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是什么

  阅读精选(1):

  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也叫强制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必须历史阶段都把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

  阅读精选(2):

  在中国,实施初等教育,能够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从那时起,各代官办和私立的小学、书馆、社学和蒙馆等都属于初等教育机构。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发《奏定学堂章程》,中国开始建立近代初等教育制度。先设初等小学堂,收7岁以上儿童入学,修业年限5年。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改初等小学堂为初等小学校,后又改称国民学校。学制迭有变更,先定国民学校修业年限为4年,高等小学为3年,后改为“4·2制”(初小4年,高小2年),这一学制实施最久。

  在国外,从古希腊的弦琴学校,罗马的初等学校,欧洲中世纪的教区学校、城市学校、拉丁学校,到近代各国所设的小学、初等学校、基础学校、国民学校等等,都属于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各国初等教育年限大多是4~6年,个别的为3年或4年(苏联、民主德国等)、7年(泰国等)或8年(美国的部分州等)。英国等个别国家还把幼儿教育年限包括在初等教育内。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初等教育事业很不发达,文盲众多,文化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青年、成人两种。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小学,给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对青年和成人实施初等教育的工农速成初等学校、业余小学、识字学校等,给受教育者施以相当于小学程度的教育。人民政府从国家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方针,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使初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1981年全日制小学校数已从1949年的34。68万所增加到88。05万所;小学生数从2439。1万人增为13972万人,共为国家培养3亿多有文化的劳动后备力量。此外,培养了几千万业余小学毕业生,扫除文盲1。37亿人,使农村青壮年文盲比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80%以上下降为30%,职工文盲比例从60~70%下降为8%。学龄儿童入学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0%左右提高到93%左右。

  在中国,初等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国小学现行学制一般5年,部分大中城市的小学在试行6年制。小学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新生后代,为他们以后理解中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曾前后于1952、1955、1963年颁发过小学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时间安排及实施步骤等作了规定。

  1978年教育部又一次修订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其中对小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写作和计算的潜力,具有初步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为有效地顺利实现这个目标,教育部于1981年颁发了新的小学教学计划,规定全学年教学42周,寒暑假10周,农村小学可利用部分假期放农忙假。该计划规定,全国小学一般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10门课程,有条件的小学在四、五年级设外语课。

  小学每周教学时间为24~27课时,另加课外活动,每周在校活动总时间为31~34课时。1981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小学生守则》,要求全国小学立即执行。在中国,为尽快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总结和积累办好小学教育的经验,以带动一般学校,于1962年开始试办重点小学。1978年1月,教育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办好重点中、小学。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各地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创造经验,典型示范;并应切实办好农村的中心小学,使之成为农村学校的骨干,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阅读精选(3):

  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初等教育发展趋势主要是:①日益注重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②适应儿童生理早熟现象,提早儿童入学年龄。如不少国家已把幼儿教育的高班纳入初等教育范围或已准许5岁儿童提前入学。另外,还为儿童末期到青年初期之间的3~4年的教育建立新型中间学校。③逐步缩小班级编制,增加教师定额,对教师学历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日趋灵活多样,既重视统一教学要求,也注意个别施教;特殊教育事业也日益引起重视。

  专业介绍

  初等教育专业以培养中小学急需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教师为主,以培养幼儿教师及妇联、公安、武警、医院等部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为辅。21世纪初等教育在大学是一门专业,而针对文理科又有不一样的教学目标。

  文科理科

  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能独立进行教学、科研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为系统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

  文科

  主要课程: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汉语、写作、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技术史、教育原理、教学论与德育论、小学教育科研统计、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教师口语与书法、现代教育技术、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儿童文学等。

  理科

  主要课程: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汉语、写作、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技术史、教育原理、教学论与德育论、小学教育科研统计、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教师口语与书法、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数学、概率与统计、初等数论、大学物理、数学教学论等。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医学心理学,以及普通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学、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学和钢琴、音乐、美术等。

  初等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程序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教法,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与制作,课件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现代远程教育,摄影技术,数字摄录技术,数字视频与非线性修改,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


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问题:

  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答案:

  三教:

  佛教、道教、儒教。

  九流:

  上九流:

  一流佛祖 二流仙 三流皇帝 四流官 五流烧锅 六流当 七商 八客 九种田

  中九流:

  一流举子 二流医 三流风水 四流批 五流丹青 六流相 七僧 八道 九琴棋

  下九流:

  一流巫 二流娼 三流大神 四流帮 五剃头 六吹手 七戏子 八叫花子 九卖糖

  【相关阅读】

  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内含贬义。也泛指社会上各种行业、各色人物。

  儒、佛、道三教。九流按传统分法又可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三教:

  佛教、道教、儒教。

  九流:

  上九流:

  一流佛祖 二流仙 三流皇帝 四流官 五流烧锅 六流当 七商 八客 九种田

  中九流:

  一流举子 二流医 三流风水 四流批 五流丹青 六流相 七僧 八道 九琴棋

  下九流:

  一流巫 二流娼 三流大神 四流帮 五剃头 六吹手 七戏子 八叫花子 九卖糖


笑容可掬的意思

  笑容可掬

  【笑容可掬的意思】脸上的笑容好像可以用手捧起来一样。形容笑容满面。掬:用双手捧起来。

  附录成语(笑容可掬)的相关知识:

  笑容可掬的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笑容可掬的读音:掬;不能读作“jú”。

  笑容可掬的书写:掬;不能写作“鞠”。

  笑容可掬的近义词: 眉开眼笑 喜形于色

  笑容可掬的反义词: 愁眉苦脸 咬牙切齿

  笑容可掬的用法:多用来形容人开朗;笑容满面的样子。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笑容可掬的组成:主谓式。

  笑容可掬的辨析:笑容可掬和“喜形于色”;都有“脸上流露喜悦”的意思;但笑容可掬侧重于面部表情;可能表里如一;也可能为了某种目的表里不一。“喜形于色”是发自内心的表露在脸上的喜悦;是表里如一的。

  笑容可掬的举例:

  ①王老笑容可掬地跟每个到会的同志打招呼。

  ②张老师笑容可掬地走进教室。

  笑容可掬的英译:be all sm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