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 30 条鲜为人知的风俗冷知识!

冷知识专辑,趣味知识专辑

    一、北方地区

      1. 北京
      「借寿」习俗——旧时老人病重,子女会向亲友「借寿」,对方若答应,就送一碗面条,寓意「续命」。
      2. 天津
      正月不买鞋,因「鞋」谐音「邪」,怕招晦气。
      3. 河北(邯郸)
      结婚时新娘要「哭嫁」,哭得越狠,娘家越有面子。
      4. 山西
      乔迁新居要「暖房」,半夜开灯、烧火、敲锅,驱赶「冷魂」。
      5. 内蒙古
      蒙古族敬酒时,客人若不喝,主人会唱祝酒歌,直到你喝下为止。

    二、东北地区

      1. 辽宁(满族)
      新婚夜要「坐福」,新娘在炕上坐一天,不能下地,象征「坐住福气」。
      2. 吉林
      冬至吃「冻饺子」,包好直接扔户外冻硬,随吃随煮。
      3. 黑龙江(鄂伦春族)
      猎人打熊后,要举行仪式道歉,称熊为「爷爷」,避免灵魂报复。

    三、西北地区

      1. 陕西
      送灯笼给外甥——舅舅要在正月十五前送外甥灯笼,直到孩子 12 岁「完灯」。
      2. 甘肃(兰州)
      牛肉面「肉蛋双飞」是标配,但清晨头锅汤最鲜,老饕 6 点就去蹲。
      3. 宁夏(回族)
      喝茶不放茶叶,喝「八宝盖碗茶」,加冰糖、红枣、枸杞等。
      4. 新疆(维吾尔族)
      吃西瓜要配馕,甜咸搭配解腻,还能当一顿饭。

    四、西南地区

      1. 四川(凉山彝族)
      火把节时,谁被泼的炭灰越多,代表祝福越深。
      2. 重庆
      立夏吃「立夏蛋」,用核桃壳煮蛋,孩子挂脖子上防「疰夏」。
      3. 贵州(苗族)
      姊妹节送「五彩饭」,用植物染糯米,暗藏姑娘对情郎的心思。
      4. 云南(傣族)
      泼水节时,被泼得最惨的人通常是「最受欢迎」的。
      5. 西藏
      藏历新年「古突夜」,面团里包羊毛、辣椒等,抽到辣椒预示脾气暴。

    五、华东地区

      1. 上海
      立夏称体重,传说这天称了夏天不会瘦(「秤人」习俗)
      2. 江苏(苏州)
      立秋吃西瓜「啃秋」,啃完丢掉瓜皮,象征「甩掉暑气」。
      3. 浙江(温州)
      七夕「巧食」是糯米做的「巧人儿」,孩子吃了手更巧。
      4. 安徽(徽州)
      中秋「舞香龙」,用稻草扎龙插香火,舞动时星光点点。
      5. 福建(闽南)
      婴儿满月要「剃胎毛」,剃完用红蛋在头上滚三圈,寓意聪明。
      6. 江西(赣南)
      立冬「补冬」必吃麻糍,认为能抵御寒气入骨。
      7. 山东
      渔民出海前不说「翻」「沉」,吃鱼不翻面,叫「划过来」。

    六、华南地区

      1. 广东(潮汕)
      出花园——15 岁孩子要「跳土堆」,象征成年,还能收红包。
      2. 广西(壮族)
      三月三「抢花炮」,抢到者得一年好运,比橄榄球还激烈。
      3. 海南(黎族)
      婚礼上新娘要「哭嫁」,但哭词是即兴编的,考验口才。
      4. 香港
      年初二「开年饭」必吃发菜蚝豉(谐音「发财好市」),但发菜已禁采。
      5. 澳门
      端午不划龙舟,而是办「龙舟酒会」,渔民上岸聚餐祈福。

    七、台湾地区

      1. 台湾(闽南习俗)
      中元节「抢孤」,爬涂牛油的柱子抢祭品,寓意消灾解难。

    Bonus 冷知识

      1. 河南
      二月二「龙抬头」,爆米花叫「蝎子爪」,吃了防虫咬。
      2. 湖北
      冬至腌鱼要「压石头」,象征「年年有余(鱼)压得住」。
      3. 湖南(湘西)
      土家族「哭嫁」长达一个月,新娘每天换词哭,堪比 Rap Battle。

    写在最后

      这些风俗或神秘、或有趣,有些正在消失,有些依然鲜活。
      你还知道哪些?欢迎留言区补充!


    » 更多 风俗冷知识 习俗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