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奸臣:为什么皇帝明知谁是奸臣却不铲除他?
- 一名大臣在开口或者行动前,我们无法确定这名大臣是忠臣的还是奸臣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薛定谔的大臣,也被称为大朝会测不准原理。
回题主 - 大忠臣和大奸臣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场朝会里而不斗争,这是封建大臣不相容原理。
孔融曹操,王安石司马光二集团 - 两广的一个奸臣做坏事会引起京师忠臣的一片哗然,这就是著名的中央集权蝴蝶效应。
田文镜,宁王,朱棣 - 一个奸臣在众目睽睽的朝廷上呼吁皇帝攘除奸凶,呈现忠臣的性质;
而在别人不注意的情况下疯狂卷钱,呈现奸臣的性质。
这种现象被称为朝廷的忠奸二象性。
很常见 - 如果你担心朝廷有奸臣,那么就一定有奸臣,这就是所谓的奸臣墨菲定律。
出师表 -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奸臣受到的权力的增加,他从该权力中连续增加的每一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越来越小的一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奸臣的边际递减规律。
朱温,王莽,南朝四国 - 一个大臣永远处于忠与奸的叠加态,当你观察时,他会马上确定他是忠还是奸,这称为大臣的坍缩。
司马懿 - 小奸臣总是自发的向大奸臣转变,不可能把大奸臣变成小奸臣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是为臣力学第二定律。
和珅,魏忠贤,王振 - 选任意一个大臣,他同时处于忠和奸两种状态,你没有办法确定他的具体状态,除非他行动或开口。
这叫大臣的忠奸二相性。
当他手里有军队的时候,他会表现出大奸臣的一面,当他势单力孤的时候,他就表现出小奸臣的一面。
董卓,安禄山,三藩,候景,袁术,北洋军阀,新军阀 - 两个相距遥远距离的奸臣,一个号召发动政变造反,另一个奸臣立即受到影响随之变得有造反倾向,这种鬼魅似的远距作用叫做地方奸臣的量子纠缠。
各种突然爆发的大起义,汉末天下大乱,十八路诸侯起兵 - 奸臣的小喽啰们彼此之间可以替代,且对于效用没有影响。
这是奸臣同质性假设。
广大奸臣的狗腿子们 - 「忠臣」老觉得在全世界都是「奸臣」,这叫被迫害妄想忠臣综合症。
北宋党争集团 - 在奸臣同质性假设下,在一个奸臣占多数的社会中,社会制度由奸臣决定,每一个忠臣都是lawtaker。
这是奸臣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说。
孔融,狗货(荀彧 - 当一群奸臣和忠臣在一起时,奸臣和忠臣斗。
当和另一群奸臣在一起时会互相斗,这叫奸臣磁场相斥定理。
西晋王恺石崇斗富 - 每当一个奸臣率先实施造反,总会带动群体内的多数奸臣仿照他的行为,也开始造反,这叫奸臣羊群效应。
八王之乱,七国之乱 - 臣法三定律
一个奸臣和一个忠臣斗争,交换他们的职位,他们依然会斗争。
是为臣法交换律。
三个立场不同臣子在一起,先让前两个人斗,或先让后两个人相斗,再同第三个臣斗,结果不变,都是只有一个人胜出。
即为臣法结合律。
两个忠臣一起和同一个奸臣斗,可以把两个忠臣分别同这个奸臣放一起,还是会斗,结果不变。
就是臣法分配律。 - 忠奸均衡斗争中忽然出现墙头草集团,这种含有墙头草集团的忠奸等式叫方臣式。
一个墙头草集团即为一元,该墙头草集团有一人即为一次,由此类推,二元二次方臣式即存在两个墙头草集团,每个集团最多有两人。
不存在无法辨别忠奸绝对中立的墙头草,辨别墙头草的忠奸,将之解开并让其加入自己的阵营,从而打击敌方的过程即为解方臣。
伟大的数学家李德胜在他的数学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用通俗的语言详细回答了解方臣的意义,并总结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在随后的实践中成功的把无数墙头草集团解为‘忠’;还将自称绝对中立的墙头草破解,笑称为‘中间路线的破产’,最终击溃了奸臣集团。这一解方臣法随后被称为‘统一战线’,为李德胜定律三大定理之一
注:以上忠臣和奸臣为辩证关系,并非忠就一定是忠,奸就一定是奸。
» 守陵的宫女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
» 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人十分节俭
» 明朝有个叫朱厚照的皇帝,钓鱼淹死的
» 唐中宗李显为什么被称为「六味地黄丸」?
» 历史记载中很多中国皇帝有过撸管的经历
» 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出现在明朝
» 华盛顿和乾隆死于同一年
» 中国最早穿西服的是雍正皇帝
» 从秦始皇到溥仪,中国共有408位皇帝
» 最牛权臣宇文护杀过3个皇帝
» 中国历史上伺候了六个皇帝的女人
» 寿命最短的皇帝:东汉殇帝刘隆
» 南朝宋明帝刘彧借种生子
» 唐顺宗的三个之最
» 尚方剑是指皇帝收藏在尚方的剑
» 薛定谔的奸臣:为什么皇帝明知谁是奸臣却不铲除他?
» 一句话点评大清12帝
» 皇帝冷知识1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