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冷知识(4)
- 雍正皇帝自坐上皇帝宝座之后 ,就没有走出过紫禁城,他还曾经给鳌拜平过反。
- 清朝末年,曾经有人主张建立一支秘密海军部队,直接去进攻日本本土。
- 紫禁城三大殿的门口,没有一棵树。
- 嘉庆18年,1813年,天理教打进了紫禁城,有人用弓箭射进了隆宗门的匾额上了,到现在还有半个箭头在上面,不信自己去故宫博物院买票看去!
- 清朝奴才都说「喳」:这是满语,不念zha,而念zhe第一声,跟汉语「是」一个意思。
- 菲律宾曾经很想加入清朝,虽然现代菲律宾在我们华夏眼里有些蛮横自大的姿态,可是谁又能想象到在当时菲律宾是非加入清朝不可呢?甚至清朝如果发兵侵略这个国度,那里的老百姓都会带路。大家看完都有什么感悟呢?
- 野猪皮。说起清朝,很多人就必然会想起「野猪皮」这三个字,但是关于「野猪皮」这三个字的由来,我想很多人都并不了解。实际上「野猪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满语意思,寓意向野猪一样勇猛凶悍,在当时来看应该算作褒义词。满文《玉牒》其拉丁字转写为nurgaci,一般写作nurhaci。nurgaci或Burhaci一词,不见于《无圈点老档》。在满文体的《满洲实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清太祖本纪》中,奴酋的名字为贴签或讳阙。在满语中,野猪皮这个词是nuheci,后人推测努尔哈赤(nurgaci或Burhaci)含义为野猪皮。更有趣的是,努尔哈赤有个同母弟弟叫做舒尔哈齐,也就是「小野猪皮」的意思,惨不能睹.........
- 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先武后改为高背后的满汉之争,鳌拜也并非有勇无谋。在清太宗在位的天聪九年,努尔哈赤的谥号被上为「武」。一般来说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死后的谥号里面基本上都是带有「高」子谥号的,那些没有大一统的王朝或者草创王朝期间的开国皇帝一般谥号里面会带一个「武」字。努尔哈赤草创了清朝,谥号为「武」很正常。
- 偌大的故宫建造的时候就没有建厕所。有人就着急了,故宫可是皇室人住的地方,是全天下的显贵所在地,按道理讲怎么可能会没有厕所呢!他们怎么解决方便的问题呢!诚然皇宫是十分豪华的,很气派的,该有的设施也是一应俱全,但是故宫是真的没有一个厕所,不信你可以去看看。
- 顺治帝虽然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但毕竟在他手里清朝成为了全国性政权,和当年的元世祖忽必烈情况一般,所以汉臣给他上「高」的谥号很正常。同时汉臣的小算盘是如果顺治帝是世祖高皇帝的话,说明清朝关外的两位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是割据政权的小皇帝或者说不具有正统性了。
- 道光皇帝生性节俭,即位后也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他非常厌恶浪费粮食的行为,规定御膳房每餐不得多于四个菜,后宫嫔妃非逢年过节,不得吃肉。有一年,皇后四十寿辰,道光为皇后庆生,众人苦盼了好久,才盼得大菜上桌。定眼一看,所谓大菜,不过是一碗打卤面而已。打卤面里的几粒肉丁,还是道光思量了很久,才让御膳房杀了皇宫养的两头猪。为了节约,道光皇帝每天下午让太监给他买烧饼,因为路途遥远,等到了宫中烧饼变得又冷又硬,但道光和皇后还是就着热茶将烧饼当做晚饭吃了。天黑之前,道光必须睡觉,因为这样可以省些灯油。
- 咸丰皇帝是个早产儿,成年后身体一直不好,常年要靠补药来维持。但即使这样,也没有抑制他对女色的渴望。翰林学士丁文诚去圆明园觐见,赶上咸丰还在休息,太监便将他安置在一间内室等候。丁文诚无意间发现桌子上有一碟葡萄,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在寒冬时节实属罕见。禁不住好奇,丁文昌便偷偷尝了一颗,不一会儿他便感觉浑身发热小腹酸胀,再待下去肯定会出糗。无奈之下,他只得满地打滚装作腹痛难忍,几个太监便将他架了出去。几天后,丁文诚觉得身体好转,这才入宫见了咸丰。丁文诚后来才知道,原来那碟里装的,是做成葡萄状的特色补药。
- 同治皇帝经常微服出宫在京城的集市上厮混。一次他在小摊上吃碗凉皮,吃完发现忘记带钱了,便写了张欠条给店家,让他到户部去支取500两银子。店家不知道他的身份,一碗凉皮没几个钱,便放他走了。随后几个乡邻凑过来一合计,认为这少年衣着神态像是大户出身,500两银子不是小数,就一起怂恿店家去户部要钱。户部收到欠条经过核实,确认是皇帝手书,便将此事上报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闻知哭笑不得,先让户部还了500两银子给店家,随后将同治身边的太监全部换成心腹,以防他再出去闯祸。
- 慈禧太后是个戏迷,经常召来戏班到宫里演出。但有个规矩,剧中带「羊」字的戏,一律不得演出。比如《苏武牧羊》、《牧羊圈》、《龙女牧羊》等,全部属于禁演名录之内。就连《玉堂春》里角色苏三唱的有一句「我好比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也得改成「我好比鱼儿入网有去无还」。种种忌讳,只因为慈禧太后属羊。
- 清朝的铁帽子亲王世袭罔替,历任亲王都是吃喝享乐的主,但大清亡了以后,却出现了这样一个奇葩。大清亡的时候,克勤郡王晏森当上亲王才两年。失去了皇室庇护的晏森,只得变卖祖产来维持生计,但终究抵不住生活奢侈,最后钱没了,人还在。为了生存,晏森只得做了拉黄包车的车夫。因为身份特殊,他的生意还不错,被众人给取了个「车王」的绰号。这件事很快传到溥仪耳中,他认为晏森此举丢了皇室的脸面,便当面赏给他一个箱子,从此晏森就再也没有出现京城的大街上。据说,那一箱子财宝,够晏森享用一辈子了。
- 道光二十八年,38岁的曾国藩为证清白,当众脱掉衣服,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这才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相。
- 乾隆为了推行文化专制,在修《四库全书》时,共焚毁各种书籍达71万卷之多,是历代王朝中最大规模的一次「焚书」行动。
- 清朝时,皇子公主均称呼自己的父皇为「汗阿玛」,康熙时的众多满汉正式奏折中也读为「汗」,所谓「皇阿玛」是晚晴时被彻底汉化后才有的叫法。
- 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之后带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人就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儿子,名字叫做龚橙,也叫龚半伦。原来伟大诗人的后代并不一定是伟大的人,而有可能是「卖国贼」。
- 清朝的道光皇帝经常穿打补丁的衣服。但是道光皇帝可能不知道的是当时的皇宫打一个补丁要花四两银子。估计应该比买一件新衣服都贵吧!
» 清朝冷知识9则:太监也过节
» 清朝庚子年大事记
» 一句话点评大清12帝
» 清朝有趣的历史冷知识
» 清朝历史冷知识(1)
» 清朝历史冷知识(2)
» 清朝历史冷知识(3)
» 清朝历史冷知识(4)
» 清朝历史冷知识(5)
» 「拉皮条」一词怎么来的?
» 狗不理包子这个名称怎么来的?
» 华盛顿和乾隆死于同一年
» 清朝的「试婚格格」是干嘛的?
» 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人十分节俭
» 「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
» 「碰瓷」一词的起源?
» 清朝后宫冷知识1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