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故宫历史:600岁的故宫,有什么?

历史冷知识,历史趣味知识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曾经出现过
    63个王朝
    兴衰更替
    446位帝王
    君临天下
    他们营建众多宫殿
    作为权力的顶点
    俯视万民
    这些宫殿中的大多数
    或毁于岁月的摧残
    或毁于改朝换代的一把大火
    却有一座宫殿
    历经两个大一统王朝
    600年风霜
    仍然立于天地之间
    它就是明清北京故宫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宫殿?

  • 缘起
    公元1402年
    一场历时四年的夺位之战后
    大明的燕王朱棣
    打进了首都南京城
    从自己的侄儿手中
    夺得皇帝的宝座
    史称「靖难之役」

    但是这场权力的游戏
    并没有随战争的结束而结束
    为了摆脱南京城中的旧势力
    并与北元政权对抗
    朱棣决定
    迁都北京

    然而
    营建一座都城及宫殿并非易事
    这将是一场举全国之力的
    广泛动员

    在四川、浙江等地
    成千上万的伐木工
    走进深山老林砍伐木料
    「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约有半数的伐木工命丧黄泉
    他们用生命采出的木材
    再经长江、大运河
    长途跋涉运至北京
    历时长达三到四年

    在山东临清
    大小砖窑集中烧制
    宫殿铺地、砌墙所用的砖
    数量高达数亿块
    为了运输这些砖
    当时朝廷甚至规定
    凡是运粮船路过
    必须装上一定数量的砖
    才能北上

    而一些重要场所
    所用的砖更是格外特别
    它们多产自苏州松江等地
    或因敲击声若金属
    并且造价高昂
    而得名「金砖」
    如今其烧制技艺
    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山东鲁山
    则出产一种红土子(赤铁矿)
    用于粉刷出红色的宫墙

    还有殿堂内外
    所贴的金箔
    为真金打造
    多在江南加工而成
    ······

    这些上好的材料
    在十万工匠、百万夫役手中
    化作恢弘的北京城
    落成于永定河等河流的冲洪积平原上

    从空中俯瞰
    北京城被建设为
    层层嵌套的城中城

    最外层的外城
    多居住寻常百姓
    其在明中期修建而成
    由于所费巨大
    只建设了城市南侧的部分

    接下来的内城
    居住者大多非富即贵
    其规划理念源自周朝
    对于都城建设的理想模式
    方方正正、秩序井然

    内城中则嵌套皇城
    这里设置中央官署
    太庙、社稷坛以及皇家园林
    居住者几乎只有
    帝王及其亲眷、仆从
    明代规定如若百姓擅入
    将杖责一百

    而皇城之中
    则是整座城中最核心的宫城
    又名「紫禁城」

    其拥有房屋8728间
    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
    堪称「宫殿之海」

    以占地面积论
    克里姆林宫约为其1/2
    东京皇宫约为其1/3
    巴黎卢浮宫约为其1/4
    京都御所约为其1/6
    圣彼得堡冬宫约为其1/9
    白金汉宫约为其1/10
    放眼全球
    无「宫」能与之媲美

    透过这片宫殿之海
    我们仿佛能看到深山中
    挥汗如雨的伐木工人
    仿佛能听到河岸边
    纤夫运输木料的口号声
    ······

    紫禁城像是一部长卷
    所有与之相关的有情众生
    都被镌刻其中
    等待被「唤醒」
    等待被「看见」

    接下来
    就让我们走进其中
  • 前朝
    按照周王城「前朝后寝」的理想模式
    紫禁城可以分为
    前朝与后宫两大部分

    我们的旅行从午门开始
    这里是紫禁城的正门

    它呈「凹」字形
    正中的门洞
    一般供皇帝出入
    东西两个侧门
    供宗室王公出入
    左右两翼的掖门
    供文武官员出入
    等级分明

    作为紫禁城最高大威严之门
    每逢重大战争
    大军凯旋之后
    都要在午门
    向皇帝敬献战利品

    当皇帝暴怒
    也会在此责打官员
    是为「廷杖」
    明代先后廷杖官员500余人次
    其中
    一位名叫杨慎的官员
    在遭遇廷杖及多重打击之后
    写下了千古名句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进入午门之后
    便是太和门广场
    京西玉泉山的流水
    流经昆明湖、中南海
    化作一条蜿蜒的内金水河

    河流的走向
    像一张拉满的弓
    隐形的张拉之力
    将众人引导至太和门

    沿着「弓箭」的指引
    一直通往紫禁城的中心
    这里坐落着紫禁城宫殿的王者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人称「三大殿」

    从空中俯视
    这三座大殿
    其基座的外轮廓
    呈现出「土」字的形状
    象征「王土居中」
    皇权至上、统御天下

    基座四周还布置了
    设计巧妙的兽首
    兽嘴中空,用于排水
    每逢雨天
    三层基座上的上千兽首
    便会上演一出「千龙吐水」
    蔚为壮观

    为首的太和殿
    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宫殿建筑
    从地面到屋顶最高处
    约为35.05米
    相当于12层楼高

    它从上到下
    都是顶级的配置
    最顶级的屋顶重檐庑殿顶
    最顶级的门窗金扉金锁窗
    最顶级的地砖金砖
    最顶级的基座三层汉白玉须弥座

    它的装饰也极尽奢华
    装饰横梁采用最高等级的
    金龙和玺彩画
    宝座的正上方是
    金漆蟠龙吊珠藻井
    靠近皇帝御座的
    六条蟠龙盘旋金柱而上
    龙头探向宝座

    整座殿宇
    共有13433条龙
    借以烘托出殿宇之内
    宝座之上的
    「真龙天子」

    三大殿其二的中和殿
    没有重复长方形的太和殿
    而是建成正方形
    既完成太和殿
    与保和殿之间的过渡
    又不显呆板

    三大殿其三的保和殿
    虽然仍为长方形
    但是与太和殿相比
    其内部去掉六根柱子
    让使用空间更加宽敞

    三大殿的东西两侧
    分别为文华、武英殿
    左文右武
    文华殿在明朝用于
    太子读书、召见学士
    清朝在此增建了文渊阁
    存放《四库全书》

    武英殿
    曾用于刻印书籍
    在中国印刷史上
    颇有地位
    这两殿均为单层屋顶
    衬托出中央三大殿的
    伟岸气魄

    而坐落于三大殿之后的
    乾清门
    既是前朝的结束
    也是后宫的开始
    那么
    容纳帝王生活的后宫
    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 后宫
    穿过乾清门的八字琉璃影壁
    便是后宫的核心区域
    与前朝三大殿对应修建的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统称为「后三宫」

    乾清宫为皇帝寝宫
    坤宁宫为皇后寝宫
    「乾」象征天和阳
    「坤」象征地和阴
    乾清、坤宁宫等便是寓意
    乾坤交泰、帝后和谐

    除了居住功能之外
    在皇帝驾崩后
    会在乾清宫停灵
    清康熙皇帝之后
    帝王还会将继承人的姓名
    放置于乾清宫
    「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乾清宫也因此成为
    权力交接之所

    乾清宫之后的交泰殿
    用于存放天子的印章、玉玺
    乾隆皇帝尤为喜爱印章
    拥有印章1000多枚

    交泰殿两侧房间
    存放计时、报时的仪器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座钟
    大自鸣钟
    便存放于此
    其高度约6米
    几乎相当于如今的2层楼

    接下来的坤宁宫
    是明代皇后的寝宫
    也是清代帝后的婚房
    康熙、同治、光绪皇帝
    等都曾在此举行大婚

    此外
    坤宁宫也曾被改建
    用于举行萨满教祭祀

    围合后三宫所用的庑房
    共有40余间
    有皇帝的「衣帽间」端凝殿
    有皇帝的「书房」懋勤殿
    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
    有总管太监的「办公室」敬事房
    有提供茶点果品的御茶坊
    有太医值班的御药房
    ······

    康熙皇帝
    还在此设立了南书房
    让有学之士轮流值班
    随时为皇帝答疑解惑

    这也是臣工施展才华
    飞黄腾达的机会
    例如清朝的一代名臣
    张廷玉、刘统勋、刘墉等
    都曾有在上书房、南书房任职的经历

    后三宫的东西两侧
    是为后妃居住
    东西六宫

    工匠们用一种相对固定的
    由宫门、前殿、配殿
    和寝殿围合而成的「标准单位」
    不断「复制粘贴」12次
    便形成了东西六宫大致的模样

    还有乾东、西五所等
    皇子的生活空间
    都是围绕皇帝居住的乾清宫而存在
    彰显着「唯我独尊」的天子威严

    相对于前朝的规矩森严
    皇帝或实际掌权者
    则在后宫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后宫的建筑
    不断地依其个人意志变换、增减

    比如明成祖朱棣
    为了自身的信仰
    在后三宫之后的御花园
    修建了钦安殿
    供奉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

    在建设钦安殿的同时
    明成祖又敕建武当山道观
    其中的金殿
    在京城建造构件,运至山上安装
    这两座相距1000余公里的建筑
    由于同一位皇帝的信仰
    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清代雍正皇帝
    不愿生活在乾清宫
    搬至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

    其前殿为皇帝的「办公室」
    其后殿为皇帝的「卧室」
    养心殿也成为了
    「住宿、办公一体化」的
    帝王居住处

    围绕皇帝的服务设施
    比如后妃预备侍寝的围房
    讨论政事的军机处
    加工吃食的御膳房等
    在养心殿附近都有分布

    清代乾隆皇帝
    更是大兴土木
    为了丰富「退休」后的生活
    他在后宫的东侧
    建设了皇极殿、宁寿宫
    「乾隆花园」等一系列太上皇宫殿

    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戏楼
    畅音阁
    能够表演出从天而降
    或从地下或水中升腾而出的
    「特效」

    这里有传承雅俗的禊[xì]赏亭
    《兰亭集序》中
    记载的「修禊事也」
    在紫禁城中化作
    这座流觞曲水的亭台

    慈禧太后
    也在紫禁城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她为了扩建当时居住的长春宫
    以及作妃子时居住的储秀宫
    拆掉了长春门与储秀门
    改建成体元殿和体和殿

    后宫与前朝相比
    更为宽容的建设自由度
    让这里的建筑形式
    更为丰富、更为多样

    就这样
    前朝与后宫构成了
    紫禁城的两大组成部分
    而外围
    高耸的红墙
    将这里团团围住
    红墙内开出四道宫门
    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午门和神武门

    宫墙的四角则立起四座
    用于瞭望的角楼
    四面的屋顶相互交叠
    造就了现存罕见的建筑形式

    城墙之外
    则是宽约52米的护城河
    工程中挖掘出的泥土
    被堆放在紫禁城之后
    又经过一系列的施工
    形成了如今的景山

    在景山之上回望这座城
    金黄的瓦、朱红的墙
    汉白玉的阶、琉璃瓦的顶
    一重又一重的宫苑
    这便是至高无上的「宫殿之海」
  • 尾声
    回望这座至高无上的宫殿之海
    从前朝到后宫的极致对称
    构成了一条荡气回肠的
    中轴线

    它贯穿了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
    钦安殿、钟鼓楼

    贯穿了
    永定门、大明门(清朝为大清门)
    承天门(今天安门)、端门、午门
    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

    贯穿了
    外城、内城、皇城、宫城

    大到整座北京城
    小到帝王的宝座
    所有的建筑大致
    以此为基准对称展开
    一条看不见的线
    撑起了一座城市的
    脊梁与灵魂

    这条中轴线像一首
    意味悠长的乐曲
    拥有序幕、过渡
    高潮和结尾

    它从外城正门永定门而起
    经过重重门禁的序幕、过渡
    经过相对逼仄的通道
    终于在紫禁城的正门
    午门前豁然开朗
    一切都是对紫禁城铺垫
    一切都是为了衬托
    天命至尊、皇权无上

    周朝的规划理念
    元朝的蓝本格局
    明清的建筑手法
    成百上千的宫殿
    ······
    造就了这片「宫殿之海」

    但故宫又不仅仅是宫殿之海
    600年的紫禁城
    90余年的博物院
    在时光的洗礼中
    故宫从帝王的禁苑
    变为国家的宝库

    据统计
    故宫博物院的180余万件藏品当中
    将近156万件为清宫旧藏
    约占藏品总数的86%

    这些清宫文物
    在近代也经历过动荡
    为了避免日本的侵占和损坏
    清宫中的文物部分南迁
    其中有部分文物辗转运至台湾
    而更多的文物
    又从全国各地返回了故宫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后
    故宫博物院又通过
    政府拨交、文物征集和接受捐赠
    等几个主要途径新收藏品
    比如1951年
    政务院批下专款重金购回
    晋王献之《中秋帖》
    以及晋王珣《伯远帖》
    同期收购的还有《韩熙载夜宴图》等

    截至2006年
    故宫共购得5万余件文物
    接收捐赠3万余件文物
    包括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唐李白的《上阳台帖》等

    如今
    全国文物收藏单位保管的
    一二三级珍贵文物的
    41.98%都在故宫陈列
    又将故宫化作「文物之海」

    今日之故宫
    即使日均接待约5万人次
    对于数以百万计的珍贵藏品
    以及数千间优秀建筑的文化传播力
    依然是有限的

    为了突破了文化传播的壁垒
    故宫融合腾讯的科技力量
    变身为
    「数字故宫」小程序
    走进一方屏幕之中
    来到成千上万人眼前

    「全景故宫」的模块
    让我们可以开启上帝视角
    俯瞰整座故宫
    体味其至尊至贵的王者地位

    「数字文物库」模块
    让我们可以360°无死角的
    欣赏海量的文物
    平常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
    现在只需要轻轻一点
    所有细节尽收眼底

    最为特别的是
    「畅游多宝阁」模块
    其选取了600件院藏珍贵器物
    让你在浏览中
    去发现各式各样的精美纹饰
    「云」体验传统纹样之美

    比如这件
    绿地红彩云龙纹盘
    上面的龙纹可以看作
    帝王的专属「LOGO」
    这种云龙纹饰
    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

    同样为装饰龙纹的
    还有这套
    金嵌珠錾[zàn]花杯盘
    上面镂空刻字
    一耳为「万寿」、一耳为「无疆」
    堂皇富丽

    而上述杯盘中的云纹
    又装点了乾隆款画珐琅
    五福捧寿夔耳活环瓶
    上面的五只蝙蝠
    围绕中心一个「寿」字飞舞
    「蝠」与福谐音
    这类纹样便称为「五福捧寿」

    这些纹饰背后
    串联起无数朝代、类别的文物
    展示着中国千百年来
    文化的底蕴与传承

    从至高无上的建筑
    到价值连城的文物
    故宫600年的文化精华
    都被「数字故宫」收入其中

    腾讯还计划在三年内完成
    10万件文物高清影像采集
    希望数字时代的力量
    将助力故宫走向下一个辉煌的600年

    故宫是什么?

    它是
    历经600个寒来暑往
    24位帝王的生活起居之所

    它也是
    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它还是
    拥有180余万件藏品
    的艺术宝库

    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
    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在我心中
    故宫是一抹靓丽的红
    它不只是高高在上的宫殿
    它也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
    血液中的文化源流之一

    帝王将相只是过客
    鼎盛王朝也不能永恒
    然而这座宫殿
    所承载的文化
    却延续至今、代代相传

    我们需要了解它
    我们需要探索它
    因为能够将这份文化
    传承下去的
    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 本文创作团队
    撰稿:李张子薇
    图片:谢禹涵
    地图:陈志浩
    设计:张靖
    审校:撸书猫、张靖
    封面摄影师:李若渔

    专家审核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贾珺教授

    【参考文献】
    [1] 于倬云. 紫禁城宫殿[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
    [2] 阎崇年. 大故宫[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3] 赵广超. 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M]. 紫禁城出版社, 2008.
    [4] 周苏琴. 建筑紫禁城[M]. 故宫出版社, 2014.

    » 紫禁城的21个史实
    » 紫禁城为什么叫紫禁城呢?
    » 紫禁城没有一间厕所?
    »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 故宫开门前为什么要大喊几声?
    » 故宫角落为啥都放着一块长木头?
    » 漫谈故宫历史:600岁的故宫,有什么?
    » 天安门横幅标语究竟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