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医生每次打针前,都要先滋掉一点药水?(图)
看着医生高高举着针管
对着空气滋药水
可以说是所有人都经历过的
童年阴影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
医生为啥要这么做?
小小一瓶的药水
滋掉一点难道不会影响药效吗?
我深入研究后发现
这个简单的动作
其实蕴含着很多的智慧
为啥医生每次打针前
都要先滋掉一点药水?
01
为了避免危险
医生把药水抽进针管时
多多少少都会有空气混进去
这个问题可大可小
需要分不同情况来看
如果是皮下注射
那打进去一点空气
基本也不会有啥大影响
会被肌肉慢慢吸收掉
所以像打疫苗这种
就不需要把空气滋干净
可以直接扎
但如果是静脉注射
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即便是
少量的空气进入血管
当它们遇到较细的血管时
就可能会挤住过不去
空气变成小栓子堵在那里
影响正常的血氧供应
然后身体就会缺氧
人就会感觉恶心想吐
如果进入身体的空气
数量还比较大的话
甚至还能引发肺循环障碍
心脏骤停等等大麻烦
所以
涉及到静脉注射的
比如小时候生病打针
体检抽血等等
医生、护士们都要
先把针管里的空气
完完全全挤干净
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02
为了减少痛感
对着空气滋药水
虽然心理上会给人带来
很大压力
但却能一定程度上降低
身体的痛感
根据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
我们可以知道
注射时药水的压力大小
会影响痛感的大小
如果上来就直接打
由于液体流速的迅速变化
瞬间产生的压力
会伤害皮肤组织
但如果打之前先滋一下
疏通针管、针头
让内外的压强一致
就能减小药水注入时的压力
虽然看似影响不大
但作用到人身上
那感受就是天上地下了
而且
打之前先滋一下
也顺便检查了针头是不是好使
避免「白挨一针」的情况
03
为了确保药效
医学是一项严谨的学科
如果药的剂量不准确
哪怕只是多了一点点
少了一点点
都有可能达不到效果
甚至是产生反作用
不管是多熟练的医护人员
都无法保证能一次吸入
准确剂量的药水
反而是先多吸一点
再通过针管上的刻度调整剂量
这种方式会更便捷
更准确
所以药企在生产时
也会选择「过量灌装」的方式
一般实际的药水量
会比瓶身标注的剂量
多个 0.1、0.2 的
这样
在整个过程中可能的
一些细微的损耗
比如残留瓶中、残留针管上的
就都能覆盖掉了
《中国药典》中也说了
根据药水的标识剂量
和药水性质的不同
可以增加 0.1 到 1.5 不等
以上
就是医生打针前
要滋掉一点药水
主要的几点原因了
希望能解答大家的疑惑
总之
不要随便怀疑专门人士
特别是医生、护士这种职业
没有一句话是废话
也没有一个动作是多余的
之所以要那么做
其实都是有意义的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