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烘焙

  每天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很长,我选择看书打发时间,一个好朋友向我推荐《君之教你学烘焙》,一些简单的食材如鸡蛋、面粉、糖和黄油,用不同的比例,不同的手法,再加上丰富的辅料,配上一段时间的烤箱烘烤,就可以烘焙出多种口味的西点。看着作者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菜鸟级初学者,变成烘焙世界的高手,让人有种想试试看的冲动。于是买齐了各种烘焙工具,一个周末的下午,趁着儿子熟睡之机,我也开始我的烘焙生活。

  记得第一次的烘焙做的是饼干,我仔细又认真的一步一步按着君之的方子制作,看着外形虽有点难看,但味道很棒的黑芝麻饼干出炉,心里犹如看到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般激动。儿子和外甥喜欢的不得了,父母在尝过之后也惊讶于我这个平时不混厨房的女儿竟然也能做出如此美味的小甜点。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只要周末一有空余时间就一头钻进厨房研究烘焙食谱,尝试不同花样的饼干、面包、蛋糕,带给亲人、朋友和同事吃。每每听到“手艺不错!”、“阿朱你做的饼干太好吃了……”这样的赞美时,更是对自己莫大的鼓励,也是通过不断的鼓励,对烘焙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由于工作的限制,经常性地加班,我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很少,每当周末来临,早起一小时,给他们做一些小饼干,面包,看着儿子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心里非常的满足,通过烘焙传递我对家人的感情,这也是我钟情于烘焙的一个原因。

  利用休息空闲之余做做小甜点,纯净而美好,简单的生活瞬间变得格外充实。一直认为,喜欢烘焙的人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这不仅因为烘焙需要巧手和巧心思,更因为烘焙是一个将自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一点点调和、发酵、烘焙的过程。


我眼中的好学生

  阅读精选(1):

  我眼中的好学生标准

  有人说: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作为老师,我也承认我也喜欢那些成绩优秀,学习刻苦的学生。虽然说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但不等于说学习好就是决定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不能只重视知识教育,而要个性重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所任课的班级里,他们的学习潜力几乎都高于一般人。说到每一个学生,在我的脑子里都会有几个字眼在形容他们的性格。有的学生刻苦努力、成绩优异;有的学生调皮可爱、偶尔会让老师头疼;有的学生内向到老师总会忽略到他的存在;有的学生从不给老师制造任何麻烦,老师交代的学习会认真完成。在这些学生中,有些学生骨子里有一种很强的保护欲望,不善于和老师交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他们维护自己的什么?我眼中的每个孩子都很可爱,都有值得我欣赏的地方,但是我期望他们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真正好处上的好学生。著名的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根深蒂固的存在这一种渴望,那就是让自己变得优秀!”

  然而,天生优秀的学生实在太少了,相反,那些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的学生数不胜数。他们时刻在迸发着进步的火花,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进步成长的学生。记得有个学生给我写过这样一段话:“老师,第一次我的数学成绩有了这样大的进步,我很开心,这也是我第一次给您写我的心里话,期望以后的我能够继续进步。”是的,她在追求进步,她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她想要的完美,最后在期中考试中,她成为了班级第一名,名列年级前10,她成为我们班甚至于整个东区的一批黑马。此刻我依旧能看到她开心、刻苦学习的样貌。我想,当每个学生得到肯定并且收获果实的事实,他会告诉自己,我将一向优秀,因为“优秀是一种习惯。”

  如果真的要我定义好学生的标准。我想,在我的眼中,好学生就是那些善于反思自己的过去,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的;能够不因成绩差而自卑,并努力学习的;不因成绩优秀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不因外物而看低自己;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并深深爱着自己母亲和这个世界的。但是我也要告诫自己:肯定学生的优点,帮忙他克服那些小缺点。这样他将是一名好学生,你将是一名好老师。

  阅读精选(2):

  我眼中的好学生

  在职业生涯中,时常接一个新班时,好心的同事会告诉我某某是好学生,成绩相当的好。开始,我很认真地对待,个性地对待这些好学生。慢慢地,一年一年地,回头想想,发现我心中的好学生与通常的好学生是有区别的。

  我认为好学生是这样的首要条件是有良好的思考习惯,这一点会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思考习惯,还怕学不好?这种潜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路慢慢兮。

  老师一提问,学生一个个不主动地想问题,这种状况,老师是直接传授知识,还是引导学生自己地发现,去思考?

  渐渐地,我明白,不要迷信别人怎样说,相信自己的眼,慢慢地去发现吧,慢慢地做吧。。。。。。

  阅读精选(3):

  我们一向以为,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也一向以为,那些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当我们听到那些高考状元多少年后还没有成为社会栋梁的时候,我们真的很心灰意冷。当我们得知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成为我们的骄傲的时候,我们真的很惭愧。现实逼迫我们务必对教育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现实也逼迫我们对什么是好学生进行重新的思考。那么,我理想中的好学生是什么样的呢?

  好学生抱负要远大。你能够走进我们的名校,问一问学生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学生都会这样回答,将来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有个好收入,做一个白领。很少有人回答将来有什么职业理想。如果你让我们的学生做一道选取题,让他在权利、财富和真理三个答案中选取一个,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选取真理。高中毕业之后,许多学生把书丢掉了,几乎告别了学习,到大学就革命到头了,大学毕业就为了有个好工作。个性是近几年的考公务员热的出现,学生们都喜欢做公务员,公务员起码工作稳定,不用吃苦和打拼。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们的学生越来越没有了远大的抱负,没有理想和抱负的人当然也就缺乏了航标和动力,因此好学生必须是有远大抱负的学生。

  好学生成绩要优良。我那里说的好成绩,不仅仅仅是我们说的分,是要在乐学会学的基础上的学会。我们此刻的应试教育,往往是靠灌输的办法让学生得一个高分,实际上学生却没有真正构成学习潜力。我们那里说的学会也不单单指的是课本知识,而是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不仅仅包括书本知识还就应包括思想,观念方法,道德。所以好学生要有好成绩。

  好学生品质要优秀。好品质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方面,也是走向成功的关键。那么好学生究竟就应具有怎样的品质呢?好学生喜欢求真。要对真理有一种探究精神,敢于质疑,敢于对抗,敢于求真,要有一种求真的思想品质;好学生善于合作。对同学要有一种合作的精神,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合作与双赢,要有一种合作的行为品质;好学生心中有爱。对父母对社会对亲人对关心过自己的人要懂得感恩,比较自己弱的要乐于帮忙,要有爱心和奉献的道德品质。好学生喜欢创新。要敢于对现状提出不满,喜欢变化,喜欢创新,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创新潜力,要有挑战现实,超越自我的品质。

  好学生身心要健康。好学生要有好体魄。没有强健的体魄一切都是泡影,好学生务必是喜欢锻炼身体的,不断增强自己体质。好学生心灵阳光。总能够看到光明的一面,对阴暗的东西要有鉴别力,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要有正确认识,要学会换位思考,总是持续阳光的心理状态。好学生有强烈的自信心,不妄自菲薄,不望洋兴叹,不唯唯诺诺,不无所作为,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好学生用心向上。由于好学生有理想和抱负,心里阳光和自信所以处处表现出用心向上的状态。

  总之,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就是有远大抱负,有优良成绩,有优秀品质,有健康身心的学生。

  阅读精选(4):

  我眼中的好学生

  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我眼中的好学生成绩不必须是班里的第一名(当然,他就是第一名也没有什么不好),也不是最后,理想中的名次就应在10名左右吧。“第一名”承担的压力太大,他很可能为了这个实际上并不重要的头衔而放下了他不就应放下的东西。我眼中的好学生首先是一个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他用心参与班级事务(而不论职务大小),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职责感、合作精神及沟通潜力,他是实际上的学生领袖,他身上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魅力,正是这种魅力感染吸引了他身边的许多同学,他们把不想跟家长和老师说的话都拿来告诉他,让他替他们拿拿注意。他热爱他所在的班级,他能够替老师处理某些看来很棘手的问题,因而,他在老师心中的实际地位较高。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好,在学习的时候,他从不三心二意,他认为务必弄明白的问题就非弄明白不可。他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决不应付了事,有时候,他也没有完成作业,那不是出现了特殊状况就是他认为那个作业能够不用完成。他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潜力,课堂上,大家都回答不出的问题,他却能够说书一二,这一点包括老师在内也不得不佩服。他人格健全、品质优良,生活态度用心,没有见他因为什么而郁闷得不可自拔。他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具有迎接挑战的勇气,不怕

  困难和挫折。他用于担当,尊重他人,对一切完美的事物都感兴趣。他是三好学生但不仅仅仅“三好”。日后,他决不是一个平庸之人。

  他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

  我一向认为,一个只在乎写老师留下的作业而不喜欢读书孩子,不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我眼里的好学生会认真地完成老师留下的适当的作业,同时,他也更喜欢读书。他记得一位老者说过的话:一个家庭的藏书多少标志着这个家庭的生活品味的俗雅,一个人读书多少决定着这个人的人生质量高低。他也记得培根说过的那几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当然,他也明白高尔基的那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在所有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他不会坐在沙发上长时间地看电视,看完新闻联播他就离开回到自己的房间拿起了书本。他也不会不加节制地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更不会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他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在一天当中的某一个或者两个时间里,如果不读书他就会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情还没有做,就像吸烟的人饭后自然地点燃一支烟那样。他读书注意是看自己感不感兴趣,也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推荐。他读书的面很宽泛,就某几个他更感兴趣的方面已经有了较深的造诣。教育部推荐他要读的10部书(初中生)哪里满足得了他的胃口,他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在初中阶段读完50部。由于他读书多,使得他的眼界明显比

  一般同学开阔,表此刻作文上,每每有使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之处,让老师也不由得赞叹不已。

  他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

  他必须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他记得还上小学的保尔在神父的圣经课上给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高年级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并不像圣经上说的五千……。尽管保尔提出的问题被神父打断了,他也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但保尔爱思考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我也要做一个保尔那样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正是我眼中的好学生,他理解新知识,但他同样具备质疑精神,他不是被动地听课,而是在探究知识的奥妙。他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局限在仅仅明白答案,必须要闹清楚为什么结果是这样,还有没有另外的结果,得出结论的渠道除了老师讲的以外,还有没有另外更为便捷的途径。这种质疑精神,使他不但巩固了知识,还对知识里包含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了探究,而这一点,要比掌握知识本身重要得多。他明白自己是一个凡人,常常犯错误,那家长、老师、权威等也是凡人,因而也不会经常地百分百地正确,所以,他对老师和家长的话要经过思考以后才去执行,而不是一味地遵从,就是对专家的观点,他也不盲从,对有异议的地方,他必须要去探究以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不是说他不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也不是说他不相信权威,他对他们说得对的虚心理解,只是他不像没有头脑的那些人那样浑浑噩噩罢了。他在读书的时候,也是以这样的心态阅读资料,这使他比走马观花有了更多的收获。我认为,只有具备这一点,才会在他走向社会以后有所建树。

  阅读精选(5):

  我眼中的好学生

  教育最大的显性好处就在于教化,即开发人的大脑的潜力。多年教育改革后的的素质教育更是如此。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和高校课堂的学习方式中,透过多渠道去获得更广泛的知识与技能,并不是放下书本知识的学习。人们都明白智力高低跟人的先天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不能忽视后天教育的功能,善于把自己的小智转化成大智,把无知挖掘成为无所不知,善于把对知识的知之甚少演化成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个人内涵。这些都要求素质教育务必把学生同书本紧密地结合在一齐,培养学生对书本的亲密感和依靠感,在学生们自觉地爱读书中不断提高智力水平,成为素质教育下拥有卓越智商的人才。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说学生就是“学习生活技能,学习生活常知,学习生活好处和价值,即做人之道。”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园地,是造就礼貌的摇篮。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呢?

  首先在学校里是一位好学生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校务必制定出规矩,并且严格管理。作为学生务必自觉遵守规矩,所以,遵规守纪就成了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资料了。例如,按时到校,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认真值日,持续教室、校园整洁优美;遵守图书馆、阅览室的借阅书刊制度;遵守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各专用教室的规定,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爱护校舍和公物,遵守食堂的制度等等。注意,遵守这么多的规章制度,既有利于自己构成规矩的良好品德,又有利于自己和其它同学学好各门功课。这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资料,也是学生务必具备的品德。如: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敬,请老师先行,专心听讲;遇见老师主动打招呼、问好;师生之间有误解主动与老师解除误会等等,都是尊敬老师的表现。这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一个好学生要学到真正的知识,务必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平时不努力,考试时以作弊的方式获得一个虚假的好成绩。具有这种欺骗行为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这天在学习上搞虚假欺骗,明天就可能在工作岗位上同样搞虚假欺骗,那将给工作、事业、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具有孔子那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精神的学生是好学生。

  大家都明白孔子他老人家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正是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让孔子的观点,影响几千年。因为孔子就是一个以向别人学知识为荣的人。他的“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大概意思是只有好问才能不断增广知识,学到更多的知识。孔子曾从师老子学习礼教,只要是他自己不懂的事情,孔子都能热情地向别人请教。孔子选取老师标准是广泛的,大家都明白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这事。那些“不会问问题,不敢问问题,没有自我进取心,而缺乏开拓和探究潜力”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总之,具有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多才多艺的学生是好学生。

  其次在家里是一个好孩子

  在家里是个不做“小皇帝”的好孩子

  我认为在学校里是好学生,在家里从不做“小皇帝”的好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学生。因为前一阵子,学校里举办了一次好家长评选的活动,许多学生家长用心主动的到校来参赛。当同家长们谈论起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时,一部分好学生的家长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此刻的小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大人说也说不听,在学校里你们老师狠狠地管管。这些家长的话反映了,有的学生在学校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好学生;但是在家里,却是个“小皇帝”,他需要什么务必立刻满足,否则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打骂家长。小学生的暴力行为,耳闻不如一见。上个星期日上午,我要到同事家串门,在大街上走着走着,老远就看着我班里的一个学习不错的学生跟在他妈的身后,正一脚一脚的踢他妈,急的他妈一瘸一拐的向前躲(他妈是一个脑瘫患者,根本没有劳动潜力),他妈的嘴里还一个劲的嘟囔道:“你踢我干啥?……”不一会儿,那个学生突然间就溜走了。很可能是我的走进已被那个学生发现了。当我快步向前问那学生的妈,刚才到底是怎样回事时,他妈却一声不吭的走了。正在我百思不解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妇女(那学生的邻居)对我说:“老师啊,你不明白啊,这孩子在家里一说要钱,他妈给他拿慢了就骂,要是说没有就这样用脚踢他妈啊。这孩子娇惯

  的太不像话了。”像这样不会体谅父母、不会疼爱父母、更谈不上孝敬父母的孩子,我认为他不是一个好学生。而这样的好学生似乎有一点华而不实的感觉,这些学生天天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及严重,连最起码的感恩父母的意识都没有,更谈不上关心他人、关心群众,甚至无私奉献精神。当然,在家里,孩子出现暴力行为,主要是由于父母养育方式(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不当造成的。所以,一个好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好家长的培养教育。

  第三、在社区里是一个好公民

  打造和谐社区,需要人人参与,学校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让小孩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令其得到全面的锻炼,这是家长都期望的。如:经常参加“小手拉大手”活动,促进学校与社区和谐气氛的融洽发展。主动为贫困家庭捐款活动。用心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小小志愿者。义务参加社区“小环保卫士”等活动。能用心参与社区中的各项活动,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我喜欢好学生,为把好学生培养成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争取尽上我的聪明和才智。


少数民族的故事

  少数民族的故事(一):

  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刘三姐

  壮族歌仙传说。相传于宜山、罗城、恭城、柳州、融水、容县、岑溪、贵县、桂平、扶绥、平南、梧州等地。还传到广东梅县、翁源、兴宁等地。各地传说刘三姐的生长年代、出生地及情节资料不尽一致。据宜山的资料,刘三姐从罗城搬到宜山下视村居住,砍柴为生,极善唱歌。有陶、李、罗几个秀才闻名前来对歌,不是三姐的对手。其兄端凳搁门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对歌,三姐却半夜俟其兄睡熟,轻手轻脚溜出门。第二天其兄明白了,拿石头让三姐用手板煎软,言煎不软就不准出去。三姐把石头放在手心,下烧红火,把石头煎软了。

  三姐每一天到山上攀葡萄藤与男歌手对歌,其兄气极,发誓要砍断葡萄藤跌死三姐。谁知藤砍断后,摇几摇又接上了。其兄用铜盆隔住断藤,使断藤接不起。

  三姐从悬崖掉进下枧河,葡萄藤随之落下围成一圆圈,托起三姐顺水飘流下柳州鲤鱼岩。据扶绥的资料,生得月貌花容的新安村姑娘刘三姐家穷,与哥哥种田打柴养活母亲

  。她每一天歌不离口,开口成歌,远近男青年都来找她对歌,却唱不赢她。其兄恨她唱歌太多,经常责骂,刁难她。要她插完一大块田的秧,不给她空闲。她却插一蔸秧唱一句歌,歌声引来许多青年同她唱,替她插秧,很快插完。

  3月的一天,左江上来三只船,上乘桃、李、罗、石四位秀才,见了江边洗衣的刘三姐便唱盘歌,三姐信口答唱,反诘秀才,四位秀才翻遍船上歌书也答不上,三姐代答了,随口讥笑四位秀才。秀才服输,把两船歌书抛下左江。城里一豪绅托媒人携2l两黄金来求婚,其母与兄均答应了,就她本人不愿,指媒唱骂,羞走媒人。

  其兄再劝不依,恼了骗妹上山砍柴,冷不防将她推下悬崖,被藤萝托住在崖间,唱了3天3夜,其兄复来吓唬不服,挥刀劈断藤条,三姐坠落江中,随藤漂流,沿江歌唱,到邕宁杨美村才沉江而死。

  传说至今三姐落江处有一圆圆的石墓,从墓顶往上望,在悬崖绝壁问有一长长的滑痕对准石墓,滑痕两边有两丈余长的白壁和黑壁,宛如黑、白两条头巾,为三姐当年头巾变成。据贵县的资料,三妹行三,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7岁即好笔墨,聪明敏捷,为"女神童"。12岁后即善歌唱,17岁有邕州白鹤乡少年张伟望来访,乡里筑歌台于西山之侧,两人对歌3日,众人围观忘归。两人登山歌7日,化石成仙。

  少数民族的故事(二):

  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瑶族牛生日的传说

  瑶家有一传说:"盘古开天,鲁班造墙,禾王送禾,牛王耕田。"瑶族古籍《盘天大歌》和《过山榜》中说:"寅卯两年发大水,天下万物皆被淹,只留伏羲兄妹俩,藏入葫芦飘水上。才得以延续人类,之后盘王登殿,赐瑶人以天下群山,任其砍种,安居乐业。

  然而,瑶山地区,穷山恶水,尽管人们辛勤耕种,仍然朝不保夕。有一年,太白金星下凡查访民情,看到瑶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峻岭崇山之中,刀耕火种,生活艰难,于是禀告天庭。

  玉帝就派禾王送禾到人间,牛王下凡来耕田。自从牛王来到人间后,瑶家人就开始耕田插禾,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感谢牛王,瑶家人就把牛王下凡的那天(农历四月初八)作为传统节日牛生日。

  瑶家有一首民谣"四月八,丢犁耙,七月半,谷满仓,收回万担粮,全靠牛帮忙。"四月初八这天,瑶家人最爱护牛,把牛当作神明来祭礼侍奉,要让牛丢下耙犁休息一整天。

  这天,任何人都不准鞭打牛,不准斗牛,更不准杀牛,连骂牛亦不准。头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牛洗一次热水澡,将全身梳刷得干干净净,还要将牛栏摆弄得整整洁洁,铺换一次新草,用红纸画上或者剪成佛符贴在牛栏上,驱邪劫病送瘟神,保佑牛的健康。

  这天,牛吃的东西更是别致精彩,清晨,人们就争先把牛放出去吃露水草,越早越好,"抢头"。

  上午,用糯米酒糟煮鸡蛋给牛吃,在瑶家,小孩过生日有吃鸡蛋的习惯,可见对牛的崇拜。拜家有句俗话:"人过生,吃人参;牛过生,吃苦参。"下午,就用苦参熬泥鳅喂牛,使牛健康长寿。到晚上,瑶家人还要选出最好最强壮的牛来聚会,瑶家人穿着节日的盛装,围着熊熊的篝火,敲着长鼓,唱着欢快的歌儿翩翩起舞。

  少数民族的故事(三):

  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白天的星星

  一位愚昧的人问阿凡提:“阿凡提,听说光天化日之下能见到星星的人会十分幸福,怎样才能在白天见到星星呢?”“能够,”阿凡提回答道:“请你把自我关在一间漆黑的小屋里四十天不要出来,一日三餐享用粗茶淡饭,决不要沾油腥。四十天以后再出来就能在白天见到星星了。”

  那个人遵照阿凡提所说的,在一间黑屋里把自我关了四十天,成天吃素不吃荤,等到了第四十天他出来见阳光时,他的腿脚发软,双眼直冒金星,往那儿瞧都觉得有繁星在闪烁。

  那个人喃喃自语道:“我服阿凡提的智慧了,最后在白天见到星星了。”

  比您早死两天

  阿凡提跟国王的管家开玩笑说:“您两天以后会死。”果然,两天后管家队立刻摔下来死了。

  国上听说后。把阿凡提传进王宫责问说:“阿凡提,我的管家因为你而死了,你认罪吗?”

  “是,陛下”阿凡提回答。

  “你既然明白管家什么时候死。那么你明白自我什么时候死吗?”国王又问。阿凡提即刻明白了国王的意图,对国王说:“昨晚,我看了我的慧星,我比您早死两天。”

  国王听说了自我的死期后,立刻取消了阿凡提的死令,并暗暗祝福他长命百岁。

  【附录相关少数民族介绍】

  1、蒙古族 (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huí zú)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透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构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miáo zú)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dǎi zú)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此刻,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资料,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傈僳族 (lì sù zú)傈僳族在唐代称“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主要节日有阔时节(

  12月20日

  ,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zàng zú)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那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zhuàng zú)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8。15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

  8、朝鲜族 (cháo xiǎn zú)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

  九月九日

  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gāo shān zú)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nà xī zú)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一样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年农历

  七月二十五日

  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bù lǎng zú)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一样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ā chāng zú)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一样,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nù zú)怒族是云南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 (è wēn kè zú)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è lún chūn zú)“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

  6月18日

  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我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hè zhé zú)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一样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mén bā zú)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bái zú)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bǎo ān zú)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bù yī zú)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dá wò ěr zú)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dé áng zú)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dōng xiāng zú)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一样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 (dòng zú)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齐,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 (dú lóng zú)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齐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光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 (é luó sī zú)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 (hā ní zú)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还有火把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 (hā sà kè zú)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基诺族 (jī nuò zú)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光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 (jīng zú)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31、景颇族 (jǐng pō zú)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32、柯尔克孜族 (kē ěr kè zī zú)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3、拉祜族 (lā hù zú)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34、黎族 (lí zú)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35、珞巴族 (luò bā z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的古老习惯。早印占区,也有许多珞巴族同胞。

  36、满族 (mǎn zú)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

  37、维吾尔族 (wéi wú ěr zú)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汉人以及之后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构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

下一篇:仿写背影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