同样可以促使痔疮发生。
总是长时间上厕所还会让下肢静脉血栓找上门,对颈腰椎也不友好。
2. 每次进洗手间都悠着点
无论是上厕所还是洗澡后在卫生间内行走,都要慢慢来,防止滑倒。排便时也别太用力,慢曼蹲人站起米。
3. 唤醒排便反射
培养相对固定的排便时间,人天生有两个排便的「黄金时间」:
一个是早上起床的「起立反射」即一觉醒来来,由躺变坐再到站,肠道蠕动增多;
二是饭后的「胃肠道反射」,进餐后食物刺激胃引起胃肠道反射,唤醒天然的排便反射。
4. 带上门但别带上「锁」
在急救经历中,常遇到老人在厕所发生意外,急救车赶到后,首先需要花很长时间破门而入。
因此大家进入厕所,不管是排便还是洗澡,在保证隐私的情况下,尽量别插门,一旦出现问题方便抢救。
» 更多 厕所冷知识 安全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