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小说 ›› 从1983开始小说 ›› 第二百六十三章 也算一号人物
今年冬天的雪特别多。
元旦前下,元旦后又下,下的是铺天盖地,搓绵扯絮。一家电影院里,刚刚散场,观众谈论热情的往出走。
“这片子怪了,不关灯也不上床,但真他妈过瘾!”
“嘿嘿,确实过瘾,我有空还得看第一遍!”
“写这片子的哥们准跟我们这样的人一块混过,今后只要这哥们写电影,我非看不可。”
“拍的什么啊,看不懂!”
“就是,乱七八糟的,就是一群盲流!”
冯裤子叼上根烟,晃晃悠悠的下台阶,又激动又失落。
这片子叫《顽主》,年前上映,自己已经看第五遍了,每一遍都像那哥们说的:真特么过瘾!
《顽主》并未引起主流舆论的关注,顶多来一句“离经叛道之作”,喜欢的人贼喜欢,讨厌的人贼讨厌。
它从最初就背离了大众思想,留下的无非是荒诞的故事,前卫的表现手法,性感的潘红,以及彩蛋般的“伊莲服饰”赞助。
京城观众的接受度还要高一点,因为有胡同在前,明白这是一出特别的讽刺喜剧。全国范围就不行了。
很多事物都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焕发出光彩。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徐老怪的《青蛇》,还有这部《顽主》。
冯裤子冒着风雪走在街上,想回家又不想回,心里闹腾,觉得自个一事无成。
路过一个书报摊时,忽地一顿,扒拉开碎雪,抽出一份文艺类的报纸。有篇对去年文艺作品的总结,醒目的几行字:
“刚刚过去的一年,汪朔有四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分别为《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轮回》、《大喘气》……本报采访了米加山导演,他称之为汪朔年。”
汪朔年……
虽为一家之言,但能在名字后面挂个“年”,得牛逼到什么程度。
冯裤子攥着报纸不语,想起自己这几年,想起赵宝钢,想起一夜成名的葛尤,还有那个碾压全场的年轻人,感慨万分。
唉,还是得抱大腿啊!
…………
《顽主》体现了一定热度,许非的赞助就是有价值的。
潘红的电视广告提上日程,男装也要启动,一摊子事,不过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胡同人家2》。
中心办公室里,许非正埋头写着宣传稿,俗称“通稿。”他准备跟《京城青年报》合作,搞个抽奖活动。
买一份报纸,在观众互动版块里会有关于电视剧的问答题。将其剪下来寄回报社,随机抽取数名观众与主演一起茶话联欢。
今年春节独霸,是全京台的野望。
不多时,他写完了一篇,扔给对面的冯裤子,冯裤子接过去校对。
郑小龙从外面闪进来,pa甩下一张大红请柬,“给你的!”
“哟,您二婚啊?”
许非习惯性嘴贱,翻开请柬一瞧:“送呈各位亲朋好友,订于某月某日某地,举办乔迁之宴,恭候光临!
汪朔谨邀。”
“怎么个意思?”
“搬新家。”
“不是,我说他搬个新家得瑟什么?还至于发请柬?”
“那孙子现在火了,听说买了套三室大屋,还有一套意大利真皮沙发。去年又有了孩子,人生巅峰。”
“哦,所以显呗显呗。”
许非明白了,“那就去吧,还有谁?”
“小明、马爷、海晏他们,反正就那帮人。”
郑小龙走了,许老师耸耸肩,继续写稿。
冯裤子却眨巴眨巴,借故跑出门,鬼鬼祟祟的溜进副主任办公室,“嘿嘿,主任。”
“有事儿?”郑小龙一愣。
“那个,前两天看了场电影,就那《顽主》,特喜欢。您刚才说有席面,我能不能跟您见识见识?”
“……”
郑小龙瞅瞅他,明白啥意思,此人也算勤勤恳恳,不好拒绝,“行吧,你跟我一块去。”
“诶诶,我这叫借佛见佛,谢谢主任。”
…………
《一代女皇武则天》,每天一集,播了四十天终于结束。
京台热度丝毫未减,因为观众最期盼的事情很快要来了,《胡同人家2》!不算媒体宣传,光第一部积累的死忠粉就开始自发行动。
消停数月的《对话集》重出江湖,街头巷尾又想起了被大魔王支配的恐怖。
汪朔的日子选得好,正在开播当天。
上午,干冷。
许非裹着大棉袄赶到饭店时,里面已经非常热闹,门口放着鞭炮,还停着几辆小轿车。
汪朔去年生了个女儿,爱的不行,但他跟父母住,三代人不方便。
他就租了一套两室两厅的,添了几件不称心的家具,捡了件朋友淘汰的沙发,心气并不顺,表示“一年后我还没有自己的房子,我特么一头磕死!”
什么叫志得意满?
就是把自己吹过的牛逼都实现了,这就叫志得意满。
“恭喜恭喜啊!”
“同喜同喜,自个找地儿坐,随便闹腾。”
许非过去打招呼时,那货笑的跟新郎官似的,媳妇儿在旁边帮忙招待,爹妈抱着孩子。
他抹身找地方,见老马冲自己招手,遂过去那桌。除了海晏都是“生脸”,老马介绍:“这位莫言,肯定听过吧,《红高粱》那个。”
“这位苏童,《妻妾成群》。”
“这位刘恒,《狗日的粮食》。”
“这位刘震云,《塔铺》。”
“这位魏人,《天镇老女人》。”
“……”
每一位拎出来,都是在文坛有字号的,结果一见就是一打。
紧张嘛?
不紧张。
许非跟大家问了好,非常纳闷,“这桌都是文学圈的老师,你把我影视圈一后辈拽来干什么?”
“认识认识,一会有事找你帮忙。”
马卫都神神秘秘的还不说,许非暗嘁了一声。没多久,郑小龙也过来了,几人刚好成一桌。
而那边,冯裤子孤家寡人,没人理。
或者说,没人认识。
他攥着瓶汽水猛喝了几口,还是凑到跟前,“汪老师好!”
汪朔一愣,“您哪位?”
“我是艺术中心的,跟郑主任过来,特别崇拜您,跟您打个招呼。”
汪朔仗义,但本质上看不上大多数人,敷衍道:“哦,随便坐吧。”
“诶诶!”
冯裤子点头哈腰,咧开一嘴烂牙,“哎哟,今儿不虚此行,可谓抬头望见北斗星。”
嚯!
汪朔一下子舒坦了,看这人顺眼不少。
您听听,抬头望见北斗星!
一般人能想出这话来?
请的人不多不少,摆了几桌,大部分吃完就走了。中午时分酒席散场,比较亲近的去家里看看新房。
这回冯裤子可跟不了。
那帮作家随同,许非也被拉着,愈发纳闷:我跟你丫没这么近啊?
一群人上楼,京城新盖的商品房,周围没啥设施,设计也烂,就是三室一厅特宽敞。
“这就真皮沙发啊?”
马卫都动作快,啪叽抢个好位置,屁股颠了颠,“你还别说,跟一两百块钱的就是不一样。”
“这多少钱来着?”
“一万二一套,还不打折。”
“一万二?”
即便都是成功人士,也被惊着了,一篇小说稿费才多少啊?
汪朔夹着烟,妥妥臭显摆,乐道:“我是消费一步到位,省的这山望着那山高,总产生更新换代的念想儿。”
“嗯,在理。兜里一万三,花一万二,这样没杂念。”
“有理个屁!人家挣多少,你挣多少?”
“就是,汪朔年没听过么?”
“你顶多一座金熊奖,人家一年上四部,还不用刨地种高粱。”
“嘿!”
面对一帮同行的戏谑调侃,汪朔毫不谦虚,手一挥,“甭说废话,中国电影,哥们儿现在平趟。”
“噗!”
话音落下,就冒出一声笑,汪朔一瞧,“许非,你小子又怎么着?”
“没事,就觉着在电影产业初级阶段平趟的,也挺有本事。”
许老师实话实说,这位对十年代的影视剧确实有着莫大贡献。
“瞧见没有?瞧见没有?当众挑衅!”
汪朔摸出一盒烟,比比划划,“什么特么的叫初级阶段?你不说出点道道来,今儿甭走。”
“呃……”
许非扫了一圈屋里人,都是大佬,但大佬归大佬,隔着行呢。
“这个太复杂,我简单说啊,就比如类型区分。
最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在美国起来之后,很快变成一种大众娱乐。当时审查制度很严,主要有喜剧片、西部片和历史片三类。
但这不算真正的类型片,要等到一战过后,有声电影出现,类型片的概念才正式确立。
第一个,有规范化的审美。
第二个,有标准化的生产。
第三个,附带社会涵义,政治也好,文化也罢,反正是一种体现。
这叫类型片,当然我们也有,比如抗战片,得心应手。
在一战之后,美国已经出现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很多类型,二战时,纪录片又开始大量冒头。
六七十年代,美国青年思想后进,反传统电影出现,独立电影也跟着来。
七八十年代,妇女受到重视,女性电影又开始了。
那么到今天,这些东西已经成了一种宝贵资源,可以随时提取。一部电影在诞生之前,投资人和创作者就已经知道,这是部什么类型的电影,该怎么去拍,对应的是哪些群体。
独立电影不包括,那是另外一个范畴。
如今世界上常见的类型片,动作、黑帮、科幻、西部、悬疑、喜剧、人物传记、、战争、爱情、公路等等,而且可以再度细化。
不说西方,就说香港,有部《八星报喜》。
里头有爱情,有喜剧,吵吵闹闹乱七八糟,甭管什么矛盾,最后肯定冰释前嫌,大团结结局。
为什么呢?因为它在春节档上映,图的就是个喜庆。
这种电影归不到爱情片,归不到喜剧片,它可以叫贺岁片,或者合家欢电影。它的价值就是在春节上映,捞一笔就走。
可我们不行,我们能大年初一去看电影么?
不能,社会水平摆在这里。
类型片的繁荣和成熟,是衡量一国电影的重要标准。我们没有,不仅没有,连电影产业和市场都没形成。创作者跟观众不对接,电影跟资本不对接。
国家体制,野蛮生长,从上到下明明白白。
这就叫初级阶段。”
“……”
许老师当着一帮作家的面侃侃而谈,屋里鸦雀无声——因为都不懂。
说完了,马卫都瞅瞅莫言等人,那意思是:怎么着,没找错人吧?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 推荐小说:从1983开始小说 安乐天下小说 瓜田李夏小说 邪不压正小说 重生之花好月圆小说 重生小地主小说 重生追美记小说 庆余年小说 阿麦从军小说 人世间小说 野蛮生长小说 雪中悍刀行小说 女心理师小说 半暖时光小说 千山暮雪小说 往后余生小说 枕边有你小说 步步惊心小说 古董局中局小说 人民的财产小说 都挺好小说 大江大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