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针前,要滋掉一部分药水?
01
要论小时候最害怕的事,打针一定榜上有名。
如果说看着护士把用具布置妥当只是暴风雨前的铺垫,那么护士推动针管,滋出一部分药水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至暗时刻」。
其实,你有所不知的是,这个打针的标志性动作并不是用来吓唬你的,而是从几个角度保证了注射过程的安全,顺便减少你的痛苦。
首先,抽取药水的过程中很容易混入空气,这时推掉一部分药水就能把混入其中的空气排出来。
对于打疫苗、打胰岛素这类皮下注射来说,有一点空气混进去问题倒是不大;
但如果是扎入血管的静脉注射,比如打吊针、输液和输血,那么药水里混入的空气就有可能形成栓塞,堵在血管里影响氧气和养料的输送,量大的情况下甚至可能致命。
所以,打针尤其是静脉注射前推掉一部分药水,是一种安全措施。
02
推掉一部分药水,还能减轻打针时的疼痛感。
这是因为如果不事先放一部分药水,而是直接把针头推进皮肤里,药水的流速就会急剧改变,形成极大的瞬时压力,打在皮肤上不仅疼,还有可能伤害到周围的皮肤组织。
反之,如果事先推出一部分药水,就能疏通针头管道,使针头内外的压强一致,药水注入的时候就不那么「冲」了。
03
那推掉一部分药水,药量还够吗?
根据我国 2020 版《中国药典》的规定,小于 50 毫升的灌装注射剂,可以在标示装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零点几毫升的药液。
毕竟,医生抽取药液的时候可能会在针管上或者容器里残留一部分药,还有出于安全考虑推掉的这一部分药水,都需要补齐,多灌装的这部分药就起到了「留够余份」的作用。
所以,即使医生护士放掉了一部分药水,也并不是扣你药量的意思,而是他们放掉的本来就是药水的余量,大可不必担心由此影响药效。
看到这里,打针的「至暗时刻」是不是就不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