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翻滚的「小暑」,看古人如何「纳凉」?

冷知识专辑,趣味知识专辑

      对古人来说
      二十四节气不仅与农事有关
      更与衣食住行
      以及对生命的把握
      对自然的思考有关

      它是先人们仔细体味
      一年中每一天的冷暖阴睛
      草木衰荣等变化
      总结的一本「答案之书」

      别眨眼
      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
      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小暑」

      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温风小热,出梅入伏
      此后热浪翻滚,盛夏启幕

      当太阳到达黄经 105°为小暑
      于每年公历 7 月 6~8 日交节

      原来这就是「古代冰箱」
      多亏了藏冰,小署才没这么热

      《周礼》载:「凌人掌冰,春始治鉴。」周代掌冰的官更称为「凌人」,「鉴」是如甄一般大小的容器,在鉴口放上冰块,把食物贮存在鉴中,作用如同冰箱夏季时取出享用冷饮。

      一年一度的(pù)又开始了。
      你们晒书,我晒照片

      小暑时节高温潮湿,古人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红绿」即各色衣服。除了衣服,古人还会将被褥、书画等拿出晾晒,避免霉烂、虫蛀。汉唐时期曝书逐渐形成制度,北宋更是有馆阁翰院文人的曝书集会。

      请五谷大神食新
      原来小暑的「食新」是这么来的

      「食新」是将新打的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食,与邻居乡亲分享,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也将这些新货备一份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尝新酒,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 2 的第一个辛日。

      小暑时节,虽然大地不再有一丝凉风,空气中裹挟着层层热浪,雷暴频繁,但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成长,俗谚有「小暑热,果豆结;小暑不热云,五谷不结。」

      热在三伏,古人用「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道出了纳凉的至高境界,衣食住行应顺从清热、心静的规律。

    1. 衣

      小暑之后,盛夏酷热降临,人们很容易中暑,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避免长时间强烈日晒。

      衣着以透气性好的棉、麻、丝制品为好。

    2. 食

      为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要及时补水。多吃瓜类和祛湿食物,如西瓜、甜瓜、冬瓜、黄瓜、丝瓜、西葫芦、苦瓜、莲子、薏米等。

      此节气耗气伤津,建议容易疲乏的人多吃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尽量少吃肥甘高脂、油腻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

    3. 饮

      小暑多雨、高温,人容易烦躁、犯困,可适当多喝些有散郁祛瘀、活血养心作用的牡丹花茶。

      为防牡丹花茶寒性伤脾胃,泡茶时可加些大枣、太子参等纠正牡丹花的寒性。

    4. 养

      小暑养生,祛湿化浊、清暑热为重点。此时,小肠经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 当旺,可取小肠经原穴一一腕骨。



      ① 取穴方法

      腕骨穴:在手掌小指外侧腕关节附近,赤白肉际处;沿着小指外侧第五掌骨赤白肉际向腕关节方向推,第一个凹陷即为腕骨穴。

      ② 揉按方法

      拇指渗透进去,以拇指向前,渗透进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揉按,有明显酸胀,13:00~21:00 揉按更好,每次 5 分钟。

      小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在热浪翻滚的盛夏
      愿你保留一份内心的静谧


      - END -


    » 更多 夏天冷知识 节气冷知识 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