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不可不知的印章冷知识11条!

历史冷知识,历史趣味知识

    01

      现存的印章实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起初,所有的印章都可以称之为玺。

      直到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明确规定「玺」为皇帝专用。
      平民百姓全都改称呼为「印」。

    02

      印章,在古代有多流行?
      两汉时代,上到王公亲贵,下到阿猫阿狗,几乎人人都有私印。

      比如,肖形印的缘起,就是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没正经名字,父母随意给起个贱名。
      例如,狗蛋。
      小狗蛋就会买颗印,上面刻着一只,这就代表他自己了。
      从此如影随形,走哪带哪儿。

      现今出土的肖形印,当然不止有狗,十二生肖是全有的。
      少数肖形印还会出现鸵鸟骆驼、犀牛等被时人称为异兽的形象。

    03

      秦汉时期允许普通民众拥有生肖龙形印。
      那如何划分上下尊卑等级呢?
      答案在印钮上。

      比如,
      「皇后之玺」的印钮是螭龙形的;
      身为诸侯王的广陵王玺,印钮就成了龟形。

      普通老百姓的,通常简单的多,除了用材简陋之外,就直接没有印钮。
      一般只会钻个孔,系条绳,挂身上。
      有些人为了图省事,直接把印章做成带钩的形状,一形两用。

      明代甘旸《印章集说》载:
      「秦汉印钮,有龟、有螭、有辟邪、有虎、有狮、有兽、有骆驼、有鱼、有凫、有兔、有钱、有坛、有瓦、有鼻,其钮用以别品级。
      近有以牙石作玲珑人物为钮者,虽奇巧可人,不过玩好,其典雅古朴则弗如古也。」


    04

      一开始,印章的形制是很小的。

      比如,
      西汉皇后所用玉玺,边长为汉尺的一寸二见方。
      约合今天的2.8厘米。

      别人的就更小了。
      比如,西汉广陵王玺
      印体边长2.3厘米,厚0.9厘米,通高2.1厘米。

      比如,刘贺的玉印。
      它的边长只有1.5厘米左右。
      所以在前面加了个放大镜,不然根本看不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

      PS:现在汉印前面都要加放大镜。所以你看古装剧,凡是秦汉时期有大号印章的,都是不对的。

    04

      秦汉时期的印章为什么这么小?
      主要是从实用性方面考虑的。

      当时一应公文往来的书写载体都是竹简。
      官员在上奏之前把竹简捆好,然后在绳结的末端糊上泥团。
      在泥上钤上自己的印鉴,再放在火上烧烤,封泥就会变得干硬。
      奏章在送达之后,先由当班属吏查验封泥是否完好,在确认没有被别人偷阅的情况下,再统一敲掉泥封壳,进呈御览。

      所以印章的尺寸,要将就竹简和封泥的宽度,自然不会做的很大。

    05

      印章是什么时候变大的呢?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得益于纸张的发明。
      书写载体发生了变化,当权者们就开始治大印,用以体现自己的权威。

      年代越往后,印的形制可以造的越大。
      比如隋代的「广纳戍印」,横5.3cm、纵5.4cm。
      背款:「开皇十六年十月一日造」。

    06

      在书画上盖上自己的鉴藏印的第一人是谁?
      答案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王羲之的小迷弟和死忠粉。
      他除了派监察御史萧翼把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偷到手之外,还藏有三四百件二王父子的书法作品。
      经李世民鉴赏过的书画,通常都会在骑缝处加盖「贞观」连珠印。
      这个规矩,被后世皇帝继承过去。

      比如现今藏于北京故宫的冯承素摹《兰亭序》,在天头题签左边骑缝处就残存有半枚唐中宗李显的「神龙」小印。
      所以,冯摹《兰亭序》也被称之为「神龙本」。

    07

      而做为作者,提出要将诗、书、画、印四者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的人则是宋徽宗赵佶。
      在宋徽宗之前,基本看不见原作者有落款的。
      极少数如范宽,会把自己的名字藏在画里,没有正大光明写出来。

      赵佶曾经编订了一套《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堪称北宋及宋代之前的书画史百科全书。
      (除了上了元祐党人碑的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作品,其他能收录的基本全收进去了)
      确定了北宋内府的书画装池格式:
      以天头——前隔水——画名签——画心——后隔水——尾纸或尾绫为装池样式。
      在各段分别钤印,后世称之为「宣和装」。

      钤印通常为七枚:

      1、前隔水骑缝,会有一枚「御书」或「大观」葫芦印;
      2、左上部是徽宗本人专属的瘦金体题签;题签下面是一枚双龙印
      (书法会钤圆印,绘画会钤方印,以示区别)
      3、前隔水底部是一枚「宣龢」连珠印;
      4、在字画本幅纸完全展开之后,在后隔水骑缝的上部钤有「政和」或者是「大观」
      5、下部钤有「宣和」两枚长方印
      6、后隔水跟尾纸的骑缝处则会钤有「政龢」连珠印
      7、最后在尾纸的中间会钤七玺中最大的九叠篆「内府图书之印」。

      直观,看图:


    08

      北宋灭亡之后,宋内府藏画基本被收入金内府。
      赵佶也因此收获了一枚小迷弟:金章宗完颜璟。
      这位老兄不仅练得一手好瘦金体,在鉴定书画方面也是完全照搬宋徽宗。
      完颜璟完全复刻了偶像的经典模式,不仅天头题签仿瘦金体,还仿「宣和七玺」为「明昌七玺」。

    09

      要问哪位皇帝的书画鉴藏印最多?
      当然是「印章狂魔」乾隆。

      现今书画上,能见到的赵佶鉴藏印不过13种。
      而乾隆光常见的鉴藏印就有172种。

      清代皇帝御用玺印的印谱叫「宝薮」。
      《乾隆宝薮》集印达到1800余方,历代之最。

      一方玺印乾隆也不是只刻了一次,像「自强不息」的印文,内务府的造办处就给皇帝刻了四五十回。
      有人曾经做过统计:
      乾隆在位六十年,平均每12天,造办处就会进呈一方玺印给皇帝。

    10

      洪秀全玉玺
      长宽各19.8厘米 厚2.6厘米
      连柄高9.3厘米
      重3850克

      上刻了整整44 个字:

      「太平玉玺天父上帝 天兄耶稣天王洪日 主王舆笃 救世幼主 真天贵福 八位万岁 永锡天禄 永定乾坤恩和辑睦」

      是现存世界上文字最长的帝王印玺。

    11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第一,秦始皇本人不会跳出自身的时代,造出一个类似清代「二十五玺」那么大号的印章出来;
      第二,因为秦朝时新疆地区尚未和中原地区产生有效交流,那新疆的和田羊脂玉也不会作为首选材料。
      那也就是说,玉玺自身的质地不会太细腻…..
      第三,传说李斯在上面刻了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大概很是挤得慌……

      为什么不可不知?
      下次带孩子去博物馆,你又可以跟别的家长装逼了。

    » 更多 历史冷知识 文化冷知识