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的作用

  问题:

  冷凝器的作用

  答案:

  冷凝器的作用:

  冷凝器的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

  【相关阅读】

  冷却器简介:

  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有间壁式冷却器、喷淋式冷却器、夹套式冷却器和蛇管式冷却器等。冷却器以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交换器为主要对象,冷却器的工作原理、传热计算、结构计算、流动阻力计算和设计程序。

  冷却器的作用

  冷却器作用:

  冷却器(Condenser),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却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却器温度都是较高的。

  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却器、在冷却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到达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却器使涡轮机排出的蒸气得到冷凝。在冷冻厂中用冷却器来冷凝氨和氟利昂之类的致冷蒸气。石油化学工业中用冷却器使烃类及其他化学蒸气冷凝。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也称为冷却器。所有的冷却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

  冷却器的作用

  种类:

  1、蒸汽冷却器:

  蒸汽冷却器这种冷凝常应用于多效蒸发器末效二次蒸汽的冷凝,保证末效蒸发器的真空度。

  2、锅炉用冷却器:

  锅炉用冷却器,又称烟气冷却器,锅炉使用烟气冷却器后,可有效节约生产成本,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使锅炉运行贴合国家节能减排标准。

  冷却器的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冷却器的作用和简介知识分享,想必大家最常见的发热的机器就是手机,我们都明白,当手机在发热时,它的外壳就会变得十分的热,甚至有时候是烫手。不一样的机器会有一些散热功能,这些散热的装置就是和冷却器有着相同的作用,在机器使用时骑着很重要的作用。小编关于冷却器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了,期望能够帮忙到需要帮忙的朋友们。


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

  问题:

  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

  答案:

  蛇的七寸是指蛇的心脏所在位置,也是蛇的要害位置。

  【相关阅读】

  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

  蛇的七寸是指蛇的心脏所在位置,在蛇的腹部,其实也就是指最关键的部位。所谓“打蛇打七寸”,是指打蛇的心脏位置,蛇就必死无疑。另外,还有“打蛇打三寸”一说,蛇的三寸,是蛇的脊椎骨上最脆弱、最容易打断的地方。蛇的脊椎骨被打断以后,沟通神经中枢和身体其它部分的通道就被破坏。

  为什么打蛇要打“七寸”

  打蛇就要命中要害。俗话说“打蛇打七寸”,然而也有些人说“打蛇打三寸”的。尽管说法不太相同,但是那里却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打蛇要打蛇的致命的地方。

  也许有的人会问:“那就干脆说“打脊椎骨”不就行了啦!为什么还要有“三寸”、“七寸”的说法呢?因为“三寸”的地方脊椎骨被打伤以及打断,它便无法抬起头来咬你;而“七寸”是它心脏的所在处,一受到致命的重伤,自然必死无疑。当然了,这“三寸”、“七寸”也并不是每一条蛇都相同的,因为蛇的种类与大小都有所不一样。

  其实"七寸"指的是一个笼统的部位,其实就是蛇的心脏部位,要是蛇不到七寸,你就照着蛇的腹部打(蛇和人不一样,心脏在腹部)!蛇头后的颈部的地方只是蛇的三寸,打了以后蛇只会昏死一段时间,不是真的死.因为打了三寸后蛇头部会立刻缺血,所以会暂时昏死一段时间,但不是很长,所以最好打蛇的腹部!

  打蛇打七寸的意思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需抓住主要环节。每当动物的脊椎骨受到重伤的时候,为脊椎骨所保护着的脊髓也便会受到重的伤害,神经的中枢与身体的其它部分的信道就会被阻碍。伤害越接近头部,影响力也就会越大。如果你打到它的尾巴,则对它的生命就没有影响。

  来源: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户外运动遇到蛇怎样办

  第一部分:如何识别毒蛇

  当你在野外碰到一条蛇,怎样决定它是否是毒蛇?可从以下两点来决定

  1、从蛇的形态:

  毒蛇头部一般呈三角形,而无毒蛇呈椭圆形。(当然有例外,如银环蛇的头部也呈椭圆型,但它是剧毒蛇)。毒蛇身体一般显得较粗短,身体在泄殖腔后突然变细。体表条纹较鲜艳。而无毒蛇身体显得较细长,身体在尾部慢慢变细。体表条纹也不太鲜艳。

  2、从蛇的行为方式:

  无毒蛇很少将身体盘圆,且无毒蛇一般较机敏,见到人后快速逃窜。毒蛇喜将身体盘圆,见到人后也往往并不立即逃窜,行动较懒散。另外,凡有扑火特性的都是毒蛇。

  第二部分:蛇的防范:

  一、行军防蛇:

  1、除眼睛蛇外,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体时,它才咬人。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2、蛇是变温动物,气温到达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高期。个性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个性注意防蛇。

  3、蛇类的昼夜活动有必须规律。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

  4、穿高帮鞋(皮靴),穿着长衣长裤,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

  5、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军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打草惊蛇(眼镜蛇会主动攻击人,打草惊蛇有可能会引起眼镜蛇主动攻击人,不明白这一条到底怎样用。)

  6、尽量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留意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

  7、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持续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击。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8、把手里的什么东西往它旁边扔过去,转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

  9、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毒蛇,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

  二、营地防蛇:

  1、避免在蛇鼠洞多、乱石堆或灌木从中扎营。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另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虫的入侵。

  2、在营地周围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种或数种:雄黄。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湿了的烟叶。

  3、在使用包裹前要留意查看一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万一发现蛇,可迅速退后,持续必须距离。

  4、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醒来时,应首先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

  5、注意持续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务必及时掩埋。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第三部分:被蛇咬后的治疗方法

  1、早期结扎:被毒蛇亲吻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子或乳胶管,在伤口上方超过一个关节结扎,结扎的动作要迅速,最好在咬伤后2—5分钟完成,此后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在应用有效的蛇药30分钟后,可去掉结扎。

  2、冲洗伤口:结扎后,可用清水、冷开水、冷开水加食盐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若用双氧水、1:500高锰酸钾液冲洗更好。

  3、刀刺排毒:在经过冲洗处理后,应用干净的利器挑破伤口,同时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挑破如米粒大小数处。或以牙痕为中心作“*”型切开。用刀时不宜刺的太深,以免伤及血管。有条件的能够将伤口浸于冷盐水中,从上而下的向伤口挤压20分钟左右,使毒液排出。也能够用口直接吸毒,但务必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若口内有溃疡或龋齿,禁止用口吸毒。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问题: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答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关阅读】

  依法治国的核心要求是什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要求是制度现代化

  2014年第20期《红旗文稿》发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的署名文章:制度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要求。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的要义是实现国家治理活动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也就是实体和程序的全面制度化。而古今中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将优良的制度文而化之,才能最终实现治理目标。因此,制度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要求。

  一、制度现代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1。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的竞争。制度建设是人类进步的根本标志。国际竞争表面上是技术和力量的竞争,实质则是制度的竞争。透过制度现代化构成制度优势,是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的根本保证。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软实力对内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发展模式、民族文化、外交方针等方面被国际社会认可的程度。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被认为具有软实力,真正得到认可,从根本上是因为其制度具有优势。

  2。实现中国梦需要制度层面的礼貌振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个近乎“诅咒”的论说,名曰“中国无历史论”。其大意为,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对此,已有不少批评和驳斥。但若反躬自省,封建中国绵延近两千年,国家治理体系在根本上未有大的革新,国家制度模式实质上没有大的变化,所谓的进步又从何而来呢?正所谓不进则退,中国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渐从世界舞台中心走到边缘。中国梦的提出,正是让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心的努力,没有制度支撑,中国梦将难以实现。

  3。有优越性的制度也要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是我们持续制度自信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优越性表此刻鲜明的方向性、制度的独创性和体系的全面性。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发展与完善,需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以提高治理潜力,需要不断使中国特色制度模式更加完善,优势更加明显。与时俱进是使制度优势得以持久的根本保证。

  4。不能将制度的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与资本主义化。现代化是否注定只有“西方化”一条道路?这个问题已经让人类社会纠结了半个多世纪。客观来看,不少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但也有不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确实取得了让人称赞的成就,但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仍待观察。中国的现代化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偏离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就南辕北辙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都不能改。

  二、实现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1。以成熟化定型化为目标。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基础上,适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潜力现代化,是在试图回答“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是在试图透过不断改革和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在试图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自信,也是在试图透过制度的升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贴合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更加贴合国家治理的规律,更加契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并永葆青春,永续发展。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灵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不一样民族、不一样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一样,产生和构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务必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因此,在中国推进制度现代化,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灵魂,透过制度现代化倡导富强、民主、礼貌、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礼貌、和谐主要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要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3。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各项具体制度三个层面。经过党的几代中央领导群众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丰富完善发展,初步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现代化务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基础,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促进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4。以解决现存制度问题和弊端为导向。务必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长治久安,我国的制度建设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有些方面甚至成为制约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还务必看到,中国共产党既要建设完全不一样于旧中国的制度体系,又要治理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大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潜力的任务必然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辛探索和艰苦努力。因此,我们要对制度本身的缺陷和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党中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潜力现代化,目的就在于透过改革和制度构建克服这些缺陷和不足,为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带给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5。以法治思维为指导。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潜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法治思维,概而言之,是指以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路径与过程。现代国家治理必然要求规则治理、依法进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治理方式必定是法治化的,那种仅凭主观好恶权判、官吏便宜行事的人治方式不仅仅与近现代民主化浪潮背道而驰,而且也与日益复杂、变动频繁的社会格格不入。以法治思维推进制度现代化,就是在制度现代化过程中,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制度设计、创新和执行。

  三、实现制度现代化的若干推荐

  1。要全面准确理性评价现有制度的利弊得失。所谓全面准确理性评价现有制度的利弊得失,就是要对中国制度的过去、此刻和未来在时空坐标中给予精准的定位,对现有制度的特质、优劣进行理性的技术解构,对现有制度的潜力、效益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给予客观评价,对现有制度的路径依靠和路径创新进行系统总结。一方面,要看到现有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长期发展、渐进改善、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不因循守旧,也不简单照搬,更不是主观臆测,而是源于实践和历史的教训,是党和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自主创造、自主创新的结果,它拓展了人类礼貌发展进步的路径选取,是中国对世界的独创性贡献。它以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和世界影响力,证明了这个选取的正确性、合理性、优越性,为我们坚定自信奠定了豪壮的实践底气。另一方面,要看到现有制度的不足。我们之所以要推进制度的现代化,就是因为现有制度在很多方面不够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不能讳疾忌医,而要直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把握制度建设规律,把现有制度的弊端和不足消除掉,把其优越性不断发扬光大。邓小平对此曾要求,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

  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这个规训对今日之中国仍然但是时。

  2。要尽可能地凝聚改革共识。改革是中国的出路,也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我国未来发展也务必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如今,改革已入“深水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于硬骨头怎样处理,最不容易构成共识,改革的阻力也最大。在这种状况下,要注意充分发挥制度在凝聚改革共识方面的作用,以制度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识、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为深化改革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保障。虽然制度是人的行为而非思想的约束条件,但制度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在事实上具有引导和教化功能;虽然制度是刚性的和不可随意变通的,但制度构成过程中的博弈、协商能够尽可能吸收各方面意见、权衡不一样群体利益从而消解分歧;虽然制度是静默的和中性的,但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和惩戒功能会对人们关于公平正义、善恶是非、好坏对错等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等产生用心影响和导向作用;虽然制度可能是滞后的、有漏洞的,但制度的可预期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可救济性、可持续性等优势能够凝聚转型时期的社会共识,使不一样利益主体求同存异,依法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透过制度现代化过程凝聚改

  革共识也是可能的。

  3。要正确处理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制度现代化的过程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吸取古代、近代治理精华,摒弃古代和近代国家治理糟粕,尤其是克服近代国家治理局限,实现向现代国家治理的超越。要使国家治理更具有现代性特色,至少要具备以下特征:一是真实民主。古代实行专制,无民主可言;近代追求形式民主,有民主之名而无民主之实;现代民主之精意在于“真实”。二是实质法治。古代君主权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无法治可言;近代法治为形式法治,重其行而不重其果,法与公平正义渐行渐远;现代法治,要求法与公平正义高度契合,强调实质法治。三是人本礼貌。古代的国家治理以镇压为能,专制而血腥;近代的国家治理,标榜自由平等,实乃张扬有产者与权贵之特权;现代礼貌治理则要求真正以人为本,尊重主体的人性尊严,将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治理目标,并以人性化的方式进行治理。四是治道科学。古代国家治理以强制服从为要;近代国家治理凭借民意和法律之名义行偏私之实;现代国家治理则以国民之根本利益和幸福完美生活为鹄的,以调动全体国民参与治理之用心性为基本力量源泉,以取得最大可能之合意、协调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等一切能够利用的治理资源,以取得高效益、低成本且利益共享、皆

  大欢喜的治理效果。

  4。要高度重视“制度群”的建构。从制度学的角度看,核心制度要有“制度群”的支撑才能落地生根,否则就容易构成“半拉子”工程,改革成果也难以巩固。因此,制度建设务必整体谋划、系统思考、统筹推进,做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过去所提出的制度建设目标,大多是经济领域的。制度现代化则包括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制度概莫能外。制度体系是一个位阶型体系,组成体系的诸要素在结合方式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这些要素性差异充斥着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呈现等级秩序性,进而构成了系统等级的整体差异。这一体系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实施机制构成。因此,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有系统思维,零敲碎打不行,东修西补也不行,务必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和改善,务必着眼于整体效应和效果,务必贯穿于多个领域和环节,务必构成整体的“制度群”。

  5。要注意“反向制度预设”。透过制度来治理国家,需要考量超多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于创制新制度,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要思考新制度可能带来的弊端,并针对可能带来的弊端和新问题建立相关制度,这样既能够防止改革“翻烧饼”,又能够抑制改革可能出现的负能量和负效应,使改革的效能最大化。因此,要注意“反向制度预设”,注重整体效应,实现制度体系合规范性、合正义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合法性、民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制度礼貌性和执行力、可实施性的统一,程序性、可操作性、可核查性和可追究性的统一,针对性、相对性、整体性、协调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统一。总体来看,制度的创设难能可贵,制度的优化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充分认识我国目前的制度存在自我完善的空间,深刻认识制度自我完善的规律,用心探索制度自我完善的机制。

  6。要力求“帕累托最优”。所谓“帕累托改善”,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上述一切帕累托改善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对任何一个人有所改善,不得不损害另外一些人,到达这样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在制度现代化过程中力求帕累托最优,就是透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更加健康地高效发展,从而使一个经济体中的所有人都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状态。用这个标准衡量,我国在很多方面都远远没有到达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状态,有些群体在改革中受益不多,甚至有的群体为改革做出了必须的牺牲,而这些不均衡的状态在根源上是制度设计所造成的。在当前和接下来的改革中,要坚持帕累托改善原则,尽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7。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此刻身处的是一个建设的时代而非革命的时代,万不可只知“破”之道,不知“立”之道;万不可毁道变法,导致最终无道可守。中国现代化的过程绝不是西方化,要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道”。不少人还固执地认为,资本主义道路在上个世纪的中国走不通,不代表在新世纪也走不通,进而主张全盘西化。但是,客观来看,冷战结束后,全面照搬了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国家有几个是繁荣稳定的?受到“阿拉伯之春”影响的国家,有哪个政局稳定下来了?我们承认我们当前的制度本身还有缺陷和不足,这正是我们努力改善和完善这个制度模式的原因,但如果试图另起炉灶,其中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中国社会难以承受的。

  8。要注意制度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缺乏定势、翻云覆雨、飘忽不定是人治的特征。如果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不仅仅国民因缺乏可预见性而全无自由,官吏也会因治国无常而滥用权力,整个国家和社会也会因为治无常制而动摇不已。古今中外的开国之君或领袖都期望立万世之法、定不易之制,然而,多则两三百年,少则几年、几十年,要么人亡政息,要么国亡制崩,而恰恰是那些既相对稳定,又不断改革完善的制度体系反而具有可持续性,反而能够存留久远。这是因为,时世变动不居、人性物境不断变化,治国理政之制度如不与时俱进,无异于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在制度建设上同其他事物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制度体系只有在持续稳定性的同时又具有开放性,才能具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下一篇:抽样调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